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机械原理

合集下载

华北电力大学823热工基础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华北电力大学823热工基础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华北电力大学2021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编号:823考试科目名称:热工基础热工基础课程包括三部分内容: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每部分75分,考生需从中选取2个部分的内容作答,满分150分。

《工程热力学》部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掌握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和工质(主要是理想气体和水蒸气)的基本性质,理论与实际结合,分析与计算各种与热力学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1.基本概念:热力系统、绝对压力、可逆过程、卡诺循环、卡诺定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过程进行的方向性、孤立系统熵增原理、㶲、制冷系数、热泵系数、水蒸气临界点、喷管的选择、临界压力比、节流、多级压气机的最佳中间压力、压气机的等熵效率、朗肯循环、再热循环、抽汽回热循环、热电联产、燃气轮机循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回热度、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等等。

2.理想气体计算: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比热容、热力学能、焓、熵的计算;理想气体热力过程计算;压气机计算;喷管计算。

3.水蒸汽计算水蒸汽的热力学能、焓、熵、干度,水蒸气的热力过程计算。

4.热力循环计算:卡诺循环、朗肯循环、再热循环、抽汽回热循环、热电联产、燃气轮机循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等的计算。

三、考试的题型简答题、计算题、分析题等。

四、参考书目王修彦:《工程热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沈维道童钧耕:《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传热学》部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掌握热能传递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能够应用工程数学知识建立传热问题的物理模型、并进行解析分析;具有利用传热学知识解决、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热工测试方法具有初步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1. 热传导导热基本定律;导热微分方程及其定解条件;单层、多层平壁和圆筒壁的稳态导热温度分布及导热量的计算;稳态导热热阻;肋效率、等截面直肋的稳态导热分析方法。

非稳态导热的集总参数分析法;一维非稳态导热问题的分析解及其讨论;半无限大物体的非稳态导热;简单形状物体二维和三维导热问题的计算方法。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和流体力学初级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和流体力学初级
功和热量是过程量,不仅与初、终状态参数有关, 还与过程有关。
13
2.状态参数分类
强度量 尺度量
压力、温度 比容、热力学能(内能)、焓、熵
基本参数 导出参数
压力、温度、比容 热力学能(内能) 、焓、熵
(√)状态参数的变化只与系统的初、终状态有关,而与变 化途径无关。 (×)功也是状态参数,其变化只与系统的初、终状态有关。 (×)热量是状态参数,其变化只与系统的初、终状态有关。
热量多于定容过程吸收热量。
34
第四节 混合气体
工程实际应用的气体通常是混合气体,如空气、 烟气等等。混合气体的性质取决于各组分气体的成 份及热力性质。
混合物的性质与各种混合物的性质以及各组元在整个 混合物中所占的份额有关。
35
一、混合气体分压力和道尔顿分压力定律
分压力是各组成气体在混合气体的温度下单独 占据混合气体的容积时所呈现的压力。
p1v1 p2v2
p1V1 p2V2
2.查理斯定律
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比容(或容积)不变时,压
力与绝对温度成反比。
p1 p2 T1 T2
3.给•吕萨克定律
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比容(或容积)不变时,压
力与绝对温度成反比。V1 V2 或 v1 v2
T1 T2 T1 T2
26
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另外一种表示
(√)一切热力系统连同 与之相互作用的外界可 以抽象为孤立系统。
9
第二节 工质及基本状态参数
一、工质(working substance; working medium)
1.定义: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或 传递热能的媒介物质
例如:
电站锅炉的水蒸气 燃烧形成的烟气 气缸中的燃气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学部专业设置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学部专业设置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下设机电学部信息学部经管学部城建学部人文学部外语学部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机械设计与制造(现代制造技术)理工类专科学制3年专业特色: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现代机械设备操作维护能力,并能进行一定生产组织管理,可适应现代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的大学专科层次实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艺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机原理、数控技术、模具设计方法。

就业领域:制造、电子、计算机应用、金融和服务等众多行业。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理工类本科学制4年专业特色:本专业的特点是电气与电子并重,电力电子与信息电子相融,软件与硬件兼备,装置与系统结合。

培养从事电力系统、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有关的系统控制、信息处理、管理维护、技术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语言、软件技术基础、网络与通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电子学、电气工程基础、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就业领域:发电厂、供电局、电力设备制造工厂、电力设计院以及相关的企业与公司,邮电与通讯部门,环保,电子、电工等高科技企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理工类本科学制4年专业特色: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本专业分能源与动力工程方向和制冷与空调方向。

