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激光多普勒测速[仅供参考]

激光多普勒测速[仅供参考]

医疗模板
3
激光在工程中的应用
激光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工艺制 造方面,微孔的加工,激光切割,焊接,精密 测长、定位等等。在计量科学方面,激光用于 测长基准、激光测速、测距、测扭、测压、测 角、测温等。在国防科学方面,激光雷达、激 光制导、激光通讯、引爆、致盲、激光炮、激 光枪等。在全息摄影、光学信号处理、流场显
通过双曝光将两幅粒子场记录在同一 块胶片或干版上,
再利用逐点分析或全场分析求出粒子 对的位移场,最后转换成速度场。
医疗模板
12
当流速很快时,可用连续片光照 明,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一系列粒 子图。
再通过相关运算求出位移场,进 而求出各粒子场的速度。
散斑法只能记录一个平面内的粒 子场速度信息。
医疗模板
13
医疗模板
8
光学速度测试技术具有测量灵敏 度高,不干扰流场等优点,有着 很强的应用前景。
光学测速技术主要有全息干涉法、 散斑照相法、激光多普勒测速法 和激光双焦点测速法等。
医疗模板
9
2. 全息干涉测速法
在被测流体中掺粒子示踪剂,通常用 双脉冲激光作光源,通过双曝光拍摄 相隔t的两幅粒子图于同一块干版上。 利用再现粒子场的实像图,求出粒子 对间的位移大小和方向,再由 v=s/t求出速度场。
§8.2 激光多普勒测速法(LDV)
60年第一台氦-氖激光器诞生,64年 世界上就出现了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20多年来,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有了 很大的发展,这是测量技术上的一个 重大突破。
医疗模板
14
多普勒测速是通过检测流体中运动微粒 散射光的多普勒频移来测定速度的。
激光多普勒测速属于非接触测量,激光 作为测量探头不干扰流场。
16

多普勒效应及应用实验报告

多普勒效应及应用实验报告

多普勒效应及应用实验报告探究多普勒效应的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1.激光器2.光电探测器3.宽孔径音源4.振动平台5.频率计6.光程差调节装置7.会谈装置实验原理:多普勒效应是由于发射源和接收源相对运动而导致的波长的变化。

当发射源和接收源相对静止时,所接收的波长为其发射的波长。

若两者相对移动,则会导致接收到的波长与发射的波长不同。

对于移动的声源,多普勒效应会导致接收到的声音的频率与实际频率不同。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装置,将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固定在一台转台上,保持固定不动。

振动平台上固定一个宽孔径音源作为移动源,放在激光束的轨迹上。

2.调整光电探测器位置,使激光束射到探测器的中心位置,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将频率计置于光电探测器旁边,用于测量接收到的声音的频率。

4.开始实验,开启音源,使其在振动平台上移动,同时记录下频率计上测得的频率数据。

5.重复实验3-4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当音源与激光器相对运动时,所接收到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表明,当音源向激光器靠近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增加;当音源远离激光器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减小。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多普勒效应来解释。

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当光线被移动的音源所接收时,波长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所接收到的声音的频率。

当音源靠近激光器时,光波被挤压,导致接收到的声音的频率变高;当音源远离激光器时,光波被拉伸,导致接收到的声音的频率变低。

这种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多普勒效应在天文学中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通过观测星系的多普勒频移,可以推断出它们与地球的相对速度,进而得出星系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多普勒效应也在医学中应用广泛,例如超声波检测中,通过测量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变化,可以判断血液的流速以及心脏的功能情况。

此外,多普勒效应还被应用于雷达测速仪、交通速度测定仪等领域。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原理,这些仪器可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多普勒效应测声速实验报告(共7篇)

多普勒效应测声速实验报告(共7篇)

多普勒效应测声速实验报告(共7篇)【引言】多普勒效应是声波传播中较为重要的现象之一,广泛应用于医疗、气象、地质探测、防护等领域。

本实验通过制作测声速设备,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量声速,并探讨了声速和温度、同济和介质类型的关系。

经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和启示。

【实验原理】在测量声速时,可以利用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获得,即声波在静止的观测者听到的频率与声波源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可表示为:f’ = f * (1 + v / V)其中f’为观测者听到的频率,f为声波源的频率,v为观测者和声波源之间的相对速度,V为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因此,通过测量声波在不同条件下的频率和相对速度,可以求出声速的大小。

【实验设备和方法】1. 实验设备(1)多功能信号源(2)示波器(3)麦克风(4)各种电缆及连接器(5)热水杯2. 实验方法(1)设置多功能信号源为振幅调制模式,调节频率为2kHz,输出一个正弦波信号。

