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屋面的排水坡度相关规定

合集下载

仿古建筑坡屋面坡度计算

仿古建筑坡屋面坡度计算

仿古建筑坡屋面坡度计算摘要:一、引言二、仿古建筑坡屋面的基本概念1.坡屋面的定义2.仿古建筑坡屋面的特点三、仿古建筑坡屋面坡度计算方法1.设计原则2.计算公式3.举例说明四、坡屋面坡度对建筑性能的影响1.排水性能2.保温隔热性能3.抗风性能五、总结正文:一、引言在我国古建筑中,坡屋面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

近年来,随着仿古建筑的兴起,对坡屋面坡度计算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本文将详细介绍仿古建筑坡屋面的基本概念以及坡度计算方法。

二、仿古建筑坡屋面的基本概念1.坡屋面的定义坡屋面是指屋面呈一定坡度向排水方向倾斜的建筑形式。

这种形式有利于排水,可防止雨水在屋面积水,从而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2.仿古建筑坡屋面的特点仿古建筑坡屋面既要遵循传统建筑形式,又要满足现代建筑功能需求。

因此,在设计和计算坡度时需要兼顾美观、实用和安全性。

三、仿古建筑坡屋面坡度计算方法1.设计原则在计算仿古建筑坡屋面坡度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排水顺畅,避免雨水在屋面积水;(2)考虑建筑物所处的气候条件,如降雨量、风力等;(3)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如保温、隔热等。

2.计算公式根据设计原则,坡屋面的坡度计算公式为:i = (H / L) × (1 / (1000 × R)),其中:i:坡度(以百分比表示);H:屋面有效高度(米);L:屋面水平长度(米);R:降雨强度(毫米/小时)。

