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历三级质控管理

合集下载

病历三级质控制度

病历三级质控制度

病历三级质控制度病历作为医疗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疗质量的评估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病历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病历质控制度。

一、病历质控的背景和意义病历是医疗机构为每位患者建立的记录,它包含了患者的身体状况、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重要信息。

病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建立病历质控制度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发现和解决病历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二、病历质控的三级制度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病历的质量,医疗机构可以建立三级病历质控制度。

分别是:1. 第一级控制:基础质控基础质控是对病历的基本要素进行质量把控,包括病历的合法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读性。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病历的基本要素符合规范要求。

2. 第二级控制:专业质控专业质控是对病历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案进行质量评估。

医疗机构可以制定专业指引和临床路径,明确各科室的诊疗标准和规范,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素养和技术水平,减少病历中的错误和疏漏。

3. 第三级控制:综合质控综合质控是对病历质量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和改进。

医疗机构可以建立病历质量监测系统,定期抽查病历,并进行评分和分析。

同时,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组织临床讨论、病例研讨会等形式,相互学习和分享经验,提高病历质量和医疗水平。

三、病历质控的具体操作为了落实病历质控制度,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需要接受病历质量管理的培训,了解病历质控的要求和标准。

此外,医疗机构可以定期组织病历质控知识的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和奖惩。

2. 建立病历审核制度医疗机构应该设立专门的病历审核岗位,负责对所有病历进行审核和评估。

审核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确保病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 提供技术支持和工具医疗机构可以引进病历质控管理软件,提供模板和规范,帮助医务人员编写规范的病历。

同时,医疗机构还可以建立病历质控工作小组,定期组织会议,解决病历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难题。

病历质量管理规定

病历质量管理规定

病历质量管理规定一、病历质量监管制度1.各级医师在接诊每一位就诊患者时,必须按相关规定的要求,真实、客观、及时、准确、完整地书写病历。

2.住院医生,进修医生,实生必须经科主任、带教老师考核后方可书写完整住院病历,上级医生必须对每一份病历进行审查、修改并签名,合格后方可归档。

进修、实医生书写的病历必须署名上级医生的名字,其质量上级医生负连带责任。

3.住院病历质控实行三级质控二级考核制度。

(1)一级质控由科室诊疗小组完成;科主任在进行每周一次的查房过程中,将病历质量作为查房内容;每月科内通报质控情况;每月进行至少一次出院病历讨论;科主任、病室主任、质控员必须对本科室住院病历质量负责,加强本科室病历质量管理。

(2)二级质控由病案室完成,病案室负责对归档病历的检查,督促归档病历的上交、统计、归档。

(3)三级质控科病案质量办理小组完成,病案质量办理小组组长为负责人。

负责对全院各科室门急诊病历、运行病历、存档病历等病历质量举行评价,重点检查手术病历、死亡病历、疑问危重病历,特别是重视对病历内涵质量的检察。

4.每月将质控结果在医疗例会和病历质量办理联络员会议通报,并把病历书写质量纳入科室质量考评内容,举行量化办理。

5.病历归档办理6.病历结果管理二、病历质量监控办理相关划定病历书写基本要求1)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2)病历书写应当使用中文,通用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3)病历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4)病历应当按照规定内容书写,并由相应医务人员签名;实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本院注册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进修医务人员由本院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实际情况认定后书写病历。

5)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小时制记录。

三、病历质量控制办理流程1、严格执行三级质量控制:(1)一级质控:为科级质控,本级质控旨在提高病历书写者及所在科室的自控意识,加大自控力度。

病历三级质控制度

病历三级质控制度

病历三级质控制度病历是医疗过程中重要的文书之一,记录了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诊断、治疗方案等关键内容,对于医院的临床决策、质量控制、法律纠纷解决等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病历的质量和规范性,医院需要建立三级质控制度,对病历进行评审和反馈,从而不断优化医疗服务和提升患者满意度。

一、医院病历质控委员会的设立和职责医院应该成立病历质控委员会,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和质控专家组成。

