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古建保护与修复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与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与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与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

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

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

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

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

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

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

明清时期常用的有与玺彩画,旋子彩画与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

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

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

就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

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

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就是大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与飞檐,最初的功能就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

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盝顶、卷棚顶等形式。

屋顶使建筑物显得稳重协调,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ppt课件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ppt课件
图2-4-27 燕尾枋
• (7)、天花枋:天花枋和天花梁作用相似,是承 托天花板和支条的横向构件,两端交于柱中。
• (8)、平板枋(斗盘枋):平板枋位于大额枋之 上,斗栱之下,是用于承受斗栱底座的大木构件。 (P9 8-25~8-27 图2-4-28)
图2-4-28 平板枋(斗盘枋)
• (9)、承椽枋:重檐建筑上檐的小额枋,因其上 有孔以承下檐的椽尾,故称为承椽枋。(图2-4-29)
图2-4-40 瓦口板、 眠檐板
瓦口板
• (2)、山花板(垫疝板):用于歇山房屋的两端 歇山山尖、封闭山面的木板。(P46 8-186 图2-441)
图2-4-41 山花板(垫疝板)
• (3)、博风板(排疝板、博缝):是歇山或悬山 屋顶的山尖部分屋面伸出山墙或山花板之外,钉 在伸出山尖悬挑桁头上的木板。(P46 8-187 图 2-4-41)
图2-4-29 承椽枋
• (10)、连机:连机是不设桁枋的小式建筑桁条 下面的辅材,其作用和桁枋相似,主要是增强桁
条的抗弯强度,充实桁条的美观和厚实感。(P15 8-52 8-53)
•(11)、搁栅:是用于楼房的楼板和承重梁
之间,作为次梁的木构件,它承受楼板重量并 传递给承重梁。
• 4、檩(槫、桁):檩是承托屋顶椽子的木构件,
图2-4-33 罗锅椽
• (6)、茶壶档轩椽:茶壶档轩椽是一种矩形截面 的直角弯椽,常用于古建筑的轩廊之上。(P24 884、8-85、8-86、8-87 图2-4-34)
图2-4-34 茶壶档轩椽
• (7)、摔网椽:摔网椽是指屋面转角起翘部分的 出檐椽,因为椽子之间的距离,由尾至头是逐渐 斜着岔开成斜撒网状的,为与正身部分出檐椽相 区别,故取名为摔网椽。摔网椽的截面有半圆形 和矩形,半圆形称为半圆荷包形摔网椽。( P26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三)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三)

• 3、字碑隽字:字碑隽字分阴文凹字和阳文凸字。 • (1)、阴文凹字:在石面上凿出凹字体,也称阴 字。 • (2)、阳文凸字:在石面上凿出凸字体,也称阳 字。 • 4、石作加工常用构件名称 • (1)、土衬石:基础出土处,四周所砌之石(见图 2-2-11)。 • (2)、阶沿:沿台明四周的石板(见图2-2-11)。 • (3)、侧塘石(陡板):以塘石侧砌,用于台明及 驳岸(见图2-2-11)。 • (4)、菱角石(象眼):踏步两旁,垂带之下部三 角部位(见图2-2-11)。
图2-X-2)
• (47)、出线一路托混、木角单线:用砖细刨出 1/4圆弧或木角线形的一条线脚。(P116 9-113 ) • (48)、上枋:砖细门楼中位于斗盘枋(定盘枋) 下的仿木枋子;门楼中字碑上的枋子称上枋,字 碑下的枋子称下枋。(P116 9-114 如图2-F-1)
图2-F-1
• (49)、斗盘枋:砖细门楼中紧贴斗栱坐斗下的 板形枋子称斗盘枋(亦称定盘枋)。(P116 9-116 如图2-F-2)
• 单边单出口:(9-66如图2-C-1)
• 单边双出口:(9-67如图2-C -1)
• 双边单出口:(9-68如图2-C -2)
• 双边双出口:(9-69如图2-C -2)
图2-C-1
图2-C-2
• (33)、一般矩形漏窗:指采用全张不经切割的 蝴蝶瓦砌成窗芯的漏窗。(P106 9-72如图2-C -3)
• (3)、压地隐起(线浮雕):雕刻后的石料表面, 把不雕刻的部分凿去一层,比减地平钑凿去得再 深一点,让所雕图案隐隐突现出来。 • (4)、剔地起突(高浮雕):把图案以外部分,剔 凿比前二次更深一点,图案明显突出,雕刻表面 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且凸起于板面之上,通过深 浅雕刻突现立体感。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古建保护与修复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与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与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与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

