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文化
中华民间小故事彭祖的故事

中华民间小故事彭祖的故事
彭祖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个人物,被誉为“长生不老神仙”。
据传,他在古代大约活了800多岁,他的故事也成为了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的来源。
彭祖的生平传说有很多版本,但最广为人知的是他是一位长寿的神仙,曾经在世间游历和传授道教的教义。
据说他曾经在山中修道,吃的是山中的草木和清水,所以身体非常健康。
他还精通医术和卜筮术,被誉为“神医”。
在一些传说中,彭祖还有一只神奇的神鹰,可以为他预测天气和未来的事情。
据说这只神鹰可以生物转移,可以在人间和仙界之间自由穿梭。
在民间故事中,彭祖还经常被描绘成一位善良、慈悲为怀的人物。
据说他一直在行善积德,帮助穷人,救济灾民,因此也得到了许多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彭祖的故事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长寿和道教思想,也展现了中华民俗中关于善良和慈悲的价值观。
这些故事一直在中国民间流传,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颂。
- 1 -。
大彭乡土文化简介

大彭文化景点简介彭祖《辞海》定义为“传说故事人物”。
但自古以来,彭祖都被视为长寿之神,许多正史、典籍都已记载了彭祖的身世,从而证明他是一个真实的人物。
彭祖本人活了八百余岁,折合现代的130多岁,堪称世界长寿之神。
徐州铜山一带是彭祖的受封之地,是彭祖的受姓之地,也是彭祖文化的发祥之地。
[2]几千年来,彭姓子孙都认为自己出自这位亘古以来独一无二的人瑞。
据史料记载,彭祖姓籛名铿,是上古时期部落首领陆终氏的第三个儿子,擅长养生之术,尧帝时,因铿向尧进献长寿之羹,获得尧的赏识,被封为大彭,故称彭祖。
从此以后,彭祖的子孙后代皆“以国为姓”,开始了彭姓。
徐州铜山县大彭镇大彭村,这里是彭祖故里,有彭祖庙、彭祖井、彭祖墓等景点。
彭祖庙建于东汉时期,唐代、明代、清代曾三次修复。
原彭祖庙有大殿和东西配殿。
大殿内立有彭祖像,光头、赤脚,高约4米。
左右两边有一男一女,桃花和周伍站班。
东西山墙有瘟、刘、马、赵(均为周朝时期的人物)四尊神像。
东配殿立有观音神像。
庙门前60米处有传说彭祖亲手所挖的天下第一井——彭祖井。
彭祖井一直是大彭村人世代饮水之源。
庙的东北角有彭祖墓和残碑一块。
楚王山释义:山名。
原名同孝山。
在今位于徐州西十公里的铜山区大彭镇境内。
因汉楚元王刘交葬此而得名。
相传山上有霸王项羽的点将台,俗又称霸王山。
宋苏轼《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诗之一:“断岭不遮西望眼,送君直过楚王山。
”参阅《后汉书·郡国志三》“彭城”刘昭注引《北征记》。
楚王山主峰海拔195.4米,略作东北、西南走向,是徐州境内的历史名山。
《金史地理志》称之为“赭土山”,《魏书地形志》称之为“同孝山”,由因山北坡葬有刘邦异母弟楚元王刘交及其家族成员而名曰楚王山。
关于楚元王墓,《水经注》载:“荻水又东径同孝山北,山阴有楚元王冢,上圆下方,累石以之,高十余丈,广百步许,悉结石也”。
现在可明显看到的大型封土堆有四处,其中唯一好墓“凿山为藏”,其余三座均系封土墓。
铜陵彭祖故里:民俗风情

铜陵彭祖故里:民俗风情铜陵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铜陵因其独特的民俗风情而闻名遐迩。
其中,铜陵被誉为彭祖故里,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索其神秘的彭祖文化。
彭祖,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人物,被尊为长寿之神。
