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服饰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论文——中国传统服饰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论文——中国传统服饰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传统服饰园林10-2班李焓学号:*********中国人习惯把日常生活概括为“衣食住行”,服饰被排在了第一位,可见它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衣冠大国,不仅有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其服饰的发展历史,在古代神话、小说、诗词、绘画和戏曲中,与服饰有关的记录也随处可见。

伴随着民族间的相互融合,服饰的样式和穿着习俗也不断的演变着,历代服饰不仅朝代之间有明显变化,同意朝代不同时期也有显著不同。

种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服饰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从远古至近现代民国时期的服装发展历程,通过不同时期人们的服饰,窥测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1、服饰与伦理道德中国传统思想情感,视生命在一切事物之上,其他一切都是“身外之物”。

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

服饰作为保护身体的物质,不单是保护身体不受伤害,还有一种不可淫乱的意义。

除了唐朝女性服饰,中国大多数传统服饰在穿戴上都不能过多暴露自己的身体。

对妇女的要求可以说到了极其严格的地步。

就是认为女性的任何部位如果裸露,都会产生“性引诱”的后果。

因此在服饰的设计制作上,一般地说都采用宽松的款式,使一些突出的部位变得平坦,如乳房、臀部、肩膀、大腿等。

中国传统服饰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穿着得太过暴露或穿着不当都是不礼貌的,或者可笑,或者使人误解。

有的地方穿衣服不戴帽子是不礼貌的,而且不能随便脱下帽子,进屋也不能脱帽子;也有的地方,进入室内不脱帽子反而是不礼貌的。

汉族在帽子上也有不少规定,如:不能歪斜地戴帽子、不能带两个帽子等。

2、服饰创作的审美观中国传统服饰不管是朴素或华丽、粗犷或细腻、单纯或艳丽,都存在着追求完满的观念。

无论是装饰品还是服饰,都可以的追求完满。

服装的穿着要整齐成套,上装下装要调和。

所有的服饰要有机配合,小到一副耳环,在色彩、样式上都要配合的完整无缺。

有的地方的女子必须穿裙子,不穿裙子只穿裤子会被当做下人女婢看待。

大学生仪表礼仪的重要性论文_个人礼仪_

大学生仪表礼仪的重要性论文_个人礼仪_

大学生仪表礼仪的重要性论文引导语:随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使得世界各地的礼仪习俗不断地融合与发展。

中国历来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思想组成部分,还体现着一个人的素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大学生仪表礼仪的重要性论文,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在当今时代中,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个性突出、有着充沛的精力,有着良好的文化知识,有着敢做敢为的无畏精神,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社会上的精英,是祖国的接班人。

可是很多大学生缺乏礼仪意识,缺乏交际礼仪的能力,这一点会让大学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关于培养大学生交际礼仪的问题值得大家深思,大学更应当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纳入培养过程。

1、礼仪的定义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

讲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讲礼仪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讲礼仪可以使你的事业成功,讲礼仪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

礼仪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

2、大学生礼仪的重要性2.1是大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逐渐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 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公众沟通, 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 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

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2.2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

一个优秀人才,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

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因为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

女士着装礼仪要求

女士着装礼仪要求

女士着装礼仪要求 篇一:女士着装的礼仪规范 内衣 女性内衣不能外露,更不能外穿。

如:穿着裤装和裙子时,不要明显的透出内裤的轮廓,文胸的 肩带不能露在衣服外面。

将睡衣穿到公共场所是非常不雅和无礼的。

丝袜 穿裙服时着丝袜,不仅是礼仪的需要,而且还能掩饰腿部的缺陷,增加腿部的美感,丝袜颜色 要与裙装的颜色相协调,腿较粗的人适合穿深色的袜子,腿较细的人适合穿浅色的。

一般不选用鲜艳颜色 和有明显的网格、花纹的袜子。

穿丝袜时,袜边不能外露,穿一双明显跳纱破损的丝袜是不雅和失礼的。

鞋子 要根据穿着舒适、方便、协调而又不失优雅的原则选择不同款式的鞋子。

一般个矮的可以选择 高跟,个高鞋跟可以偏低些,但不能是平跟鞋。

年纪稍大和身体较胖的女性选择的鞋跟不可过高过细。

短裙 年轻的女性短裙可短至膝盖上 3-6 厘米,但不能短至大腿全长的 1/2 处以上(中式旗袍的开启 亦应再这个部位) ;中老年女性的短裙一定要长及膝下 3 厘米处。

