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pcb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pcb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pcb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pcb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本次课程设计实验的内容是设计一块包含多个功能的PCB电路板,该电路板包含电源管理、信号放大、滤波和控制逻辑等多个模块。

本文将从电路板的设计思路、实验步骤、成果展示和问题与改进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设计思路该电路板的设计需要考虑电源管理、信号放大、滤波和控制逻辑等多个方面,并且需要将这些模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证整个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设计中,我们选用了TI的TINA软件进行仿真,并根据仿真的结果对电路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得到了符合要求的电路原理图和PCB电路板布局图。

二、实验步骤1、电源管理模块设计:该模块主要包括两个先后级别的稳压电路和一个电压监测芯片。

先后级别的稳压电路用于将电源电压从12V降压到5V和3.3V,保证整个电路板的稳定工作。

电压监测芯片用于监测电池电压,在电压低于预设值时发出警报信号。

2、信号放大和滤波模块设计:该模块主要用于放大和滤波采集到的传感器信号。

我们选用了一款高精度可编程运放作为信号放大电路的核心部件,并在其前后分别添加了高通和低通滤波器,以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精度。

3、控制逻辑模块设计:该模块主要用于控制整个电路板的工作,并且需要能够根据用户的输入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

我们选用了一款基于STM32F0的微控制器,并在其周围添加了相应的外设电路,比如USB接口、LCD显示屏和按键输入等。

4、PCB电路板设计:在得到以上模块的原理图和电路板布局图后,我们对整个电路板进行了逐层布线和优化设计,并且通过3D模拟软件进行了可视化仿真。

最终,我们得到了一块符合要求的PCB电路板。

三、成果展示最终实验成果如下图所示:(此处插入图片)可以看到,整个电路板具有紧凑、结构合理、线路清晰等特点,并且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集成或拆卸。

在实际测试中,该电路板的各模块均能正常工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性能。

四、问题与改进在设计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信号放大的误差问题、电源管理的功耗问题等。

PCB制图实训报告

PCB制图实训报告

PCB制图实训报告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时间指导教师电子与电气工程系PCB制图实训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是针对PCB制图课程结束后的一次综合实训,为检验和巩固学生对PCB制图学习成果以及提高其电子设计制作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技能的目的。

二、实训内容及要求1、实训内容以LM8361为主芯片,设计一个数字钟的PCB图,其原理图电路如图1至图5所示。

LM8361电路与其同类型的LM8363、LM8365曾经是我国专业工厂制作数字钟和定时收音机等应用电路的主芯片,具有性能稳定,走时功能、定时功能和睡眠功能,能够使用50Hz或60Hz频率作为数字钟的基准频率。

本电路是可以交流供电、也可以直流供电的应用电路。

因为数字中需要高精密度的信号源,因此在这里采用32768Hz的晶体振荡源,与CD4060、CD4012共同组成基准频率的电路,为LM8361提供60Hz的信号。

2、设计以TDA2030集成功放块为主芯片的功放电路,该集成电路具有过流、过压、过热的保护,其价格便宜、电路组成简单、且为单电源。

图1 数字钟电源电路图2 数字钟基准频率电路图3 数字钟电铃电路图4 数字钟主电路三、实训设计步骤1、数字钟电路原理图设计打开DXP,建立库文件,通过File/New/Project/PCB Project建立,然后在File/New/Schemotic建立原理图将此原理图移到库里面并通过File/Save As保存到U盘里面(1).数字钟电源电路放置VCC和地线,在工具栏找到电容并修改参数,通过Design/Browse Libraty/Diode找到二极管同时修改参数,搜索Header,点击Search输入Herder 选择Libraries on path点击Search找到该元件,放置两个,采用同样的方法搜索整流桥元件,最后按照给定的标准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使用Place Wire功能键将元件连接,大小控制好即可,使用Place Net Label在指定位置放置文字修改为VDD.(2).数字钟基准频率电路找到VCC和地线并放置适当的数量; 通过Design/Browse Libraty/XTAL 找到Y1;在Digital Device一栏放置电阻到适当位置,搜索CD4060BCN找到后修改为U1,搜索CD4012CN放置两个元器件,修改U3B时双击元器件,点击,最后使用Place Wire功能键将元件连接.(3).数字钟电铃电路找到VCC和地线并放置适当的数量,放置电阻,二极管从Design/Browse Libraty/Bell找到电铃. Design/Browse Libraty/PNP找到三极管.修改电阻,三极管,二极管参数并连线,在D6,D7之前放置文字改为SLEEPOUT, 最后使用Place Wire功能键将元件连接.(4).打开File/New/Library/Schematic Library用画图工具Place rectangle建立矩形框画U1 LM3861,通过Place/pin放置所需数量的引脚并调整好位置,修改文字等相关信息,用Design/Browse Libraty搜索Day Yellow-CA 放置四个修改1,6引脚以及名称等信息,参照前面绘图方法找出地线,VCC,电阻,三极管等元器件,使用搜索找出LED放置四个,在矩形框位置添加文字,以及Day Yellow-CA处同样添加文字,继续搜索出SW-PB元器件放置在上方,调整整体布局使之摆放合理。

