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

合集下载

岳飞简历

岳飞简历

岳飞简历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1103-1142)字鹏举,汉族。

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

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

南宋出身农家,曾当佃客。

宣和四年(1122),投军,参加征辽之役。

靖康元年(1126),金军南侵,攻破东京开封府(今属河南),康王赵构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建置兵马大元帅府,岳飞志愿从军抗金。

建炎元年(1127),北宋亡,宋高宗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岳飞上书言事,力请高宗返回开封,恢复失地,被宋廷削夺军职。

后随张所、王彦、宗泽等抗击金军,屡立战功。

建炎(1129)三年冬,金完颜宗弼率军渡江,企图一举灭宋。

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当各军溃败之际,整饬所部,招集散兵游勇,转战广德军(今安徽广德)等地。

建炎四年,又率军屯驻宜兴县。

金军自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沿运河北撤,岳飞率军袭击常州,克复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金军退至江北。

宋廷委派岳飞任通、泰镇抚使,驻军于江北泰州(今属江苏),进援楚州(今江苏淮安),在承州(今江苏高邮)等地与金兵鏖战,因众寡悬殊,被迫退军江南。

绍兴元年(1131),岳飞隶属张俊,转战于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击破盗匪李成军,招降张用。

绍兴二年,又出兵荆湖南路和广南东、西路,击破盗匪曹成军。

绍兴三年,镇压了吉州(今江西吉安)和虔州(今江西赣州)的农民起义军。

绍兴四年,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兼荆南、鄂、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统兵北上,破金与伪齐联军,克复郢州(今湖北钟祥)、襄阳府(今属湖北)、随州(今湖北随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唐州(今河南唐河)和信阳军(今河南信阳),自承宣使晋升节度使。

当年冬,出兵救援庐州(今安徽合肥),击败金、伪齐军。

绍兴五年,晋升两镇节度使,采用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镇压为辅的策略,瓦解了洞庭湖一带的杨么起义军(见钟相、杨么起义),自制置使升招讨使。

岳飞文言文注释翻译

岳飞文言文注释翻译

岳飞文言文注释翻译文言文阅读能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不少学生对文言文存在畏难的心理。

为此,小编为你整理了岳飞文言文注释翻译,希望能帮到你!原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世为农。

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

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

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

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善以少击众。

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猝遇敌不动。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

历史人物岳飞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岳飞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岳飞的生平介绍历史人物岳飞的生平介绍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3]、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人物岳飞的生平介绍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生平介绍: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精通韬略,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历代的人民群众所敬仰、爱戴,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忠报国情怀。

岳飞的义举,已经化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可贵精神。

这种精神集中表现为爱国主义。

岳飞廉洁奉公、行若明镜、事母至孝、严以律子、厚以待人、令出如山、赏罚分明、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等优良品质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然符合我们当代人的道德标准,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重要元素。

岳飞的父亲岳和为人乐善好施,自幼劝勉儿子将来要做个为国尽忠、为国捐躯的忠臣良将。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重文轻武的大背景下,父亲十分支持岳飞习武为民报国,父亲的这些平日教诲,逐渐将岳飞带向一个不同凡响、一个超越当代的伟人境界。

岳飞母亲姚姓,是女性的楷模,母教的典范。

在国家危亡之秋,励子从戎,教子精忠报国,被国人尊为贤母,为中国历史上三大贤母之一。

"岳母刺字"成为中华民族母教的经典。

陈慕华、雷洁琼、宋平、岳岐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为岳母墓题词。

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

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在宋高宗赵构的授意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

历史人物岳飞

历史人物岳飞

历史人物:岳飞岳飞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精忠报国之人,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一。

汉族。

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岳飞历史故事岳飞,字鹏举,20岁投军抗金。

绍兴十一年(也就是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其事莫须有”(难道没有这样的事吗)的罪名将岳飞治罪,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也有人说是赐毒酒而死),时年三十九岁。

