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列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案例2 吉列公司

五、人员配备国际化
吉列国外分支机构固定成员基本由本地城镇 居民和第三国籍人员组成,公司在跨国经营 中所获取成功的经验表明:加强海外各企业 及各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企业必须使国外市 场本地化,而不不仅仅作为设置在国外的跨 国经营企业。
五、人员配备国际化
公司几乎每年分别在中国、埃及、泰国、印度等国家建 立工厂。公司总是在工厂开工初期剂、 香波、牙膏等,这种方式已基本获得成功。此外,吉列 采用不同包或不同的规格型号销售相同的产品。由于在 拉丁美洲国家提供七盎司一瓶的润发香波不受市场欢迎, 吉列公司便及时调整用半盎司塑料瓶装润发香波投放市 场。取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使销售额大增;同样在巴 西,吉列销售使用塑料瓶装除臭剂以代替原先的金属容 器也取得了成功。 吉列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及时调 整战略逐步扩张,使剃须王国屹立不摇,难怪有人开玩 笑说:“吉列公司确实完全掌握了全世界男人的胡子”。
创始人: 坎普· 吉列(King C. Gillette)
巴尔的摩瓶盖公司的一名推销员。 1985年吉列萌生了开发一种刮胡刀的想法。第 一个剃刀(附有20片新刀片)于1903年做广告, 该年一共售出51副。但直到1913年,吉列仅 卖出168片刀片和51把刀架。
转机
一战给吉列刀片带来了机会,战争使吉列刀片成了 “军需品”,使那些从未听说过自己动手、天天剃 胡须的美国士兵,接受了吉列刀片。战后,士兵又 带着它回到了各自的家乡。1917年,吉列刀片创 造出1.2亿片销量的市场,市场占有率80%,有44 家海外分公司。到1920年,大约有2000万人都在 使用吉列的剃刀和刀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吉列公 司仍以“劳军”的名义,把数量巨大的剃须刀作为 军用品供应美军,使世界上数百万上千万男人进入 了这一市场。坎普· 吉列终于实现了成为巨富的理 想。
案例分析档

摘要:吉列公司作为世界上刀片和剃刀产品的最大生产商,销售网络遍布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吉列的目标是在核心的产品上取得世界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强调在拓展地区市场的同时,也注重在研发,广告和资本上的投入,降他们作为驱动业务增长的要素。
公司将新产品研制,进入新市场以及开拓新市场看做是重要的发展要素。
但是在印度尼西亚这个相对贫困的国家,一方面人民具有强烈的传统意识和宗教信仰,另一方面则是日益强烈的市场竞争和较为落后的分销渠道,这使得吉列公司在印尼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
1.背景吉列公司成立于1901年美国的波士顿,它是世界上刀片和剃刀产品的最大生产商,同时也生产九种其他的消费者产品,1905年公司在伦敦设立了一家办事处,第二年在巴黎设立了一家刀片生产工厂,公司的产品通过批发商,零售商和代理人销售到世界各地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5年,吉列公司的销售收入打到68亿美元,其中刀片和剃刀占40%,90年到95年,公司的年销售额收入增长率为9%,净收入增长率为17%,每股收益增长率为18%。
2.主要问题I.由于印尼地区的人均收入较低,一般人都支付不起象Sensor这样的高价格产品,公司的重点依然只能通过简单的吉列产品向人们介绍刮脸的概念,但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吉列公司在印尼上流社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II.印尼人有自己独特的刮脸传统,另一方面印尼人刮脸次数受到以下三方面影响:1.印度尼西亚人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人修饰打扮做法的影响,特别是在城市中,因为这些地方的人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到外国媒体,当地的跨国公司和海外员工也比较多。
大学里的学生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是特别重要的流行趋势先锋。
2.许多印尼人仍然将修士打扮类产品视作高档消费品3.亚洲人胡须生长的速度也不如高加索人和Latino人,所以即使在发展成熟的亚洲市场,人们刮脸的次数也不是很多。
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些问题,将会大大限制公司的产品销售量。
III.由于出口量和印尼地区内部销售量逐渐增大,吉列公司在印尼的工厂已经很需要额外的产量。
吉列系列剃须刀市场营销策划案