pcb板的实验报告

pcb板的实验报告

pcb板的实验报告标题:PCB板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PCB板的实验研究,探讨其在电子工程中的应用和性能评估。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制作出多种PCB板样品,并对其导电性、耐热性、机械强度等性能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PCB板在电子设备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引言: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又称印制电路板,是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组件之一。

它通过将导线、电子元件和其他电子元器件固定在一块绝缘基板上,实现了电路的连接和支持。

PCB板的设计和制造对于电子工程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因此对其性能的评估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方法:1. 材料准备:准备FR-4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板、铜箔、化学溶剂等材料。

2. 设计和制作:使用CAD软件设计电路图,然后通过光刻和腐蚀等工艺制作出PCB板样品。

3. 性能测试:对PCB板样品进行导电性测试、耐热性测试、机械强度测试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导电性测试:将导线连接到PCB板上的不同位置,通过电阻测试仪测量导通情况。

结果显示,PCB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实现电路的正常连接。

2. 耐热性测试:将PCB板样品置于高温环境中,观察其是否出现热胀冷缩等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PCB板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能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3. 机械强度测试:通过压力测试仪对PCB板样品进行压力加载,观察其是否发生破裂或变形。

结果显示,PCB板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的外力。

结论:通过对PCB板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其在电子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PCB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热性和机械强度,能够满足电子设备制造的需求。

然而,我们也发现PCB板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光刻误差、腐蚀不均匀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展望: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PCB板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未来的研究可以着重于改进PCB板的制作工艺,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pcb实验报告

pcb实验报告

pcb实验报告PCB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制作流程和技术要点,了解PCB的基本工艺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

PCB是印刷电路板的缩写,是一种用印刷方式制造的电子线路板。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在导电基板上覆铜箔,然后通过化学腐蚀或机械去除的方法形成电路图形,最后在上面焊接元器件,完成电子线路的连接。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

1. PCB板。

2. 线路图。

3. 酸碱蚀刻液。

4. 钻孔机。

5. 焊接工具。

6. 元器件。

四、实验步骤。

1. 制作线路图,根据电路设计图纸,绘制PCB板的线路图。

2. 制作感光板,将线路图按比例复印到感光板上,然后曝光、显影、定影,形成感光线路图。

3. 制作PCB板,将感光线路图覆盖在PCB板上,经过曝光、显影、蚀刻,形成电路图形。

4. 钻孔,使用钻孔机在PCB板上钻孔,以便安装元器件。

5. 焊接元器件,将元器件按照线路图的位置焊接到PCB板上。

6. 测试,对焊接好的PCB板进行功能测试,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制作了一块功能正常的PCB板。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PCB的制作流程和技术要点,掌握了PCB的基本工艺和原理。

同时,实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感光曝光不足导致线路不清晰,蚀刻时间过长导致线路过粗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改进和总结经验。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际操作的技能。

PCB制作是电子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掌握了这项技能,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大有裨益。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PCB制作能力,为将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pcb实训总结1000字范文

pcb实训总结1000字范文

pcb实训总结1000字范文在进行PCB实训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电路板设计、制作和测试的知识。

通过对这次实训的总结,我希望能够为自己的未来学习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实训内容本次PCB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PCB基础知识:学习了PCB的定义、分类、组成、用途等基础知识。

2、EDA软件:学习了使用EDA软件进行电路设计、绘制原理图和PCB布局布线。

3、PCB制作:了解了PCB制作流程,包括制版、印刷、腐蚀、覆铜、钻孔、Assembly等工艺。

4、电路测试:学习了使用测试设备进行电路测试、故障排查等。

二、实训收获1、掌握了PCB设计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EDA软件,掌握了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电路的原理图和PCB设计。

