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建设

、
重 视 内 涵 建 设 , 造 精 品 课 程 铸
与 企 业 合 作 , 泛 吸 纳 社 会 各 方 资 金 、 质 与 人 力 资 广 物
源 参 与 校 内 外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建 设 了 一 批 融 教 学 、 培 训 、职 业 技 能 鉴 定 和 技 术 研 发 功 能 于 一 身 的 校 内 实
进 行 了 重 新 编 排 , 将 整 个 教 学 知 识 分 拆 到 每 个 项 目
在 精 品 课 程 团 队 建 设 中 ,最 需 要 注 重 的 是 师 资 的 最 优 配 制 和 全 员 参 与 。 担 任 本 课 程 教 学 任 务 的 队 伍 是 支 年 富 力 强 , 识 结 构 合 理 , 有 多年 教 学 、 知 具 实
习 基 地 。如 模 具 成 型 中 心 、 具 拆 装 室 、 具 陈 列 室 、 模 模
模 具 CAD/ CAM 设 计 室 、 型 展 示 厅 等 。 同 时 , 力 模 与 源 模 具 公 司签 订 了长 期 稳定 的 校外 实 训 基 地 协议 . 融 学 生顶 岗实 习 、 师 实践 锻炼 与 技术 研 发为 一 体 . 教
为 学生 提高 技 能创造 了条件 。
3 双 师 型 ” 师 队 伍 建 设 是 创 建 精 品 课 程 的 必 .“ 教
要 支 援
《 料 模 具 设 计 与 案 例 分 析 》、 塑 料 模 具 毕 业 设 计 指 塑 《
导 》、 塑 料 模 具 成 型 与 拆 装 实 训 》 教 材 。 在 内 容 上 《 等
1 .教 材 、 目 、 频 库 的 建 设 是 创 建 精 品 课 程 的 项 视
前 提 条 件
《 料 成 型 T 艺 与 模 具 设 计 》 一 门 实 践 性 强 的 塑 是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介绍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介绍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当今制造工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它涉及到了制造工艺、机械设计、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非常具有实用性。
本文就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课程进行介绍。
一、课程概述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是介绍塑料成型工艺技术和模具设计原理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塑料成型工艺基本知识、模具设计流程、常用塑料材料、模具制造、模具CAD/CAM基础等。
二、课程内容1. 塑料成型工艺基本知识介绍塑料成型工艺的基本知识,如注塑成型、挤出成型、吹塑成型、压延成型、吸塑成型等,学生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了解塑料成型工艺的工作原理、过程和设备;2. 模具设计流程介绍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如从构思到成品,经过CAD绘制、CAM编程、数控加工、装配等环节。
3. 常用塑料材料学习常用塑料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如ABS、PC、PMMA、PP等,以及不同种类塑料与成型工艺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出更加适合的模具。
4. 模具制造本章节主要介绍模具制造的相关技术和要点,包括切削与成型、模具金属材料的选择、精度与表面质量的控制等,并结合示例进行讲解。
5. 模具CAD/CAM基础介绍模具CAD设计与CAM编程基础知识,以及UG、Solidworks等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实践教学本课程强调实践教学,通过仿真模拟和实物操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相关知识。
1. 设计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模具设计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模具设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和注意事项,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2. 生产工艺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生产工艺实践,通过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塑料成型工艺的过程、设备和处理技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应用前景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当今制造工业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相关应用领域广泛,例如家电、汽车、医疗器械等。
通过学习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有利于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模版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对具体设计任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编制注射成型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设计塑料模具的能力。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5)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并提高学生在理论计算、结构设计、查阅设计资料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及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1)塑料模具设计题目为中等复杂程度塑件,并满足教学要求和生产实际的要求,设计题目选自生产第一线。
(2)及时了解模具技术发展动向,查阅有关资料,准备好设计所需资料和工具。
(3)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结合生产实际综合地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及先进性等方面的要求,严肃认真地进行模具设计。
