植物的抗性生理.
植物生理学 第十三章 抗性生理

抗性stress resistance 是植物对不利于生长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抵抗力,也称抗逆性。
它是植物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eg 逆境stressful environment 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如低温、高温、干旱、涝害,有毒气体等。
植物对胁迫因子的抗性一般有两种方式:•避逆性stress avoidance •耐逆性s tress tolerance 植物遇到不良环境时,创造一种内部环境以避开胁迫的直接伤害当植物处在内外环境都不利的条件下仍能存活下来的能力仙人掌科植物体内能贮存大量水分,具有肉质茎、针状叶、角质层极厚,因此蒸腾速率比一般植物慢几千倍。
水分胁迫与抗旱性植物常遭受的有害影响之一是缺水,当植物耗水大于吸水时,就使组织内水分亏缺。
过度水分亏缺的现象,称为干旱(drought)。
旱害(drought injury)则是指土壤水分缺乏或大气相对湿度过低对植物的危害。
植物抵抗旱害的能力称为抗旱性(drought resistance)。
我国西北、华北干旱缺水是影响农林生产的重要因子,南方各省虽然雨量充沛,但由于各月分布不均,也时有干旱危害。
把植物按可利用水的反应进行分类:水生植物hydrophytes 旱生植物xerophytes中生植物mesophytes 水分逆境:water stress 水分不足、干旱这个环境因子称为水分逆境,或水分胁迫。
水分胁迫与抗旱性然而这三者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因为即使是一些很典型的水生植物,遇到旱季仍可保持一定的生命活动。
需在水中完成生活史的植物在陆生植物中适应于不干不湿环境的植物适应于干旱环境的植物水分胁迫与抗旱性一、旱生植物与抗旱性二、干旱伤害植物的机理 三、抗旱性的机理及其提高途径 一、旱生植物与抗旱性旱生植物根据其耐旱机制分为逃旱性drought escape避旱性drought avoidance 耐旱性drought tolerance1. 逃旱性在沙漠群落中有许多植物种,它们的种子一遇下雨就萌发,并迅速进行生长发育,靠吸收到的少量雨水完成其生活史,最后留下休眠的种子以度过干旱的季节,从而逃避干旱。
植物生理学第13章植物的抗逆生理

胁变(Strain): 指植物体受到胁迫后产生的相应变化。
如果胁变较小,在胁迫解除后胁变可以恢复,这种胁变 称为弹性胁变(elastic strain).
如果胁变较大,在胁迫解除后胁变不能恢复。这种胁变
称为塑性胁变(plastic strain).
(一)植物的抗逆性(Plant Stress Resistance):
零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称为冻害freezing injury
一 冷害
(一)冷害的机理
1、膜相变
高温
低温
液态
液晶态
凝胶态
2、胞质环流减慢
3、水分平衡失调
4、光合作用和呼吸速率变化,活性氧增加。(P288)
(二)植物的抗冷性
1. 增加膜脂脂肪酸的不饱和度,降低相变温度。
2. 合成抗氧化酶及脂肪去饱和酶(SOD、CAT、 Halliwell-Asada)
§8 植物的抗病性
一 病害机理
1. 水分平衡失调 2. 呼吸作用加强 3. 光合作用下降 4. 生长异常
1. 二 植物的抗病性
1. 加强氧化酶活性:分解毒素、促进伤口愈合、抑 制病原菌水解酶活性
2. 过敏反应,组织程序化死亡 3. 系统防御:合成植保素、木质素合成增加、抗病
蛋白表达增强、抗病基因活化等,引起系统获得 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
次生伤害
(如盐害中的 水分胁迫)
1. 生物膜的破坏:膜相的变化;膜上出现裂缝, 透性变化,离子渗漏,膜结合蛋白破坏。
2. 光合作用的变化 3. 呼吸作用的变化 4. 激素水平的变化 5. 酶系统变化:合成酶活性降低,分解酶升高。 6. 产生活性氧:O2•- •OH 1O2 H2O2 (P288)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12章植物的抗性生理

第十二章植物的抗性生理一. 名词解释逆境(environmentalstress):又称胁迫(stress),系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
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避逆性(stress avoidance):植物通过设置物理屏障或某些特殊的代谢反应和生长发育变化,从而避免或减小逆境对植物组织施加的影响,使其仍保持较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抵抗称为避逆性。
耐逆性(stress tolerance):又称逆境忍耐。
植物组织虽然经受逆境的影响,但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者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从而保持其生存能力,这种抵抗称为耐逆性。
逆境逃避(stress escape):指植物通过生育期的调整避开逆境。
植物抗性生理(hardiness physiology):是指逆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逆境的抵御抗性能力。
渗透调节(osmotic adjustment):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
