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单肺通气技术管理规范
单肺通气技术用于食道癌手术麻醉管理体会

调整气 管 导管 至 门齿 2 2 c m 和封堵 管 的深度 。用
听诊法 先确 认导 管位 置 。全 组 患者均 需再 用纤 维
支气 管镜 插 管 内窥 镜 验 证 定位 : 右 双 腔 支气 管 导
麻 醉 方法 : 采 用 异丙 酚 1 ~2 mg / k g , 芬 太 尼 1~ 2 / x g/ k g, 维 库 溴 铵 0. 1 mg / k g, 地 塞 米 松
而支气管封堵管是通过气管导管来实现单肺通气术中可随时按需进行封堵而实施单肺通气且气道压比双腔管单肺通气明显降低因而通气参数无需调整有利于术侧肺血流向通气肺再分布以降低肺内分流减少肺部气压伤的发生率对长时间单肺通气患者可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2 0 1 3年第 1 7 卷第 1 1 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堵管的尖端与主管平起。诱导后 , 先插入导管过 声门后将患者的头推 向左侧 , 并将导管插入至 2 9
-
功能障碍。采用数字随机法将 4 0 例患者分为双
腔支气 管 导管 组 ( =2 0 ) 和支气 管封 堵 管组 ( =
2 0 ) 。
1 . 2 方 法
3 0 c m 刻度 处 , 再将封 堵 管 推入 主 支 气 管 , 同 时
关键词 : 单肺 通气技术 ; 双腔支气管导管 ; 支气管 封堵管 ; 食道癌
中图分类号 : R 7 3 5 . 1 文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 2 3 5 3 ( 2 0 1 3 ) 1 1 — 1 3 9 — 0 2 D OI :1 0 . 7 6 1 9 / j c mp . 2 0 1 3 1 1 0 5 7
管支 气 管腔 开 口可见右 侧 中下支 气 管开 口, 从
《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3版)》单病种(术种)质量控制指标及目录

单病种(术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术种)质量控制指标55节220条,医院上报55个病种,各监测4条指标(病例上报例数、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病死率),病历上报
例数仅用于筛选参与评审的单病种。
其中评价考核30个病种,10个病种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中所涉及的单病种,以
表示,剩下20个病种由各医院单病种上报例数从高到低排列,取前20个病种。
各病种评价指标为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病死率,每项分值分别为1分,共计90分。
其中,国家监测的10个单病种若某一病种未开展,该病种按"0"分计算。
一、55个病种目录
二、考核指标。
麻醉管理中不同单肺通气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气管导管支气管内插管
02.劣势 1左主支气管插管困难,尤其是大量血液脓液时; 2不能实施CPAP; 3在肺隔离的情况下不能通过支气管镜进入对侧肺或不能吸引对侧肺; 4难以知道导管置入隆突下的深度; 5依赖非通气肺被动萎陷; 6经鼻插时气管导管太短; 7右支气管内插管通常会堵塞右上肺叶; 8无法切换单肺通气。
▪ 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应该选择健侧插管,但目前多数学者仍建议 无论左右侧手术,在排除左侧插管禁忌证后首选左侧插管,因为 左主支气管离气管隆突有一定距离,DLT易固定,不易移位。
▪ 选择合适的型号很关键,关于型号的选择有很多种方法,临床医 生也都有自己的经验和判断。
双腔支气管导管
▪ 今天简述一种比较靠谱的方法,利用CT选择双腔管主管部分较患 者气管管径小1—2mm的型号,测量值≦13mm者可选择F35;测量值 >13mm者可选择F37; >17mm者可选择F41。
支气管封堵器
02.劣势 1.肺萎陷需要较长时间 2.定位时间较长(取决于操作者) 3.摆放体位或手术操作期间可能导致移位,导管气管堵塞 4.右主支气管解剖阻碍封堵器深入右支气管,易于移位,用于右侧手术操作不理想 5.支气管封堵器可能被缝线缝扎 6.用于吸引或CPAP的腔隙较小
支气管封堵器
03.并发症 1.封堵器错位或移位 2.移至气管内 3.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4.套囊压力过高所致粘膜缺血
可视双腔支气管插管
