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样品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质检样品处置方案

质检样品处置方案

质检样品处置方案背景介绍质检样品是检验产品品质的重要手段。

在质检过程中,样品的采集和处置至关重要,它们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利益。

因此,制定一份正确的质检样品处置方案至关重要。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企业、质检人员提供一份适用性强、实用性高的质检样品处置方案,以确保质检样品的准确、可靠和安全处置。

质检样品采集在质检过程中,样品采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质检人员必须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采样器具必须清洁,当采集不同种类的样品时,必须使用干净的采集器具。

2.对样本进行标记,包括样品编号、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者等信息。

3.样品的采集位置应当具有代表性,要避免人为干扰或污染,比如在密集地区采集时应当避开工业污染源、道路、畜禽圈舍等。

质检样品处置在质检样品处置环节,要确保样品不因不合理的处置方法而使质检结果发生偏差或者损失,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置方法:1.(常规)分装保存:根据实际需要,将样品分装到不透明、无臭、密封性能好的容器中,标明样品编号等有关信息,存放在遮光、防潮、恒温的环境中。

2.制备样品:需要制备样品时,应逐一实验,先制备小样品,后制备大样品。

3.优先处理有害物质:如果样品中有有害物质,要先处理有害物质,保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检查好样品:质检人员需要检查样品是否存在外观、气味、颜色、组织等方面的异常,如有状况,应及时进行记录,以防止质检结果出现误差。

样品处置的分类根据质检结果和需求,质检样品的处置方法可以不同,这里我们将样品处置分类如下:1.抽样不合格:如果质检结果不合格,要对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和测量,以确定问题的具体原因,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

2.抽样合格:如果质检结果合格,可以将样品予以保存,下一步将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作出处理。

3.抽样毁坏:如果样品中有危险物质、病原体等等,要在质检实验完结后进行安全处置,不能随意丢弃。

处理前注意事项在样品处置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处理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样品处置的合法性和安全性;2.处理样品之前,应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了解样品的特性和处置方法;3.处理样品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和职业安全操作规范,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佩戴防护用品等。

样品处理操作规程

样品处理操作规程

样品处理操作规程1.概述样品处理是指对实验或调查的样品进行预处理,以满足后续实验或调查的要求。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样品处理的流程和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设备要求2.1 手套:使用无粉手套,并确保手套干净无破损。

2.2 称量仪器:使用精密电子天平进行样品称量。

2.3 清洁容器:使用洁净的容器,避免污染样品。

2.4 水源:使用去离子水或经处理的超纯水。

3.样品接收与登记3.1 样品接收:接收样品应仔细核对样品名称、数量、接收日期等信息,并确认样品是否完好。

3.2 样品登记:将接收到的样品信息登记在样品登记册上,包括样品编号、来源、接收人、接收日期等信息。

4.样品保存4.1 不同类型样品的不同保存要求:- 液态样品:储存在干燥、密封的容器中,并避免接触阳光直射。

- 固态样品:储存在低温、避光、干燥的环境中。

- 气态样品:置于密封的容器中,保存在合适的温度下。

5.样品处理流程5.1 样品称量:- 使用称量仪器准确称取所需样品,并记录称量重量。

- 避免样品接触手套、皮肤或其他污染源,确保称量准确性。

5.2 样品搅拌:- 对于液态或悬浮态样品,使用适当的搅拌设备进行搅拌,确保样品充分混合。

- 对于固态样品,可使用搅拌棒轻轻搅拌,避免样品飞溅或污染。

5.3 样品过滤:- 当样品存在悬浮固体或不溶性物质时,进行样品过滤以去除杂质。

- 使用合适的滤纸或滤膜,进行过滤操作,避免滤液溢出或污染。

5.4 样品稀释:- 当样品浓度过高时,应适当稀释以符合检测范围。

- 按照预定的稀释比例,将样品与稀释液混合,充分均匀搅拌。

5.5 样品存储:- 经处理的样品应储存在干燥、密封、标识清晰的容器中。

- 注意标注样品的名称、编号、浓度、储存日期等重要信息。

6.安全注意事项6.1 操作过程中应戴好手套,避免样品接触皮肤。

6.2 操作结束后,将废弃物正确分类处理,保持操作区域清洁整洁。

6.3 操作人员应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注意个人防护,避免事故发生。

分析样品的预处理

分析样品的预处理

分析样品的预处理在分析样品之前,我们通常需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

样品的预处理目的在于减少或消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提高所要测定物质的测定灵敏度和准确性。

