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合集下载

熔点及沸点测定

熔点及沸点测定

熔点及沸点测定熔点、沸点测定1、熔点的测定化合物的熔点就是所指在常压下用物质的遏―液两二者达至均衡时的温度。

但通常把晶体物质熔化后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温度做为该化合物的熔点。

清澈的液态有机化合物通常都存有紧固的熔点。

在一定的外压下,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就是非常灵敏的,自初熔至全系列熔(称作熔程)温度不少于0.5-1℃。

若混有杂质则熔点存有明晰变化,不但熔点距不断扩大,而且熔点也往往上升。

因此,熔点就是晶体化合物纯度的关键指标。

有机化合物熔点通常不少于350℃,更易测量,故需借测量熔点去辨别未明有机物和推论有机物的纯度。

在鉴定某未知物时,如测得其熔点和某已知物的熔点相同或相近时,不能认为它们为同一物质。

还需把它们混合,测该混合物的熔点,若熔点仍不变,才能认为它们为同一物质。

若混合物熔点降低,熔程增大,则说明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

故此种混合熔点试验,是检验两种熔点相同或相近的有机物是否为同一物质的最简便方法。

熔点装置图:沸点装置图:2、沸点的测定2、沸点测量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逸出的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气。

当分子由液体逸出的速度与分子由蒸气中回到液体中的速度相等,液面上的蒸气达到饱和,称为饱和蒸气。

它对液面所施加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

实验证明,液体的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

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

当液体的蒸气甩减小至与外界其行液面的总压力(通常就是大气压力)成正比时,就存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为液体融化。

这时的温度称作液体的沸点。

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在101.3kpa下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在一定外压下,纯液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而且沸点距也很小(0.5-1℃)。

所以测定沸点是鉴定有机化合物和判断物质纯度的依据之一。

测定沸点常用的方法有常量法(蒸馏法)和微量法(沸点管法)两种。

五、实验步骤1、熔点的测量毛细管法:o①准备工作熔点管:将毛细管截成6~8cm长,将一端用酒精灯外焰封口(与外焰成40角旋转冷却)。

有机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有机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实验项目名称:微量法熔沸点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熔点和沸点的测定意义2. 掌握毛细观测熔沸点的方法二、实验原理纯物质有固定的熔沸点,而有固定的熔沸点的不一定是纯物质。

通过混合法测定熔沸点可以验证物质的纯度。

熔点:在大气压下,固体化合物加热到由固态转变为液体,并且固、液两相处于平衡时的温度就是该化合物的熔点。

溶距:被加热的纯固体化合物从始终至全溶的温度变化范围为溶距(熔点范围或溶程)纯固体化合物溶距不超过0.5~1℃,若含有杂质时,则其熔点比纯固体化合物的熔点低,且溶距变宽。

沸点:一个化合物的沸点,就是当它受热时其蒸汽压升高,当达到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时,它开始沸腾,这是的液体温度及该液体的沸点三、主要试剂及主、副产物的物理常数酒精灯、b形管、石蜡油、温度计、橡胶圈、熔点管(由毛细管制备)、沸点管、待测样品。

待测粉末占熔点管3毫米左右,待测液占沸点管1厘米左右,石蜡液液面达b型管上支管面。

五、实验简单操作步骤1、温度计的校正用冰/水,沸水校正温度计。

2、熔点的测定(1)样品装入将熔点管开口端插入待测样品粉末中,然后倒置,使粉末进入熔点管闭口端。

将熔点管放在空气冷凝管上口,自由落下,反复多次,使样品填实。

(2)熔点测定将b形管垂直夹于铁架上,以石蜡油作浴液,石蜡油液面高度在叉管口处。

用橡胶圈将熔点管捆绑于温度计上,使样品的部分置于水银球侧面中部,将此温度计装入开口橡皮塞中,刻度向外插入b形管中,用外焰进行加热。

粗测样品的熔点。

然后用第二支熔点管进行精测。

在接近熔点15摄氏度时减慢加热速度为每分钟上升一摄氏度。

记录初熔温度和全熔温度。

平行精测一次。

3、沸点测定(1)样品装入用滴管吸取待测样品于沸点外管中,将干净的熔点管倒插入沸点管。

(2)沸点测定测定装置如熔点测定法,将沸点外管捆于温度计上,使外管与温度计底部对齐,插入b形管中加热。

加热时由于气体膨胀,管内会有小气泡缓缓逸出,在达到液体的沸点时,将有一连串的小气泡快速地逸出。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一、有机化合物熔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的概念、测定的原理及意义。

