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路原理 第9章
第9章 串行总线接口技术

addata = addata <<1; /*左移一位,先读取为高位,后读为低位*/
CLK=0;
/*令CLK恢复为0*/
_nop_( );
_nop_( );
}
return addata; /*返回A/D转换值*/
}
void delay ( ) { unsigned char i;
for(i=0;i<20;i++) }
2020/3/2
图9-7 TLC561519的时序
16位数据的高4位和低2位不会被转换,待转换数据输入的格式 见表9-1:
表9-1 D/A转换数据输入格式
输入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输入数据 × × × × D9 D8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0 0
2020/3/2
图9-3 TLC549与单片9 机的硬件连接
A/D转换的汇编语言程序:
DO BIT P1.2
CLK BIT P1.1
CS BIT P1.0
… TLC549_AD: CLR A
; TLC549 A/D转换子程序,转换结果在A中
CLR CLK
MOV R5,#08H
CLR CS LOOP: SETB CLK
2020/3/2
图9-6 TLC56151的8 引脚
2、TLC5615的时序
TLC5615的时序如图9-7所示。/CS当为低电平时,在每一个 SCLK时钟的上升沿从DIN 引脚移入一位数据,高位在前,低位 在后。经16个时钟后,/CS的上升沿将16 位移位寄存器的10 位 有效数据锁存到10位DAC寄存器, 供DAC电路进行转换。
通信原理题库-9-13章

通信原理题库-9-13章通信原理题库(9-13章)⼀、填空题1.当原始信号是模拟信号时,必须经过后才能通过数字通信系统进⾏传输,并经过后还原成原始信号。
2.PCM⽅式的模拟信号数字化要经过、、三个过程。
3.在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的过程中,抽样过程是为了实现的离散、量化过程是为了实现的离散。
4.⼀个模拟信号在经过抽样后其信号属于信号,再经过量化后其信号属信号。
5.采⽤⾮均匀量化的⽬的是为了提⾼的量化SNR,代价是减少的量化SNR。
6.PCM30/32基群帧结构中,TS0时隙主要⽤于传输信号,TS16时隙主要⽤于传输信号。
7.PCM30/32基群帧结构中⼀共划分有时隙,其中同步码在时隙。
8.在数字接收系统中,常⽤的最佳接收准则有准则和准则。
9.匹配滤波器是基于准则的最佳接收机。
10.相关接收机的抗噪性能和匹配滤波器的抗噪性能。
11.位同步的⽅法主要有和。
12.帧同步的⽅法主要有:和、起⽌同步法。
13.PCM30/32数字系统采⽤帧同步⽅法属于群同步法中的法。
14. 在PCM30/32数字传输系统中,其接收端在位同步的情况下,⾸先应进⾏同步,其次再进⾏同步。
15.载波同步的⽅法主要有和。
16.在数字调制通信系统的接收机中,应先采⽤同步,其次采⽤同步,最后采⽤同步。
17.在相⼲解调中,要求s(t)与发送端实现载波同步,解调后的脉冲信号对准最佳取样判决位置的过程叫,把各组数据区别开来则需要。
18.实际中,⾮均匀量化的⽅法是:先将抽样值通过_ __再进⾏___ ____。
19.写出下列英⽂缩写的汉语全称:PCM 、ASK 、PSK 。
20.码组(101011)的码重是。
它与码组(010010)之间的码距是。
21. 已知7位巴克码为(1110010),则其局部⾃相关函数R(2)= 。
⼆、选择题1. 对于2PSK采⽤直接法载波同步会带来的载波相位模糊是()。
A.900和1800不定B.00和1800不定C.900和3600不定D.00和900不定2.克服载波同步中载波相位模糊对信号传输产⽣影响⽅法是()。
通信原理思考题及作业解答

思考题作业题解答1–11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答: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的性能指标有:码元传输速率R B 、信息传输速率R b 、频带利用率η。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误码率P e 和误信(比特)率P b 。
1–12 何谓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码元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 ,B )。
信息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s 或bps )。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或 其中 M 为M 进制(M =2 k ,k = 1, 2, 3, …)。