3.举例说明假设某仿古建筑的屋面有效高度为4米,水平长度为20米,降雨强度为50毫米/小时。

代入公式得:i = (4 / 20) × (1 / (1000 × 50)) = 0.025 = 2.5%因此,该建筑坡屋面的坡度应设计为2.5%。

四、坡屋面坡度对建筑性能的影响1.排水性能适当的坡度有利于排水,避免雨水在屋面积水,从而降低建筑物受潮、渗水等风险。

2.保温隔热性能坡屋面的坡度会影响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

一般来说,坡度越大,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排水坡度规范-下水放坡规范

排水坡度规范-下水放坡规范

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之蔡仲巾千创作道路8.0.3 居住区内路途纵坡规定, 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路途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路途纵坡控制指标(%)表8.0.3路途类别最小纵坡最年夜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年夜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路途, 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 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路途系统规划设计, 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路途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 但应安插需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 并应符合本地城市规划管理部份的有关规定.8.0.5居住区内路途设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路途至少应有两个收支口;居住区内主要路途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路途相连;机动车道对外收支口数应控制, 其收支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越160m时, 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越80m, 当建筑物长度超越80m时, 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路途与城市路途相接时, 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路途坡度较年夜时, 应设缓冲段与城市路途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路途, 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 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捍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 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 纵坡不应年夜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路途的长度不宜年夜于120m, 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年夜于8%时, 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 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 居住区内路途路面应考虑防滑办法;在地动设防地区, 居住区内的主要路途, 宜采纳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路途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 应符合表8.0.5规定;路途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路途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路途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路途无收支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收支口 -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路途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路途 1.5 1.5 1.5注:居住区路途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 其路途边缘指便道边线.8.0.5.9 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元通勤车的停放.九竖向9.0.1居住区的竖向规划, 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路途控制高程和空中排水规划等外容.9.0.2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 应遵循下列原则:9.0.2.1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 减少土方工程量;9.0.2.2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 应符合表9.0.1规定;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表9.0.1场地名称适用坡度密实性空中和广场 0.3~3.0广场兼停车场 0.2~0.5室外场地:1、儿童游戏场 0.3~2.52、运动场 0.2~0.53、杂用场地 0.3~2.9绿地 0.5~1.0湿陷性黄土空中 0.5~7.09.0.2.3 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9.0.2.4 防止土壤受冲洗;9.0.2.5 有利于建筑安插与空间环境的设计;9.0.2.6 对外联系路途的高程应与城市路途标高相衔接.9.0.3当自然地形坡度年夜于8%, 居住区空中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 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9.0.4居住区内空中水的排水系统, 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还必需考虑排洪要求.空中水排水方式的选择, 应符合以下规定:9.0.4.1 居住区内应采纳阴沟(管)排除空中水;9.0.4.2在埋设地下阴沟(管)极不经济的陡坎、岩石地段, 或在山坡冲洗严重, 管沟易梗塞的地段, 可采纳明沟排水.城市居住区规划区设计规范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节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3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3第3.3.1条空中和路途坡度一、基地空中坡度不应小于0.3%;空中坡度年夜于8%时应分成台地, 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二、基地车行道纵坡不应小于0.3%, 亦不应年夜于8%;在个别路段可不年夜于11%, 但其长度不应超越80M, 路面应有防滑办法;横坡宜为1.5~2.5%.三、基地人行道的纵坡不应年夜于 8%, 年夜于 8% 时宜设踏步或局部设坡度不年夜于15% 的坡道, 路面应有防滑办法;横坡宜为.1.5~2.5%.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概念:城市开发建设地区, 为满足路途交通、空中排水、建筑安插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 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目的——满足路途交通、空中排水、建筑安插和城市景观的需要对象——自然地形手段——控制与改造内容——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平衡土石方土石方平衡概念:在某一地区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平衡城市竖向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平安、适用、经济、美观;充沛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 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呵护城市生态环境, 增强城市景观效果.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主要内容: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确定城市用地坡度、控制点高程、规划空中形式及场地高程;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提出有利于呵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的规划要求.