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1.3.1离子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1.3.1离子键
式:
2Na+Cl2 2NaCl。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根据钠原子和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钠原子要达到 8 电子的稳定 结构,就要失去 1 个电子;而氯原子要达到 8 电子的稳定结构,则需要获 得 1 个电子。钠和氯气反应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 1 个电子转移 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成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带 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氯化 钠。人们把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由离子 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通常,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形成离 子化合物。
括起来,并在括号的右上方标明“+”“-”及所带电荷数。
H
··
··
例如[H··N··H]+(铵根离子)、[∶O∶H]-等。
··
··
H
5.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MgCl2: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要点提示: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 物的形成过程是不同的。
②反应物要用原子的电子式表示,而不是用分子式或分子的电子 式表示;生成物中“同类项”,只能分写,不能合并。
第三节 化学键
第 1 课时 离子键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1.通过实验的演示及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讨论,理解离子键和离子化合 物的概念。 2.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离子键的概念和电子式的书写。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1.离子键及其形成过程 写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
NaCl+NaClO+H2O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2.氯化钠的形成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钠与氯气反应时,由于钠的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 子而形成 8 电子稳定结构;而氯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得到一 个电子而形成 8 电子稳定结构。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最外 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 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这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氯化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离子键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离子键精品课件

新思维·名师讲堂
知识点 1 离子键 ●思维导图
●教材点拨 1.NaCl 的形成过程 (1)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 实验步骤: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 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化时,将盛 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观察现象。
现象
剧烈燃烧,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答案】 C
●变式训练 1.(2013·试题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NH4Cl 属于离子化合物 D.在离子化合物 CaCl2 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
答案:C
点拨: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不光是静电 引力,所以 A、D 选项错误;只有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 素之间才能形成离子键,B 选项错误;NH4Cl 含有阴、阳离子 NH+4 、Cl-,所以属于离子化合物。
●典例透析 【典例 3】 (2013·试题调研)下列电子式答案】 D
【点拨】 电子式书写的几种常见错误:①漏写孤对电子; ②原子(离子)结合顺序写错;③错误使用方括号;④误将电荷 数标成化合价;⑤复杂阳离子与单核阳离子混淆不清等。
【典例 4】 (2013·经典习题选萃)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的化 合物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7)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分类: ①由活泼金属元素(ⅠA、ⅡA)和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 ⅦA)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例如:NaCl、MgCl2、Na2O、Na2O2、 CaO 等。 ②由活泼金属离子与酸根(或酸式根)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例如:Na2SO4、K2CO3、NaHSO4、KHCO3 等。 ③由铵根离子和活泼非金属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例 如:NH4Cl。 ④由铵根离子和酸根(或酸式根)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例如: (NH4)2SO4、NH4HSO4 等。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

(3)一般,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如卤素单质:
温度/℃ 250 200 150 100 50 -50 -100 -150 -200 -250
I2 100沸点熔点0 NhomakorabeaF2
50
Cl2 Cl2 F2
I2 150 Br2 Br2 200 250 相对分子质量
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与 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讨论:
为什么HF、 H2O和NH3 的沸点会反 常呢?
一些氢化物的沸点
1)形成:半径小且非金属性很强的F、O、N 的氢化物(HF、H2O和NH3)分子间形成氢
键 2)氢键不是化学键,氢键是一种较强的分子 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但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3)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2.氢键
考点一:化学键
:相邻原子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化学键
化 非极性共价键 学 键 离子键
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一、离子键
(1)定义: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
(2)构成离子键的粒子: 阴、阳离子
+ : 活泼金属元素阳离子 ,NH 阳离子 4 阴离子:活泼非金属元素阴离子,OH
(3)离子键的实质: 静电作用力 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共价键:CH4
H2O HF 离子键与共价键: NH4Cl NaOH
阅读课本P23: 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 本质?
化学反应的实质
反应物分子破裂
生成产物分子
旧化学键断裂
形成新化学键
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 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三、分子间作用力和氢 键 1.分子间作用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3化学键上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3化学键上课

