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背诵全词;赏析诗歌化无形为有形、设问、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以体悟词人的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把握词的节奏、押韵和情感;运用还原比较法(情感逻辑还原比较)解读,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感受词人心中滔滔不绝的亡国破家的愁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与亡国破家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赏析化无形为有形、对比、虚实结合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体悟词人亡国破家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还原比较法(情感逻辑还原比较)解读,学会深入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设想】通过诵读抓住诗眼,宏观上初步把握诗词情感基调(愁苦)。
然后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导学生体会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手法,感受词人浑厚强烈的滔滔不绝的愁苦。
接着让学生带着“词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如此强烈的愁呢”回过头去赏析前六句。
赏析前六句时让学生抓住意象,引导学生找到词句中不合生活常理之处,找到解读诗句的突破口,再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感受词人心中滔滔不绝的亡国破家的愁苦,让学生明白愁具体有哪些。
之后,对前面内容进行归纳小结,指出词人为什么心中充满着如一江春水般滔滔不绝的浑厚而强烈的愁苦。
最后进行拓展迁移,巩固化无形为有形写法与还原比较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作家缪塞曾经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是啊,只有用血泪写成的诗歌才是最真实、最感人、最具艺术感染力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煜的《虞美人》,来欣赏这位亡国之君用血泪写成的千古绝唱。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全体齐读,教师点评,指导朗读:1)读题目,引出词牌,把握节奏、重读、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两句一换韵。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7课《虞美人》。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虞美人的生长过程、花型特点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对虞美人的认识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虞美人的生长过程、花型特点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虞美人的生长过程、花型特点和象征意义。
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虞美人的特点运用到绘画和手工制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废旧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虞美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虞美人的生长过程和花型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虞美人的生长过程、花型特点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对虞美人的基本认识。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将虞美人的特点运用到绘画和手工制作中,引导学生掌握创作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将所学的虞美人特点表现出来。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虞美人生长过程花型特点象征意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虞美人的生长过程。
答案:虞美人从种子发芽,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开出美丽的花朵,然后结出果实,种子成熟。
2. 请学生举例说明虞美人的花型特点。
答案:虞美人的花型呈漏斗状,有五个花瓣,花瓣边缘有锯齿状,花色鲜艳,有红、粉、白等多种颜色。
3. 请学生谈谈虞美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答案:虞美人象征着美丽、坚强和勇敢,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比喻女性的美丽和坚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虞美人的生长过程、花型特点和象征意义,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绘画和手工制作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概括和创作能力。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老师对要授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提炼,梳理清晰教学重点。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该单元选唐宋诗词17首,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培育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虞美人》的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李煜。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期间,“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宋太祖开宝年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幽居在一座深院小楼,从今,由帝王变成了阶下囚,过着凄凉的生活。
确实,李煜作为一个君主,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却留下了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前人吊其诗云“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
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虞美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他也因吟咏“故国不堪回首”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选课背景和教学目标《虞美人》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歌,通过描绘虞美人的美丽和才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视。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必修的一篇古诗文,教学内容涉及语言文字、文化背景、美学鉴赏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虞美人》诗歌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能够对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进行认识和分析。
3. 能够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和虞美人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二、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1. 教学内容:(1) 《虞美人》的文本分析和鉴赏(2) 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分析(3) 唐代文化背景介绍和虞美人在文学中的角色(4) 课文的阅读和理解(5) 课文的朗诵和表演2. 教学组织形式:(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分析(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3) 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4) 学生个别或集体朗诵和表演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步骤1.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理解《虞美人》的运用和作者情感表达(2) 能够对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进行认识和分析(3) 能够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和虞美人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2.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古代文学素材的接触和理解(2) 学生对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鉴赏(3) 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把握3. 教学步骤(1) 预习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虞美人》的原文,并准备好课前的思考问题:1. 阅读诗歌后,你对虞美人的外貌和内在特征有哪些描述?2. 诗歌中出现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功效?3. 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的情感表达是怎样的?4. 你对唐代文化背景和虞美人在文学中的地位有何了解?5. 如何朗诵或表演这首诗歌呢?(2) 教学正文环节1. 文本分析和鉴赏教师通过投影、板书等方式,对《虞美人》的原文进行逐行解析和注释,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注重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知。
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

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虞美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虞美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3、自主阅读,提高审美情绪,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导入: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最美丽也是最绝望的词——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板课题)二、简介词人——李煜(多媒体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姓名:李煜别名:重光生辰:937年七月初七祭日:978年七月初七国家:南唐职业:国主词人信仰:佛教三、听、读:1、听:现在让我们随着《虞美人》一词,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请大家认真听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词人通过词传达出来的情感。
(放录音朗读)2、问:同学们通过听了诵读能不能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幽怨、悲伤、无奈、悔恨)同学们说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读这首词,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读一个听,并且互相点评,结束之后,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诵读,好不好?(学生听、评,教师巡视指点)3、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哪一位同学能为我们诵读这首词?(由一位学生读)四、感:通过听、读的环节我们基本把握了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是幽怨、是悲伤、是无奈、是痛苦。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情感在词中表现最为明确,最为直接的是哪一句?一起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这句可以说是这首词的中心句,主旨句,那这句中哪一个字最重要?(愁)因此它是这首词的词眼。
这么说这首词的就是围绕着这个“愁”字来写的。
李煜的“愁”是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是苏东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壮志难酬之这愁?作者他愁什么?从词作中那里可以体现出他的的愁?(由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归纳。
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背景介绍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高一必修的古诗文内容设计而成,主要介绍虞美人这首诗的文学背景和写作特点,同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可以:1.了解虞美人这首诗的文学背景,掌握其诗意和抒情特点。
2.理解“意难平”、“色难裁”等富有意象性的表述,提高对诗歌的理解水平。
3.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加强对古诗文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虞美人这首诗的背景介绍虞美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抒情诗歌,描写了诗人与美女虞美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激烈的情感和对虞美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被誉为唐代五十大爱情诗之一。
