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景观中植物元素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其分析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其分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美化与改善越来越重视。
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对于城市环境的美化和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美化环境。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使城市道路更加美丽,提升人们的居住感受和城市形象。
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还可以吸收部分有害气体和尘埃,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调节气温。
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提供生态环境。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各种动植物,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
二、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原则为了保证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效果和作用,需要遵循一定的配置原则:适地性原则。
根据城市道路的位置、环境和气候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保证其能够生长和发育。
多样性原则。
在植物配置中,应该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避免单一植物的大面积种植,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美感。
绿化面积原则。
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中,应该尽量增加绿化面积,提供更多的生态空间。
季节性原则。
根据四季的变化,选择适合不同季节生长的植物,使整个城市道路的园林景观效果更加出色。
根据城市环境的不同需求和植物生长的特点,对于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 绿化种类多样化。
建议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尽量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提升景观效果。
2. 注重植物的适地性。
在选择植物的时候,要考虑到其适地性,选择能够适应城市环境的植物种类,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强调季节性植物的选择。
季节性植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因此建议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加入不同季节的植物,使其具有更多的变化和生机。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被配置与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研究与方案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被配置与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研究与方案引言城市绿化规划在现代城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增加空气湿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植被配置和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绿化规划的核心要素,本文将探讨这些要素的原则和研究成果。
一、植被配置的原则1. 生态适应性原则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对当地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的适应能力。
例如,在干燥地区,应选择耐旱植物,而在湿润地区,可以选择喜湿植物。
生态适应性原则可以确保植物能够生长健康,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
2. 多样性原则植被配置应注重多样性,即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
多样性的植被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功能,如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吸收雨水、改善空气质量等。
此外,多样性的植被也可以增加城市景观的美感,使城市更加多样化和有趣。
3. 可持续性原则植被配置应考虑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维护成本。
选择长寿命的植物可以减少更新和维护的频率,降低成本。
此外,选择本地植物也可以减少植物的适应期,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实现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1. 空间组织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空间的组织和布局。
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和布局,可以创造出不同功能和氛围的场所。
例如,可以设置休闲区、游乐区、运动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视觉效果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视觉效果的营造。
通过选择不同形状、颜色和高度的植物,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高大的乔木和矮小的灌木搭配,形成层次感和立体感。