1–13 何谓误码率和误信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误码率P e 是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输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
误信率P b 是指错误接收的比特数在传输总比特数中所占的比例。
在二进制中有:P e =P b 。
第1章 绪论( 习题 )1–4 一个由字母A 、B 、C 、D 组成的字,对于传输的每一个字母用二进制脉冲编码:00代替A ,01代替B ,10代替C ,11代替D ,每个脉冲宽度为5ms 。
(1) 不同的字母是等可能出现时,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2) 若每个字母出现的可能性分别为P A =1/5,P B =1/4,P C =1/4,P D =3/10,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
解:(1) 平均每个字母携带的信息量,即熵为2(比特/符号)每个字母(符号)为两个脉冲,其宽度为2×5 ms =10-2(s )则平均信息速率为:2(比特/符号)/10-2(秒/符号)=200(b/s )(2) 平均信息量为985.1310log 1034log 4125log 51)(222=⨯+⨯⨯+⨯=x H (比特/符号) 平均信息速率为:H (x )/10-2=1.985/10-2=198.5(b/s )1–7 设一数字传输系统传送二进制码元的速率为2400 B ,试求该系统的信息速率。
通信原理简答题及答案

通信原理简答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2 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数字信号:电信号的参量值仅可能取有限个值。
模拟信号:电信号的参量取值连续。
两者的根本区别是携带信号的参量是连续取值还是离散取值。
1-3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偶哪些优缺点?答:利用数字信号来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为数字通信系统。
优点: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传输差错可控;便于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变换、储存;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一般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系统设备较复杂。
1-4 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信源编码: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通过数字压缩技术降低码速率),完成A/D转换。
信道编码/译码: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加密与解密:认为扰乱数字序列,加上密码。
数字调制与解调: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
同步: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步调一致。
1-5 按调制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传输系统。
1-6 按传输信号的特征,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7 按传输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FDM,TDM,CDM。
1-8 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方式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解释他们的工作方式。
答:按照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分类。
单工通信:消息只能单向传输。
半双工: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和发的工作方式。
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收发消息。
