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逻辑连接词
1.3简单的逻辑连接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解析:命题 p:存在 x∈R,使 tan x=1 是真命题,命题 q:x -3x+2<0 的解集 是{x|1<x<2}也是真命题,∴ ①命题“p 且 q”是真命题;②命题“p 且(������ q)”是假 命题;③命题“(������ p)或 q”是真命题;④命题“(������ p)或(������ q)”是假命题,故应选 D.
1 2 2
5 2
2
解析:由 sin x= >1,可得命题 p 为假;由 x +x+1= ������ +
2
5
2
+ ≥ ,可得
4 4
3
3
命题 q 为真,则命题“p 且 q”是假命题;命题“p 且(������ q)”是假命题;命题“(������ p)且 q”是真命题;命题“(������ p)或(������ q)”是真命题.
1.命题 p:x2+y2<0;q:x2+y2≥0.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B ). A.p 或 q C.q B.p 且 q D.������ p
一轮复习简单逻辑连接词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含答案)

一轮复习简单逻辑连接词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含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第3讲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最新考纲 1.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3.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知识梳理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中的且、或、非叫做逻辑联结词.(2)命题p且q、p或q、非p的真假判断p q p且q p或q非p真真真真假真假假真假假真假真真假假假假真2.(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用“”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2)存在量词: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用“”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命题命题的否定x∈M,p(x)x0∈M,p(x0)x0∈M,p(x0)x∈M,p(x)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精彩PPT展示(1)命题p∧q为假命题,则命题p,q都是假命题.(×)(2)若命题p,q至少有一个是真命题,则p∨q是真命题.(√)(3)已知命题p:n0∈N,2n0>1 000,则p:n0∈N,2n0≤1 000.(×)(4)命题“x∈R,x2≥0”的否定是“x∈R,x2<0”.(×)2.(2014·重庆卷)已知命题p :对任意x ∈R ,总有|x |≥0; q :x =1是方程x +2=0的根.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p ∧q B .p ∧q C .p ∧qD .p ∧q 解析 由题意知,命题p 为真命题,命题q 为假命题,故q 为真命题,所以p ∧q 为真命题.答案 A3.(2014·湖南卷)设命题p :x ∈R ,x 2+1>0,则p 为( ) A .x 0∈R ,x 20+1>0 B .x 0∈R ,x 20+1≤0C .x 0∈R ,x 20+1<0D .x ∈R ,x 2+1≤0解析 “x ∈R ,x 2+1>0”的否定为“x 0∈ R ,x 20+1≤0”,故选B. 答案 B4.若命题“x ∈R ,ax 2-ax -2≤0”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当a =0时,不等式显然成立;当a ≠0时,由题意知⎩⎨⎧a <0,Δ=a 2+8a ≤0,得-8≤a <0.综上,-8≤a ≤0. 答案 [-8,0]5.(人教A 选修1-1P26A3改编)给出下列命题: ①x ∈N ,x 3>x 2;②所有可以被5整除的整数,末位数字都是0; ③x 0∈R ,x 20-x 0+1≤0;④存在一个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则以上命题的否定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 答案 ①②③考点一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及其真假判断【例1】(1)(2014·辽宁卷)设a,b,c是非零向量.已知命题p:若a·b=0,b·c=0,则a·c=0;命题q:若a∥b,b∥c,则a∥c.