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离和除杂(全)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一、物质的分离1.1 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2) 学会运用物理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
1.2 教学内容:(1) 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
(2) 适用范围及操作原理:了解各种分离方法适用的范围和操作原理。
1.3 教学活动:(1) 讲解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物理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
1.4 作业与评估:(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物质分离方法的理解程度。
二、除杂和提纯2.1 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运用化学方法进行物质的除杂和提纯。
2.2 教学内容:(1) 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了解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如吸附、离子交换、结晶等。
(2) 适用范围及操作方法:了解各种除杂和提纯方法适用的范围和操作方法。
2.3 教学活动:(1) 讲解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化学方法进行物质的除杂和提纯。
2.4 作业与评估:(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除杂和提纯方法的理解程度。
三、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3.1 学习目标:(1) 学习并掌握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2) 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1) 常用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
(2) 常用的提纯方法:吸附、离子交换、结晶、电解等。
3.3 教学活动:(1) 讲解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及其应用。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操作技巧。
3.4 作业与评估:(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常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理解程度。
四、实验操作技巧4.1 学习目标:(1) 学习并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学会运用实验操作技巧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如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
2. 除杂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3. 提纯方法:结晶、干燥、吸附等。
4. 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已学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
2. 讲解:详细讲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演示: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验过程。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操作。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实验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和试剂:烧杯、漏斗、滤纸、蒸馏器、萃取剂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提供详细的课件和教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物质分离方法的操作步骤及适用条件。
2. 理解除杂原则及应用。
3. 学会使用结晶、干燥、吸附等方法进行物质的提纯。
教学难点:1. 不同分离方法的选择与操作。
2. 除杂原则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3. 复杂物质体系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PPT课件

物质的除杂
[命题解读]物质的除杂是中考常见的考点,主要以文字叙述的形式 出现在选择题中,主要命题点有:①气体杂质的去除;②金属杂质的去 除;③酸、碱、盐物质杂质的去除等。
【例2】(2015,宜宾)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 法不正确的是( A )
选项 A B C D
物质 CO N2
聚焦中考
物质的分离 [命题解读]物质的分离是中考常见的考题,主要以文字叙述或流 程图的形式出现在填空题中,主要命题点有:①粗盐的提纯;②常见 酸、碱、盐物质的分离;③金属的回收等。 【例1】(2016,湘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 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 如下操作方案,结合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溶解、过滤、蒸发 加入适量 Ca(NO3)2 溶液,过滤 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
A.A
B.B
C.C
D.D
聚焦中考
4.(2015,广州)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B ) A.Zn粉中含少量的ZnO: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过滤 B.Cu(NO3)2溶液中含少量AgNO3:加入足量Cu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C.Na2SO4溶液中含少量H2SO4:加入足量Ba(OH)2充分反应后过滤 D.CaCO3固体中含少量Na2CO3:加入足量稀HCl充分反应后过滤
聚焦中考
6.(2014,厦门)氯化钾固体样品中混有少量碳酸钾和硫酸钾两种杂质。 为了获得纯净的氯化钾,将样品溶解,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已知 试剂I为氯化钡溶液,B、C为固体难溶物,每步骤加稍过量的试剂。
(1)固体难溶物B中含有碳酸钡和__硫__酸__钡__(_或__B_a_S_O_4)_; (2)检验步骤①已除去杂质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是__取__少__量__A_溶__液__,_ _滴__加__氯__化__钡__溶__液__,__如__果__没__有__白__色__沉__淀__生__成__,__则__说__明__硫__酸__钾__和__碳__酸__钾__已__除___ _去__(_其__他__合__理__答__案__也__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Ⅱ中溶质的化学式:__K_2_C_O_3 _,试剂Ⅲ的名称是___稀__盐__酸___; (4)由E获得氯化钾晶体的操作名称是___蒸__发__结__晶___。
人教版化学复习课:《物质的分离和除杂》专题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对物质分离和除杂方法的好奇心。
4.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引出物质的分离和除杂方法。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实际案例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离和除杂方法。