(4)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
(5)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
(6)注射工艺计算正确,编制的塑料注射成型工艺规程符合生产实际;(7)模具结构合理,凡涉及国家标准之处均应采用国家标准,图面整洁,图样及标注符合国家标准。
(8)图纸机绘(计算机绘图)。
三、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1.先期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在学生具备了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材料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成形设备、机械制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也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必要实践教学环节。
2.设计前应注意的事项(1)设计前必须预先准备好资料、手册、图册、绘图仪器、计算器、图板(计算机)、图纸、报告纸等;(2)设计前应对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原始资料进行认真地消化,并明确设计要求再进行工作。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南京工程学院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学习《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运用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特点、各类模具的成型工艺、模具的结构设计与理论计算等),经过查阅有关设计资料,设计一副典型结构的注射模,从而达到掌握设计模具的一般程序和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模具设计的工作实践能力。
二、设计内容1、设计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附图所示塑料件产品的工艺方案分析、模具总装图设计、部分零件图设计、设计说明书编写等工作。
2、设计要求:1) 课题——采用斜导柱侧向分型抽芯机构。
2)模具采用点浇口进料。
3)产品的数量较大,要求设计一模二腔。
4)需绘制的零件图:动模板、主型芯、主型腔、主流道衬套、侧滑块、斜导柱。
5)设计的模具结构要合理,动作可靠,加工方便。
6)其他指导教师提出的要求。
三、设计步骤1.分析和研究塑件的产品图及其技术条件。
2.根据塑件的形状及尺寸,计算其在分行面上的投影面积和塑件加浇注系统的质量,计算所需锁模力总注射物料量,初选设备。
3.确定成型方案1)确定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2)选择合适的分型面3)确定浇注系统的形式及选择正确的浇口位置4)确定内孔的成型方法5)确定侧型芯的结构形式6)确定脱模形式及采用合理的推出机构7)冷却方式设计4.绘制模具装配图的结构草图要求在选择合适的成型方案后,边绘制装配结构草图,边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然后再画正式模具装配图。
5.计算1)根据塑件的尺寸及精度,对成型零件(凹模凸模或型芯)的成型尺寸进行计算。
2)对于动模支承板的厚度进行刚度与强度的校核,若校合后发现其厚度不够,应采取措施提高其刚度。
3)斜导柱的直径要进行计算。
6.根据上述设计校核所选设备的装模空间、开模行程、推出距离等,若参数不匹配,加大一级设备型号。
7.绘制模具装配图根据绘制模具结构的草图和具体尺寸,绘制正式的装配图,图中粗细线条应分明,画法正确,剖面线蔬密有致,零件序号引出线应整齐。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

〔四〕聚合物的热力学性能和成型加工适应性
塑料在恒定压力下,随着加工温度的变化,存在三种状态:
高聚物形变——温度曲线
g: 玻璃化温度
f: 粘流化温度
b :称脆化温度
d: 热分解温度
非结晶型塑料〔无定形)
第九页,共23页。
〔四〕聚合物的热力学性能和成型加工适应性
-
第十二页,共23页。
1.黏度与剪切稀化效应
〔五〕聚合物的黏性流动
在注射成型中,除了热固性聚合物和少数热塑性聚合物外,大多数聚合物熔体均有近似假塑性液体流变学的性质。
不同类型流体的流变曲线 1 —膨胀性流体; 2 —牛顿流体; 3 —假塑性流体
图1-6 聚合物的温度、力学状态及成型加工适应性 1—线形无定形 2—结晶型
第十页,共23页。
1.黏度与剪切稀化效应
〔五〕聚合物的黏性流动
流体在管内一般有两种流动状态:层流和湍流
〔1〕牛顿流体〔低分子物质及少局部聚合物如PC、PA等〕: 牛顿流体的流变方程式为 : ― 切应力 ―剪切速率:单位时间的切应变
线型 支链型 网状
第五页,共23页。
2.聚合物分子链的聚集状态
〔二〕高聚物的构造
结晶型塑料 非结晶型塑料〔线性无定型)
构造
结晶造成分子的严密聚集状态,增强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使聚合物的抗拉强度、硬度、熔点、耐热性和耐化学性提高;弹性模量、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则降低,外表粗糙度值增大,而且还会导致塑件的透明度降低甚至丧失。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
一、 工程引入
某企业大批量生产塑料灯座,要求灯座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外外表无瑕疵、美观、性能可靠,要求设计一套成型该塑件的模具。通过本工程,完成对塑件材料的选择及对材料使用性能和成型工艺性能的分析。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说课稿)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说课稿一、课程设置1.1设置背景1、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塑料成型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常用塑料成型模具的结构特点、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编制塑料成型工艺、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成型模具,编写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以及模具装配、调试、维修的操作能力。