一.离子键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1)定义: ①成键方式 电子得失 ②成键微粒: 阴、阳离子 ③相互作用: 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斥力) (2)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①从元素间的相互化合分析
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非金 属元素(VIA、VIIA)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H· Na · · · Mg · · Ca · · · O· · · · · Cl · · · · ·
②阳离子的电子式 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它的离子符号: H+、Na+、Ca2+。复杂阳离子(NH4+)例外 ③阴离子的电子式: 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还要用中括号“[ ]”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n· -”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aCl:
Na
Cl
Na Cl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MgCl2: Cl Mg
Cl
Cl Mg
2
Cl
[课练]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K2S:
K
S
KKS2-来自KMgBr2: Br
Mg
Br
Br Mg
2
Br
[ 练习]
1.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MgO、BaCl2、Na2S · · · 2+ [:· ]2· · · · → Mg Mg + O O: · · · ·
· 2· :: [ O ] · · · · : : [ Cl ] · ·
④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 · +[ : : Na Cl ] · · AB型
· - 2+ · · · [ : : Ca [ : : Cl ] Cl ] · · · · AB2型

【高中化学】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中化学】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H2
+
Cl2
H—H
Cl—Cl
点燃 2HCl 2 H—Cl
吸 断收 开能
量 2 H· +
吸 断收 开能
量 2 ·C····l
形成 放出能量
2H
C····l
·· ··
··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在标准状况下,将1mol气态分子AB(g)解离为气态原子A(g),B(g)所需 的能量,称为A-B键的键能,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kJ.mol-1。如不指明温度
,应为298.15K。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牢固,含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自身具有的能量越低。
H2
+
Cl2
点燃 2HCl
吸收
断 开
436kJ/mol பைடு நூலகம்量
2 H·
+
断 开
吸收 243kJ/mol
能量
2 ·C····l
形成 放出
2 H C····l
2×431kJ/mol能量
·· ··
··
反应中能量变化:436+243 - (2×431kJ)kJ = -183kJ
3. 已知反应: X+Y=M+N放出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为该反应为放出能量,故反应不必加热
C)
4.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 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E 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C )
B. 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C. 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D. 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键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键

第三节化学键一.离子键1.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猛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注:(1)成键微粒:阴阳离子间(2)成键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性作用(3)成键缘由:电子得失(4)形成规律: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如NaCl、Na2O、K2S等(2)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3)大多数盐:如Na2CO3、BaSO4(4)铵盐:如NH4Cl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

(一般规律)留意:(1)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2)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确定含有离子键。

2、电子式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四周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4)不能把“→”写成“=”;(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二.共价键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注:(1)成键微粒:原子(2)成键实质:静电作用(3)成键缘由:共用电子对(4)形成规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形成共价键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合物中不是离子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3.共价键的存在:非金属单质:H2、X2、N2等(稀有气体除外)共价化合物:H2O、CO2、SiO2、H2S等困难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4.共价键的分类: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极性键: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实力强的一方。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11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教师版)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11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教师版)

专题11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宏观与微观角度认识能量变化1.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的重新组合,即反应物中旧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新化学键的形成的过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微观角度)E 1>E 2,反应吸收能量;E 1<E 2,反应放出能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宏观角度) (1)物质的稳定性与能量的关系(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用E 表示物质能量)⎩⎪⎨⎪⎧E (反应物)>E (生成物)⇒化学反应放出能量E (反应物)<E (生成物)⇒化学反应吸收能量 【典例1】已知断裂1 mol 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H :436 kJ ,I—I :151 kJ ,H—I :299 kJ ,下列对H 2(g)+I 2(g)2HI(g)的反应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A .放出能量的反应B .吸收能量的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D .化合反应【答案】B【解析】依题意,断裂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吸收的能量为436 kJ+151 kJ=587 kJ,生成2 mol H—I 键放出的能量为299 kJ×2=598 kJ,因为598 kJ>587 kJ,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出能量的反应;根据反应式可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能量图在解题中的应用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反之,化学反应吸收能量。