01.优势 1.定位更加简单快捷 2.能够持续监测插管位置 3.减少插管次数、气道损伤,避免反复定位 4.减少纤支镜的使用 5.可以很好的用于教学
可视双腔支气管插管
02.劣势 1.经济成本较高,价格仍不是非常亲民 2.虽然也是可视化技术,但不能完全替代纤支镜 3.可视导管外径更粗 4.分泌物容易干扰镜头,冲洗效果有时不理想
单肺通气的选择与麻醉管理

单肺通气的选择与麻醉管理单肺通气是一种特殊的肺通气方法,通常在胸外科手术、心脏手术、肺癌切除或肺移植等手术中使用。
单肺通气可通过使一个肺受到通气而另一个肺则不受气体流动的控制,以提供充足的可视及操作场。
然而,单肺通气需要麻醉医师采用适当的麻醉管理策略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单肺通气的选择单肺通气可改善可视场,因为手术部位通常与一个肺更为相关。
例如,在肺癌切除手术中,必须切除整个肿瘤及患侧肺叶,另一侧肺则应仍可通气。
选择单肺通气有两种方法:分流通气和封闭通气。
分流通气是使气体流入患侧肺,但也会流入健侧肺部分;而封闭通气则是使一肺完全阻塞,使患者只能靠另一肺呼吸。
麻醉管理单肺通气需要引导和控制气道通畅,以最小化呼吸运动对手术中的动员和手术区域的干扰。
因此,在单肺通气期间应用的麻醉管理策略应专注于维持气道状况稳定、呼吸充分、心率正常和血压稳定。
预先准备对单肺通气需要进行适当的前哨准备,麻醉医师应准确估算手术的时间,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和用药程序,并明确患者特殊病史或药物对其身体的影响。
气道管理对于单肺通气期间气道管理的优化,应采用稳定可靠的方法来确保气道的通畅,包括使用相对较小的气管插管、使用气管导管保护支气管、使用胸腔镜或纤维支气管镜、使用低压通气等。
呼吸治疗麻醉医师应注意呼吸保护和充分通气。
在单肺通气时,患者只有单侧肺部分接受通气,因此应确保该侧肺部得到充分通气,并保护对侧肺部免受过度充气或压迫。
心血管管理单肺通气会导致氧合不足,因此需要补充氧气。
但是,麻醉医师应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以防止在单侧通气时发生低血氧血症或心动过缓等心血管并发症。
在单肺通气时,肺容积受限,可能会导致肺内分流增加或肺动脉高压。
总之,单肺通气是一种特殊的肺通气方法,可以为手术提供更好的可视场,同时,正确的麻醉管理对于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麻醉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管理策略,以确保在单肺通气期间保证气道畅通、呼吸充分、心率正常和血压稳定。
单肺通气时的呼吸管理

单肺通气时的呼吸管理
单肺通气是一种治疗方法,通常用于肺功能不全或肺部手术后的患者。
在单肺通气时,一个肺部被气体通气,而另一个肺部则没有气体通气。
这种治疗方法需要仔细的呼吸管理来确保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正常交换。
呼吸管理的第一步是确保气道通畅。
患者在单肺通气时需要依靠呼吸机进行呼吸,因此呼吸机应设置在正确的压力和流量,以确保气道通畅,同时避免对气道造成过度压力和伤害。
其次,需要对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监测。
这可以通过气体监测仪来实现。
通过监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以确保气体交换的正常。
呼吸管理的第三步是控制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
在单肺通气时,患者可能需要更快的呼吸频率和更小的潮气量,以确保单侧肺部的气体交换。
呼吸机可以通过调整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来实现这一点。
最后,需要定期进行肺部评估和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
这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心率来实现。
如果发现氧气饱和度低或呼吸状态异常,应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并监测患者的病情。
总之,在单肺通气时,呼吸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确保气道通畅、监测氧气和
二氧化碳、控制呼吸频率和潮气量以及定期评估肺部和患者的呼吸状态,可以确保气体交换的正常,并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关于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单肺通气