篇二:女士面试着装礼仪整理版 女士面试着装礼仪 服饰是指衣服及其装饰,也就是广义上的服装。

它包括衣服和装饰两个部分。

装饰两种含义,一是装 饰用品,比如领带、胸针、眼镜、手表、手链之类的饰物;二是指装饰用品或衣服上的图案、色彩等。

女 士的着装要比男士复杂。

从各个方面来说应聘的职业如果是教师、工程师、干部等岗位,打扮就不能过分 华丽、过分时髦,而应该选择庄重、索雅、大方的着装,以显示出稳重、文雅、严谨的职业形象;如果你 拟应聘的职业是导游、公关、服务等岗位,你就可以选择华美、时髦的着装,以表现活泼、热情的职业特 点。

1、衣装 (1)样式 女士求职服装一般以西装,套裙为宜。

西装不要切忌穿太紧、太肥、太透和太露的衣服。

夏天可内穿小吊带。

衬衣或者上衣领口不要太低, V 字领的或领口稍低的可以配丝巾或围巾选择丝巾时一定要注意与衣服的协调搭配。

如花色丝巾可配素色衣 服,而素色丝巾则适合艳丽的服装。

中国传统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摘要: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

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着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

不可否认,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使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悠久的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一派独具特色的东方气息。

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

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

设计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

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

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

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

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

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童礼服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童礼服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3)第1章童礼服的起源与分类 (4)1.1童礼服的由来 (4)1.2童礼服的分类 (4)1.3童礼服的演变过程 (5)1.4童礼服与成人礼服的区别 (6)第2章童礼服的应用与设计 (7)2.1童礼服的制作方法 (7)2.2童礼服面料的选用 (8)2.3童礼服的色彩运用 (9)第3章设计实践 (10)3.1灵感来源 (10)3.2设计说明 (10)3.3设计效果图 (11)3.4结构图 (15)3.5放码图 (18)3.6排料图 (21)3.7工艺流程图 (22)3.8服装实样 (25)结论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29)摘要童礼服自从诞生以来,一直在服装领域占有着它独有的一席之地。

童礼服的魅力在于它总是能产生另人新奇、振奋的变化。

本文从礼服的起源与分类、应用与设计进行研究探讨童礼服的设计,从各个时期童礼服裙款式出发,着重讨论花童礼服。

与正式礼服相比,花童礼服类似成人礼服但是它有一定的唯美化与公主化,此次设计主要运用了编织的手法,使礼显得更加俏皮可爱。

面料上主要选用了硬纱和软纱相结合使裙子更加蓬松。

系列化的童礼服,通过不同的制作工艺和表现手法,面料使用,使得它在人体上有不同的体现。

关键词:童礼服;历史演变;服装设计;表现手法学生:陈红梅指导老师:潘姝雯AbstractSince the birth of the child dress, has been in the clothing field it occupies a unique place. Children dress charm lies in its people will always be able to produce another novel, exciting changes. This paper from the origin and classification, application and design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ress children dress designs, starting from various periods Children dress skirt styles, focus on the flower girl dress. Compared with the formal dress, flower girl dress dress like adults, but it has a certain aesthetic of the Princess of, the design of the main use of the weaving technique to make the ceremony even more lovely. The main choice of fabrics and organza skirt Ruansha combine to make a more fluffy. Series of children dress, through different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performance practices, the use of fabric, making it on the human body has a different expression.Keywords: Children's dress; historical evolution; fashion design; expressionStudent: Chen Hong MeiAdvisor: Pan Shu Wen前言童礼服一般而言是在指特定环境中穿着的服饰,一般认为是从欧洲贵族的服装演变而来。

大学生礼仪论文3000字_浅谈大学生社交礼仪

大学生礼仪论文3000字_浅谈大学生社交礼仪

大学生礼仪论文3000字_浅谈大学生社交礼仪大学生社交礼仪现状1、大学生着装不符合身份2、化妆不自然是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不化妆为宜;在社交娱乐活动中,适当浓一点是可以的。