1-9 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哪两种通信方式?他们的适用场合及特点?答: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方式。
并行传输一般用于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如计算机和打印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串行传输使用与远距离数据的传输。
1-10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答:有效性和可靠性。
1-11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答:有效性: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
第9章DWDM技术概述

如图9-7所示,双纤单向传输DWDM 系统是指一根光纤只完成一个方向光信号 的传输,反方向的信号由另一光纤完成。
图9-7 双纤单向DWDM传输系统原理图
即在发送端将载有各种信息的、具有 不同波长的已调光信号1、2、…、n通 过光合波器组合在一起,并在同一根光纤 中沿着同一方向传输。
由于各个光信号是调制在不同的光波 长上的,因此彼此间不会相互干扰。 在接收端通过光分波器将不同波长的 光信号分开,完成多路光信号的传输任务。 因此,同一波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重 复利用。
双纤单向传输的特点如下:
(1)需要两根光纤实现双向传输; (2)在同一根光纤上所有光通道的 光波传输方向一致; (3)对于同一个终端设备,收、发 波长可以占用一个相同的波长。
由此可见光的波分复用实质上就是光 域的频分复用。 图9-1所示为DWDM系统组成原理框 架。
图9-1 DWDM系统组成原理图
通常讲的频分复用一般是指同轴电缆 系统中传输多路信号的复用方式,而在波 分系统中再用FDM一词就会发生冲突,况 且DWDM系统中的光波信号频分复用与同 轴电缆系统中频分复用是有较大区别的, 如图9-2所示。
由于EDFA工作波段的限制,目前的 WDM技术主要应用在C波段上。
4.提高信道传输容量的复用方式
(1)空分复用(SDM) (2)时分复用(TDM) (3)波分复用(WDM) (4)光码分复用(OCDMA) (5)目前主要采用的复用方式
5.实现WDM的关键技术
WDM具备良好的技术优势和良好的 经济性,既能满足爆炸性增加的市场需求, 又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图9-3 光纤波段划分图
它们分别是O波段(Original Band), 波长范围为1 260~1 360 nm;E波段 (Extended Band),波长为1 360~ 1 460 nm;S波段(Short Band),波长范 围为1 460~1 530 nm;C波段 (Conventional Band),波长范围为 1 530~1 565 nm;L波段(Long Band), 波长范围为1 565~1 625 nm。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9章输入输出和接口技术

CLK & IOW PS
gf e dcba
COM
35
3.2 数据输入三态缓冲器
外设输入的数据和状态信号,通过数据输入三态缓冲 器经数据总线传送给微处理器。 74LS244三态总线驱动器
74LS244可以用作无条 件传送的输入接口电路。
36
3.2 数据输入三态缓冲器
8
1.2 接口控制原理
(2)串行数据传送
串行数据传送是将构成字符的每个二进制数据位, 按一定的顺序逐位进行传送的方式。 串行数据传送主要用于远程终端或经过公共电话 网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远距离数据传送采用串行方式比较经济,但串行 数据传送比并行数据传送控制复杂。
9
1.2 接口控制原理
异步串行通信协议规定字符数据的传送格式: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1
输入输出和接口技术
1 2 3
接口的基本概念 I/O指令和I/O地址译码 简单的I/O接口
2
输入输出(I/O)是指微型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 即通信(communication)。微型计算机与外界的通信, 是通过输入输出设备进行的,通常一种I/O设备与微 型机连接,就需要一个连接电路,我们称之为I/O接 口。 接口是用于控制微机系统与外设或外设与系统设 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的硬件电路。接口设计涉及 到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中央处理器如何寻址外部设备, 实现多个设备的识别;二是中央处理器如何与外设连 接,进行数据、状态和控制信号的交换。 3