(2)将麦克风稳定地放置在恒温水杯中,使水杯内的水温保持在40℃左右。

(3)将麦克风接到示波器上,将示波器设置为 X-Y 模式。

(4)调整多功能信号源的振幅和频率,使其输出符合要求。

(5)通过调节热水杯的温度,改变介质的密度和声速,记录各个状态下的频率、相对速度等数据。

(6)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声速,并探讨声速和温度、同济和介质类型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数据:| 温度℃ | 频率f(Hz) | 相对速度v(m/s)||:--------:|:-----------:|:----------------:|| 30 | 1999.6 | 1.2 || 35 | 1999.8 | 1.4 || 40 | 2000.0 | 1.6 || 45 | 2000.2 | 1.8 || 50 | 2000.4 | 2.0 |根据公式f’ = f * (1 + v / V)和测量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室温下的声速约为332.88 m/s,温度对声速的影响符合一定的规律:随温度升高,声速也会相应地升高。

激光测量光速实验报告

激光测量光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激光测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光速在真空中的数值。

3. 掌握激光测速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光速在真空中的数值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常数,其值为299,792.458千米/秒。

激光测速实验通过测量激光从发射到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进而计算出光速。

实验原理如下:1. 根据光速的定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即c = 299,792.458千米/秒。

2. 设激光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为t,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距离为d,则有d = ct。

3.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激光从发射到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t,结合光速c,计算出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距离d。

三、实验器材1. 激光测速仪一台2. 激光发射器一个3. 反射镜一个4. 秒表一个5. 激光电源一个四、实验步骤1. 将激光发射器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其稳定。

2. 将反射镜放置在激光发射器的对面,调整角度使激光束能够准确反射回激光发射器。

3. 打开激光电源,启动激光测速仪。

4. 激光测速仪进入工作状态后,开始计时。

5. 当激光束从发射器发射出来并反射回来时,秒表开始计时。

6. 记录激光束从发射到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t。

7. 关闭激光电源,结束实验。

五、实验数据1. 激光从发射到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t:2.56秒2. 光速c:299,792.458千米/秒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距离d:d = ct = 299,792.458千米/秒× 2.56秒 = 768,060.496千米由于实验中激光束在真空中的传播距离是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的2倍,因此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 = d / 2 = 768,060.496千米 / 2 = 384,030.248千米实验结果显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84,030.248千米,与实际值相近。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激光测速实验,验证了光速在真空中的数值。

新版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

新版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

实验4.2 激光多普勒测速1842年奥地利人多普勒(J.C.Doppler)指出:当波源和观察者彼此接近时,收到的频率变高;而当波源和观察者彼此远离时,收到的频率变低。

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可用于声学、光学、雷达等与波动有关的学科。

不过,应该指出,声学多普勒效应与光学多普勒效应是有区别的。

在声波中,决定频率变化的不仅是声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还要看两者哪一个在运动。

声速与传播介质有关,而光速不需要传播介质,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彼此相对运动如何,光相对于光源或观察者的速率相同。

因此,光学多普勒效应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1960年代初激光技术兴起,由于激光优良的单色性和定向性及高强度,激光多普勒效应可以用来进行精密测量。

1964年两个英国人Yeh和Cummins用激光流速计测量了层流管流分布,开创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aser Doppler velocimeter,LDV),是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来测量流体或固体速度的一种仪器。

由于它大多用于流体测量方面,因此也被称为激光多普勒风速仪(laser Doppler anemometer,LDA)。

也有称做激光测速仪或激光流速仪(laser velocimeter,LV)的。

1970年代便有产品上市,1980年代中期随着微机的出现,电子技术的发展,技术日趋成熟。

在剪切流、内流、两相流、分离流、燃烧、棒束间流等各复杂流动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激光测速在涉及流体测量方面,已成为产品研发不可或缺的手段。

实验目的【1】了解激光多普勒测速基本原理。

【2】了解双光束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工作原理。

【3】掌握一维流场流速测量技术。

实验原理1. 多普勒信号的产生如图4.2-1所示,由光源S发出频率为f的单色光,被速度为v的粒子(如空气中的一粒细小的粉尘)P散射,其散射光由Q点的探测器接收。

由于多普勒效应,粒子P接收到的光频率为 )cos 1(1122'θc v c v f f +−= (4-9) 其中c 为光速。

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教程

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教程

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教程
一、实验概述
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测速方法,通过测量目标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光束频率变化,从而得出目标物体的速度。

