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1课时作业21: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选修1课时作业21: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高中生物选修1课时作业21: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单选题1.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2.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B.过程①和③都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3.利用酵母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产生酒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4.在酵母菌酒精发酵后期通入氧气,与不通入氧气相比,酒精产量将()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5.在酿制果醋的过程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兼性厌氧型细菌,需先通一段时间氧气后再密封B.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5 ℃,发酵效果最好C.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而酿制成果醋D.醋酸菌对氧气特别敏感,仅在深层发酵时缺氧影响代谢活动6.用酵母菌酿制果酒时,先往塑料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18O2,然后密封进行发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只有水含有18OB.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C.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含有18OD.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7.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A.氧气、糖源充足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C.缺少氧气、糖源充足D.氧气、糖源都缺少8.下图中甲是果醋发酵装置,乙是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B.中期可以闻到酒香,说明进行了酒精发酵C.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通气并保持原有温度D.图乙不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曲线是③9.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制备果酒和果醋的实验过程中都要持续通入氧气B.分离土壤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需采用相同的稀释度C.选择过氧化氢酶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的理想材料D.将DNA粗提取后用二苯胺进行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10.可用于检验果酒发酵产物的是()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②碱性重铬酸钾溶液③澄清石灰水④斐林试剂A.①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二、多选题11.下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

高中生物选修1 专题1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高中生物选修1 专题1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微生物: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 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的统称。 无细胞结构的: 病毒
有细胞结构的
原核生物界:细菌、蓝藻等 真菌界:酵母菌、霉菌等
原生生物界:草履虫、变形虫等
新陈代谢:细胞中一切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 两个方面: 生物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 1)同化作用: 可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自养型: 类型: 异养型: 只能从其他生物获得有机物 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2)异化作用: 需氧型: 只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 类型: 厌氧型: 只进行无氧呼吸的生物 兼性厌氧型: 既能有氧呼吸又能无氧呼吸的生物
b、注入发酵瓶的果汁量不能超过发酵瓶体积的 2/3 为酵母菌繁殖提供氧气; 原因: 给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一定的贮存空间,防 止发酵瓶爆裂 装置一: 排气口 (弯曲原因:防止杂菌落入) 充气口 充气口: 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充气
出料口
排气口: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 出料口: 用来取样
装置二:
二、实验设计:
挑选葡萄 冲洗 榨汁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注意问题: 果酒 果醋 1)冲洗: a、用清水冲洗1~2次,不要反复冲洗,以保留葡 萄本身携带的酵母菌 b、应先冲洗,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 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榨汁: a、操作前对发酵瓶、榨汁机、纱布及其他装葡 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方法: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再用体积分数为70%的 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酵母菌 1、果酒制作利用的菌种: 1)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 2)生殖方式: 氧气充足时进行 出芽生殖 异养兼性厌氧型 3)新陈代谢类型: 氧气充足时: C6H12O6+6O2 酶 6CO2+6H2O+能量

高中生物选修1课时作业15: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高中生物选修1课时作业15: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A.温度控制B.溶氧控制C.pH控制D.酶的控制2.下列有关果酒自然发酵流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将选择好的葡萄进行反复冲洗,防止杂菌污染B.应将选择好的葡萄只冲洗1~2遍,防止菌种流失C.应去梗再冲洗,防止冲洗时梗刺破葡萄皮造成污染D.应对榨取的葡萄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3.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一次得到较多的果酒,可在发酵瓶中装满果汁B.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杆菌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C.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再滴加3滴重铬酸钾溶液D.检测是否有醋酸产生,可以用嗅气味的办法4.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都会下降C.制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果醋时需要通入氧气D.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移至温度略高的环境中制果醋5.下图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无氧条件下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C.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D.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6.下列有关果酒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与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核膜,后者有核膜B.酵母菌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消毒或灭菌处理C.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碱性重铬酸钾来检验D.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7.果酒是以新鲜水果或果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配制而成的,酒精度为7%~18%。

在果酒的基础上继续发酵可得到果醋。

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B.制作果醋的温度要比制作果酒的温度高些C.传统的葡萄酒制作一定需要人工接种菌种D.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二、非选择题8.“每天喝一点,健康多一点”,这是“宁夏红”率先提出的消费理念,将积淀了千百年的枸杞药食文化和中国红文化完美结合起来,更增添了品牌的文化魅力和优势。