质控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1.研究和制定医院的病历质控制度,明确评审标准和流程;2.组织医生和护士的病历培训,提高他们的文书写作和记录能力;3.定期评审病历,发现问题,并与医生和护士进行沟通,提出改进建议;4.分析病历质量的变化趋势,形成质控报告,并向医院管理层提出改进意见。

二、病历质量评审流程1.定期评审:医院质控委员会应该制定定期评审的规定,如每月、每季度或每年进行一次全院范围的病历评审。

评审的内容应该包括患者信息、病情诊断、治疗方案和医嘱等关键内容。

2.随机抽查:除了定期评审外,医院还应该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的对象可以是任何科室的病历。

通过随机抽查,可以更全面地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

3.专家评审:针对某些复杂或争议性的病历,可以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审。

专家评审的意见应该得到重视,并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三、病历质量评审标准1.完整性:病历应该包含患者的个人信息、入院记录、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医嘱等关键信息。

评审时需要确认这些信息是否完整,是否有重要的遗漏。

2.准确性:病历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该准确无误,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评审时需要核实诊断是否准确,治疗是否符合规范。

3.规范性:病历应该符合规范的文书写作要求,如字迹清晰、用词准确、格式整齐等。

评审时需要注意是否存在书写不清、用词不规范等问题。

4.时效性:病历应该及时完成,不应出现延迟记录或漏记录的情况。

评审时需要查看病历记录时间点,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病历三级质控制度

病历三级质控制度

病历三级质控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病历书写质量三级质控制度
一、科内病历质量一级质控
科主任和病历质量控制员(责任主治医师)负责对科内病历质量的一级检查考核。

科内实行逐级检查制度,住院医师或带教老师对实习(进修)医师书写的病案及时进行审查、修正;经治、主治医师、科主任对住院医师书写的病案及时进行审查、修正、签字;科室病历质量控制员负责对每份病案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的有关病案书写规范的要求,逐项检查。

二、病案室负责病历质量的二级监控考核
病案室人员,分别对每份出院病案书写质量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随时通告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填补和纠正。

每月末将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在科主任会议上进行反馈,同时报病案管理办公室。

三、病案管理办公室负责病历质量的三级考核
(一)病案管理办公室组织人员对病历书写质量进行不定期检查。

(二)病案管理办公室负责对运行病历书写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到临床科室,同时将检查结果与科室质量考核挂钩。

住院病历质控工作制度

住院病历质控工作制度

住院病历质控工作制度一、目的为规范我院住院病历书写管理,提高病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病历质控组织架构1. 成立病历质控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临床科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病历质控办公室,负责日常病历质控工作,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3. 建立病历三级质控体系,一级质控由科室质控组长负责,二级质控由科室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负责,三级质控由医务科质控医师负责。

三、病历质控责任1. 科主任是科室病历质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科室病历质控工作,并对病历质量进行监督和提出建议。

2. 护士长负责护理文书质量,并有责任对科室病历质量进行监督和提出建议。

3. 执业医师和护士(护师)是相应病历文书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病历的及时、准确、完整书写。

4. 医务科质控医师负责对运行病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出院病历进行第三级质控,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跟踪整改。

四、病历质控流程1. 入院病历质控:一级质控对入院病历进行审核,确保病历内容完整、准确、规范。

二级质控对一级质控合格的病历进行复核,确保病历质量。

2. 运行病历质控:医务科质控医师定期或不定期对运行病历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反馈和跟踪整改。

3. 出院病历质控:三级质控对出院病历进行审核,对发现的问题返回科室修改,并对返修病历进行记录,作为对科室病历评比和奖惩的依据。

五、病历质控要点1. 病历书写时限:入院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各阶段病程记录及时完成。

2. 病人基本信息:填写完整、准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等。

3. 病历内容:病情描述具体、准确,诊断依据充分,治疗方案合理,医嘱明确。

4. 检查、检验结果:及时记录,异常结果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5. 药物使用:合理规范,药物剂量、用法、不良反应等详细记录。

