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四倍频细分电路(含波形图)
光栅四倍频细分电路模块的分析与设计

给出一种新的光栅位移传感器的四倍频细分电路设计方法.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细分模块,利用Verilog HDL语言编写四倍频细分、辨向及计数模块程序,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新型的设计方法开发周期短,集成度高,模块化,且修改简单容易.关键词:光栅位移传感器;四倍频细分;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光栅位移传感器是基于莫尔条纹测量的一种传感器,要提高其测量分辨率,对光栅输出信号进行细分处理是必要环节.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四倍频的方法提高定位精度.四倍频电路与判向电路设计为一个整体,称为四倍频及判向电路.能够实现四倍频的电路结构很多,但在应用中发现,由于某些四倍频电路的精度或稳定性不高,使传感器整体性能下降.作者在分析几种常见四倍频电路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应用,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四倍频电路实现方案,并对这两种方案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进行了比较和仿真.1 四倍频电路设计原理光栅传感器输出两路相位相差为90的方波信号A和B.如图l所示,用A,B两相信号的脉冲数表示光栅走过的位移量,标志光栅分正向与反向移动.四倍频后的信号,经计数器计数后转化为相对位置.计数过程一般有两种实现方法:一是由微处理器内部定时计数器实现计数;二是由可逆计数器实现对正反向脉冲的计数.光栅信号A,B有以下关系.①当光栅正向移动时,光栅输出的A相信号的相位超前B相90,则在一个周期内,两相信号共有4次相对变化:00→10→11→01→00.这样,如果每发生一次变化,可逆计数器便实现一次加计数,一个周期内共可实现4次加计数,从而实现正转状态的四倍频计数.②当光栅反向移动时,光栅输出的A相信号的相位滞后于B相信号90,则一个周期内两相信号也有4次相对变化:00→01→11→10→00.同理,如果每发生一次变化,可逆计数器便实现一次减计数,在一个周期内,共可实现4次减计数,就实现了反转状态的四倍频计数.③当线路受到干扰或出现故障时,可能出现其他状态转换过程,此时计数器不进行计数操作.综合上述分析,可以作出处理模块状态转换图(见图2),其中“+”、“-”分别表示计数器加/减1,“0”表示计数器不动作.2 传统模拟细分电路传统的倍频计数电路如图3所示,它由光栅信号检测电路,辨向细分电路,位置计数电路3部分组成.光栅信号检测电路由光敏三极管和比较器LM339组成.来自光栅的莫尔条纹照射到光敏三极管T a和Tb上,它们输出的电信号加到LM339的2个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上,从LM339输出电压信号Ua,Ub整形后送到辨向电路中.芯片7495的数据输入端Dl接收Ua,D0接收Ub,接收脉冲由单片机的ALE端提供.然后信号经过与门Y1,Y2和或门E1,E2,E3组成的电路后,送到由2片74193串联组成的8位计数器.单片机通过P1口接收74193输出的8位数据,从而得到光栅的位置采用上述设计方案,往往需要增加较多的可编程计数器,电路元器件众多、结构复杂、功耗增加、稳定性下降.3 基于CPLD实现的光栅四细分、辨向电路及计数器的设计采用CPLD实现光栅传感器信号的处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即将图3中3个部分的模拟逻辑电路全部集成在一片CPLD芯片中,实现高集成化.由于工作现场的干扰信号使得光栅尺输出波形失真,所以将脉冲信号通过40106施密特触发器及RC滤波整形后再送入CPLD,由CPLD对脉冲信号计数和判向,并将数据送入内部寄存器.3.1 CPLD芯片的选择CPLD芯片选用ALTERA公司的MAX7000系列产品EPM7128S,该芯片具有高阻抗、电可擦、在系统编程等特点,可用门单元为2 500个,管脚间最大延迟为5μs工作电压为+5 V.