规划空中形式:根据城市用地的性质、功能, 结合自然地形, 规划空中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用地名称最小坡度最年夜坡度工业用地 0.2 10仓储用地 0.2 10铁路用地 0 2港口用地 0.2 5城市路途用地 0.2 8居住用地 0.2 25公共设施用地 0.2 20竖向与平面规划: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完整的土地, 自然坡度宜小于15度;居住用地宜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 自然坡度宜小于30度;竖向与排水: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各阶段主要内容及深度:可分为两个阶段、四个条理.总体规划阶段:细分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两个条理详细规划阶段:细分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两个条理总体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配合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规划方案、作好用地地形、地貌与地质分析, 充沛利用与适当改造地形, 确定主要控制点标高;分析规划用地的分水线、汇水线、空中坡向、确定雨水排除及防洪排涝方式;防洪防潮防浪堤顶及堤内空中最低的控制标高;无洪涝危害江河湖岸最低的控制标高;根据排洪、通航需要, 确定年夜桥、港口、码头等控制标高;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与高速公路、铁路主干线交叉点的控制标高;城市主要景观点的控制标高.分区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确定主干道、次干道围合的地块排水走向;确定主、次干道交叉点、变坡点的控制标高;弥补总体规划阶段阶段竖向规划中缺乏的其他控制标高.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确定主、次、支三级路途所围合范围内全部地块排水走向;确定主、次、支三级路途交叉点、变坡点标高以及路途的坡度、坡长、坡向等技术数据;确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控制标高.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落实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与标高;确定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落实各级路途标高、坡度等技术数据;进行街区用地竖向规划, 确定用地标高;确定挡土墙、护坡等用地防护工程的类型、位置及规模, 进行用地土石方工程量的估算.标高:相对高程海拔:绝对高程城市用地范围确定后, 各专业规划应会同竖向规划首先初步确定一些控制高程, 如防洪堤顶、公路与铁路交叉控制点、年夜中型桥梁、主要景点等关键性控制坐标和高程, 后续规划阶段不要轻易改动.附录一名词解释1、建筑容积率:一定地块内, 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空中积的比值.2、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建设用空中积的比例.3、低层住宅:层数为1-3层的住宅.4、多层住宅:层数为4-6层的住宅.5、中高层住宅:层数为7-9层的住宅.6、高层住宅:层数即是或年夜于10层的住宅.7、高层建筑:公共建筑总高度超越24米低于100米的建筑.8、超高层建筑:总高度超越100米的建筑.9、建筑红线:指规划建筑的外框线及尺寸, 以及规划建筑外框线与相临城市路途、相临建筑间距的控制标注.10、路途红线:指规划路途横断面的二条控制线.11、河道蓝线:指规划河道横断面的二条控制线.12、绿线:绿划用地控制线.附录二计算规则1、建设用空中积计算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份划定的用地范围扣除城市路途规划红线用地及河道、排水干线规划蓝线用地后为建设用地.路途的规划红线用地及河道、排水干线规划蓝线用地均不能计入建设用地介入建筑容量指标计算.2、建筑面积计算以建筑各层的正投影面积加上外挑阳台的1/2面积及2.2米以上跃层正投影面积, 为建筑面积.地下室、高出空中不年夜于1.5米的半地下室, 一面临空层高在2.2米以下半地下室, 屋面水箱、电梯控制室、出屋面的楼梯间、无柱雨篷、柱廊、层高2.2米以下吊脚架空层、高度低于2.2米的夹层及设备层, 其规划建筑面积可以不计.3、建筑容积率及建筑密度计算(1)商办及商住综合楼的容积率按分歧性质的建筑面积所占比例, 根据(附表二)规定的指标换算合成.其建筑密度按(附表二)的规定指标执行.(2)商住或办公住宅楼, 如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该建筑总面积的10%, 可全按住宅面积计算容积率, 其建筑密度仍按商业或办公计算.(3)无裙房底层为商业或办公的条式或点式住宅综合楼, 其容积率、建筑密度按住宅计算.4、开放空间条件和计算(1)在建设用地范围, 为社会年夜众提供有效使用面积的空中广场、下沉式广场、屋顶平台、绿地、停车场(库)等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2)开放空间必需沿城市路途、广场, 任一方向的进深应在8米以上, 使用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 与空中高差不年夜于 5米,开放空间应设置相应的标识表记标帜,有直接对外通道的坡道或楼梯做到终年开放,不提改变使用性质,并交有关部份管理.(3)开放空间有效面积的计算:根据所提供社会服务的有效使用面积, 按允许增加建筑面积的控制表中的系数计算, 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越核定建筑面积的25%.5、建筑高度计算(1)平屋面建筑无女儿墙的屋面, 从室外空中算至檐口顶面, 如有女儿墙的屋面, 算至女儿墙顶面.(2)坡屋面建筑, 从室外空中算至屋檐口.坡檐建筑, 从室外空中算至坡檐顶面.(3)楼梯间、电梯间、屋顶水箱、烟囱、屋顶装饰性建筑物不作建筑高度计算, 如有净空或其它控制高度要求的, 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份审定.6、建筑间距计算建筑间距是指两幢建筑外墙之间的水平垂直距离.具体计算按第四章规定执行.7、建筑层数计算建筑物一面临空、高度超越2.2米既从临空面开始计算第一层至建筑物屋顶.层高2.2米以下吊脚架空层、高度低于2.2米的夹层及设备层、顶部跃层不计算建筑层数.8、城市路途交叉口范围计算从路途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 按路途品级计算, 进口车道直线段长度为50米至80米, 出口车道直线段长度为30米至60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建筑工程设计技术办法-规划.建筑:场地最小坡度0.2%, 车道最小坡度纵坡0.2%, 横坡1%-2%;排水沟固然要根据排水流量计算确定, 明沟最小坡度还是0.2%, 阴沟最小0.4%.规范是>0.2%,但实际经经常使用0.3-0.4%竖向设计中路途纵坡的一般规定是0.3%-8%,而真正的最小纵坡有时会用到0.2%,....停车场的坡度以为不超越0.5%为宜...排水沟,宜作护面处置,纵向坡度,不宜小于0.3%,起点深度不应小于0.2M,梯形断面的沟底宽度,不应小于0.3M,矩形断面的沟底宽度,不应小于0.4,城市型路途路面排水槽到排水明沟的引水沟的沟底宽度,不应小于0.3M.我之前做的一个运动场地排水坡度做到3%, 四圈排水沟做到5%场地排水坡度不要只考虑最小排水坡度, 如果依照最小排水坡度做, 可能会呈现积水、排水不顺畅等现象.一般情况下做到1-2%, 四圈排水沟做到3%较为适宜.如果有条件, 排水沟可以做到4-5%.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给排水,水处置,市政给排水,通风,空调,制冷,设计,施工,预算,注册考试第4.2.5 条规定:排水管道的最年夜设计流速, 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金属管道为10m/s. 2 非金属管道为5m/s.你可依据排水管的管材和规范规定的最年夜设计流速确定管道的最年夜坡度.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办法--表4.18.4-2 中注1:任何直径的排水管道, 其坡度不得年夜于0.15.怎样计算双向坡排水主坡是指年夜面积或主导排水的排水坡, 副坡是指与主坡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的排水坡.主坡坡度年夜, 一般取2%~3%,副坡的坡度小, 一般取0.5%~1%.如果相近或一致, 则无所谓主副坡之分.主坡年夜很容易把年夜面积的雨水迅速排失落, 主坡汇集来的年夜量雨水到副坡处, 只要疏通且有一定坡度, 就能很快排走.副坡近似边沟的作用, 所以其坡度可以减小, 不要与主坡相近, 否则费工费料.主坡排向副坡, 副坡排向雨水口, 主副坡交线的定位是与两坡的坡度年夜小有关, 根据两坡交线上的每一点不论在主坡或副坡上都等高的原理即可求出.设副坡的坡度为0.5%, 主坡为2%, 在副坡向长为L, 主坡向长为a, 则h=0.5%×L=2%×a, 即a=L/4.同理可证明, 两个坡度相等时, 其交线成45°,即1:1;副坡是主坡的1/2时, 其交线为 1:2;副坡为主坡的1/4时, 其交线为 1:4, 如此类推.。