2.掌握微量法测定熔点、沸点的操作技术。

物质熔点的测定是有机化学工作者经常用的一种技术,所得的数据可用来鉴定晶状的有机化合物,并作为该化合物纯度的一种指标。

测定的意义:可以鉴别未知的固态化合物和判断化合物的纯度。

(二)熔点测定原理什么叫熔点——用物质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理解。

熔点的定义:固、液两态在标准大气压下达到平衡状态,即固相蒸气压与液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

固态物质受热后,从开始熔化(初熔)至完全熔化(全熔)的温度范围就是该化合物的熔点(实际上是熔点范围。

称为熔程或熔距。

)测熔点时几个概念:始熔(初熔)、全熔、熔点距、物质纯度与熔点距关系。

始熔(初熔)——密切注意熔点管中样品变化情况。

当样品开始塌落,并有液相产生时(部分透明),表示开始熔化(初熔),即记录为初溶温度t1。

全熔——当固体刚好完全消失时(全部透明),则表示完全熔化(全熔)。

记录温度t2 。

熔距或熔程——从初熔到全熔的温度范围。

t1~t2为熔程。

纯净物一般不超过0.5~10C化合物的熔点是指在常压下该物质的固—液两相达到平衡时的温度。

但通常把晶体物质受热后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时的温度作为该化合物的熔点。

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

在一定的外压下,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称为熔程) 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液态时的温度不超过0.5-1℃。

若混有杂质则熔点有明确变化,不但熔点距扩大,而且熔点也往往下降。

因此,熔点是晶体化合物纯度的重要标志。

有机化合物熔点一般不超过350℃,较易测定,故可借测定熔点来鉴别未知有机物和判断有机物的纯度。

(三)熔点测定方法:1)显微熔点测定仪《实验化学》第二版书上P1042)数字熔点测定仪《实验化学》第二版书上P1053)双浴式熔点测定器《实验化学》第二版书上P1024)毛细管法测熔点,用b形管测熔点装置(本实验使用)及其它测定方法。

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熔点和沸点的测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2-4班姓名:王佳琦学号12402010411 指导教师:张老师杨老师日期:2013年9月28日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操作方法2.了解熔点测定和沸点测定的意义二、实验原理1.熔点1.熔点:固体有机化合物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达成平衡时的温度,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

2.熔距:被加热的纯固体化合物从始熔至全熔(称熔程)的温度变化范围是熔距。

不超过0.5~1℃。

3.毛细管熔点法2.沸点1.当液体的蒸气压增大到与外界施于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相等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态内部逸出(称沸腾),此时的温度是液态的沸点。

2.在一定压力下,凡纯净化合物,必有一固定沸点。

3.微量法三、主要试剂及仪器1.主要试剂:苯甲酸,尿素,未知液,无水乙醇,环己醇,石蜡油。

2.仪器:毛细管,b形管,100℃和200℃温度计,酒精灯,铁架,玻璃管。

五、实验数据1.熔点的测定2.沸点的测定六、实验注意事项1.样品的填装必须紧密结实。

2.石蜡油不能过满,防止膨胀时进入待测物。

3.控制升温速度。

4.测沸点时要慢慢加热。

5.测沸点时液体不能太少,防止气化。

七、思考及讨论1.本实验样品装的不严实会影响实验,所以需要多次轻弹毛细管。

2.尽可能的让样品变成粉末状,便于装样。

3.样品不能加的过多造成实验浪费。

4.沸点测定时,当有大量气泡持续出现时,需停止加热,观察现象。

物质的沸点与熔点的测定实验

物质的沸点与熔点的测定实验

物质的沸点与熔点的测定实验物质的沸点和熔点是物质性质的关键指标,对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物质沸点和熔点的测定实验方法,并分析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不同物质的沸点和熔点,通过实验结果了解物质的性质,并掌握相关实验技巧。

二、实验原理1. 沸点的测定原理:当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气压时,液体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即为沸点。

常用的沸点测定仪器是酒精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2. 熔点的测定原理: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温度称为熔点。

熔点测定可以使用熔点仪或显微镜观察法。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酒精灯、酒精温度计、沸点仪或熔点仪、烧杯、试管、显微镜。

2. 实验试剂:待测物质样品。

四、实验步骤1. 沸点的测定:a) 将待测物质样品放入烧杯中。

b) 将酒精温度计插入烧杯中,确保温度计的底部在液体表面,但不接触容器底部。

c) 使用酒精灯加热物质样品,并同时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d) 当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开始急剧上升时,记录所示温度为物质的沸点。