仿真平台采用ALTERA公司的QUARTUSⅡ进行开发设计.3.2 四细分与辨向电路四细分与辨向模块逻辑电路如图5所示,采用10MB晶振产生全局时钟CLK,假设信号A超前于B时代表指示光栅朝某一方向移动,A 滞后于B时表示光栅的反方向移动.A,B信号分别经第一级D触发器后变为A',B'信号,再经过第二级D触发器后变为A″,B″信号.D 触发器对信号进行整形,消除了输入信号中的尖脉冲影响,在后续倍频电路中不再使用原始信号A,B,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在四倍频辨向电路中,采用组合时序逻辑器件对A'A″,B'B″信号进行逻辑组合得到两路输出脉冲:当A超前于B时,ADD为加计数脉冲,MIMUS保持高电平;反之,当A滞后于B时,ADD保持高电平,MINUS为减计数脉冲.对比图5和图2可以看出,新型设计方法使用的器件数较传统方法大大减少,所以模块功耗显著降低.系统布线在芯片内部实现,抗干扰性强.由于采用的是可编程逻辑器件,对于系统的修改和升级只需要修改相关的程序语句即可,不用重新设计硬件电路和制作印刷电路板,使得系统的升级和维护的便捷性大大提高.4 四倍频细分电路模块的仿真根据图2所示的状态转换图,利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描述该电路功能,编程思想为将A,B某一时刻的信号值的状态合并为状态的判断标志state,并放入寄存器prestate.当A,B任一状态发生变化时,state值即发生改变,将此时的state值与上一时刻的prestate 进行比较,则能根据A,B两个脉冲的状态相对变化确定计数值db的加减,得出计数器输出值的加减标志.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当信号A上跳沿超前于B时,计数值db进行正向计数;当A上跳沿滞后于B时,计数值db进行反向计数.即db将细分、辨向、计数集于一身,较好地实现了光栅细分功能.比较图3和图5可以看出,用FPGA设计信号处理模块,设计过程和电路结构更加简洁.另外,在应用中需注意FPGA时钟周期应小于光栅信号脉冲的1/4.5 结论①新型设计方法结构简单,集成度高,比传统设计方法所用器件数大大减少.②集成化设计使系统功耗降低,抗干扰性增强.③用Verilog HDL设计电路,改变电路结构只需修改程序即可,且系统维护和升级的便捷性提高.。
第3章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讲解

旋转变压器——抗干扰能力强、工作可靠、结构简单、 动作灵敏、信号输出幅度大,对环境无特殊要求,维护方便, 应用广泛。
脉冲编码盘——工作可靠、精度高,结构紧凑、成本低, 是精密数字控制和伺服系统中常用的角位移数字式检测元 器件,但抗污染能力差,易损坏。
激光干涉仪——精度很高,但抗震性、抗干扰能力差, 价格较贵,应用较少。
原理 1)指示光栅与标尺光栅刻度等宽。 2)平行装配,且无摩擦 3)两尺条纹之间有一定夹角 4)当指示光栅与标尺光栅相对运动时,会产生与光栅线 垂直的横向的条纹,该条纹为莫尔条纹,当移动一个栅 距时,摩尔条纹也移动一个纹距
标尺光栅
θ
莫尔条纹
应用较多的干涉条纹式光栅,是利用光的 衍射现象产生莫尔干涉条纹。当两片光栅 互相平行,其刻线相互成一小角度θ时, 两光栅有相对运动就会生明暗相间的干涉 条纹,将光源来的光经透镜变成平行光, 垂直照射在光栅上,经狭缝s和透镜由光 电元件接受,即可得到与位移成比例的电 信号。
第三章 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
第三章 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
本章主要介绍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装置
提 作用及分类,讲解光栅尺和脉冲编码器
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要 学时:2学时
第三章 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
目
了解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装置作用及类型。
掌握光栅和脉冲编码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标