绍兴三十二年高宗退位,孝宗即位,为岳飞平反。

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建庙于鄂。

六年,赐岳飞庙曰忠烈。

淳熙六年(1180年),谥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宋宁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诸将为七王,岳飞封为鄂王。

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定谥号忠武。

据传,岳飞留有《-穆集》(又称《武穆遗书》)1142年被丞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无辜杀死,终年39岁。

精忠报国岳飞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

据传,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了四个字“精忠报国”,让他铭记国仇家恨。

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

且喜欢看《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

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勇聚士,岳飞应募,但不久即因父亲岳和病故,回到家乡汤阴县。

1126年冬,岳飞在相州城第三次投军,归刘浩军中。

刘浩命岳飞招安吉倩,岳飞不负众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属三百八十人。

岳飞因此补承信郎一职。

岳飞简介,名人故事

岳飞简介,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岳飞简介,名人故事岳飞个人资料中文名:岳飞别名:字鹏举、岳王爷、岳武穆谥号:武穆、忠武代表作品:《满江红?怒发冲冠》《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乞出师札子》《五岳祠盟记》等岳飞简介岳飞(公元03年?42年),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人(今河南安阳汤阴县),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着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28年遇宗泽起到4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42年月,人。

出侵,)府(,金军(今江苏淮安),在承州(今江苏高邮)等地与金兵鏖战,因众寡悬殊,被迫退军江南。

绍兴元年(3),岳飞隶属张俊,转战于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击破盗匪李成军,招降张用。

绍兴二年,又出兵荆湖南路和广南东、西路,击破盗匪曹成军。

绍兴三年,镇压了吉州(今江西吉安)和虔州(今江西赣州)的农民起义军。

绍兴四年,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兼荆南、鄂、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统兵北上,破金与伪齐联军,克复郢州(今湖北钟祥)、襄阳府(今属湖北)、随州(今湖北随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唐州(今河南唐河)和信阳军(今河南信阳),自承宣使晋升节度使。

当年冬,出兵救援庐州(今安徽合肥),击败金、伪齐军。

绍兴五年,晋升两镇节度使,采用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镇压为辅的策略,瓦解了洞庭湖一带的杨么起义军(见钟相、杨么起义),自制置使升招讨使。

绍兴六年,又迁宣抚副使,再次出师北上,攻)、长水((今河南汝南阳东)昌((42年月27),被害于大理寺狱,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惨遭杀害。

宋孝宗赵□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

淳熙五年(78),谥武穆。

岳飞简介PPT-经典的岳飞介绍

岳飞简介PPT-经典的岳飞介绍

据岳珂《宝真斋法书赞》记载,岳飞书法师承苏 体:“先王夙景仰苏轼,笔法纵逸,大概祖其一 也。” 幕僚薛弼有一次告诉宋高宗,在旅途的船 上岳飞还“自习小楷”,并说:“凡密奏皆飞自书 耳。”传世的岳飞书迹有《书谢朓诗》、《前后出 师表》、《吊古战场文》、《凤墅帖》所收三通 短札等。也有学者认为,《前后出师表》书迹系 后世人的伪托之作。
4
社会评价
Social evaluation
社会评价
黄纵:公之英威,古人不能过,至于仁心爱物,虽古之名将有所不逮。若夫盛德懿行,夙夜小心,不以一 物累其心,虽今之老师宿儒,勉强而力行者,公则优为之。 刘祹: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 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 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 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 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 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 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 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 的由衷敬佩。
2
主要经历
为着光复故土南北重新统一维护文明和进步岳飞不屈不挠地奋斗了后半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履践着自己尽忠报国的誓言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岳飞简介
南 宋 “中兴 四 将”之 首
演讲:
时间:
目录
CO N T E N TS
1
人物概述
Overvie历
Main experience
Main experience
三次投戎
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1103年3月24日), 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河南汤阴县)的 一个普通农家。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 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历史上岳飞是谁