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p∨q B.p∧qC.(p)∧(q) D.p∨(q)(2)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甲、乙两位学员各跳一次.设命题p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是“乙降落在指定范围”,则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A.(p)∨(q) B.p∨(q)C.(p)∧(q) D.p∨q解析(1)由于a,b,c都是非零向量,∵a·b=0,∴a⊥b.∵b·c=0,∴b⊥c.如图,则可能a∥c,∴a·c≠0,∴命题p是假命题,∴p是真命题.命题q中,a∥b,则a与b方向相同或相反;b∥c,则b与c方向相同或相反.故a与c方向相同或相反,∴a∥c,即q是真命题,则q是假命题,故p∨q是真命题,p∧q,(p)∧(q),p∨(q)都是假命题.(2)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包含以下三种情况:“甲、乙均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甲降落在指定范围,乙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乙降落在指定范围,甲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选 A.或者,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等价于命题“甲、乙均降落在指定范围”的否命题,即“p∧q”的否定.选A.答案(1)A(2)A规律方法若要判断一个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需先判断构成这个命题的每个简单命题的真假,再依据“或”——一真即真,“且”——一假即假,“非”——真假相反,做出判断即可.【训练1】 (1)若命题p:函数y=x2-2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命题q:函数y=x-1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则()A.p∧q是真命题B.p∨q是假命题C.p是真命题D.q是真命题(2)“p∨q”为真命题是“p∧q”为真命题的________条件.解析(1)因为函数y=x2-2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所以p是真命题;因为函数y=x-1x的单调递增区间(-∞,0)和(0,+∞),所以q是假命题.所以p∧q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p为假命题,q为真命题,故选D.(2)若命题“p∨q”为真命题,则p,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命题.若命题“p∧q”为真命题,则p,q都为真命题,因此“p∨q”为真命题是“p∧q”为真命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1)D(2)必要不充分考点二全(特)称命题的否定及其真假判定【例2】 (1)(2014·安徽卷)命题“x∈R,|x|+x2≥0”的否定是()A.x∈R,|x|+x2<0 B.x∈R,|x|+x2≤0C.x0∈R,|x0|+x20<0 D.x0∈R,|x0|+x20≥0(2)(2014·沈阳质量监测)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是()A.x∈R,x2>0 B.x∈R,-1<sin x<1C.x0∈R,2x0<0 D.x0∈R,tan x0=2解析 (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即命题“x ∈R ,|x |+x 2≥0”的否定为“x 0∈R ,|x 0|+x 20<0”.故选C.(2)x ∈R ,x 2≥0,故A 错;x ∈R ,-1≤sin x ≤1,故B 错;x ∈R,2x >0,故C 错,故选D.答案 (1)C (2)D规律方法 (1)对全(特)称命题进行否定的方法有:①找到命题所含的量词,没有量词的要结合命题的含义加上量词,再进行否定;②对原命题的结论进行否定.(2)判定全称命题“x ∈M ,p (x )”是真命题,需要对集合M 中的每个元素x ,证明p (x )成立;要判断特称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集合内至少能找到一个x =x 0,使p (x 0)成立.【训练2】 命题“存在实数x ,使x >1”的否定是( ) A .对任意实数x ,都有x >1 B .不存在实数x ,使x ≤1 C .对任意实数x ,都有x ≤1 D .存在实数x ,使x ≤1解析 “存在实数x ,使x >1”的否定是“对任意实数x ,都有x ≤1”.故选C. 