2、了解了PCB制作工艺:了解了PCB制作的整个流程,包括制版、印刷、腐蚀、覆铜、钻孔、 Assembly等工艺,掌握了PCB制作的基本技能。

3、提高了电路测试能力:学习了使用测试设备进行电路测试、故障排查等,提高了电路测试的能力。

4、学习了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在实训过程中,与队友协作完成任务,学会了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

三、实训感悟1、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PCB实训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在理论上扎实掌握电路设计、制作和测试的知识,才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地完成任务。

2、细节决定成败:在PCB设计、制作和测试过程中,细节问题至关重要。

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电路板的失败。

因此,要时刻保持细心、严谨的态度。

3、团队协作的重要性:PCB实训让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同时注重沟通与配合,才能实现整个团队的最大效益。

4、持续学习:PCB行业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PCB从业者,要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跟进行业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四、展望未来通过本次PCB实训,我对电路板设计、制作和测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PCB设计实验报告(范文大全)

PCB设计实验报告(范文大全)

PCB设计实验报告(范文大全)第一篇:PCB设计实验报告Protel 99SE原理图与PCB设计的实验报告摘要:Protel 99SE是一种基于Windows环境下的电路板设计软件。

该软件功能强大,提供了原理图设计、电路混合信号仿真、PCB图设计、信号完整性分析等电子线路设计需要用的方法和工具,具有人机界面友好、管理文件灵活、易学易用等优点,因此,无论是进行社会生产,还是科研学习,都是人们首选的电路板设计工具。

我们在为期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中只是初步通过学习和使用Protel 99SE软件对一些单片机系统进行原理图设计绘制和电路板的印制(PCB),来达到熟悉和掌握Protel 99SE软件相关操作的学习目的。

在该课程设计报告中我主要阐述了关于原理图绘制过程的步骤说明、自制原器件的绘制和封装的添加以及根据原理图设计PCB图并进行了PCB图的覆铜处理几个方面。

关键字:Protel 99SE原理图封装PCB板正文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实习,使学生掌握设计电路原理图、制作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库、电气法则测试、管理设计文件、制作各种符合国家标准的印制电路板、制作印制板封装库的方法和实际应用技巧。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原理图(SCH)设计系统;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印制电路板(PCB)设计系统;印制电路板元件库编辑。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原理图(SCH)设计系统(1)原理图的设计步骤;(2)绘制电路原理图;(3)文件管理;(4)生成网络表文件;(5)层次原理图的设计。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图的设计步骤,会绘制电路原理图,利用原理图生产网络表,以达到检查原理图的正确性的目的;熟悉文件管理的方法和层次原理图的设计方法。

原理图元件库编辑(1)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2)原理图元件库绘图工具和命令;(3)制作自己的元件库。

基本要求:熟悉原理图元件库的编辑环境,熟练使用元件库的常用工具和命令,会制自己的元件库。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系统(1)印制电路板(PCB)的布线流程;(2)设置电路板工作层面和工作参数;(3)元件布局;(4)手动布线与自动布线;(5)电路板信息报表生成。

pcb实训总结

pcb实训总结

pcb实训总结在PCB实训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印制电路板(PCB)的设计、制作和焊接等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加深了我们对PCB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是我对这次PCB实训的总结。

首先,在PCB设计方面,我们学会了使用CAD软件进行电路板的布局和绘制。

通过在软件中添加元器件和导线,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电路板的结构和布线规划,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体验到了细节对于电路性能的重要性,例如导线过长、过窄或不规则会导致电流的不稳定或干扰等问题。

其次,在PCB制作方面,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PCB切割机将PCB板材剪裁到所需尺寸,并使用化学荧光涂剂制作印刷图案。

我们还学会了使用紫外线曝光机将CAD设计的电路图案转移到光敏胶片上,并通过化学腐蚀和去除光敏胶片的方式制作出PCB电路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严谨的操作,确保各个步骤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以获得良好的PCB电路板。

最后,在PCB焊接方面,我们学习了各种焊接技术,包括手工焊接和表面贴装技术(SMT)。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锻炼了焊接技巧和细致的观察能力。

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焊接工具,掌握了焊接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确保焊接质量。

在SMT焊接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处理微小的表面贴装元器件,避免损坏或误安装。