以下是样品预处理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技术。

1.溶解和稀释:对于固体样品,我们通常需要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以便进行后续的测试。

在溶解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不完全溶解、化学反应等问题,这时可以考虑改变溶剂的性质、溶剂温度、溶剂处理时间等方法来解决。

2.过滤:样品中常常会含有悬浮物、杂质等,通过使用不同孔径的过滤器可以将这些杂质过滤掉,得到干净的样品溶液。

过滤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来确定过滤介质和过滤孔径。

3.浓缩:在一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测定样品中微量物质的含量,而样品的体积过大或浓度过低,这时可以使用浓缩方法来提高所要测定物质的浓度。

一般浓缩方法有蒸发浓缩、冷冻浓缩、萃取浓缩等。

4.萃取:样品中可能存在各种不同相的物质,我们需要将所要分析的物质从样品中分离出来。

这时可以使用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液萃取等方法来实现。

具体选择方法应根据所要分析物质的性质和样品的特点来确定。

5.补充试剂:为了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准确性,有时需要在样品中添加一些试剂。

例如,pH调节剂可以调节样品的酸碱度,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分析物质的溶解性和传质速度,络合剂可以形成络合物增大分析物质的测定信号等。

6.去除干扰物质:在样品中常常存在各种干扰物质,它们可能会影响我们所要测定物质的测定结果。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去除或减少这些干扰物质的影响。

常见的方法有沉淀分离、离子交换吸附、膜分离、柱层析等。

7.校正和标定:在样品预处理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校正和标定,以确保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正和标定通常通过使用标准参照物、内标法、外标法等方法来进行。

总之,样品的预处理在分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恰当的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提高样品的纯度、去除干扰物质、提高分析信号、减小误差等,从而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实验室样品前处理常用方法

实验室样品前处理常用方法

实验室样品前处理常用方法【样品前处理要求】1.样品是否要预处理,如何进行预处理,采样何种方法,应根据样品的性状、检验的要求和所用分析仪器的性能第方面加以考虑。

2.应尽量不用或少使用预处理,以便减少操作步骤,加快分析速度,也可减少预处理过程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引入污染、待测物损失等。

3.分解法处理样品时,分解必须完全,不能造成被测组分的损失,待测组分的回收率应足够高。

4.样品不能被污染,不能引入待测组分和干扰测定的物质。

5.试剂的消耗应尽可能少,方法简便易行,速度快,对环境和人员污染少。

1 高温灰化法高温灰化法是利用热能分解有机试样,使待测元素成可溶状态的处理方法。

其处理过程是准确是准确称取0.5~1.0g(有些试样要经过预处理),置于适宜的器皿中,zui常用的是适宜的坩锅,如铂坩锅、石英坩锅、瓷坩锅、热解石墨坩锅等,然后置于电炉进行低温碳化,直至冒烟近尽。

再放入马弗炉中,由低温升至375~600℃左右(视样品而定),使试样完全灰化。

试样不同,灰化的温度和时间也不相同,冷却后,灰分用无机酸洗出,用去离子水稀释定容后,即可进行待测元素原子吸收法测定。

灰化法是有机试样zui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操作比较简单,适宜于大量试样的测定,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加入其它试剂,可避免污染试样,但灰化法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在灰化过程中,引起易挥发待测元素的挥发损失,待测元素沾壁及滞留在酸不溶性灰粒上的损失。