2.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引出物质的分离和除杂方法。这种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除杂的原则,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深入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3.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混合物分离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混合物分离的基本方法,包括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并讲解各自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通过实验演示或视频播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分离方法的实验操作过程。
3.讲解除杂的原则,如不引入新的杂质、不改变被提纯物质的性质等,并介绍常见的除杂剂和除杂方法。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包括过滤、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
2. 使学生掌握除杂和提纯的原则,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实验。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
2. 除杂和提纯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尽量减少物质的损失。
3. 实验操作:如何进行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除杂和提纯的原则。
2. 难点:实验操作,如何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漏斗、滤纸、蒸馏器、萃取剂等。
2. 实验材料:食盐水、酒精、碘酒、石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介绍物质分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讲解除杂和提纯的原则。
3. 演示实验:进行过滤、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的演示实验。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实验。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物质分离方法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练习。
2. 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包括正确使用实验室用具和遵循实验步骤。
3. 评估学生对除杂和提纯原则的运用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问题解答。
七、教学拓展:1. 介绍现代物质分离技术,如色谱法、质谱法等。
2. 探讨物质分离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分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八、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和教学视频。
2. 实验指导书和实验试剂清单。
3. 相关科学文章和研究报告。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专题2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A
鉴别C粉和CuO粉末
在空气中灼烧
B
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O2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
C
除去CaO中的碳酸钙
加水
D
除去CO2中的CO
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例7.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集气瓶内,木条熄灭,说明瓶内的气体是CO2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有的CO 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 D.通过观察颜色来区分CO2和CO
例3.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
D
例题精讲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
A
检验氧化钙中是否混有氢氧化钙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B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鉴别K2SO4、Cu(NO3)2、Ba(OH)2、NaOH四种溶液
溶液
⑧_______
溶液
⑨_____________
溶液
⑩_______________
二、物质的除杂
HCl(或BaCl2或CaCl2)
BaCl2
HCl(合理即可)
H2SO4(合理即可)
.阳离子不同、阴离子相同
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写化学式)
溶液
⑪______
溶液
二、物质的除杂
Ba(OH)2
Ba(OH)2
例1.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C
专题29物质的分离与除杂(原卷版)

专题29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一、单选题1.(2022·西藏中考真题)下列操作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括号内为杂质,部分夹持装置A.B.C.D.A.A B.B C.C D.DA.A B.B C.C D.D 4.(2023·吉林中考真题)下列“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的操作,正确的是A.溶解B.过滤C.蒸发D.熄灭酒精灯A.A B.B C.C D.D 6.(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A.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将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B.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C.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泥沙—溶解,加入硝酸银溶液,过滤D.硫酸锌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7.(2021·四川德阳中考真题)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通过“盐田法”得到“粗盐”。
实验室中通过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可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下列仪器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不会用到的是A.烧杯B.漏斗C.锥形瓶D.蒸发皿8.(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茶艺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艺术。
泡茶时。
茶壶中的滤网将茶水与茶叶分离。