答案 C考点三 与逻辑联结词、全(特)称命题有关的参数问题【例3】 已知p :x ∈R ,mx 2+1≤0,q :x ∈R ,x 2+mx +1>0,若p ∨q 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2,+∞)B .(-∞,-2]C .(-∞,-2]∪[2,+∞)D .[-2,2]解析 依题意知,p ,q 均为假命题.当p 是假命题时,mx 2+1>0恒成立,则有m ≥0;当q 是假命题时,则有Δ=m 2-4≥0,m ≤-2或m ≥2.因此由p ,q 均为假命题得⎩⎨⎧m ≥0,m ≤-2或m ≥2,即m ≥2.答案 A规律方法 以命题真假为依据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首先要对两个简单命题进行化简,然后依据“p ∨q ”“p ∧q ”“p ”形式命题的真假,列出含有参数的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训练3】已知命题p:“x∈[0,1],a≥e x”;命题q:“x∈R,使得x2+4x+a =0”.若命题“p∧q”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若命题“p∧q”是真命题,那么命题p,q都是真命题.由x∈[0,1],a≥e x,得a≥e;由x∈R,使x2+4x+a=0,知Δ=16-4a≥0,a≤4,因此e≤a≤4.答案[e,4]微型专题利用逻辑关系判断命题真假2014年高考试题新课标全国Ⅰ卷中考查了一道实际问题的逻辑推理题,这也是今后高考命题的新趋向,大家应加以重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弄清实际问题的含义,结合数学的逻辑关系进行转化.【例4 (1)(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B,C三个城市时,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城市;乙说:我没去过C城市;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________.(2)对于中国足球参与的某次大型赛事,有三名观众对结果作如下猜测:甲:中国非第一名,也非第二名;乙:中国非第一名,而是第三名;丙:中国非第三名,而是第一名.竞赛结束后发现,一人全猜对,一人猜对一半,一人全猜错,则中国足球队得了第________名.点拨找出符合命题的形式,根据逻辑分析去判断真假.解析(1)由题意可推断:甲没去过B城市,但比乙去的城市多,而丙说“三人去过同一城市”,说明甲去过A,C城市,而乙“没去过C城市”,说明乙去过城市A,由此可知,乙去过的城市为A.(2)由上可知:甲、乙、丙均为“p且q”形式,所以猜对一半者也说了错误“命题”,即只有一个为真,所以可知丙是真命题,因此中国足球队得了第一名.答案(1)A(2)一点评在一些逻辑问题中,当字面上并未出现“或”“且”“非”字样时,应从语句的陈述中搞清含义,并根据题目进行逻辑分析,找出各个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解决问题.[思想方法]1.把握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形式,特别是字面上未出现“或”、“且”、“非”字眼,要结合语句的含义理解.2.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判断口诀:p∨q→见真即真,p∧q→见假即假,p与?p→真假相反.3.要写一个命题的否定,需先分清其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对照否定结构去写,否定的规律是“改量词,否结论”.[易错防范]1.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否命题”是对原命题“若p,则q”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加以否定而得到的命题,它既否定其条件,又否定其结论;“命题的否定”即“非p”,只是否定命题p 的结论.2.命题的否定包括:(1)对“若p,则q”形式命题的否定;(2)对含有逻辑联结词命题的否定;(3)对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要特别注意下表中常见词语的否定.词语词语的否定等于不等于大于不大于(或小于等于)小于不小于(或大于等于)是不是一定是不一定是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不是)必有一个一个也没有任意的某一个且或或且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4·湖北卷)命题“?x∈R,x2≠x”的否定是()A.?x?R,x2≠x B.?x∈R,x2=x C.?x?R,x2≠x D.?x∈R,x2=x 解析原命题的否定为“?x∈R,x2=x”.答案D2.(2014·天津卷)已知命题p:?x>0,总有(x+1)e x>1,则?p为()A.?x0≤0,使得(x0+1)e x0≤1B.?x0>0,使得(x0+1)e x0≤1C.?x>0,总有(x+1)e x≤1D.?x≤0,总有(x+1)e x≤1解析命题p为全称命题,所以?p:?x0>0,使得(x0+1)e x0≤1.