铜陵作为彭祖的故里,是对彭祖文化最为深入的研究之地,同时,这里也是彭祖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铜陵民众以彭祖为主题的庙会、纪念活动等举办得非常盛大,每年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铜陵的彭祖庙会是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至初八,这里将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彭祖庙会。
庙会上,人们身着传统的彭祖神服,载歌载舞,表演各类民俗艺术。
其中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是举行祈福仪式,人们带着虔诚的祈愿,向彭祖神像祈求长寿和幸福。
同时,在庙会上还举行各种游乐活动和民间手工艺品展览,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传统的民间文化。
铜陵的彭祖纪念活动也是一大亮点。
每年的彭祖诞辰日,铜陵会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以表达对彭祖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纪念活动包括行进队伍、祭拜仪式、演出表演等,各项活动都注重传统的礼仪和风俗,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民众参与其中。
铜陵的彭祖文化还体现在当地民间的宗教活动中。
铜陵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民间信仰。
不少民众崇奉彭祖,通过祭祀和膜拜来祈福和祈求长寿。
每逢彭祖的生日,许多人会选择前往铜陵的彭祖庙进行祭拜,虔诚地祈求彭祖的庇佑和保佑。
此外,铜陵还有一些独特的民俗习惯与传统节日与彭祖文化紧密相关。
例如,每逢农历八月十五,铜陵会举办盛大的中秋灯会活动。
这是当地人庆祝中秋节的传统方式之一,也融入了彭祖的元素。
在灯会上,人们参观彭祖庙,品尝传统的中秋食品,同时还有各种灯彩展览和民间艺人的表演。
铜陵的民俗风情与彭祖文化的传承密不可分。
民俗活动、纪念活动、宗教活动以及传统节日等等,无不体现了铜陵人对于彭祖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这些民俗风情的存在,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了解和研究这里独特的彭祖文化。
彭祖文化整理材料

彭祖文化资料搜集一、彭祖介绍彭祖,姓籛(Jian)名铿(Keng),殷时大夫,颛顼之孙,先秦道家先驱之一。
彭铿是彭部族的始祖,以后子孙繁衍,主要是他的“雉羹之道”可祖,便尊称他为彭祖。
彭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卓越的养生学家和令人仰慕的中华大寿星,彭祖不但长寿,享七百六十七岁,而且还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树立了养生长寿的楷模。
◆职业:大彭国第一代始祖◆信仰:先秦道家先驱之一◆主要成就:烹饪鼻祖,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气功祖师,中华武术文化的鼻祖房中始祖,中国最早的性学大师长寿始祖,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二、彭祖文化介绍彭祖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
徐州,是彭祖故国,彭祖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彭姓的发源地。
彭祖生活于上古三代,是位大名鼎鼎,誉满华夏的圣贤人物,称之为“上古大贤,道家先师,中华寿神,气功开源”。
