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的结构及特性(1)
5.2.1畜类原料.猪肉(课件)- 《烹饪原料》同步教学(高教版).ppt

里脊肉
肋排
前肘
前腿
图 片猪肉分割部位图
餐饮业从业人员需要了解猪胴体分割后癿各部位名称、特点,以便斱便采购、 吅理加巟烹调。根据分部位分割猪肉癿国家标准(GB/T 9959.3-20肉类去骨分割肉和带骨分割肉。
表 猪分部位分割肉品种
分类
品种
瘦肉类去骨 颈背肌肉、前腿肌肉、大排肌肉 、后腿肌肉以
德国香肠
黑森林火腿
德国癿国莴是在酸卷心莴上铺满各式香肠和火腿,有时用一整只猪后腿代替香 肠和火腿。德国香肠癿种类很多,有1500种以上,主要癿原料是猪肉、牛肉、蔬莴 戒劢物癿内脏,搭配各类癿香料制成独特癿口味。多数香肠以地区来命名,如法兰 兊福香肠、维也纳香肠、纽伦堡香肠等。吃法上,德国香肠也呈现出多样化,可以 水煮、油煎戒烧烤,也可以做成沙拉、煮汤戒直接吃。
山东12:枣庄黑盖猪;临沂沂蒙黑猪;亐莲黑猪;里岔黑猪;徒河黑猪;莱芜黑猪;边河黑猪; 阳谷黑猪; 梁山黑猪;莱州烟台黑猪;沾化黑猪;泗水黑猪。
贵州8:江口萝卜猪; 从江香猪;毕节可乐猪;紫于花猪;剑河白香猪;黔北黑猪; 丹寨黑猪;德江复关猪。 湖北7:清平猪;监利猪;通城猪;恩斲黑猪肉;襄阳黑猪;郧阳黑猪; 襄阳大耳黑猪。 安徽6:定进猪;南陵圩猪;岳西黑猪;太湖六白猪肉;釐寨黑毖猪;枞阳黑猪。 湖南6:宁乡猪;浦市铁骨猪;罗代黑猪;湘西黑猪;桃源黑猪;大吅坪黑猪。 江苏6:东海老淮猪;焦溪二花脸猪;靖江猪肉脯;阜宁黑猪;淮阴黑猪;淮安黑猪。 于南5:滇陆猪;迪庆藏猪;禄劝撒坝猪;滇陆猪;诺邓黑猪。 广西5:巳马香猪;陆川猪;隆林猪;德保黑猪;浦北黑猪。 河南4:商城黑猪;南阳黑猪;确山黑猪;雏鹰黑猪 海南3:亐指山亐脚猪;屯昌黑猪;定安黑猪。 重庆3:涪陵黑猪;吅川黑猪;水江黑猪。
第三章 肉的化学组成及加工特性201801

分和基质组成,但不同的是其基质已被钙化;
-很坚硬,起着支撑机体和保护器官的作用 -钙、镁、钠等元素离子的贮存组织。
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
• 骨质根据构造的致密程度分为密质骨和松质骨。 • 按形状又分为管状骨、扁平骨和不规则骨。 • 在管状骨的骨髓腔及其它骨的松质层孔隙内充 满着骨髓。
þ 含量:成年动物骨骼含量比较恒定, 变 动幅度较小。 猪 骨约占胴体的5%~9% 牛 15%~20% 羊 8%~17% 兔 12%~15% 鸡 8%~17%
þ 成分: l 水分 占40%~50% l 胶原蛋白 占20%~30% l 无机质 占20%,主要是钙和磷 þ 用途:骨粉、骨油、骨胶和骨泥(肉制 品添加剂)
超细骨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四节
一、水分
肉的化学组成
(含水量与组织状态、品质和风味有关)
二、蛋白质 三、脂肪 四、浸出物 五、维生素 六、矿物质 七、影响因素
五、维生素
• B族维生素;VA(肝脏)
• 肉是磷的良好来源。 • 肉的钙含量较低,而钾和钠几乎全部存在于软组 织及体液之中。 • 钾和钠与细胞膜通透性有关,可提高肉的保水性。
七、影响因素 (P46-47)
1.动物种类 (肌红蛋白的含量) 2.年龄:(烤乳猪)风味 3.部位:背最长肌(表P47) 4.其他 1)营养状况,大理石纹;2)品种,硬度; 3)性别,异味)
结缔组织的主要结构蛋白, 筋腱的主要组成成分,也 是软骨和骨骼的组成成分 之一。
图 原胶原蛋白分子结构及胶原蛋白纤丝的生成
2.交联(Cross-Link)
胶原蛋白分子特定结构形成的; 整齐地排列于纤维分子之间的共价化学键。 如果没有交联,胶原蛋白将失去力学强度,可溶解 于中性盐溶液。 年龄增加,肉的嫩度下降??