2. 虞美人这首诗的文学鉴赏虞美人这首诗用诗意深沉、富有意象的表达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美女虞美人的追忆之情。
其中,“意难平”、“色难裁”、“冰簟银床梦不成”等表述,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且为诗歌增添了强烈的感染力和美感。
3. 虞美人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虞美人这首诗具有富有感染力的抒情特点,表现了作者对虞美人追忆之情的真挚和深刻。
它也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色,交融着儒、道、佛、性、情的文化思想,既有浓郁的情感表达,又不乏理性思考和人生感悟。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重点采用积极探究和互动式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们观看诗歌解读视频、阅读诗歌文本,通过讨论和互动探究,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虞美人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及特点,首先需要通过图像展示等方式,搭建文学背景脉络,引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好奇心理,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2.引导阅读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提供虞美人这首诗的文本,并辅以专业的研读解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诗歌的意象特点和情感内涵。
3.诗歌鉴赏通过老师提问和学生思考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挖掘虞美人这首诗的表现力,从而促进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深入理解。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篇一: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虞美人》李煜【教学目标】1、吟咏诗韵,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2、感受词中复杂的愁绪,体会诗人愁之深远。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愁情。
【教学难点】品析诗人愁绪,感受愁之深远。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么一位昏庸无能的君王,年轻时沉迷酒色,面对形势紧迫的国家却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
他又是一位多愁善感、满腹愁情的词人,曾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后人称他为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
我们曾于《相见欢》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二、走近作者1、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2、作品风格:(1)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2)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3、写作背景: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
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
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三、咏诗韵1、全班齐读。
2、听录音范读。
13、作诵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
(1)划分节拍。
(2)找出诗眼:愁(3)把握基调:无限愁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痛苦难耐的现实,诵读时语调要低沉,语速应缓慢,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整首词情绪的高潮。
“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欣赏和分析诗词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难点:体会作者在词中表达的亡国之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虞美人》的相关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讲解《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李煜的生平。
-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 让学生讨论《虞美人》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 拓展延伸:让学生比较《虞美人》与其他诗词的异同。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虞美人》的艺术价值。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虞美人》,并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比较分析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want to know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这是虞美人优秀教学设计,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虞美人优秀教学设计第 1 篇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照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
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忿相续的心理活动。
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子细领略。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
二、关于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干。
李煜的词上承花间词和南朝宫体词,下启北宋婉约词,其所创言怀述志的新诗体,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巨痛,使词摆脱了花间词曼声吟唱的风格,并对北宋豪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较大影响。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是他后期代表作,学习本词要细心体味李词的特点,它所承载的感伤长愁,体悟“情景交融”这一创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体悟词这一体裁与诗相比的不同点,从而明白词的特点。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乾坤,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照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照;“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照;“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照。
问答对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永恒有常)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短暂难测)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四、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夸姣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翼它结束呢?明确:它的确是夸姣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夸姣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哀,这样夸姣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随心所欲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用流水写愁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厢愁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把愁绪具体化的诗词: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
”等等。
何处何成愁 ,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嗖嗖 ,都道晚凉天气好 , 有明月怕登楼.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云,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万俟咏《长相思》 )五、阅读讨论李煜创作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词各一首,与《虞美人》三词连贯在一起,全面体味李煜其词其人,深化迁移。
1.第一创作阶段:一斛珠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浥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2.第二创作阶段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院,锁清秋。
深入体味三个时期代表了李煜三种人生态度:第一时期“眷念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普通滋味,在心头。
人生”,第二时期“感叹人生无常”,“愁肠入怀”,第三时期“厌倦”。
如果作者对人生未感厌倦,是决写不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样凄婉哀怨的词的。
从而深入体悟李煜其人其词,明白他在词史上“遗世独立”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六、李词特点1、表现手法灵便多样(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 .虚实结合(3)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3、抒情方式:情真意切,洗尽脂粉,纯用白描,直抒胸臆。
4、语言特色:返朴归真七、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忿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只是留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八、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采,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斗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优秀教学设计第 2 篇教学目标1.能说出本词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就这种感情作出恰当的评价。
2.能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
3.能入情入境界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1.本文是自读课文,但是,却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所学的第一首词作。
较之以初中所学的三首词(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西江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除了在背诵和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外,重点应放在通过语言来品味词中情景的况味,进一步分析词的艺术特点、表现手法等,从而引起学生对词章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潜心涵咏的诵读习惯。
2.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
可以以诵读为主线,结合评议,抓住词义要旨,分组讨论意境构成及艺术特点。
争取当堂成诵。
3.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补充。
此外,可以引入他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进行延伸阅读。
4.自制多媒体课件,渲染教学的情感氛围,梳理知识要点。
5.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历史故事。
无非,需要提醒的是,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悲哀凄婉的故事。
我要求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能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的画面。
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摄影师,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
下面,让我们开始——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含糊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漂亮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徐徐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 15 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 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请问,他是谁?明确: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
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
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