坡屋面计算规则

坡屋面计算规则

坡屋面计算规则坡屋面计算规则涉及建筑物外墙和屋顶的斜坡度计算,该计算规则可帮助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时尽可能合理地满足建筑物防水排水的要求。

斜坡度也称坡度,是指坡面上走向,也就是坡面距水平面的倾斜度,其中水平被称为1:0的斜坡度。

当斜坡度超过1:0,就是斜坡,其中X:Y的X指斜坡的高度,而Y指它的长度。

在建筑设计当中,坡屋面的斜坡度是受外围环境影响的,比如高度、景观、周围的地形等。

因此,在斜坡度的计算上,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环境和性质,来确定斜坡度大小。

1、坡屋面斜坡度计算中,一般要求外墙斜坡度不大于5:1,否则很容易造成外墙积水,而且外墙坡度过大会影响建筑物外观。

2、屋顶斜坡度在计算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由于屋顶的坡度影响到屋顶的排水、防水性能,因此一般要求屋顶斜坡度在2:1~4:1之间,以满足防水和排水的功能。

3、当考虑到建筑物实际环境时,坡屋面的斜坡度可根据以下几种情况来确定:(1)屋顶斜坡度:a. 位于平缓地形位置的屋顶,斜坡度可以控制在2:1以内;b. 位于高地形位置的屋顶,斜坡度可以控制在2:1~4:1之间;c.顶位于低地形位置,斜坡度可以控制在2:1~1:2之间。

