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离与除杂质
专题25_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
物质 NaCl固体 NaCl溶液 KNO3溶液 N2 杂质 泥沙 Na2CO3 Ba(NO3)2 O2 试剂或方法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滴加硫酸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 滴加适量K2SO4溶液,过滤 通过红热的铜丝
【解析】用硫酸除去氯化钠中混杂的碳酸钠会生成硫酸钠,生成了新 杂质,故应该选择滴加适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答案】B
【解析】根据除杂质原则:一要出去杂质,二要不引入新的杂质。 A.CO2中少量的CO不能被点燃;B.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 NaOH,过滤除去碳酸钙;C.铁粉与CuCl2反应生成FeCl2和铜,过滤除去铜; D.NaOH与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NaCl,过滤除去氢氧化镁沉淀。 【答案】A
(2)①蒸发结晶 ②bdace(过滤可重复
使用) (3)①NH3 ②CO2 ③加热(或热解)
硫酸钠是制造纸浆、染料稀释剂、医药品等的重要 原料。某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进行提纯的流程如
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和Na2CO3除杂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NaOH+MgCl2===Mg(OH)2↓+2NaCl Na2CO3+CaCl2===CaCO3↓+2Na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钙 氯化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 滤、洗涤、干燥
【解析】
A B C × 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 × 氢氧化钠不仅与杂质氯化氢反应,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
铜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与银,过滤后可将 过量的铜和生成的银除去,即可得到硝酸铜溶液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归纳整理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谓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
分离完成后各组分要保持(经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的组分经过转化而分离还要恢复为)原有的物质组成和状态。
除杂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
在提纯物质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试剂外,还应选择适宜的杂质(或产物),以便于同被提纯物进行分离。
现将有关要点归纳如下:1、应注意几个“不”⑴不能“玉石俱焚”。
即试剂一般与杂质反应,不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
但特殊情况下,所加试剂需要和保留物质反应,但最终要转化成需要保留的物质。
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NaCl,可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加适量稀盐酸。
⑵“不增”、“不减”。
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
⑶不污染环境。
即要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
⑷不能“旧貌变新颜”。
即除杂结束前,要恢复保留物质的原有状态。
2、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⑴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⑵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⑶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形成性练习1.写出下列概念的定义纯净物:叫纯净物。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纯净物。
混合物:混合物是。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和。
物质的纯度:混合物中主要成分的叫物质的纯度。
物质的纯度越高,表示该物质越接近纯净。
2.实验室有下列几种物质,①石灰水;②糖水;③二氧化碳;④蔗糖;⑤氧气;⑥泥浆水以上六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用序号填空)3.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自然界中没有、但人工能制作出绝对的纯净物B. 物质的纯度只用以表示主要成分的含量C.中学化学试验中要用纯度最高的试剂D.世界上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纯净是只是相对的说法4.填空(1)过滤常用于分离(2)过滤操作要点:①“一贴”②“二低”;;③“三靠”;;;(3)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5.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A.烧杯.酒精灯.试管.铁架台.漏斗B.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C.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D.滤纸.烧杯.试管夹.试管.铁架台6.右图为某学生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时过滤操作的示意图。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PPT课件

物质的除杂
[命题解读]物质的除杂是中考常见的考点,主要以文字叙述的形式 出现在选择题中,主要命题点有:①气体杂质的去除;②金属杂质的去 除;③酸、碱、盐物质杂质的去除等。
【例2】(2015,宜宾)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 法不正确的是( A )
选项 A B C D
物质 CO N2
聚焦中考
物质的分离 [命题解读]物质的分离是中考常见的考题,主要以文字叙述或流 程图的形式出现在填空题中,主要命题点有:①粗盐的提纯;②常见 酸、碱、盐物质的分离;③金属的回收等。 【例1】(2016,湘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 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 如下操作方案,结合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溶解、过滤、蒸发 加入适量 Ca(NO3)2 溶液,过滤 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
A.A
B.B
C.C
D.D
聚焦中考
4.(2015,广州)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B ) A.Zn粉中含少量的ZnO: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过滤 B.Cu(NO3)2溶液中含少量AgNO3:加入足量Cu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C.Na2SO4溶液中含少量H2SO4:加入足量Ba(OH)2充分反应后过滤 D.CaCO3固体中含少量Na2CO3:加入足量稀HCl充分反应后过滤
聚焦中考