交叉适应(cross adaptation):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同逆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叉适应。
逆境蛋白(stress proteins):由逆境因素诱导植物体内形成的新蛋白质(酶)。
活性氧(active oxygen):是性质活泼、氧化能力很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包括含氧的自由基、过氧化氢、单线态分子氧等。
生物自由基(biological free radical):泛指生物体自身代谢产生的带有未配对电子的基团或分子,包括含氧自由基和非含氧自由基。
它们的化学性质极其活泼,不稳定。
冻害(freezing injury):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
13第十三章 植物的抗性生理

•C外施ABA提高抗逆性的原因
• 1)减少膜的伤害, 提高生物膜的稳定性。
• 有人认为脱落酸可以提高膜烃酰链 (hydrocarbon acyl chain)的流动性; • 有人则认为脱落酸阻止还原态谷胱甘肽的 减少; • 也有人认为脱落酸使极性脂类脂肪酸去饱 和作用。
•C外施ABA提高抗逆性的原因
• 指植物虽经受逆境影响,但它通过反应而抵抗逆境,在 可忍耐的范围内,逆境所造成的损伤是可逆的,即植物可 以恢复其正常生长;如果超过植物可忍范围,损伤将变成 不可逆的,超出植物自身修复能力,植物将受害甚至死亡。
• 如,抗旱植物,抗盐碱植物。
2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化与生理特点
• 2.1.形态结构变化
(1)无机离子。逆境下细胞内常常累积无机离子以调节渗透 势(特别是K+) ,特别是盐生植物主要靠细胞内无机离子的
累积来进行渗透调节。
17
(2)脯氨酸。脯氨酸(proline)是最重要和有效的渗透调节 物质。外源脯氨酸也可以减轻高等植物的渗透胁迫。 脯氨酸在抗逆中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作为渗透调节物质, 保持原生质与环境的渗透平衡;二是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脯
生物自由基 (biological free radical) 通过生物体内自身代谢产生的一 类自由基。生物自由基分氧自由基和非含氧自由基,其中氧自由基 是最主要的。生物自由基对细胞膜和许多生物大分子产生破坏作用。
活性氧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膜脂过氧化,蛋白质变性,核酸降解。 植物有两种系统防止活性氧的危害:酶系统和非酶系统。酶系统 包括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 化物酶);非酶系统包括抗坏血酸、类胡萝卜素、谷胱甘肽等。
• 冻害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结冰而引起的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抗性生理

resistance acquired by a process of selection over many
generations. Unfortunately, the term adaptation is
The concept of stress i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that of stress tolerance, which is the plant’s fitness to cope with an unfavorable environment. In the literature the term
干旱 盐碱化
洪涝 沙漠化
第一节 抗性生理通论
一、逆境对植物的伤害
(一)几个概念
逆境(stress) :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又称胁迫。 如:干旱、涝害、盐渍、冷害、冻害、高辐射、大气污 染、病虫害等。
抗性(hardiness):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抗性生理(hardiness physiology):就是研究不良 环境对植物生命活 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不良环境的 抗御能力。
If tolerance increases as a result of exposure to prior stress, the plant is said to be acclimated (or hardened). Acclimation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adaptation, which
may not be stressful for another. For example, pea (Pisum sativum) and soybean (Glycine max) grow best at about
第七章 植物的抗性生理

• Craterostigma plantagineum plants. (A) Fully turgid plant. (B) Desiccated plant (unwatered for 7d). (C) Plant rehydrated for 6h.