为电力工业,制冷、空调设备工业,船舶、汽车工业以及钢铁、化工、轻工纺织等工业培养生产运行、检修试验、设计与建设诸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在考研方面,2009年为本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其中考研录取率达20.1%,2010届毕业生考研形势会好于上一届。

主干课程: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电厂能源与动力装置、制冷原理与装置、热力发动机、供热工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现代测试技术、电工电机技术等。

就业领域:电力部门(火电厂、核电厂、电力建设公司、电力试验所、电力设计院、大型企业自备电厂);制冷、空调设生产与运行管理;船舶与汽车动力装置的生产运行管理;大型企业(钢铁、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化工、食品加工、冷藏冷冻)动力设备及供热涉及运行管理。

南昌大学专业简介

南昌大学专业简介
4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汽车设计、制造、研究及服务等方面工作能力的开拓性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目前设有汽车设计、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覆盖件成型等主要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在打好宽广的学科基础之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好汽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受到汽车工程师的专门训练。同时本专业还拥有江西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车辆工程硕士点。
5
(与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培养)
该专业在经济与管理学院中介绍,其中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方向由机电工程学院承担,该专业方向是以制造业为背景,面向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着力培养该领域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主要特色课程有: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先进制造系统、产品造型设计、现代优化技术等。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学科基础课有: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等。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汽车检测技术、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有限元分析方法、汽车振动分析、汽车机器人焊接、汽车营销等。
专业简介
一、
1
本专业为江西省本科品牌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机电产品与系统研究、设计、制造及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着夯实基础、促进就业,“多能”与“一专”均衡发展的精神,加强基础教育、分模块突出专业特色,使学生既能够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能在一定的专业方向上形成知识密集点。
主要专业课程有: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热工测试技术、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制冷原理、空气调节、供热工程、锅炉原理、发电厂热力设备及系统、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等。

第3章热泵的热工基础知识

第3章热泵的热工基础知识

第3章热泵的热工基础知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是热能动力机械的三大基础学科,是发动机和制冷(热泵)专业的最重要的基础知识,热泵行业的设计、制造和安装,都必须依循这些基础学科的指导。

所以,要深刻和准确的理解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原理,还要对这三大基础课程有正确的认识。

3-1 热力学的发展历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有水力、风力、太阳能、地热、化石燃料的化学能和原子能等,当前最主要的能源是燃料的化学能,如煤炭和石油,它们通过燃烧过程转化为热能,然后通过各类动力设备如汽轮机、内燃机及燃气轮机等设备,将燃料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及电能,供人们的生活生产使用。

大部分能量的转换都会通过“热”这一过程,例如原子能的利用,就是将原子能首先转换为热能,再去推动汽轮机工作,进而驱动发电机发电;而风能和水利能,也是太阳能辐射加热地面的结果;而且广义的讲,一切形式的能量,最终也都会转换成热能,例如机械能,会通过摩擦的作用转换成热能,声音和光,也同样会发生这样的转换,最终成为与环境温度接近的低品位热能,也称为“废热”。

人类对“热”的研究,揭开了认识能量本质的序幕,也始终伴随着人类不断深入的认识自然科学的历程,“热能”是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能量形式。

16世纪末到17世纪后期,英国的采矿业和煤矿,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随着挖掘的深入,地下水成为采矿必须面对的问题,单靠人力已难以满足排除矿井地下水的要求,而在现场又有丰富而廉价的煤作为燃料。

怎样用煤来抽水?现实的需要促使许多人,如英国的帕潘、萨弗里、纽科门等就致力于“以火力提水”的探索和试验。

纽科门及其助手卡利在1705年发明了大气式蒸汽机,用以驱动独立的提水泵,被称为纽科门大气式蒸汽机。

这种蒸汽机先在英国,后来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推广,它的改型产品直到19世纪初还在制造。

