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为何备受后世推崇
王羲之书法艺术对后世书法的影响

王羲之书法艺术对后世书法的影响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书法艺术不仅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而且对后来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王羲之的书法历史地位以及其对中国书法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为读者深入了解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价值提供参考。
一、王羲之的书法历史地位王羲之,字逸少,其书法风格独具匠心,声名远扬于中国书法史上。
他的书法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备受推崇,并且被尊为“东晋四大家”之一。
他的书法艺术不仅是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一,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开创了“兰亭序”书法艺术风格王羲之的代表作品“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在书写“兰亭序”时,化繁为简,运用了独特的笔法和线条,创造了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
他的“兰亭序”风格高雅深沉,富有艺术感染力,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对后代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引领了“永字八法”及“颜真卿体”的发展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不仅表现在“兰亭序”上,还表现在“永字八法”及“颜真卿体”上。
他的“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一,其线条流畅、遒劲有力,为后代书法家所推崇。
而“颜真卿体”则是王羲之书法的一种演变,具有更为优美的线条和更为蕴藉的艺术意境,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一。
3. 形成了独具匠心的书法艺术体系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不仅在笔法和线条上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在书法艺术体系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强调意在笔先,注重笔法、用笔和构图,形成了自己的书法艺术理念和风格。
这种风格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被后代书法家所继承和发扬。
二、王羲之书法对中国书法的影响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不仅在当时就备受推崇,并且对后来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艺术对中国书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了中国书法的发展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当时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成为了当时书法艺术的代表之一。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简介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阳都人,兰陵王氏后裔,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文学家、官员。
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王羲之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家族,从小就展示出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他非常崇拜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专门研究其著作,并模仿其书法风格。
后来,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超越了王献之,成为了唐朝以前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
王羲之的书法以楷书为主,兼擅行书和草书。
他注重笔画的变化和结构的平衡,极富艺术感和韵味。
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庄重典雅,行笔疾若飞电,意境独特而深邃。
他的字体流畅自然,笔力遒劲有力,被誉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有《兰亭集序》、《自叙帖》等,这些作品都展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是王羲之最受称赞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也展现了王羲之独特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
除了书法,王羲之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与他的书法一样,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和人文的情怀。
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除了才华出众的书法和文学表现,王羲之还是一位重视教育的人。
他担任多个重要官职,在任期间积极推动教育的发展,注重培养青年人的能力和品德。
他发起过多次的文化活动和座谈会,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尽管王羲之一生经历了战乱和动荡的时期,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艺术成就和贡献被后人广泛认可,并对后世书法家和文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巨擘,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书法成就至今仍然被广泛学习和研究,在当代以及国际书法界仍享有很高的声誉。
总之,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也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书圣,“圣”在哪里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世推崇为书圣。
那么,作为书圣的王羲之,究竟“圣”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他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王羲之高尚的道德品格,主要表现在:1、忠君爱国。
《世说新语》记载:“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在国家处于危难当头,王羲之能放弃闲淡之心,以国家社稷为重,这是何等境界。
王羲之在受到奸人谗害,迫不得已辞官后,于父母墓前发誓说:“羲之敢告二尊之灵。
羲之不天,夙遭闵凶,不蒙过庭之训。
母兄鞠育,得渐庶几,遂因人乏,蒙国宠荣。
进无忠孝之节,退违推贤之义,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诫,常恐死亡无日,忧及宗祀,岂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叹,若坠深谷。
止足之分,定之于今。
谨以今月吉辰肆筵设席,稽颡归诚,告誓先灵。
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
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
信誓之诚,有如皦日!”在受到奸人谗害之时,王羲之没有退缩,而是大义凛然,即使是死,也不会改变他的报国之心。
充分体现了王羲之的忠君爱国思想和情怀。
这就是王羲之的忠君爱国之处。
2、仁义。
王羲之无论在朝中为官,还是出使外任,都能亲理政务,勤求民隐,对种种弊政深切痛恨。
在护军将军任上,他深入调查,力欲纠治营中弊端,发布《临护军教》,提出“公役均平”。
在会稽内史任上,他针对吏治与赋役黑暗,努力推行慎选吏与均平赋役之策。
在连年大旱、民生困顿之际,不等朝廷下令,果断开仓赈灾,救民于危难。
史书赞王羲之“清贵有鉴裁”。
这正是王羲之的仁义之处。
3、孝道。
据史书记载,王羲之在临川任职期间,一直将老母亲带在身边,悉心照料,直到母亲去世,尽到了一个为人子应尽的孝道。
关于王羲之忠孝、仁义的事迹,史书有很多记载。
以上所举,就足以说明,王羲之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二、他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王羲之有许多关于亲人病痛以及个人境况记录的手札。
王羲之为什么被称为书圣