地球上可用于农业耕作土地的分配
胁迫引起作物大幅度减产
植物响应胁迫的方式:
抗逆性 ———— 存活 或生长; 感逆性 ———— 死亡。
植物抵抗胁迫(抗逆性)的机制:
避逆(avoidance)机制 ——物种进化形成的组 成性的适应。
耐逆(tolerance)机制 ——调整生理反应机 制(驯化)以适应胁迫。
• MIP (major intrinsic protein), a aquaporin ecoded by RD28 gene.
水分胁迫响应基因亦受ABA诱导
• Accumulation of RAB18 & LT178 mRNA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通过抗旱锻炼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 Leakage of electrolytes from mature Arabidopsis leaves before and after acclimation at 4°C for 7d.
• During freezing stress, changes in plasma membrane morphology determine death or survive of the cell.
3、抗冻蛋白(AFPs:antifreeze proteins) 在低温驯化期间形成,专一分泌并累积与细
植物的抗性生理 逆境(stress): 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称为逆境,又称胁迫

在淹水缺氧条件下,玉米苗产生 新的蛋白质,称厌氧多肽( anaerobic polypeptide)。
2.渗透调节 渗透调节(osmoregulation) 植物通过提高渗调物质含量来提高 细胞液浓度,降低其渗透势,从而适应 水分胁迫环境的现象。 渗调物质主要包括:糖、有机酸 (包括氨基酸)、离子等。
2)外施ABA对抗逆性的影响
有实验表明,外施适当浓度( 10-6 - 10-4mol/L)的ABA可提高作物抗冷、抗旱 和抗盐能力。 植物生长延缓剂可提高内源 ABA的含 量,因此可提高抗逆性,目前被广泛应用 于生产中。
植物有各种各样抵抗或适应逆境的本领。 形态上:以根系发达、叶小以适应干旱条件;
结构上:有扩大根部通气组织以适应淹水 条件;
生理上:生长停止,进入休眠,以迎接冬 季低温来临,等等。 生化上:以形成胁迫蛋白、增加渗透调节 物质和脱落酸含量的方式,提高细胞对 各种逆境的抵抗能力。
逆境时细胞发生序列变化: ①逆境感受:土壤干旱时,根系感受 ②信号转到:根系合成ABA上运 ③基因表达:抗冻基因、热激基因等 ④蛋白质合成:抗冻蛋白、热激蛋白等 ⑤酶活性增强,产生胁迫相关物质,抵御或适应 逆境,生存下去。
第一节 抗性生理通论
一、逆境对植物的伤害
逆境会伤害植物,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植物在各种逆境下的生理代谢变化 具相似性,有共性; 但具体到某一种逆境又各有不同,有个性。
植物在逆境下的生理生化变化 ①细胞脱水,膜系统破坏,膜上酶活性紊 乱。 ②任何逆境都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同化产 物形成减少。 ③呼吸速率发生变化。 但不同逆境变化情况不同。 患病后:呼吸速率显著↑ 冰冻、高温、盐渍和淹水时:呼吸逐渐↓ 冷害、干旱时:呼吸是先↑后↓。
植物的抗性生理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十二章-抗性生理

(2)氨毒害
• 高温抑制氮化物合成,氨积累过多,毒害细胞。 • 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引入植物能使氨含量
减少,热害减轻。 • 多肉植物由于具有较多的有机酸代谢,因此抗热
抗性的
避害性
2种形式: 抗逆性
• 植物整个生育期不与逆境相遇(沙 漠中的植物只在雨季生长)
• 植物通过自身形态和代谢来忍耐逆 境(大多数植物)