答案B3.(2015·海淀区模拟)已知命题p:?x∈R,x2+x-1<0,则?p为()A.?x∈R,x2+x-1>0 B.?x∈R,x2+x -1≥0C.?x?R,x2+x-1≥0D.?x?R,x2+x -1>0解析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的否定,需将存在量词改为全称量词,并将结论否定,即?p:?x∈R,x2+x-1≥0.答案B4.已知命题p: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q:正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p∨q B.p∧qC.?p∧?q D.?p∨?q解析不难判断命题p为真命题,命题q为假命题,从而上面叙述中只有?p∨?q为真命题.答案D5.(2014·湖北七市(州)联考)已知命题p:?x∈R,cos x=54;命题q:?x∈R,x2-x+1>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命题p∨q是假命题B.命题p∧q是真命题C.命题(?p)∧(?q)是真命题D.命题(?p)∨(?q)是真命题解析易判断p为假命题,q为真命题,从而只有选项D正确.答案D6.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x0∈R,lg x0=0 B.?x0∈R,tan x0=3C.?x∈R,x3>0 D.?x∈R,2x>0解析当x=1时,lg x=0,故命题“?x0∈R,lg x0=0”是真命题;当x=π3时,tan x=3,故命题“?x0∈R,tan x0=3”是真命题;由于x=-1时,x3<0,故命题“?x∈R,x3>0”是假命题;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对?x∈R,2x>0,故命题“?x∈R,2x>0”是真命题.答案C7.设命题p:函数y=sin 2x的最小正周期为π2;命题q:函数y=cos x的图象关于直线x=π2对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为真B.?q为假C.p∧q为假D.p∨q为真解析p是假命题,q是假命题,因此只有C正确.答案C8.(2015·武汉调研测试)已知命题p :?φ∈R ,使f (x )=sin(x +φ)为偶函数;命题q :?x ∈R ,cos 2x +4sin x -3<0,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 .p ∧qB .(?p )∨qC .p ∨(?q )D .(?p )∧(?q )解析 利用排除法求解.?φ=π2,使f (x )=sin(x +φ)=sin ⎝ ⎛⎭⎪⎫x +π2=cos x 是偶函数,所以p 是真命题,?p 是假命题;?x =π2,使cos 2x +4sin x -3=-1+4-3=0,所以q 是假命题,?q 是真命题.所以p ∧q ,(?p )∨q ,(?p )∧(?q )都是假命题,排除A ,B ,D ,p ∨(?q )是真命题,故选C.答案 C二、填空题9.(2014·合肥质量检测)命题p :?x ≥0,都有x 3-1≥0,则?p 是________. 答案 ?x 0≥0,有x 30-1<0.10.命题“?x 0∈⎝ ⎛⎭⎪⎫0,π2,tan x 0>sin x 0”的否定是________. 答案 ?x ∈⎝ ⎛⎭⎪⎫0,π2,tan x ≤sin x 11.若命题p :关于x 的不等式ax +b >0的解集是{x |x >-b a },命题q :关于x 的不等式(x -a )(x -b )<0的解集是{x |a <x <b },则在命题“p ∧q ”、“p ∨q ”、“?p ”、“?q ”中,是真命题的有________.解析 依题意可知命题p 和q 都是假命题,所以“p ∧q ”为假、“p ∨q ”为假、“?p ”为真、“?q ”为真.答案 ?p 、?q12.下列结论:①若命题p :?x ∈R ,tan x =1;命题q :?x ∈R ,x 2-x +1>0.则命题“p ∧?q ”是假命题;②已知直线l 1:ax +3y -1=0,l 2:x +by +1=0,则l 1⊥l 2的充要条件是a b=-3;③命题“若x 2-3x +2=0,则x =1”的逆否命题:若“x ≠1,则x 2-3x +2≠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 ①中命题p 为真命题,命题q 为真命题,所以p ∧?q 为假命题,故①正确;②当b =a =0时,有l 1⊥l 2,故②不正确;③正确.所以正确结论的序号为①③.答案 ①③能力提升题组(建议用时:15分钟)13.(2014·衡水中学调研)给定命题p :函数y =ln[(1-x )(1+x )]为偶函数;命题q :函数y =e x -1e x +1为偶函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 ∨q 是假命题B .(?p )∧q 是假命题C .p ∧q 是真命题D .