彭祖是圣人眼中的圣人。
从彭祖到孔子两千多年,从孔子至今又有两千多年。
孔子之名,家喻户晓,孔子之言,到处流传,孔子的形象,何其伟大!孔子视彭祖,犹如今人视孔子,可见,在两千多年前彭祖的地位就非常显赫了。
在哲人看来彭祖为得道之人,为集上古养生术大成之人。
诸子百家尽管学术思想不尽相同,但多引彭祖为据,以增强其立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足见彭祖惶惶于哲人心中,长留于哲人哲言。
当今,在世界范围内,“彭祖文化热”迅速兴起,养生文化产业纷纷兴办。
彭祖文化的构成,其核心即是彭祖养生学。
(一)彭祖养生文化彭祖之道和养生术影响很大,长期流传。
历代道家或医学著作中零零散散保存着彭祖的养生学内容。
彭祖的养生之道是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医疗保健实践记载。
其大致内容可分为彭祖摄养术,彭祖导引术,彭祖服气术,彭祖房中术等和彭祖烹调术几个方面。
尤其是彭祖作为烹调的创始人,受到历代厨师们的尊重,代代有传人。
彭祖所首创的名肴做法,虽多数失传,但也有流传下来的。
(1)彭祖烹饪文化彭祖是烹饪鼻祖,厨师的祖师爷,徐州是中国烹饪文化发源地,被誉为“中华食都”。
彭祖文化

彭祖文化彭祖个人简介彭祖,一作彭铿,或云姓卅名铿(keng),传以长寿见称。
原系先秦传说中的仙人,后道教奉为仙真。
孙)。
《孟子·滕文公上》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史记·夏本纪》又说:“民其扰。
”作为当时部落首领的尧帝指挥治水,由于长期心怀部落和部众安危,尧帝积劳成疾,卧病在床。
数天滴水未进,生命垂危。
就在这危急关头,彭祖根据自己的养生之道,立刻下厨做了一道野鸡汤。
汤还没端到跟前,尧帝远远闻见香味,竟然翻身跃起,食指大动,随后一饮而尽,次日容光焕发。
此后尧帝每日必食此鸡汤,虽日理万机,却百病不生。
一时传为美谈并流传下来。
雉鸡当时并不罕见,配料也无玄机,“疑点”便集中在彭祖的另一秘方上。
《彭祖养道》上曾记载:“帝食,天养员木果籽”。
一碗普通的鸡汤能够有点水成药的养生功效也就来自这小小的员木果籽(茶籽)。
彭祖正是知道员木果籽(茶籽)的养生功效,才会一招中的。
尧帝在位七十年,终于118岁仙寿(公元前2377年——公元前2259年)的秘密也尽在这茶籽之中。
到商代末年,已有767岁(或说有800余岁)。
尽管这么大年纪,可他仍不显衰老。
他自幼喜好恬静,不追求名誉,不汲汲于世事,不刻意打扮自己,终日以养生修身为事。
商王请他作大夫,他推托不沉默寡言,从不夸耀自己有道,也从不作一些诡惑变化鬼怪之事,以博取名誉。
他也常常四处周游,从不乘车马,即使要出外周游百日、数十日,也不带干粮,回来之后,衣食与平常也没什么两样。
他也善于导引行气,经常从早到晚闭气内息,之后,揉擦眼睛,按摩身体,舐唇咽唾,才站起身来。
有时身体疲乏不适,他就导引闭气,攻治患处,便其九窍、五脏、四肢以至毛发都气流通畅,身体又舒服如初。
商王听说后,便亲自来向他问道,他闭口不语;给他数万金,他如数收下,全分给贫穷的百姓。
相关传说传说中的上古仙人:黄帝,西王母(也称为金母)、西王母的丈夫东王公、彭祖、传说,彭祖活到七百六十七岁,仍无衰老迹象,耳不聋,眼不花,“欲举行登天,上补仙宫,当用金丹。
客家文化与彭祖文化的特有价值

o c
)
客 家文 化 与彭 祖 文 化 的 特 有价 值
口 彭会 资
( 广西 师范大学
文
学院
教授
,
桂林
广西
5 4 10 0 1
)
摘 【
中很 有 特 色
热 心 支持
客 要 】 家文 化 与 彭祖、Fra bibliotek文化一
,
皆 源 自炎 黄 文 化
世
,
是 ee 华 文 化 的 组 成 部 分
、
,
又
是世 界 文化
很 有生命 力 的 组 成部 分
—
第30 卷
—
第
4
期
玉
;
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哲学 社 会科 学 )
。
V
o s o
O
I 3 (1 N
.
0
.