3. 生态功能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植物的生态功能。
通过选择有益的植物,如空气净化植物和蜜蜂友好植物,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
此外,景观设计还应考虑水资源的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成果与方案1. 植被配置研究成果近年来,许多研究都致力于植被配置的优化。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合理的植被配置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热环境。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绿化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正确的植物配置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增强市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对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市政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气候特点、土壤状况和空间限制等因素。
在炎热多雨的南方城市,可以选择热带雨林植物,如榕树、银杏等。
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城市,可以选择耐寒的树木,如松树、柳树等。
还需要考虑植物的成活率和抗污染能力,选择对于城市环境比较适宜的植物种类。
二、根据道路环境进行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的环境形态各异,有的是宽阔的大道,有的是狭窄的小街。
我们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于宽阔的大道,可以选择高大挺拔的乔木和灌木,增添整体气势。
对于狭窄的小街,可以选择矮小丰茂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使道路两旁更加绿荫蔽日,增加交通安全性。
三、注重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在春季,可以选择开花植物,如樱花、桃花等,增添道路的生机和活力。
在夏季,可以选择树种丰茂的植物,如梧桐、榕树等,增加行人的遮荫。
在秋季,可以选择叶色艳丽的植物,如枫树、银杏等,增加道路的景色。
在冬季,可以选择坚挺耐寒的树木,如松树、柳树等,使道路焕发冬日的生机。
四、合理利用植物配置改善环境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还可以利用植物的特性改善道路周边的环境。
可以选择具有净化空气和减少噪音的植物种类,如银杏、丁香等,改善道路的空气质量和环境噪音。
还可以利用植物的根系来保持土壤的稳定,减少道路旁边的土壤侵蚀和滑坡等现象。
五、避免选择有毒或者易过敏的植物种类在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避免选择有毒或者易过敏的植物种类。
一些植物的花粉、叶子或果实可能会引起市民的过敏反应,影响市民的生活。
一些有毒的植物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生物造成伤害。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分析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分析摘要: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需合理配置植物,注重植物生态特性和场地环境,加强植物的定期养护,保证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对提升城市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
关键词:园林景观;城市道路;植物配置中图分类号:S68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当前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一定要重视对植物的合理化配置,选择优质和色彩鲜明的植物,对道路景观整体结构进行优化,明确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的关键原则,优化整体布局。
同时要加强对规则式手法和多层次综合手法的合理应用,改善道路周围环境,提高整体设计的美感,创造出更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
1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4个等级,道路绿化建设要满足其相应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中有生命的公共基础设施,是主要以植物为载体的人工造景。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是一个全过程、多方位的建设活动,涉及设计、施工、管养阶段,而接受绿化行政审批、建设监管等行政干预,又需要多部门、多专业统一协调,受诸多因素制约;但通过各参建单位、管理单位等的共同努力,可以减少道路建设中影响绿化的不利因素,为道路绿化植物创造合理的生长空间并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道路功能[1]。
2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措施道路绿化作为城市道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弱噪音、增加湿度、美化环境,能增加城市吸引力,维护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及和谐发展;城市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现着现代人追求和向往的生态园林式绿化宜居环境。
因此,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1绿色城市交通系统低碳交通设计的核心是注重公共交通,鼓励慢行出行。
以TOD为导向,优化交通,实现紧凑功能布局。
