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意象写生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运用不同的笔墨技法,如双钩、没骨等,可以表 现出树木的不同品种和季节特征,增强画面的意 境。
云雾的表现与意境
云雾的形态
通过勾勒、渲染等技法表 现云雾的轻盈、飘渺和流 动感,营造出神秘、幽远 的意境。
云雾与构图
云雾在画面中的位置和浓 淡变化,对构图起到烘托 和掩映的作用,能增强画 面的空间感和朦胧感。
彰显个性
03
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构图布局风格,通过构图布局可以展现画
家的个性和艺术追求。
不同构图布局对山水画意境的影响
“之”字形构图
具有动态感,能够表现山水的 层次和深远感,使画面更加生
动。
“甲”字形构图
具有张力感,能够表现山水的 险峻和奇特,使画面更加惊险 。
“由”字形构图
具有稳定感,能够表现山水的 宽广和雄伟,使画面更加庄重 。
《溪山行旅图》
采用立轴式构图,以高山峻岭为背景,将行旅人物、树木、溪流等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形成了高远、深邃的画面效果。其中运用了“之”字形和“由”字形构图,表现了山水 的雄伟和深远感。
06
山水画创作实践与体会
创作前的准备与思考
深入生活,观察自然
在创作前,要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山水的形态、色彩、光影 等变化,感受自然的韵律和气息。
山水画注重表现山水 的气势、质感和神韵 ,追求“意境”的表 达。
山水画的历史与发展
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而逐渐发展成
熟。
唐代是山水画的黄金时期,出现 了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画大师。
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在技法、 题材和审美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
展。
山水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
与人物画相比,山水画更注重 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意境的表达 。
山水画写生的意匠加工

论山水画写生的意匠加工[摘要]:“意匠”是对生活素材的艺术处理过程。
在写生时面对自然景物是繁杂而纷乱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画面上重新布置,灵活运用笔墨,以及为达到画面效果而进行取舍,采取虚实处理、以大观小等手段。
[关键词]:意匠构图虚实透视中图分类号:r814.5 文献标识码:r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9- 0215 -01山水画写生是画家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观察山川之雄奇、草木之生机、云水之气象,或在观察中将它们鲜活的形象铭记于心,或用笔墨将它们画出来,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写生。
中国古代画家也重视写生,五代画家荆浩,隐居于太行洪谷多年,写生无数。
元代画家黄公望说他云游时,“皮袋中置描笔于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奇异,便当摹写记之。
”“意匠”是画家对生活素材加工手段的设计,是对生活素材的艺术处理过程。
意匠加工包括构图、形象、气势、笔墨和色彩,以及为达到这些方面的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如取舍、虚实处理、透视运用等等。
意匠处理手段的高低能具体反映出画家掌握山水画基本功的程度和在写生能力上的强弱,也是画家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
1、经营位置谢赫《六法》中称为经营位置就是常说的构图。
顾名思义,构图也就是把自然景物构置和安排在画面空间,是山水画写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是决定一张山水画的好与坏的先决条件,就如同一座建筑物,其骨架不合理,外表装饰与装修再华丽、再讲究,它也不会坚固实用的。
其次,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构图要与画面的内容相谐调。
在写生时,面对自然景物是繁杂而纷乱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画面上重新布置和安排。
对自然景物的组织和安排,要能从大局着眼,观察大的关系并对景物进行整体布局和处理,要用简练概括的手法对繁乱的景物进行艺术上的归纳。
