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实验指导书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指导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指导实习专业:土地资源管理时间:2011年11月实习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目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现状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全县土地资源的利用状态、特点,以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为合理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目标和规划任务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本实习使同学们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报告的编写。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一)土地利用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态的分析这一部分分析要以二级地类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态;比较详细地论述各类用地的基本情况、利用特点以及形成目前利用状态的主要原因。
在报告中要分别对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进行论述。
(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收集10多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统计资料,从动态变化中分析土地利用的合理方面与不合理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因自然灾害或人为不合理的利用造成的耕地减少,森林、草原退化,非农业建设用地超占等等问题,最后得出具体的分析结论。
(三)土地资源潜力分析通过内业的资料分析,结合外业勘察,初步确定规划地区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及今后进行整治、改造的主攻方向。
(四)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主要是分乡镇分别计算下列指标,阐明全县土地开发利用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开发利用程度以及产业布局状态。
1.土地垦殖率:即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反映土地开发利用和种植业发展程度。
2.土地利用率:即巳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反映全县土地利用的程度。
3.农业利用率:是指大农业(农、林、牧、渔)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反映大农业的发展程度。
农业利用率=(大农业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4.耕地复种指数:是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其所占耕地面积之比。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指导及手册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及报告书姓名:学号: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土地管理专业刘文旭编写基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实验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规划评价一、实验目的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知道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及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excel进行图表制作,掌握条图,柱状图,饼图,散点图。
二、实验内容1.土地利用用地的现状分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和法规为依据,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方针,从巢湖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利用中保护与发展、规划控制与市场调节、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等重大关系,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表1 土地利用现状表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情况,说明分区情况(二)建设用地现状填写(三)未利用地2.建立土地利用结构(按照上课教学要求说明此市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变化情况)表2 土地利用区位分析利用区位熵指数对本市下辖行政地区的建设用地区位指数,耕地,城市用地的区位指数建行计算并分析:区位熵指数:iidsQ DS由表2和表3、表4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如下:据2005年西双版纳州土地变更调查显示,版纳州土地总面积为18994.51平方公里。
2005年末耕地面积为180572.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51%。
3.前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西双版纳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自依法实施到2005年已经实施8年了。
这些年来,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按规划办事的意识明显增强;实施规划的机制和管理制度初步形成;规划的实施,在引导和规范城乡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新06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指导书汇总

201406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指导书《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指导书第一部分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大纲一、本课程实习的时间与地点1.实习时间:外业3天,内业7天;2.实习地点:长沙市宁乡县。
二、本课程实习的目的与任务1.练习地类调查的基本方法与一般技术;2.练习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平衡表的填写方法及其运用;3.练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的撰写;4.练习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5.练习区域主要用地类型(耕地、城市及居民点用地、工矿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三、本课程实习的基本要求1.要求认真进行,并独立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报告,不得抄袭,但可参考借鉴别人资料;字数不少于4000,要求有血有肉,不说空话、套话;报告内容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2.在外业收集资料可以分组进行,各小组内部应进行适当的分工与合作,且各组之间必须相互配合。
3.内业时以小组为单位,但提交的实习报告必须是个人的。
4.外业进行之前,各小组必须制定详细的外业工作计划交指导老师审查通过,否则外业不能进行。
5.严格内、外业考勤制度,要求各小组组长认真填写实习日志。
四、本课程实习内容及安排(一)实习内容依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本次实习要求分别开展农村土地调查与城镇土地地类调查。
(1)农村土地调查只进行地类调查,即实地调查县城以外13个乡镇的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村庄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2)城镇土地调查即城镇地籍调查,是对宁乡县城内部每宗土地的调查,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