汞和硒等易挥发元素,灰化处理中挥发损失严重,不易采用。

As、B、Cd、Cr、Fe、Pb、P、V、Zn等元素在灰化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挥发损失。

Cu、Ni等形成某些有机复合物,在温度相对较低时,也会挥发。

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多种多样化合物,易于挥发。

应特别指出的是,为克服灰化法的不足,在灰化前加入适量的助灰化剂,可减少挥发损失和粘壁损失。

常见的灰化剂有:MgO、Mg(NO3)2、HNO3、H2SO4等。

其中HNO3起氧化作用,加速有机物的破坏,因而可适当降低灰化温度,减少挥发损失。

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规范

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规范

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规范1. 引言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是科学研究工作中的核心环节,规范的采集和处理流程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的规范,包括样本采集方法、样本储存条件和样本处理流程等内容。

2. 样本采集2.1 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在样本采集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

采集器具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和样本类型进行,确保采集的样本能够满足实验要求并保持其生物活性。

2.2 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在样本采集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了解所需样本的特性和采集要求,包括采集时间点、采集部位和采集量等。

其次,要做好采集工具和采集容器的消毒工作,防止样本受到外源性污染。

2.3 采集样本的步骤样本采集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首先,要准确标注样本的相关信息,如采集时间、采集者姓名等。

其次,要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根据样本的性质和要求进行采集,如刮取、穿刺或吸取等。

采集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和快速,避免造成样本的损伤或变质。

2.4 样本采集后的处理采集完成后,要对样本进行必要的处理。

首先,要将样本转移到适当的容器中,并尽快进行保存或处理。

其次,要记录样本的相关信息,如采集日期、保存条件等,以便后续的实验使用和数据分析。

3. 样本储存条件3.1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样本在储存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十分重要。

不同类型的样本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储存条件。

通常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样本受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以免对样本的稳定性和活性产生不良影响。

3.2 光照的控制某些样本对光照的敏感性较高,需要在储存过程中进行光照的控制。

在储存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或强光照射样本,以免影响样本的结构和性质。

3.3 样本储存时间不同类型的样本储存时间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样本的储存时间应根据实验需求来确定,尽量保持样本的活性和稳定性。

4. 样本处理流程4.1 样本预处理样本预处理是样本处理流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去除样本中的杂质和干扰物,保证后续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样品处理方案

样品处理方案

样品处理方案一、概述在科学研究、实验室分析和质量控制等领域,样品处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就样品处理方案进行详细论述,包括样品收集与保存、样品预处理、样品分析和样品处理结果的解读。

二、样品收集与保存1. 选择合适的收集容器:根据不同的样品性质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收集容器,如玻璃瓶、塑料袋或离心管等。

2. 采样地点和时间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和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时间,确保样品能够准确代表所研究的对象。

3. 样品标识和记录:对每个样品进行标识,并将采样信息详细记录,包括采样地点、时间、采样人员等,以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三、样品预处理1. 样品混匀:对于固体样品,需对其进行充分的混匀,确保样品的均匀性。

2. 样品破碎或分散:对于固体样品或颗粒状样品,需要将其破碎或分散,以提高后续处理和分析的效果。

3. 样品过滤:对于含有悬浮物或杂质的液体样品,通过滤纸或滤膜进行过滤,获得清晰的液体样品。

4. 样品稀释:对于浓度过高的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便后续分析的需要。

四、样品分析1. 样品准备:根据具体的分析方法和要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前处理,如溶解、提取或干燥等。

2. 分析仪器选择:根据分析目的和样品性质,选择适当的分析仪器和方法,如色谱仪、质谱仪或光谱仪等。

3. 样品操作技巧:在进行样品分析时,需掌握正确的样品进样技巧和方法,确保准确分析结果的获取。

4. 质量控制:在样品分析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包括样品比对、盲样和标准品加入等,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样品处理结果的解读1. 样品处理结果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编制样品处理结果报告,准确记录样品处理过程和分析结果。