宝洁菁英商业实战大赛吉列系列产品营销方案计划书2010-4-14目录前言 (2)第一章产品分析1.1产品历史介绍…………………………………………………41.2现有产品系列…………………………………………………41.3产品设计分析…………………………………………………51.3.1锋速3系列产品…………………………………………51.3.2锋速3科技创新…………………………………………6第二章市场分析2.1行业分析………………………………………………………82.1.1行业现状…………………………………………………82.1.2发展趋势…………………………………………………92.2竞争对手………………………………………………………92.2.1竞争分析…………………………………………………92.2.2同类产品分析 (11)2.2.3替代品分析 (11)2.3消费者分析 (12)2.3.1文化因素 (12)2.3.2社会因素 (13)2.3.3个人因素 (14)2.4SWOT分析 (16)第三章广告推广方案 (17)3.1广告推广方案 (17)3.1.1平面实体广告设计理念 (18)3.1.2平面实体广告推广模式 (19)3.1.3动画广告设计理念 (23)3.2促销方案 (23)3.2.1成人礼套装 (24)3.2.2父亲节促销 (24)3.2.3情人节促销 (24)3.2.4吉列110周年促销 (26)附录 (28)后记 (29)前言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划破天际,全世界沉睡了一夜的男人们都将要握起一样东西,它不是汽车方向盘,也不是电脑鼠标,而是一把剃须刀......在这个本属于后工业时代的早晨,男人们将享受那几分钟由最原始操作——剃须,所带来的自信与愉悦。
在谷歌上面搜“男人”和“剃须”两个词,“男人”一词约有137000000篇网页,“剃须”一词约有13600000篇网页,基本上是10:1;然而在搜“女人”和“口红”这两个词时,发现“女人”一词约有151000000篇网页,“口红”一词约有6520000篇网页,约为23:1。
吉列营销策划案

吉列(Gillette)公司简介总部设于波士顿的吉列(Gillette)公司成立于1901年,目前有雇员3万人,主要生产剃须产品、电池和口腔清洁卫生产品。
提到“吉列”,人们就会想到世界上最好的剃具。
“掌握全世界男人的胡子”的吉列剃刀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高达90%,全球市场的份额竟达到70%以上市场环境分析一、市场现状(一)男士护肤品市场现状分析虽说男人的内涵远重于外表,但重视外表更是内在修养的体现。
有形象、有内涵,才是真正的男人。
男士需要的是粗旷的气质,而不是粗糙的肌肤。
有品位男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面子”,更要为自己的“面子”负责,肌肤护理也不再是女性的专利。
“士为悦己者容”的时代已然到来。
中国拥有庞大的男性消费市场,随着中国男性对自身外表要求的提高,男士化妆市场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已引起化妆品厂家的密切注意。
(二)洁吉列宝男士护肤品的市场现状分析几十年来,宝洁公司一直以玉兰油护肤霜这样的产品来吸引女士,但女性护理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竞争一直很激烈。
所以宝洁也赶但在宝洁之前已潮流之风进军男性市场推出吉列系列的男士护肤品。
.有很多品牌率先进入男性市场,与欧莱雅、妮维雅等相比,宝洁在男士理容业务上的发力略显迟缓。
尤其很多男士对护肤信息不了解,更不懂如何护肤,并且大部分男士消费者不会像女士一样主动去寻求护肤信息。
怎样向他们去介绍我们的产品,成为宝洁公司面临的挑战二外部环境(一)经济环境分析居民收入逐步增长----2009年以来,秦皇岛市经济健康发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7794元,同比增长了13.4%,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16.0%;人均消费性支出5247元,同比增长4.9%,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5068元,增长13.1%。
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由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从经济实用逐渐向健康安全发展,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高年份达到41%,2005年比2004年增长了17.93%,需求继续增长,2005一2010年,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仍将保持年均13%的增长率。
吉列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吉列市场案例分析摘要:吉列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尽管波士顿总部强调要提高高附加值的刮脸套装工具在全球市场上的销售,比如Sensor,但在许多亚洲市场上这种做法并不可行。