对我国的一些城市,有较大出行要求的如大学城、工业园区、商务办公区等,地方政府也可引进以长距离大运量轨道和快速公交系统作为对外交通方式,以实现城市跨地域间的人口点对点的大规模快速运送。
园林景观——城市绿化的植物造景艺术(3篇)

城市绿化的植物造景艺术(3篇)目录城市绿化的植物造景艺术(3篇) (1)1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与城市绿地植物造景对比 (2)1.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与城市绿地植物造景的共同点 (3)2.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与城市绿地植物造景的特点 (4)3.进行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和城市绿地植物造景时的侧重点不同 (6)4.结语 (7)2论植物造景在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8)1 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作用 (8)2 园林植物景观是意境创造的表象 (11)3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13)4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14)5 结语 (15)3浅谈现代城市绿化的植物造景艺术 (16)1 植物造景及其重要性 (16)2 城市绿化植物造景艺术 (16)3 城市绿化植物造景中的注意事项 (18)4 结语 (19)1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与城市绿地植物造景对比摘要:风景游憩林和城市绿地都是以植物为主要景观元素,满足人们游憩休闲的需要。
两者都需要遵循美学和植物的生态学原则进行设计。
但是由于它们地理环境等的差异,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时是以群体美为主,园林建筑作为景观的点缀,而城市绿地面积小,穿插在城市之中,所以植物个体美展现较多,而且还需要用植物柔化过多的城市建筑。
通过对比进而使2种设计方法相互借鉴。
关键词:风景游憩林;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在《雅典宪章》里,“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是城市四大功能。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对游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游憩与休闲我们通常一起提及,而“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人倚木而休”。
木即为植物,由此可见,人们需求的游憩休闲场所就是拥有美好植物的绿地。
在城市中分布着各种城市绿地,为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气候,增强城市抗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也满足了人们在城市里休闲游憩的需求,但是城市中的拥挤、噪声、污染、心理压力等还是促使人们走进郊野、走进丛林、获得一份大自然的恩赐。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

(4)、长方形栽植:正方形栽植的一种变型,其特点为行距大于株距。
(5)、环植:按一定株距把树木栽为圆环的一种方式,可有1个圆环、半个圆环或多重圆环。
(6)、带状种植:用多行树木种植或带状,构成防护林带。一般采用大乔木与中、小乔木和灌木作带状配置。
(三)植物配置艺术手法
三、均衡的原则:这是植物配置时的一种布局方法。
植物配置时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置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及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如门前两旁配置对称的两株桂花;楼前配置等距离、左右对称的南洋杉、龙爪槐等;陵墓前、主路两侧配置对称的松或柏等。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一条蜿蜒曲折的园路两旁,路右侧若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左侧须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丛的花灌木,以求均衡。
植物配置首先应注意植物高矮顺序与游人视线的关系;植物色彩美与季节的关系和颜色相配的协调性。经过在绿化工程中的工作实践总结了植物配置在不同地方应注意的掌握要点。
1、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避免遮蔽司机的视线。绿岛上自然式配置树丛、孤植树,在开敞的绿化空间中,更能显示出树形自然形态,与道路绿化带形成不同的景观。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2、广场绿化应配合广场的主要功能,市政广场应该是大色块、大尺度的植物配置,显示宏大的气势,而休闲广场则应有具体的空间划分,再进行植物配置,使广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广场绿地布置和植物配置要考虑广场规模、空间尺度,使绿化更好地装饰、衬托广场,改善环境,利于游人活动与游憩。
榆林市城市绿地景观植物与配置设计

作者简介:胡翟欣(1984-),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陕西省榆林市园林管理处工程师,研究方向:绿地植物配置与管养。
1 城市绿地景观中的常用植物资源
城市绿地常用植物是城市绿化植物的重要部分,是城市 绿地中的基调树种,在绿地景观中能够体现城市特色,选择 应用广泛的乔、灌、草类骨干植物,作出适当的配置,使城市 绿地植物独具特色。根据榆林当地环境条件及各类绿地的需 要,在进行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一些适应当地自然 地理条件的植物,可以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功能的同时,又 能体现城市绿地特色,促进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的和谐统一。 1.1 绿地景观基调植物