王羲之为什么被称为书圣王羲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是一个神人般的存在,被人们称为书圣,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就让来告诉你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的原因。
魏晋时期,不仅是人的觉醒时期,也是艺术精神的自觉时期。
王羲之自幼师从书法家卫夫人,得其精华,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从而一改汉魏质朴的书风,被后人誉为“书圣”。
并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为“二王”。
王羲之对中国书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他的书法艺术开一代之风气,树百代之楷模,受到当代和后代书法家的膜拜。
王羲之出生名门,又少有美誉,自然有名士脾气,其不欲为朝官,其实就是因为不愿在皇帝及公卿面前受拘。
他又好服食养性,做了会稽的行政长官后,因其地多有名山佳水,于是,王羲之就打算终老会稽了。
他与当时各名士名僧们游山玩水,吟诗作赋,清谈饮酒,十分畅怀。
东晋有一个习惯,在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稧”。
晋穆帝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书圣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孙绰、谢娄,还有他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等社会名流四十多人,来到了会稽山阴,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绍兴西南三十里的兰渚山的兰亭。
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
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
这一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不朽名作《兰亭集序》。
兰亭也因此而成为了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的园林。
《兰亭集序》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快乐心情,同时也抒发了王羲之感慨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情绪。
文章写得清新朴素,语言简洁雅净,铿铿有致。
首一段,王羲之写出了宴集的时间、地点和缘由,主要写兰亭集会上的欢乐之景。
他看到的是山栾滴翠,千岩竟秀,清泉荡漾,万壑争流,草木葱茏,若云蒸霞蔚。
崇山峻岭,茂密的林木,修长的翠竹。
还有湍流股股的清泉,上下天光映照其间,感受到的是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植物的馨香气息。
面对这大自然的无边美景,时贤名士,长幼不等,列坐水滨,流觞曲水,谈玄啸咏,饮酒赋诗。
书法家身份的王羲之为何备受后世推崇

书法家身份的王羲之为何备受后世推崇王羲之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书法大家,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
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
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
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王羲之因为这样的出身,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为人坦率,不拘礼节,从小就不慕荣利。
《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美谈。
晋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汇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
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
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坦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
”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从这则逸事上看,王羲之从小就具有旷达的性格,很少为一些小事戚戚于心。
也许这就是他的书法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潇洒神态的原因之一罢。
也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坦腹”、“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王羲之因为少有美名,朝廷公卿都喜爱他的才干,屡次征召为侍中、史部尚书等职,他都坚辞不受。
他不喜当官、更喜欢清静。
但是当他不得已而任官时,他又决不尸位素餐。
他在任职期间,曾对宰相谢安和参与朝政的殷浩等人发青过重要而切实的政见。
他还对饥民开仓赈济。
这些都说明他不慕荣利但为人正直的品格。
王羲之从小爱好书法。
幼年时他曾跟随姨母,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过书法。
渡江后,他又学习了前辈书法大师李斯、曹喜、张芝、张昶、蔡邕、锺繇和梁鹄等人的书法。
这使他的书法融合各家所长,自成一家。
再加上他的家族中擅长书法的人济济一堂,父辈王导、王旷、王异等都是高手,这对他的书法学习的帮助也是极为显着的。
喜欢王羲之的理由

王羲之(303-361年),字道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被尊称为“书圣”,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四大书法家”。
喜欢王羲之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书法艺术:王羲之的书法技艺卓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行书以其优美、潇洒、自然的笔触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楷模。
他的代表作有《兰亭序》等,展示了王羲之书法的独特魅力。
文学成就:王羲之不仅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文章以其优美的文风、清新的格调、独特的气韵而广受赞誉。
尤其是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展现了王羲之高超的文学才华。
品格风范:王羲之具有儒雅风度和高尚品格,他性情豪放,热爱文学艺术,为人真诚。
他的为人处事让人敬仰,也使他成为了一代风流人物。
教育精神:王羲之重视教育,他把书法艺术传授给儿子王献之,使其成为书法界的后起之秀。
这种家庭教育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令人敬佩。
历史影响:王羲之的书法和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开创了一种风格独特的书法艺术,使得后来的书法家纷纷效仿学习。
他的书法和文学作品被后人传颂,使得王羲之成为了历史上一位传世的大家。
综上所述,喜欢王羲之的理由主要在于他卓越的书法艺术、文学成就、品格风范、教育精神以及历史影响。
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令人敬仰的伟大艺术家。
为什么王羲之被奉为“书圣”?