(2)外墙斜坡度:a. 一般的建筑物外墙,要求斜坡度不大于5:1,以保证外墙的美观和防水性能;b.果外墙在建筑物高处,要求斜坡度在2:1~5:1之间。

以上就是坡屋面斜坡度计算规则的基本情况,通过科学计算,可以达到建筑物设计兼顾美观、实用性、排水、防水性能的目的。

建筑设计行业拥有一定经验的人士,可以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建筑物外墙和屋顶斜坡度的多种组合,实现更有效的设计。

此外,实际情况下,也要注意斜坡度设计、屋顶材料选择等,以达到最佳的建筑效果。

总之,坡屋面斜坡度计算规则既关乎建筑外观,也关乎建筑物的防水、排水性能;专业的计算规则,可以帮助建筑师从理论上以更有效的方式来设计坡屋面。

坡屋面新规

坡屋面新规

坡屋面新规
坡屋面新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防水新规:新规提高了防水设计的使用年限,并明确了不同部位的防水材料的涂刷层数。

同时,对于防水等级的划分也更加明确,要求更加严格。

2. 屋面工程工作年限:新规规定,屋面工程的工作年限应不低于20年,比原有规范中的要求更加严格。

3. 排水设计:新规对排水设计做出了更加详细和明确的规定,包括排水沟的深度、宽度、坡度等参数,以及排水沟的设计应考虑的实际情况等。

4. 通风采光窗:新规鼓励在坡屋面中使用通风采光窗,并规定了其尺寸和位置等参数。

5. 外观要求:新规对坡屋面的外观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颜色、线条、装饰等方面。

6. 承重墙厚度和地基沉降:新规对承重墙的厚度以及地基沉降等也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总的来说,坡屋面新规提高了对坡屋面的设计和建造要求,旨在提高坡屋面的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

在实际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坡屋面的质量和安全。

排水坡度规范-下水放坡规范

排水坡度规范-下水放坡规范

坡度3%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道路8.0.3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8.0L<200m<5L<600m非机动车道>0.3<3.0Lw50m<2Lw100m步行道>0.5<8.0<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x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x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多层33322有出入口-5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多层2221.51.5围墙面向道路1.51.5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平屋顶和坡屋顶的划分标准

平屋顶和坡屋顶的划分标准

平屋顶和坡屋顶的划分标准平屋顶和坡屋顶是常见的建筑屋顶形式,它们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一系列标准来进行划分和规范。

以下是一份以中文描述的平屋顶和坡屋顶的划分标准:1. 结构形式:平屋顶:平坦的屋顶形式,通常由水泥、钢筋构成的混凝土板、砖等材料构成。

坡屋顶:顶部倾斜的屋顶形式,通常由木质或金属框架结构,覆盖着混凝土瓦、沥青瓦、金属瓦等材料。

2. 坡度标准:平屋顶:坡度小于3%,仅具备轻微倾斜,使水能够顺利排除。

坡屋顶:坡度大于3%,通常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坡度,以确保雨水迅速排除。

3. 施工材料:平屋顶:常用的材料包括水泥、沥青、橡胶等,用于涂层覆盖和防水处理。

坡屋顶:常用的材料包括混凝土瓦、金属瓦、沥青瓦等,用于覆盖屋顶和保护屋面。

4. 防水设计:平屋顶:需要进行防水处理,包括使用防水材料、设置排水系统等,以确保降雨时不会渗漏。

坡屋顶:由于坡度较大,排水较为顺畅,通常不需要额外的防水处理,但仍需确保屋面及周边的防水工作。

5. 构造要求:平屋顶:需要加强屋面结构的承重能力,以应对在平坦屋顶上可能产生的载荷。

坡屋顶:需要考虑结构的抗风和承重能力,以及适当的防护措施来防止滑坡、倒塌等问题。

6. 使用特点:平屋顶:通常用于建造商业建筑、工业建筑和居住建筑的一层或顶层,并且提供额外的空间供设备安装或休憩使用。

坡屋顶:常用于居住建筑,提供防水和防风功能,同时有助于在屋顶上收集雨水。

请注意,这里给出的划分标准只是提供了基本的概念和解释,实际情况会根据具体的建筑设计和当地的建筑规范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在实际项目中根据专业建筑师或工程师的指导进行具体设计和施工。