2. 结果解读与讨论:对样品处理结果进行解读和讨论,与实验目的或研究要求进行比对,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 稳定性和存储建议:对于处理后的样品,根据其稳定性和保存期限,提出相应的存储建议,以确保样品质量和后续分析的准确性。

检验科样品处理程序完整

检验科样品处理程序完整

检验科样品处理程序完整
---
为了确保检验科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样品处理程序必须完整且严格执行。

本文档将介绍样品处理的一般步骤,以及每个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步骤一:接收和登记样品
- 确保正确标记每个样品的相关信息,包括样本编号、接收日期和时间等;
- 快速检查样品的外观和完整性,记录任何异常情况;
- 将样品登记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并生成唯一的样品编号。

步骤二:样品准备
- 根据各项实验的要求,按照规定方法和程序处理样品;
- 如有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标记、包装和存储;
- 记录样品准备过程中所使用的药品、试剂和设备,并保存相
应的溶液配制记录。

步骤三:实验操作
- 根据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实验操作;
-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和pH值等;
- 在进行实验时,注意记录实验参数,如测量值、观察结果和
操作时间等。

步骤四:数据记录和分析
- 及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所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可以使用适当的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 根据需要,将实验结果生成报告,并保存在实验室信息管理
系统中。

步骤五:样品处理后的操作
- 根据实验室规定,妥善处理实验后的样品和废弃物;
- 清理和消毒实验设备、仪器和工作区域,确保下次实验的准备工作。

- 对于特殊或有毒性的废弃物,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
通过遵守这些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检验科样品处理程序的完整性和高质量。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请及时联系相关负责人。

谢谢!。

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样品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非常重要。

以下是实验室样品管理的基本规则和流程:
一、样品接受
1.实验室应该设立专门的样品接受台,接受实验室成员或外部客户提供的样品。

2.所有送样品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填写送样单,并注明样品的名称、数量、来源、性质等信息。

接受样品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核对送样单的信息,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样品处理
1.实验室应该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对样品进行处理。

2.样品的处理应该在指定的工作区域内进行,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

三、样品存储
1.样品在处理完后,应该按照其特性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2.存储样品的区域应该标注清楚,以便实验室成员快速找到所需的样品。

3.实验室应该建立样品库,对样品进行统一管理、保存和查询。

四、样品分配
1.根据实验室的工作需要,样品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

2.分配样品的人员应该经过合格的培训和授权,以确保分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样品报告
1.样品处理和测试后,实验室应该及时向客户提交报告。

2.报告中应该包括样品的性质、检测结果、分析方法、测试结论等内容。

六、样品处置
1.在样品处理和测试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实验室应该按照环保要求处理这些废弃物。

2.对于已经测试完毕的样品,实验室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

以上是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及流程的基本规则和流程。

实验室成员应该熟悉这些规则和流程,以确保实验室的质量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事故预防与处理方法
一、实验室常见危险品
1.异戊二烯
危险性类别:属于低闪点易燃液体
爆炸危险:极度易燃,可被热、火花、火焰点燃。

可能发生聚合。

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易爆混合气体。

储存注意事项:放入封闭容器内,严禁用火。

储存在阴凉阴暗处,避免光照,不与诸如氧化剂等性质相反地物质一起储存。

泄露应急处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及时通风,采用干黄沙、非燃烧吸收剂等吸收本品。

灭火处理:使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

用水灭火无效。

2.三异丁基铝
危险特性:化学反应活性高,接触空气会冒烟自燃。

对微量的水极其敏感容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

遇水强烈分解,放出易燃的烷烃气体。

遇高温剧烈分解。

泄露应急处理: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灭火方法:干粉或干沙,禁止使用水或泡沫灭火。

3.正丁基锂
危险特性:有极强的还原性,遇水、氧化剂均极易发热燃烧。

应急处理:用沙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人员应撤离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

切断火源。

灭火方法:干粉或干沙,禁止使用水、泡沫或卤化物等灭火。

储存方法:密闭容器(低于20℃)
4.浓硝酸
危险特性: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烟雾,与可燃物和还原性物质发生激烈反应,爆炸。