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

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

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

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

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

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

明清时期常用的有与玺彩画,旋子彩画与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

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

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

就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

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

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就是大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与飞檐,最初的功能就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

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盝顶、卷棚顶等形式。

屋顶使建筑物显得稳重协调,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
图2-5-37 d 落地方罩
(5)、落地花罩:形式略同几腿罩,不同之处是: 安置于挂空槛之下的花罩沿抱框向下延伸,落在 下面的须弥墩上。这种形式较之几腿罩和一般落 地罩更加豪华富丽(图2-5-37e )。
图2-5-37e 落地花罩
(6)、炕罩,又称床罩,是专门安置在床榻前面 的花罩,形式同一般落地罩,贴床榻外皮安装在 面宽方向,内侧挂软帘。室内顶棚高者,床罩之 上还要加顶盖,在四周做木雕装饰(图2-5-37 f)。
(1)、几腿罩:由槛框、花罩、横披等部分组成, 其特点是:整组罩子仅有两根腿子(抱框),腿子 与上槛、挂空槛组成几案形框架,两根抱框恰似 几案的两条腿,安装在挂空槛下的花罩,横贯两 抱框之间。挂空槛下也可只安装花牙子。几腿罩 通常用于进深不大的房间(图2-5-37 a)。
图2-5-37 a 几腿罩
14、花罩、碧纱橱 花罩、碧纱橱是古建筑室内装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用来分隔室内空间,并有很强的装饰功能, 由于花罩、碧纱橱做工十分讲究,集各种艺术、 技术于一身,又成为室内重要的艺术装饰品。
古建木装修中的花罩有几腿罩、栏杆罩、飞罩、 落地罩、落地花罩、炕罩等。其中落地罩又有不 同的形式,常见者有圆光罩、八角罩以与一般形 式的落地罩。
(3)、直档栏杆:是指扶手下面的档木都为垂直, 最简单的为矩形截面木条作直档,比较讲究的采 用西洋瓶直档。
直档栏杆
(4)、座槛:在亭、游廊、走廊等建筑物两柱间 多带座凳供游人休息,具体做法为砖砌矮墙、在 矮墙上铺凳面板,此凳面板称为座槛(P68 8-272) 。 如图2-5-32所示。
图2-5-32 座槛
(5)、吴王靠:又称“美人靠”、“ 靠背栏杆”, 指与栏杆配套的靠背椅,包括靠背与座槛,在靠背 上的花纹图案,常用的有竖芯式、宫式、葵式、鹅 颈靠背式等(P69 8-273、8-274、8-275、8-276) 。 如图2-5-30所示。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三精品PPT课件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三精品PPT课件