状态设臵和存储电路主要由一组数据寄存器构成, 中央处理器和外设就是根据状态寄存器的内容进行 协调动作的。 数据存储和缓冲电路也是一组寄存器,用于暂存 中央处理器和外设之间传送的数据,以完成速度匹配 工作。 7
通信电路原理

通信电路原理通信电路原理是电子工程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涉及到信号的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解码等方面,对于理解和设计各种通信系统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通信电路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谈谈通信电路的基本原理。
通信电路是指用来传输信号的电路,它可以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通信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信号源、发送器、信道、接收器和信号目的地。
信号源产生要传输的信息信号,发送器将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波形,信道是信息信号传输的媒介,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波形转换成可供目的地使用的信息信号。
这是通信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在通信电路中,信号的传输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信号的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进行。
有线传输是指信号通过导线传输,无线传输是指信号通过空气中的电磁波传输。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抵抗噪声,以保证信号的可靠传输。
另外,调制解调是通信电路中的重要技术。
调制是指将要传输的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波形,解调是指将接收到的信号波形转换成可供目的地使用的信息信号。
调制解调技术在各种通信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此外,信道编解码也是通信电路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信道编解码是指在信道传输过程中对信息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纠错能力。
信道编解码技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总之,通信电路原理涉及到信号的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解码等方面,是电子工程中的重要基础知识。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通信电路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通信原理 第 精编章 习题 测试题 11 答案 OK

通信原理第一章习题答案1-2某信源符号集由A 、B 、C 、D 和E 组成,设每一符号独立出现,其概率分布分别为1/4、1/8、1/8、3/16和5/16。
试求该信源符号的平均信息量。
解:平均信息量(熵)H (x )1-3设有四个符号,其中前三个符号的出现概率分别为1/4、1/8、1/8,且各符号的出现是相对独立的。
试该符号集的平均信息量。
解:各符号的概率之和等于1,故第四个符号的概率为1/2,则该符号集的平均信息量为:1-6设某信源的输出由128个不同的符号组成,其中16个出现的概率为1/32,其余112个出现的概率为1/224。
信源每秒发出1000个符号,且每个符号彼此独立。
试计算该信源的平均信息速率。
解:每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已知符号速率R B =1000(B),故平均信息速率为: R b =R B ×H =1000×6.405=6.405×103(bit /s)通信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2-6设信号s (t )的傅里叶变换S (f )=sin πf /πf ,试求此信号的自相关函数R s (τ)。