高二生物选修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高二生物选修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 24时间 高二生物选修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学习目标1. 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2。

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二基础知识1.果酒制作的原理(1)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该过程用到的微生物是 ,它的代谢类型是 ,通常可以通过 选取,为提高果酒的品质,也可以用 选取,与异化作用有关的方程式有 。

思考:果酒制作过程中,在不灭菌的情况下,如何使酵母菌成为优势菌种?酵母菌成为优势菌种前存在的生物关系如何?(2)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

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是 。

(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 。

(4)现在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 。

【例题1】、如图所示表示酵母菌细胞的构造模式。

请据图回答:(1)从细胞核的构造看,酵母菌属于 生物。

(2)写出1、3、5的结构名称:1 ,3 ,5 。

(3)2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其完成图示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

(4)图中的酵母菌正在进行 生殖。

(5)用 染料使染色体着色,发现一酵母菌细胞核中有17条染色体,该酵母菌是 倍体。

(6)酵母菌细胞出芽的意义是( )A 、产生新个体B 、增加生命活力C 、增加变异性D 、改变遗传性(7)酵母菌的菌落一般会散发出一股悦人的酒香味,相关的反应式是 。

(8)用酵母制啤酒时,为保证发酵罐中有较多的酵母菌,必须先 ,达到一定数量后,则应该,以获得大量的。

(9)为研究发酵罐中酵母菌的生长状况,常要取样统计分析,并测定pH值,判断取样先后顺序的主要依据是。

右侧生长曲线图中FG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欲收获酵母菌或其代谢产物,应选择曲线中的段。

(10)自然环境中的酵母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

2.果醋的制作原理(1)果酒进一步发酵能获得果醋,酒变醋的原理是。

思考:变酸的酒表面有菌膜,菌膜是怎样形成的?溶液内部能形成菌膜吗?果醋的制作过程中如何进行深层发酵?(2)果醋发酵时将温度控制在℃,原因是。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

问题1:图1-4a装置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
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打开瓶盖?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CO2 ,防止瓶内气压过高引起爆裂; 防止杂菌和氧气进入
问题2:图1-4a装置发酵产生酒精后,发酵液盖上一层纱
布的目的?
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
2.发酵装置的设计
2018海南卷30.[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葡萄酒是葡萄汁经酵母菌发酵而成的。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试管中的X溶液有助于维持甲装置的瓶中气压相对稳定,与乙装置相比,用甲装
置酿制葡萄酒的优点是
(答出两点即可)。
不需要开盖放气;避免了因开盖引起的杂菌污染
(2)葡萄汁装入甲装置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氧气、糖源充足时:
C6H12O6+2O2


2CH3COOH+2CO2+2H2O;
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C2H5OH+O2酶→ CH3COOH+H2O。
2.温度控制:最适为30~35 ℃ 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在哪个范围?
3.氧气控制:需要充足氧气
三、实验设计 1.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
冲洗
榨汁
酒精发酵
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比较
思考: 1、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
其原因是什么? 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
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2、为什么发酵之后的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红色。
思考: 3、为什么发酵时不需要灭菌?
在缺氧 、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生长繁 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生长。故酵母菌制 酒,不需要灭菌。

高中生物 课时作业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新人教版选修1.doc

高中生物 课时作业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新人教版选修1.doc

课时作业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葡萄的糖分是( )①乳糖②麦芽糖③葡萄糖④蔗糖⑤果糖A.①②③④⑤B.③④C.①③④⑤D.③⑤解析:乳糖在动物乳汁中含有,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丰富的麦芽糖,葡萄中的糖分全部由葡萄糖与果糖构成,成熟时两者比例相等。

答案:D2.(2019年高考·江苏卷)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解析:由于是通气培养,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数量增长较快;如果大量细菌污染a批次,由于细菌是原核生物,繁殖速率较快,检测结果中的细胞密度应该包含酵母菌和细菌的密度,密度应该增加更快,与a批次细胞密度在t1时增加速率较慢不符,A错误。