• (32)、砖细矩形漏窗边框:矩形砖细漏窗的窗 框。(P106)
• 单边单出口:(9-66如图2-C-1) • 单边双出口:(9-67如图2-C -1) • 双边单出口:(9-68如图2-C -2) • 双边双出口:(9-69如图2-C -2)
图2-C-1
图2-C-2
• (33)、一般矩形漏窗:指采用全张不经切割的 蝴蝶瓦砌成窗芯的漏窗。(P106 9-72如图2-C -3)
图2-G-1a
图2-G-1b
• (38)、一斗三升一字形砖细牌科(斗栱):一 种用砖细雕刻成的一斗三升一字形单面斗栱,一 般用于砖细门楼。(P112 9-96 如图2-G-2)
图2-G-2
• (39)、一斗三升丁字形带云头砖细牌科:一种 用砖细雕刻成的一斗三升丁字形带有云头的单面 斗栱,一般用于砖细门楼。(斗栱)(P112 9-97 如图2-G-3)
• 青石:此石材质比较硬。质感细腻,不易风化, 是较理想的雕刻石材。
• 花岗岩:此石材种类较多质地比较坚硬,不易风 化,含有石英颗粒,因此石纹粗糙,不易雕刻, 一般不适用高级的石雕刻品。
• 汉白玉:石材质地较软,有洁白晶莹的质感,石 纹细,是做雕刻的好材料,但强度、耐风化、耐 腐蚀的能力不如青石。
• 1、石料加工方法
图2-H-6
• (44)、砖细矩形椽子、飞椽:一种用砖细磨制 成仿木椽子、飞椽的构件,一般用于砖细门楼。 (P113 9-102 如图2-H-7)
图2-H-7
• (45)、下枋:砖细门楼中位于字碑和门洞上槛 之间的砖枋。(P114 9-106 如图2-F-1)
图2-F-1
• (46)、上下托混线脚:砖细门楼中位于字碑和 下枋之间三条线脚的上、下两条1/4圆弧形线脚 (中间一条称为束编细)。(P114 9-107 如图2X-2)

03 中国古建基本知识1

03 中国古建基本知识1

• 穿斗式 • 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这种 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 ,后简化为“穿逗架”和“穿斗架”。 • 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 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 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 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 ,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 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 架。
歇山
攒尖
• 攒尖——很常见的形式,一般亭子都用它 攒尖就是把所有的脊都攒到一起的意思: 依照脊的条数分为四角亭、五角亭、六角 亭、圆亭。和庑殿一样,攒尖也分单檐与 重檐。
四角亭——颐和园谐趣园兰亭
重檐四角亭——颐和园知春亭
六角亭——颐和园佛香阁小西天
重檐八角亭——颐和园画中游
圆亭——颐和园一景
硬山
• 硬山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 式。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 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木梁 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叫硬山 建筑。硬山建筑是古建筑中最普 通的形式,无论住宅、园林、寺 庙中都有大量的这类建筑。
每檩下有一柱落地,是它的初 步形式。根据房屋的大小,可使用 “三檩三柱一穿”、“五檩五柱二 穿”、“十一檩十一柱五穿”等不 同构架。随柱子增多,穿的层数也 增多。此法发展到较成熟阶段后, 鉴于柱子过密影响房屋使用,有时 将穿斗架由原来的每根柱落地改为 每隔一根落地,将不落地的柱子骑在 穿枋上,而这些承柱穿枋的层数也相 应增加。穿枋穿出檐柱后变成挑枋 ,承托挑檐。这时的穿枋也部分地 兼有挑梁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
概述
• 一、中国古代建筑运用了木构框架结构体 系,可分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所谓 的大木作,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目的非 承重装修部分,即所谓的小木作。 • 大木作包括梁、懔、枋、椽、柱等。 • 小木作包括门、窗、隔扇、屏风及其他非 结构部件。