畜产品加工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畜产品加工复习资料第一章畜禽产肉1、肌肉的一般结构:肌肉的基本构造单位是肌纤维,肌纤维与肌纤维之间被一层很薄的结缔组织膜围绕隔开,此膜叫肌内膜。
每50~150条肌纤维聚集成束,称为初级肌束。
初级肌束集结在一起并由较厚的的结缔组织膜包围成为次级肌束(由称二级肌束)。
由许多二级肌束集结在一起形成肌肉块,其外面包有一层较厚的结缔组织膜(肌外膜)。
这些分布在肌肉的结缔组织膜既起着支架作用,又起着保护作用,血管神经通过三层膜穿行其中,伸到肌纤维表面,以提供营养和传导神经冲动。
此外还有脂肪沉积其中,使肌肉断面呈现大理石纹样。
2、肌纤维:和其他组织一样,肌肉组织也是由细胞构成,但肌细胞是一个相当特殊化的细胞,呈长线状,不分枝,两端逐渐尖细,因此也叫肌纤维。
肌纤维直径为10~100微米,长度1~40mm,最长达100mm。
3、肌膜:肌纤维本身具有的膜叫肌膜,它是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的,具有很好的韧性,因而可以承受肌纤维的伸长和收缩。
肌膜的构造、组成和性质,相当于体内其他细胞膜。
肌膜向内凹陷形成网状的管,叫做横小管,称为T-小管。
4、肌原纤维:肌原纤维是肌细胞独有的细胞器,约占肌纤维固有形成成分的60%~70%,是肌肉的伸缩装置。
它呈细长的圆筒状结构,直径约1~2微米,其长轴与肌纤维的长轴相平行并浸润于肌浆中。
肌原纤维又由肌丝组成,肌丝有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
两者均匀的排列于整个肌原纤维。
5、肌纤维的分带与肌节:肌纤维光线较暗的区域称为暗带(A带),光线较量的区域称为明带(I带)。
I带的中央有一条暗线,称为Z线,将A带分成左右两半;A带的中央也有一条暗线称M线,将A带分成左右两块。
在M线附近有一颜色较浅的区域,称为H区。
把两个Z线之间的肌原纤维称为肌节,它包括完整的A带和两个位于A带两侧的二分之一I带。
肌节是肌原纤维的重复构造单位,也是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典型的季节长度为2.5微米,但一般情况下是不恒定的。
6、溶酶体:存在于肌浆当中,是一种小胞体,内含有多种能消化细胞和细胞内容物的酶。
家畜肉及内脏的结构和营养特点(1)

家畜肉及内脏的结构和营养特点(1)课题家畜肉及内脏的结构和营养特点课型讲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家畜肉的组织结构特点2、了解家畜内脏的结构特点3、掌握家畜肉及内脏的营养特点教学重点家畜肉的组织结构教学难点家畜内脏的组织结构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家畜肉及其内脏和肉类制品,是人们主要的肉食来源,也是中餐烹饪的重要原料之一。
讲授新课第四章畜禽类原料第一节畜禽类原料基础知识畜禽类原料的的概念及化学成分畜禽类原料的概念畜禽类原料:主要是指人类饲养的可作为烹饪原料使用的家畜、家禽及其副产品的统称。
畜类原料:是指哺乳动物原料及其制品。
主要包括家畜和野兽的肉、乳及其制品。
禽类原料:是指鸟类动物原料及制品。
主要包括家禽、野禽、禽蛋及其制品。
指出:人工饲养的家禽、家畜占畜禽类原料的主要地位,对于野禽、野兽应严格遵守我国政府颁布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绝不允许违法捕捉和烹制食用。
畜禽类原料的化学成分畜类原料的化学成分指出:家畜肉的营养成分的含量地,因家畜的类别、性别、年龄、饲养情况、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
1、蛋白质:肌肉中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猪、牛、羊高达18-20%,大多为完全蛋白质,营养价值高,结缔组织中的蛋白质多为不完全蛋白质,营养价值低。
牛羊肉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猪肉。
2、脂肪:多为饱和脂肪酸,除猪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外,牛羊油脂的熔点较高,不利于人体有吸收。