及应用。
第三章 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
建
学生学习本章节,可结合数控中心的 数控机床来了解光栅和脉冲编码器和
等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特点、工作原
议
理。
第一节 概 述
一、位置检测装置的要求
位置检测装置是NC机床重要组成部分,在闭环系 统中其主要作用是检测位移量,并发出反馈信号与数 控装置的指令信号比较,如有偏差,经放大后控制执 行部件,使其朝消除偏差方向运动,直至偏差为零。
编码器原理

2009-02-27 19:15增量式旋转编码器通过内部两个光敏接受管转化其角度码盘的时序和相位关系,得到其角度码盘角度位移量增加(正方向)或减少(负方向)。
在接合数字电路特别是单片机后,增量式旋转编码器在角度测量和角速度测量较绝对式旋转编码器更具有廉价和简易的优势。
下面对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内部工作原理(附图)A,B两点对应两个光敏接受管,A,B两点间距为 S2 ,角度码盘的光栅间距分别为S0和S1。
当角度码盘以某个速度匀速转动时,那么可知输出波形图中的S0:S1:S2比值与实际图的S0:S1:S2比值相同,同理角度码盘以其他的速度匀速转动时,输出波形图中的S0:S1:S2比值与实际图的S0:S1:S2比值仍相同。
如果角度码盘做变速运动,把它看成为多个运动周期(在下面定义)的组合,那么每个运动周期中输出波形图中的S0:S1:S2比值与实际图的S0:S1:S2比值仍相同。
通过输出波形图可知每个运动周期的时序为我们把当前的A,B输出值保存起来,与下一个A,B输出值做比较,就可以轻易的得出角度码盘的运动方向,如果光栅格S0等于S1时,也就是S0和S1弧度夹角相同,且S2等于S0的1/2,那么可得到此次角度码盘运动位移角度为S0弧度夹角的1/2,除以所消毫的时间,就得到此次角度码盘运动位移角速度。
S0等于S1时,且S2等于S0的1/2时,1/4个运动周期就可以得到运动方向位和位移角度,如果S0不等于S1,S2不等于S0的1/2,那么要1个运动周期才可以得到运动方向位和位移角度了。
我们常用的鼠标也是这个原理哦。
根据检测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光学式、磁式、感应式和电容式。
根据其刻度方法及信号输出形式,可分为增量式、绝对式以及混合式三种。
1.1增量式编码器增量式编码器是直接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输出三组方波脉冲A、B和Z相;A、B两组脉冲相位差90º,从而可方便地判断出旋转方向,而Z相为每转一个脉冲,用于基准点定位。
数字式传感器及应用

2024/8/3
32
第33页/共63页
电磁编码器的基本结构
电磁式编码器 由于精度高, 寿命长,工作 可靠,对环境 条件要求较低, 但成本较高。
1—磁鼓 2—气隙 3—磁敏传感部件 4—磁敏电阻
2024/8/3
33
第34页/共63页
10.2.4 脉冲盘式数字传感器
• 脉冲盘式编码器又称为增量编码器。增量编码器一般只有3个码道,它不能直接产生编码输出,故它不具有 绝对码盘码的含义,这是脉冲盘式编码器与绝对编码器的不同之处。
• 感应同步器是应用电磁感应定律把位移量转换成电量的传感器。它的基本结构由两个平面矩形线圈组成, 它们相当于变压器的初、次级绕组,通过这两个绕组间的互感值随位置变化来检测位移量。
2024/8/3
41
第42页/共63页
1.载流线圈所产生的磁场
矩形载流线圈中通过直流电流I时的磁场分布示意图
2024/8/3
2024/8/3
19
第20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3页
辨 向 电 路
第21页/共63页
3.细分技术
• 为了提高分辨力,可以采用增加刻线密度的方法来减少栅距,但这种方法受到制造工艺或成本的限制。另 一种方法是采用细分技术,可以在不增加刻线数的情况下提高光栅的分辨力,在光栅每移动一个栅距,莫 尔条纹变化一周时,不只输出一个脉冲,而是输出均匀分布的n个脉冲,从而使分辨力提高到W/n。由于细 分后计数脉冲的频率提高了,因此细分又叫做倍频。
2024/8/3
35
第36页/共63页
脉冲盘式编码器示意图
2024/8/3
36
第37页/共63页
2.旋转方向的判别
• 码盘无论正转还是反转,计数器每次反映的都是相对于上次角度的增量,故这种测量称为增量法。
