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律文化

合集下载

法律电影下的美国法律文化

法律电影下的美国法律文化

通常的情况下,人们很少会把法律和电影联系在 一起。法律似乎是社会生活里一切教条、刻板、无情 以 及理 性思维 的象 征, 而电 影则 代表 了人 们多 姿多 彩、浪漫感性的生活态度。电影诞生伊始的二三十年 是“默片时代”,更多表现的是追逐、打斗、恋爱、舞 蹈之类靠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加一点文字说明即可使 观众 心领神会的 题材,但 是进入“有 声电影” 时代, 律师、法官、陪审员、原告、被告、证人们等最会说 话的一群角色纷纷登场,成为电影制片人的新宠。从 默片发展至今,庭审题材对电影制片人始终充满无穷 的 吸引 力,庭 审场 景的 设置 提供 了可 深入 分析 的话 题,如种族矛盾或教授进化论等,或者对公平正义等 价值观进行戏剧化和个性化表现。[1]电影从法律文化中 汲取了养分和获得灵感,不再是一件消闲解闷的玩意 儿,而是作为新兴道德、自由权利的宣讲者和社会责 任的代言者,具有强大震撼力和感染力。而法律文化 本身所具有的种种冲突、对抗、悬念与视听快感,恰 恰暗合于电影艺术在大众心中最根本的诱人之处。 [2]
* 本文 为 教 育部 人 文社 会 科学 研 究 青年 基 金项 目 (项 目 编 号:13YJ C740011) 阶段 性 成 果。
20 15 .03
51
T THEO RE TICAL HO RIZ ON 文化与历史
利与契约精神。美国宪法确立了许多个人权利,是政 府无法废除的。建国者通过联邦制、权力分立和权利 法案等多种途径,规范政府的行为,保护私有财产和 公民个人言论、活动的权利免受政府的侵害。美国法 律文化的内容与美国人民的生活休戚相关,又从根本 上符合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思想和精神作为 主 题或 背景 ,成 为美 国的 法律题 材电 影的 血液 与灵 魂,并使自由、民主、秩序等法律理念融入通俗文化 之中 。例如 《鹈鹕案 卷》(PELICAN BRIEF)、《连锁 阴谋》(CONSPIRACY THEORY) 等电影,表达了对 政 府 权 力 的 不 信 任 。 而 《费 城 故 事 》 (PHILADELPHIA )、《 双 重 危 险 》 (DOUBLE JEOPARDY) 等电影,表达的是美国人民崇尚权利和 为法律 (权利) 而斗争的价值追求。[4]