医院病历质控管理亮点及存在问题和整改建议

医院病历质控管理亮点及存在问题和整改建议

医院病历质控管理亮点及存在问题和整改
建议
(一)亮点:
1三级质控病历;
2.强化督查病历。

(二)存在问题:
1住院手术病历无术前讨论;
3.部分归档病历病案首页省五项缺项,手术登记、伤口愈合等级出现漏填;
4.部分出院病历未进行尿常规检验;
5.部分病历医师签字潦草,无法辨识;
6.部分病历授权书欠规范,存在未填项;
7.部分病历中手术知情同意书无替代治疗方案;
8.部分病历特殊检查结果异常,病程记录无进一步分析及补充诊断;
9.部分病历现病史书写过于简单。

(S)建议:
1.国卫医发(2018)8号文件要求“除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必须实施术前讨论”,建议完善相关术前讨论;
2.建议加强对出院病历首页规范化书写的培训及监控;
3.建议手术安全检查表及手术知情同意书签字时间具体到分钟,从而体现医师签名在患者签名之前;
4.建议手术知情同意书中应设立有替代治疗方案书写项;
5.建议病程记录中应对检验检查异常结果进行相关记录并分析、补充诊断;
6.建议加强医师签字规范性监控。

病历三级质控制度

病历三级质控制度

企业管理,人事管理,岗位职责。

病历书写质量三级质控制度
一、科内病历质量一级质控
科主任和病历质量控制员(责任主治医师)负责对科内病历质量的一级检查考核。

科内实行逐级检查制度,住院医师或带教老师对实习(进修)医师书写的病案及时进行审查、修正;经治、主治医师、科主任对住院医师书写的病案及时进行审查、修正、签字;科室病历质量控制员负责对每份病案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的有关病案书写规范的要求,逐项检查。

二、病案室负责病历质量的二级监控考核
病案室人员,分别对每份出院病案书写质量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随时通告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填补和纠正。

每月末将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在科主任会议上进行反馈,同时报病案管理办公室。

三、病案管理办公室负责病历质量的三级考核
(一)病案管理办公室组织人员对病历书写质量进行不定期检查。

(二)病案管理办公室负责对运行病历书写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到临床科室,同时将检查结果与科室质量考核挂钩。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a。

三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

三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

三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引言概述:三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提高病历质量,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控体系,可以有效地监测和评价病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为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一、规范病历书写1.1 确保病历书写规范三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要求医务人员在书写病历时必须规范、清晰、完整,避免出现模糊、混乱、遗漏等情况。

1.2 严格执行书写规范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规定病历书写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病历书写的规范执行。

1.3 引入电子病历系统引入电子病历系统可以有效规范病历书写,提高病历质量,减少人为错误,同时也方便医务人员查阅和管理病历信息。

二、加强病历审核2.1 设立病历审核岗位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病历审核岗位,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医务人员负责审核病历,确保病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2 定期进行病历审核定期对病历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和不规范之处,提高病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3 强化病历审核培训对病历审核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审核病历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审核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建立病历质量评价机制3.1 制定病历质量评价标准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历质量评价标准,明确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3.2 定期进行病历质量评价定期对病历进行质量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权益。

3.3 建立病历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建立病历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向医务人员反馈评价结果和意见建议,促进医务人员的自我学习和提高。

四、加强病历保密管理4.1 设立病历保密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病历保密管理制度,明确病历信息的保密范围和保密措施,加强对病历信息的保护。

4.2 严格执行病历保密规定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病历保密规定,不得私自查阅、泄露患者的病历信息,确保患者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院住院病历三级质控管理的通知各职能股室、临床及医技科室:病历作为医疗质量的唯一记录文书, 在医疗活动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 人们更进一步认识到病历对维护医患双方权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亦以法规文件的形式对医务人员书写病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了保证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 我院已建立了住院病历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 对住院病历形成的全过程实行全方位的质量控制。

为进一步细化住院病历三级质量控制流程、明确职责、奖罚分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经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及院领导班子研究通过,特做如下决定:1、第一级质控由责任床位医师完成,第二级质控由科室质控医师及科主任完成,第一、二级质控人员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认真把好病历质量的第一关和第二关。