这让我们对现代电子设备中常用的表面贴装元器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次PCB实训,我不仅学到了实际的技能,而且对PCB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了解到PCB设计的重要性,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我也明白了PCB制作和焊接的关键步骤,例如细致的操作和温度控制对于电路板质量的影响。

在将来的电子工程中,这些技能对于我准确和高效地完成任务将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在实训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团队的合作和老师的指导,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并顺利完成了PCB 的设计、制作和焊接。

这次实训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也增强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信心。

pcb板实训报告

pcb板实训报告

pcb板实训报告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板实训报告,并对实训流程、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步骤以及实训结果与总结进行了详细论述和分析。

正文:一、实训流程在PCB板实训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了实验:1.研究PCB板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PCB板、电路图纸、电路元件、焊接工具等。

3.学习并掌握PCB板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4.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电路图纸并进行仿真验证。

5.根据电路图纸,选择合适的PCB板材料,并使用PCB设计软件进行绘制。

6.将绘制好的PCB板制作成实际电路板。

7.根据电路图纸,焊接电路元件到PCB板上。

8.进行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二、实验目的PCB板实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PCB板的设计、制作和焊接技术,培养其在电路设计和系统集成方面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加深对PCB板原理和工作流程的理解,同时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实验设备1.计算机:用于PCB设计软件的运行和电路图纸的设计。

2.PCB设计软件:如Altium Designer、PADS等,用于电路图纸的设计和PCB板的制作。

3.焊接工具:包括焊台、焊锡、焊台温度计等,用于电路元件的焊接。

四、实验步骤1.熟悉PCB设计软件的界面和功能,并学会使用其进行电路图纸的设计。

2.根据电路图纸,选择合适的PCB板材料,确定板子的尺寸和层数。

3.使用PCB设计软件进行PCB板的布局、走线和封装。

4.生成Gerber文件,用于向PCB板厂家进行加工制作。

5.待PCB板制作完成后,进行元件的焊接工作。

焊接时要注意焊接温度和焊接时间,避免损坏电路板或元件。

6.焊接完成后,进行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可以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测试仪器进行测量和分析。

五、实训结果与总结在实际实训过程中,我们成功设计并制作了一块功能良好的PCB 板。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对PCB板的设计和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大学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日期2012 年12 月25日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1.1.熟悉电路板的制作过程;1.2.掌握Altium Designer的使用1.3.对一般常用电子器件的识别和测量;1.4.掌握电烙铁的使用及电路的焊接工艺;1.5.掌握电路图的分析方法1.6.掌握简单电子线路的调试技巧和方法。

2.实验设备及器材手电钻,电烙铁,曝光机,斜口钳,感光敷铜板,显影剂氯化铁溶液,焊锡,电子元器件(具体见清单),万用表,示波器。

3.实验内容3.1.Altium Designer学习3.1.1Altium Designer简介Altium Designer从功能上由以下5部分组成,分别是:电路原理图(SCH)设计、印制电路板(PCB)设计、电路的仿真、可编程逻辑电路设计系统和信号完整性分析。

①电路原理图设计电路原理图设计系统由电路原理图(SCH)编辑器、原理图元件库(SCHLib)编辑器和各种文本编辑器等组成。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绘制和编辑电路原理图等;制作和修改原理图元件符号或元件库等;生成原理图与元件库的各种报表。

②印制电路板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系统由印制电路板(PCB)编辑器、元件封装(PCBLib)编辑器和板层管理器组成等。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印制电路板设计与编辑;元件的封装制作与管理;板型的设置与管理。

③电路的仿真Altium Designer系统含有一个功能强大的模拟/数字仿真器。

该仿真器的功能是:可以对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和混合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实验,以便于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④可编程逻辑电路设计系统可编程逻辑电路设计系统由一个具有语法功能的文本编辑器和一个波形发生器组成。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可编程逻辑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观测波形;可以最大限度地精简逻辑电路,使数字电路设计达到最简。

⑤信号完整性分析Altium Designer系统提供了一个精确的信号完整性模拟器。

可用来检查印制电路板设计规则和电路设计参数,测量超调量和阻抗,分析谐波等,帮助用户避免设计中出现盲目性,提高设计的可靠性,缩短研发周期和降低设计成本。

3.1.2Altium Designer的原理图绘制【第一步】:创建设计库文件并新建原理图①建立一个设计库文件 *.DDB建立方法:File→New→新建一个*.DDB文件②打开定义新建库文件的选项重命名DDB文件名为你的设计库名称,比如LED闪光电路,更改储存路径,以便以后查找。