(二)实习任务:1.运用GIS软件进行成果处理,生成土地利用现状图,统计各类土地类型的面积。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实习模块内容,撰写并提交实习报告:(1)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2)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供需预测报告;(3)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适用班级:土管061-2指导教师:刘金花课程设计时间:2009-2010学年第1学期2009.12.6《土地利用规划学》 (1)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 (1)一、课程设计目的 (3)二、课程设计的任务 (3)三、课程设计周的指导内容 (3)四、课程设计周的学生管理要求 (4)五、土地利用规划报告的组成 (4)六、土地利用规划正文部分的内容要求 (4)七、课程设计的总体指导要求 (5)八、学习和参考资料 (5)附件1: (7)附件2 (9)附表3 (10)一、课程设计目的开设本课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的土地规划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土地规划工程,并结合某具体县、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规划理论水平。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系统运用《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具体规划实务操作,撰写完整、规范具有较高质量的土地利用规划报告,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专项图。
本课程设计涉及到土地利用规划的全程,包括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基础数据预测、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规划方案的提出等内容,最终撰写土地利用规划报告。
通过本课程设计,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学基本原理,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体系和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技术路线,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能够用计算机实现编制规划和完成规划图件。
达到掌握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编制、整理、整饰的技能,了解规划评审程序。
三、课程设计周的指导内容(1)、熟练掌握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构成及撰写要求;(1天)(2)、收集、分析资料;(3天)(3)、机助制图和数据的分析;(4天)(4)、撰写规划报告;(3天)(5)、修改并上缴报告;(2天)(6)、各班班长收齐,统一交给指导教师;四、课程设计周的学生管理要求(1)、严格考勤制度,充分利用课程设计周的时间。
(201406)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指导书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指导书第一部分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大纲一、本课程实习的时间与地点1.实习时间:外业3天,内业7天;2.实习地点:长沙市宁乡县。
二、本课程实习的目的与任务1.练习地类调查的基本方法与一般技术;2.练习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平衡表的填写方法及其运用;3.练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的撰写;4.练习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5.练习区域主要用地类型(耕地、城市及居民点用地、工矿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三、本课程实习的基本要求1.要求认真进行,并独立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报告,不得抄袭,但可参考借鉴别人资料;字数不少于4000,要求有血有肉,不说空话、套话;报告内容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2.在外业收集资料可以分组进行,各小组内部应进行适当的分工与合作,且各组之间必须相互配合。
3.内业时以小组为单位,但提交的实习报告必须是个人的。
4.外业进行之前,各小组必须制定详细的外业工作计划交指导老师审查通过,否则外业不能进行。
5.严格内、外业考勤制度,要求各小组组长认真填写实习日志。
四、本课程实习内容及安排(一)实习内容依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本次实习要求分别开展农村土地调查与城镇土地地类调查。
(1)农村土地调查只进行地类调查,即实地调查县城以外13个乡镇的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村庄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2)城镇土地调查即城镇地籍调查,是对宁乡县城内部每宗土地的调查,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
(二)实习任务:1.运用GIS软件进行成果处理,生成土地利用现状图,统计各类土地类型的面积。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实习模块内容,撰写并提交实习报告:(1)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2)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供需预测报告;(3)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土地估价》实验指导书(新大纲)

《土地估价》实验指导书付梅臣付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系2007年3月目录实验一、利用市场比较法评估土地价格模拟评估实验 (1)实验二、收益还原法评估土地价格模拟评估实验 (6)实验三、成本法(成本逼近法)评估土地价格模拟评估实验 (11)实验四、假设开发法(剩余法)评估土地价格模拟评估实验 (15)实验五、路线价估价法评估土地价格模拟评估实验 (1)实验六、估价报告编写与应用综合实验 (5)附件1:房屋新旧程度评定标准 (9)附件2:土地估价报告规范格式 (18)附件3:房地产估价报告格式 (31)附件4:土地估价技术报告错误要点 (37)附录5:《土地估价》实验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43)实验一、利用市场比较法评估土地价格模拟评估实验一、实验类型与学时实验类型:专业 项目类别:综合 计划学时:2 每组人数:2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目的:学生通过市场比较法实验,能够运用市场比较法评估的程序、方法等理论,解决市场比较法案例的基本要求。
要求:预先掌握市场比较法评估土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同时掌握WINDOWS 操作系统和OFFICE 中的EXCEL 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原理市场比较法的理论依据,就是替代原理。
市场比较法原理示意图1、直接比较E D B A P P B D ⨯⨯⨯⨯=式中:交易情况修正的分子为100,表示以正常交易价格为基准; 交易日期修正的分母为100,表示以可比实例成交时的日期为基准; 区域因素修正的分子为100,表示以估价对象所在的区域因素为基准; 个别因素修正的分子为100,表示以估价对象的个别因素为基准。
比较交易实例1待估土地待估土地价格交易实例3交易实例2比较比较修正2、间接比较E D B A P P B D ⨯⨯⨯⨯= (1)区域因素间接比较式中:交易情况修正的分子为100,表示以正常交易价格为基准; 交易日期修正的分母为100,表示以可比实例成交时的日期为基准;标准化修正的分子为100,表示以标准不动产所在区域的状况为基准,分母是可比实例所在区域相对于标准不动产所在区域的得分;区域因素修正的分母为100,表示以标准不动产所在区域的状况为基准,分子是估价对象所在区域相对于标准不动产所在区域的得分;个别因素修正的分子为100,表示以估价对象的个别因素为基准。
实验指导书 土地利用与规划

《土地利用与规划学》实验指导书2011年9月6日实验一土地利用与规划编制中基础数据的调查、收集1土地利用与规划编制中基础数据的实地调查与测量实地调查与测量一般来说主要针对小区域小范围的土地利用与规划问题而进行的,我们以全站仪与GPS仪器的简单调查与测量为例进行简单的测量,获取部分实测数据。