历史上岳飞是谁

历史上岳飞是谁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

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南宋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

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

南宋中兴四将之首脑。

他坚主抗金,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他挥师北伐,先后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杀害。

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

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

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

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而且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

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

早在岳飞为张所部下时,张所素闻岳飞“勇冠三军”,便问他:“汝能敌几何?”岳飞回答说:“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

他列举春秋晋国“栾枝曳柴以败荆楚,莫敖采樵以致绞”为例,认为此“皆谋定也”。

所以,岳飞进一步肯定了谋略在作战中的作用。

他说:“谋者胜负之机也。

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

”这就明确指出了谋略是决定作战胜负的关键。

岳飞注意灵活用兵。

宋王朝实行“将从中御”,将帅作战必须依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不得擅自改变。

古代诗人岳飞

古代诗人岳飞

古代诗人岳飞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大家平时会关注古代诗人岳飞吗?关于古代诗人岳飞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人岳飞,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代诗人岳飞的人物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0xx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畔栖霞岭。

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古代诗人岳飞的主要成就诗文岳珂《金佗稡编·鄂王家集》收录的岳飞诗文有律诗《题翠岩寺》《寄浮图慧海》,词《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题记《五岳祠盟记》《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东松寺题记》《永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

宋·赵与时《宾退录》还收有岳飞绝句《题青泥市寺壁》。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在南宋晚期的《藏一话腴》、《鹤林玉露》中都有记载,此词从明代开始广泛传诵。

此外流传下来的岳飞还有《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池州翠微亭》《过张溪赠张完》《题雩都华严寺》《宝刀歌书赠吴将军南行》《题骤马冈》《题鄱阳龙居寺》等。

书法岳飞虽出身行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勤奋好学,文武双全。

书法以行、草为主,畅快淋漓,龙腾虎跃,气韵生动,章法严谨,意态精密,纤浓符中,刚劲不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颇含文臣气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雄为何末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岳飞墓阙楹联上的话,后人对岳飞给予极高的评价和肯定,但对于岳飞之死也无不扼腕叹息。

看了袁腾飞的《两宋风云》后,岳飞之死也深深撼动了我,并且有一个问题开始盘踞在我的脑海,“我们应该从岳飞之死这一事件中学到些什么?”
在《扣问历史》一书中,黄朴民教授谈到了岳飞不得不死的原因,我大致罗列出以下几点:一,岳飞力主抗金,反对投降议和,这一主张与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产生了矛盾。

二,岳飞无意卷入朝廷内部的复杂关系,秉公议事,仗义执言,触犯了皇帝的大忌。

三,封建政治的扼杀人才机制,“人才”过剩而“事才”短缺。

关于第一点主因,在《古来冤案知多少》(史式著)一书中也找到了相应的评述,“岳飞如果是识相的,能和赵构心有灵犀一点通,对于北伐,只说不做,大家坐享富贵,君臣之间或能和平相处,融洽无事。

可惜岳飞不此之图,成天都在筹划如何反攻,收复失地,迎回二圣。

试问二圣迎回,把我赵构置于何地?对于如此死心眼,不通窍,冥顽不灵的岳飞,自然只有除之而后快了。


似乎岳飞的“死心眼、不通窍、冥顽不灵”更是他悲剧的重头戏。

让我们进一步看看《追寻历史的真相》(张秀枫主编)一书中关于岳飞之死的探讨,作者维舟写道:“岳飞的悲剧在于:他身居高位,但性格刚正清廉,对政治简直毫无头脑……岳飞不知政治顾忌,以为自己问心无愧,直言进谏,即使在当时朱熹看来,却是‘骄横’了。