第6章 位移的检测

第6章
位移的检测
6.2
光栅传感器测量位移
2. 辨向原理
在莫尔条纹移动的方向上设置两套相距m±1/4莫尔条纹宽度的光 电元件。当两光栅尺相对移动时,莫尔条纹随之移动,两套光电元件 可以接受到到2个在相位上依次超前或滞后1/4周期的光强度变化,光 敏元件把光强度变化的转化为相应的相位上超前或滞后90°两组电压 信号,如图6-26所示,经放大、整形后得到两个方波信号u1和u2,分 别送到图6-27所示的辨向电路中。
U o
R1
E
Z1
R2
Z2
E R jL E jL E Z r Uo Z 2 2 Rr jL 2 Rr jL
第6章
位移的检测
6.1
电感式传感器测量位移
(2)变压器电桥
输出电压为
/2 E
E
Z1 A
U
( U o
o
B
Z1 1 )E Z1 Z 2 2
第6章
位移的检测
6.1
电感式传感器测量位移
2.电感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电感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有交流分压器式、交流电桥式和谐振式等 几种。对于差动式电感传感器通常都采用交流电桥电路。 (1)电阻平衡臂电桥 电阻平衡臂电桥电路如图6-10所示,传感器的两个线圈(阻抗为Z1 和Z2)作为电桥的两个臂,用两个电阻R1、R2作电桥的另外两个臂。 设初始Z1=Z2=Rr+jωL,并且R1=R2=R, 满足电桥平衡条件Z1/ Z2= R1/ R2, 电桥平衡。工作时,Z1=Z+ΔZ,Z2= Z -ΔZ,输出电压为
S0
衔铁 铁心 测杆
(2)变隙式电感传感器
线圈
L
铁心
直线光栅四倍频电路数字化波形的合成过程

直线光栅四倍频电路数字化波形的合成过程
直线光栅四倍频电路数字化波形的合成过程
直线光栅四倍频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数字化波形合成电路,其合成过程如下:
1. 生成基波信号:首先需要生成一个基波信号,可以使用晶体振荡器或其他信号源来产生一个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2. 分频器分频:将基波信号输入到分频器中,进行分频操作。
分频器是一种常用的电路,可以将输入信号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分频比例,以便得到所需的高次谐波。
3. 直线光栅:通过直线光栅对分频后的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所需的高次谐波。
直线光栅是一种特殊的滤波器,在其内部有许多平行排列的导体条,通过调整导体条之间的距离和宽度可以实现对不同频率成分的滤波。
4. 合成输出:将经过直线光栅处理后得到的高次谐波与原始基波信号进行加和,就可以得到所需的数字化合成波形。
总结起来,直线光栅四倍频电路数字化波形合成过程包括基波信号生成、分频、直线光栅处理和合成输出四个步骤。
这种电路可以用于产生各种复杂的波形,广泛应用于信号发生器、音频合成器等领域。
编码器知识详解

编码器主要分类编码器可按以下方式来分类。
1、按码盘的刻孔方式不同分类(1)增量型:就是每转过单位的角度就发出一个脉冲信号(也有发正余弦信号,然后对其进行细分,斩波出频率更高的脉冲),通常为A相、B 相、Z相输出,A相、B相为相互延迟1/4周期的脉冲输出,依据延迟关系可以区分正反转,而且通过取A相、B相的上升和下降沿可以进行2或4倍频;Z相为单圈脉冲,即每圈发出一个脉冲。
(2)肯定值型:就是对应一圈,每个基准的角度发出一个与该角度对应二进制的数值,通过外部记圈器件可以进行多个位置的记录和测量。
2、按信号的输出类型分为:电压输出、集电极开路输出、推拉互补输出和长线驱动输出。
3、以编码器机械安装形式分类(1)有轴型:有轴型又可分为夹紧法兰型、同步法兰型和伺服安装型等。
(2)轴套型:轴套型又可分为半空型、全空型和大口径型等。
4、以编码器工作原理可分为:光电式、磁电式和触点电刷式。
常见故障1、编码器本身故障:是指编码器本身元器件消失故障,导致其不能产生和输出正确的波形。
这种状况下需更换编码器或修理其内部器件。
2、编码器连接电缆故障:这种故障消失的几率最高,修理中常常遇到,应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通常为编码器电缆断路、短路或接触不良,这时需更换电缆或接头。