解:由(2.2-25)式可知,若令该式中τ=1,则S (f )=G (f )所以,直接得知⎪⎩⎪⎨⎧>≤=2/102/11)(t t t s由自相关函数定义式(2.3-1),并参照右图,可以写出111101011101011)()()(2/12/12/12/1≤≤--=⎩⎨⎧≤≤-≤≤-+=⎪⎩⎪⎨⎧≤≤⋅≤≤-⋅=+=⎰⎰⎰----∞∞-ττττττττττττdt dt dtt s t s R s 通信原理第四章习题答案4-5某个信源由A 、B 、C 和D 等4个符号组成。
设每个符号独立出现,其出现概率分别为1/4、1/4、3/16、5/16,经过信道传输后,每个符号正确接收的概率为1021/1024,错为其他符号的概率为1/1024,试求出该信道的容量C 等于多少b/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vr与vc 不同频、同相 (△ω≠0,φ= 0)
则:vo= K'Vs(t) cos△ω t cos△ω t 随时间变化,失真。
二、参考信号的产生
1.对语音等信号 (同步要求低) 直接提取vr(图9-15 p292)
2.对图象、数字等信号 (同步要求严格) 可采用锁相技术产生vr
三、叠加型同步检波器(图9-16 p292)
基极(发射极)调幅:
vΩ控制基极(发射极)电压。
集电极(漏极)调幅:
vΩ控制集电极电压。 由选频网络选出vo (已调信号)。
1.基极调幅电路(发射极调幅电路) (图9-6 p284)
vbe=VBB+vΩ+vc =VBB+VΩcosΩt+Vccosωot
vΩ、vc幅度不同时:
(1)vΩ、vc均较小 采用幂级数法分析,产生调幅波。 (因非线性失真大,很少使用) (2)vΩ较小(几mv~几十mv)、 vc较大(几百mv) 采用时变参量法分析。 (3)vΩ小(几mv)、vc大(0.5~1v) 采用开关函数法分析。 调幅系数m<<1, 线性范围小。 (4)vΩ、vc均较大(常用)
理想:Kd=1时,Ri= R/2
实际:Kd<1 ,Ri更大 (对前级有利)。
3.非线性失真
(a)惰性失真(图9-21 p297)
由图可见,不产生惰性失真的条件:
vs包络在 A点的下降速率≤ C 的放电速率
即:
例: 广播收音机:R = 3.9KΩ时 若:mmax= 0.8, Fmax= 5KHz 则:C ≤ 5000pF
§9- 4 同步检波[1] 一、概述 (图9-14 p291)
讨论:令 K'=1 /2 (KVrm) 1.vr与vc(发端载波) 同频、同相(△ω= 0,φ= 0)
则:vo= K'Vs(t)
2.vr与vc 同频、不同相 (△ω= 0,φ≠0)
则:vo= K'Vs(t)cosφ 因为:cosφ≤1(常数), v1(Ω)幅度下降,无失真。 注意: φ ≠ ±π/2
工作于(甲乙类)欠压状态。φ工作=90o~120o 过压工作时, v ce变化小 (图9-7 p285)
基极调幅特点:
(1)所需vΩ功率小,用于小功率发射机; (2)m不可太大,否则易包络失真; (3)集电极效率低(欠压工作)
2.集电极调幅电路
vΩ使集电极电源电压VCC发生变化,实现调幅。 (图9-8 p286)
难点:
晶体管调幅的工作原理及实际电路分析, 实际调幅电路、检波电路的读图。
§9-1 调幅的方法与电路[1]
调制与解调电路是通信、广播、测量等系统
中的基本电路之一。
频率变换电路(非线性电路)。
调制的其他应用:
如直流放大器。
一、乘法器调幅 (图9-1 p281) 四象限乘法器
实际典型值: vc(60mv)、vΩ (300mv)、载波抑制60dB。
四、典型电路
(图9-17 图9-18 p293)
§9-5 包络检波[1]
(图9-19 p294)
要求: R >>RD , 可以保证: i充>>i放 ,即:τ充<<τ放
一、工作原理 (图9-20 p295)
vs为已调信号, vo为包络检波信号 1. vs正半周的部分时间(φ<90o) 二极管导通,对C 充电,τ充=RDC ∵ R循环往复,很小,vo≈vs 很小 ∴τ充 C上获得与包络(调制信号)相一致 D 的电压波形, 有很小的起伏。 2. vs的其余时间(φ>90o) 故称:包络检波。 二极管截止,C经R放电,τ放=RC ∵ R 很大 ∴τ放很大, C上电压下降不多, vo≈vs
二、OTA调幅电路 (图9-2 p282) 可控跨 导电路
三、开关型调幅电路
要求:Vc>>VΩ 即:vc等效为开关函数 S(t) 1.双二极管平衡调幅电路(图9-3 p282)
设: 二极管导通电阻为RD, 等效负载为RL 对于D1、D2: vc是共模信号, 在RL上相消; vΩ是差模信号, vΩS(t)在RL上相加。
由 (图7-7 p218)
可见: 在欠压区,输出的基波电压的幅度不随Vcc的 变化而变化。
集电极调幅特点:
(1) 因过压工作,η高(与m无关)
用于大功率调幅发射机。
(2) 要求vΩ提供较大的驱动功率。
(3) 度) 实际工作中,基极、集电极调幅均有 非线性失真。 例:集电极调幅 ∵VBB、Vcc不变 ∴当Vcemin随Vcc(Ωt)减小时, Ic1下降过快,呈非 线性关系。 解决方法: Vcc(Ωt)减小时,Vbemax相应减小; Vcc(Ωt)增大时,Vbemax相应增大。 即: Vbemax与Vcc(Ωt) 按相同的调制规律变化 (双重调幅)。