2.2.3 植物比例要合适,应以落叶乔木为主,合理搭配常 绿植物和灌木。不同植物按比例配置影响着绿地植物景观的 层次、色彩、季相、空间、透景形式的变化及植物景观的稳定 性,因此,在植物配置上应使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 观叶与观花观果以及花卉、草坪、地被植物搭配比例适宜。
榆林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且分 布不均,水资源匮乏,自然生态环境薄弱,植物成活率低,适 生种类较少,难以形成复层植物群落,更增加了植物配置的 难度,出现植物景观效果欠佳的现象。同时,未能展现其附加 价值,如改善局部小气候、防风降尘、维护生态环境等。因此, 了解干旱、半干旱地区绿地植物和解决好植物配置问题,对 美化园林景观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绿地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植物的选择和种植形式。 绿地功能较多,但每一类绿地,必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绿地 的植物配置应因地制宜,根据榆林植物在不同城市区域绿地 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因子,能对植物 生长发育产生重要的生态作用,合理选择植物资源,采用自 然舒适的种植形式,组成各具特色的绿地空间供人们游憩观 赏。植物能营造优美的环境,还能丰富空间层次。在绿地植物 配置时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用途、要求、目的,植物种类配置选 择在达到合理、科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 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 2.2 满足绿地风景构图的需要
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 引言1.1 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作为其中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城市绿化的效果和质量。
目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着一些植物配置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植物种类单一、植物适应性差、植物生长环境不当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城市绿化的美观度和多样性,还可能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环境生态失衡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加大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合理选择植物的生长环境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案,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园林绿化效果,提升城市绿化的整体质量。
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实施方法,对改进后的植物配置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和良好效果的实现。
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城市绿化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只有通过有效的对策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实现城市绿化的持续改善和提升。
在未来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应重视植物配置问题,加强管理和监管,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现状分析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单一性和重复性:在许多城市园林绿化项目中,植物配置缺乏多样性,大量种植相同种类的植物,导致整体景观单一乏味,缺乏变化和层次感。
2. 抗逆性不足:部分城市园林绿化中种植的植物抗逆性较差,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植物生长出现问题,整体绿化效果不佳。
3. 绿化空间浪费:部分城市绿地中植物配置不合理,导致部分绿化空间浪费,无法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影响城市绿化效果和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
4. 维护管理困难:由于植物配置不合理、种植密度过大等问题,城市园林绿化的维护管理工作变得繁琐复杂,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成本。
5. 美观度不高:由于植物配置单一、色彩搭配不合理等问题,一些城市绿化项目的美观度较低,缺乏吸引力,无法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化景观中的植物元素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城市绿化景观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植被、古木、大树、草坪等元素,并将其进行有机组合,以实现植物的绿化与环保功能。
关键词:城市建设;绿化景观;植物元素
为实现城市绿化和美化的功能,适应于城市化进程要求,园林工作者以植物元素为根本,充分利用大树、绿篱、古木等元素,并根据各种植物元素的不同特征进行建设,以实现其绿化功能的同时,提升其环保效益。
一、古树古木
在城市绿化景观建设中,针对于古树古木要以保护为主,以各种有效的防护和保养措施,尽量延长其寿命,提高其绿化作用。
1、关注特性,就地保护。
不同树木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而特定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绿化景观工作,要尊重其生长基础,如肉质根的树木,要进行小水小肥,避免因土壤溶液过大,而造成营养过度或是不能充分吸收养料形成死亡;古树古木的生长年岁长,这就说明其本身所处土壤、水文等因素适应于其生长要求,也能为其提供足够的养分,因此,在进行古木采用中,尽量以原来的生长环境为基础,避免乱移动或是改变外在光线、水文等。