因为当地只有很少一部分顾客会如此注重仪表,经济收入一般都支付不起象Sensor这样的高价格产品。
例如,在印度尼西亚,公司的业务重点仍然放在通过简单的吉列产品向人们介绍刮脸的概念。
此外,吉列的一次性剃须产品面临两个竞争对手:来自美国的Bic品牌和印尼当地生产的Bagus品牌。
这两个品牌在印尼的销售量都不大,所以竞争并不是很激烈。
同时,印度尼西亚的政策禁止外国公司直接进口或分销产品。
这些管制政策保护了印尼国内的分销商,导致了分销的低效率。
外销渠道存在很多问题。
公司采取的战略:1、从全球角度去思考问题,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对产品进行定位。
2、进行市场评估,因地制宜,把握好印尼及东欧广大市场的同时对销售方案进行改观,投其所好。
3、科技创新,加大对产品的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扩大市场,让全球消费者都可以到相应的地方买到产品。
目录1、背景吉列公司成立于1901年美国的波士顿,它是世界上刀片和剃刀产品的最大生产商,吉列的生产作业遍布在24个国家的50家工厂。
1905年公司在伦敦设立了一家办事处,第二年在巴黎建立了一家刀片生产工厂。
公司的产品通过批发商、零售商和代理人销售到世界各地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吉列公司于1971年进入印尼市场,当时它与当地一家公司建立了合资企业,吉列占有其中主要的股份。
1996年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刀片销售将从1亿1500万片增长到1亿3600万片。
考虑到1995年的刀片销售量比上一年增长了17%的实际情况,这一预测似乎很有道理。
对于在市场营销上的投资水平超过1995年总销售收入12%的标准是否会进一步加速市场发展尚存在怀疑。
考虑到吉列的业务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其它国家的增长率,1993年,吉列公司占据了刀片市场销售量的28%。
(完整版)吉列公司案例分析

一、技术因素对吉列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从刮胡刀技术的历史发展来看,刮胡刀经历了干式(已淘汰)到湿式(卡式及可丢弃式)的转变,在附件及配套技术方面有所革新,如刮胡膏及不锈钢刀片等。
虽吉列刮胡刀在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技术成果,吉列都是刮胡刀行业的领袖。
但也存在着威胁。
机会:①感应刮胡刀含22项专利,竞争对手不易模仿②大批量生产感应刮胡刀,抢在被竞争对手模仿之前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威胁:①“反托拉斯法”,新产品很容易被模仿②大批量生产感应刮胡刀并投放市场,如市场不接受,则会危及吉列生存二、市场因素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美国市场上可丢弃式占据市场首位,且有上升趋势。
虽可丢弃式虽然在美国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但因其技术含量小,竞争激烈,互相打价格战而利润微薄,但更新换代产品上市后,因追随产品的更新换代,势必会减少卡式及可丢弃式刮胡刀的销售量。
所以,市场会带来机会和威胁:机会:①感应抢先更新换代,作为高档消费者的新宠,必能领先潮流,为吉列走出低谷注入新的活力威胁:①感应会分摊卡式及可丢弃式的生产与销售量,势必会造成原工厂的设备闲置及工人减员或生产率下降。
②可丢弃式占市场的份额可能继续上升。
三、竞争因素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在案例中发现,从市场占有率看(静态),吉列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舒适,但从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幅度(动态)来看,其真正的竞争对手是BIC,下面分析其两大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及他们的竞争策略,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吉列的优势、劣势及竞争策略是否正确,最后做出竞争因素对吉列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判断。
其三个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竞争策略,列表如下,四、吉列的内部优势与弱点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从案例介绍,首先让我们总结吉列的传统(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这些构成了吉列的企业文化基础,也是我们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