中国古建基本知识

中国古建基本知识

三、建筑群体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如:宫殿 庙宇 住宅等都是由单个建筑 物组成的群体,一般以 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规模较大时,由若干个院子组成.建筑群体有明 显的中轴线,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
四 建筑装饰及色彩特征
中国古建筑的装饰细部大部分都是梁 枋 斗拱 檩 椽经过艺术加工而发挥 装饰作用.并综合运用我国工艺美术以及绘画 雕刻 书法 等方面的卓越成 就。
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
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该塔位于登封县城西北约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 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历史。 嵩岳寺塔上下浑 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 角形密檐式砖塔。总高41米左右,周长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边十二角形,中央塔室为 正八角形,塔室宽7.6米,底层砖砌塔壁厚2.45米,这样的十二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 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这种密檐形式在南北朝期间也是少见的。
福建客家土楼
等级制:中国长期为封建社会体制,建筑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对规模 大小、用料、色彩、装饰纹样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乱用。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分为屋顶 屋身 台基三部分
(一)外形上
(二)结构上
木构架—立柱+横梁 屋顶—举架(柱上承檩 檩上排椽) 屋身—柱间填筑门窗和维护墙壁(墙倒屋不塌)
福建客家土楼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 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 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 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 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客家 人为躲避战乱来到了深山,但是在这里他们仍然为战争和械斗所困扰,因此他们建立了 巨大的土楼作为防御敌人的碉堡。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 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 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 住宅——土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5-3 悬山式屋面
5
• 4、歇山屋面:歇山屋面是在山墙两端山尖墙下缘 往开间方向转折,再形成一片坡屋面的一种构造 形式,这种屋顶有两个山墙面、四个坡屋面和十 一条脊,位于屋顶的称正脊,正脊在山墙的两端 头常设正吻或鸱尾,位于山尖墙上向两大坡屋面 延伸至戗角根部附近的称垂脊(竖带),位于屋 面四个角的戗角之上的称为戗脊,而位于博风板 下山花板底边的称博脊。歇山式屋顶有单檐歇山 和重檐歇山两种做法,重檐歇山的下檐屋面上口 四周常设一圈脊,称“围脊”或“博脊”。 歇山 屋面式样有尖山式和卷棚式两种,所用瓦材有琉 璃瓦、青筒瓦和小青瓦三种,为了将歇山的山墙 面与硬山、悬山的山墙面相区别,一般称歇山面 为“山花板”。
2
a 尖山式硬山
b 卷棚式(回顶式)硬山
图2-5-1硬山式屋面
3
• 2、卷棚式屋面:卷棚式屋面是指屋顶的剖面轮廓 形状为圆弧形,屋面形式比较简洁。它的前、后 两个坡形瓦屋面由圆弧形黄瓜环瓦连接成整体, 而在瓦屋面两端的四条“垂脊”,也由圆弧形脊 连接成两条整体。卷棚式屋顶不设“正脊”,也 没有“正吻”或“鸱尾”。 (图2-5-2)
8
图2-5-5 重檐歇山屋面
9