4 ia l S c ie
n c e
型 竺生 !尘
』 望坠堕 兰 Q至∑咀 垒 鱼
IN
N O R M A L
上
U N IV E R S IT Y
(P 霸恩日圜罾疆h i l 基
phy & S
会 与世界 各 国长 寿之 乡的长 寿文化 节 亦纷 纷举 行 塑 像 已从 中 国进 入 马 来西 亚 槟 城 、 昔加 末 等 处
海 ,走 向各 大 洲 ,分布 于8】 ( 多个 国家 ,奋起 于社会 的 ,有 着重要 的指 导 意 义。 隋唐 以后 , 《彭祖 经 》散佚 。但 从 国 内外 文献 底 层 而进 入 上层 社会 ,成 为 某些 国家的 创 建人 或 领 彭祖 日” 来 看 ,彭祖 养 生学是 自成体 导人 ,成 为诸 多领 域 的领 军人 物 。 自太平 天 国 、辛 中汇集 到 的 “ 亥革命 以 来 ,海 内外 的客 家人 ,便 成 了世 界 各 国人 系的 , 由养 生 论 与养 生 术 两部 分构 成 ,总称 为道 。 类 学 家的研 究对 象 ,因而 有 关 “ 家” 的词 条 , 自 彭 祖 养 生 长 寿 之 道 , 包括 德 行 、 烹调 、 导 引 、调 客
彭祖的故事总结20字

彭祖的故事总结彭祖,传说中的人物,生于夏代,活了八百八十岁,是长寿的象征。
彭祖的故事流传千年,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符号。
本文将总结彭祖的故事,展现其人生轨迹和传奇经历。
一、早年经历据传,彭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
他聪明好学,精通各种技艺,尤其是烹饪技术。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为皇帝烹饪了一道美味的菜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封为大彭国国君。
二、传奇经历1. 长寿之道彭祖之所以被誉为长寿的象征,是因为他活到了八百八十岁。
据说,他之所以能够长寿,是因为他注重养生之道。
他善于调节饮食,适度运动,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
这些养生经验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2. 烹饪技艺彭祖不仅擅长烹饪技艺,还以此为媒介,融合了各地方的文化。
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用当地的食材烹饪出美味佳肴,与当地人分享美食的快乐。
因此,他的名声远扬四海。
三、影响与传承彭祖的故事在中华文化中流传了数千年,成为了长寿、养生、烹饪等领域的代表人物。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各种文献中,如《史记》、《神仙传》等。
此外,彭祖的形象也被后人塑造为雕塑、绘画等形式,流传至今。
彭祖的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养生之道、烹饪技艺以及对美食的热爱,都是我们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同时,彭祖的形象也激励着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
四、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彭祖的故事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和健康生活方式。
彭祖的养生之道和烹饪技艺可以为人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此外,彭祖的长寿传说也提醒着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以实现身心健康的目标。
总之,彭祖的故事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传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通过总结彭祖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中的长寿、养生和美食传统,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同时,彭祖的形象也激励着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追求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