(?p )∨q 是真命题解析 对于命题p :令y =f (x )=ln[(1-x )(1+x )],由(1-x )(1+x )>0,得-1<x <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1),关于原点对称,又∵f (-x )=ln[(1+x )(1-x )]=f (x ),∴函数f (x )为偶函数,∴命题p 为真命题;对于命题q :令y =f (x )=e x -1e x +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关于原点对称,f (-x )=e -x -1e -x +1=1e x -11e x +1=1-e x1+e x=-f (x ),∴函数f (x )为奇函数,∴命题q 为假命题,∴(?p )∧q 是假命题,故选B. 答案 B14.(2014·湖南五市十校联考)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 .?α ,β∈R ,使sin(α+β)=sin α+sin βB .?φ∈R ,函数f (x )=sin(2x +φ)都不是偶函数C .?m ∈R ,使f (x )=(m -1)·xm 2-4m +3是幂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D .?a >0,函数f (x )=ln 2 x +ln x -a 有零点解析 对于A ,当α=0时,sin(α+β)=sin α+sin β成立;对于B ,当φ=π2时,f (x )=sin(2x +φ)=cos 2x 为偶函数;对于C ,当m =2时,f (x )=(m -1)·xm 2-4m +3=x -1=1x ,满足条件;对于D ,令ln x =t ,?a >0,对于方程t 2+t -a=0,Δ=1-4(-a )>0,方程恒有解,故满足条件.综上可知,选B.答案 B15.(2014·北京海淀区测试)若命题“?x 0∈R ,使得x 20+mx 0+2m -3<0”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由已知得“?x ∈R ,x 2+mx +2m -3≥0”为真命题,则Δ=m 2-4×1×(2m -3)=m 2-8m +12≤0,解得2≤m ≤6,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2≤m ≤6.答案 [2,6]16.已知命题p :“?x ∈R ,?m ∈R,4x -2x +1+m =0”,若命题?p 是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解析 若?p 是假命题,则p 是真命题,即关于x 的方程4x -2·2x +m =0有实数解,由于m =-(4x -2·2x )=-(2x -1)2+1≤1,∴m ≤1.答案 (-∞,1]17.已知c >0,设命题p :函数y =c x 为减函数.命题q :当x ∈⎣⎢⎡⎦⎥⎤12,2时,函数f (x )=x +1x >1c 恒成立.如果“p ∨q ”为真命题,“p ∧q ”为假命题,则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由命题p 为真知,0<c <1,由命题q 为真知,2≤x +1x ≤52,要使此式恒成立,需1c <2,即c >12,若“p 或q ”为真命题,“p 且q ”为假命题,则p ,q 中必有一真一假,当p 真q 假时,c 的取值范围是0<c ≤12;当p 假q 真时,c 的取值范围是c ≥1.综上可知,c 的取值范围是⎝ ⎛⎦⎥⎤0,12∪[1,+∞). 答案 ⎝ ⎛⎦⎥⎤0,12∪[1,+∞)。
1.3简单的逻辑连接词

我们可以从并联电路理解联结词“或”的 含义。若开关p,q的闭合与断开分别对应命 题p,q的真与假,则整个电路的接通与断开 分别对应命题p∨q的真与假。
p
q
同假为假,一真必真.
s
总结思考
如果p∧q为真命题,那么p∨q一定是真 命题吗?反之,如果p∨q为真命题,那么 p∧q一定是真命题吗?
假
(2)p:3 < 2
解: p : 3≥2.
真
(3) p:空集是集合A的子集
解: p : 空集不是集合A的子集。 假
课堂小结
1、逻辑联结词 “或”、“且”、“非”的含义 2、判断含有逻辑连接词的命题真假的步骤
(1)把命题写成两个简单命题,并确定命题的构成 形式;
(2)判断简单命题的真假; (3)根据真值表判断命题的真假.
2.在下列命题中
(1)命题“不等式 | x 2 | 0 没有实数解”;
(2)命题“-1是偶数或奇数”;
(3)命题“ 2 既属于集合Q ,也属于集合R”;
(4)命题“A A U B ”
其中,真命题为_(__2__)__(__4_)___.
3.
命题p:“不等式
x
x 1
0
的解集为
{x | x 0或x 1}”;命题q:“不等式 x2 4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 1.3.1 且 (and)
思考 下面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 (1)12能被3整除; (2)12能被4整除;
命题(3)是由命 题(1)(2)使用联 结词“且”联 结得到的新命 题.
(3)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
一般的,用逻辑联结词“ ”把命题p和q连接起来, 就得到一个新命题, 记作p∧q,读作“p且q”.