与许多常用有机物发生非常激烈反应,引起火灾和爆炸危险。

储存方法:放入阴凉阴暗处,存于棕色试剂瓶中。

应急处理:泄露往地面上洒上小苏打,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用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沙土,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紧急处理: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5.浓硫酸
危险特性: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激烈反应,有极强腐蚀性。

储存方法:与可燃性和还原性及强碱物质分开。

应急处理:加强通风排气。

若沾上皮肤,可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若口服,立即用氧化镁悬浮液、牛奶、豆浆内服。

灭火方法:本品虽不燃,但很多反应却会引起爆炸,如与金属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与水混合会大量放热。

着火时立即用干粉,泡沫灭火。

二、常见事故处理方法
(一)、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操作和处理易燃、易爆溶剂时,应远离火源;对易爆炸固体的残渣,必须小心销毁(如用盐酸或硝酸分解金属炔化物);不要把未熄灭的火柴梗乱丢;对于易发生自燃的物质(如加氢反应用的催化剂雷尼镍)及沾有它们的滤纸,不能随意丢弃,以免造成新的火源,引起火灾。

2.实验前应仔细检查仪器装置是否正确、稳妥与严密;操作要求正确、严格;常压操作时,切勿造成系统密闭,否则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对沸点低于80℃的液体,一般蒸馏时应采用水浴加热,不能直接用火加热;实验操作中,应防止有机物蒸气泄漏出来,更不要用敞口装置加热。

若要进行除去溶剂的操作,则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

3.实验室里不允许贮放大量易燃物。

4.实验中一旦发生了火灾切不可惊慌失措,应保持镇静。

首先立即切断室内一切火源和电源。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进行抢救和灭火。

5.在可燃液体燃着时,应立即拿开着火区域内的一切可燃物质,关闭通风器,防止扩大燃烧。

6.酒精及其它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用水灭火。

7.汽油、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时,应用石棉布或干砂扑灭。

绝对不能用水,否则反而会扩大燃烧面积。

8.金属钾、钠或锂着火时,绝对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可用干砂、石墨粉扑灭。

9.注意电器设备导线等着火时,不能用水及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以免触电。

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

10.衣服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应立即用石棉布或厚外衣盖熄,或者迅速脱下衣服,火势较大时,应卧地打滚以扑灭火焰。

11.发现烘箱有异味或冒烟时,应迅速切断电源,使其慢慢降温,并准备好灭火器备用。

千万不要急于打开烘箱门,以免突然供入空气助燃(爆),引起火灾。

12.发生火灾时应注意保护现场。

较大的着火事故应立即报警。

若有伤势较重者,应立即送医院。

13.熟悉实验室内灭火器材的位置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二)爆炸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仪器装置不正确或操作错误,有时会引起爆炸。

如果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或加热回流,仪器必须与大气相通。

在蒸馏时要注意,不要将物料蒸干。

在减压操作时,不能使用不耐外压的玻璃仪器(例如平底烧瓶和锥形烧瓶等)。

2.对于放热量很大的合成反应,要小心地慢慢滴加物料,并注意冷却,同时要防止因滴液漏斗的活塞漏液而造的事故。

(三)实验室触电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实验中常使用电炉、电热套、电动搅拌机等,使用电器时,应防止人体与电器导电部分直接接触及石棉网金属丝与电炉电阻丝接触;不能用湿的手或手握湿的物体接触电插头;电热套内严禁滴入水等溶剂,以防止电器短路。

2.为了防止触电,装置和设备的金属外壳等应连接地线,实验后应先关仪器开关,再将连接电源的插头拨下。

3.检查电器设备是否漏电应该用试电笔,凡是漏电的仪器,一律不能使用。

4.发生触电时急救方法:
①关闭电源;②用干木棍使导线与被害者分开;③使被害者和土地分离,急救时急救者必须做好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手或脚必须绝缘。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救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