彭祖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彭祖作为烹饪鼻祖 、 长寿之星, 对其研究者众
多 。彭祖 文化 作 为 一 种 文化 现 象 , 已经 渗 透 到 中 医、 烹饪、 养生 、 道教、 哲 学等 领域 。彭 祖饮食 文 化 或 叫彭 祖 烹饪 文化 , 是 中国饮 食 文化 的重要 组 成 部分 , 在 彭祖 文化 中起着 重 要 的引导作 用 。 彭 祖 饮食 文化 是 以彭祖 饮食 内 容为载体 产 生 和发 展起 来 的文化 现象 , 它 是 以彭祖 文化 为背 景 , 其形 成是 在漫 长 的历史 时期 中 , 在 自然 环境 、 人 文 环境 、 社 会生 活等 多种 因素 作用下 形 成和 发展 的 。 它与 徐 州 的历 史 、 区域 、 经济、 民俗 、 物产、 烹 饪 技 法等 密切 联 系 , 是 人 类 历 史 时期 区域 社 会 发 展 和
水、 战争 、 疫疾 等 不利 因素 的影 响 , 特 别 是洪 水 , 古
籍 记载尧帝 率 民抗洪 , 积 劳成疾 , 身染沉 疴 , 竟然 卧 体 不起 , 一连 数 日, 粒米、 滴水未进, 彭 祖 将 从 山上 打来 的野 鸡 , 配 以稷米 , 熬制 成 “ 雉 羹” , 献 与尧 帝 , 治好 了尧 帝的沉疴 , 于是 尧帝封彭祖 为大 彭 氏国的 酋长 。爱 国诗人屈 原就 此 吟 咏“ 彭 铿斟 雉 帝何 飨 ? 受寿永 多夫何久长 ? ” 诗篇 。 彭祖 建 都于 获水 之 阴 , 南依 青 山 , 名大彭 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彭祖文化研究报告10历41班田志强 2012-10-7彭祖,传说中的养生家。
据古代典籍记载,彭祖是颛顼的玄孙,相传他历经唐虞夏商等代,活了八百多岁。
彭祖精于养生,《庄子〃刻意》曾把他作为导引养形之人的代表人物,《楚辞〃天问》还说他善于食疗。
据《史记〃楚世家》载:“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
”“氏”在上古多用作宗族的称号。
可见,彭祖实际上是以其命名的一氏族,《史记》还记载了个彭姓氏族被封国于大彭等地。
清人孔广森在注《列子〃力命篇》“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之句时说:“彭祖者,彭姓之祖也。
彭姓诸国:大彭、豕韦、诸稽。
大彭历事虞夏,于商为伯,武丁之世灭之,故曰彭祖八百岁,谓彭国八百年而亡,非实篯不死也。
”对于彭祖善于养生的种种传说历代并无异议,由于彭祖这个氏族精于养生,族中长寿之人出并以此而名闻于世,于是逐渐产出彭祖享寿八百这类的传说并流布于后世。
到商代末年,已有767岁(或说有800余岁,古时60天为一岁,即今130岁)。
尽管这么大年纪,可他仍不显衰老。
他自幼喜好恬静,不追求名誉,不汲汲于世事,不刻意打扮自己,终日以养生修身为事。
商王请他作大夫,他推托不了,只好应诺,却常常以有病为由,不上朝听政。
他精通补导之术;常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角散。
平日沉默寡言,从不夸耀自己有道,也从不作一些诡惑变化鬼怪之事,以博取名誉。
他也常常四处周游,从不乘车马,即使要出外周游百日、数十日,也不带干粮,回来之后,衣食与平常也没什么两样。
他也善于导引行气,经常从早到晚闭气内息,之后,揉擦眼睛,按摩身体,舐唇咽唾,才站起身来。
有时身体疲乏不适,他就导引闭气,攻治患处,便其九窍、五脏、四肢以至毛发都气流通畅,身体又舒服如初。
商王听说后,便亲自来向他问道,他闭口不语;给他数万金,他如数收下,全分给贫穷的百姓。
彭祖活到七百六十七岁,仍无衰老迹象,耳不聋,眼不花,背不弯,腰腿不疼。
商朝君王派彩女询问彭祖长寿秘诀,彭祖回答:“欲举行登天,上补仙宫,当用金丹。
其次,养精神,服草药,可以长生。
”彩女又问他的身世,彭祖唉声叹气地说:“吾遗腹而生,三岁丧母,又逢战乱,流落西域,几百余年。
”又说“他一生丧四十九妻,亡五十四子,屡遭忧患。
”谁知又过了七十来年,有人发现他还在流沙国游玩,直至八百多岁才死。
彭祖为啥能活八百多岁,而且能葬在彭村?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