本实验将介绍激光多普勒测速的原理、实验装置搭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激光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激光束照射到运动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回来的光束频率会因为物体运动而发生变化。

根据多普勒效应公式,可以得出:
$$f_r = f_0 \\cdot \\left(1 + \\frac{v}{c} \\cdot \\cos\\theta\\right)$$
其中,f r为接收到的激光频率,f0为激光发射频率,v为物体运动速度,c为光速,$\\theta$为激光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

三、实验装置
该实验所需装置包括: - 激光发射器 - 激光接收器 - 反射镜 - 运动平台 - 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
1.将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固定在实验台上,使其间距一定。

2.在运动平台上放置反射镜,调整反射镜位置,使激光光束正好反射回
激光接收器。

3.启动激光发射器,发射激光光束照射到运动平台上的反射镜。

4.记录激光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数据,并测量反射镜在运动平台上的速
度。

5.利用多普勒效应公式计算出反射镜的运动速度,与实际测得的速度进
行对比。

五、注意事项
1.实验中需注意激光光束安全,避免直接照射眼睛。

2.反射镜位置调整需准确,确保激光正好反射回激光接收器。

3.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实验装置。

通过本实验,可以深入了解激光多普勒测速的原理与应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

激光多普勒测速研究

激光多普勒测速研究
1 测速 原 理 口 、 哪
基于此 , 首先进行光路改造 , 以直 流小 电机风扇 的速度代替流体 流 速, 根据 电源电压和电机转速 的关系控制风扇 的转 速 , 计好速度控制 设 电路 , 用 L b IW 软件 [ 运 aV E 5 1 编写拍 频外差计算 和数据采 集分析 处理程 序; 其次将光信号实现光电转换后进行数据采集送 人计 算机 进行计算 ; 最后对 比物体实际运动速度和激光多普勒测速结果 , 一步完善改进 , 进 提高测量精度。
2 s nc ui.
因此 , 通过对散射信号 的多普 勒拍 频 进行测量 , 可以根据上式 就 计算出聚焦点处 目标的横向移动速度 。 2 设计方 案 、










1 0
电压 ( ) v
图 3设计方 案图
设计方案如 图 3 所示 ,激光发 出的光束 在分 束镜 B后表面通过分 振 幅法分 为反射 光光束 1 和透射光光束 2 透射光光束 2 , 在全反射镜 M 上反射后 变为 和光束 1 平行 的光束 3 ,两光束经凸透镜 L 聚焦于 P 。 点 在 P点处形成干涉 区域 ,后 经光阑和凸透镜 L 后进入光 电二 级管 , 2 由 于物体 运动引起 多普勒频移进 入光 电二 级管的两束光 频率不再相 同 , 两个频率不 同的波在具有非线性 响应 的光电二级管 内进行 “ 混频” 产生 “ 差拍 ”检测器输 出中则包含 了频 率差或外差频率 的分 量 , , 理论推导可 得产 生的频率 差为 £ s k ( 中 u 运动物 体速度 , 为激 光波 l = i 其 n 为

长 , 是照明光与散射光接收方向之间的夹角 ) 0 【 。 将参考光和测试光信号经光 电二极管 接收后转变为 电信号 同时输 入数据采集卡采集频率 , 然后经过微机 处理数据 , 则可得 到物体 运动的

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的研究分析

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的研究分析

不 可避 免 的存 在与实 验结 果之 中 。
4 结

在 实验 中可 以发 现虽 然从 分光 元件 出来 的两
束 光 的光强 已经 基 本接 近 , 是 示 波 器 中 显示 的 但 调 制信 号 的对 比度 不 是 太好 , 外 发 现 当 斩 波器 另 速 度 较 慢 时 , 比度 就好 , 对 分析 其原 因 , 该是 应 斩 波器 速度 . 大 , 即模 拟 粒子 转 动 过 快 , 致 光 导
续表 1 V / - 0 ms 1
7 4 . 3 7 6 .2 7 7 . 9
V0/
∞ O 0 0 0 O O O 0 ∞ ∞ ∞ ∞ 加
根 据拟 合 曲线 , 知实 验 测得 的多 普 勒 频 率 可 计 算得 出的速度 值 与 由斩 波器 显示 的频 率计 算得
t |
将 ( ) ( ) 达式 代入 ( ) 理 可得 到 : 1和 2表 5整
I ,) 2- 。 +2 c { ( ( 一l l 2 壹 ・ o j k x 4蔗 sE
・ 一
是 ) ( 一声) ) ( ) 2・ 一 1 z] , 6
一 (1 2 ・ 。 志 一是 )
激光器其波长 为 65m , 3 高压 电源在 1 0 ̄300 0 0 0 V 范 围, 电倍增 管 应在 高频 灵 敏 , 内部 电路 选 择 光 其
J, 一 ( ) (y , ( ) lI z + z) t z E , D ,3 d
( 4)
在对 T》 积 分可 得 到 :
出的速 度值 基本 一致 , 实验所 得 的结 果可 靠 。 此
9 . 0 7 7
9 .5 7 4 9 . 6 7 6
实验 中通 过 直 尺 的多 次 测 量取 平 均 值 , 可 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研究生专业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 LDV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
学号: 20141002042 姓名:张薇
指导教师:唐经文
动力工程学院
.\
LDV 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
一、实验目的
应用激光测量流体的流速,是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速方法。