第一章1.3简单逻辑连接词

C )
【例2(P6)】 (2012·杭州学军中学模拟)已知 命题p:∃x∈R,使tan x=1,命题q:x2-3x +2<0的解集是{x|1<x<2},给出下列结论: ①命题“p∧q”是真命题; ②命题“p∧┐q”是假命题; ③命题“┐p∨q”是真命题; ④命题“┐p∨┐q”是假命题. 其中正确的是( D )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型一
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
【例 1(P6) 】已知命题 p1:函数 y=2x-2-x 在 R 上为增函数,p2:函数 y=2x+2-x 在 R 上为减 函数,则在命题 q1:p1∨p2,q2:p1∧p2,q3: (¬ p1)∨p2 和 q4:p1∧(¬ p2)中,真命题是( A.q1,q3 C.q1,q4 B.q2,q3 D.q2,q4
m>1
(P6)变式训练 2(1)命题 p:a +b <0 (a,b∈R); 正确的是 ( ) B.“p∧q”为真 D.“┐ q”为真
2
2
命题 q:(a-2)2+|b-3|≥0 (a,b∈R),下列结论
A
A.“p∨q”为真 C.“┐ p”为假
变式训练 2(2)已知命题 p:抛物线 y=2x2 1 的准线方程为 y=- ;命题 q:若函数 f(x+ 2 1)为偶函数, 则 f(x)关于 x=1 对称. 则下列命 题是真命题的是 A.p∧q C.(┐p)∧(┐q) (
(P7)变式训练 3 (1) 已知 a>0,设命题 p:函 数 y=a 在 R 上单调递增;命题 q:不等式 ax “p∨q”为真,求 a 的取值范围.
x 2
-ax+1>0 对∀x∈R 恒成立. 若“p∧q”为假,
(0,1]∪[4,+∞)
句子逻辑关系连接词

1.增补(Addition)in addition, furthermore, again, also, besides, moreover, what`s more, similarly, next, finally.2.比较(Comparison)in the same way, likewise, similarly, equally, in comparison, just as3.对照(Contrast)whereas, in contrast, on the other hand, instead, however, nevertheless, unlike, even though, on the contrary, while4.因果(Cause and effect)because, because of, for, since, due to, owing to, thanks to, as a result(of), accordingly, hence, so, thus5.强调(Emphasis)certainly, above all, indeed, of course, surely, actually, as a matter of fact, chiefly, especially, primarily, in particular, undoubtedly, absolutely, most important6.让步(Concession)although, though, after all, in spite of, nevertheless, still, provided, while it is true....7.例证(Exemplification)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hat is, namely, such as, in other words, in this case, by way of illustration.8.总结(Conclusion)to sum up, to conclude, in a word, in short, in brief, all in all, in all, to put it in a nutshell, in summary9.推断(Inference)therefore, as a result(of), consequently, accordingly, so, otherwise10.时间和空间(Time and space)afterward, after, first, later, then, soon, outside, near, beyound, above, below, on the right(left), in the middle, opposite, in front of11.启承转合1)、启A proverb says...... At present.......As the proverb says.... Currently.....Generally speaking, .... Now,....In general, ..... On the Whole....It is clear that.... Recently.....It is often said that.... Without doubt, .......2)、承First(of all), ...... Moreover, .........Firstly, ............ No one can deny that....In the first place, ......... Obviously.....To begin with, ......... Of course, .........Also, ....... Similarly,.........At the same time...... Therefore, we should realize that..... Certainly...... There is no doubt that.......In addition,..... What`s more, ..........In fact........ It can be easily proved that... Meanwhile......3)、转But... Still, ......But the problem is not so simple...There is a certain amount of truth in this, but we still have a problem with regard to.......However,....... To our surprise,..........Nevertheless, ........ Unfortunately.......On the other hand, .......Yet difference will be found and that is why I feel that........Others may find this to be true, but I do not. I think..... 4)、合Above all, In brief, ........Accordingly, ..... In conclusion, ........All in all, .......In other words, it is hard to escape the conclusion that........As a consequence, ......... In short, .........As I have shown/said/stated/.... In sum, ........In summary, ....... As has been noted, ....Obviously, ......... By so doing, .....On the whole, ..... Consequently, ........Presumably, ....... Eventually, ......... To conclude, ...... Finally, ........To sum up, ..... In a word, ......To summarize, ......。