忍耐干旱:肉质汁光合 茎的仙人掌;
逃避干旱:湿季沙漠之 星。
植物抗性生理:逆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逆境 的抵御抗性能力。
植物逆境响应中的信号转导过程
一、植物对冻害的生理适应
抗寒锻炼: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 内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加强 的过程。
尽管植物抗寒性强弱是植物长期对不良环境适应的结果,但 即使是抗寒性很强的植物,在未进行抗寒锻炼之前,抗寒性 是很弱的(冬季能抵御-30度低温的针叶树种,夏季在-8度环 境中仍然受害。)。因此寒潮突袭,植物容易受害。
当逆境导致植物失水时,会诱导参与渗透调节的基因表达形 成渗透调物质,提高细胞渗透压,降低水势,使植物重新吸 水。
包括糖、氨基酸、有机酸和无机离子(如K+)
甜菜碱 硫代甜菜碱
海藻糖
四氢嘧啶
脯氨酸
肌醇
山梨醇 甘露醇
缺水
渗透压调节
无渗透压调节
胁迫条件下,ABA含量增加,是一种应激激素。
1. 逆境时,ABA含量增加
◦ 冬性作物春化以前的幼年期抗寒性最强 ◦ 春化以后抗寒性急剧下降 ◦ 转入休眠后抗寒性增强 ◦ 完全休眠时抗寒性最强 ◦ 休眠打破开始生长后抗寒性减弱
2. 外界因素
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逆境使细胞膜系统失去稳定性
⑴组织脱水使脂质双层变为星状排列; ⑵膜蛋白彼此靠近,在分子内或分子间形成-S-S-,
使蛋白变性失活,也使膜上出现孔洞; ⑶低温使膜脂相变,液晶-固态,膜容易出现裂缝;
相变也可导致膜酶与膜脂的分离或结合力下 降,甚至使寡聚酶的亚基分离,影响膜的功能。 后果:细胞失去控制物质出入的能力,膜透性增 加,电解质外渗.严重时导致死亡。
甜菜碱在逆境下的合成和分解都慢于脯氨酸.
③可溶性糖:降低渗透势。
3. 渗透调节的人工诱变与基因工程 高脯氨酸植株的培育:
利用羟脯氨酸抑制大麦生长能被脯氨酸解 除的作用,将诱变后的胚培养在含羟脯氨酸 的培养基上,长出的正常苗为高脯氨酸苗 (含量比亲本高出几倍),抗渗透胁迫。
通过遗传工程达到育种目标:用铃兰氨酸筛选 高Pro菌株-获得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高等 植物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提高抗旱、 抗盐碱能力。
第十二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有关逆境的概念:
逆境:对植物生长与生存不利的环境因子。
逆境来源:严峻气候;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 生物因素;人类的经济活动;
胁迫:不良环境因子使植物内部产生有害变化 的过程。
胁变:植物受到胁迫后而产生的代谢及形态变 化。
弹性胁变——程度轻,能复原。 塑性胁变——程度重,不能复原。
逆 境 下 的 水 分 胁 迫
2.光合作用下降
气孔效应:干旱使气孔关闭,粉尘使气孔堵塞; 非气孔效应:叶绿体(豌豆,向日葵)离体试验表
明,当水势降至-8~-12巴时,光合放氧显著减 弱,降至-15.3巴时,豌豆放氧降至1/4;降至-26 巴时,向日葵放氧降至1/2. 其他:水涝,冻害,污物质
① 脯氨酸
特点:逆境下迅速增加几十-上百倍,多积累在细 胞质;pH中性(等电点为6.3),积累不会使细 胞酸碱失调、酶活受抑;毒性低;溶解度高。
作用:降低渗透势,增强原生质的保水能力; 消除NH3的毒害并贮存NH3 ;可作为呼吸基 质。
②甜菜碱(已发现12种)
(2)耐逆性: 植物在逆境的刺激下,通过调整本身的代谢反
应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 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评价:避逆性比耐逆性更进化;但耐逆性的研 究更有实际意义.