由于培养条件相同,而b批次在t1时增长速率较快,可能是接种量较高,酵母菌更快进入对数期,B正确。

由于题目已经明确是通气培养,而乙醇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故该培养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多的乙醇,C错误。

t2时a批次酵母菌刚进入稳定期,而b批次在t2之前已经进入稳定期,消耗了更多的营养物质,所以b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更少,D错误。

答案:B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解析: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醋酸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30~35℃,所以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A错误;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要先进行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之后再供氧进行果醋发酵,B错误;人工接种菌种是纯净的单一菌种,从而更好的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提高了发酵产品的品质,C错误;适当加大接种量,让菌体在发酵液中快速形成优势菌群,可以抑制杂菌生长,提高发酵速率,D正确。

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一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一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b
长而弯曲的胶管,可有效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避免来自空
气的污染;
c.出料口:用来取样。
②该装置的使用方法:
c
酒精的检验
酒精+重铬酸钾→ 灰绿色
一、发酵液2ml 二、3mol/L H2SO4 3滴 三、饱和重铬酸钾3滴
习题
1.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是异养型的真菌 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即一种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另一种进行 无氧呼吸 C.酵母菌在有氧气存在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 CO2 和 H2O D.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 CO2 解析: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是指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 时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B
菌种来源 自然发酵: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人工培养:分离获得的纯净的酵母菌菌种
色素来源 葡萄皮、葡萄籽
酒精发酵后期进入氧气
—→
果醋的制作原理
果醋的制作离不开醋酸菌,醋酸菌是好 养细菌。
一、葡萄糖、氧气充足: C6H12O6→CH3COOH
二、葡萄糖不充足、氧气充足: 乙醇→乙醛→乙酸
反映条件 最适温度:30-35℃ 时 间:7-8天
习题
2.以下反应不属于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式的是( ) A.C6H12O6+6O2 6CO2+6H2O B.C6H12O6 2C2H5OH+2CO2 C.CO2+H2O (CH2O)+O2 D.C2H5OH+O2 CH3COOH+H2O 解析:A 项属于果酒发酵初期阶段的反应式;B 项属于果酒发酵产酒阶段的 反应式;C 项属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D 项属于果醋发酵过程的反应式。 答案:C
菌种来源 食醋中分离 到生产食醋的工厂或菌种保藏中心购买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生物选修1 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案)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生物选修1  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用简约科学术语表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体验和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俗语“无酒不成席〞、“开门五件事、油盐酱醋茶〞。

酒和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传统发酵产品。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以果酒、果醋等为例学习一些传统发酵技术。

〔二〕进行新课〔阅读“果酒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1.基础知识1.1 果酒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①有氧条件:②无氧条件:〔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阅读教材资料,师生讨论并完成思考1~4。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思考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思考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单选题1.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2.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B.过程①和③都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3.利用酵母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产生酒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4.在酵母菌酒精发酵后期通入氧气,与不通入氧气相比,酒精产量将()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5.在酿制果醋的过程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兼性厌氧型细菌,需先通一段时间氧气后再密封B.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5 ℃,发酵效果最好C.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而酿制成果醋D.醋酸菌对氧气特别敏感,仅在深层发酵时缺氧影响代谢活动6.用酵母菌酿制果酒时,先往塑料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18O2,然后密封进行发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只有水含有18OB.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C.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含有18OD.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7.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A.氧气、糖源充足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C.缺少氧气、糖源充足D.氧气、糖源都缺少8.下图中甲是果醋发酵装置,乙是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B.中期可以闻到酒香,说明进行了酒精发酵C.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通气并保持原有温度D.图乙不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曲线是③9.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制备果酒和果醋的实验过程中都要持续通入氧气B.分离土壤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需采用相同的稀释度C.选择过氧化氢酶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的理想材料D.将DNA粗提取后用二苯胺进行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10.可用于检验果酒发酵产物的是()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②碱性重铬酸钾溶液③澄清石灰水④斐林试剂A.①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二、多选题11.下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B.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C.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D.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三、实验题12.下图甲为制作果酒的实验装置图,图乙为制作葡萄酒的流程示意图,请回答:(1)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图甲中进气口应_____________;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空白处的操作是_________,冲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葡萄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可在酸性条件下用___________溶液来鉴定。