美国法律文化困境研究及反思

美国法律文化困境研究及反思

“ 三权分立: ’ 制度的失灵。
二、美国法律文化 困境
美 国在坚 定的法 律信仰 中也充满着 现实 的无奈 ,如虔 诚的法律信仰和疯狂的嗜讼性、 对 法律大胆 质疑但对 程序坚 决维护 ,对 个人 自由的狂热 追求及权 力制衡 的思想 ,无 处不 体现 了美国法律文化的困境。 ( 一 )虔 诚的法律 信仰和 嗜讼性 。美国 人 信仰法律 的 同时,造成 了爱 嗜诉讼 的强烈 倾 向 ,日益 增长 的诉 讼案件使 紧缺的 司法资 源更加捉 襟见肘。 据 统计, 在 1 9 6 0 年和 1 9 7 0 年 之间 ,在 各个联邦 法院里 的民事案件数 目 已经翻 了一番。在 1 9 6 0年到 1 9 7 5年之间, 民事案件数 目在洛杉 矶也翻 了一番,而 在马 萨诸塞 州则高达 3倍 。在 1 9 7 0 年和 1 9 7 5年 之 间,一个 美 国区法 院法官应 办的候 审的案 件从 2 8 5件上 升到 3 5 5件。至于律师的数 目 在 1 9 5 7年 为 2 5 0 0 0 0人,而到了 1 9 7 7年就 已
远及现 状。美 国 作为 新兴资本 主义国家 ,历史不过 三百年 , 但其法律文化却博大精深 。《 五 月花 号公约 》 作为美 国历史上 第一部重 要文献 ,是一个 自 治 团体 的公约 ,基于被 管理 人 的同意,并且 依法执行 。随后的 《 独立宣言 》 、《 1 7 8 7年宪 法》更 是一步步 巩固 了法 治建设 ,三权分立 的体制也 使法律 的司法监 督权达到 了前所未 有的盛况 。 美国 ,世界文化的大熔炉 。伊斯兰文化 、 基督教文 化 ,甚 至中 国的儒 家文化都 在美 国 有所体现 。各种文 化交融汇 聚 、取长 补短 , 对美 国的法律形成 了深远影 响 ,因此 美国法 律在继承西方习惯法的 同时又独树一帜 。 ( 二 )法律像 宗教一样被 信仰 。美国宗 教文化丰 富 ,美 国人对宗教 信仰 的虔 诚,亦 体现在法 律领域 。人民被这 样教导 :在政府 的各种机 构制度 中只有法律 一项是必 须遵守 的,人 民可 以轻蔑 地谈论总 统、议 员和将军 们,并用 苛刻的言 语对政府机 关进行 批评 。 个人可 能在 白宫侮 辱总统 ,而只是 受到谴 责,被斥 为粗野 的家伙 ,但 是如果在 法庭上 哪怕 对 最低 级 的 法 官不 尊 敬都 将 被 判处 徒 刑。许多人 ,甚至 一个不 同意现在 的法律并 且企 图改 革它的人 ,都将遵 守法律 ,并将法 律 作为社会 必要 的屏 障 。法律 作为一种 精神 文化 ,成为美国人生活的必需品 。 美国 的法 律文化在 整个价 值观念 中拥 有 崇高的地位 。《 当代美国法律》是一本享有盛 誉 的教科书,其开篇就引用林肯总统 1 8 3 7年 的一段著名 演说 “让每一个热 爱美 国,每一 个 热爱 自由,每一个 渴望繁荣 的人用 革命 的 鲜血 发誓 :从不违 反国家的法 律,从 不容忍 他人对 法律 的冒犯 。 ”他言辞恳切地告诫人们 维护 法律就 是维护秩序 ,有 了秩序才会 有个 人 的 自由、经济和社会 的繁荣 ,才会有 昨 日 和今 日之美 国。这段 论述代表 了一百 多年 来 美 国人的法 律观念和法 律意识 ,造就 了美 国 执法者们温文 尔雅 、彬彬 有礼而又坚定不移、 不讨 价还价 、不法外徇 情的传 统;造就 了联 邦 大 法 官任 职 二十 多 年 没有 接 到过 说 情 电 话 ,没有接 到过总统 、州长 、市长批示 ,也 没有 与律师或 当事人共 进过午餐 ,更没有 法 院向财政局 恳请拨款 的怪状 - 。 ( 三 )美 国制度下 的法 院神话 。在 自由 至上 ,司法权独 立 的制 度下 ,美 国的法 院特 别是联邦最 高法 院 ,他 把法 院的权 力运用 到 了极至 ,令世 界各地 的法官们惊羡 不 已。司 法权 的运用源 于 国民的理念不 同和 国家 的权 力结构不 同。用美 国人 自己的话 说联邦最 高 法 院具有最 高的权威 ,其重要性和 至高无 上 性不 但在美 国是不容置 疑的 ,在整 个 自由世 界也 是如此 。在 美 国,最高法 院说 “ 不 ”的 案件 ,不得再行 上诉 ,除非诉之 于公众或 者 在 国会 的代表 当然 ,最高法 院是 “ 时代 之 子” ,但 是 “ 公众意志 才是权威所 在 ” ,与 公 众意志 相对立 的判决不 可能长期 维持下去 。 所 以法 院不仅常 常是表 现公众舆 论,而且 常 常是公众意见 的领袖 。 正如罗伯特 ・ 杰克逊大法 官 1 9 5 5 年所 说 的那样 , “ 人们似乎觉得 ,不论最 高法 院有 多 少缺 点,他始 终是我们制 度 中将抽 象理论 转 化为 宪法法令 的最独立 、最不带感 情色彩 、

