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友人》全诗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挥手自兹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挥手自兹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挥手自兹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送友人》原文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翻译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送友人》赏析
《送友人》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寓情于景。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

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友人》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全诗翻译及赏析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全诗翻译及赏析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全诗翻译及赏析《送友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

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构成高朗阔远的意境。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解】: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②白水:明净的水。

③一:助词,加强语气。

为别:分别。

④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又称“飞莲”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

征:远征,远行。

⑤浮云:飘动的云。

⑥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⑦自兹去:从此离开。

兹:此,现在。

⑧萧萧:马的嘶叫声。

⑨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开,分别。

[ 1、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2、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

3、兹:现在。

4、班:分别。

【韵译】: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译文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像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友人骑的那匹载他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萧的嘶叫着,增加了我的离愁别绪。

【评点】这是一首情深意重,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送别诗,描写了李白和朋友策马辞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明了告别地点。

诗人将朋友送至城外,两人并肩缓辔,不忍分别。

遥望远处,外城的北面横亘着翠绿的山峦,波光荡漾的流水环绕城东。

在这两句诗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就写出了对仗工整的对偶句。

李白《送友人》全诗翻译及赏析

李白《送友人》全诗翻译及赏析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解:
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②白水:明净的水。

③一:助词,加强语气。

为别:分别。

④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又称“飞莲”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

征:远征,远行。

⑤浮云:飘动的云。

⑥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⑦自兹去:从此离开。

兹:此,现在。

⑧萧萧:马的嘶叫声。

⑨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开,分别。

[
1、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2、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

3、兹:现在。

4、班:分别。

韵译: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
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
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
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
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译文: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像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
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友人骑的那匹载他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萧的嘶叫着,增加了我的离愁别绪。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集合7篇)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集合7篇)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集合7篇)《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1送友人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参考翻译写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注释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清澈的水。

参考赏析写赏析鉴赏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

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

”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作者介绍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2原文:送友人[唐代]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译文及注释:译文水乡之夜的水边蒹葭笼罩在月色之中好似染上秋霜,月色与夜幕下的深青山色浑为一体,苍苍茫茫。

谁说朋友之情能在一夕之间完结呢?可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

友情诗: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友情诗: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友情,友谊的同义词,它是朋友和朋友之间的感情。

它是⼀种很美妙的东西,可以让你在失落的时候变得⾼兴起来,可以让你⾛出苦海,去迎接新的⼈⽣。

它就像⼀种你⽆法说出,⼜可以感到快乐⽆⽐的东西。

只有拥有真正朋友的⼈,才能感受到它真正的美好之处。

下⾯是为⼤家带来的:友情诗:李⽩《送友⼈》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送友⼈唐代:李⽩青⼭横北郭,⽩⽔绕东城。

此地⼀为别,孤蓬万⾥征。

浮云游⼦意,落⽇故⼈情。

挥⼿⾃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青翠的⼭峦横卧在城墙的北⾯,波光粼粼的流⽔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之外远⾏去了。

浮云像游⼦⼀样⾏踪不定,⼣阳徐徐下⼭,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从此分离,友⼈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种外墙。

⽩⽔:清澈的⽔。

⼀:助词,加强语⽓。

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种植物,⼲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孤蓬”喻指远⾏的朋友。

征:远⾏。

浮云游⼦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吴会。

”后世⽤为典实,以浮云飘飞⽆定喻游⼦四⽅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离家远游的⼈。

兹:声⾳词。

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指载⼈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作“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

安旗《李⽩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

”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宗开元⼆⼗六年(738年)。

郁贤皓疑为于⽞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陵所作。

赏析 这是⼀⾸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联的“青⼭横北郭,⽩⽔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已经送友⼈来到了城外,然⽽两⼈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峦横亘在外城的北⾯,波光粼粼的流⽔绕城东潺潺流过。

送别诗: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送别诗,是抒发诗⼈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

的代表⼈物有李⽩,王维,王昌龄等。

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花。

要把这种情感⽕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清代诗⼈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情难。