纽科门大气式蒸汽机的热效率很低,这主要是由于蒸汽进入汽缸时,在刚被水冷却过的汽缸壁上冷凝而损失掉大量热量,只在煤价低廉的产煤区才得到推广。

大学本科课程分为三类

大学本科课程分为三类
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力学、分析化学与物理化学、燃烧学与爆炸学;
3.掌握安全原理、安全人机工程和安全系统工程等基础知识;
专业情况
安全工程专业
就业分析
培养方案
展开
编辑本段
专业情况
长期以来,社会生产严重意外事故频发,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为此,我国高校纷纷创办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特别是在国务院成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来,安全工作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科书
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每年大量增加。
2004年,我国开办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并在教育部备案的高校有68所,其中大多数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是近年新开办的,近4年申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有40所,比2000年以前的总和都多,其增长速度极快。其特点是:(1)目前我国已有11所高校有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有32所高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不含科研院所),大多数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为普通院校;(2)从地区分布来看,较发达的地区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较多,说明这些地区更需要和更重视安全工程人才;(3)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的类型很多,有军工、化工、石油、矿业、土木、交通、能源、环境、经济等,证明安全学科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综合交叉科学;(4)2004年全国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招生人数接近3500名。
1)、物理、理论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力学
力学是工程类学生的必学科目,有些学校还开设的爆破力学、弹性力学、损伤力学等,学习方法和高中物理差不多,只是更注重实际一些,我个人觉得还是很有难度的,力学一定要学好。
2)、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

最全高等教育专业课程介绍大全

最全高等教育专业课程介绍大全

大学本科各大专业及学习课程详细介绍大全1.【专业名称】景观建筑设计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管理及项目策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学习景观规划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各类绿地设计、场地设计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具有综合分析、协调解决城市景观建设问题的能力和景观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景观设计原理、景观规划设计、中外园林史、景观工程、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综合社会学、行为学、风景区与公园认识、美术实习、设计院实践、毕业设计等实习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等。

2.【专业名称】海洋科学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外语及计算机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基础知识, 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和具有物理海洋及海洋工程水文专长的高级研究和技术研发人才;系统而坚实地掌握海洋科学及应用(包括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与生态等)专业知识,尤其是物理海洋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熟练的英语交流、外文文献阅读和撰写;具有良好的海洋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的业务工作能力。

课程设置包含宽厚的数学、物理基础课程,如高等微积分、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物理、流体力学、英语、程序设计语言等;又包含特色鲜明、适应物理海洋学教学研究的专业基础课,如海洋科学导论、物理海洋学、海洋调查方法和海洋要素的分析方法与预报; 同时还包括为满足海岸与近海工程和海洋管理等社会需求的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海洋工程水文、海洋灾害与预报、海洋环境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态学、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

就业主要面向全国的海洋管理部门,如国家海洋局和省市地方海洋局等业务化部门和管理部门,海军航保部系统和总参海洋气象的业务保障部门,以及交通、水利等部委、中交集团各大设计院、各大工程局、沿海各省交通、水利部门、海岸工程以及相近行业的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施工和管理、教学、科研等单位。

高考专业详解-轮机工程专业介绍

高考专业详解-轮机工程专业介绍

轮机工程
一、专业简介
1.专业初识
轮机工程主要是研究船舶机械的原理以及应用。

它是工程类专业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

在校实行半军事管理,学制为四年,实际在校时间约三年半,预分配上船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毕业实习。

2.学业导航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轮机工程、电力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识图制图、机械设计、轮机工程检测的基本训练,具有操纵和维修船舶动力装置和对船舶监修、监造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材料、电路与电子技术、轮机工程、轮机操作、自动化技术基础等。

3.发展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遥感技术的应用,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以及对能源的更高效利用,船舶的动力装置、船舶电器设备、轮机自动化系统等都面临着新的技术要求与挑战,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吃苦耐劳。

较强的为人处世能力,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观察过船舶轮机,设想过提高轮机的效率,希望操作轮机,研究过轮机工作原理,观察过轮机的结构图,常阅读轮机方面的资料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原理和轮机系统等方面知识,能在海洋运输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修、监造工作,并基本具备同类船舶二管轮任职资格的专门人才。

3.职场纵横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海洋船舶和内河船舶轮机管理工作,也适合到船舶修造厂、船舶检验、港务监督、热力发电厂、船舶使用单
位,大中专院校、设计研究院以及企事业单位动力部门从事生产、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内燃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内燃机原理(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课程代码:学分/学时:3学分/51学时开课学期:秋季学期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船舶工程等相关专业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后续课程:现代发动机设计、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见附表)课程性质:内燃机原理是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船舶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发动机设计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主干、核心课。

教学目标:内燃机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汽车及内燃机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内燃机工作过程各项性能指标的概念和内涵,熟悉内燃机理论和实际工作循环的特点,学习内燃机的充量更换、燃料供给与调节、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以及污染物的生成与排放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原理及影响因素,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提高内燃机各种工作性能指标、降低排放的技术措施和适用条件,培养成为熟悉内燃机原理的研究或设计人才。