2、各临床科室每月10日前将上月份全部出院病历准时上交信息科,以便信息录入及质量备查。

延迟上交一份病历扣除责任人当月效益工资100元,同时扣除科主任当月效益工资50元,以此类推。

3、归档病历由医务股组织医院住院病历第三级质控小组(见附件一) 实施第三级质控,每月10~20日期间对各科归档病历进行质量评审,评审标准依照《寿县县医院住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见附件二),评审结果提交医疗质量委员会审核并医务股备案。

4、完成住院病历三级质控流程(见附件三),对于评审病历持续优秀的医师,年终医院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评审为乙级病历的医师,如超过当月责任医师总病历数90%,每超一份医院将扣罚责任医师当月效益工资200元并责令其重新书写;对于病历评审为丙级的医师,一份丙级病历医院将扣罚责任医师当月效益工资1000元责令其重新书写并,对于一年内出现丙级病历2次以上的责任医师,医院将给予转岗或待岗处理。

5、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寿县县医院2012-2-6 附件一寿县县医院住院病历第三级质控小组人员名单组长:汪雷副组长:王延军金伟民成员:梁韶旭刘伟刘本阳陈家楠陈曦徐斌马陈健余云周陆永安甄林波丁科王文俊邵勇张梅杨会卿吴盛钊穆峰王晓清孙宏王雪娇邱振汉丁帅张军潘健单丽张信福李会董雨保姚武魏魁王世凤徐敏李国全许敏谭莹莹倪丽高峻岭田国海张珍全李涛徐为峰余涛窦广春李俊岭祝应兵刘全波(人员增补由医务股实行动态管理)附件二寿县县医院住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试行)病案首页10分基本要求1.基本项目填写完整准确。

2.门(急)诊诊断、出院诊断、医院感染名称、病理诊断、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手术、操作名称等需写全称,英文诊断要有中英文对照。

3.出院诊断确切、依据充分,主次排列有序。

4.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正确分类。

5.入院时情况、出院时情况按要求填写。

6.药物过敏、血型,HbsAg、HCV-Ab 、HIV-Ab、输血反应、输血品种逐项认真填写。

7.麻醉方式、切口愈合等级按实际情况填写。

8.诊断符合情况、抢救次数、成功次数、随诊、随诊期限、按实际情况填写。

9.医师签名体现三级医师负责制,应由各级医师亲自签名。

10.按照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增加的首页项目要求认真填写。

扣分标准扣分分值1.首页空白2.门(急)诊诊断填写错误或漏项3.入院诊断填写错误、漏项4.出院诊断填写错误、漏项5.主次诊断选择错误6.出院次要诊断中有重要遗漏7.出院诊断名称填写不全8.诊断未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正确分类9.诊断符合情况未按实际情况填写10.入出院情况填写错误或遗漏11.有病理报告,主要病理诊断未填写或填写不全单项否决(丙级病历)5分5分单项否决(乙级病历)3分2分/项2分/项2分/项(参考项)1分/项2分/项2分12.药物过敏空白或填写有错误13.Hbs-Ag填写错误或漏填14.HCV-Ab填写错误或漏填15.HIV-Ab填写错误或漏填16血型填写错误17血型漏填18.输血品种或输血量填写错误或漏填19.输血反应填写错误或漏填20.抢救次数、抢救成功次数未按实际情况填写21.随诊、随诊期限未按实际情况填写22.麻醉方式错填或漏填23.切口愈合错填或漏填24.手术操作名称错填25.手术操作名称漏填26.手术时间错填或漏填27.基本项目空白或填写不全28.医院感染错误或未填29.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错填或未填30.首页无主治医师签名31.首页无科主任、主(副主)任医师签名32.传染病漏报2分2分2分2分单项否决(乙级病历)2分2分2分1分0.5分2分1分/项5分/项2分/项1分/项3分/项5分2分2分2分/项单项否决(乙级病历)入院记录20分基本要求1.主诉要突出病人主要症状+部位+时间,概括准确、描述清楚。