为什么王羲之被奉为“书圣”?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伯魁,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曾著有《楚辞》、《九章算术》等传世佳作,而在
他的书法中更是展礰出文人散文、章行思想,清新自然、古朴典雅,
深受后人称赞。
那么,王羲之为什么被奉为“书圣”呢?下面将以归纳
性论述答案。
一、文学创作方面
在文学创作方面,王羲之除了创作了多部传世佳作,其中以“楚辞三百首”最为出名。
“楚辞三百首”,以节奏变化大、和声用得灵巧多变、旋
律婉转动听而勾起人们的重温情结,被誉为古代文学名篇,在后人当
中有着较大的影响。
二、书法创作方面
从王羲之的书法创作来看,他上书欲行不辍,以书法抒发内心情感,
许多佳作,比如《洛神赋图》、《兰亭序》等,都显示出他书法历史
上的重要性。
三、教育思想方面
王羲之精于书院读物的教育,是提倡尊师重教的思想。
他认为,谨慎、
勤学才能达到高尚的文学本质,教育学者更是要以诚恳的态度来传播知识,避免过浅的宣扬。
因此,他的教育思想也博得了许多后人的称赞。
总而言之,王羲之因他出色的文学创作、令人难忘的书法和卓越的教育思想,被尊为“书圣”,他的作品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传统,被人们广泛地推崇称颂。
王羲之的书写风格

王羲之的书写风格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晋朝时期的书法家和文学家,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
他的书写风格独特而卓越,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以行书为主,尤以草书为最。
他的行书流畅自如,笔画饱满有力,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他独创的隶书则结构严谨,笔画刚劲有力,具有一种独特的庄重之美。
王羲之的草书则以其潇洒奔放的气势和独具个性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注重笔画的变化和运用。
他的笔画一般粗细相间,有时略显弯曲,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
他善于运用勾、提、撇等各种笔画技法,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动态和生命力。
同时,他还擅长运用章法结构,善于布局和安排字体的位置,使每个字都在整体中起到平衡和协调的作用。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风格而被世人推崇。
他的字体清秀、洒脱,给人以亲近和自由的感觉。
同时,他还注重书法的气韵和意境。
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了他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具有哲理性和人文性。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对后世书法家影响深远。
他的书法作品成为后世的
楷模和学习的对象,被广泛传承和研究。
他的书法风格也影响了后世书法的发展方向,对后世书法家们形成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之,王羲之的书写风格独特而卓越,他的作品深受世人喜爱和推崇。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还有着深厚的哲理和人文内涵。
他对后世书法家的影响和指导作用不可忽视,使得他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伟大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为何备受后世推崇?
(2014-07-04 18:21:21)
转载▼
标签:
分类:文化
刘继
兴
王羲
之
文化
王羲之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书法大家,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
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
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
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王羲之因为这样的出身,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为人坦率,不拘礼节,从小就不慕荣利。
《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美谈。
晋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汇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
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
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坦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
”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从这则逸事上看,王羲之从小就具有旷达的性格,很少为一些小事戚戚于心。
也许这就是他的书法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潇洒神态的原因之一罢。
也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坦腹”、“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王羲之因为少有美名,朝廷公卿都喜爱他的才干,屡次征召为侍中、史部尚书等职,他都坚辞不受。
他不喜当官、更喜欢清静。
但是当他不得已而任官时,他又决不尸位素餐。
他在任职期间,曾对宰相谢安和参与朝政的殷浩等人发青过重要而切实的政见。
他还对饥民开仓赈济。
这些都说明他不慕荣利但为人正直的品格。
王羲之从小爱好书法。
幼年时他曾跟随姨母,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过书法。
渡江后,他又学习了前辈书法大师李斯、曹喜、张芝、张昶、蔡邕、锺繇和梁鹄等人的书法。
这使他的书法融合各家所长,自成一家。
再加上他的家族中擅长书法的人济济一堂,父辈王导、王旷、王异等都是高手,这对他的书法学习的帮助也是极为显着的。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
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王羲之的书法刻本很多,像《乐颜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楷书作品,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他的行草书传世墨宝有《寒切贴》、《姨母帖》、《初月帖》等十余种。
这些墨宝虽然是唐人双勾廓填摹本,但也都不失为难得的珍品。
他的行书《快雪时晴帖》只有二十四个字,被清乾隆皇帝列为《三希帖》之首。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
从文学的角度,它文字优美,情感旷
达闲逸,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
从书法的角度,它被誉为法贴之冠,被各代名家悉心钻研。
王羲之还善于绘画,是历史上比较早的兼精绘画的书法家之一。
他的夫人郗氏和他的七个儿子都善于书法,是一个闻名于世的书法世家,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尤其是他的小儿子王献之,继承父学,且进一步独创天地,字画秀媚,妙绝时伦,以至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
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推崇备至,因而他享有“书圣”的美誉。
王羲之忧民疾苦,慈悲为怀。
有一天,王羲之上街游玩,看见一位老奶奶提着一篮白扇子忧愁地叫卖。
王羲之上前一打听,原来老奶奶一家老小靠这个小本生意过活。
可谁知道,没有一个人买她的扇子。
王羲之劝老奶奶不要着急,然后就让老奶奶拿出她所有的白扇子,在扇子上题了字。
老奶奶一开始很生气,这人怎么在她的扇子上乱涂乱画呢?王羲之告诉她只要她大声吆喝这是王羲之写的字,每把扇子100钱,肯定会有人来买的。
老奶奶将信将疑地吆喝着,果然,一篮扇子便被抢购一空。
老奶奶十分感激王羲之,但是当她四下寻找时,已经不见他人影了。
(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