有彭祖的地方1四川乐山彭祖彭山县彭祖墓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彭祖山,彭祖山古称仙女山,位于彭山县城北郊,海拔610米,有“成都南后长寿宫”之称。
整个景区面积约66平方公里,被群山环抱,山与山之间构成一幅天然的立体太极图。
彭祖墓高 2.2 米,宽 2.8 米的碑,为彭祖墓碑。
碑文“商贤大夫老彭之墓”是清同治六年,彭山县令王燕琼题的。
后面这座坟冢便是彭祖墓。
墓墙周围石堂是乾隆二十年,彭山县令张凤翥所筑。
墓的整体仿佛坐落在一把硕大的太师椅上,它坐北向南,四周群山环抱,前边将台、九龙二山为案,略无阙处,后有彭祖山主峰为靠背,正东方为九龙山 , 正西方为仙女山。
朱雀玄武顺阴阳 , 青龙白虎掌四方 , 从风水学的角度看,这正好印证了“丧葬四邻”风水四要素:即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说到风水宝地,这里还有一则民间传说:商王让彭祖到全国去为他寻找“风水宝地”,希望葬在宝地,使其后族可万世为王。
于是彭祖来到家乡,见彭祖山确实是块风水宝地,他画山,被花香醉倒了,画水被江水迷住了。
结果只画了张水形图回去,商王一见,有水无山不是要绝后吗?大声说:“不好!”彭祖说:“很好。
”商王气极了说:“你说好就把这块地赏给你。
”彭祖非常高兴,在此居家,活了 800 多寿,最后乘云而去。
据说这块墓地是彭祖的弟子,中国风水学的始祖——青衣乌公精心所选。
这儿是天然山形太极阳鱼的鱼眼处,是安放陵寝的极佳之地。
(位居中国著名十大名墓之首)向西望,可见到:江口镇后方,由丁家坡、石龙山、寿泉山组成的一个头枕西北方、身体向东南伸展的仙女仰卧睡身。
仙女像有清晰可见的面颊、高耸的双乳峰、平坦的小腹和纤长双腿。
在她张开的双腿的延伸线下方,就是千年古镇江口镇。
从成都、都江堰奔流而下的府河与南河,在江口处汇合,也正对着仙女像张开的双腿。
这便出现了阴阳学说上的奇观:“双江冲阴”.2福建武夷山彭祖彭祖据《武夷山志》记载:几千年前,武夷山开山鼻祖———彭祖就在武夷山下繁衍生息,并深得养生之道。
《列仙传》卷上“彭祖者,殷大夫也。
姓钱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
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
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
”殷时,“有采女问道于彭祖,少得道,知养性,年一百七十岁,视如十五。
”彭祖养生术,内容丰富,流传久远,有些方法,今天仍有现实的意义。
彭武、彭夷一生下地就成长起来,一陈春风吹过,他们就能呼喊爹娘,二遍春风吹过送来春雨浇洒,就能站立。
彭祖用三片自己种的春茶泡水给他们饮,就能下地奔跑。
从各方资料推断,他们是一对弈生兄弟,系福建彭族始祖。
后人便把此山命名为武夷山,直延用至今。
相传彭祖隐居武夷山时,教人开垦荒地,种植粮棉、花果、茶叶,挖井取水。
据说他种的茶叶味道香淳,引来七仙—钟离权、吕洞滨、曹国舅、何仙姑、李铁拐、韩湘子、蓝采娥。
他们一致商定赐他寿享880岁。
福建武夷山脉,毗邻江西省,主峰黄岗山,海拔 2158 米,是福建省第一高峰。
彭祖与儿子的遗迹尚存,有坟墓和石碑,其中存放武夷山宫中的一座石碑上还可以看到彭武、彭夷的名字。
现在的武夷山已成为国家级的旅游圣地。
在当年彭祖居住过的幔亭峰下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武夷山庄“,有花园、曲径、亭台楼阁。
据传说彭祖隐居于闽,3江苏徐州彭祖徐州,古称彭城,是彭祖故国,彭祖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彭姓的发源地。
据《彭城志》记载:大彭由在徐州市城西三十公里,是古大彭人居住地。
山北以称大彭村,大彭国都城在大彭由下。
大彭由今称为义安山,海拔 262 米,今山北三里处大彭村以称大彭集,属铜山县夹河乡管辖。
以据出土文物考证,大彭国应该是在龙山文化时期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大彭国最初的政治中心可能在大彭村一带。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便迁移到环境更为优越的徐州市中心,建起原始村寨和城堡,作为政治活动中心,并且迅速发展,国力强盛。
先后助夏平定西河武观判乱,助商剿平邳人反判。
根据目前发现的文物资料证实,徐州是大彭国的发祥地,而大彭村则是大彭国的诞生地。
彭祖祠原来位于徐州城东北隅,又叫彭祖楼或彭祖庙。
北魏时徐州刺史元延明将它迁建于城垣东北角上。
此楼恰好在汴(开封市)泗之交汇处。