3、糖:肌肉中含有少量的肌糖元4、维生素:在肌肉中含较多的维生素B族5、无机盐:骨骼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禽类原料的化学成分蛋白质同家畜相似。
含量约为20%左右,大多为优质蛋白质。
其中肌红蛋白的含量和性质对禽肉的颜色影响极大,禽肉因品种不同有淡红色、灰白色或暗红色,仔鸡肉的颜色比老鸡淡些,瘦鸡肉呈暗红色或淡青色,一般急宰的鸡多呈淡黄色。
脂肪禽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要高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鸡肉脂肪中亚油酸的含量高达20%,因此其脂肪熔点较低,消化吸收率较家畜高。
1肉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

(5)肌钙蛋白
• 约占肌原纤维蛋白的5%~6%。肌钙蛋白对Ca2+有很高的敏感 性,每一个蛋白分子具有4个Ca2+结合位点。
• 肌钙蛋白沿着细丝以38.5nm的周期结合在原肌球蛋白分子上
• 肌钙蛋白有三个亚基。
钙结合亚基-Ca2+的结合部位 抑制亚基-能高度抑制肌球蛋
白中ATP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肌
(一)外观分类
外观上,可将肌肉分为 红肌(Red muscle) 白肌(White muscle) 中间型肌(intermediate muscle) 红肌与白肌最为明显的例子: 禽肉大腿部的红肌和胸部的白肌
1. 红肌 • 肌红蛋白、线粒体的含量高,从而使肌肉显红色。红肌的网状 组织的量是白肌的50%,与肌肉收缩密切关联的Ca2+向网状 组织内的输送以及释放也比白肌慢数倍。 • 红肌是以持续、缓慢的收缩为主,主要有心肌、横隔膜、呼 吸肌以及维持机体状态的肌肉。 2. 白肌
肌细胞独有的细胞器,约占肌纤 维固形成分的60%~70%,是肌肉 的伸缩装置。它呈细长的圆筒状结 构,直径约1~2μm,其长轴与肌 纤维的长轴相平行并浸润于肌浆中。
粗肌丝
细肌丝
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机制
• 光线较暗的区域称为暗带(A带),光 线较亮的区域称为明带(I带)。I带的 中央有一条暗线,称为“Z-线”,它 将I带从中间分为左右两半;A带的中 央也有一条暗线称“M-线”,将A带 分为左右两半。在M-线附近有一颜色 较浅的区域,称为“H区”。 • 把两个相邻Z-线间的肌原纤维称为肌 节, 肌节是肌原纤维的重复构造单位,也 是肌肉收缩、松驰交替发生的基本单 位。 • 哺乳动物肌肉放松时典型的肌节长度 为2.3μm。
Ground Substance
第一节肉制品加工的原辅料及特性

第一节肉制品加工的原辅料及特性学习目标在具备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明确肉制品加工的主料—肉的组成和性质,肉制品加工所用辅料的类型以及各类型辅料的特点和作用。
一、肉的化学组成化学组成:肉主要由水、蛋白质、脂肪、浸出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少量碳水化合物组成。
1.水分不同组织水分含量差异很大(肌肉、皮肤、骨骼的含水量分别为72%~80%、70%~60%和12~15%)。
肉品中的水分含量和持水性直接关系到肉及肉制品的组织状态、品质,甚至风味。
(1)肉中水分的存在形式结合水(bond water) 吸附在蛋白质胶体颗粒上的水,约占5%。
无溶剂特性,冰点很低(-40℃)。
不易流动水( immobilized water) 存在于纤丝、肌原纤维及膜之间的一部分水,占水分总量的80%。
能溶解盐及溶质,冰点:-1.5~0℃。
自由水(free water) 存在于细胞外间隙中能自由流动的水,约占15%。
(2)肉的持水性(water capacity)指肉在冻结、冷藏、解冻、腌制、绞碎、斩拌、加热等加工处理过程中,肉的水分以及添加到肉中的水分的保持能力。
肉的持水性主要取决于肌肉对不易流动水的保持能力。
影响不易流动水的量的主要因素:a. 物理因素蛋白质凝胶的网状结构的间隙中所封闭的水b. 化学因素蛋白质分子所具有的引力决定持水性的因素是凝胶结构和蛋白质所带净电荷的数量。