化妆的时候,应以自然、清淡为主,切忌人工痕迹过重,那会丧失年轻人自然的美感。

应以自己面部的客观条件为基础,适当强化和美化,不可以失真。

3、不注重自己的举止大学生社交礼仪常识的培养外表仪态的培养1、服饰礼仪服饰是最生动的自我介绍。

穿着要符合自己的年龄特征、形体条件、职业特点。

着装的基本要求是合体、合适、合度、有新意、有个性,整洁卫生。

大学生主要是以整洁、大方为主。

2、行为礼仪生活中,美来自于各个方面,优雅、大方的举止行为是人体动态美和静态美的造型,它来自人的本身。

站姿:正确健康的站姿,身体重心应置于双足的后部;双膝并拢,收腹收臀,直腰挺胸;双肩稍向后放平;梗颈、收颏、抬头:双臂自然垂置于身体两侧,或双手体前相搭放置小腹位。

坐姿:正确坐姿上体直挺,与桌、椅均应保持一拳左右的距离;双膝并拢,不可两腿分开;双脚自然垂地,不可交叉伸在前,或腿伸一前一后,甚至呈内八字状。

双手应掌心向下相叠或两手相握,放于身体的一边或膝盖之上。

走姿:平时在走路时要抬头、目视前方、双肩放平。

3、沟通礼仪中国人讲究“听其言,观其行”,把语言谈吐作为考察人品的一个重要内容。

言谈过程中,目光应以温和、,大方、亲切为宜,应多用平视的目光语,双目注视对方的眼鼻之间,表明重视对方或对其发言颇感兴趣,同时也体现出自己的坦诚。

大学生内在修养的培训1、文化修养大学生要努力学习礼仪知识,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人们在礼仪方面的基本要求,以礼仪的理论武装头脑。