2、课程体系的开发背景为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组织模具专业骨干教师深入模具制造企业和产品制造业,通过对深圳富士康、德昌机电、武汉嘉铭激光、奕东电子厂湖北有限公司等近20家代表企业的调查,研究得出模具专业岗位群分为三大岗位群,一是模具制造岗位群,二是模具设计岗位群,三是模具装配调试维修岗位群,并邀请企业专家开展座谈,探讨这三个岗位群的一般性工作任务,归纳出应具备有三种职业能力即专业基本技能、专业专项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然后对这些技能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找出其对应的必备课程体系。
详见下图;1.2课程定位从课程体系图我们可以看出《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培养的是学生具有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和编写常用塑料成型工艺规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1.3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与实训创新能力。
2)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吸收新技术、新知识的意识。
3)具有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2、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塑料的组成、分类和性能2)掌握塑料成型工艺知识、熟练操作塑料成型设备3)学会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结构设计3、能力目标1)能编制常见塑料成型工艺规程2)能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注射模具3)能使用pro/e及一种以上软件进行模具建模二、教学内容1、内容选取原则(1)广泛性原则塑料成型工艺方法有很多,如注塑、压缩、压注等。
但最普遍和高效的是塑料注射成型,为此教学内容全部选取为塑料注射成型的典型结构分析和设计组织教学。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太原科技大学《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模具教研室《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及《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学习后进行的针对注塑成型模具设计的一门实践性的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设计工作,该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作用是:1.巩固与扩充《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非金属材料》等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2.学习专业设计手册的使用,强化工程计算、绘图及文献检索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及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 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进行塑料制件设计的实际训练,熟悉常用塑料的性能、使用场合,学习对塑料件进行工艺分析的方法。
进行塑料模具设计的实际训练,学习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培养和提高模具设计的综合能力。
为今后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完成塑料制件设计,熟悉常用塑料的性能、使用场合,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完成具有一定特点的塑件的注射模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掌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的注射模具设计使用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掌握成型另件工作尺寸计算,受力另部件强度,刚度计算;掌握选择注射机的原则和方法,选择注射机,确定型腔数;确定成型方案;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二、模具设计要点及与注射机的关系。
1、模具设计要点:<1>熔体的流动情况:流动阻力,速度,流程,重新融合,排气.<2>熔体冷却收缩与补缩.<3>模具的冷却与加热.<4>模具的相关尺寸与注射机关系.<5>模具的总体结构与零部件的结构,考虑模具安装与加工强度,精度. 2、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注塑机的技术规范:类型,最大注射量,最大注射压力,最大锁模力,最大成型面积,最大最小模厚,最大开模行程,定位孔尺寸,嘴喷的球面半径,注射机动模板的顶出孔,机床模板安装螺钉孔或丁字槽的位置与尺寸。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教案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教案(~学年第学期)学院系(部)教研室教师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1.一门课程由数个学习情景(5~8个)构成;每个学习情景又可能由数个(2~4)个教学任务组成;每个教学任务包括2~6个学时。
2.检查与评价可以每个任务一次,也可以每个学习情景一次,但每个学习情景至少检查与评价一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1.一门课程由数个学习情景(5~8个)构成;每个学习情景又可能由数个(2~4)个教学任务组成;每个教学任务包括2~6个学时。
2.检查与评价可以每个任务一次,也可以每个学习情景一次,但每个学习情景至少检查与评价一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1.一门课程由数个学习情景(5~8个)构成;每个学习情景又可能由数个(2~4)个教学任务组成;每个教学任务包括2~6个学时。
2.检查与评价可以每个任务一次,也可以每个学习情景一次,但每个学习情景至少检查与评价一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1.一门课程由数个学习情景(5~8个)构成;每个学习情景又可能由数个(2~4)个教学单元组成;每个教学单元包括2~6个学时。