③进入并新建*.SCH建立方法:打开你的DDB文件→打开Documents文件夹→File→New→新建一个*.SCH文件→重命名你的SCH文件名为你的设计库名称④设置图纸的大小Design→Options→按要求选择图纸大小,比如A4【第二步】:添加、删除元件库①添加或删除元件库添加方法:点击软件右侧的Libraries→Available Libraries→Installed→选中库点击Remove可删除库;浏览你的库所在文件夹即可选择添加库②浏览元件库中的元件浏览方法:点击软件右侧的Libraries→Browse SCH→选择下拉菜单为Libraries即可【第三步】:放置元件及其相关快捷键①选取元件放置于原理图纸中,继续点击左键可以连续放置,点击右键撤销选中,按键盘上Ctrl+Z组合键可以往前撤消操作。

②使用键盘的翻页键pageup和pagedown可以以鼠标为中心放大或缩小视野。

③对元件进行拖拽:把鼠标放在元件上,点住左键不放,即可拖拽。

④对元件进行旋转:在拖拽的状态下,按空格键。

⑤X轴镜像与Y轴镜像翻转:在拖拽的状态下,按X 或Y键。

⑥多个元件删除:在选中的状态下,按ctrl +Delete 键删除被选中的元件。

单个元件删除:用鼠标单击元件,元件出现虚线框后,按键盘上的Delete 键。

⑦对元件选中或撤销选中:用鼠标画虚框选中元件,被选中的元件将看有黄色的线框框着。

按工具栏的撤销选中按钮则可以撤销选中元件。

【第四步】:完善电路原理图①更改元件标注:双击需要编辑的器件即可编辑。

在原理图中的器件序号必须是唯一的,如果器件很多就可以使用自动标注工具。

②放置导线:放置好后就该用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点击放置导线工具后,在需要放置导线的起点处点击一次鼠标左键,然后移动鼠标到终点处再点击一次鼠标左键,点一次鼠标右键可以重新开始新的画线,再点一次右键则停止画线。

在连线过程中可以按空格键改变线形。

③修改导线属性:双击导线,即可对导线进行编辑。

④放置电源端子:选取电源端子放置电源正和电源地端,双击放置好的电源端子按要求进行属性修改。

⑤生成网表:当我们把电路图连接无误之后,就要生成网络表(把所有的网络标签添加完后再生成网表文件),方法:Design→Create Netlist→选中当前工程→点击OK。

LED闪光电路原理图3.1.3protel的PCB图绘制①元器件的封装:新建一PCB文件→添加需要的库文件→放置元件、封装。

②导入网表文件:画完电路原理图→打开器件的属性对话框→添加相应的封装类型→再次生成网表文件→进入PCB图将网表导入。

导入方法:Design→Load Nets→选择之前生成的Netlis③可能出现的问题:执行导入操作后,提示出错或导入的元器件缺少了一部分等等。

解决方法:A.原理图库中的封装要与PCB中的封装相对应,特别是脚位名。

B.把各个器件相应的封装添加完后,必须再次生成网表文件再进入PCB图将网表导入。

3.2.电路板的制作3.2.1制作流程及注意事项①锯板。

注意用力要均匀,锯口要平整②磨边,把电路板的四周的毛刺磨掉。

注意力度要适中,电路板与磨具转动的方向大约成45°。

③曝光。

注意先去掉感光板的外包装,将打印好的胶片的打印面贴在蓝色感光膜面上,原稿及感光板必须夹紧,注意把照明灯关掉,并做好遮强光的措施。

④显影。

调制显像剂前仔细阅读说明,按适当的比例配制。

显影完成后进行水洗。

⑤腐蚀。

使用腐蚀液时注意不要沾到皮肤上。

如不慎入眼,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迅速就医。

腐蚀完成后进行水洗、干燥。

⑥钻孔。

电路板必须固定,保证钻孔时不转动,钻头应对准孔中间。

3.3.工艺安装3.3.1.元件识别①色环电阻读数方法:带有四个色环的其中第一、二环分别代表阻值的前两位数;第三环代表倍率;第四环代表误差。

第一、二环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数:棕1,红2,橙3,黄4,绿5,蓝6,紫7,灰8,白9,黑0。

第三环颜色所代表的阻值范围:金色:几点几Ω、黑色:几十几Ω、棕色:几百几十Ω、红色:几点几kΩ、橙色:几十几 kΩ、黄色:几百几十kΩ、绿色:几点几MΩ、蓝色:几十几MΩ。