6.(2014,厦门)氯化钾固体样品中混有少量碳酸钾和硫酸钾两种杂质。 为了获得纯净的氯化钾,将样品溶解,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已知 试剂I为氯化钡溶液,B、C为固体难溶物,每步骤加稍过量的试剂。
(1)固体难溶物B中含有碳酸钡和__硫__酸__钡__(_或__B_a_S_O_4)_; (2)检验步骤①已除去杂质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是__取__少__量__A_溶__液__,_ _滴__加__氯__化__钡__溶__液__,__如__果__没__有__白__色__沉__淀__生__成__,__则__说__明__硫__酸__钾__和__碳__酸__钾__已__除___ _去__(_其__他__合__理__答__案__也__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Ⅱ中溶质的化学式:__K_2_C_O_3 _,试剂Ⅲ的名称是___稀__盐__酸___; (4)由E获得氯化钾晶体的操作名称是___蒸__发__结__晶___。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除杂和共存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除杂和共存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是化学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分析物质时,我们需要对它的成分进行鉴别和检验,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质的分析质的分析是检验物质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外观,进行某些化学试验或测量物质的物理特性来进行质的分析。
例如,在进行无机分析时,如果我们需要鉴别一种钠盐,可以用硝酸银试剂进行检验。
硝酸银试剂可以与钠盐中的氯离子反应,形成白色不溶性沉淀,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个物质中含有氯离子。
量的分析量的分析是另外一种检验物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地测定物质中各种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实现对物质的全面检验。
量的分析需要使用各种化学分析方法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分析化学、生化分析等。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在进行物质分析时,有时会遇到复杂的混合体系,我们需要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除杂。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物质分析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蒸馏法蒸馏法是物质分离和纯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混杂物中有较大沸点差异的组分的分离。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蒸馏法将含水的甲醇分离成无水甲醇。
在蒸馏过程中,如果甲醇和水组成的混合物被加热,水先沸腾,先蒸发出去。
此时,蒸馏出的气体中含有更多的甲醇,从而实现甲醇的分离和除杂。
萃取法萃取法是另外一种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
该方法通常适用于混杂物中有易于溶解的有机组分和不易溶解的其他成分的分离。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苯作为萃取剂来分离含有茶碱和咖啡因的混合物。
茶碱和咖啡因在苯中有较高的溶解度,而其他组分则不容易溶解在苯中,因此可以通过多次萃取的方法实现茶碱和咖啡因的分离和除杂。
物质的共存物质的共存是指存在多种不同化合物或元素在一个样品中的情况。
在化学分析中,我们需要对这些化合物或元素进行检验和鉴别,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填充分析法填充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寻找和测定样品中不同元素或化合物的存在量。
物质除杂的方法

物质除杂的方法
物质除杂的方法包括:过滤、沉淀、离心、萃取、蒸馏、结晶等。
1. 过滤:将混合物通过过滤纸等过滤器进行筛选,将杂质留在过滤器上,纯净物质通过过滤器流出。
2. 沉淀:通过加入特定的化学试剂,使其中一种物质沉淀到底部,然后将清液倒出。
3. 离心:将混合物置于离心机中,使其高速旋转,通过离心力使杂质被分离到上层或下层。
然后将纯净物质分离出来。
4. 萃取:利用不同溶解度的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所需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5. 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个组分的沸点差异,在加热的情况下,将需要的纯净物质分离出来。
6. 结晶:将混合物进行逐渐降温,使其其中一种物质形成结晶,从而分离出所需纯净物质。
7. 精馏:通过沸点的差别,利用馏分柱和冷凝管将混合物中不同沸点的组分逐个分离出来,迅速冷却又可将其变回液态。
8. 溶剂萃取: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以溶剂对混合物进行萃取,然后用新的溶剂将所需的物质从溶剂中提取出来。
9. 电泳:将混合物通过电泳装置,利用电场力和荷电性质使不同种类的物质被分离出来,达到纯化的目的。
10. 水洗:利用水溶液对混合物进行冲洗、分离,将不同溶解度的成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11. 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混合物中一种离子与树脂上的另一种离子进行交换,分离出所需的物质。
12. 气相吸附:利用吸附材料吸附混合物中的各个物质,然后用气流将所需的物质从吸附材料中分离出来。
纯化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混合物中所含的组分以及所需纯度的要求,适当的选择可以提高纯化的效率和纯度。
初中化学总复习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教案)

初中化学总复习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教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探究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知识疏理】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谓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
分离完成后各组分要保持(经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的组分经过转化而分离还要恢复为)原有的物质组成和状态。
除杂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
在提纯物质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试剂外,还应选择适宜的杂质(或产物),以便于同被提纯物进行分离。
分离和提纯的依据是物质性质的差异。
要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必须分析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决定选用何种试剂和操作方法。
同时需注意,物质的分离对于被分离出来的物质都有纯度要求,即分离出来的物质必须都是纯净物,而提纯(或称除杂)对分离出来的物质并无纯度要求。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一)、常用的物理方法: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分离方法。
1. 过滤法:当可溶性物质混入不溶性物质或不溶性物质中混有可溶性物质时,用此法。
如:食盐中混有泥沙,可按如下步骤: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