为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及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A5.1、A5.2、A5.3、B2、B4、C2)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内燃机工作过程的性能指标,把握点燃式汽油机和压燃式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燃烧及排放等工作过程的特点,掌握如充量更换规律、现代内燃机燃料供给与调节方式、内燃机各种污染物的生成原理与控制方法等,在此基础上,能够对运用所学内燃机的原理知识,分析内燃机强化、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等各项技术的工作机理和工程实际的可行性。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内燃机常规试验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

具体来说:(1)掌握内燃机关键性能参数的定性概念,能够把握住内燃机正常的工作状态(A5.1)2(2)熟练掌握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并能够比较二冲程和四冲程发动机的使用对象和场合。

(A5.1、A5.2)(3)理解内燃机热效率和机械效率的意义,掌握提高发动机经济性、动力性的有效途径。

(A5.1)(4)理解内燃机燃烧的基本过程和机理,了解现代内燃机新型的燃烧模式(A5.2)(5)了解内燃机排放法规和测试规程,理解内燃机燃烧和排放的关联性,了解内燃机电控装置和控制策略。

(A5.1、A5.2、A5.4、B2、B4、C2、C4)(6)参与内燃机台架性能参数的测试实验,强化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

(A5、B1、B2、B4、C2)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实践、自学、作业、讨论等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论(A5.1, A5.2, B2, B4, C2)教学内容:介绍内燃机发展简史、内燃机的分类方法和内燃机的各种典型结构,介绍世界前10先进内燃机的结构参数及其性能指标。

自学及要求:收集我国汽车和船舶发动机典型结构和主要性能参数资料团组大作业及要求:选择1: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和船舶发动机的发展现状,完成一篇报告(3~5千字)。

作业:章节习题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指标(A5.1, A5.2, B2, B4, C2)教学内容:主要讲解表征动力性能指标和经济性能(指示性能、有效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讲解各种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并由发动机的进气量导出各指示性能及有效性能参数的表达式,进而分析提高内燃机动力性经济性的途径。

讲解内燃机机械损失及其测定方法等。

教学要求:本章基本定义较多,应要求学生能掌握示功图的意义、区分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标的含义,内燃机的机械损失的组成、机械效率测定法及其影响因素,能够推导各指示性能及有效性能参数的表达式及相互间的关系式,学会分析提高内燃机动力性经济性的途径及原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水平。

自学及要求:内燃机中的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问题团组大作业及要求:选择2:内燃机中的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问题,完成一篇报告(3~5千字)。

34作业:章节习题第三章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A5.1, A5.2, B2, B4, C2)教学内容:本章是内燃机原理中的基本知识,主要讲解建立内燃机的理论循环的基本假设及其意义,掌握影响内燃机理论循环的效率和平均压力的参数及其限值。

在此基础上,学习内燃机实际循环损失的来源及控制因素。

重点掌握燃料燃烧的空燃比及内燃机燃料的特性参数的意义。

介绍内燃机循环的热力学模型。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内燃机的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的异同,掌握内燃机燃料的理化特性,并了解有关内燃机循环的热力学模型知识。

自学及要求: 内燃机缸内示功图的测定方法和ϕ−p 图的转换技术团组大作业及要求:全体同学结合一台典型内燃机进行缸内热力过程估算,完成热力计算报告(3~5千字)。

作业:章节习题第四章 内燃机的换气过程(A5.1, A5.2, B2, B4, C2)教学内容:主要讲解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及换气过程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换气损失;排气损失、吸气损失、泵气功和泵气损失。

简要介绍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介绍充量系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及提高充量系数的各项措施。

讲解内燃机增压对燃烧与排放的影响。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和内燃机增压技术,对二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稍做了解。

自学及要求: 增压的形式和优越性,排气涡轮增压(中冷)技术对燃烧与排放的影响团组大作业及要求:选择3:增压技术的发展现状,排气涡轮增压(中冷)技术对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完成一篇报告(3~5千字)。

作业:章节习题第五章 内燃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A5.1, A5.2, B2, B4, C2)教学内容:内燃机气缸内气体的各种流动特征及对点燃式或压燃式内燃机混合的形成和燃烧过程的影响,典型内燃机燃烧室的结构参数和设计要点,点燃式内燃机循环变动及不正常燃烧的特点及控制,了解燃烧室形状设计选型的过程。

教学要求:本章内燃机原理的核心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气体流动对燃烧过程的影响,能够把握点燃式和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过程的特点及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理解点燃式内燃机各种不正常燃烧的成因、危害及控制策略,在掌握点燃式和压燃式内燃机燃烧过程的特点的基础上,了解燃烧室形状及其设计要点。