2.现病史必须与主诉相关、相符;能反应本次疾病(1)起病情况:起病时间、缓急、有无发病原因和诱因。

(2)主要发病症状、发生的部位、性质、程度及病情变化的发展情况。

(3)伴随发病症状:发生的时间、特点、病情进展情况与主要症状的关系,以及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症状及阳性症状。

(4)诊治经过:曾作过何种特殊检查、诊断、治疗以及结果疗效。

(5)一般情况:如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等。

(6)描述必须符合规范性语言要求。

内容完整。

要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概念明确、运用术语准确。

有鉴别诊断资料。

3.既往史:包括与本病有关的各种过去病史(含过敏史、各种手术史、预防接种史等),以及诊治情况,平时健康状况。

4.个人史:与本病有关的出生、经历、职业、生活习惯、嗜好、接触过敏史。

婚姻史(女病人应有月经史、已婚者应有婚育史)。

5.家族史:与本病有关的遗传史。

主要亲属的健康状况。

6.体格检查:项目齐全;要求全面、系统地进行记录;有专科或重点检查。

特别对诊断有关的阳性体征和阴性体征要有记录。

7.入院记录必须有上级医师(包括住院总医师以上)检查修改,签名。

首次上级医师(主治医师以上)查房发现入院记录与查房内容有差异,主治医师应在入院记录中修正并签名。

8.入院诊断:(1)主要诊断(病因、解剖、病理生理)。

(2)次要诊断(包括并发症)。

(3)待诊或诊断不肯定者应有修正诊断。

(4)诊断明确时,可无修正诊断。

9.再次入院记录注明本次住院次数,按再次入院记录要求书写。

10.表格式入院记录内容必须完整,不得遗漏。

扣分标准扣分分值1.无入院记录(入院24小时以上)2.入院记录、再入院记录、多次入院记录未在24小时内完成3.由实习医师代替住院医师书写入院记录4.无主诉5.主诉描述错误或与现病史不符6.现病史陈述者未填或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填写为病史陈述者7.现病史中主要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描述不清或起病时间与主诉不一致、发病原因、诱因记述不清楚或有缺陷8.发病后院外检查诊治情况记述不详细9.无与本次入院有关的重要的阴性症状记录以及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资料10.无既往史或与主要诊断相关的内容记录有重要缺欠11.无个人史或与主要诊断相关的内容记录有重要缺欠12.无婚育史或与主要诊断相关的内容记录有重要缺欠13.无家族史或与主要诊断相关的内容记录有重要缺欠14.儿童患者无婴幼儿喂养史和生长发育史缼既往史15.无体格检查或查体遗漏主要阳性体征或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体征16.查体记录不准确或有漏项,或表格病历漏填项或错填项17.无专科检查或专科检查记录内容有缺欠18.入院前若有辅助检查未记录或记录不完整或抄写不准确19.无入院初步诊断20.入院初步诊断有更改而无修正诊断或修正诊断错误21.入院初步诊断、修正诊断书写不全或修正诊断无签名及日期22.入院初步诊断主次顺序错误或次要诊断有重要遗漏23.低年级住院医师未按规定书写入院病历24.入院记录无书写医师签名25.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注册证书的住院医师书写的入院记录单项否决(丙级病历)单项否决(乙级病历)单项否决(乙级病历)5分2分/项1分3分/项2分3分/项2分/项2分/项2分/项2分/项2分/项4分/项2分/项3分/项2分/项5分4分/项2分/项2分/项无上级医师审签及日期2分5分5分病程记录25分(非手术病历35分)基本要求1.首次病程记录突出病历特点、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诊疗计划。

2.诊疗计划:根据诊断订出进一步检查计划,并提出主要治疗方案(治疗原则、主要措施、主要药物等)。

3.日常病程记录应及时记录病情发展和变化(主要症状和体征)的分析判断,处理措施及治疗效果等。

危重病人随时记录,一般病人每天或隔日记录一次;病情稳定慢性病人每周记录2次。

凡下病危通知病人,每日均应有记录,危重病人或病情突然变化时应随时记录。

4.病程记录及时记录各种检查结果的分析处理及诊治意见。

5.重要治疗的名称、方法、疗效及反应,重要医嘱的修改及其理由要有记录。

6.有创检查与治疗应有本人或家属签字。

各种诊疗操作经过(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心包穿刺、肾穿刺、床旁静脉切开等)和重要操作后病人情况(注:胃镜、纤支镜、胆道镜、直肠镜、膀胱镜、肝穿刺等),均应有记录。