有教养的人大都懂科学、有文化。

他们思考问题周密,分析问题透彻,处理问题有方,而且反应敏捷,语言流畅,自信稳重,在社会交往中具有吸引力,让人感到知识上获益匪浅,身心上愉快舒畅。

相反,文化修养较低的人,缺乏自信,给人以木讷、呆滞或狂妄、浅薄的印象。

谈礼节的议论文5则

谈礼节的议论文5则

谈礼节的议论文5则关于谈礼节的议论文1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泰山封禅,君王亲临山顶,在坛前恭恭敬敬地祭拜皇天上帝.君王在喝下了一杯祭祀用的福酒后,将装有金字玉册和玉牒的两个玉盒子,封存在祭坛石匣中.封禅大礼体现了君主大治天下的决心,表达了君主永葆太平的真诚愿望.这对于礼的讲究,还体现在古代中国的很多方面.可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像古代时以礼仪来约束自己.大街上时常会看到成片的小吃摊摆在人行道上,店主不顾路人的通行一个劲地扯着嗓子叫卖自己的小吃.脚下都是黑黑的油污,人们只顾招揽生意却放下了礼仪,放下了为人处世最基本的操守.我每每看到此番景象,心中总会不由自主地感叹: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为什么会随着科技,生产力的进步而走道德的下坡路呢?讲礼仪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可我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感受到的是这种文明的流失,让人心痛地流失.〝最美司机〞吴斌在被莫名飞行物砸中,濒临死亡边缘时仍旧从容淡定地将高速行驶的客车缓缓停稳,拉好手刹,打开双闪灯……大难面前,第一个想到的是乘客,平日的礼仪变成了今日的博爱,这不是一个平凡人所能做到的!礼仪其实与这种博爱一样值得赞颂.在博爱的光环下,人们忽视了日常礼仪的重要性.有次正逢下雨,我搭公交车时看见人们都把雨伞提得低低的,防止伞上的雨水弄湿他人的衣服.很多乘客都把雨伞放在身后,宁可沾湿自己的衣服,也不能给别人添麻烦._年伦敦奥运会上,吊环选手陈一冰以0.1分之差惜败给巴西选手.当众人都为裁判的误判替陈一冰感到惋惜时,陈一冰很有风度地接受了裁判的判罚,并一直满脸微笑地面对观众.英国BBC广播公司的讲解员这样说道:〝陈一冰始终保持迷人的微笑,没有对裁判的打分表现出丝毫的不满,他用金牌的动作获得了银牌.〞一个人的礼仪,体现在遭遇不公,却毫不计较,以绅士风度笑脸相迎.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礼仪,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日常生活中,有礼仪相伴相随,我们的人生才紧弛有度,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美好,我们的人生才会活出精彩!关于谈礼节的议论文2文明礼仪乃我华夏民族的一个传统象征.而就在几天前,〝金砖会晤〞带来的文明礼仪之风吹进了我家,我们家开始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一天晚上,我在房间里做作业,突然听到轻轻的〝锵锵〞敲门声.是谁?爷爷奶奶还是妈妈?不过我的耳朵直觉告诉了我,这是属于妈妈的敲门声.〝晨,我可以进来吗?〞我听到后默默地想着今天妈妈是怎么了?平时她都是〝呼〞地一声把门拉开,直接闯进房的那种暴力型彪悍女呀!哎,看来得好好问问她了.我无奈地扶了扶额,喊道:〝快进来吧!〞妈妈微笑地轻轻推开门,这不禁让我全身起了鸡皮疙瘩,仿佛她这笑容属于阴险类型的.总之,就是没什么好事!不管了,豁出去了!〝妈,你进来就进来嘛,干嘛还要敲门呢,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呢!〞妈妈温柔地摸了摸我的头:〝你专心的写作业时,如果我开门用力的话,不就会吵到你吗?〞哦?听到妈妈回答的我反驳了起来,〝是吗,那么平时你为何要那么粗鲁呢?〞同时,也提高了些声贝,但谁知,妈妈没有像往常那样生气,反而对我说道:〝总之,我不打扰你了!〞之后,妈妈出了我的房间,又轻轻把门带上,只留下百思不得其解的我愣在房间里.过了几天,我惊奇地发现,爷爷奶奶也随着妈妈一样进门时都先敲一下门,并且连吃完饭的时候,都会对自己的家人说一声:我吃完了,先失陪!……这都是怎么了?家中一系列的改变让我感到奇怪,但我还是规规矩矩地学着长辈们做这些事情,但心中仍然还有着一个疑问.直到前几天——〝姐姐,我始终不明白,妈妈和爷爷奶奶他们为什么会变得有些不同!〞放学的路上,我向姐姐说出了我的问题与家人们的不对劲,因为在很多时候,她懂得东西比我多.姐姐扶了扶自己的额头,一副你是白痴的样子看着我,〝我说你呀,成天就只懂得关注美国的‘萨德’却从不关注五国的‘金砖会议’,难道你不知这次的会议就是要在厦门召开的吗?〞〝金砖会议?姐姐你是指那个国际经济方面的组织吗?〞我突然想起了曾经报纸报道过这件事,不过当时我没有很是注意罢了,难道说是这个会议让家人变得和往常不同吗?姐姐似乎看透了我的想法,抬起手指着前方不远的海报,只见上面写着几个大字:迎接金砖,鹭岛礼仪从你我做起!原来呀原来!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我顺着姐姐指的方向看去,顿时恍然大悟.这么一来,便全解释得通了.终于,我明白了,妈妈是在看了与这有关的内容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提醒着我们,让我们一家成为有文明礼貌的家庭.真是的,为什么一开始就不说清楚呢?害得我还要用很多时间来想这个问题.虽然嘴上这么抱怨,但嘴角却勾起了一抹弯度!文明礼仪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做到的,但重点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去做这件简单的事情.希望厦门金砖会议圆满成功,文明礼仪随时陪伴在你我身边.关于谈礼节的议论文3〝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了千年的美德,时至今日许多人都很有礼貌,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还是有些人在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不注重自身的礼仪礼貌,并且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前几日,我在乘坐公交车时,看到了非常暖心的一幕,在一个站台处一位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因为腿脚不方便而迈不上公交车上的台阶时,公交车长看到这一幕二话不说,立即从驾驶位站出来,搀扶着老人一步步的走到车厢里,与此同时,车箱内的乘客纷纷给老年人让座位,这是多么温暖人心的一幕啊!然而,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美好的,前段时间,我在电视上看到了非常不好的一个报道,三名男子去夜市吃烧烤,只因为店家将这三位客人要的烤串多撒了一点辣椒面,在店家反复的诚恳道歉甚至表示不要餐费的情况下,这三名男子仍然不依不饶,在现场大吵大闹,甚至于大打出手,态度极其嚣张蛮横,后来警察来到现场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真是让旁观者都替他们感到羞愧万分.所以说,每个人对待礼貌礼仪的态度和认识是不一样的,大部分的人是严格要求自己,但也有的人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并且好不夸张的说他们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踩踏在自己的脚下.作为祖国的未来,未来国家社会的栋梁,我们一定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永远在我们的身上发扬光大!关于谈礼节的议论文4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敬人的过程,涉及方方面面.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说,礼仪是一种内在修养.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行为规范,它不是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要求去进行社交活动.礼仪是人们生活中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地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人们往往会在交往中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与人,闹出笑话.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总之,一个人只要讲究礼仪,就会充满魅力,事情就会做得恰到好处.〝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着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人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从大处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都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生与人交往.谈吐的基本礼仪是敬称.长辈.友人或初识的人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叔叔〞等,不直呼其姓名;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谢时说〝没关系〞;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说〝谢谢!〞.我们还要注重服饰礼仪:要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要注意个人性格特点;要符合自己的体型.让我们做一个在社会交往中懂礼仪的人吧!关于谈礼节的议论文5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国家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在古代学说中,大多都以礼为天下先,强调以礼治国.以礼治家.像《礼记》,《论语》等一些书籍.还有像〝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等等这样一些名言,都证实了这一点.古人尚以文明礼仪为首,我们则更须注重文明礼仪.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素有〝礼仪之邦〞这样一个光荣的称号,而作为其中的一员,就应努力去把祖国的这一特点发扬光大,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文明礼仪是人不可少的,正如孔子的那句话〝不学礼,无以立〞.当我们坐在公共汽车上时,是不是该让座于老人.幼儿或有需要的人呢?当我们在校园中遇到老师同学们时,又是不是要敬个礼,或点个头,向他们问候一声呢?当我们见到路边的一片片垃圾时,是不是该弯弯腰,伸伸手,去捡一捡,再将它们扔金垃圾桶呢?当我们遇到残疾人时是不是该对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过马路,或者带他们去目的地呢?文明不是一天两天就有的,而是要成为你的良好习惯.见到了人行道上的一块香蕉皮,你主动上前捡起,并把它扔进果皮箱,我想,你已经做到了〝文明〞二字;在公共场所中,说话尽量小声,不影响他人,即使人多,也不推不拉.那么,我想,你又做到了〝礼仪〞二字.文明礼仪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忘记了知识,你不算失败,因为知识可以再学;如果你花光了金钱,你也不算失败,因为金钱可以再挣回来.但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我们学习文明礼仪,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文明礼仪,从我们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把文明礼仪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让文明礼仪真正伴随我们成长.关于谈礼节的议论文。