解析美国法律的特点及司法制度

解析美国法律的特点及司法制度

解析美国法律的特点及司法制度一、美国具有联邦法律和州法律两套法律体系美国是一个联邦国家。

按美国宪法规定,联邦与各州实行分权原则,联邦与州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立法机构和司法体系,这样,美国就有了两套法律体系。

不仅如此,每个州又有各自的法律体系,不但立法和司法机构的设置不尽相同,而且法律内容也有不少差异。

例如: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联邦普通法,只有州普通法,可以说50个州就有50种普通法。

另如,有的州实行夫妻共同财产制,有的州则实行夫妻分别财产制,有的州离婚条件很严,有的州则较宽。

由此可见,美国法律制度比较复杂,也比较多样化。

当然,美国法律基本上是统一的,这种基本统一由联邦宪法和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所保证。

二、契约法促就了美国社会的信用根基和公民诚信守约的普遍意识在美国,信用、守约是公民普遍的信条,这得益于美国良好的教育机制和环境造就了公民较高的素质,也得益于美国的契约法律制度。

契约法主要是判例法,19世纪末才开始制定某些统一的成文法,主要在商业方面。

20世纪50年代,有关契约的制定法陆续增加,其中最重要的是《统一商法典》(第2篇)和《消费信贷保护法》(1968)等。

美国重视必须书面形式订立的契约与不必一定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契约的区分。

前者包括超500美元的买卖契约、不动产契约、履行期限超过一年的契约、承诺在儿女结婚时转移财产的契约,以及遗产管理人承诺以自己财产支付死者债务的契约等;不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契约必须有契约成因,即以交易为内容,因而无偿赠与虽可在事实上履行,却不能作为契约成因,不产生请求权。

三、在立法和法院判决上保护弱者是美国法律的重要特点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言论或出版自由,或人民和平集会或申请政府伸冤的权利。

”宪法的这一规定使政府阻止任何发言或出版的行为不合法,并限制政府因某人曾发言(撰)文而随意受到追究。

立法者的立法旨意非常明显:讨论公务不受任何限制。

法院判决也显不同:某报对电影演员的批评失实,损害其名誉权,判赔100万美元;而批评议员州长失实则判罚1美元。

从电影《刮痧》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

从电影《刮痧》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

从电影《刮痧》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电影《刮痧》描述了一位中国女孩在美国留学期间,因为在公共场合刮痧而引起了警察的注意并被逮捕。

该电影反映出了中美法律文化之间的差异。

本文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思想,而美国法律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

在中国,人们相信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是维护个人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而在美国,个人自由和权利则是为了保护公民不受政府的干涉和控制。

在电影中,主人公刮痧的行为在中国是常见的民间疗法,但在美国被视为违反了公共卫生和对他人造成了危害。

这是因为在中国,人们普遍相信疾病来源于体内的不平衡,因此使用一些传统疗法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而在美国,因为传统中国疗法不符合美国卫生标准,被视为危险。

其次,司法制度在中美法律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在中国,法律裁判主要依靠官员的推荐和经验,律师在审判中的作用相对有限。

而在美国,律师是诉讼的主导力量,法官的责任是监督整个司法流程,确保诉讼公平。

在电影中,主人公在法庭上没有律师的帮助,被说服认罪,最终被判了罚款和社区服务。

而在美国,如果被控罪行认罪,律师需要确保其了解自己的权利,帮助其权衡可能的判罚,并与检察官进行谈判以达成更好的结果。

如果认定有案可控,需要证明罪名成立,否则被认为是错误的判决。

最后,中美法律文化之间的差异还在于法律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在中国,法律较为模糊,司法实践受政治和社会学因素的影响。

在美国,法律文件公开并得到严格执行,与法律相悖的行为受到惩罚,因此法律透明度和可操作性相对较高。

在电影中,主人公因不知道美国的法律规定而被判罚款和社区服务,这表明在美国,不了解法律规定会影响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然而,中国的法律文化中基于儒家思想,注重道德和伦理,因此在实践中,情况可能非常复杂和模糊。

综上所述,中美法律文化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包括人们的文化观念、司法制度以及法律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时,必须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避免交流错误和误解,以促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美国法律文化