“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
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置路湾,摸树柯,安坡脚,山知曲折,峦要崔巍。
”(荆浩《山水节要》) ,这时的构图安排如同战场上分兵布阵、对弈时的行子布棋,一定要顾全好画面的整体效果,并要注意取势。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溪山行旅图 范宽(宋)
中国画欣赏
平地风起愁近秋, 沙飞卷带百花休。 落幸屈子《离骚》奏, 雁去流水《九辩》忧。
溪流、荒滩(荒漠)、 弹琴的老人、大雁……。 在一望无际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 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 漠和那一阵阵卷带黄沙的寒风掠过……。屈大夫在那溪边 独自抚奏着古琴,时而委婉忧伤,时而悲怆激昂;陪伴他 的只是那涓涓的溪流;荒漠俯首、溪流停吟,仿佛在听他 述说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大丈夫的壮志未酬……。一群 大雁掠过头顶,“呀呀”地自南飞去,屈大夫多么希望那 高飞的大雁和潺潺的流水能带走自己满腹的哀愁啊。 《平沙落雁》傅抱石
中国画欣赏
这是1959年傅 抱石与关山月根据毛 主席的《沁园春.雪》 的词意为人民大会堂 绘制的巨幅山水画, 展示我们伟大祖国各 地风光的作品,这一 作品完成后毛主席看 《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 关山月 了非常满意,亲笔题写“江山如此多娇”的 画名,使画面显得更加光彩夺人 。
中国画欣赏
黄山云海 陈励忠
中国画欣赏
《万山红遍》 李可染 李可染:中国现代著名 国画大师,师从齐白石、 黄宾虹学画,擅山水、重 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 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 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 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 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中国画欣赏
(1)你能从这幅山水画中感受到深秋迷人 的景色吗?讨论分析画面构图、墨色、空白。
黄山云海 摄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画欣赏
摄影
黄果树瀑布
王文德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山水画
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 风景画家。开始在皇家 美术学院学画,后认为 临摹古典风景画不如向 大自然学习,于是长期 在家乡研究农村景色, 画了许多素描、油画习 作,然后进行创作。作 品真实生动地表现瞬息 万变的大自然景色。 《干草车》康斯泰勃尔
浅谈山水画意象性空间感的表现

着看,时停时看,推远看整体 ,拉近看细部 。
“ 远近法 ”正是 变换 观者 的远近距离 ,如北宋郭 熙 《 林泉高致 》中说 : “ 远望之 以取其 势 ,近看之 以
取其 质 ” 。远 望 群 山 ,以从整 体 上把握 其 气势 、走
其次 ,艺术 真实与生活真 实是 矛盾 的。它们只有
朝 宗炳 < 山水 序 )中说 : “ 画 且夫 昆仑山之大 ,瞳子
之 小 ,迫 目 以 寸 ,则 其 形 莫 睹 ,迥 以数 里 ,则 可 围 于 寸 眸 ,诚 由去 之 稍 阔 则 其 见 弥 小 。 ”… 讲 出 了 “ 大 这 近 远 小 ” 的 几 何 透 视 法 原 理 。需 要 注 意 的是 :视 点得 远 近 移 动 才 不 致 一 叶 障 目 ,不 见 泰 山 。壁 立 千 仞 ,如 何
¥ 收 稿日期 20 一I 2 07 I一 2
作 者 简介 :赵 永 强(92 ) 18一 ,男 ,云 南 永 德 人 ,临沧 师 范 高 等专 科 学 校 艺体 系 助教 。
ll 2
势 、脉 络 ;近 看 树 石 .从 局 部 了 解 其 结 构 、纹 理 。南
看 ,双 脚 随 意 走 ,眼 睛 随 意 转 .无 所 不 可 看 。也 只 有
验 与联 想得到的空 间感 觉 。这 种空 间感 觉仅 是一种幻 象 。要 探 讨 山水 画幻 现 的 空 间 感 ,得 先 谈 山 水 画 的 意
象性 。
为 ” 、 “ 世 ” ,魏 晋 玄 学 、禅 宗 ,远 离 尘 俗 的 遁
“ ” 、 “ ” 、 “ ” 及 文 人 士 大 夫 的 “ 源 ”思 隐 道 僧 桃
绘 画的形式 表现 出来 。所 以观察非常重要 ,此处仅 以
中国山水画元素在素描风景写生教学中的运用

一