2. 熔点的测定:a) 将待测物质样品装入试管中。

b) 将试管放入熔点仪中或将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上。

c) 使用酒精灯或温度控制装置逐渐加热样品。

d) 当样品表面部分开始融化并形成液体时,记录所示温度为物质的熔点。

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法,记录显微镜中样品完全融化的温度为熔点。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火源和高温,避免发生火灾或烫伤事故。

2. 仪器仔细检查:实验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并确保温度计的读数准确。

3. 试剂选择:使用纯净的物质样品进行实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加热的速度和温度变化,避免过热或迅速升温导致结果不准确。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所得的测温结果,可以得到物质的沸点和熔点。

通过与已知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判断物质的纯度,或者进一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熔点沸点的测定

熔点沸点的测定
常量法:蒸馏液体的体积应占蒸馏烧瓶容量的1/3~2/3.
80.2
217.9
四氯化碳
153.84
无色透明
1.4607
1.595
-22.8
76.8
实验装置
实验结果
熔点测定结果
沸点测定结果
名称/沸点
第一次
第二次
四氯化碳
74.5
75
未知样
80
80.4
思考题
貌似血管法测定熔点时,使用提勒管的好处是什么?如何选择溶液?怎样控制升温速度?
答:使用提勒管的好处是管内液体因温度差而发生对流作用时省去人工搅拌的麻烦。
装置中的溶液,温度低于100时可以用水,温度低于140,最好选用液体石蜡和甘油,若温度高于140,可选用浓硫酸。硅油可以加热到250,且比较稳定,透明度高,无腐蚀性,但价格较贵。
哪些因素会影响熔点测定的结果?
答:温度计要矫正;毛细血管既要封严,又不扭成块,也不弯曲;样品必须干燥,并要研磨很细,装填紧密结实,受热时均匀;严格控制升温速度观察准确。
沸点是液体的蒸汽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液体沸腾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外界压力的大小有关,纯净的液体有机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液体含杂质时则沸点降低。但是具有固定费电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净的有机物。
试剂的物理性质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性状
折射率
相对密度
熔点
沸点

128.18
白的晶体
1.58212
1.162熔ຫໍສະໝຸດ 、沸点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测定的熔点的原理;
掌握熔点测定的方法;
熟悉微量法测定液体化合物沸点的原理和仪器装置;
学习沸点测定的操作方法及其应用。

微量法测定熔点和沸点

微量法测定熔点和沸点

微量法测定熔点和沸点熔点和沸点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其测定方法可以使用微量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量法测定熔点和沸点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微量法是一种测定物质熔点和沸点的方法,它基于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引起的温度变化。

当物质加热到熔点或沸点时,其温度会发生突然变化,这可以通过温度计和加热装置进行监测。

在微量法中,通常使用微量样品和微量温度计来减小系统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1.准备样品选择适量的样品,一般是数毫克级别的微量样品,并将其放置在透明的玻璃管或小瓶中。

在选取样品时要确保样品的纯度和组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准备装置在一个净化过的实验室环境下,使用高精度温度计和恒温装置来测量熔点。

3.设置实验条件设置温度计的灵敏度,选择合适的变温方式,通常采用线性升温或非线性升温的方法来升温。

确定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准确度,以及恒温装置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4.测量熔点将样品放入恒温装置中,采取适当的升温方式使温度升高,直到样品开始熔化。

此时,温度计会显示一个突然的温度变化,这时就可以记录下该温度值,这个温度就是样品的熔点。

在温度升高过程中,要防止样品受到过多的热量,这可能会导致样品分解或挥发,影响测量准确性。

因此,在熔点测量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升温速率,并根据样品类型和性质进行相应的调节。

测量沸点的步骤与测量熔点的步骤类似,但是需要使用不同的装置和操作方法。

可以选择将样品放在一个特制的玻璃管中,将其浸入沸水中加热,或者使用油浴进行沸点测量。

1.保证样品的纯度和数量,避免杂质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2.在测量过程中,控制加热速率,避免样品受到过多的热量,导致样品分解或挥发,影响测量准确性。

3.选择合适的探测器和测量仪器,保证测量精度和重复性。

4.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和稳定性,避免测量误差。

5.根据样品性质和测量要求,确定合适的实验条件,包括升温速率、降温速率、测量范围和灵敏度等。

综上所述,微量法是测定熔点和沸点的一种精细化方法,能够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熔点、沸点的测定