2.检查与评价可以每个单元一次,也可以每个学习情景一次,但每个学习情景至少检查与评价一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1.一门课程由数个学习情景(5~8个)构成;每个学习情景又可能由数个(2~4)个教学单元组成;每个教学单元包括2~6个学时。
2.检查与评价可以每个单元一次,也可以每个学习情景一次,但每个学习情景至少检查与评价一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1.一门课程由数个学习情景(5~8个)构成;每个学习情景又可能由数个(2~4)个教学单元组成;每个教学单元包括2~6个学时。
2.检查与评价可以每个单元一次,也可以每个学习情景一次,但每个学习情景至少检查与评价一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1.一门课程由数个学习情景(5~8个)构成;每个学习情景又可能由数个(2~4)个教学单元组成;每个教学单元包括2~6个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科技大学《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模具教研室《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及《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学习后进行的针对注塑成型模具设计的一门实践性的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设计工作,该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作用是:1.巩固与扩充《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非金属材料》等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2.学习专业设计手册的使用,强化工程计算、绘图及文献检索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及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 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进行塑料制件设计的实际训练,熟悉常用塑料的性能、使用场合,学习对塑料件进行工艺分析的方法。
进行塑料模具设计的实际训练,学习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培养和提高模具设计的综合能力。
为今后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完成塑料制件设计,熟悉常用塑料的性能、使用场合,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完成具有一定特点的塑件的注射模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掌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的注射模具设计使用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掌握成型另件工作尺寸计算,受力另部件强度,刚度计算;掌握选择注射机的原则和方法,选择注射机,确定型腔数;确定成型方案;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二、模具设计要点及与注射机的关系。
1、模具设计要点:<1>熔体的流动情况:流动阻力,速度,流程,重新融合,排气.<2>熔体冷却收缩与补缩.<3>模具的冷却与加热.<4>模具的相关尺寸与注射机关系.<5>模具的总体结构与零部件的结构,考虑模具安装与加工强度,精度.2、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注塑机的技术规范:类型,最大注射量,最大注射压力,最大锁模力,最大成型面积,最大最小模厚,最大开模行程,定位孔尺寸,嘴喷的球面半径,注射机动模板的顶出孔,机床模板安装螺钉孔或丁字槽的位置与尺寸。
1>类型:卧式,立式,直角式。
2>最大注射量的选择。
注射机一次注射聚苯乙烯的最大熔料的重量或容积的量为注射机公称注射量。
塑件+浇注系统和冷料井的总量=公称注射量3>注射面积核定。
最大注射面积指模具分型面上允许的塑件最大投影面积。
作用于该面积上的型腔总压力小于注射机允许的锁模力,否则会产出溢料。
4〉注射机行程与模具的关系。
Hmin≤H ≤Hmax Hmax=Hmin+L其中:H—模具的闭合高度;Hmin—注射机最小闭合高度;Hmax—注射机最大闭合高度;L—螺杆可调长度;S≥H1+H2+(5~10)—卧式立式注射机其中:H1—脱模距离;H2—塑件高度(包括浇口长度);S—注射机允许开模行程5〉模具安装及顶出形式可安装模具外形最大尺寸,取决于注射机模板尺寸和拉杆间距。
三.模具的设计程序1.塑料件的设计以及工艺性分析:根据塑料件用途,使用情况,工作要求,尺寸精度,粗糙度等成型工艺性设计原则,模具结构合理性等方面综合分析。
绘出塑料零件图并选择满足零件使用要求的塑料,2.选择注射机计算塑件重量、预估浇注系统所需重量,选择注射机的公称注射量,选择注射机,确定型腔数(一套模具可成型不同的一套零件)。
3.分析塑件确定成型方案分型面,脱模方式,侧凹孔成型方法,浇注系统形式,浇口位置,加热冷却系统及零件的加工方法。
注意方案的比较。
4.绘制模具方案草图初绘模具方案,并校验选注射机参数。
5.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受力零部件强度刚度计算。
6.画装配图要求装配图要有尺寸(外形尺寸,特殊尺寸,定位圈尺寸)、配合尺寸、装配极限尺寸,技术要求,编写明细表(采用国标180mm)。
7.画零件图画好图形,注出尺寸,精度,粗糙度要求,材料要求,材料及热处理技术条件(图样符合国标180mm)。
8.考虑零件的加工方法。
四:塑料模具设计步骤1. 接受任务书2.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模具设计手册、模具设计图册、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
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结、钻孔等后加工工序。
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
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绘出塑件图3>确定成型方法,分析工艺方案。
4>选择成型设备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设计。
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
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5>具体结构方案选择理想的模具结构在于确定必需的成型设备、理想的型腔,在绝对可靠的条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满足该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要求和生产经济的要求。