自学及要求:点燃式内燃机压燃式内燃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机理,如何组织合理的燃烧团组大作业及要求:选择4:现代点燃式内燃机和压燃式内燃机的新燃烧模式,完成一篇报告(3~5千字)。

作业:章节习题第六章内燃机的替代燃料(A5.1, A5.2, B2, B4, C2)教学内容:了解内燃机燃料的供求状况,学习常见气体、液体替代燃料的燃料特性,掌握内燃机替代燃料的基本要求机对内燃机性能的影响。

教学要求:掌握CNG、醇类和二甲醚的燃料特性及对发动机动力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自学及要求:常见气体、液体替代燃料与汽油、柴油无形的差异团组大作业及要求:选择5:内燃机燃用替代燃料的性及其在内燃机中的应用,完成一篇报告(3~5千字)。

作业:章节习题第七章内燃机的燃料供给与调节(A5.1, A5.2, B2, B4, C2)教学内容:柴油机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其高压喷射系统,本章主要讲解柴油机燃料的喷射过程、供油和喷油规律,高压油泵和喷油器参数的选择,简单介绍调速器的工作特性、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和汽油机多点电喷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技术。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复习喷油泵和喷油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各种参数对燃料供给的影响,掌握柴油机燃油喷射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能够解释异常喷射现象及对发动机的危害,了解最新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技术进步和系统特点及电子控制原理。

自学及要求:传统柴油机供油系统的弊病和现代柴油机供油系统的发展现状团组大作业及要求:选择6:统柴油机供油系统的弊病和现代柴油机供油系统的发展现状,完成一篇报告(3~5千字)。

5作业:章节习题第八章内燃机污染物的生成和控制(A5.1, A5.2, B2, B4, C2)教学内容:学习内燃机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内燃机有害物的排放特性,排放控制的机前、机内和机外措施,内燃机的排气后处理和催化反应器,简要介绍低排放燃料、排放测量的原理与排放法规等相关知识。

教学要求:建立环保意识,掌握内燃机的有害排放物的危害、形成机理和控制措施,能够从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上分析控制内燃机各种排放控制措施的理论依据及效能,并了解排放法规方面的一些知识。

自学及要求:建立环保意识,掌握我国内燃机的排放法规、内燃机的有害排放物的危害、形成机理和控制措施团组大作业及要求:选择7:内燃机有害排放物的控制策略报告(3~5千字)。

作业:章节习题第九章内燃机的特性与匹配(A5.1, A5.2, B2, B4, C2)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述内燃机的工作特性:速度特性、负荷特性和万有特性,内燃机与工作机械(汽车、过程机械、船舶等)的匹配原则等。

教学要求:牢记内燃机的速度特性和负荷特性的定义,并通过相关的教学实验,掌握实际实验操作方法,并深刻理解它们对内燃机动力和经济性能的反映,掌握发动机万有特性与汽车等工作机的匹配原则。

自学及要求:内燃机万有特性的获取方法和实际意义团组大作业及要求:选择7:发动机万有特性与工作机的匹配报告(3~5千字)。

作业:章节习题三、教学实验实验一:内燃机进气测量进气流量系数及进气滚流和涡流比的测定实验二:柴油机喷油泵特性实验喷油泵供油速度特性与各缸正时和油量均匀性的调整实验三:汽油机速度特性与负荷特性(1)汽油机的速度特性(2)汽油机的负荷特性6实验四:柴油机的速度特性和负荷特性(1)柴油机的速度特性(2)柴油机的负荷特性四、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以课堂讲学为主,综合讨论、实验、作业等共同实施。

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核心保证是教材,本课程采用的是西安交通大学编写的《内燃机学》,其内容由浅入深,从基本概念、原理和方程出发,结合内燃机各个环节层层深入,对简单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得到一些简单分析结果,并能在工程中得到借鉴,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使学生思考、掌握。

教材十分注意利用思考题、习题等开拓学生的思维,教材每章的思考题和习题不仅仅只是简单巩固已有内容,有些是加深内容的理解,有些是内容的延伸。

目前的网络资源、科技文献为初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

7课 堂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框 图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对课程考核方式:闭卷笔试+平时测验+作业+实验成绩评定方式:期末考试 80分大作业+习题+不定期测验 20分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周龙宝,内燃机学(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参考书目:J.B. Heywoo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ndamentals. New York,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1988Richard Stone. Introduction to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The 3rd Edition, SAE 1999Kazimierz Lejda, Paweł Woś.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InTech, 20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