1、吉列有如下内部优势:①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化学方面的改进,而非技术方面的创新。
感应号称“更新换代产品”,其实质是卡式改良产品,但其创新还是集中在机械方面。
【精品】吉列剃须刀的营销案例分析

【精品】吉列剃须刀的营销案例分析吉列剃须刀的营销案例分析[真诚为您服务]在吉列的世界里,有这样两个梦想:先让世界变得更好,再阻止全世界男性的胡须在黑夜里潜滋暗长。
吉列的“男色”加吉列的刀片让这两个梦想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吉列的刀片削掉了男人“面子问题”的麻烦,削出了男色营销的典范。
人们相信,只要世界上的男人不发生基因变异而继续保持男性特征的话,男人们以吉列刀片为首选武器与自己脸上的须毛展开的旷日持久战就将延续下去。
获得商业利润的前提是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欲望、让思想和世界同步,近百年来,吉列充满荷尔蒙的营销手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吉列也成为无数男士品牌效仿的对象。
赔本赚吆喝:借助“胡子大兵”行销全世界一战期间,当吉列创始人金?坎普?吉列看到大胡子的士兵在前线的新闻照片时,他就意识到这里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
士兵们将剃须刀、磨刀的皮条以及磨刀石全都带到战场上非常不方便,于是,很多人的脸上便长出茂密的“森林”,不仅不卫生,而且士兵受伤后因毛发影响也不易痊愈。
吉列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商机,1917年4月,他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同政府签订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政府采购合同:政府低价购买350万副刀架和3600万片刀片,然后将剃刀发放给士兵。
这似乎是一桩亏本买卖,但随后不久,不计其数的美国士兵成了吉列剃须刀的使用者。
这些士兵到欧洲作战,把吉列剃须刀带到了欧洲,欧洲人也深受其影响,喜欢上了这种安全、方便的剃须刀。
战争结束后,一些士兵回国时带上了吉列剃须刀,从此吉列剃须刀在自己的祖国也广为人知,成为名副其实的“军需品”,那些以前从未自己动过手而只是在理发店刮胡子的大兵们接受了吉列剃须刀。
就是在这一年,吉列创下了销售剃须刀片1.3亿片的神话,销售额是吉列创立那一年的80多万倍,在美国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0%。
而之前的1913年,吉列全年仅卖出168片刀片和51把刀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吉列剃须刀被美国士兵带到了世界各地,使世界上成百上千万的男人进入这一市场,同时吉列的名字和其广告语“自己动手刮胡子”以及吉列外包装上“留胡子的老人头”商标被世界各国的人们记住。
吉列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吉列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市场营销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品牌推广至关重要。
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可以帮助企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增加销售额并提升品牌知名度。
而吉列作为全球领先的剃须刀品牌,在市场营销方面有着许多成功的案例。
本文将对吉列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其他企业对吉列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
吉列是一家专门生产和销售剃须刀和相关产品的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1901年,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知名的剃须刀品牌之一。
吉列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创新的市场营销策略。
首先,吉列通过品牌定位和传播塑造了其独特的市场形象。
吉列的品牌定位始终强调其剃须刀的高质量和剃须体验的舒适性。
通过将吉列与高品质和专业形象联系在一起,吉列成功地建立了与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此外,吉列还积极运用广告、社交媒体和品牌代言人等渠道,将品牌形象传播给更多的目标消费群体,进一步加强了品牌知名度。
其次,吉列在产品设计和创新方面走在了剃须刀行业的前沿。