对塑料制件的工艺要求是要保证塑料制件的几何形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
生产经济要求是要使塑料制件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模具能连续地工作,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动力。
3.分析影响模具结构及模具个别系统的主要因素1>型腔布置。
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设备技术参数等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
2>确定分型面。
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脱模及成型操作,塑料制件的表面质量等。
3>确定浇注系统(主浇道、分浇道及浇口的形状、位置、大小)和排气系统(排气的方法、排气槽位置、大小)。
4>选择顶出方式(顶杆、顶管、推板、组合式顶出),决定侧凹处理方式,抽芯方式。
5>决定冷却、加热方式及加热冷却凹槽的形状、位置、加热元件的安装部位。
6>根据模具材料、强度计算或者经验数据,确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结构及所连接、定位、导向件位置。
7>确定主要成型零件,结构件的结构形式。
8>考虑模具各部分的强度,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了,模具的结构形式自然就解决了。
这时,就应该着手绘制模具结构草图,为正式绘图作好准备。
4.绘制模具图要求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
在模具总装图之前,应绘制工序图,并要求符合制件图和工艺资料的要求。
注射成型要绘出注射制件图,在注射制件图中标出出模斜度、加工余量、分型面、浇注系统位置等内容。
由下道工序保证的尺寸,应在图上标写注明“工艺尺寸”字样。
如果成型后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进行其他机械加工,那么工序图就与制件图完全相同。
在工序图下最好标出制件名称、材料、材料收缩率、绘图比例等。
通常就把工序图画在模具总装图上。
绘制总装图尽量采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开始绘制,主视图与其他视图同时画出。
5.模具总装图应包括以下内容:1.模具成型部分结构(能反映出模具中所有零件的位置以及与其他零件的关系;2.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形式;3.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4.外形结构及所连接件,定位、导向件的位置;5.标注型腔高度尺寸及模具总体尺寸、主要的装配尺寸;6.按顺序(一般逆时针标注)将全部零件序号编出,并且填写明细表;7。
标注技术要求和使用说明。
5.模具总装图的技术要求内容:1>对于模具某些系统的性能要求。
例如对顶出系统、滑块抽芯机构的装配要求。
2>对模具装配工艺的要求。
例如模具装配后分型面的贴合面的贴合间隙应不大于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由装配决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3>模具使用,装拆方法。
4>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等要求。
5>有关试模及检验方面的要求。
6〉将所选设备型号与模具动作过程写在总装图的右下角明细表的上面。
7.绘制成型部分零件图由模具总装图拆画零件图的顺序应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1.图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画,允许放大或缩小,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布置得当,为了使加工人员易看懂,便于装配,图形尽可能与总装图一致,图形要清晰。
2.标注尺寸要求统一、集中、有序、完整。
标注尺寸的顺序为:先标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全部尺寸。
在非主要零件图上先标注配合尺寸,后标注全部尺寸。
3.表面粗糙度。
把应用最多的一种粗糙度标于图纸右上角,如标注“其余”其它粗糙度符号在零件各表面分别标出。
4.其它内容,例如零件名称、模具图号、材料牌号、热处理和硬度要求、表面处理、图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术说明等都要正确填写。
8.校对,审图。
A.自我校对的内容是:1.模具及其零件与塑件图纸的关系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质、硬度、尺寸精度、结构等是否符合塑件图纸的要求。
2.塑料制件方面塑料料流的流动、缩孔、熔接痕、裂口,脱模斜度等是否影响塑料制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图案设计有无不足,加工是否简单,成型材料的收缩率选用是否正确。
3.成型设备方面注射量、注射压力、锁模力够不够,模具的安装,塑料制件的型芯,脱模有无问题,注射机的喷嘴与浇口套是否正确地接触。
4.模具结构方面1).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满足需要,会不会发生溢料,开模后是否能保证塑料制件留在有顶出装置模具一边。
2).脱模方式是否正确,推杆,推管的大小、位置、数量是否合适,推板会不会被型芯卡住,会不会造成擦伤成型零件。
3).模具温度调节方面。
加热器的功率、数量;冷却介质的流动线路位置、大小、数量是否合适。
4).处理塑料制件内侧凹的方法,脱侧凹的机构是否恰当,例如斜导柱抽芯机构中的滑块与推杆是否相互干扰。
5).浇注、排气系统的位置,大小是否恰当。
5.设计图纸1).装配图上各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当,表示得是否清楚,有无遗漏。
2).零件图上的零件编号、名称,制作数量,是标准件还是非标准件,零件配合处理精度、成型塑料制件高精度尺寸处的修正加工及余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标记、叙述清楚。
3).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
尺寸数字应正确无误,不要使生产者换算。
4).检查全部零件图及总装图的视图位置,投影是否正确,画法是否符合制图国标,有无遗漏尺寸。
6.校核加工性能(所有零件的几何结构、视图画法、尺寸标注等是否有利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