2.二极管环型调幅电路 (图9-4 p283)
i5= i1-i4 i6= i2-i3 i = i5-i6 = i1-i4-(i2-i3) = (i1-i2) - (i4-i3)
(i1-i2)同上
i = (i1-i2) - (i4-i3)
3.二极管环型调幅实例(图9-5 p284)
四、晶体管调幅电路
二、指标分析
1.电压传输系数Kd
理想:R >>RD , φ→0, Kd=1 实际例: R=5.1kΩ, RD=100Ω时:φ≈33o, Kd≈0.84 R=4.7kΩ, RD=470Ω时:φ≈55o, Kd≈0.55 通常取:Kd= 0.5(-6dB)来估算检波器传输效率
2. 输入电阻Ri 经推导:Ri=R/(2Kd)
电视接收机:R = 3.9KΩ时
若:mmax= 0.8, Fmax= 6MHz
则:C ≤ 5pF
(b)负峰切割失真
负峰切割失真示意(图9-22 p297)
1. IDC > IAC 无负峰切割失真 2. IDC < IAC 有负峰切割失真 Cc为耦合电容(很大)
直流 RDC =R VDC =VsKd IDC =VDC /R
负峰切割失真的改进(图9-23 p298): (1)
RDC=R1+R2 RAC=R1+(R2RL)/(R2+RL)=R1+RAC' 即: R1较大时,RAC’的影响减小,不易产生 负峰切割失真。但R2过小时,VΩ的幅度下降, 一般取R1/R2= 0.1~0.2
(2)检波电路后接射随(Ri大), 即检波电路的RL大。 (3)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包络检波,为直接耦合 方式,不存在Cc
第九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
§9-1 调幅的方法与电路[1] §9-2 单边带调制[1] §9-3 振幅解调概述[2] §9-4 同步检波[1] §9-5 包络检波[1] §9-6 平方率检波[3] §9-7 检波电路实例[1] §9-8 正交幅度调制与解调[0]
重点:
掌握调幅信号的分类;各种调幅信号的波形、 数学表达式、频谱图;各种调幅方法;各种调 幅电路;检波的作用、检波方法;实际检波电 路的分析与讨论。
交流 RAC= (RRL)/(R+RL) VAC= mVs Kd IAC =VAC /RAC
由图, 例: 不失真条件:IDC > IAC m= 0.3, R= 4.7 kΩ时, m < RAC/R=RL/(R+RL) 要求:RL≥ 2 kΩ; RL> (mR)/(1-m) m= 0.7, R= 4.7 kΩ时, 即: 要求:RL≥7.05kΩ; m、R较大时,要求 负载阻抗RL大。
三、并联型二极管 包络检波 (图9-24 p298)
Ri=R/3
四、高频数码信号的检波
ASK信号的包络检波(图9-25 p299)
(1) tr (前沿失真) (2) tf (下降沿失真)
§9-6 平方率检波[3]
一般要求:vAM<0.2V, 仅用于解调AM。
工作于非线形状态,幂级数展开,
含有平方项,由低通滤出调制信号。
(二)相移法
(图9-11 p289)
演示
难点:多频工作时,调制信号的宽带 相移难以实现。
三、残留边带调幅 (VSB)
(图9-12 p289)
§9-3 振幅 解调概述[2]
检波过程 示意图 (图9-13 p290)
1.同步检波 (乘法检波) 可解调所有调幅信号,且DSB必须采用同步 检波, SSB、VSB一般采用同步检波。 2.(峰值)包络检波(大信号工作) 一般用于解调AM调幅信号。 3.平均值包络检波 一般用于解调AM。 4.平方率检波(小信号工作) vAM<0.2V, 一般用于解调AM。 工作于非线形状态,幂级数展开,含有 平方项,由低通滤出调制信号。因失真较大, 使用较少。
(1)采用自给偏压电路 (图9-9 p287)
VBB = -Ib0Rb 在过压区: VΩ↓, Vcc(Ωt)↓, Ib0↑(VBB 反向↑ ), Vbe↓ VΩ↑, Vcc(Ωt)↑, Ib0↓(VBB 反向↑ ), Vbe↑
(2)采用双重调幅电路
①集电极—基极双重调幅 集电极调幅时,部分vΩ调制基极偏压,使: Vcc(Ωt)↓时,Vbe(Ωt)同时↓; Vcc(Ωt)↑时,Vbe(Ωt)同时↑。 ②集电极—集电极双重调幅(p391 图13-1) 对相邻的末前级和末级,采用相同的vΩ同时 进行集电极调幅。即: 末级Vcc(Ωt)↓时,Vbe(Ωt)[末前级的Vcc(Ωt)]↓ 末级Vcc(Ωt)↑时,Vbe(Ωt)[末前级的Vcc(Ωt)]↑
§9-2 单边带调制[1]
一、特点: 1.压缩频带; 2.节省功率; 3.受传播条件(衰落和相移)的影响小; 4.设备复杂。
二、单边带产生方法
(一)滤波法 (图9-10 p288)
难点:接近理想的带通滤波器难以实现。 解决: 1. 频率由低(相对带宽)大到高 ,多级相乘和滤波; 2. 采用V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