②过滤。
③将滤液蒸发得NaCl。
2. 结晶法:当两种物质都可溶,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时,用此法。
如:KNO3中混入NaCl,可按如下步骤:①溶于水加热,把混合物制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
②降温结晶。
③过滤。
3. 升华法:当易升华物质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时,可用此法。
如:碘单质中混有砂子,其操作是:①加热使碘升华,收集碘蒸气。
②冷凝,得单质碘。
4. 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
如:Cu粉中混有Fe粉,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合适的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
(关键是转变物质的状态)1. 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1.物质的除杂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 物质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 物质,又称为提纯。
• 2.除杂的原则原则是“不增、不减、 易分”,“ 不增”是指除杂过程不引 入新的杂质,“不减”是指新加试剂 一般只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所需要的 物质反应;“易分” 是指加入的试剂 后使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和水,与 所需要的物质易分离。 • 3.混合物的除杂有两条途径: • 一、物理方法:有过滤法和结晶法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 •
(1)CO(CO2): (2)氢气(水蒸气): (3)CuO(Cu): (4)Cu(Fe): (5)Cu(CuO): (6)NaCl(Na2CO3):
• • • • • • •
(7)NaCl(NaOH): (8)NaOH(Na2CO3): (9)NaCl(CuSO4): (10)NaNO3(NaCl): (11)NaCl(KNO3): (12) KNO3 (NaCl): (13)CO2(水蒸气):
考点五
气体的干燥
• • • • •
(2)气体的除杂:括号内为杂质。 O2(CO2):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O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2(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 溶液 吸收。 • H2(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干燥。 • 方法指导:一看除杂试剂过量是否可行; 二看与杂质反应后生成物是不是新杂质; • 三看与杂质反应后生成物与提纯物是否易 分。
• 二、是化学方法: • 1.化气法:如KCl(K2CO3)括号内为 杂质,下同 • 2.沉淀法:如NaCl(Na2SO4) • 3.溶解法:如Ag粉(Fe粉) • 4.转化法:如HNO3(H2SO4)、 • NaCl(Na2CO3) • 5.加热法:如CaO(CaCO3)、 CuO(Cu) • 6.吸收法:如CO(CO2)
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三物质的分离、除杂和共存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另一种受 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时,可考虑降温结晶法,即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 NaCl 和 KNO3 的混合物的分离。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 BaCl2 和 NaCl 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的 Na2CO3 溶液,得到 BaCO3 沉淀和 NaCl 溶液。将 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稀盐酸,CO2 气体逸出,得到 BaCl2 溶液。再 分别把 NaCl 溶液和 BaCl2 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 NaCl 和 BaCl2 固体。
第6页
3.明确几个优化原则 (1)若同时有几种方法能除去杂质,则选用步骤简单、操作简便、除杂最干净的 方法。 (2)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量的方法,即“化腐朽为神 秘”。 (3)先考虑物理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蒸馏、升华等),再用化学方法(如沉淀 法、吸取法、转化法等)。
第7页
第 16 页
例2 (202X·四川乐山)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 法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或步骤
A
Cu
Fe
加稀盐酸(足量)、 过滤、洗涤、干燥
B
CO
CO2
C
KCl
MnO2
D
NaNO3 溶液
NaCl
通入足量的 NaOH 溶液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第3页
例 1 把 CaCO3、NaCl、MgCl2 三种固体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逐一分离所需要的
试剂依次是(Leabharlann )A.H2O、NaOH、HC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除杂(提纯)
一、基本原理:物质的除杂也叫物质的提纯是除去物质中混有的杂质的过程,除杂不要求一一恢复到样品,如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最后只要求得到铜粉,对铁则没有要求。
除杂时遵循的原则是:
不增: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不减:选用的试剂只能和杂质起反应,不能与欲提纯的主要成分反应;易分:和杂质起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和主要成分容易分离开来。
最佳:即最好在除去杂质的同时能增加被提
二、基本方法:必须抓住要提纯物质与杂质之间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和联系,决定选用何种试剂或何种操作方法。
1、物理方法
①过滤法: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例如:KCl(MnO2)
②结晶法:适用于分离可溶性混合物或除去可溶性杂质. 具体方法有两种:
一是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物质的提纯。
二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或称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物质的提纯。
例如:饱和NaCl溶液(KNO3) 饱和KNO3溶液(NaCl)
2、化学方法
通过发生化学反应将混合物分离或除去组分中的杂质,达到提纯目的的方法. 操作时应注意:所选的试剂一般应是只与杂质起反应,而不能与被分离或提纯的物质反应。
具体的方法有:
①气化法:通过加热或加入某种气化剂,使杂质转化为气体(气化剂通常为稀盐酸或稀硫酸). 如:KCl溶液(K2CO3),可选稀盐酸KCl(KClO3)可用加热法除去KClO3。
②沉淀法:在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 使用该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如:NaCl溶液(Na2SO4),可用适量的BaCL2溶液除去Na2SO4。
③溶解法:用酸或碱把杂质转化成液体而除去. 如:Ag(Fe)粉
④转化法:通过反应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 如:HNO3中混有少量的H2SO4;NaCl中混有少量的Na2CO3.