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____________。

(4)在氧气充足时,醋酸菌可将乙醇转变为___________,进而转变为醋酸。

四、非选择题13.请回答相关果酒制作及固定化细胞的问题。

(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的来源主要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___________。

为提高果酒的品质,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纯净酵母菌。

要筛选得到纯净的酵母菌种,通常使用的培养基按功能来分称为________培养基。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___。

(2)为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及使果汁变得澄清,在果汁生产中常用到___________。

(3)利用果汁可以酿制果酒,现为提高果酒的品质及节约生产成本,某厂家已尝试使用固定化细胞技术。

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常采用下图中的方法[ ]________(填出序号及名称)。

采用该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时,要将已冷却至室温的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与已_____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经充分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溶液可在饱和_________溶液中形成凝胶珠。

如果得到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_______________。

14.下图表示葡萄酒酿制的简单过程,请据图分析:(1)从图可知,甲图是为了使酵母菌进行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

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常因混入醋酸菌而变酸,原因是(用化学反应式表示),但含有抗生素的葡萄酒不变酸,原因是。

(2)从野生酵母菌群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时,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和___________两种。

接种后,培养基上会出现一些分别由一个酵母菌繁殖而成的(填“群落”或“种群”)(3)为了分离出优良的酵母菌菌种,需要制备培养基;若需长期保存菌种,可采取的方法是。

五、综合题15.[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

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_________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

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的。

(4)醋酸杆菌属于__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发酵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pH的改变等,酒精的产生速率会越来越慢,A项错误;因果汁并未装满发酵瓶,故开始时酵母菌能利用瓶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所以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B项错误;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受营养物质等影响呈“S”型增长,C项错误;发酵液表面出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繁殖产生的,说明发酵瓶可能漏气,D项正确。

2.[答案]C[解析][分析]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条件是18-25℃,初期通入无菌空气,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后期密封,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条件是30-35℃,持续通入无菌空气,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①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过程④是果醋制作。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过程①可以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以发生,A错误;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过程③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过程④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两个过程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正确;过程①③表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最适宜温度为20℃左右;①②表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需的最适温度在18-25℃;过程④表示醋酸菌的酿醋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在30~35℃,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果酒和果醋的发酵原理、过程,能够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进而结合各个选项分析答题。

3.[答案]C[解析][详解]玉米粉的成本较低,其主要成分是淀粉,大豆粉成本较高,主要含蛋白质,酵母菌细胞中含有更多的直接把糖类转化为酒精的酶类,投放玉米粉,酵母菌发酵快,利于酒精的产生,利用蛋白质生产酒精复杂,而且产生的含氮副产物不利于酵母菌的生命活动;在有氧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

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制作的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答案]B[解析][详解]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通入氧气后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强度减弱,酒精的产生量会减少。

故选B。

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果醋制作利用醋酸菌发酵。

它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糖源和O2充足时将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氧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考点:酿制果醋的过程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要求学生必需认真掌握。

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的水和CO2中均含有180,A错误;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由于消耗的O2与产生的CO2量相等,故无需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B错误;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不含180,C错误;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因有二氧化碳的产生,故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

7.[答案]A[解析]醋酸菌可以利用糖类或酒精作为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成醋酸。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可以将酒精先转化成乙醛,再转化成醋酸。

8.[答案]B[解析]果醋发酵时,若不通气,则先进行酒精发酵,再进行醋酸发酵,所以会产生酒精和CO2,故A项错误;由于酒精有香味,所以闻到香味可以说明有酒精的产生,故B项正确;醋酸菌发酵时所需的温度比酒精发酵所需要的温度高,所以需提高温度,故C项错误;在果醋发酵的过程中,初期产生酒精和CO2,pH下降慢,接种醋酸菌后,产生醋酸,pH下降快,所以pH的变化是图乙中的曲线②,故D项错误。

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制备果酒时需密闭培养,制果醋时才需要持续通入氧气,A错误;分离土壤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需采用不同的稀释度,B错误;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可自发分解,无法利用过氧化氢酶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C错误;将DNA粗提取后用二苯胺进行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等知识。

1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果酒发酵产物有酒精和CO2,所以检验物质分别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