它和过去应用的传统的测速仪器,如皮托管、旋浆式流速仪、热线式风速仪等相比,有如下几个主要优点:无接触测量,不干扰流场;测速范围广(4秒米101045-⨯-);空间分辨率高;动态响应快。

特别是对高速流体、恶性(如:酸性、碱性、高温等)流体、狭窄流场、湍流、紊流边界层等的测量方面,显示出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本实验要求在熟悉激光测速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实验室的频移型二维激光测速仪测量一个具有分离、再附、旋涡和高湍流度的复杂流场,了解这种流场中平均速度、速度直方图、湍流度和雷诺应力等湍流参数在主流区、回流区、剪切层和边界层等区域的不同特征,以及激光测速在测量复杂湍流流动方面的功能和优点有着重要的实验意义。

二、实验设备
图1: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图2:实验模型结构尺寸
图3:实验系统图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英文缩写是流体流速测量的光学方法之一,是利用光学多普勒效应。

即当激光照射运动着的流体时,激光被跟随流体运动的粒子所散射,散射光的频率将发生变化,它和入射激光的频率之差称为多普勒频差或多普勒拍频。

这个频差正比于流速,所以测出多普勒频差,就测得了流体的速度。

实际接收到的多普勒信号,是包含有各种各样噪声的信号。

例如光电倍增管带来的信号散粒噪声,暗电流散粒噪声,背景光噪声,热噪声,以及其他测量仪器带来的噪声等。

同时,多普勒信号还是一个调制信号,由于各种原因,使多普勒频带加宽。

例如,振幅调制,散射粒子受布朗运动影响,散射粒子通过探测体积所需要的渡越时间,多粒子进入探测体积初位相的不同,激光束的角扩散及速度梯度等原因,都会引起多普勒频带的加宽。

为了尽量减小噪声和带宽,以及从具有一定的噪声和带宽的信号中,取出反映流速的“有用”信号,必须选择合适的信号处理装置,对多普勒信号进行处理。

一种信号处理装置,是利用高分辨率的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直接跟踪光学信号。

此种干涉仪调整比较简单,在大散射角工作时空间分辨率较高,但在测低速
厘米。

另一种信号处理装置是频谱分析时受到限制,一般能测的下限速度为25秒
仪,它实际上是通过调谐窄带滤波器,把信号用示波器器显示出来,其中心频率在频谱范围内缓慢地扫描。

由于使用滤波器,在任一瞬间时只能观察到全部信号的很少一部分,浪费了有用的信息和时间。

进来信号处理装置都采用能跟踪可变频率的振荡器,称为自动跟踪可变频率跟踪器,简称频率跟踪器。

四、实验内容
在熟悉激光测速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频移型二维激光测速仪测量复杂流场的速度。