美国法律文化

初识美国法律文化摘要: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人们最高最权威的行为准则,其产生、发展和变化都受社会文化的巨大影响。

美国因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衍生出了独具特色的法律。

本文通过法律——文化视角,在总结了美国信仰法律和“权利爆炸”的法律现象后,试图给予其合理的文化解释,分析了《圣经》、个人主义等文化因素在其中的影响。

当代著名的法社会学及法律史研究的世界级学者,劳伦斯·弗里德曼在其著作中说:“法律是一种权威的形式,但社会中也有其他行使权威的模式和方式,而这些模式和方式是形塑法律的决定性因素。

”[1]法律作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管理国家的根本准则,其产生和发展深受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是社会文化在人们生活领域的一种现实映射。

每个国家的法律都有其各自深厚的文化渊源,而各国也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各具特色的法律及法律现象。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领头羊和唯一的超级大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超群,更集聚了世界各国的精英人才,成为了一个文化的大熔炉。

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甚至中国的儒家文化都在美国有所体现。

各种文化交融汇聚、取长补短,对美国的法律形成了深远影响,因此美国法律在继承西方习惯法的同时又独树一帜,有其自己的特色。

近些年,法学界的很多重大创新理论也多在美国诞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正得益于其独特的文化。

一、美国人对于法律的虔诚信仰和依赖性(一)法律信仰和嗜讼倾向在美国,人民被这样教导:在政府的各种机构制度中只有法律一项要遵守,而可以轻蔑地谈论总统、议员和将军们,并用苛刻的言语对政府机关进行批评。

一个人可能在白宫侮辱总统,而只是受到谴责,被斥为粗野的家伙,但是如果在法庭上哪怕对最低级的法官不尊敬都将被判处徒刑。

许多人,甚至一个不同意现在的法律并且企图改革它的人,都将遵守法律作为防止无政府状态的必要的屏障。

甚至有一个叫保罗·阿什里的律师出版了一本题为《“呵,答应我,但请书面写出”》的书,主张未来的婚姻伴侣们、大学院校同房间的人们以及所有其他共同生活的人们都应该准备种种契约,在契约里详细清楚地说明所有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如考虑“禁止吸烟条款”、“谁倒垃圾条款”以及“同每二种姻亲一起消磨时间的分配条款”等等。

美国法律简史

美国法律简史

美国法律简史一、美国法的历史沿革美国法的形成与英国法有着最直接的渊源。

美国法与英国法存在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关系,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英国法的烙印,是在继承和改造英国法的基础上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法律体系。

美国法的形成是在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按照自身的需要有选择的对普通法进行的取舍。

从大的法律结构和理论背景上来说,它属于普通法的系统,但在一些具体的法律制度上,美国法又有其特别之处。

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法殖民地时期,英国战胜其他列强后,殖民地各地相继使用英国普通法。

但是18世纪中期以前,各殖民地实行的法律还是比较原始和简陋的,有的殖民地甚至以《圣经》作为判案的依据。

英国法并没能在北美取得支配地位。

随着英殖民者对殖民地压迫的加深以及殖民地社会条件的变化,特别是《英国法释义》的出版,英国法得到普及。

到18世纪中期,英国普通法在北美殖民地取得了支配地位。

2.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法这段时期,是美国法的形成时期。

以英国法为基础,参照欧洲大陆的法律文献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美国法。

1830年之后,《美国法释义》的问世以及各种美国法专著的出现,标志着美国法对英国法批判吸收并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3.南北战争后的美国法这是美国法的改革与发展时期,在此期间,美国法进行的民主化改革,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具体体现在:废除奴隶制的宪法修正案正式生效;在财产法方面确立了土地的自由转让制度;对繁琐的诉讼程序实行了改革;建立了富有美国特色的判例法理论;法学教育中心从律师事务所转到法学院校;各州法律出现统一化趋势。

4.现代美国法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集中相适应,美国的法律较19世纪末以前有了较大变化:(1)制定法大量增加,法律的系统化明显加强。

1923年成立法学会,之后陆续出版了《法律重述》、《美国法律汇编》(或称《美国法典》)等重要法律文献。

(2)由于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机关权力的扩大,行政命令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