克己复礼——朱子学视域中的孔子服饰观

克己复礼——朱子学视域中的孔子服饰观

克己复礼——朱子学视域中的孔子服饰观摘要服饰是社会行为规范和礼乐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外部标志,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人类社会志趣情操的外在物化表现形式。

周代的礼仪制度对古代社会影响深远。

春秋时期的孔子对周礼极其重视,一直提倡“克己复礼”。

其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对服饰的追求,孔子在其言论中多次提到在不同场合、不同季节应该穿着不同的服饰。

本文主要从朱子学领域来探讨孔子的服饰观,从而找出服饰与礼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孔子;服饰观;礼;仁Deny Selfness and Return to Propriety---Clothing Concept of ConfuciusAbstractCloth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social norms and music system and external signs, it is the human social life necessities, is also the human society the external materialized form of expression of interest sentiment. The etiquette system of zhou dynasty of ancient social influence.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Confucius of rites extremely seriously, has always advocated "deny selfness and return to propriety". One performance is the pursuit of apparel, Confucius in his speech mentioned on different occasions and different season should wear different clothe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upcoming the view of Zhuxi field to see the Confucius view of clothing, so as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othing and the ritual.Key Words: Confucius; Concept of Clothing ; Propriety; Humanity一、绪论服饰一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14级材料创新班
学号: **********
日期:
2015年12月14日
礼仪服饰文化论文
璀璨的中国服饰文化大二上学期选修的时候,我选修的是礼仪服饰文化,我自己是本在提高自己的审美观以及开拓自己的眼界去的,现在已经结课了,在中国礼仪和服饰文化上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中我很感兴趣的就是我国的服饰文化,下面就来谈谈我国璀璨的服饰文化。

首先来说说服饰这个概念,“服饰”是装饰人体的物品总称。

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围巾、领带、提包、阳伞、发饰等。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义。

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服饰的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在我们国家,我们习惯把日常生活概括为“衣食住行”,将服饰排在第一位,可见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几乎从服饰出现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社会身份、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种种文化观念融入到了服饰中。

下面就来说说我国服饰文化的历史,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演化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1.9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