何也?景从外来,⽬之所触,留⼼便得;情从⼼出,⾮有⼀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

”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情难”⽽⾔,还是有道理的。

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意”,必须采⽤⼀些⼿法来“⾔情”。

下⾯是为⼤家带来的:送别诗:李⽩《送友⼈》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送友⼈唐代:李⽩青⼭横北郭,⽩⽔绕东城。

此地⼀为别,孤蓬万⾥征。

浮云游⼦意,落⽇故⼈情。

挥⼿⾃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青翠的⼭峦横卧在城墙的北⾯,波光粼粼的流⽔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之外远⾏去了。

浮云像游⼦⼀样⾏踪不定,⼣阳徐徐下⼭,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从此分离,友⼈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种外墙。

⽩⽔:清澈的⽔。

⼀:助词,加强语⽓。

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种植物,⼲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孤蓬”喻指远⾏的朋友。

征:远⾏。

浮云游⼦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吴会。

”后世⽤为典实,以浮云飘飞⽆定喻游⼦四⽅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离家远游的⼈。

兹:声⾳词。

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指载⼈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作“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

安旗《李⽩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

”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宗开元⼆⼗六年(738年)。

郁贤皓疑为于⽞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陵所作。

赏析 这是⼀⾸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送友人》古诗原文及赏析

《送友人》古诗原文及赏析

《送友人》古诗原文及赏析送友人诗词篇一【原文】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中间两联切题,写出了离别的深情。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就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

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

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

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

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班马,离群的马。

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李白的《送友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的《送友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的《送友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青山横亘在北郭,清澈的河水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告别,你像孤蓬一样万里远征。

浮云游子的意气轻浮,落日让人情深深。

挥手告别的时刻自此离去,萧萧马鸣令人动情。

赏析:此诗的最大特点是隐含了《诗经》名篇《秦风·蒹葭》的意境,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以景开篇,以情点题,层层推进,处处曲折,可谓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送友人》全诗翻译赏析
《送友人》是唐代伟大诗人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

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构成高朗阔远的意境。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解】:
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②白水:明净的水。

③一:助词,加强语气。

为别:分别。

④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又称“飞莲”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

征:远征,远行。

⑤浮云:飘动的云。

⑥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⑦自兹去:从此离开。

兹:此,现在。

⑧萧萧:马的嘶叫声。

⑨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开,分别。

1、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2、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

3、兹:现在。

4、班:分别。

【韵译】: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
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
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
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
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译文】: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像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友人骑的那匹载他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萧的嘶叫着,增加了我的`离愁别绪。

【点评】:一
这是一首情深意重,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送别诗,描写了李白和朋友策马辞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明了告别地点。

诗人将朋友送至城外,两人并肩缓辔,不忍分别。

遥望远处,外城的北面横亘着翠绿的山峦,波光荡漾的流水环绕城东。

在这两句诗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就写出了对仗工整的对偶句。

“青”、“白”相间,色彩鲜明。

一个“横”字将青山的静姿勾勒得极其生动,而一个“绕”字则描绘出了白水的动态。

诗人的笔墨潇洒自如,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寥廓清晰的秀美图画。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此地一别,朋友就像那蓬草一样随风飘远,不知飘到何处!这两句诗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打动人心。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四处漂泊的关怀之情。

尾联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情意更加深厚。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挥手”,只是一个分别时的动作,至于内心究竟是什么样的感受,诗人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情景。

诗人化用古典,用了一个“班”字,写出了新意,将缱绻情谊表达出来,可以说是笔法精湛。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独特,与众不同。

诗中翠绿的山峦,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互相映衬,色彩绚丽。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生动。

自然美和人情美完美统一起来,可以说是气韵灵动。

本诗节奏明快,虽是离别诗,却没有一味表达伤感,而是在乐观中让读者体味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这也是李白送别诗历来为人称道之处。

【点评】:二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

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

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

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

这一句出自《·车攻》“萧萧马鸣”。

班马,离群的马。

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
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