美国的法律

美国的法律

美国法律遵守法律是什么意思?这取决于你在哪里。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服从法律的观点。

在一些文化中,守法的公民试图保持法律的信。

也就是说,法律说的,他们做的。

在其他文化中,好的公民是靠法律的精神生活的。

他们只把法律当作一个一般性的准则。

他们往往服从法律,只有当有人官员正在寻找。

美国的形势符合第一类。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美国人都保持法律。

但美国文化教会人们尊重法律,甚至是最小的细节。

一个原因是美国的基督教,它的遗产[文化遗产]已经影响了美国人对法律的看法。

一方面,圣经揭示了神的不变的法律,人们必须服从。

它也教导人们尊重上帝所建立的人的权威。

例如,驾驶习惯说明了美国对法律的尊重。

一个司机通常会停下来红灯,即使没有其他车左右。

人们把街道上的标线为[明确的]的界限,而不只是装饰而已。

车[ ] [ ]机动车产量让出那些方式尤其是行人行人权[ ]。

事实上,虽然,司机不总是遵守交通规则。

例如,许多司机忽略高速公路限速。

但美国人普遍开车仔细注意的规则。

当然,美国不是每个人都遵守法律。

犯罪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然而,熟练的律师有时会使用小问题帮客户委托人] [自由。

和监狱的囚犯可能生活比许多穷人的公民更好。

无论如何,没有人相信一个完美的法律制度是可能的。

然而每一个社会都有法律。

人们是否遵循法律的或只是法律的精神,他们认识到需要法律来维持社会秩序。

没有他们,社会就会混乱[混乱]。

如果每个人都对[向法,对]自己,就没有人能享有自由。

The American lawWhat does it mean to obey the law? That depends on where you are.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very different views of obeying the law. In some cultures, law-abiding citizens try to keep the letter of the law. That is, whatever the law says, they do. In other cultures, good citizens live by the spirit of the law. They see the law only as a general guideline. Often they obey the law only when someone official is looking. The situation in America fits into the first category. That doesn't mean all Americans keepthe law. But American culture teaches people to respect the law--even to the smallest detail.One reason is about America's Christian.It’s heritage has shaped how people view the law. For one thing, the Bible reveals God's unchanging laws which people must obey. It also teaches people to respect human authority as established by God.For example,driving habits illustrate American respect for the law. A driver will usually stop for a red light, even when there are no other cars around. People treat the lines marking streets and roads as definite boundaries, not just decorations. Vehicles yield to those with the right of way-particularly pedestrians. Actually, though, drivers don't always keep traffic rules. For example, many drivers ignore freeway speed limits. But Americans generally drive with careful attention to the rules. Of course, not everyone in America abides by the law. Crime is a growing problem.However,skilled lawyers sometimes use minor issues to get their clients set free. And prison inmates may live even better than many poor citizens.Anyway,no one believes a perfect legal system is possible. Yet every society has laws. Whether people follow the letter ofthe law or just the spirit of the law, they recognize the need for laws to keep order in society. Without them, the society would be chaotic. If every man were a law unto himself, no man would be free.。

美国的法律文化

美国的法律文化

美国的法律文化内容摘要:美国的法律已经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而存在,更多的已经成为美国的文化以及人民的生活方式。

因此研究美国法律不仅要关注法律本身,更要看到法律对美国人民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法律文化电影民主自由律师法律归根结底是被国家赋予的强制性社会规范。

法律就是法律。

人们可以通过某种正当的方式修改和废除法律,但必须遵守还在生效的法律,程序正确和遵守法律甚至于比正义和公众情绪更重要,这并不是说法律和司法制度可以无视民意或者无懈可击。

毕竟,法律存在的目的是非常现实的,它要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而不是维护虚幻的"正义"。

这是因为每种文化、每个阶层、每个社群,甚至每个人心中的正义都截然不同。

正是由于法律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规范,它才会对人们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

美国法律来源于英国法,又根据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作了较多的改变。

美国建国初期就制定了成文的联邦宪法,但联邦和各州都自成法律体系。

由于美国法律自身的特性,使得它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更为深远。

一、美国法律对电影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当人们说美国人"好打官司"或"权利意识强"时,他们便是在评价美国法律文化。