还应特殊留意是否是由于电缆固定不紧,造成松动引起开焊或断路,这时需卡紧电缆。
3、编码器+5V电源下降:是指+5V电源过低,通常不能低于4.75V,造成过低的缘由是供电电源故障或电源传送电缆阻值偏大而引起损耗,这时需检修电源或更换电缆。
4、肯定式编码器电池电压下降:这种故障通常有含义明确的报警,这时需更换电池,假如参考点位置记忆丢失,还须执行重回参考点操作。
5、编码器电缆屏蔽线未接或脱落:这会引入干扰信号,使波形不稳定,影响通信的精确性,必需保证屏蔽线牢靠的焊接及接地。
6、编码器安装松动:这种故障会影响位置掌握精度,造成停止和移动中位置偏差量超差,甚至刚一开机即产生伺服系统过载报警,请特殊留意。
增量式编码器信号处理电路研究

增量式编码器信号处理电路研究编号本科生毕业设计增量式编码器信号处理电路研究Optical Grating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Study学生姓名张海涛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040411532指导教师秦永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2008年 6 月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莫尔条纹数字化细分技术即采用新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利用CPU的信号处理能力,将读数头输出的两路正弦信号经过硬件辨向电路形成每四分之一周期的正反转中断信号,并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进行角度的加减运算实现莫尔条纹的四细分。
同时对这两路信号进行新的构建,通过CPU及A/D 转换器,采用软件编程的方法形成三角波线性函数,并采用新颖的细分算法进行二十细分,最终实现莫尔条纹的八十细分,角度测量的分辨力可达1"。
关键词:光栅莫尔条纹单片机细分辨向ABSTRACTA novel digital subdividing technique for Moire fringes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its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is carried out in a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First, the two digitized sine signals from the two measuring channels are processed by the seuse finding circuit to generate a interrupt pulse signal whose frequency is four times as that of the sine signal. Then in the 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 the measured angles are calculated to implement four folds Moire fringes subdivis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aid of CPU and A/D convertor, a triangular wave signal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two sine signals. Then a novel subdividing technique is utilized to realize twenty folds subdivision. Finally, eighty folds subdivision is applied to the Moire fringes, and the angular measuring precision is up to 1".Keywords: Optical grating Moire fringes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subdivision Seuse find目录第一章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倍频细分电路(含波形图)