全站仪与GPS仪器的简单操作前面的课程我们也都已经学过,我们只做简单的温习。
测量数据整理。
2土地利用与规划编制中基础数据的收集(包括电子版数据与纸质数据等)土地利用与规划编制中基础数据的收集主要包括电子版数据与纸质数据等,电子版数据包括已经完善好了的规划与利用图件,还有一些未进行过编辑处理的遥感影像,航片等等;纸质数据主要包括一些计算资料,一些印刷图纸等等,这些数据我们要对其进行扫描或输入,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遥感影像和航片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这里主要讲用ENVI软件进行遥感影像的处理。
1) Open Image File (打开图像文件)Open Image File 是一个普通的文件打开程序。
使用该项打开ENVI 图像文件(flat binary files。
ENVI 自动地识别和读取下列类型的文件:TIFF、GeoTIFF、GIF、JPEG、BMP、SRF、HDF、PDS、MAS-50、NLAPS、RADARSAT 和A VHRR 。
数据仍保留它原有格式,必要的信息从数据文件头中读取。
1. 选择File > Open Image File.2. 当出现Enter Data Filename 对话框,点击文件名,再点击“OK” 或“O pen” 以打开选择的文件。
·要选择一组连续显示的文件,在该组的第一个文件上点击,然后按住它的同时,点击该组的最后一个文件。
或者,用鼠标左键点击和拖曳来选择所需要的组。
·要选择非连续显示的多个文件,按住“Ctrl”键,在每个所需要的文件上点击。
·要改变目录来查找你的文件,在“File Name” 文本框输入路径名(“Path” for UNIX)。
精编土地利用规划实验指导及手册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及报告书姓名:学号: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土地管理专业刘文旭编写基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实验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规划评价一、实验目的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知道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及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excel进行图表制作,掌握条图,柱状图,饼图,散点图。
二、实验内容1.土地利用用地的现状分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和法规为依据,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方针,从巢湖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利用中保护与发展、规划控制与市场调节、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等重大关系,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表1 土地利用现状表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情况,说明分区情况(二)建设用地现状填写(三)未利用地2.建立土地利用结构(按照上课教学要求说明此市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变化情况)表2 土地利用区位分析利用区位熵指数对本市下辖行政地区的建设用地区位指数,耕地,城市用地的区位指数建行计算并分析:区位熵指数:iidsQ DS表3 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表由表2和表3、表4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如下:据2005年西双版纳州土地变更调查显示,版纳州土地总面积为18994.51平方公里。
2005年末耕地面积为180572.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51%。
3.前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西双版纳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自依法实施到2005年已经实施8年了。
这些年来,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按规划办事的意识明显增强;实施规划的机制和管理制度初步形成;规划的实施,在引导和规范城乡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验指导书
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2009 年 9 月 10 日
实验一土地需求量预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
2.掌握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
3.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预测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了解和协调时期和区域土地利用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
土地需求量受一定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质量和区位条件等的影响。
耕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规划预测中最基本的内容。
三、实验过程
1.确定预测目的;
2.检验土地需求量预测案例提供的资料;
3.利用传统手工方式或者计算机软件实施预测过程:分别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案例(见附件1)进行预测。
其中,手工计算方式严格按照预测方法的原理进行逐步计算;计算机计算可以采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或者SPSS软件等;
4.比较传统手工和计算机两种计算方式的优缺点;
5.分析预测误差。
四、注意事项
数据输入时要仔细,分析过程中做到谨慎认真。
五、上交资料
提交实验报告,内容书写要规范。
附件1:
例1. 根据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耕地面积资料(表-1),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出预测方程并绘制趋势线,同时计算出2000年的耕地面积,最后对预测误差进行分析。
表-1 ××县1970-1999年耕地面积
例2.未来耕地面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人口、单产、总产、基建投资等,并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下表提供了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的资料(表-2),由此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2000年的耕地面积,并列出回归分析方程,最后分析预测误差。
表-2 ××县1970-1999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
实验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借助计算机工具编制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流程、内容及表示方法;
2.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
3.熟练掌握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图上内容的计算与分析;
二、实验原理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土地空间上合理组织土地的一项综合性措施。
土地规划的依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规划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使每块土地都有合理的生产任务,通过利用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同时又为将来保护好土地资源满足土地规划的要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是土地利用规划图件成果之一,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应当反映各类土地利用区位置和范围。
新计算机技术的介入,可以出色地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编制工作。