阳光房排水坡度标准

阳光房排水坡度标准

阳光房排水坡度标准
阳光房排水坡度标准指的是阳光房地面或屋顶的设计排水坡度,主要是为了确保阳光房的排水系统能够正常运作,避免积水或漏水等问题的出现。

一般来说,阳光房地面或屋顶的排水坡度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 地面排水坡度:应该在1%-2%之间,即每米水平长度应该有1-2厘米的高差。

这样能够保证水能够顺利流向排水口,避免积水。

2. 屋顶排水坡度:应该在2%-5%之间,即每米水平长度应该有2-5厘米的高差。

这样能够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避免漏水和积水。

需要注意的是,排水坡度不宜过大或过小。

过大的排水坡度容易造成水流速度过快,导致排水系统无法承受,而过小的排水坡度则容易造成积水。

因此,在设计阳光房排水系统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排水坡度。

总之,阳光房排水坡度标准是保证阳光房排水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因素,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

- 1 -。

GB50693-2011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693-2011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693-2011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1 总则1.0.1为提高我国坡屋面防水、保温隔热工程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及既有建筑改造的坡屋面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1.0.3 坡屋面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建筑节能和安全的规定,并采取相应措施。

1.0.4 坡屋面工程应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并应符合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和有关规定。

1.0.5 坡屋面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坡屋面slope roof坡度大于3%的屋面。

2.0.2 屋面板Roof boarding用于坡屋面承托保温隔热层和防水层的承重板。

2.0.3 防水垫层Underlayment坡屋面中通常铺设在瓦材或金属板下面的防水材料。

2.0.4 持钉层Lock layer of nail瓦屋面中能够握裹固定钉的构造层次,如细石混凝土层和屋面板等。

2.0.5 隔汽层Vapour barrier阻滞水蒸汽进入保温隔热材料的构造层次。

2.0.6 正脊Flat ridge坡屋面屋顶的水平交线形成的屋脊。

2.0.7 斜脊Slope ridge坡屋面斜面相交凸角的斜交线形成的屋脊。

2.0.8 斜天沟Slope cullis坡屋面斜面相交凹角的斜交线形成的天沟。

2.0.9 搭接式天沟Lapped cullis在斜天沟上铺设沥青瓦,两侧瓦片搭接形成的天沟。

2.0.10 编织式天沟Knitted cullis在斜天沟上铺设沥青瓦,两侧瓦片编织形成的天沟。

2.0.11 敞开式天沟Open cullis瓦材铺设至天沟边沿,天沟底部采用卷材或金属板构造形成的天沟。

2.0.12 挑檐Overhang屋面向排水方向挑出外墙或外廊部位的檐口构造。

2.0.13 块瓦Tile由黏土、混凝土和树脂等材料制成的块状硬质屋面瓦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房屋,坡屋面的坡度是多少?设计上有什么规范吗?
一般屋顶坡度大于3%,这样的屋顶叫做坡屋顶或斜屋面。

坡屋面的坡度规范里是没有具体的规定的,应该根据你的功能和设计意图定。

规范里只有对屋面的排水坡度有要求,你可以参照一下建筑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的表6.13.2。

我已经把图附上。

坡屋面结构的房屋一般指屋面的正常排水坡度,小于一定标准范围就会形成积水而加重房屋负担。

屋顶的坡度超为10%的为坡屋顶;一般在30-45% 较为常见。

如果房顶为瓦屋面,标准是大于等于10°且小于75°
一般适用于混凝土屋面结构,通用标准的排水坡度最小为房屋跨度的千百分之五,也就是说如果房屋总宽度为100米坡度应不小于0.5米!
平屋面规定如下:1.单坡跨度大于9m的屋面宜作结构找坡,坡度不应小于3%。

2.当材料找坡时,可用轻质材料或保温层找坡,坡度宜为2%。

3.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