秦代服制,服色尚黑。

汉代有了舆服制度,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一般制度多无太大改变,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袭秦制。

汉代的纺织工艺也达到很高的水平,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大红〕绿三色为九品之别”。

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

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

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

女子衣着“上俭下丰”。

东晋末至齐、梁间,衣着为襦裙套装,原始于汉代,晋代时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

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

南北朝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仍然按照本族的习俗穿着,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开始穿着汉族的服饰。

六朝的服饰,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则穿褂襦,杂裾双裙,甚是美观。

北朝的服饰,以合身的裤褶装、短袍衫,各式的靴子为特点,服装窄短,裙腰略微高提。

妇女的服装多以簪花、珠翠及
各种花冠为点缀,进而导致宋代的凤冠定制。

唐朝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

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女装男性化是唐代社会开放的表现之一,妇女穿着男装是当时一种时尚,值得注意的是,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唐贞观至开元年间十分流行胡服新装。

服饰在中国古代,有着很浓厚的封建社会思想的内容,等级制度森严,受这种等级制度“礼”的影响,古代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体之外,还被当作区分贵贱和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服装就如同一种符号,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这就是“礼”的表现。

例如天子最为尊贵,着十二章纹,绣有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除此之外,其他人就不许再着此衣物,它是帝王的象征,如果有其他人穿,那就是僭越,严重的话还会被定义为谋反,引来杀身之祸。

在许多朝代,文官官服上的补子绣的是飞禽,武官绣的是走兽,几品的官员绣什么样的补子,不可以出错,也不准越级使用,否则就是犯罪。

除了对款式的区别外,还对颜色有着严格的区分。

哪一种身份的人穿
着哪一种颜色的服裳, 皆有定制, 不得错乱、“僭越”。

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品色服”制度。

公卿高官衣着朱紫, 荣宠显赫; 工商、皂隶、屠沽、贩夫身穿白衣, 寒酸卑贱, 甚至有的朝代不同品级的官员之间, 服色被严格区别开。

而如今的我们和古代完全不同,思想也很解放,服饰不带有特定的封建含义,更多的是体现出来的是我们自己个人的性格和修养,当我们走在大街上观察来往形形色色的服饰,衣着打扮或正式或休闲,或修身或宽松,或潮流或复古,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从服装的类型和衣着打扮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更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生活习性。

服饰中常见的有女生可爱的韩版服装,男生宽松的运动、休闲服,女人有穿着精神干练的职业装,男人有正式的西服。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我们都有相应的服装饰品与之相配。

如果把服装服饰瞎搭、混搭,则可能事与愿违,无法达到预期美的效果!服饰在我们生活中也尤其重要:假如一名毕业大学生去参加一个面试,如果服装打扮潮流另类,或是鲜艳亮丽,会给面试官的印象极为不好,为此失去一份难得的工作也不无可能。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灿烂的文化,辉煌的遗物为世人所瞩目。

而中国服饰文化更是中国文化表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相互渗透及影响生成的。

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具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得体的文化。

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的进行了几十万年,要了解
中国服饰那样多的款式,独特的风采,鲜明的色泽和精湛的工艺,首要的课题就是应该知道一点中华民族博大深邃的服饰文化轨迹,这样才能通过浏览,去着意开发中国服饰文化的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意蕴广远、情趣隽永,是当代中国服装设计的精神源泉。

继承传统服饰文化的正确途径是不断地丰富它、发展它、超越它,而不能把目光只锁定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形式上,形式与内涵的完美交融才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精神的生命力所在。

所以,设计师应把握传统元素所传递的文化信息,秉承隐藏在形式背后的精神内核,将之巧妙地运用于时尚服装的设计理念中,抛开传统文化形式的束缚,从而建构出国人体认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服装体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们对服饰文化的追求也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竞争、自由发展,集百家之长、扬千家之优,方能适应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生命之旅。

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我们在穿着打扮方面应该简单、干净、大方、得体,对那些故意把衣服弄破,东拖一片,西挂一片,甚至弄成衣不蔽体或者用陈旧肮脏的布料做的衣服等所谓的“个性”摒弃掉。

不走有意消除两性之间特征差别的“服装中性化”道路,熟悉中国本土的服装文化,保护中国本土的服装风格,对西方的服饰文化应当“取之精华,去之糟粕”,纠正审美观,发扬中国古代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