项 目研究来完成学术上的传承, 而主要本科教学工作是 由讲 师来完成 的, 讲师为了成为教授 , 需要进一步地深造和在被 学校认同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 而不考虑做教授的讲师 , 则必 须增加 自身课程的吸引力来保住饭碗 。 在中国很多大学的制 度设计中, 学生虽然有评价教师的权力 , 却没有真正意义上 选课 的权力 , 教师之间彼此是没有竞争的, 而单靠事后 的评
的一种学 习方 法 。 构 图布 局的 比较 与融合
一
山水 画 的构 图布局采 用散 点 透视 , 画者 多采用 “ 笔记式”
观察方法 ,表现对象意象化 , 不 以物象形似为 目的, 追求心
神 写照 ,所 描绘空 间也是 画者 的 内心 世界 和主 观思想 空 间 。 这 些 看 上去 有点 奇幻 的说 法 ,实 际 上是 中 国画对 构 图 的要 求, 不满足于对现实世界的直接表现 , 而是以 自 然 山水为基 础, 用中国画的山水世界观再造画面。而素描则是严格按照 现 实景 物进 行对 照写生 , 有局 部 调整 , 在构 图选择 上按 照 形 式美法则 , 选择符合画者内心审美标准的构图画面 , 属于直 接表现型取景。为避免面面俱到的干扰因素, 写生时还经常 使 用取 景框 来规 范画 面大小 和 范 围。 在学 习过 山水画构 图 之后 , 将 取景 安排 放置 在作 画准 备 的第 一步 , 首先考 虑构 图及 画 面 内容 安排 , 多用 主观 思考 方 式来经营画面位置,其表现形式还是用素描的焦点透视观察
见素抱朴_虚极静笃——创作心得

菁英推介Artscircle也。
承易而革难。
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
”“常变之道,终归于自然也。
”将体现写意山水元素符号语言体系的完整性在现代中挖掘、在传承中解读和在自然中行万里路来观察体验,并以古法寻求创新机杼。
在这几年的中国画创作、写生实践基础上,扩充符号语汇,加强画面视觉张力,以“中庸之中道”为度,转换符号语言和笔墨程式的表述方式,从而触发新意。
在此基础上要以本身具备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以及很高的胆识去探究创新的法则。
只有真正认识传统,才能正确认识现代,走出误区,走向共识,传承民族之魂,创中华之新经典,走出中国画具有符号语言特色的现代解读之路。
我一直喜欢抽象形式的美,它那种独立于物象之外的形式因素构成着鲜明的视觉特征,给人以愉悦感。
这大概是我较注重研究画面构成和笔墨形式的重要原因。
对抽象美的兴趣影响着我的审美习惯、观察方法和技法探索,表现自然中抽象意蕴的美亦成为我作品表现的主旨,它决定着作品的审美取向,激发着我的表达欲念,这种欲念不仅来自我日臻成熟的笔墨技能,更来自我对自然的特殊感受和理解。
从《东湖访春图》到《山有木兮》等系列作品,我都以此种手法体现出这一审美特征。
的确,大自然的无比丰富与物象形态的美妙总是令我入神地推敲画面的每一结构、每一局部,直至完美。
对整体效果的追求甚至使我淡化了对画面层次的强调和形象的具体描绘,取而代之的是画面的平面性和形象的朦胧感。
郑颖璐/晨霭入看无纸本水墨139cm×68cm 2023年郑颖璐/东湖村写生之二纸本水墨50cm×30cm 2023年672024/04郑颖璐/静水流深不知处纸本水墨180cm×97cm 2020年68菁英推介Arts circle在近期的写生作品中,我对“意象”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它是一种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既入理又含情。
写意山水画的意象表现形式,是在追求形神兼备的同时,也注重寓意抒情,求象外之意,给人以画外的联想,而并非单纯的客观描绘。
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论证方法

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论证方法
任何作文都需要先有一个突出的主题,而九年级下册的山水画的意境就可以作为这篇文章的主旨。
山水画,一种非常有特色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鲜明的意境在古代艺术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九年级下册的山水画,又是一种特别具有现代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本文就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九年级下册的山水画的意境进行分析。
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九年级下册的山水画,既有古老中国传统画派的一些独到之处,又融入了一些现代的表现手法,从而使得山水画的主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特色。
例如有的画作中可以看到一些现代元素和现代色彩的运用,这些都有助于表达出更加活跃、更加强烈的意境。
二、多元意境的突破