1.3简单的逻辑连接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三节简单的逻辑连接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考纲分析1.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3.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高频考点1.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2. 真值表的利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高考出题分值5分基础知识1.逻辑联结词(1)用联结词“且”联结命题p和命题q,记作p∧q,读作“p且q”.(2)用联结词“或”联结命题p和命题q,记作p∨q,读作“p或q”.(3)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读作“非p”或“p的否定”.(4)命题p且q、p或q、非p的真假判断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1)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3)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 M p x∀∈,读作“对任意x属于M,有p(x)成立”.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1)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3)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0,使p(x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00,()x M p x∃∈,读作“存在M中的元素x0,使p(x0)成立”.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2)“p或q”的否定为:“非p且非q”;“p且q”的否定为:“非p或非q”.(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题型分类题型一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1.【2017届山东青岛二模】已知命题,p q ,“p ⌝为假”是“p q ∨为真”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已知命题p :若x>y ,则-x<-y ;命题q :若x>y ,则x 2>y 2.在命题①p ∧q ;②p ∨p ;③p ∧(¬q);④(¬p)∨q 中,真命题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领悟技法】1.逻辑联结词与集合的关系:“或、且、非”三个逻辑联结词,对应着集合运算中的“并、交、补”,因此,常常借助集合的“并、交、补”的意义来解答由“或、且、非”三个联结词构成的命题问题.2.“p ∨q”“p ∧q”“⌝p”形式命题真假的判断步骤:(1)确定命题的构成形式;(2)判断其中命题p 、q 的真假;(3)确定“p ∧q”“p ∨q”“⌝p”形式命题的真假.3.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真假的等价关系(1)p ∨q 真⇔p,q 至少一个真⇔(⌝p)∧(⌝q)假.(2)p ∨q 假⇔p,q 均假⇔(⌝p)∧(⌝q)真. (3)p ∧q 真⇔p,q 均真⇔(⌝p)∨(⌝q)假. (4)p ∧q 假⇔p,q 至少一个假⇔(⌝p)∨(⌝q)真.(5)⌝p 真⇔p 假; ⌝p 假⇔p 真.4.命题p 且q 、p 或q 、非p 的真假判断规律:p ∧q 中p 、q 有一假为假,p ∨q 有一真为真,p 与非p 必定是一真一假.题型二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 1.【2017届安徽安庆二模】设命题()0:0,p x ∃∈+∞,013x x +>;命题q :()2,x ∀∈+∞,22xx >,则下列命题为真的是(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2.已知命题2:4,log 2p x x ∀≥≥;命题:q 在ABC ∆中,若3A π>,则sin A >.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 【领悟技法】1.全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1)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的集合M 中的每一个元素x ,证明p(x)成立; (2)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集合M 中的一个特殊值x =x 0,使p(x 0)不成立即可.2.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要判断一个特称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的集合M 中,找到一个x =x 0,使p(x 0)成立即可,否则这一特称命题就是假命题.3. 不管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若其真假不容易正面判断时,可先判断其否定的真假.1.命题“所有实数的平方是非负实数”的否定是( )(A )所有实数的平方是负实数(B )不存在一个实数,它的平方是负实数 (C )存在一个实数,它的平方是负实数 (D )不存在一个实数它的平方是非负实数 2已知命题3:2,80p x x ∀>->,那么p ⌝是( )A.32,80x x ∀≤-≤ B .32,80x x ∃>-≤ C .32,80x x ∀>-≤ D .32,80x x ∃≤-≤ 【领悟技法】1.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否命题”是对原命题“若p ,则q ”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加以否定而得的命题,它既否定其条件,又否定其结论;“命题的否定”即“非p ”,只是否定命题p 的结论.