关于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单肺通气前言在胸腔内疾病或损伤的治疗中,胸科手术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而在进行胸科手术时,由于胸腔内的器官密集,必须通过肺分流机制来保证氧气供应,同时避免胸腔内的外科手术和肺功能的影响。
因此,胸科手术中的麻醉技术异常重要,而单肺通气技术在胸科手术中应用广泛,成为现代麻醉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肺通气技术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是在手术时施行的一种技术,可以使氧气和异氟烷等麻醉剂仅向未被外科操作的肺部送达,避免外科操作对健康肺部的影响,同时也保证手术过程中氧气的顺畅输送,从而突破了胸腔内手术和肺功能的重大障碍。
单肺通气有两种方法,即双腔气管插管技术和单腔气管插管技术。
双腔气管插管技术双腔气管插管技术是单肺通气最传统的方法。
手术前,在麻醉下行气管插管后,将气管导管分离成两个不同的通道。
然后关闭气管插管的对应一侧的气囊,在此侧肺部实现气管双腔插管功能。
因另一边肺部排出呼气气体,行氧气供应。
在双方肺部需要通常的通气时,开启气管插管的对侧气囊,同时关闭另一侧气囊,以保持单侧肺部通气。
单腔气管插管技术单腔气管插管技术的原理十分简单,即将气管插管仅放在一侧肺中,而另一边的肺部不进行氧气和麻醉剂的输送。
这种技术常见于小手术和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因为使用单腔气管插管技术可以减少呼吸道和肺的应激反应,减少心肺功能的损害。
单肺通气应用单肺通气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包括肺切除、肺移植、食管切除、心脏手术等,以及解决单肺病理形成的其他情况,如胸腔积液、肺部萎陷等。
并且,除了可以降低术中呼吸系统的应激反应之外,单肺通气技术还有其他显著的优点。
如术后出血风险低、术后恢复更快等。
在对高危待处理病患执行胸腔手术时,采用单肺通气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单肺通气的同时监测由于单肺通气过程中呼吸肺容积较小,因此很容易出现低通气等问题。
因此,单肺通气过程中的术中麻醉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术中呼吸系统动态监测技术的适应范围可以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和单肺通气模式。
单肺通气的麻醉管理要点

单肺通气的麻醉管理要点
以下是 8 条关于单肺通气的麻醉管理要点:
1. 嘿,你知道单肺通气时要注意监测啊!就像你开车要时刻注意路况一样。
比如说在手术中,我们得时刻盯着病人的各项指标,血氧饱和度啊之类的,这可不能马虎!要是不注意,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
2. 哎呀呀,保证呼吸道通畅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呀!这就好比是河道不能堵塞一样。
你想想,如果呼吸道不通畅,病人得多难受啊,那可不行!所以我们得精心维护。
3. 单肺通气时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可得好好调整呢!这就像给花浇水,太多或太少都不行。
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找到了合适的那个点,才能让病人舒舒服服的。
4. 哇塞,别忘了对肺进行适当的膨肺啊!这就好像给气球打气,得掌握好那个度。
不然过度了或者不足,都是会出问题的呀!
5. 嘿,调节吸入氧浓度也很关键哦!这就像做菜放盐,少了没味道,多了又太咸。
合适的氧浓度能让病人更好地恢复呢。
6. 单肺通气时得注意气道压力呀!这就跟拔河一样,力气使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
得小心翼翼地控制住,可不能让它出乱子。
7. 哇哦,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呢!它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一个零件出问题可能就全盘皆输啦。
咱得时刻留意着,不能让循环出问题。
8. 单肺通气后记得要好好管理术后恢复啊!这就像是跑完一场长跑,终点不是结束,后续的照顾也很重要呀。
只有这样,病人才能真正地好起来呀!