山水画不仅有传统的安静、宁静的意象,也通过作者的视角和情感调控,在运用色彩的的把控下,成功地将思想内涵传达到意境之中。
其中有的画作则更是展现出多元而又动人的意境。
三、审美视角的演绎
九年级下册的山水画的意境,弥漫了浓郁的审美气息:作品中笔画清晰,结构坚实,节奏有序,笔触柔和,表现出了艺术家丰富多彩的审美。
此外,画面表达出的深刻内容也让人有着独特的审美感受。
总之,九年级下册的山水画的意境是一种非常特别而又独特的艺术意境,是传统与现代交融、历久弥新、有着深度活动的艺术体现。
此外,作者在多元意境表达和审美视角的探索,为九年级下册的山水画的意
境赋予了一定的深度和艺术价值。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完整版

确定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通过相互呼应和协调,形成画面的和谐统一。
宾主朝揖
起承转合
疏密相间
通过画面的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引导观者的视线,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合理安排画面的疏密关系,形成有节奏的视觉效果,增加画面的生动感。
03
02
01
构图基本法则与运用
拓展题材
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可以探索新的笔墨语言和表现手法,如泼墨、撞水、撞色等,丰富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
创新技法
在创作中注入当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使山水画具有现代感和时代气息,更好地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
注入时代精神
对未来山水画创作展望
THANKS
02
意境理论解读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艺术家的创造,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产物。
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等特征,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深思。
意境定义及内涵
意境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通过意象的交织、叠加、渗透等方式营造出特定的艺术氛围和境界。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山水画概述 意境理论解读 山水画构图技巧与意境表现 色彩运用与意境营造 笔触肌理与意境传达 创作实践与体会分享
01
山水画概述
定义
山水画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分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特点
山水画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笔墨、构图、色彩等手段表现山水的神韵和画家的情感;同时,山水画强调笔墨技巧的运用,包括勾、皴、擦、点、染等。
运用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方法,表现山水的辽阔和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画意象写生作者:梁明来源:《美术界》 2019年第8期山水画意象写生文/ 梁明一、与自然对话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有别于西洋画的风景写生,西洋画风景写生重视客观景物的描写,眼观自然景物,再以写实手法表现出来。
中国山水画写生,不仅重视客观景物的描写,对于眼前自然景物有所选择、取舍,更重视对景物的认识和反映的主观思维,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画家的思想感情。
传统的山水画写生是对景写生,其目的主要是为创作而收集素材,大多数画家会用同一技法表现各地自然景观,这样固定化程式套用各地山水,似乎成了惯性手法。
对景写生画得太像,似素描,没意思。
笔者不同于前辈名家们关于山水写生的想法,即是面对不同的地域自然景观,触动的感受亦不同,采取技法表现也有所不同。
山水写生便是要把自己对自然山川的感受,和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的状貌,引入到自己的遐想空间,加以艺术化。
意象写生山水画是一种视觉语言形象的全新创造,而不是自然物象的简单模仿。
清代画家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
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