下列实验操作与这种分离方法原理相似的是A.溶解B.蒸发C.过滤D.蒸馏9.(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A.A B.B C.C D.D 11.(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或方法不合A.A B.B C.C D.D12.(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及分析正确的是A.A B.B C.C D.D 13.(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错误的是A.CaO(CaCO3)一高温煅烧B.H2(水蒸气)一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C.NaOH(Na2CO3)一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D.NaCl(泥沙)一溶解于水,过滤、蒸发、结晶A.B.C.D.15.(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除杂试剂及方法不正确是A.A B.B C.C D.D 16.(2022·山东泰安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A.A B.B C.C D.DA.A B.B C.C D.D18.(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A.A B.B C.C D.D 21.(2021·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正确的是A.A B.B C.C D.DA.A B.B C.C D.D 24.(2021·湖北随州中考真题)除杂和提纯是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能达A.A B.B C.C D.D 27.(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下列分离提纯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A.A B.B C.C D.DA.A B.B C.C D.D 30.(2022·湖北荆门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 31.(2022·辽宁鞍山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A.A B.B C.C D.DA.A B.B C.C D.D33.(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A.A B.B C.C D.D35.(2021·四川眉山中考真题)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流程图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流程图一、物所的分离和提纯(除杂)1.原理物质的分离是指采用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各成分物质彼此分开,得到纯净物,并使纯净物变回原来的状态;而物质的提纯是指采用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中的少量除去,以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乂称除杂。
2.方法[1)物理方法(2)化学方法3.原则(1)“不增Z不增加新杂质;(21不减”;不减少主要成分;(3/易分,、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等,易分离除去.4.除杂的几个优化原则(1)若同时有几种方法能除去杂质,则选用步骤简单、操作简便、除杂最干净的方法;12)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主体物质量的方法.即“一举两得?(3)先考虑物理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蒸镭、升华等),再用化学方法(如沉淀法、吸收法、转化法等)。
5.气体的净化6.固态物质的除杂(l)CuO(Cu):在空气中(或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2)Cu(F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3)Cu(Cu。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DCaOICaCOm) 士高温灼烧(3)CaCO式小。
):加入大量水,过滤(6)KC1(KC1O$):加热7.液态物质的除杂(DNaCl溶液(N龟Cd);加入适量的盐酸,蒸发(2)NaCl溶液CN.SCM:加入适量的氯化锐溶液.过滤(3)NaCl溶液(NaDH);加入足量的盐酸,蒸发(4)NaCI溶液(CuSO:):加入适量的氢氧化期溶液,过滤(5)NaCl溶液(KMO』九蒸发结晶⑹NaNd溶液[NaCl):加人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FeSO;溶液(CuSOJc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8)C^CL溶液(HO):加入足量的碳酸钙粉末,过滤(9)KCI溶液(KCOm加入适量的CK[.过滤(JO)NaOH溶液17加COCj口人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11 )NaOH溶液[Ca(([H )3]:加入适量的“配(XX •过滤(⑵KNd溶液(0Cl):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二、流程图1.题型筒介:工艺流程题的内容往往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从题干部分看一般都是以操作名称为主线,物质随着操作流程发生变化,这类题目中通常还包含简单的实验设计,实验一般为制备或对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实验口2、方法指导,关注流程“三线”(去线、进线和可逆线)和“核心气如图)二原料循环利用排放物的无害化处理可总结为“读正文,找信息,灵活运用?看框内,看屉外,里外结合;边分析,边思考.易处着手:先局部. 后全盘,逐步深入1(l )B 物质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固—固混合分离型:灼烧、热分解、升华、结晶。
2、固—液混合分离型:过滤、蒸发。
3、液—液混合分离型:蒸馏。
4、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
三、分离和提纯物质常用的化学方法
1、气化法: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使其中的杂质转变为气体逸出而除去。
2、化水法: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使其中的杂质转变为水而除去。
3、沉淀法: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使其中的杂质与该试剂反应转化为沉淀,再过滤从而达到除杂目的。
4、加热(高温)法:加热或高温混合物使杂质分解或变为气体)而除去。
5、溶解法: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使其中的杂质与该试剂反应生成易溶物质,再过滤从而达到除杂目的。
6、吸收法:将气体混合物通过洗气装置,杂质气体被装置内所盛装试剂吸收而除去。
四、物质分离和提纯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不能引入新杂质,杂质便于分离
2、提纯后的物质成分只增加不减少。
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4、节约试剂。
对多组分的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一般要考虑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综合运用。
5、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6、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去除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时应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
7、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
KNO3NaCl 降温结晶,过滤(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浓缩,冷却