7.入院三天内应有上级医生意见,病程记录要及时反映上级医师查房和会诊医师的意见,包括对病情的分析,对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具体意见,能反映三级医师查房意见。

8.长期住院病人每月应写一次阶段小结。

9.治疗用药或手术适应症选择合理。

10.更改重要医嘱要记录原因。

11.要记录诊治过程中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的及他们的意愿。

12.交班记录、接班记录、转入记录、转出记录、会诊记录填写完整。

13.新诊断的确定或原诊断的修改,说明理由并记录。

14.有病人委托书的填写记录,凡特殊治疗和服务的病人(如:输血、放疗、化疗、有创检查、麻醉等)均有病人同意书记录。

15.有抢救医嘱时应有抢救记录。

16.自动出院者,应记录明确,并有病人委托人或家属的签字。

17.死亡病历有按时间记录的抢救经过记录(包括何级医师在场参加抢救)及死亡讨论综合意见。

扣分标准扣分分值1.未能在规定时间(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2.未能在规定时间(6小时)内及时完成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3.首次病程记录无病例特点、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或诊疗计划4.入院48小时内无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单独写一行“主治医师查房记录”)5.诊疗计划不全面、不具体单项否决(乙级病历)单项否决(乙级病历)单项否决(乙级病历)6.病情稳定患者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完成病程记录7.重要病情变化、体征变化记录不全或未记录或未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8.病程记录对病情变化无分析判断或无具体处理意见9.重要的治疗措施未记录或记录不全10.病程记录中未反映重要医嘱的修改及分析11.无重要辅助检查记录或无对检查结果异常的分析及相应出来意见或检查不当12.重要操作未记录或记录不规范、不完善13未对治疗中改变的药物、治疗方式进行说明14.抗菌药物使用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5.修改诊断时,未记录修改理由16.病危、病重、疑难病人无主(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17.病危患者病情变化未按要求随时记录(每天至少1次,时间具体到小时、分钟)18.病重患者至少每2天记录1次19.抢救记录无标题20.抢救病人无抢救记录21.抢救记录不清(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及措施)或无上级医师意见及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22.死亡病人无死亡病例讨论记录23.死亡讨论无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无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及记录日期24.实习医务人员或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程记录无在本医疗机构合法执业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25.无交(接)班记录或交(接)班记录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6.交(接)班记录未按规定书写27.转科病人24小时内未完成转入、转出记录或无转入、转出记录28.无阶段小结29.阶段小结未按规定写30.会诊病人无会诊记录(会诊单)31.会诊记录(会诊单)未按规定书写32.输血病人无输血同意书或无签名33.输血病人无输血记录34.无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35.无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记录单项否决(乙级病历)3分5分/项4分/项3分/项3分/项3分/项3分/项3分/项5分/项2分/项2分/项单项否决(乙级病历)单项否决(乙级病历)2分/项2分/项单项否决(丙级病历)5分/项5分3分/项单项否决(乙级病历)单项否决(乙级病历)2分/项单项否决(乙级病历)5分/项2分/项5分/项2分/项36.自动出院、放弃治疗或放弃抢救者无记录及患者法定代理人或授权委托人签字37.未记录死者家属或授权委托人是否同意尸检的意见及签字38.无出院前一天记录39.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注册证书的住院医师书写的入院记录无上级医师审签及日期40.无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知情同意书单项否决(乙级病历)3分/项单项否决(乙级病历)3分/项5分/项2分2分2分/项单项否决(乙级病历)手术科室相关记录10分基本要求1.术前要有第一手术者、麻醉师查看病人的记录;术前1天必须有病程记录;中等以上的手术要有术前讨论;手术报告单要有主治医师签名;手术记录要求由第一手术者在术后及时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