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
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
”在这几句话里概括了中国绘画的整个精粹。
山水写生要在集体的大势中求变化,强调个性化、符号化,但不能脱离山水画的大理和自然规律。
“不像即像”“似与不似之间”乃笔者意象写生山水画追求的理念与态度。
此外,笔者写生山水画带有“构成意识”,重视画面的结构,采取特殊构图表现。
作画时重视线条横竖穿插关系,画面讲究黑白灰视觉效果与节奏感。
笔者的艺术主张就是“与自然对话”,面对大自然美景时要全身心投入,感悟大自然的生机、律动、气韵、宁静、奔放、雄伟、磅礴等,再用毛笔描写多姿多彩的天地万物,写生就是要表现生命,充满情感的淋漓尽致表现,如此写生作品才能感动自己,方能感动观者。
二、写生的笔墨所谓笔墨,即是用笔用墨。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也是中国画的传统。
墨主要记录笔的运动,留下痕迹,是服务于笔的。
南齐谢赫的画论《古画品录》六法中强调“骨法用笔”①,可见用笔在中国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画用笔宜朴拙、宜老辣、宜生涩。
浓和淡的互破,干和湿的交融,纵和横的协调,皴、擦、点、染的结合,也就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效果和特有韵味。
笔者意象写生山水画重视用笔用墨,如画贺兰山系列,以大写意用笔画山石,浓淡干湿兼具,《贺兰山苏峪口之一》即大胆下笔与大块墨色,使得画面呈现笔拙墨趣结合恰到好处。
贺兰山气势雄伟,若群马奔腾,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峭壁无杂树,故以干笔皴擦表现贺兰山岩质山峰,大刀阔斧用笔,再敷染大片墨色,崖谷险峻愈显厚重,如《贺兰山》。
关于西北的地貌,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有一个精辟的概括:“西北之山多浑厚,天地非为西北偏也。
西北之地极高,水源之所出,以冈陇拥肿之所埋,故其地厚,其水深,其山多堆阜盘礴,而连延不断于千里之外。
介丘有顶,而迤逦拔萃于四逵之野。
”②笔者多年山水画写生的一大心得,就是不求面对奇山异水写生,如九寨沟之美是鬼斧神工,绘画几乎难以超越大自然美景。
像贺兰山某些景观看起来不耀眼突出,笔者却以意象写生创作了精彩的作品,即笔者面对客观自然景观,以主观的意象写生再创造精彩的山水画作品。
北方的地形地貌和南方的地形地貌是不同的,山石结构和质地明显不同,山水画法也有所差异,笔者面对崇山峻岭的北方山水采取大写意笔法表现,大块面染墨色,画面产生雄伟大气的效果;南方福建武夷山则充满灵气与仙气,故意象写生武夷山心境不同,表现的手法自然不一样。
作画武夷山时,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曲直线条兼有,线条较柔和些,画面的水分显得多些,呈现笔情墨趣视觉效果,如《武夷山》作品。
郭熙在《林泉高致》描述祖国东南方之山峰景观:“东南之山多奇秀,天地非为东南私也。
东南之地极下,水潦之所归,以漱濯开露之所出,故其地薄,其水浅,其山多奇峰峭壁而斗出霄汉之外,瀑布千丈飞落于霞云之表。
”③对于福建武夷山而言是到位的。
三、写生的取舍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与西洋画的风景写生明显的区别,即是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对于眼前自然景物会有所选择与取舍。
让自然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江一水,通过画家笔墨融化于自身情感当中,在脑海中思考、想象、加工。
结合理性概括和感性抒发,移山挪树,自在取舍,既源于大自然景观和生活,又主客观结合。
笔者意象写生山水画亦重视画面的“取舍”,如《苏州沧浪亭》,描写园林里的环廊建筑物和树木时,笔者主观的“取舍”,突出环廊建筑物造型美,屋顶上的琉璃瓦则轻描淡写表现,周围的树木更是简洁明快表达,流畅自由的线条勾绘树木,椭圆形状水池以淡淡的水墨表现,周围部分省略而留白,使得画面构图不一般,加上右边留白处题上浓淡层次多变化的文字,视觉效果显得别具一格。
此画作风格明显不同于笔者表现大山大水时浓烈、厚重的技法,乃以较淡的线条勾勒和淡墨敷染,呈现淡雅的气息。
画面构图布局采取虚实相生,右边题款字体拙趣且内容多,丰富画面视觉效果。
笔者游览苏州园林时,除了感受其优雅与宁静,并体会苏州古代文人的“隐逸”之道与文气,透过画笔表现苏州园林古典之美。
《苏州听枫园》意象写生山水画颇具代表性作品之一,画面以建筑物为主,穿插几株树和几个太湖石,画面底下和右下角留白,左上方空白一片天空,画面虚实相生。
画心右半部大面积的墨色,呈现半具象半抽象背景,具有迷离又有内容的形式感。
左边翘起的屋顶,分割了画面,并采用重墨色表现,其上沿着屋顶题款盖印,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富变化。