热饱和溶液,减压过滤)
NaCl KNO3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冷却结晶
NaOH Ca(OH)2 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过滤
H2 HCL 通过碱溶液,再干燥
H2HCl,H2O 通过盛有足量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干燥管
主要基于几点,第一、NaCl的溶解度不算高,而且几乎不随温度变化;第二、KNO3的溶解度岁温度上升增加很快。
NaCl与KNO3,都易溶于水,它们的分离和相互除杂,都是结晶,或者重结晶。
不管是哪种方法,要明确的是杂质永远留在母液中,主要物质要结晶析出。
1.NaCl 中有KNO3 的杂质蒸发结晶,最后留一点母液。
蒸发时温度高,KNO3溶解度高,几乎不析出,而NaCl溶解度不算高,可以结晶出来。
(Na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KNO3随温度变化很大
先在低温下配制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水变少,同时温度升高
由于NaCl溶解度变化不大,所以水减少,NaCl就会大量析出
而KNO3随温度升高溶解度明显增大,所以虽然水变少,但是温度升高,所以杂质KNO3还是留在母液中。
趁热过滤,得到的晶体就是较纯的NaCl。
重复多次,即可以提纯)2.KNO3中有NaCl 的杂质
冷却热饱和溶液。
温度高,KNO3溶解度高,留在母液中。
如果有NaCl析出,则过滤。
再冷却,KNO3析出,而此时NaCl的溶解度几乎不随温度变化,不析出。
(先配制高温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水没有减少,但是温度降低,所以KNO3大量析出
而NaCl还会留在较多的水中,过滤得到的晶体就是KNO3)
六、分离与提纯的区别:
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开,要保留其中各种物质,且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提纯:需加入试剂除去杂质,被提纯物质必须恢复原状态且不能引入新杂质,具体要求是:不增、不减、简便、安全试剂易得、效果最好等。
专题演练
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
A.过滤B.升华C.结晶D.蒸馏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3、下列有关玻璃棒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操作错误
..的是
A.捣碎研细B.搅拌溶解
C.引流浊液D.搅拌防溅
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中方法错误的是()
A .Cu粉(Fe粉):用磁铁吸
B .NaOH(NaNO3):加稀盐酸
C. NaCl(泥沙):溶解、过滤、蒸发
D. O2(水蒸气):用浓H2SO4干燥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所选试剂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点燃
B 氯化钾碳酸钾稀盐酸蒸发
C 锌铁稀硫酸过滤
D 氧化钙碳酸钙稀盐酸蒸发
6、除去下列物质中括号内少量杂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A.CaO(CaCO3):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B.CO2(CO):在氧气中点燃
C.H2(HCl、H2O):把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生石灰和烧碱混合固体的干燥管
D.KNO3(K2SO4):溶解,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7、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
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
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选项物质除杂试剂(足量)操作方法
A CO2(HCl)氢氧化钠溶液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NaCl(K2CO3)盐酸加入足量盐酸、蒸发、结晶
C MnO2(NaCl)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u(CuO)氧气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9、下面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混合物思路方法选用物质
A.CO2(CO) 点燃空气
B.NaOH(Na2CO3)沉淀、过滤石灰乳[Ca(OH)2]
C.FeCl2(CuCl2) 置换、过滤铁粉
D.NaCl(MgCl2) 沉淀、过滤NaOH
10、请你从提供的试剂中选择一种试剂,除去氧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杂质。
提供的试剂有: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稀盐酸;③水。
你选择的试剂是(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在此处在过程中,氧气中又混入了其他杂质,该杂质是。
11、右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放;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放;
(3)集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时,气体应从装置的端
通入(填“A”或“B”,下同);若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则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应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4)贮气: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时,水从端通入。
(5)量气:若要测定实验室制得的少量O2的体积,则应在瓶内先装满水,
再将O 2从端通入。
12、21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
烟台的“十二五”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1)海水淡化: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不同分离出淡水;高压反渗透膜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不同分离出淡水。
(2)制盐:①制粗盐。
从卤水中提取粗盐用的结晶方法是。
②粗盐纯化。
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氯化钙等杂质。
将粗盐溶于水,然后通过如下操作即可得到较纯的氯化钠:a 过滤.b 加过量的Ba(OH)2溶液;c 加适量的盐酸;d 加过量的Na 2CO 3溶液;e 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3)制碱: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如下:
完成图中“( )”的内容:①;②;③。
(4)制镁:工业上一般用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制金属镁,若以卤水(含有硫酸镁、氯化钠和氯化钙)为起始原料来制取金属镁,请画出制镁的流程图。
参考答案:
1、D
2、D
3、A
4、B
5、B
6、C
7、A
8、C
9、A 10、① CO 2+2NaOH =Na 2CO 3+H 2O 水(或H 2O )
11、(1)浓硫酸(2)澄清石灰水(3)B 、B (4)A (5)B
12、(1)沸点 颗粒大小 (2)蒸发结晶 bdace(过滤可重复使用) (3)①NH 3②CO 2③加热(或热解) (4)
精盐水 通( ① ) 饱和氨盐水 NaHCO 3 通( ② )
过滤、( ③ )
NaHCO 3 卤水 氢氧化镁氯化镁 镁
通电 盐酸 石灰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