其实,法律电影也就是法律文化,许多好莱坞法律电影正是通过法律个案的通俗分析以阐释美国的法律文化。

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案例作为电影的来源对电影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这些题材,编剧纵使插上想象的翅膀也很难自由翱翔。

从另一角度来说,美国的法律电影也对美国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有社会影响力的法律电影题材总是关注美国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中最严肃与最实际的问题,必将对法律职业者以及对社会大众的法律观念产生涟漪影响。

美国法律对电影的影响还体现在情节的设计上。

美国法律电影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它们提供了一种彼此当面对抗的戏剧效果:律师精心地设计询问技巧,机敏地揭露证人言词的自相矛盾之处,或者通过归谬法让作伪的人陷于难以自圆其说的窘境之中,所有这些,都是一个法庭律师的基本功,也是法律电影着力表现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识美国法律文化摘要: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人们最高最权威的行为准则,其产生、发展和变化都受社会文化的巨大影响。

美国因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衍生出了独具特色的法律。

本文通过法律——文化视角,在总结了美国信仰法律和“权利爆炸”的法律现象后,试图给予其合理的文化解释,分析了《圣经》、个人主义等文化因素在其中的影响。

当代著名的法社会学及法律史研究的世界级学者,劳伦斯·弗里德曼在其著作中说:“法律是一种权威的形式,但社会中也有其他行使权威的模式和方式,而这些模式和方式是形塑法律的决定性因素。

”[1]法律作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管理国家的根本准则,其产生和发展深受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是社会文化在人们生活领域的一种现实映射。

每个国家的法律都有其各自深厚的文化渊源,而各国也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各具特色的法律及法律现象。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领头羊和唯一的超级大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超群,更集聚了世界各国的精英人才,成为了一个文化的大熔炉。

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甚至中国的儒家文化都在美国有所体现。

各种文化交融汇聚、取长补短,对美国的法律形成了深远影响,因此美国法律在继承西方习惯法的同时又独树一帜,有其自己的特色。

近些年,法学界的很多重大创新理论也多在美国诞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正得益于其独特的文化。

一、美国人对于法律的虔诚信仰和依赖性(一)法律信仰和嗜讼倾向在美国,人民被这样教导:在政府的各种机构制度中只有法律一项要遵守,而可以轻蔑地谈论总统、议员和将军们,并用苛刻的言语对政府机关进行批评。

一个人可能在白宫侮辱总统,而只是受到谴责,被斥为粗野的家伙,但是如果在法庭上哪怕对最低级的法官不尊敬都将被判处徒刑。

许多人,甚至一个不同意现在的法律并且企图改革它的人,都将遵守法律作为防止无政府状态的必要的屏障。

甚至有一个叫保罗·阿什里的律师出版了一本题为《“呵,答应我,但请书面写出”》的书,主张未来的婚姻伴侣们、大学院校同房间的人们以及所有其他共同生活的人们都应该准备种种契约,在契约里详细清楚地说明所有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如考虑“禁止吸烟条款”、“谁倒垃圾条款”以及“同每二种姻亲一起消磨时间的分配条款”等等。

这种试图把那些亲密的人类关系变成可以强制实施的约束性的合同的做法,正反映出美国人对法律抱着几乎不可思议的信仰。

另一方面,美国人对法律的依赖性则造成了日益增长的爱嗜诉讼的强烈倾向。

数据表明,州法院和联邦法院办案数量在日益增加。

例如,在1970年和1975年之间,一个美国区法院法官应办的候审的案件从285件上升到355件。

在1960年和1970年之间,在各个联邦法院里的民事案件数目已经翻了一番。

在1960年到1975年一件,民事案件数目在洛杉矶也翻了一番,而在马萨诸塞州则高达3倍。

至于律师的数目在1957年为250000人,而到了1977年就已增至425000人。

[10]最近一些年,美国人继续求助于法律系统来解决日益扩大范围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