《又见东湖之一》意象写生“取舍”更加明显,简要勾勒房子外形,房子前面一片树林亦简单勾绘,前景岩石右半部留白,以题字布满岩石右半部,既补充了岩石,又稳定了画面视觉效果。
左上方再题款,画面布局安排更加丰富。
意象山水画写生对于色彩的“取舍”也很重要,如面对春暖花开的贡山岛,桃红柳绿美景映在眼前,若不以色彩作画,难以抒发真实的感动,于是我意象写生画《苏州贡山岛》描绘桃花红李花白,画面右下方大块面点染桃色,与周遭的田园绿色成对比,画面有赭石色和黄色,加上湖水蓝与房屋留白,画面色彩丰富多元,美不胜收。
四、写生的构成所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其含义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构成一个新的单元。
平面构成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线,描绘形象。
它所表现的立体空间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笔者意象写生山水画十分重视“构成”,面对大自然景物时,如何将景物妥善安排画面之中,首先要有“取舍”选取画面需要的景物,舍弃不必要的东西,进行主观的经营位置布局,即是以审美法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
如画甘肃陇南系列,其中,《陇南武都姚寨沟》《甘肃陇南姚寨沟》两画作“构成”别具一格,前者画心有几株大树,倚山而建的房子,流穿景区的小溪及两座桥。
画面右边留白,从右上顶部斜向至左下,以大写意用笔兼带有墨韵变化,层次感丰富,左下角亦留白一小块,前景的树木以大墨块手法表现,构图视觉效果突出抢眼。
左上角亦虚白,画面山林间与建筑物写意描绘,两座桥略带倾斜,具有动势感。
题款在画面右边留白处,紧沿着大笔墨色而下,增添画面律动感。
如此意象写生的“构成”,对于山水画构图是大胆创新。
后者画心有几株大树、倚山而建的房子,前景有直立的岩石。
笔者重视画面线条横竖穿插关系,秋树与岩石为竖线,地面和屋顶为横线,相互穿插,具有节奏感,是笔者精心布局“构成”设计。
结语北方自然景观和南方自然景观明显不同,山水画法也有所差异,笔者面对崇山峻岭的北方山水采取大写意笔法表现,焦墨、黑墨用笔,和大块面染墨色,画面产生雄伟大气的视觉效果;面对江南园林和闽西乡村的南方山水,笔者以写意笔法与淡色墨韵描绘,展现恬淡、幽雅、宁静的氛围。
身处在21 世纪新时代的我们,面对中国山水画的写生,除了吸收西方绘画的优点作为借鉴参考,加以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把握中国精神,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再创新,表现特有的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笔者深切体悟:“山水画意象写生”就是一条值得探索与开创的道路。
注释:①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年,第355 页。
②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年,第636 页。
③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年,第636 页。
梁明1962 年出生于福建龙岩,祖籍广东梅州。
先后毕业于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
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常务副主任、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福建省艺术指导委员会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李可染画院研究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梁明写意山水画高研班导师、龙岩市文联副主席、龙岩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龙岩市艺术馆馆长、龙岩美术馆馆长。
作品曾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全国群星美术大展优秀奖。
入选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第十一届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第八、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展览。
曾在中国美术馆、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郑州升达美术馆、厦门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