结论:单肺通气的麻醉管理要点真的好多呀,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都要认真对待,这样才能保障病人的安全和恢复效果啊!。
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技术概述

剖胸和侧卧位对呼吸与循环的影响
• 剖胸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呼吸、循环)
呼 吸 循 环
• 侧卧位对呼吸生理的改变
•
肺萎陷、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 ( 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 心排出量降低 V/Q比例降低 麻醉对侧卧位肺生理的影响 胸腔内负压的消失 心功能下降 反常呼吸 纵隔摆动 心律失常 气体交换面积急剧减少
优点
防止患侧肺内容进入健侧
缺点
低氧血症
控制呼
低血压
减少肺组织损
心律失常
给手术创造好的条件
单侧肺大泡或巨大囊 肿 控制通气 支气管胸膜瘘 单侧肺支气管灌洗
单 肺 通 气
绝 对 适 应 症
肺脓疡
防止病侧肺 内容物进入 健侧肺 胸主动脉瘤
支气管扩张症 大咯血
相 对 适 应 症
全肺切除术 食道肿瘤切除术 肺叶切除 胸腔镜检查或手 术
卧侧肺通气量卧侧肺通气量对侧肺通气血流通气血流比值比值基本不变基本不变卧侧肺血流量卧侧肺血流量对侧肺纤维支气管镜直视定位提高准确性左支气管细长而角度小较水平右支气管粗短而角度大较陡右上肺叶开口位置较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与足够肌松防止病人突然苏醒或躁动循环波动或咳嗽影响手术操作机械通气时预先设置好呼吸参数维持良好的通气状态麻醉中随时注意开胸手术操作刺激或探查纵隔肺门时发生的反射性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情况输血输液的掌握胸科手术麻醉的基本要求胸科手术麻醉的基本要求nn消除纵隔摆动和反常呼吸消除纵隔摆动和反常呼吸nn采用隔离技术避免肺内物质向对侧扩散采用隔离技术避免肺内物质向对侧扩散nn保持和于基本正常范围保持和于基本正常范围nn减轻循环障碍减轻循环障碍nn保持体热保持体热nn良好的术后镇痛良好的术后镇痛适当增加输液弥补回心血量的减少适当增加输液弥补回心血量的减少调整麻醉深度调整麻醉深度必要时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必要时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全肺切除前后要调整输液速度全肺切除前后要调整输液速度做必要的脱水和利尿治疗做必要的脱水和利尿治疗适当的强心与循环支持适当的强心与循环支持注意体温监测尤其对术时较长的病例特别是小儿病人剖胸体热的丧失远较腹腔手术时为强烈注意体温监测尤其对术时较长的病例特别是小儿病人可用变温毯保温用加热器加温输入液体和血液术前肺功能严重减退术前肺功能严重减退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年龄年龄岁给纯氧下岁给纯氧下术中大出血休克的病人术中大出血休克的病人超体重肥胖病人超体重肥胖病人下列情况考虑延迟拔下列情况考虑延迟拔管或更换单腔导管管或更换单腔导管配合手术尽量缩短单肺通气时间配合手术尽量缩短单肺通气时间成人单肺通气的潮气量应达到以上成人单肺通气的潮气量应达到以上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持续监测和持续监测和间断监测血气间断监测血气无法改善的低氧血症可采取各种不同模式的两侧无法改善的低氧血症可采取各种不同模式的两侧分别通气法加以改善分别通气法加以改善维持足够麻醉深度降低氧耗维持足够麻醉深度降低氧耗健侧肺用低压水柱以提高该侧肺的比值手术侧总支气管插入小管持续供氧改善此肺血氧合从而提高手术侧短期行或通气既可改善该侧肺氧合又可使该侧肺血减少从而减少静脉血掺杂麻醉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江苏省单肺通气技术管理规范
(2019年版)
为规范单肺通气技术的临床应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此项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单肺通气技术,亦称肺隔离术,是指采取特殊的气管插管技术和特殊的导管,包括放置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腔气管导管加支气管阻塞器和单侧支气管插管等,使一侧肺或部分肺叶萎陷不通气,而另一侧肺保持通气满足机体供氧需要的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单肺通气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胸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及呼吸内科等诊疗科目。
(三)具有实施单肺通气技术的基本设施:麻醉准备室、无菌手术室、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麻醉后恢复室(RR)或麻醉后监护病房(PACU)。
(四)实施单肺通气技术的基本设备包括支气管插管设备、麻醉机、监护仪(监测指标含脉氧饱和度、心电图、无创及有创血压、呼气末CO2分压等)、纤维支气管镜等处理困难气道的设备、血气分析仪等。
(五)具有处理单肺通气技术意外或并发症的除颤仪、负压吸
引器、呼吸机等急救设备及药品。
(六)具备完善的消毒灭菌设施和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系统。
(七)医疗机构至少有2名具备单肺通气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主执业机构为本医疗机构的医师。
(八)拟开展疑难危重病例的单肺通气技术,如上腔静脉置换术、袖状肺叶切除术、支气管或隆突成形术等,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须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1.开展单肺通气技术2年以上,近两年累计完成单肺通气技术病例100例以上。