熔点、沸点的测定

三、测定方法
1、熔点的测定
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基本操作之一。目
前测定熔点的方法,以毛细管法较为简便,应
用也较广泛。放大镜式微量熔点测定在加热过
程中可观察到晶形变化的情况,较适用于测定
微量高熔点化合物。
毛细管法测定熔点
毛细管的制法-样品填装-升温速度的控制- 相关的基本操作-样品纯度的判断
四、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
未知固体样品的熔点测定;
每组分别领取1个未知固体样品,测定其熔点。
2、沸点的测定(微量法)
A、沸点测定管的外管为内径3mm,长6~8 cm的一端封闭 的小玻璃管;内管为内径1mm,长8cm的一端封闭的毛 细管。 B、用吸管将0.5 mL乙醇(或乙酸乙酯)装入外管,将内管(毛 细管)开口一端插入外管底部,将外管固定在温度计上并
1.拉制毛细管时,玻璃管必须均匀转动加热,并注
意使端头封闭,以防影响测定。 2.样品的填装必须紧密结实,高度约2—3mm。 3.熔点测定时,注意使温度计水银球位于b形管上下 两叉口之间。 4.控制升温速度,并记录样品熔点范围。 5.判断何时为样品的沸点,并正确记录。
五、主要试剂用量规格
尿素
肉桂酸 尿素和肉桂酸的混和物 无水乙醇 工业乙醇
样品 初始态
出现塌落
刚出现 小液滴(初熔)
即将消失的 细小液体
液体 (终熔)
固体样品在熔点溶解过程
沸点:即化合物受热时其蒸气压升高,当达到与
水界大气压,相等时,液体开始沸腾,此时液体 的温度即是沸点,物质的沸点与外界大气压的改 变成正比。
(1)刚开始加热一段时间,毛细管内销量 空气受热膨胀,P >P0,逐步放出气泡;
思考题
1. 如果我们想对一个固体有机化合物的纯度进行初 步检测,可以用什么方法? 2. 熔点测定过程中,为什么在接近熔点升温的速度 不能快? 3.为什么要用新的毛细管重新装入样品? 4.什么叫沸点?如果某液体具有恒定的沸点,据此 是否可判断它一定是纯净物? 5.微量法测定沸点,为什么把液体样品中的气泡刚 要缩回内管的的温度作为该液体的沸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杨高升有机化学教研室
(2007 年3 月9 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沸点的原理与意义
2、学习并掌握蒸馏操作
二、实验原理
3、学习并掌握常量法(即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
1、沸点(boiling point, b.p.)
——液态物质的蒸汽压与其所处体系的压力相等时的温度
液态物质沸腾
液态与气态平衡
物质处于沸点时:
纯净的液态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均有固定的沸点
不同化合物有不同的沸点
沸程范围反映液态物质的纯度
常用术语
——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再将蒸气冷
凝为液体的过程
2、蒸馏(distillation)
沸程始馏温度~终馏温度
不同温度范围的馏出液
某一馏分之前的馏出液
最后没有蒸馏出来的物质
馏分
前馏分
残留物
蒸馏的用途
液体物质的分离与纯化
测定化合物的沸点
回收溶剂或浓缩溶液
液体化合物的
沸点相差较大
(>30 o C)
常压蒸馏
蒸馏方法
适于沸点较低且比较稳定的液体化合物适于沸点较高或较不稳定的液体化合物适于沸点较为接近的液体化合物
适于沸点较高(但有一定蒸汽压)、容易
分解且不溶于水的化合物
减压蒸馏
分馏
水蒸气蒸馏
冷凝水
冷凝水
3、常压蒸馏装置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2、蒸馏装置的安装
3、蒸馏操作
(1)加料
(4)加热
(2)通冷却水
(5)接收馏出液
1、接好冷却水的进出水管
.. 将磁搅拌子小心放入圆底烧瓶
.. 将待蒸液体倒入圆底烧瓶
.. 安装好蒸馏装置
注意检查进出水管、冷凝管是否完好! 装、拆各练习三次
(3)开动磁搅拌
前馏分与主馏分要
用不同的瓶子接收
顺序不
得有误液体体积为
烧瓶容积的
2/3 ~ 1/3
4、沸程记录


沸点
沸程
终馏温度(最后一滴液体流出时)
蒸馏速度稳定在1~2滴/秒时的温度
始馏温度(第一滴液体流出时)
5、结束蒸馏切断电源,停止加热
移去接收瓶,并放好
关掉冷凝水
冷却后拆卸仪器
四、结论和收获
五、安全注意事项
2、易燃液体的蒸馏要杜绝明火
3、有毒液体的蒸馏要注意通风或将出气口导
向室外
1、一定要按照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办法操作
4、一定不能蒸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