彭祖井旁竖立着十丈高的石碑,上书“彭祖井”三字,落款署名已看不清。
现此碑已移到徐州博物馆的碑园内。
有关彭祖井传闻很广,在北京的国子监内,有一块明朝万历丁丑年(1577年)镌刻的“彭祖观井图”上面刻有彭祖观井的画像。
彭祖腰系缆绳连着柳树,由书童扶持躬身观井,其战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水,图左上方有宋陈端题铭,赞扬彭祖处事小心谨慎,希望后世效法彭祖。
现在,彭祖的遗迹已不是往日的模样。
重修的彭园、彭祖祠、彭祖井在徐州市人民政府的保护下,焕然一新。
给旅游观光的海内外彭姓族人及其他旅游者留下的印象颇深。
《列仙传》载:"彭祖者,殷大夫也,姓篯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寿八百余岁。
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
历阳有彭祖仙室,前世祷请风雨,莫不辄应。
常有两虎在祠左右,祠讫,地即有虎迹云。
后升仙而去。
"毛主席1952年10月到徐州市,他在接见徐州市领导干部时说:“徐州是养生学的发祥地。
尧时,有位叫籛铿的,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养生学家。
尧封他到大彭,也就是徐州市区周围这块地方,建立了大彭国。
”毛主席说:“彭祖为开发这块地方付出了极大的辛劳。
他带头挖井,发明了烹调术,建筑城墙。
传说他活了八百岁,是中国历史第一长寿之人,还留下养生著作《彭祖经》”。
毛主席说:“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孔夫子就非常推崇他,庄子、荀子、吕不韦等都曾论述过他,《史记》中对他有记载,屈原诗歌中也提到过他。
大概因为他名气太大了,到了西汉,刘向在《列仙传》中竟把他列入仙界”。
4浙江临安彭祖在浙江省临安八百里景区,也有彭祖墓,据《履园丛话〃丛话十九〃陵墓〃商大夫彭祖墓》载:《浙江通志》云,彭祖墓在临安县东南十里。
《嘉靖临安志》云,因彭祖寿年八百,故号其山曰八百山,里曰八百里。
昔武肃王御黄巢,临安兵屯八百里矣,即此。
《东坡诗集》有《彭祖庙诗》云:“跨历商周看盛衰,欲将齿发斗蛇龟。
空餐云母连山尽(公自注:山有云母,彭祖所采服也),不见蟠桃著子时(施注:老彭善补导之术,并服木桂、云母、麋角,常有少容)。
”子由亦有诗曰:“猖狂战国古神仙,曳尾泥涂老更安。
厌世乘云人不见,空坟聊复葬衣冠。
”而朱文公《雪心赋》亦引用之云:“天柱高而寿彭祖。
”《名山胜概》云八百山逾横砧,次彭安有孤冢如堂,或曰是商大夫老彭墓也。
旁有一碑仆且泐,不可读。
据诸说则彭祖实有墓在临安矣。
浙江临安据此还在临安修建了彭祖祠,但《履园丛话〃丛话十九〃陵墓〃商大夫彭祖墓》还记载说:“案,《水经注》,彭城有彭祖冢。
又《续汉〃郡国志》,武阳彭亡聚引《益州记》注云,亦有彭祖冢,二苏之诗,恐是彭城或武阳两地之墓,未必在临安八百里也。
”因此,临安是否真有彭祖墓还有待考证。
5陕西宜君彭祖在陕西省宜君县彭祖故园,也有彭祖墓。
彭祖故园位于宜君县彭镇村西侧,相传为彭祖晚年居住地。
雍正《宜君县志》载:“彭祖是殷商贤大夫,封于彭城,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晚年云游至此定居,穴居于宜君城北,四十里马场川头的彭村寨子山腰的岩洞里。
1980年,在墓地西5米处出土陶鬲两个,属商代器物。
1981年文物普查时又发现明嘉靖所勒石碑一通,上有“墓地大二亩七分七厘七毫”的记载。
虽然时隔数千年,石穴依旧。
下棋石(与陈传对弈)修炼台依旧,玉皇差神捉拿彭祖时设计的“锯石”仍清晰可辩,住地石穴山崖较为奇特,形状似龙似虎,又似飞鸟。
脚下,流水潺潺,日夜不停,四处山楂、杜梨遍布,地域开阔,环境优雅,是安度晚年的好场所。
彭祖墓位于石洞对面的台地上,四野空旷,独起一冢。
据说,这是彭祖临终的嘱托,要求把他安葬在石洞对面880步对石山好高台上。
今天,与徐州彭城联合修葺的穴居、墓地已焕然一新。
6山东临清彭祖据清光绪《馆陶县乡土志》载,“彭祖墓在城东三十里彭祖店村。
”民国25年《馆陶县志》还有彭祖墓照片一幅(见最上面照片),并载文说:“彭祖墓,在县治东北三十里彭祖店村西南,高六七尺,占地二丈余。
”民国25年时馆陶县治即今冠县北馆陶镇。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区划变动,卫河东部原馆陶县辖区划归山东省冠县,卫河西部原馆陶县辖区仍名馆陶县,属河北省。
区域变动后,原“彭祖店村”旁的彭祖墓在今临清市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