净电荷是蛋白质分子吸引水的强有力的中心,静电荷使蛋白质分子间具有静电斥力分子结构松弛从而持水性提高。
2.蛋白质肌肉中蛋白质约占20%,分为:肌原纤维蛋白(40~60%)、肌浆蛋白(40~60%)、间质蛋白(10%)。
3.脂肪肌肉内脂肪的多少直接影响肉的多汁性和嫩度,脂肪酸的组成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肉的风味。
家畜的脂肪组织90%为中性脂肪,7~8%为水分,蛋白质占3~4%,还有少量的磷脂和固醇脂。
4.浸出物除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外能溶于水的浸出性物质,包括含氮浸出物和无氮浸出物。
1肉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35分钟)
介绍肉的概念、形态结构,化学组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堂小结:
5分钟
5、矿物质
矿物质是指一些无机盐类和元素,含量占1.5%左右。游离状态存在:如镁、钙离子;螯合状态存在:如肌红蛋白中含铁,核蛋白中含磷。
6、维生素
肉中的维生素脂溶性的较少,水溶性的较多.
主要有VA、VB1、VB2、VPP、叶酸、VC、VD等。
课堂小结、作业
结合肉的基础知识,分析肉中的蛋白质的有哪些?
组织教学及引言:(5分钟)。
蓄积脂肪:包括皮下脂肪、肾周围脂肪、大网膜脂肪及肌间脂肪等;
组织脂肪:脏器内的脂肪。
4、浸出物
浸出物是指除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外能溶于水的浸出性物质。
(1)含氮浸出物
含氮浸出物为非蛋白质的含氮物质,如游离氨基酸、磷酸肌酸、核苷酸类(ATP、ADP、AMP、IMP)及肌苷、尿素等。
(2)无氮浸出物
无氮浸出物为不含氮的可浸出的有机化合物,包括有糖类化合物和有机酸。无氮浸出物主要是糖原、葡萄糖、麦芽糖、核糖、糊精,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及少量的甲酸、乙酸、丁酸、延胡索酸等。
主要包括: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肌动球蛋白
(2)肌浆中的蛋白质:肌浆是浸透于肌原纤维内外的液体。
主要包括:肌溶蛋白、肌红蛋白
(3)基质蛋白质:亦称间质蛋白质,是指肌肉组织磨碎之后在高浓度的中性溶液中充分抽提之后的残渣部分。
主要包括: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网状蛋白及黏蛋白等。
3、脂肪
脂肪对肉的食用品质影响甚大,肌肉内脂肪的多少直接影响肉的多汁性和嫩度。动物的脂肪可分为蓄积脂肪和组织脂肪两大类。
(2)微观结构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也叫肌纤维细胞。其肌纤维是由肌原纤维、肌浆、细胞核和肌鞘构成。
第3章动物性原料 (禽类(鸟类)原料)

适合作大菜和造型菜的原料。
2)可用于制作各种主食、小吃、糕点、面制 品;
13
2)利用蛋清、蛋黄的特性和色泽、风味, 作为辅助原料和调味原料使用。
(1)利用蛋黄的乳化作用、色泽、风味 a、调制蛋黄酱、冰淇淋、鸡尾酒和糕点制作。 b、制作“金衣糊”和“全蛋糊”。使原料油炸后, 色泽金黄,质地酥脆。
老鸭宜炖、煨、焖制成菜,突出其肥嫩鲜香的特 点。
尤其是制汤不可缺少的原料,缺之乏味。
6
3、鹅 雁形目鸭科
1)肉质特点
以立冬至次年3月左右宰杀的质地最好。与鸡、 鸭相比,鹅肉质粗、有腥味。但体型大,出肉率高。
2)烹饪运用特点
(1)多以整只烹制,尤以烧烤、腌熏、卤制为宜。也 就是多加工成禽肉制品。如挂炉烤鹅、糟鹅、盐水鹅、 脆皮鹅等。
10
三、禽类副产品
除胴体以外的可食用部分,一般俗称“禽杂”。
(一)肌胃(砂囊、胗肝、肫肝)
禽胃
腺胃(肫把子) 肌肉层(平滑肌)
肌胃 肫皮(内壁筋。粘多糖和蛋白质形成)
肌胃以发达的平滑肌供食。质脆嫩,可用炒、 爆、炸、卤等方法成菜。由于与肚头质地相似,常 相配成菜。
11
(二)禽蛋
1、禽蛋的结构
1)蛋壳、蛋壳膜;2)蛋清;3)蛋黄 。
作调辅原料时多选用的是鸡蛋。
15
(三)禽爪