抗性锻炼:
植物对逆境逐渐产生适应性的过程。
第一节 植物抗性的生理生化基础 一、逆境胁迫下植物的一般生理变化 1. 逆境使植物的水分代谢失调 各种逆境均可造成水分胁迫。 如干旱、盐渍、高温、低温、辐射等。
特点:溶解度高,逆境下迅速合成,多积累在 细胞质;生理pH下不带电荷;无毒。
甘氨酸甜菜碱: (CH3)3N+CH2COOH 丙氨酸甜菜碱: (CH3)3N+CH2CH2COOH 脯氨酸甜菜碱:
胆碱: (CH3)3N+CH2CH2OH
脯氨酸和几种甜菜碱的结构
作用:
消除NH3的毒害并贮存NH3 ;作为 酶稳定剂,稳 定高盐下酶活性(消除Cl-对酶的抑制);作 为甲基供体,参与氨基酸、碱基合成;参与 磷脂合成(甜菜碱转化为胆碱),利于逆境 解除后的修复。
四.逆境胁迫下植物的自由基伤害
逆境下植物产生自由基的强度大于消除自由基 的能力, 自由基积累而引起伤害。
逆境下的自由基伤害
第二节 植物的抗寒性
寒害: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分为冷害.冻害. 抗寒性:植物对低温的适应与抵抗能力。 一. 冷害与植物的抗冷性 (一)冷害概念: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二)冷害发生的类型: 延迟型冷害:营养生长期遇冷,生育期延迟。
3.逆境使呼吸失常 冻害、热害、盐害、水淹降低呼吸酶的活 性,使呼吸下降; 冷害、旱害使呼吸先升后降; 逆境下改变呼吸途径,使PPP途径加强。 呼吸失常的后果:
4.逆境破坏物质代谢的协调性 ⑴水解酶活性增加,合成酶活性降低,使分
解大于合成, 核酸、蛋白质、淀粉含量下 降,造成养分亏缺。
⑵使氧化酶活性大于过氧化物酶活性,造 成过氧化物(H2O2)的积累,造成伤害。
二.逆境胁迫下植物的渗透调节现象
1.渗透调节的概念: 指植物细胞在脱水情况 下, 增加溶质, 降低渗透势的现象。
作用:降低水势,保持吸水能力, 以维持细胞彭 压。
膨压的作用: 细胞生长,膜电性,物质吸收、 运输,气孔张开, 光合作用。
2. 渗透调节物质(259) (1)种类 无机物:K+、Cl-等。 有机物:脯氨酸、甜菜碱、可溶性糖等。 (2)特点 ①分子量小,水溶性强。 ②生理pH下不带静电荷,不易渗漏。 ③能维持酶构象的稳定。 ④对细胞器无不良影响。 ⑤合成迅速,并在一定区域积累。
透调节能力。
(5)抑制生长,促进脱落和休眠。
2. 乙烯与植物抗性
逆境乙烯:由于逆境刺激而合成的乙烯。
伤害乙烯:由于机械伤害而诱导合成的乙烯。
(1)乙烯在机械刺激和向触形态发生中起重要作 用。
(2)植物受到病虫害时, ETH可刺激伤口处酚类 物质形成,抑制病虫侵染。
(3)ETH促进病叶脱落,保护正常器官。
碳链长度及不饱和键数目对固化温度的影 响
膜脂分子的排列
6.逆境与蛋白质代谢
⑴含量下降:合成减弱而分解加强; ⑵引起高级结构的改变,使之失活; ⑶合成逆境蛋白:逆境诱导植物合成的一类新
的蛋白质,以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 热击蛋白(HSP) • 厌氧蛋白(ANP) • 盐胁迫蛋白(SSP) • 活性氧胁迫蛋白(OSP) • 紫外线诱导蛋白(UVP) • 病原相关蛋白(PRP) 7.逆境使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失衡,使衰老提前.
三、逆境胁迫下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
1、脱落酸与植物抗性(抗性激素) 认为逆境下, 水势或膨压下降是ABA合成的启动信号.
ABA抗性机理(262): (1)逆境下可迅速合成。 (2)维持细胞膜结构的稳定,防止逆境对细胞器
和膜系统的伤害。
(3)维持水分平衡:防止水分散失,促进根系吸水. (4)改变体内代谢,促进某些溶质积累,提高渗
逆境种类
逆境生理研究的内容: • 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 植物在逆境下的生理生化变化; • 获得抗逆性的途径。 抗逆性(抗性):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或忍耐能力。
植物的抗逆方式:
(1)避逆性:植物与逆境之间在时间上或 空间上设置某种障碍,以避免逆境危害的遗 传特征。 特点:以一定的形态结构(仙人掌)或代谢 类型(短命的沙漠植物)为抗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