实验装置调整:
入射光单元射出的三束光均为一级衍射光,而且保持相当的亮度,其中公共光束应略强于另两束光,另两束光亮度应相同。

判断是否一级光的方法:将频移器电源关掉,则三束出射光消失。

如频移器关掉,光束不消失,则说明该光束为零级光,不是一级光。

调节公共光束亮度的方法:旋转图1中1/2波片2,可调节公共光束与其它两束光的光强比。

调节水平与垂直光束光强比的方法:调整激光发生器中心1/2波片,可调节使水平与垂直光束亮度大致相等。

三束入射光应严格相交。

可以用放大镜焦点象放大到远处的屏幕上进行检查。

如相交不好,调整激光发生器的光楔来改变光束偏转角使其相交。

首先,使接收光单元的接收透镜光轴线尽量与如射光单元的光轴线位于同一轴线。

这时,如将镜头盖盖上,三束入射光照在镜头盖上,三个光点大体上应成直角三角形对称分布(见图1照片)。

将镜头盖取下,打开超声波加湿器电源,使粒子流通过光束焦点。

这时,在接收光单元的两个观察镜中应能看到粒子散射光的象(见图2、3所示)。

如果找不到象,可将接收器固定支杆的螺丝松开,上下移动或旋转接收器镜头,总能在观察器中见到粒子散射光象。

下一步的任务就是通过微量的调整使接收器中的象达到一定要求。

图4:接收器的正确位置
图5 :粒子散射光束图6:观察器中见到的象
要求在接收器两个观察镜中的象同时达到以下要求:
两束光线的象亮度基本相等。

一般说来,水平分量光束的象只能出现在水平观察器,垂直分量光束只能出现在垂直观察器,它们的亮度是无须调节的。

而公共光束既通过水平观察器,又通过垂直观察器,如果一个观察器中的公共光束象很亮,另一观察器中公共光束的象很暗,则需要微量旋转入射光路中波片4的外侧波片,使达到两个观察器中公共光束的象亮度差不多即可。

两束交叉光线的象在交点处最细,在非交点处则逐渐变粗。

这可以通过调节接收透镜焦距微调旋转器来达到。

如果将微调旋转器转到头还达不到要求,则需要松开接收器在导轨上的固定螺丝,将接收器沿导轨前后移动一段距离,就一定能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达到交点最细。

要使针孔光阑的小孔严格对准交叉光束象的交点。

这可以通过调节观察器旁的两个光阑位移调节螺丝来实现。

如果将螺丝调到头还是到不了位,则必须松开支杆固定螺丝,上下移动或旋转接收器,使交叉光象的交点能够落入光阑孔微调螺丝的调节范围内。

2、实验数据采集
1)启动加湿器,适当调节阀门开度大小,使之在透镜中看到粒子散射光的成像。

2)打开光电倍增管高压电源开关,调节两光电倍增管电流不超过100微安打开前置放大滤波器和双线示波器,选择适当档位便于观察和数据输出。

3、打开计算机,进入LDV软件操作界面进行参数设置、采样和数据处理。

五、实验步骤
1)合上电源开关,调节电流在15mA左右,预热30分钟;再合上频移发生器开关,按下第2档按钮。

2)入射光系统调整:检查三束光的相交性,如果不相交,按照实验调整特别说明调整使之相交。

3)调接接受光系统:检查透镜中的光束是否成像,如果不成像,按照实验调整特别说明调整使之成像。

4)启动加湿器,适当调节阀门开度大小,使之在透镜中看到粒子散射光的成像。

5)打开光电倍增管高压电源开关,调节两光电倍增管电流不超过100微安,打开前置放大滤波器和双线示波器,选择适当档位便于观察和数据输出。

6)打开计算机,进入LDV软件操作界面进行参数设置、采样和数据处理。

六、数据采集与整理
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列1
通道1 通道2 1-2速度 1-2夹角 Mean Value -0.33082 0.198005 2.20608 178.134 STD Deviation 1.27033 1.3147 0.792912 66.7377 STD/Mean -3.83994 6.63973 0.359013 0.37465 3rd Moment 1.68262 1.73781 1.06115 84.0818 Skewness -5.08618 8.77662 0.481011 0.472015 4re Moment 1.99961 2.06711 1.27325 96.3606 Flatness
-6.04436
10.4397 0.577156 0.540946
Reynolds Stress 0 0 0 0.132065 Correlation 0 0 0 0.027136
表1:实验测得数据
图7:实验测得数据图
误差分析:
(1) 多普勒频率与粒子的运动速度成正比,这也是 LDV 系统的基本原理,但这里已经对信号光的频率 f s 作了近似,f s 展开时略去了高次项,从而给多普勒频率带来了原理上的误差项。

: v 越小,θ 越大,由原理公式近似引起的误差越小。

(2) 在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时,一般都认为激光是单色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激光器出射的激光总有一定的线宽1f ~ 2f ,1f 和2f 2分别为激光的下限和上限频率。

一方面,由激光光束的线宽引起的误差与光束的线宽 Δf 0成正比, 因此,在测量时可以选用线宽较窄的激光器;另一方面,一般 He - N e 激光器出射激光的频宽相比光束的中心频率很小, 因此由激光光束的线宽引起的误差较小。

实际测量过程中还有很多其它因素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如速度梯度引起的误差,即待测区不仅仅只有一个运动粒子,而存在着大量粒子,并且这些粒子的运动速度也并不完全一样,各自产生的多普勒频率就各不相同,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是各个粒子产生信号的平均结果,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相应的多普勒频率的范围,从而给测试结果带来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