吉列不断推出新款剃须刀,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剃须体验和效果的不断追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吉列的马赛克和Fusion系列。
这些产品不仅采用了更加精细的刀片和刃口设计,还创新性地加入了滑动设计和润滑带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剃须舒适度和效果。
吉列通过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改进产品性能,赢得了消费者的口碑和市场份额。
此外,吉列还通过市场营销活动和促销策略提高了产品的销售额。
吉列经常组织促销活动,如购买一款剃须刀赠送一种剃须胶等,吸引消费者购买吉列产品。
此外,吉列还与体育赛事、明星代言人等进行合作,借助各类活动和宣传渠道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和销售范围。
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和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吉列在剃须刀市场中保持了竞争优势。
最后,吉列的市场营销策略还包括了与零售商的合作和渠道拓展。
吉列与一些大型零售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将产品销售到更多的销售点,提高了产品的可获得性。
此外,吉列还积极投资和发展在线销售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买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列市场案例分析摘要:吉列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尽管波士顿总部强调要提高高附加值的刮脸套装工具在全球市场上的销售,比如Sensor,但在许多亚洲市场上这种做法并不可行。
因为当地只有很少一部分顾客会如此注重仪表,经济收入一般都支付不起象Sensor这样的高价格产品。
例如,在印度尼西亚,公司的业务重点仍然放在通过简单的吉列产品向人们介绍刮脸的概念。
此外,吉列的一次性剃须产品面临两个竞争对手:来自美国的Bic品牌和印尼当地生产的Bagus品牌。
这两个品牌在印尼的销售量都不大,所以竞争并不是很激烈。
同时,印度尼西亚的政策禁止外国公司直接进口或分销产品。
这些管制政策保护了印尼国的分销商,导致了分销的低效率。
外销渠道存在很多问题。
公司采取的战略:1、从全球角度去思考问题,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对产品进行定位。
2、进行市场评估,因地制宜,把握好印尼及东欧广大市场的同时对销售方案进行改观,投其所好。
3、科技创新,加大对产品的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扩大市场,让全球消费者都可以到相应的地方买到产品。
目录1、背景吉列公司成立于1901年美国的波士顿,它是世界上刀片和剃刀产品的最大生产商,吉列的生产作业遍布在24个国家的50家工厂。
1905年公司在伦敦设立了一家办事处,第二年在巴黎建立了一家刀片生产工厂。
公司的产品通过批发商、零售商和代理人销售到世界各地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吉列公司于1971年进入印尼市场,当时它与当地一家公司建立了合资企业,吉列占有其中主要的股份。
1996年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刀片销售将从1亿1500万片增长到1亿3600万片。
考虑到1995年的刀片销售量比上一年增长了17%的实际情况,这一预测似乎很有道理。
对于在市场营销上的投资水平超过1995年总销售收入12%的标准是否会进一步加速市场发展尚存在怀疑。
考虑到吉列的业务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其它国家的增长率,1993年,吉列公司占据了刀片市场销售量的28%。
到1995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了48%,预计1996年将进一步上升到50%。
吉列公司的政策是让人们在其全国所有的附属公司中都能购买到全套的产品。
总部的规劝和在其它国家市场上成功推出新产品的经验往往有助于鼓励国别经理采纳新产品。
吉列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产品线包括:双面刀片,吉列二代,贴面系列。
吉列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欧从东和中国进口的低价双面刀片。
吉列产品的零售价格有时候是竞争产品的四倍。
印度尼西亚的政策禁止外国公司直接进口或分销产品。
这些管制政策保护了印尼国的分销商,导致了分销的低效率。
1993年,吉列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全国各地指派了23名分销商。
新的分销商需要推荐才能加入公司的分销队伍。