由上让我联想到岳飞对宋高宗说过的几句话,我认为这几句或许也是他日后悲剧的祸根之一。

当高宗询问他天下何以太平时,他答道“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

”这样的话表示出他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但在高宗心里又别是一番滋味。

当高宗决定与金议和时,岳飞明确表示,“异地不可信,和好不可待,相臣谋国不善,恐贻后世讥议。

”在《历史的脸谱与性格》(任小波,郭继武著)一书中对此事评道,“这位抗金最坚决的大将个性耿直,在战场上有
谋有勇,而在政治斗争中却缺少心计,太不善于保护自己。


综上所述,岳飞之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个人的过失,似乎个人的过失在整个悲剧中也是举足轻重的,但由于我们现在教育思想的主战线是忠义爱国,所以对于岳飞忠义的形象和冤死的悲壮加以重墨,而对岳飞个性上的悲剧因素鲜有提及。

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岳飞,特别是岳飞与赵构之间的磕磕碰碰,兴许我们能从中找出一些我们想要的答案。

在公元1127年,赵构策划迁都时,岳飞就不顾位卑言轻之嫌上书赵构,“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宋史《岳飞传》)该奏疏触怒了赵构,岳飞被撤职。

公元1136年,岳飞上表请复中原,赵构迫于形势同意北伐,旋即又后悔,岳飞一气之下上书辞职并跑到江西庐山为亡母守孝,宋史《岳飞传》记载“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服,以张宪摄军事,步归,庐母墓侧……帝累诏趣飞还职,飞力辞,诏幕属造庐以死请……”此举让赵构几乎无法下台。

公元1138年,秦桧以宰相身份接受了金朝的议和诏书。

赵构为了取得武将们对和议的支持,对岳飞“授开府仪同三司,飞力辞,谓曰,‘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他人。

’三诏不受,帝温言奖谕,乃受。

”(宋史《岳飞传》)岳飞在这一事件中更是引起了赵构的不满和秦桧的痛恨。

让我们再看看以下摘自宋史《岳飞传》的史料:
“襄汉平,飞辞制置使,乞委重臣经画荆襄,不许。


“诏兼蕲、黄制置使,飞以目疾乞辞军事,不许,加检校少保,进封公。


“居母忧,降制起复,飞扶榇还庐山,连表乞终丧,不许,累诏趣起,乃就军。


“奏图蔡以取中原,不许。


“飞复奏:‘愿进屯淮甸,伺便击琼,期于破灭。

’不许,诏驻师江州为淮、浙援。


“飞力请解兵柄,不许,自庐入觐,帝问之,飞拜谢而已。


“飞累章请罢枢柄,寻还两镇节,充万寿观使、奉朝请。


……
从以上一系列的历史事实看来,自公元1127年岳飞上书言事直到1142年他被冤杀为止,他与赵构之间一直磕磕碰碰,特别是岳飞的官越做越大时,赵构对他的猜忌也越来越重。

岳飞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赵构的神经,让赵构心绪不宁,寝食难安。

赵构为什么如此地不放心岳飞?我个人从《两宋风云》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袁腾飞老师曾概括了南宋大将的“特色”,“吴阶好色,韩世忠好货,张俊贪财”,这些大将们都有所贪所恋之物,多多少少让皇帝有所放心,但岳飞没有,他一不贪财二不好色,又深得民心手握重权,这如何让皇帝放心?正如《追寻历史的真相》一书中写道,“宋高宗和我们不同,他按照自己的逻辑,难以判断岳飞是忠诚还是野心家,岳飞接近士大夫,又清廉自好。