在20世纪70年代,某些橄榄球迷观看一场比赛时,认为裁判员错判,并为此忿忿不平而向一个联邦法院起诉。

可见到法院起诉,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不满的思想早已深入美国人的思维中,各种职业、阶层的公民都对法院有着极大的依赖性,这是大多数社会所没有出现的。

曾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身处美国的作者捡到一个皮夹,遂将其交到失物招领中心。

失主得知后前来道谢,并要求作者接受酬劳,因为按照该州的法律,失主要付捡到东西的人失物价值10%的酬金才能从失物招领中心取走失物。

这件事进一步说明,法律愈来愈深入美国人的生活。

不仅如此,由于大多数纠纷都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颇有“诉讼成灾”之势。

雇员诉雇主,学生诉老师,纳税人诉收税人,子女诉父母,公民诉政府,朋友诉朋友,在美国早已司空见惯,而当代愈演愈烈。

这更导致一些奇特的诉讼的相继出现,例如,印第安纳州一名9岁女孩诉父母,诉因是在一盒蘸糖爆米花中没有发现奖品;明尼苏达州一个14岁女孩起诉父母,诉因是父母自己建造一艘小船环游世界,想带她一道去,而她坚持自己要与朋友留在家中;以为男士起诉他的女友,试图迫使她赔偿因未能赴约所造成的时间和金钱损失。

正是出于对法律的虔诚信仰,美国的司法阶层极受社会尊敬,法官和律师都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从各种研究看,虽然美国人对于法律和法律程序的详细情况的知识一般是很贫乏的,但是他们似乎愿意相信最高法院面对纠纷将作出适当的判决。

他们一方面吐露对律师们不信任和对法律制度不满的情绪,但是另一方面继续将他们的纠纷提至诉讼而且更加频繁。

美国人普遍地支持美国最高法院,并且普遍地给予律师们和法官们以崇高的身份地位。

(二)《圣经》与法治在美国社会,法律为何能得到普遍的服从,即为何美国人对法律有如此深的信仰,它的深层思想根源到底是什么?美国法学家伯尔曼在其《法律与宗教》一书中,揭示了西方文化的一个本质特征:以宗教——法律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同时,它也揭示了西方人以宗教——法律为皈依的生活方式。

在伯尔曼先生的视界中,宗教与法律,就是西方文化的两条命根子。

其实信仰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式的情感。

美国人对法律的这种虔诚信仰,正与其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在《圣经》中,上帝是造物主人,人是被造物,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类,这里对人的属性就暗含了两层含义:神圣性与堕落性,这两种品质对美国法治理念产生了深远地影响,神圣性,使自由、平等、权利的法律理念深入人心;堕落性,也就是在《圣经》中提到的“原罪”,则说明了人永远不能达到上帝的智慧,亚当和夏娃因听信撒旦的谗言,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偷吃了“智慧”果,而被上帝贬罚到人间受苦就是例证。

因而,按《圣经》的说法,人是生来就有罪的,是堕落的产物。

“原罪”说使西方人坚信人性本恶,需要用外在的力量加以抑制,因为人又靠自我无法超越的弱点。

而这种外在的抑制力量就是法律。

当然,西方很早就有关于“人性恶”的说法,如亚里士多德就曾指出:“人在得到完美环境时,是最优秀的动物,然后一旦脱离了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2]。

十六世纪宗教改革神学家路德和加尔文也都“信奉人的完全堕落”,并且认为,堕落的人“倘若不被管束,那么在凶暴残忍方面,他就会远胜过所有的凶禽猛兽”[3]。

应该说,“人性恶”的观点并不是《圣经》的首创,但对法治思想的影响这一点来说,也就是说从由其导出的对法律的信仰这一点来说,《圣经》的“原罪”说无疑是最有影响意义的。

正因为相信了人不能自我救赎,所以需要法律这样的外在强制力,这构成了美国人信仰法律的坚实思想基础。

出于对“上帝”的敬畏从而建立了对法的敬畏,也因此基督教倡导的人的自由、平等和人权成了西方的法律价值追求。

二、强健的权利意识和“法律爆炸”(一)“权利爆炸”和“法律爆炸”当代美国法律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强健的权利意识,而弱势群体的权利要求与权利抗争开始成为了当代美国法律文化的一个亮点。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市政出于善意,试图将流浪街头的人们集中到特定的住所,使他们不再遭受寒冬之苦。