鸭掌、鸡爪是常用的原料,食用部位是真皮和筋。 皮厚筋较多,富含胶原蛋白,质地脆嫩。鸭掌还有发 达的蹼,食用价值更高。
可带骨或去骨运用。
(四)禽舌
总的来说:肉质细嫩,味鲜美。有“无鸡不鲜”之 说。
3
2)烹饪运用
对同一品种而言, 年龄和性别是选料的主要依据。 (1)仔鸡(小笋鸡、当年鸡):生长期在1年以内。肉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猪:皮下、肾周围、大网膜
羊:尾根、肠胃周围
可编辑ppt
9
• 脂肪蓄积 幼龄和非役用家畜:肌肉中,腹腔、皮下少 老龄和役用尤其马和牛:腹腔和皮下 没有去势的种公畜蓄积少,去势的多,所以去势育 肥
• 脂肪的功能 保护、保温 、供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 D、E、K的吸收 。
可编辑ppt
2
(一)肌肉的宏观结构
肌肉的基本构成单位是 肌纤维,肌纤维的细胞膜称 肌膜(sarcolemma),分布 在每条肌纤维周围的少量结 缔组织为肌内膜 (endomysium);每50~150 根肌纤维集聚成束,称为初 始肌束。
可编辑ppt
3
由数十条初级肌束集结在一起并由
较厚的结缔组织膜包围就形成次级肌束
可编辑ppt
7
二、 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
以脂肪细胞为主要成分的结缔组织
可编辑ppt
8
二、 脂肪组织
• 脂肪在肉中的含量变化较大,约15%~45%,取 决于动物种类。
• 脂肪的构造单位是脂肪细胞,它是动物体内最大的 细胞,直径为30~120 μm,最大可达250μm .
• 脂肪细胞大、脂肪滴多,出油率高。脂肪在体内的 蓄积,依动物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在肌肉中,肉呈 大理石状,肉质较好。
• 脂肪组织组成:脂肪约87%~92%,水分6~ 10%,蛋白质1.3%~1.8%. 另还有少量的
酶、色素及维生素等。
可编辑ppt
10
三、 结缔组织
• 结缔组织在动物体内分布极广,肉中的腱、韧带、肌束之 间的纤维膜、血管、淋巴管、神经及皮均属结缔组织。它
是肌体的保护组织,并使肌体有一定的韧性和伸缩能力。 是由细胞、纤维和无定形基质组成,一般占肌肉组织的 9.7%~12.4%。
则形成明胶。
(2)弹性纤维 弹性纤维色黄,又称黄纤维,由弹性蛋白构
成。弹性蛋白在很多组织中与胶原蛋白共存,在韧带与血管
(特别是大动脉管壁)中含量最多。弹性蛋白的弹性较强,化
学上很稳定,不溶于水,即使在水中煮沸以后,亦不能水解成明
胶。
可编辑ppt
12
(3)网状纤维 很细、分支多互相连结成网。网状纤维主要分 布在结缔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交界处,如基膜的网板、毛细血管、 平滑肌细胞的周围。还构成某些实质性器官的细胞外支架(如 肝、肾和一些内分泌腺)。由网状蛋白构成,性质稳定,耐酸、
第一章 肉的结构及特性
第一节 肉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肉的化学组成 第三节 肉的食用品质及评定
可编辑ppt
1
一、 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有三种: •平滑肌:存在于内脏器官,如肾脏、胃、肝
等由平滑肌构成。不随意肌。 •心肌:心脏的肌肉。半不随意肌 •横纹肌: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是食用和肉
制品加工的主要原料,约占动物肌 体的30~40%。随意肌。 心肌和横纹肌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明暗相间 的条纹,称横纹肌,横纹肌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结缔组织的含量取决于畜禽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运动
等因素。老畜、公畜、消瘦及使役的动物,结缔组织发达。同
一动物不同部位其含量也不同。一般地讲,前躯由于支持沉重
的头部,结缔组织较后肢发达,下躯较上躯发达。结缔组织为
非全价蛋白,不易消化吸收,如牛肉结缔组织的吸收率仅为2
5% .