2.具备高危病人动脉及中心静脉测压装置以及用于双腔支气管阻塞器定位的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等设备。
3.至少具备1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麻醉科医师。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实施单肺通气技术的医师
实施单肺通气技术的医师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或重症医学科。
2.经单肺通气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拟开展疑难危重病例单肺通气技术医师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累计完成不少于100例单肺通气病例,参与疑难危重病人的单肺通气技术不少于20例。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配合实施单肺通气技术的相关护理人员须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经与单肺通气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掌握单肺通气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开展单肺通气技术必须使用经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专业设备、耗材,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三)单肺通气技术的实施应由具有本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医疗机构医师决定。
实施者术前应当全面评估病人的病情,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和并发症预案。
(四)实施单肺通气技术前,应在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前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实施单肺通气技术的目的、风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等。
(五)加强单肺通气技术质量管理,建立单肺通气后随访制度,并规范记录单肺通气效果、用药情况、并发症等,建立病例信息数据库。
(六)医疗机构和医师应当按照规定接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协会等专业组织对其开展该技术情况进行的技术检查,包括人员资质、设备设施、病例选择、严重并发症、医疗事故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等。
(七)其他管理要求
1.建立器材使用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
2.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单肺通气耗材。
3.严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政策,按照规定收费。
四、培训管理要求
(一)拟开展单肺通气技术医师的培训要求
1.接受培训的医师必须从事临床麻醉工作5年以上,并具备实施全身麻醉技术能力,或在ICU工作5年以上。
2.接受不少于3个月的单肺通气技术系统培训,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50例单肺通气技术,至少掌握1种困难气道处理的方法和2种实施单肺通气的肺隔离技术,并经考核合格。
3.接受单肺通气全面管理的培训,包括单肺通气的病理生理、术前评估、单肺通气操作技术、术中管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治疗措施、手术后随访等。
4.凡在境外接受单肺通气技术培训6个月以上,完成本规范规定的病例数,具有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并经省内培训基地考试、考核合格后,可认定达到规定的培训要求。
5.本规范实施前,在二级及以上医院从事临床麻醉工作10年以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近2年累计指导和独立完成单肺通气病例80例以上。
单肺通气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麻醉死亡率等与单肺通气相关指标符合国家和省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关要求,近5年内未发生过二级以上(含二级)与开展单肺通气技术相关医疗事故的医师,可免于培训而开展单肺通气技术。
(二)培训基地
1.培训基地的条件
(1)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三级及以上胸科(肺科)医院。
(2)具备单肺通气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每年完成单肺通气技术≥200例次。
(3)已常规开展疑难危重病例的单肺通气技术。
(4)麻醉科至少有3名具备单肺通气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指导医师,其中至少1名为主任医师。
(5)具有与开展单肺通气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辅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2.培训工作基本要求
(1)培训教材和培训大纲满足培训要求,课程设置包括理论学习、临床实践。
(2)保证接受培训的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培训。
(3)培训结束后,对接受培训医师进行考试、考核,并出具是否合格的结论。
(4)为每位接受培训的医师建立培训及考试、考核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