2、及时松土,保持通气。
土壤板结是城市古树古木绿化中显著存在的问题,由于城市人流众多、温度较高、水分较低等原因,使得树根周围的土壤出现板结,这就造成树木内外空气交流受阻,这
就影响了植被根部的吸收作用,进而造成树木死亡,因此,在景观绿化中,要及时对其突然进行改善,疏松表面土壤,并进行表层土保护,以加强内外部空气交换。
3、改善肥水,促进生长。
随着大树年龄的增长,往往或出现“老化”现象,即为落叶、脱皮等,这就会带走一部分养分,同时,由于长时间的供应,其生长环境的养分也会逐渐降低,进而不能满足其生存生长的要求,这就要求进行土壤肥力补充,按照古树的实际生长需求进行施肥、灌水等,以保证树木正常生长。
4、注重保护,延长寿命。
随着树木生长,其病虫危害、伤残率等都会提升,而这都对树木正常生长起到严重危害,因此,必须进行古树木保护,如加强肥水管理、及时进行病虫治理和防护、定期喷洒农药等;而由于人为或是自然损伤的影响,很多古树木树干上会出现空洞、掉皮、划痕等,这不但会造成养料流失,而且会危机古树木生命,因此,要强化填补、砌补工作,并在其工作中进行杀虫、杀菌,促使伤口在最短的时间内愈合。
由于树冠生长不平衡以及强风天气的影响,很多古木出现歪倒,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枝杈修剪、架支柱等。
5、分类管理,巧用艺术。
古树古木不但具有一定的绿化作用,而且具有历史文化、地质风貌等价值,在其管理中,要通过建立档案、进行图文说明的形式,将其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如在树木周围设置保护栏、挂上“说明书”,进行身份介绍等,并对其进行合理的修饰,使之具备一定的审美功能。
二、新植大树
在城市绿化中大树和草坪是最为常见的植物因素,在新植大树选择时,要根据当地的天然条件、土壤特征等进行选择,以有效提升大树的成活率,在种植以及保护中,要采用科学性的方式。
1、包干:用薄布、草绳等对树干以及较为粗壮的树枝进行包裹,以有效提升新植树木的保温性和保湿性,并进行定期查看,防止保护层的脱落或是人为损害,在两年后,即可拆除。
2、保湿:及时喷水,新植树木需要较大量的水源和水分,尤其是地上部分由于蒸腾作用快,水分蒸发快且多,这就要求进行喷水保湿;在高温干燥季节,要建设遮蔽层,如搭草棚、设挡板等,以减少水分蒸发。
3、控水,由于新植树木的根系吸水能力有限,需要土壤水分供应量较少,因此,要避免过于频繁的浇水。
4、通气。
由于新植树木时间短,此时需要更为充分的空气原料为支撑,而良好的土壤透气能力,有利于根系萌发,所以,要做好松土和通气工作,防止因浇水、天气干燥等原因引起的土壤结板,并对土壤通气设施进行定期检查,防止设备堵塞、积水等,以提升土壤通气度。
5、施肥。
施肥是实现新生树木正常成长的有效条件,在施肥时,要根据树木的生长期和生长时间进行定量施肥,如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生长期多施氮肥,而磷肥能够促进生殖生长,缩短生育周期,钾肥可以提高作物抗倒伏能力,因此
在秋季可以多施磷肥和钾肥,而常绿树木则主要使用硫酸亚铁肥。
6、新芽保护。
新芽萌发是新植大树生命力的象征,由于新芽对根系发育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有效促进根系萌发,加之新芽对外界环境的承受能力薄弱,因此,要强化新芽保护工作。
在新植初期,要对其树枝进行合理修剪,以减少养分消耗,提升树木生长能量;对萌发新芽进行保护,让其抽枝发叶,到树体成活后,再进行整形,在实现提升养分含量的同时,塑造美观的树木姿态。
三、草坪
草坪是城市绿化景观的主体元素,其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以及绿化等效应都很可观,且具有超高的成活率,因此其能够有效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同于前面,在其种植和保护中,必须进行施肥、散水等工作,以保证其正常生长,但是,由于草木的生长能力强,且往往是自然生长,则会出现杂草丛生或是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就影响了城市美观,因此,在进行其工作时,要加强其修剪和美化工作。
草坪的修剪高度一般在三到五厘米,其修剪方式,要根据绿地的形状定位,一般来说,长方形的绿地要沿着长边进行来回修剪,圆形的从外围向中间靠拢,在与边缘树木、绿篱等相接处的地方时,要进行人工修剪,以避免对树木和绿篱造成危害。
再就是,由于草坪尤其是城市内部大规模的草坪设置往往与树木、花卉等相互交错,这就容易形成生长影响、害虫繁衍等问题,因此,在工作时,要加强草坪的害虫防御和树木保护工作,以促使各种植物因素的健康成长。
四、景观植物
景观植物其主要功能在于实现美化城市的作用,如色带、绿篱等,在进行次因素绿化工作时,要将基础性养护工作与设计工作相结合,以实现城市美化效能。
其一,进行形状设计。
在形状设计中,往往设计成梯形状,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或是出于美观效能的考虑,可形成扇形、长方形等多种形状。
在梯形设计中,要先减色带两侧,上部要重减,下部轻减,使观赏面成一侧面,在剪完后,根据形状修剪顶部,这有利于上下部枝条的新生活生长,进而获得充分的养料。
其二,进行色调搭配。
将不同的植被进行色调搭配,实现城市美化的直接手段,在设计中,要以绿色为基调,采用一些花卉、带色植被等进行绿化,以亮色为主,以增加城市新鲜活力。
其三,进行空间组合。
实现景观植物的空间美,强调在色带设计中,要对不同的植物进行不同高度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以两种以上的不同植物片植进行色带配置,高度在0.3-1.5米,如果色带形状为圆拱形,那么要将低矮的植物栽植在外侧,形成内高外低的空间结构,若为坡形,则实现高与高、低与低的对应,即为高处栽植较高的植物,低处栽植低矮的植物;在绿篱设计中,通常选用一种植物,并进行规律性的栽植。
总结:
在城市化进程的刺激下,城市绿化的脚步加快,其不仅要求进行植物栽培,并且要求将各种植物元素进行合理利用,这就要求在城市绿化景观工作中,抓住关键性植物因素,如古树、新植大树、
草坪、色带等,进行科学规划与施工,并对各个元素进行美观性管理和保护,以实现建筑与绿色、人类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张孝彬;谈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
[2]吴徳智;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成活率[j];科学之友;2010,(10)
[3]王巍;刘焕婷;狄松巍;浅谈园林绿化养护的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