时间:2010-06-12 05:00:19 来源:作者:
1.光电编码器原理
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
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传感器,光电编码器是由光栅盘和光电检测装置组成。
光栅盘是在一定直径的圆板上等分地开通若干个长方形孔。
由于光电码盘与电动机同轴,电动机旋转时,光栅盘与电动机同速旋转,经发光二极管等电子元件组成的检测装置检测输出若干脉冲信号,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过计算每秒光电编码器输出脉冲的个数就能反映当前电动机的转速。
此外,为判断旋转方向,码盘还可提供相位相差90旱牧铰仿龀逍藕拧
根据检测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光学式、磁式、感应式和电容式。
根据其刻度方法及信号输出形式,可分为增量式、绝对式以及混合式三种。
1.1增量式编码器
增量式编码器是直接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输出三组方波脉冲A、B和Z相;A、B两组脉冲相位差90海佣煞奖愕嘏卸铣鲂较颍鳽相为每转一个脉冲,用于基准点定位。
它的优点是原理构造简单,机械平均寿命可在几万小时以上,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适合于长距离传输。
其缺点是无法输出轴转动的绝对位置信息。
1.2绝对式编码器
绝对编码器是直接输出数字量的传感器,在它的圆形码盘上沿径向有若干同心码道,每条道上由透光和不透光的扇形区相间组成,相邻码道的扇区数目是双倍关系,码盘上的码道数就是它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在码盘的一侧是光源,另一侧对应每一码道有一光敏元件;当码盘处于不同位置时,各光敏元件根据受光照与否转换出相应的电平信号,形成二进制数。
这种编码器的特点是不要计数器,在转轴的任意位置都可读出一个固定的与位置相对应的数字码。
显然,码道越多,分辨率就越高,对于一个具有N位二进制分辨率的编码器,其码盘必须有N条码道。
目前国内已有16位的绝对编码器产品。
绝对式编码器是利用自然二进制或循环二进制(葛莱码)方式进行光电转换的。
绝对式编码器与增量式编码器不同之处在于圆盘上透光、不透光的线条图形,绝对编码器可有若干编码,根据读出码盘上的编码,检测绝对位置。
编码的设计可采用二进制码、循环码、二进制补码等。
它的特点是:
1.2.1可以直接读出角度坐标的绝对值;
1.2.2没有累积误差;
1.2.3电源切除后位置信息不会丢失。
但是分辨率是由二进制的位数来决定的,也就是说精度取决于位数,目前有10位、14位等多种。
1.3混合式绝对值编码器
混合式绝对值编码器,它输出两组信息:一组信息用于检测磁极位置,带有绝对信息功能;另一组则完全同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息。
光电编码器是一种角度(角速度)检测装置,它将输入给轴的角度量,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或数字量,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工作可靠,接口数字化等优点。
它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回转台、伺服传动、机器人、雷达、军事目标测定等需要检测角度的装置和设备中。
2. 光电编码器的应用电路
2.1 EPC-755A光电编码器的应用
EPC-755A光电编码器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在角度测量、位移测量时抗干扰能力很强,并具有稳定可靠的输出脉冲信号,且该脉冲信号经计数后可得到被测量的数字信号。
因此,我们在研制汽车驾驶模拟器时,对方向盘旋转角度的测量选用EPC-755A光电编码器作为传感器,其输出电路选用集电极开路型,输出分辨率选用360个脉冲/圈,考虑到汽车方向盘转动是双向的,既可顺时针旋转,也可逆时针旋转,需要对编码器的输出信号鉴相后才能计数。