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真假总是对立的,即两者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而原命题与否命题的真假无必然联系.2.弄清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是写出命题否定的前提.3.注意命题所含的量词,没有量词的要结合命题的含义加上量词,再进行否定.4.要判断“⌝p”命题的真假,可以直接判断,也可以判断“p”的真假,p 与⌝p 的真假相反. 5.常见词语的否定形式有: ≤ 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1.【2017山东,文5】已知命题p :,x ∃∈R 210x x -+≥;命题q :若22a b <,则a<b.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 .p q ∧ B.p q ∧⌝ C.p q ⌝∧ D.p q ⌝∧⌝ 模拟练习1.【2017陕西师范附属二模】若命题:p 对任意的x R ∈,都有3210x x -+<,则p ⌝为( )A. 不存在x R ∈,使得3210x x -+< B. 存在x R ∈,使得3210x x -+<C. 对任意的x R ∈,都有3210x x -+≥ D.存在x R ∈,使得3210x x -+≥2. 【1-2】【2017届安徽蚌埠二模】在射击训练中 ,某战士射击了两次 ,设命题p 是“ 第一次射击击中目标”,命题q 是“ 第二次射击击中目标 ”,则命题“两次射击中至少有一次没有击中目标”为真命题的充要条件是 ( ) A. ()()p q ⌝∨⌝ 为真命题 B. ()p q ∨⌝ 为真命题 C. ()()p q ⌝∧⌝ 为真命题D. p q ∨ 为真命题3. 【1-4】已知命题p :关于x 的方程x 2-ax +4=0有实根;命题q :关于x 的函数y =2x 2+ax +4在[3,+∞)上是增函数.若p 或q 是真命题,p 且q 是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2,-4]∪[4,+∞) B .[-12,-4]∪[4,+∞) C .(-∞,-12)∪(-4,4) D .[-12,+∞)每日一练1、函数的定义域为 。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1,且定义:一般地,用逻辑连接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接起来,就得到一个新的命题,记作p∧q,读着“p且q”命题p∧q的真假:命题p 命题q p∧q (p且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假总结:一假则假,全真则真。
2.或定义:一般地,用联接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接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着“p∨q”,读作“p或q”.命题p或q的真假:命题p 命题q p∨q (p或q)真真真真假真假真真假假假总结:有真则真,全假则假。
3.“非”定义: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着﹁p,读着“非p”,“或p的否定”。
命题﹁p的真假:命题p ﹁p (非p)真假假真总结:一真一假。
典型例题例1:将下列各组命题用“且”联接成新命题,并判断真假。
(1)p:π是无理数; q: π小于4;(2)p:5是17的约数; q: 5是15的约数;(3)p: 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q: 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4)p: 2x2+3>x-5; q: 2x2+3<x-5;例2:将下列各组命题用“或”联接成新命题,并判断真假。
(1) p: 3>4, q: 3<4;(2) p: 正数的平方大于0; q;负数的平方大于0;(3) p: π是整数; q: π是分数。
例3: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p: y=tan x是奇函数,(2)p: π=3.1415;(3)p: 2,3都是8的约数;(4)p: 一元二次方程至多有两个解。
例4: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和结构(1)45是3和15的倍数;(2)4是合数或偶数;(3)方程x2+1=0没有有理根。
例5: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及否命题(1)面积相等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若m2+n2+x2+y2=0,则实数m,n,x,y全为零;(3)若xy=0,则x=0,y=0.例6:已知:p: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数根;q:方程4x2+4(m-2)x+1=0无实数根,若p∨q为真,p∧q为假,求m的取值范围。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

05
条件关系连接词
如果、假如
用法
通常与“那么”或“就”等词语搭配使用, 构成条件句。
含义
表示某个条件或假设,通常用于引出可能的 结果或结论。
例子
如果你努力学习,那么你就会取得好成绩。
除非、只有
含义
表示某种必要条件,否则不会得到相应的结果。
用法
通常用于强调某种必要条件,否则不会达到预期 的结果。
用法
常用于句首或句中,连接两个分句,表示意思 的转折。
尽管、虽然
含义
表示承认某种事实或情况,但下文并不因此 受到影响或限制。
用法
常用于句首,连接两个分句,表示意思的转 折。
例子
尽管他很努力,但是还是没有通过考试。
不过、只是
含义
表示轻微的转折或限制,对 上文的意思进行补充或修正 。
用法
常用于句中,连接两个分句 ,表示意思的轻微转折或限 制。
简洁性
避免过度使用逻辑连接词,以免句子显得冗长和复杂 。
一致性
在整个文本中,要保持逻辑连接词使用的一致性,以 增强文本的可读性和连贯性。
提高逻辑连接词运用能力方法
1 2
多读多写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可以逐渐熟悉并掌 握各种逻辑连接词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学习优秀范文
学习一些优秀范文,观察和分析其中逻辑连接词 的使用,可以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例子
他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注重现实 生活。
此外、另外
定义
用于引出除了之前提到的事物或情况之外的其他事物或情况,表示补充或增加的信息。
例子
除了以上提到的优点,此外,这个产品还有很高的性价比。
03
转折关系连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