如图所示:2.既可以利用所有化学键的键能计算具体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又可以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计算某一个具体的化学键的键能。

计算公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值=反应物的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或总键能)-生成物的成键放出的总能量(或总键能)。

计算出的数值如果为正值,意味着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计算出的数值如果是负值,意味着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课标版 - 必修2《 化学键》教案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课标版 - 必修2《 化学键》教案
能力目标:通过化学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情感价值观目标: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1.离子键、共价键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3分子间作用力4氢键
[板书]3.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பைடு நூலகம்物。如:HCl、H2O、CH4、NH3、CO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是紧密联系的,共价键都是比较强的化学键,要破坏这些化学键都需要较多的能量,氮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时要破坏分子内很强的的共价键,由于该共价键很难破坏,因此氮分子化学性质很稳定;再如金刚石完全是由共价键构成的,金刚石熔化时要破坏内部的共价键,因此金刚石的熔点、沸点、硬度等都非常高。
[学与问]氢氧化钠是否为离子化合物?判断依据是什么?氢氧化钠是强碱,所以是离子化合物
已知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试用电子式表示氢氧化钠。
[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
[板书]
[归纳]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是共价键。
(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字样标在氢氧化钠电子式对应位置的下方)
[板书]1、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微粒:原子。
形成过程:形成共用电子对。
成键实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于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方。因此,氯原子一方略显负电性,氢原子一方略显正电性,但作为分子整体仍呈电中性。象这样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键
A组基础达标
1.短周期元素X、Y可以形成化合物XY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Y2是共价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1
B.若XY2是离子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8
C.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离子化合物XY2不溶于水
D.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6,则共价化合物XY2不可溶于强碱溶液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是相邻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都一定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C.某化合物熔融态能导电,该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D.某纯净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则组成该物质的微粒一定含共价键
3.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某离子化合物X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

则有关X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一定相等
B.X中可能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若X只含两种元素,则两种元素可在同一周期也可在同一主族
D.X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的离子化合物是( )
A.NaF、HNO3B.NaOH、KHS
C.HCl、MgF2D.Na2O、Na2O2
5.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I2升华
B.NaCl颗粒被粉碎
C.乙醇溶于水
D.NH4HCO3加热分解时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6.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M与X、Y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C.X2M、YM2中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比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
7.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
8.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9.下列粒子中的原子均达到8电子结构的是( )
A.BCl3 B.CO2 C.NH3 D.NO2
10.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Q与X同主族;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元素中的一种核素无中子,其符号为________。

(2)Z、Q可形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_种,其中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含有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

(4)写出两种X与Y形成的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分子结构式_______。

(5)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________。

(6)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D有如下转化关系:
C
B(在水溶液中进行)
A
D
其中,C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D是淡黄色固体。

写出C的结构式:________;D的电子式: ________。

如果A、B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为两性不溶物,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由A 转化为B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X、Y、Z、W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三个连续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

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Y与X形成的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
(1)X、Z两种元素的元素符号为:X________、Z________。

(2)由以上元素中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中:溶于水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共价键;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X、Y、Z所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写化学式),该化合物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时,水作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用电子式表示X与W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能力提升
12.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H5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NH5属于离子化合物
C.1 mol NH5中含有5 mol N—H键
D.NH5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碱性
13. A、B、D、E、F、G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A、F同主族,E、G同主族。

A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共价键,F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且F+与E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由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BE和D2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位于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2)G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D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

(4)由A、E、F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__(填写完整化学键类型),属于________化合物。

(5)B的最高价是________,由A、B组成的化合物中,含A的质量分数最高的物质的化
学式是________;A、B组成的化合物中与D2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___(填写完整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对共用电子对。

答案
1B 2C 3B 4B 5D 7D 7A 8 D 9 B
10
NaAlO2AlO-2+2H2O+CO2===Al(OH)3↓+HCO-3[或2AlO-2+3H2O+CO2===2Al(OH)3↓+CO2-3]
11[答案] (1)H O
12C
13
(4)NaOH 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离子
(5)+4 CH4C2H4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