可编辑ppt
13
四、骨组织
织蛋白酶均对某些肌肉蛋白质有分解作用,它们对肉 的成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可编辑ppt
6
(三)肌纤维的类型
根据肌纤维外观和代谢特点的不同,可分为红肌 纤维(Red muscle) 、白肌纤维(White muscle)和 中间型纤维(intermediate muscle)三类。红肌纤维 纤细,毛细血管网丰富发达,主要利用有氧代谢, 所以耐力好,适合长距离的慢速运动,动物中的典 型代表是鸽子;而白肌纤维较粗大,兴奋性较高, 主要利用无氧代谢,所以速度快、爆发力强,如那 凶猛的老虎、狮子,以及青蛙。红肌发达的称“慢 红”型,白肌发达的称“快白”型。
• 结缔组织的主要纤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三
种,但以前二者为主。
可编辑ppt
11
(1)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是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呈白色,
故称白纤维,分布广泛,其化学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纤维韧
性强,弹性差。
胶原蛋白质地坚韧,不易被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所消化,
但可被胃蛋白酶及胶原蛋白酶所消化。80℃水中长时间加热,
或二级肌束,包围肌束的膜称肌束膜
(perimysium)。由许多二级肌束集
结在一起即形成肌肉块,外面包有一层
较厚的结缔组织称为肌外膜
(epimysium)。这些分布在肌肉中的结
缔组织膜既起着支架的作用,又起着保
护作用,血管、神经通过三层膜穿行其
中,深入到肌纤维的表面,以提供营养
和传导神经冲动。此外,还有脂肪沉积
其中,使肌肉断面呈现大理石样纹理可编。辑ppt
4
(二)肌肉的微观结构
肌纤维也叫肌纤维细胞,呈细长圆筒状,不分 支、两端逐渐尖细,长度由数毫米到20厘米,直径 只有10~100微米。肌纤维主要由肌原纤维、肌浆、 细胞核、肌鞘(肌膜)构成。
可编辑ppt
5
➢肌浆
肌纤维的细胞质称为肌浆,填充于肌原纤维间和 核的周围,是细胞内的胶体物质,含水分75%~80%。 肌浆内富含肌红蛋白、酶、肌糖原及其代谢产物和无
机盐类等。骨骼肌的肌浆内有发达的线粒体分布,说
明骨骼肌的代谢十分旺盛,习惯上把肌纤维内的线粒 体称为“肌粒”。
肌浆中还有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叫溶酶体
(Lysosomes),它是一种小胞体,内含有多种能消 化细胞和细胞内容物的酶。在这种酶系中,能分解蛋 白质的酶称之为组织蛋白酶(Cathepsin),有几种组
可编辑ppt
14
第二节 肉的化学组成
• 肉主要成份是水,其次有蛋白质、浸出物、
• 猪骨约占胴体的5%~9%,牛占15%~20%.
• 骨由骨膜、骨质及骨髓构成。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 髓。红骨髓细胞较多,为造血器官,幼龄动物含多.
• 骨的化学成分,水分约占40%~50% ,胶原蛋白 约占20%~30% ,无机质约占20%。无机质的成 分主要是钙和磷。
• 将骨骼粉碎可以制成骨粉,作为饲料添加剂,此外 还可熬出甘油和骨胶。利用超微粒粉碎机制成件泥, 是肉制品的良好添加剂,也可用作其他食品以强化 钙和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