在实施新的分销体系的第二年,吉列公司在印尼市场上产品销售量增加了60%。
2、企业目前需解决的主要问题:(1)、技术问题:原因:从刮胡刀技术的发展史来看,刮胡刀经历了干式到湿式的变化,在附件及配件技术方面有所革新,如刮胡膏不及不锈钢刀片。
虽然吉列刮胡刀在技术反面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市场占有率,都处于首位,但也存在着威胁。
重要性: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有活力。
(2)、市场问题:原因:美国市场可丢弃式占据市场,具有上升趋势。
但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压力大,互相打压价格而利润微薄,随着新产品的上市,势必减少卡式及可丢弃式刮胡刀的销售量。
印尼存在贫富差距,很多人无法高端产品。
重要性:解决了在这个问题,吉列产品才能占据更大市场。
3、1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A、宏观环境分析:1 人口因素:印度尼西亚国是由15,000多个岛1屿组成的群岛国家,人口有1亿9600万,地区方言超过250种,其中35%居住在城镇,65%居住在农村。
2 经济因素:20多年来,印度尼西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以上,该国的传统出口产品为农产品和石油产品。
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以及大多数人口生活条件的改善代表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上取得的进步。
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强调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要求劳动力的供给与人口增长的速度保持一致。
过去多年来,政府实施的外国投资自由化政策已经逐渐增加了经济中的私有化成份;中央政府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为贫穷落后地区开发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上。
3 政治与法律因素:从1965年以来该国一直由哈托总统执政,他为印度尼西亚提供了持续的和平与稳定。
重要的经济发展计划、司法改革以及国政策的变动只有得到总统的支持才能得以实施印度尼西亚的政策禁止外国公司直接进口或分销产品。
这些管制政策保护了印尼国的分销商,导致了分销的低效率。
4 社会文化因素:雅加达的人对于习俗非常忠诚,但那里的人态度都很随和,因为他们理解并不是每个人的想法都和自己相同。
但是,在其它地区,对于习俗的监督非常严格。
印度教是第一大教,所以每逢“Galungan”节日,印度教徒都要斋戒2天。
B、微观环境分析1 企业:美国的波士顿,它是世界上刀片和剃刀产品的最大生产商,吉列的生产作业遍布在24个国家的50家工厂。
公司的产品通过批发商、零售商和代理人销售到世界各地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吉列公司1995年68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中,刀片和剃刀的销售额为26亿美元(占40%)。
刀片和剃刀在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销售额超过了6亿美元。
在过去五年中,吉列公司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利润增长。
1990年到1995年,公司的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为9%,净收入增长率为17%,每股收益增长率为18%。
吉列的目标是在核心的产品上取得世界市场的领先地位。
2 市场营销渠道:分销商往往将产品出售给(平均提价8%)次级分销商或批发商,然后次级分销商或批发商再将产品出售给(平均提价12%)零售商店,零售商店会再次提价20%。
1993年,吉列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全国各地指派了23名分销商。
新的分销商需要推荐才能加入公司的分销队伍。
在实施新的分销体系的第二年,吉列公司在印尼市场上产品销售量增加了60%。
优秀的分销商手下有大量的销售人员,仓库和可靠度较高的运输设备,分销商一般都与当地的政府官员和贸易商有密切的联系。
3 购买者市场:吉列品牌的剃须刀在印尼市场上的认知度非常高。
印度尼西亚人的刮脸次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对落后,但人们刮脸的次数正在增长,印度尼西亚人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人修饰打扮做法的影响,特别是在城市中,因为这些地方的人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到外国媒体,当地的跨国公司和海外员工也比较多。