图2-5-5 三重檐歇山屋面
10
• 5、庑殿(四合舍)屋面:庑殿顶屋面为一个四坡 形屋顶,故又称为“四合舍”;它也可以作成单 檐庑殿和重檐庑殿两种形式。所用瓦材大多为琉 璃瓦,也有少数为青筒瓦。
• 单檐庑殿又称为“五脊殿”:由前、后坡瓦屋面 及其压顶正脊和两山的坡瓦屋面及其四角衔接处 的垂脊等所组成;重檐庑殿是在单檐庑殿的屋檐 下,间隔一层距离,再增加一层四坡屋檐而成。 重檐庑殿的顶层屋面构造,完全与单檐庑殿的屋 面构造相同。而下面一层的屋檐构造和重檐歇山 下檐相同,是由四个坡瓦屋面及其衔接处的四条 戗脊和四坡屋檐顶端的一圈围脊等所组成,如图25-6(a)、(b)所示。
古建筑基础知识 因文件大小所限, 人为分为九个部分。
这是第七部分
1
• 五、屋顶构成
• (一)、屋面形式分类
• 1、硬山式屋面:硬山式屋面属于单檐屋顶,屋面 山尖部分不挑出山墙。硬山式屋顶根据式样可分 为尖山式和卷棚式(亦称“回顶式”)两种。根 据所用瓦材的不同又可分为:琉璃瓦、青筒瓦和 小青瓦三种瓦面。详见图2-5-1 a、b所示。
11
图2-5-6 (b) 重檐庑殿屋面
图2-5-6(a) 单檐庑殿屋面
12
• 6、攒尖顶屋面是指将形成屋面的所有坡瓦屋面顶 端,都攒集到一个顶点所构成的屋顶,它是江南 古建筑中用于一些阁式建筑和亭式建筑的主要屋 顶形式。在江南古建筑中这种屋顶大都为四角、 六角、八角等正多边形,也有单檐做法和重檐做 法两种。
图2-5-8 筒瓦屋面瓦的组件
15
• 式多样,内容丰富。
• (1)、脊:脊根据屋面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 以下几种:正脊、垂脊、戗脊、博脊(围脊)过 桥脊、滚筒脊、泥鳅脊等。
• (2)、吻:在筑脊的同时,往往安配上各种吻(即 脊头)。吻有成品烧制而成,也有用砖、瓦、钢筋、 钢丝网、石灰砂浆等建筑材料堆塑而成。吻按所 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以下几种:正吻、吞头、走兽、 合角吻、宝顶(图2-5-10)。
16
脊吻、吞头、合角吻、宝顶
17
各式脊吻
走兽 图2-5-10 吻
18
• 3、屋面其他构件 • 组成屋面的构件除以上几种,还有屋面排水构件,
如滴水、勾头、泛水、排山、斜沟等,同样也是 不可缺少的。 • 4、屋面防水 • 屋面防水的材料种类繁多,按所用的材料不同可 分以下两种:刚性防水屋面、柔性防水屋面。 • 5、铺望砖 • 屋面瓦作中有时盖瓦下面的木屋面板由望砖来代 替。望砖的铺设与木椽子的形状,设计要求有关。 望砖分糙望、浇刷披线、做细平望、做细船篷轩 望、做细双弯轩望等。
• 单檐攒尖屋顶的构造由:N(N为屋面角数)块三 角形坡瓦屋面、一个宝顶和N条戗脊(也称泥鳅脊) 等组成。
• 重檐攒尖屋顶,是在单檐攒尖屋顶的基础上,向 上间隔一段距离后,再增加一层屋檐而成,它的 构造由N(N为屋面角数)块三角形坡瓦屋面、一 个宝顶、N块梯形坡瓦屋面和2N条戗脊所组成。如 图2-5-7(a)、(b)所示。
• 尖山式硬山屋顶是指屋顶的剖面轮廓形状为尖顶
形:它由前、后两个坡形屋面合成人字形相交,
形成一个尖顶,称为“尖山”,在尖顶接口处砌
筑一条压顶脊称为“正脊”,正脊两端头常设收
头装饰件,称为“正吻”或“鸱尾”,而在瓦屋
面两端的山墙上端砌有四条压边脊称为“垂脊”
(亦称“竖带”、“垂带”),以正脊和垂脊作
为屋面衔接部位的封口措施和装饰等级。
13
图2-5-7(a) 单檐攒尖屋顶
图2-5-7(b) 重檐攒尖屋顶
14
• (二)、屋面材料及构件 • 1、瓦 • 瓦是用陶土烧制而成,覆盖在屋顶上的一种地方
建筑材料。它的首要功能有排水、防水、抵抗风 霜、雨雪的侵袭,并起到保温作用。瓦的主要种 类有:小青瓦、筒瓦、筒瓦勾头、琉璃瓦、滴水 瓦、花边瓦、黄瓜环瓦等。筒瓦屋面瓦的组件如 图2-5-8所示。
6
• 单檐歇山屋面即只有一层屋檐的歇山屋面。它由 前、后两个坡形瓦屋面及其压顶脊正脊、正吻和 两山上的四条垂脊、再加两山的坡瓦屋面及其四 角的“戗脊”和两山花板底边的“博脊”等组成。 如图2-5-4所示。
图2-5-4 单檐歇山屋面
7
• 重檐歇山是指在单檐歇山的四坡屋檐之上、每向 上间隔一段距离,再增加一层四坡屋檐的一种屋 面构造形式,这种形式顶层部分的屋面构造,完 全同单檐歇山屋面的构造一样,而下面每层屋檐 的屋面构造由四个坡瓦屋面及四坡衔接处的四个 戗脊和四坡顶端连成一圈的围脊所组成,如图2-55所示。
图2-5-2 卷棚式屋面
4
3、悬山式屋面也属于单檐屋顶,它与硬山屋顶的 区别仅在与两端山头部分。悬山式屋顶的山头部分 悬挑出山墙。其他屋面构造与硬山屋顶完全相同。 悬山式屋顶根据屋面式样也可分为尖山式和卷棚式 两种。用琉璃瓦、青筒瓦和小青瓦三种瓦筑成。悬 山式屋顶因其屋顶挑出山墙,故在其下部无法设砖 博风,而改用木板博风,直接钉在挑出山墙的桁条 头上;博风在山尖交接处常设悬鱼装饰。(图2-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