本次实验以编制县级或镇级土地利用总体为主要内容。
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管理型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省级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的关键。
根据地级规划所规定的土地利用方向、重点基础设施的布局,结合本县的土地资源特点,确定县内的土地利用方向、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重点确定耕地、土地开发整理和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布局,并把指标分解到乡;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编制各分区用途管制规则;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2.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处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最低层,属实施型规划。
乡级规划重在定位落实,要以规划图为主,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根据县级规划的要求和本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本乡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和各类用地指标,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进行土地用途分区,落实每一块土地的具体用途和限制条件;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三、实验过程
1.对于提供的一定区域现状测绘或卫星影像底图,利用AutoCAD\ArcGIS等软件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
2.认真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图,并根据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数据,预测各类土地类型的需求量和供给量;
3.根据现状和预测数据,依据相关制图规范,应用制图软件绘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县级或乡镇级);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4.统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总主要用地类(包括耕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
其他用地等一级类)经济技术指标数据(如总面积、人均土地面积、增减面积数据等);
5、插入图框、图例、指北针、比例尺、经济技术指标等进行地图修饰;
6、打印出图,提交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四、注意事项
严格核算规划图中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规划编制要求,以及是否与上级规划衔接。
五、上交资料
上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实验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图编制(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意义和作用;
2.复习掌握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依据;
3.掌握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内容和程序;
4.掌握应用计算机软件编制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二、实验原理
广义的土地整理包含市地整理和农地整理,其中农地整理又分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农用地整理。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主要是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主要包括村庄的整治,缩并零散的小村落,增设公共和公益设施。
三、实验过程
1.选定土地整理范围;
2.整理区实地调查、网络资料搜集;
内容:①整理区的土地利用现状;②道路、沟渠、塘库等基本设施状况;③农村居民点分布状况与房屋建筑状况;④地形地貌水文状况;⑤农业生产情况;⑥
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3.运用GIS等软件制作土地整理区住宅区现状图;
4.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方法:其一、以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测算整理潜力;其二、以户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测算整理潜力;第三、以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测算整理潜力。
5.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治理的目标和方向,提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方案;
6.运用相关制图软件完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划图;
7.撰写规划文本;
8.插入图框、图名、图例、指北针、比例尺、经济技术指标等进行地图修饰。
9.打印出图,提交现状图和规划图
四、注意事项
严格核算规划图中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规划编制要求;检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图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是否衔接。
五、上交资料
上交规划文本、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图和整理规划图。
实验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图编制(2)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土地整治规划的依据、原则、基本内容、程序等;
2.掌握耕地整理的内容、目的和措施;
3.掌握运用GIS技术编制耕地整理规划图。
二、实验原理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
《土地利用现状调
查技术规程》将耕地分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五个二级类。
农地整治是以增加有效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开发,改善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条件,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主要包括农田整治、农地改造、地块调整、土地结构调整、宜农荒地的开发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三、实验过程
1. 审阅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现状图;
2. 统计分析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等的分布位置及面积数据;
3. 基于土地整治规划的依据和原则、耕地整治目的、现在数据及实际规划要求,参照《河南省市县级土地利用图件编制要求》,应用GIS技术编制耕地整理规划图;
4. 统计分析耕地整理规划图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数据及变化数据;
5. 插入图框、图名、图例、指北针、比例尺、经济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各土地利用类型调整前后的面积数据)等进行地图修饰;
6. 打印出图,提交图件。
四、注意事项
严格依照制图规范绘制规划图;认真核算规划图中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规划编制要求;检验耕地整理规划图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以及上级土地整治规划图等是否衔接。
五、上交资料
上交实验报告,并提交耕地整治项目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