但意想不到的是,一些无家可归人士却坚决抵制这项举措,认为这侵犯了他们自由流浪和露宿街头的“权利”。

这些“权利”在我们看来有些无理取闹,在美国却极为普遍,早已融入其社会生活中。

美国是个没有封建历史的国家,自独立战争以来,“权利”一词已经成为了美国社会中的核心话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民权运动所带来的是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人们需要一种确定的、现实的、有切实保障的权利。

而当代美国法律文化的突出特色不在于权利话语本身,而在于新型权利意识的萌发和特殊权利种类的崛起。

在美国,除了传统的财产权、人身权和政治权利之外,当代更强调弱势人群的权利、少数派的权利、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以及隐私权等。

于是贫穷者要求享有免予匮乏、过体面生活的权利,少数族裔要求享有特殊关照和补偿的权利,残疾人要求享有实际上能够如健康人那样生活的权利,流浪者要求享有鲁肃街头的权利,患者要求享有知情、同意的权利,消费者要求享有安全消费的权利,怀孕的少女要求享有选择堕胎的权利,同性恋者要求享有得到法律承认和保护的权利,子女要求享有自己的信函不被父母查阅的权利,甚至一位服刑人员要求自己享有选择正餐后甜食品种的权利,认为自己有权得到香蕉而不是水果鸡尾酒;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在当代美国,伴随权利的扩张,法律的领地急剧扩张,几乎无所不能,无处不在,因而不属于法律调控的领域已经寥寥无几了。

伴随权利的增长,法律的数量疯狂增长,每种食物都有成千上万条法律规则:有政治选举的规则、股票管理的规则以及土地规划和使用的规则;有交通的规则、环保的规则以及文化市场管理的规则等。

据统计,在亚拉巴马州,每年州和联邦立法机构通过的法案就有15万个之多(美里夫斯:《美国民主的再考察》,137-138页,吴廷佳、方小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根据另外一项统计,在美国,仅一份牛肉汉堡的夹心,从牛肉长在牛身到煎成肉饼,竟涉及各类法律、法规多达4.1万种!如此看来,“法律爆炸”、“权利爆炸”之语虽然有些耸人听闻,但绝非空穴来风。

(二)“陌生人社会”和表现型个人主义“法律爆炸”、“权利爆炸”也必然导致“诉讼爆炸”,前文所述的律师人数剧增、法院不堪重负以及司法权迅速扩张正是“诉讼爆炸”的副产品。

这种态势很大程度上是“陌生人社会”的产物。

与其他现代社会相比,美国这个移民社会尤其是个“陌生人社会”。

美国著名法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在其著作《选择的共和国》中指出,在这个陌生人的社会,我们的健康、生活以及财富收到陌生人的支配,我们与他们从不相识,也许永不谋面。

的那个我们打开包装和罐子,吃下陌生人在遥远的地方制造和加工的食品,我们不知道这些加工者的名字或者他们的任何背景;当我们搬进陌生人建造的房子,我们不知道这些房子架构是否安全,使用的材料是否对人身有害;……如果这一切都是可能的,那么我们的权利、自由和选择不是一种毫无保障的许诺妈?凡此种种,除了通过法律间接约束和规制这些陌生人的行为,我们如何防范这类风险呢?一旦危害发生,除了通过司法这种保护机制,我们如何能够获得有效的救济呢?同时,现代的“权利爆炸”和“诉讼爆炸”还与当代美国文化的人格类型密切联系,通常认为,美国文化的人格基础是个人主义。

然而个人主义是个动态的概念,当代美国的个人主义与先前的含义已经大不相同了。

19世纪的美国所奉行的是功利性个人主义,而在当代占据支配地位的则是表现型个人主义。

19世纪的个人主义概念,在经济领域突出强调的是自由市场中的个人博弈,以求利益最大化的人人共赢;政治领域突出强调的是对政府的控权与限权,以求小政府、大社会的个人自治;道德领域突出强调的是自我控制和纪律约束,以求沉湎工作,抑制欲望,克制癖好,成功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