图2给出了光电编码器实际使用的鉴相与双向计数电路,鉴相电路用1个D触发器和2个与非门组成,计数电路用3片74LS193组成。
当光电编码器顺时针旋转时,通道A输出波形超前通道B输出波形90埃珼触发器输出Q(波形W1)为高电平,Q(波形W2)为低电平,上面与非门打开,计数脉冲通过(波形W3),送至双向计数器74LS193的加脉冲输入端CU,进行加法计数;此时,下面与非门关闭,其输出为高电平(波形W4)。
当光电编码器逆时针旋转时,通道A输出波形比通道B输出波形
延迟90埃珼触发器输出Q(波形W1)为低电平,Q(波形W2)为高电平,上面与非门关闭,其输出为高电平(波形W3);此时,下面与非门打开,计数脉冲通过(波形W4),送至双向计数器74LS193的减脉冲输入端CD,进行减法计数。
汽车方向盘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时,其最大旋转角度均为两圈半,选用分辨率为360个脉冲/圈的编码器,其最大输出脉冲数为900个;实际使用的计数电路用3片74LS193
组成,在系统上电初始化时,先对其进行复位(CLR信号),再将其初值设为800H,即2048(LD信号);如此,当方向盘顺时针旋转时,计数电路的输出范围为2048~2948,当方向盘逆时针旋转时,计数电路的输出范围为2048~1148;计数电路的数据输出D0~D11送至数据处理电路。
实际使用时,方向盘频繁地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由于存在量化误差,工作较长一段时间后,方向盘回中时计数电路输出可能不是2048,而是有几个字的偏差;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增加了一个方向盘回中检测电路,系统工作后,数据处理电路在模拟器处于非操作状态时,系统检测回中检测电路,若方向盘处于回中状态,而计数电路的数据输出不是2048,可对计数电路进行复位,并重新设置初值。
2.2 光电编码器在重力测量仪中的应用
采用旋转式光电编码器,把它的转轴与重力测量仪中补偿旋钮轴相连。
重力测量仪中补偿旋钮的角位移量转化为某种电信号量;旋转式光电编码器分两种,绝对编码器和增量编码器。
增量编码器是以脉冲形式输出的传感器,其码盘比绝对编码器码盘要简单得多且分辨率更高。
一般只需要三条码道,这里的码道实际上已不具有绝对编码器码道的意义,而是产生计数脉冲。
它的码盘的外道和中间道有数目相同均匀分布的透光和不透光的扇形区(光栅),但是两道扇区相互错开半个区。
当码盘转动时,它的输出信号是相位差为90暗腁相和B相脉冲信号以及只有一条透光狭缝的第三码道所产生的脉冲信号(它作为码盘的基准位置,给计数系统提供一个初始的零位信号)。
从A,B两个输出信号的相位关系(超前或滞后)可判断旋转的方向。
由图3(a)可见,当码盘正转时,A道脉冲波形比B道超前π/2,而反转时,A道脉冲比B道滞后π/2。
图3(b)是一实际电路,用A道整形波的下沿触发单稳态产生的正脉冲与B道整形波相‘与’,当码盘正转时只有正向口脉冲输出,反之,只有逆向口脉冲输出。
因此,增量编码器是根据输出脉冲源和脉冲计数来确定码盘的转动方向和相对角位移量。
通常,若编码器有N个(码道)输出信号,其相位差为π/ N,可计数脉冲为2N倍光栅数,现在N=2。
图3电路的缺点是有时会产生误记脉冲造成误差,这种情况出现在当某一道信号处于‘高’或‘低’电平状态,而另一道信号正处于‘高’和‘低’之间的往返变化状态,此时码盘虽然未产生位移,但是会产生单方向的输出脉冲。
例如,码盘发生抖动或手动对准位置时(下面可以看到,在重力仪测量时就会有这种情况)。
图4是一个既能防止误脉冲又能提高分辨率的四倍频细分电路。
在这里,采用了有记忆功能的D型触发器和时钟发生电路。
由图4可见,每一道有两个D触发器串接,这样,在时钟脉冲的间隔中,两个Q端(如对应B道的74LS175的第2、7引脚)保持前两个时钟期的输入状态,若两者相同,则表示时钟间隔中无变化;否则,可以根据两者关系判断出它的变化方向,从而产生‘正向’或‘反向’输出脉冲。
当某道由于振动在‘高’、‘低’间往复变化时,将交替产生‘正向’和‘反向’脉冲,这在对两个计数器取代数和时就可消除它们的影响(下面仪器的读数也将涉及这点)。
由此可见,时钟发生器的频率应大于振动频率的可能最大值。
由图4还可看出,在原一个脉冲信号的周期内,得到了四个计数脉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