⑤加热法:通过加热(高温)可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
如:CaO中混有CaCO3;CuO中混有Cu。
⑥置换法:用活泼金属置换盐中的不活泼金属元素,而达到除杂的目的.
如:Zn(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AgNO3FeSO4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uSO4
⑦吸收法:常用来除去气体中的杂质. 选择适当的试剂与气体中的杂质反应即可达目的.
如:O2(H2O) CO(CO2)
三、常见离子除去的方法
OH-:加入H+,形成水。
加入Fe3+,Mg2+,Cu2+形成沉淀
CO32-:加入H+形成水和气体CO2加入Ca2+,Ba2+形成沉淀
SO42-:加入Ba2+形成沉淀Cl-:加入Ag+形成沉淀
Ca2+:加入CO32-形成沉淀Mg2+,Cu2+,Fe3+:加入OH-形成沉淀
Ba2+:加入SO42-,CO32-形成沉淀Ag+:加入Cl-形成沉淀
四、练习题
1.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D.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2.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为了除去碳酸钠,可加入适量()
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 C.盐酸D.氢氧化钙溶液
3. (2008黄石)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CO
C.用水除去MnO2中混有的KCl
D.用硝酸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
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5.(2008常州)选择恰当的试剂或方法除去括号
内的杂质。
(1)CaO(CaCO3) ;(2)Cu(Fe) ;
(3)NaCl(CuCl2) 。
(4)ZnSO4(CuSO4)____________________。
(5)O2(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生石灰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加入适量盐酸
B、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2SO4,加入适量BaCl2溶液
C、C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
D、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Cu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
10.南通市濒江临海,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1)海水晒盐可获得粗盐,在实验室中,粗盐经过溶解、 、 可制得精盐。
(2)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 2、KCl 和MgSO 4等物质,右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①设t1℃时MgCl 2、KCl 和MgSO 4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为a 、b 、c ,则它
们的大小关系为 : 。
。
②将卤水加热到t2℃以上,根据溶解度曲线,首先析出的晶体是 。
(3)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
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提取Mg 的过程中,试剂A 可以选用_________,试剂B 选用_________,由无水MgCl 2制取Mg 的反应类型为 。
②分离出Mg(OH)2后的NaCl 溶液中还含有CaCl 2、Na 2SO 4等杂质,为了获得NaCl 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 2溶液、Na 2CO 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
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 2溶液是为了除去 ;加入过量Na 2CO 3溶液的目的
1、下列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1 2
溶解度
A、除去CaO中的少量的CaCO3用稀盐酸
B、除去CO中的少量的CO 2用氢氧化钠溶液
C、除去CuSO4中的少量的铁粉用水溶解后过滤,再蒸发结晶。
D、除去CO2中的少量的SO2用烧碱溶液
2
3
4、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第一方案比第二方案更方便、合理的是
7、将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除去,所选除杂试剂正确的是
8、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气体CO2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B NaOH溶液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
泡
C 炭粉CuO粉末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10、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正确的组为
1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12、下列除杂的实验操作过程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A.O2(CO2)加足量熟石灰
B.NaOH溶液(石灰水)加适量纯碱溶液、过滤
C.CuO(Cu)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MnO2 (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3、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CaO中混有少量的CaCO3(加适量稀盐酸)B.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铜(加适量烧碱溶液)C.CuO中混有少量的C粉(加热至高温) D.Cu粉中混有少量的Zn粉(加适量稀硫酸)
15
16、除去下表所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试剂不正确
...的是
17、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
的是 18、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 192021、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2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2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24、
26、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A.氯化钙固体(碳酸钙):加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B.氯化钠固体(碳酸钠):加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铁粉(铜):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二氧化锰(氯化钾):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2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30、为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1、B
2、BC
3、B
4、B 7、AC 8、AC 10、BC
11、A 12、B 13、BD 15、AC 16、BD 17、D 18、C 19、B
20、D 21、B 22、A 23、AC 24、D 25、C 26、BD 27、D 28、BD 29、BC 30、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