在宋高宗难以确认岳飞是否忠诚的情形下,他宁可错杀。


岳飞是朝廷重臣,但从史料上看,我认为他是一个很任性的官员,在政治生涯中他活得很失败。

他不仅与董事长的关系很紧张,同事间也不见得和谐,特别是他与张俊之间的恩恩怨怨。

据宋史记载,“金人攻淮西,俊分地也,俊始不敢行,师卒无功。

飞闻命即行,遂解庐州围,帝授飞两镇节,俊益耻。

杨么平,飞献俊、世忠楼船各一,兵械毕备,世忠大悦,俊反忌之。

淮西之役,俊以前途粮乏訹飞,飞不为止,帝赐札褒谕,有曰:‘转饷艰阻,卿不复顾。

’俊疑飞漏言,还朝,反倡言飞逗遛不进,以乏饷为辞。

至视世忠军,俊知世忠忤桧,欲与飞分其背嵬军,飞议不肯,俊大不悦。

及同行楚州城,俊欲修城为备,飞曰:‘当戮力以图恢复,岂可为退保计?’俊变色。


张俊曾是岳飞的上司,当岳飞的光芒日益掩盖过他的时候,他岂能咽得下这口气?在《扣问历史》一书中有一段关于张俊的很精彩的言论,“一些人品龌龊,性情邪恶的同事出于各种阴暗心理、卑劣动机,秉承专制君主的旨意,在那里兴风作浪,借刀杀人。

他们或捕风捉影,制造事端;或栽赃诬陷,挑拨离间;或血口喷人,狠使绊子;或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

总之,是无所不用其极,其狠毒令人发指,其肮脏让人作呕。

岳飞的同僚张俊将军,就是这类跳梁小丑中的
典型代表。

”张俊固然可恶可恨,但岳飞的言行也值得商榷。

袁腾飞老师曾说,岳飞是帝,相,将都想除去的对象。

的确,岳飞不得帝心,与相不和,又遭同僚忌恨,相当于腹背受敌,肯定难逃一死。

在官场里混到这地步,这与他刚毅正直,仗义执言,坚守原则,就事论事的性格不无关系,但我们在承认岳飞这些看上去都是闪光点的性格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看看岳飞的命运,再看看岳飞的性格,我们还要如此的肯定他吗?
我一直想找一个词来概括岳飞身上所缺乏的东西和他官场失败的原因。

在读到岳飞与王翦做对比的相关介绍时,我终于发现了一个最合适的词,“洞察世故”。

王翦出兵前再三向秦王索求良田美宅,有人不齿,王翦却说:“秦王惯常猜疑,如今将秦国大军皆付于我,我不这样做,难道让秦王对我起疑吗?”西汉的萧何三次“自污免祸”,每当刘邦对他有所猜忌时,即能机智地予以化解,也是一个“知进退,守臣道”的典型,赵构与秦王、汉高祖在“疑臣”这点上何其相似!
洞察世故是岳飞最最缺乏的性格特征,严重一点说正是因为他缺少了这一点从而让他的人生悲剧不可避免。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人出于众,毁必随之。

”如果岳飞像秦代的王翦,汉代的萧何,唐代的姚崇或者清代的曾国藩,处事圆滑一些,世故一些,韬光养晦,或许能逃一死。

可以说,岳飞很不幸地遇到一位是非不分的专制的董事长、善于巴结谄媚的奸诈的副董事长和心胸狭隘的卑鄙的同事。

但赵构、秦桧和张俊仅仅是生活在岳飞那个时代吗?放眼当今社会,赵构、秦桧和张俊还少吗?我们又该怎么对付?还像岳飞一样,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或者高呼“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并不是高呼几声就能摆脱世俗的纷扰,也不是慷慨就义就能显示你的坚贞。

我个人很推崇“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保住性命,岳飞抗金的舞台依然很宽广,世故的背后依然可以成就丰功伟业,岳飞的名字也依然会载入史册,甚至可以让后人读到他时少一点扼腕叹息。

同样的,只要我们保存实力,能屈能伸,进退得宜,我们翱翔的天空也很广阔。

洞察世故是一种处世智慧,它不同于阿谀奉承或曲意逢迎,它只是让我们
在波涛汹涌的浪潮中能够站得稳,站得更稳。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岳飞遗留下的诗词仍在中华大地上流放异彩,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仍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岳飞“莫须有”的冤案仍让后世的人们为之泪下。

在缅怀、追悼岳飞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学到些除了他的精忠他的诗词之外的东西……
历史0901班王春莉20090401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