②贴片电阻读书方法:±5%精度的贴片电阻常规是用三位数来表示。

例512,前面两位是有效数字,第三位数2表示有多少个零,基本单位是Ω;±1%的贴片电阻常规多数用4位数来表示 , 这样前三位是表示有效数字,第四位表示有多少个零4531也就是4530Ω,也就等于4.53KΩ。

③数字万用表测三极管的管脚:首先将万用表打到测试二极管端(蜂鸣端),用万用表的红表笔接触三极管的其中一个管脚,而用万用表另外那支表笔去测试其余的管脚,直到测试出如下结果:1、如果三极管的黑表笔接其中一个管脚,而用红表笔测其它两个管脚都导通有电压显示,那么此三极管为PNP三极管,且黑表笔所接的脚为三极管的基极B,用上述方法测试时其中万用表的红表笔接其中一个脚的电压稍高,那么此脚为三极管的发射极E,剩下的电压偏低的那个管脚为集电极C。

2、如果三极管的红表笔接其中一个管脚,而用黑表笔测其它两个管脚都导通有电压显示,那么此三极管为NPN三极管,且红表笔所接的脚为三极管的基极B,用上述方法测试时其中万用表的黑表笔接其中一个脚的电压稍高,那么此脚为三极管的发射极E,剩下的电压偏低的那个管脚为集电极C。

3.3.2.手工焊接的基本操作及要领①准备施焊:准备好焊锡丝和烙铁。

此时特别强调的施烙铁头部要保持干净,即可以沾上焊锡(俗称吃锡)。

②加热焊件:将烙铁接触焊接点,注意首先要保持烙铁加热焊件各部分,例如印制板上引线和焊盘都使之受热,其次要注意让烙铁头的扁平部分(较大部分)接触热容量较大的焊件,烙铁头的侧面或边缘部分接触热容量较小的焊件,以保持焊件均匀受热。

③熔化焊料:当焊件加热到能熔化焊料的温度后将焊丝置于焊点,焊料开始熔化并润湿焊点。

④移开焊锡:当熔化一定量的焊锡后将焊锡丝移开。

⑤移开烙铁:当焊锡完全润湿焊点后移开烙铁,注意移开烙铁的方向应该是大致45°的方向。

3.3.3.安装成型3.3.4.焊点检查焊锡过多焊接时有时会因掌握不好预热时间或者焊锡量造成焊锡过多。

3.4.阐述电路原理电路中,Q1的输出电压通过C2加到Q2的基极,而Q2的输出电压通过C1加到Q1的基极,从而构成晶体管振荡电路。

在这个震荡的过程中,D1两端的电压也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当D1正向电压达到D1的导通电压时,发光二级管就会亮,而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就熄灭。

周期的长短决定于电路元器件参数。

3.5.记录测试波形(略)4.总结4.1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持上个星期,我们终于亲自制作了属于自己的LED 闪光电路,而且还真的成功了,那一刻,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实验的成功离不开同学们和老师的帮助,当然,我也知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实践之前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做了10次以上的上机练习。

要知道,如果没有书本的理论知识和老师的讲解,我们肯定不可能知道怎么才能去实践我们的想法,更别说让我们的LED闪起来了!4.2理论知识需要实践的检验从书本和老师那里,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我们懂得了怎么制作符合要求的电路板,如果是在电脑上用仿真软件来检验,我想我们的LED闪光很容易就能“成功”。

然而,在现实中却不那么容易,我们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检验。

4.3实践中有困难也有乐趣相比于捧着书苦读,我想大部分人更愿意拿着实验器材捣鼓。

想起当时大家一起锯板、磨边,老师教我们曝光电路板、显影、腐蚀等等。

最后就是焊接了,前面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我焊完锡之后拿去测试,LED就是不亮。

看着大部分同学的都闪了,心里难免有点着急。

我觉得可能是有些地方虚焊了,于是在可能的地方加了点锡,但还是不亮。

后来请教了老师才发现我的电源线接错地方了,因为打孔前电路板上是两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我就想当然地以为圆孔是和圆孔接一起的,实际上电路原理图却不是这样的。

当我改正错误后再去测试,成功了,也很开心。

从中我也认识到,实践中要根据理论,根据原理图,还要克服惯性思维。

另一点就是,要想获得成功,往往离不开互相帮助和虚心请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