大学里的学生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是特别重要的流行趋势先锋。
4 竞争中因素:吉列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欧从东和中国进口的低价双面刀片,吉列的一次性剃须产品面临两个竞争对手:来自美国的Bic品牌和印尼当地生产的Bagus品牌。
这两个品牌在印尼的销售量都不大,所以竞争并不是很激3、2 行业分析:✓行业增长状况:在过去五年中,吉列公司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利润增长。
1990年到1995年,公司的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为9%,净收入增长率为17%,每股收益增长率为18%。
吉列的目标是在核心的产品上取得世界市场的领先地位。
1995年,公司四分之三的销售收入都是由占据世界市场领先地位的产品所创造的。
公司在强调拓展地区市场的同时,也注重在研发、广告和资本上的投入,将它们作为驱动业务增长的要素。
公司将新产品研制、进入新市场以及开拓新市场看作是重要的发展要素。
✓行业竞争状况:吉列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从东欧和中国进口的低价双面刀片。
根据在四个大城市所做的一项市场调查,市场上经常提到的竞争品牌为Tatra, Super Nacet, 和Tiger。
✓行业五种力量对比模型分析: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吉列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东欧和中国进口的低价双面刀片。
虽然价格不比它们低廉,但是质量和影响度都较高。
应对这一状况:应采取措施更加保证产品的质量,加大产品的影响力。
替代品生产者:双面刀片可以用电动刮胡刀来代替。
还有就是品牌竞争者,Tatra, Super Nacet, 和Tiger。
来自美国的Bic品牌和印尼当地生产的Bagus 品牌。
这两个品牌在印尼的销售量都不大,所以竞争并不是很激烈。
应对这一状况:应采取技术方面的提升,加大品牌影响力。
购买者:男性消费者群体。
刮胡刀就是男性消费者群体需要的物件。
他们追求的宗旨就是快,方便,所以要吸引他们,必定要把刀片设计的够锋利,不难刮。
企业供应商:企业供应商就是总部供应刀片,还有刀片生产的原材料。
供应商要为比较稳定,能够长期合作,信誉强的。
选择价格低廉,质量上乘的。
潜在竞争者:新企业的加入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
并且其它行业,比如化妆品业,可能会潜在的导致男士减少刮胡子,从而打算留着胡子装扮。
3、3 竞争对手概况:(分不同竞争对手展开,分析各竞争对手的目前战略、未来战略和优劣势)3、4 顾客分析:●顾客是谁:印尼男性消费者。
●购买什么:刮脸产品。
●什么时间购买:各种时段。
●在何处购买:超市、商场。
●怎样购买:现金支付。
●为什么购买:刮胡子。
3、5 企业部环境分析:●劣势:价格贵。
除刮胡刀外其它产品经营不精。
印尼政府政策禁止外国公司直接进口或分销产品。
●优势:认知度大。
技术先进。
质量好。
拥有众多国外分公司及分销商。
4、SWOT 分析5.1 竞争战略(在低成本/差异化/市场集中的战略中作选择,从企业实力、顾客需求、竞争三个角度说明理由)差异化。
理由:企业实力较强。
顾客需求不同,不同收入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竞争者,应采取差异化的战略。
5.2 市场细分(用两个以上的标准进行细分,用图表对市场细分的标准、各个细分市场的顾客特征进行说明)5.3 市场细分:1 依据图例6.1 按收入划分的家庭比例以及光顾超级市场的情况:1995年以及2000年预测人口比例、收入状况(美元)1995年到2000年超级市场购物的比例:>10,000 15.9 20.6 405,000-10,000 17.0 19.6 252,000-5,000 32.7 33.8 10<2,000 34.4 25.9 2图例6.2 每月刮脸次数每月刮脸的次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10次或10次以上155到9次344次263次102次71次82、目标市场:城市中,农村中的男性消费者。
3、原则:可衡量性可实现性可盈利性可区分性5、4 市场定位:高质量、高科技的产品理由:产品的质量是企业利于市场不败之位的重要保证。
6、市场营销策略6.1产品策略•B CG矩阵分析20%0%10 1 0.1吉列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产品线包括双面刀片,吉列二代,贴面系列。
采取低价策略。
在核心产品的基础上附加价值,延伸产品线。
6.2定价策略通过增加销售量,提高产品价格,吉列产品的零售价格有时候是竞争产品的四倍。
分销商往往将产品出售给(平均提价8%)次级分销商或批发商,然后次级分销商或批发商再将产品出售给(平均提价12%)零售商店,零售商店会再次提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