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模具设计常见问题有哪些_模具设计88个问答

模具设计常见问题有哪些_模具设计88个问答

模具设计常见问题有哪些_模具设计88个问答 做什么事情都会有问题的,模具设计也一样。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模具设计88个问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分型面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平直倾斜曲面垂直弧面
2.在UG中如何相互隐藏?
ctrL+B或ctrL+shift+B
3.在做模具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壁厚应尽量均匀一致,脱模斜度要足够大。

(2)过渡部分应逐步,圆滑过渡.防止有尖角。

(3)浇口。

流道尽可能宽大,粗短,且应根据收缩冷凝过程设置浇口位置,必要时应加冷料井。

(4)模具表面应光洁,粗糙度低(最好低0.8)。

(5)排气孔,槽必须足够,以及时排出空气和熔体中的气体。

(6)除PET外,壁厚不要太薄,一般不得小于1mm。

回复模具查看更多
4.塑胶件常出现的瘕疵?
缺胶披风气泡缩水熔接痕黑点条纹翘起分层脱皮
5.常用的塑胶模具钢材?
45# S50c 718 738 718H
738H P20 2316 8407 H13
NAK80 NAK55 S136 S136H SKD61
6.高镜面抛光用哪种纲材?
常用高硬热处理钢材,例如:SKD61.8407.S136
7.模架有那些结构?。

开模注意事项

开模注意事项

开模注意事项开模注意事项是在模具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模具的质量和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开模注意事项,以确保模具的顺利开模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1. 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在进行模具设计时,要合理考虑模具的结构,尽量避免过于复杂和不必要的结构。

过于复杂的模具结构容易导致开模困难和模具损坏。

2. 合理选择模具材料:根据模具的具体用途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

一般情况下,模具材料要具备较高的硬度、刚性和耐磨性,以确保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或磨损。

3. 加工模具要精确:模具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到模具的整体质量。

因此,在加工模具时,要确保加工精度达到设计要求,尽量减少加工误差,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效果。

4. 润滑剂的使用:适当使用润滑剂可以减缓模具和产品的摩擦,从而减少开模力,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和使用寿命。

但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并注意润滑剂的使用量,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表面出现脱模剂残留。

5. 温度控制:在模具制造过程中,温度控制非常重要。

模具在工作中需要承受较高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模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要合理控制模具的温度,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6. 定期维护和保养: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模具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维护和保养工作主要包括清洁模具、修复磨损部分以及及时更换老化的部件等。

7. 合理操作:在模具开模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操作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撞击和划伤模具表面。

同时,要合理使用开模力,以避免模具的破损或变形。

8. 防止模具结冷:在开模过程中,要避免模具结冷,特别是在生产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容易出现。

因为温度骤变可能导致模具的破损。

所以,可以通过加热模具或调整生产速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9.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模具的磨损和损坏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更换,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保证模具的加工质量。

总之,开模注意事项是模具制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注塑件模具设计应注意的几大要点

注塑件模具设计应注意的几大要点

注塑件模具设计应注意的几大要点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被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

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石”;德国则认为它是所有工业中的“关键工业”;日本模具协会也认为“模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富裕的动力”,同时也是“整个工业发展的秘密”,是“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

一、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滑块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1、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避免开模方向存在倒扣,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二、脱模斜度1、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拉花)。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0.5度,细皮纹(砂面)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如顶白、顶变形、顶破。

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尽量要求大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强度。

三、产品壁厚1、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水。

3、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四、加强筋1、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0.5~0.7)T产品壁厚,否则引起表面缩水。

3、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五、圆角1、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3、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4、不同的圆角可能会引起分型线的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圆角或清角。

注塑模具设计的十七个注意事项

注塑模具设计的十七个注意事项

注塑模具设计的⼗七个注意事项 注塑模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很多,那么都有哪些呢?下⾯,店铺为⼤家分享注塑模具设计的⼗七个注意事项,快来看看吧! 开模⽅向和分型线 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先要确定其开模⽅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滑块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1.开模⽅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向⼀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开模⽅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避免开模⽅向存在倒扣,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脱模斜度 1.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拉花)。

光滑表⾯的脱模斜度应≥0.5度,细⽪纹(砂⾯)表⾯⼤于1度,粗⽪纹表⾯⼤于1.5度。

2.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如顶⽩.顶变形.顶破。

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斜度尽量要求⼤于内表⾯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部位的材料强度。

产品壁厚 1.各种塑料均有⼀定的壁厚范围,⼀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壁厚不均会引起表⾯缩⽔。

3.壁厚不均会引起⽓孔和熔接痕。

加强筋 1.加强筋的合理应⽤,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0.5~0.7)T产品壁厚,否则引起表⾯缩⽔。

3.加强筋的单⾯斜度应⼤于1.5°,以避免顶伤。

圆⾓ 1.圆⾓太⼩可能引起产品应⼒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圆⾓太⼩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3.设置合理的圆⾓,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艺,如型腔可直接⽤R⼑铣加⼯,⽽避免低效率的电加⼯。

4.不同的圆⾓可能会引起分型线的`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圆⾓或清⾓。

孔 1.孔的形状应尽量简单,⼀般取圆形。

2.孔的轴向和开模⽅向⼀致,可以避免抽芯。

3.当孔的长径⽐⼤于2时,应设置脱模斜度。

此时孔的直径应按⼩径尺⼨(最⼤实体尺⼨)计算。

塑料模具设计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

塑料模具设计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

塑料模具设计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塑料模具是塑料制品生产的关键工具,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塑料模具设计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例如设计不合理、成型不良等。

本文将介绍塑料模具设计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

一、常见问题1.设计不合理在塑料模具设计过程中,设计不合理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模具结构复杂、易损件过多、成本增加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2.成型不良成型不良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成型不良可能是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材料选择不当、成型参数设置不正确等原因导致的。

成型不良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甚至导致生产事故。

3.模具寿命短模具寿命短是塑料模具常见问题之一。

模具寿命短可能是由于材料选择不当、表面处理不到位、使用条件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

模具寿命短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4.技术水平低一些塑料模具设计人员技术水平低也是常见问题。

技术水平低会导致设计不合理、制造精度低、模具寿命短等问题。

5.应力集中在塑料模具设计中,应力集中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应力集中可能导致模具开裂、损坏等问题,从而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二、改进方法为了解决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来改进。

优化设计可以减少模具结构复杂度、减少易损件、降低成本等。

优化设计可以采用CAD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找出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并进行改进。

2.增加冷却系统成型不良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冷却系统来改进。

增加冷却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成型温度、缩短成型周期、提高产品质量。

合理的冷却系统设计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实验验证。

3.优化材料选择模具寿命短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材料选择来改进。

优化材料选择可以选择抗磨损、抗腐蚀、高强度的材料,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还可以采用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改进。

提高技术水平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实践等方式来进行。

提高技术水平可以提高设计水平、精度水平、制造工艺水平等。

模具设计重点注意问题

模具设计重点注意问题

2
1)模具可能部份需重新加工(如导致顶 1)模图排位时注意; 针错,线割错等); 2)分模后输出dwg对应模图检查。 2)影响纳期。 1)模具可能报废或局部重新加工; 2)影响纳期。 1)需重新订料,或降模胚; 2)影响纳期。 1)需重新订料,或降低模胚; 2)影响纳期。 1)来新图后,将旧图档命名区图来分模。
4
3D分模与模图尺寸不一致。
1)分模后,输出dwg对应模图检查。 1)订料时要看清3D找到最高(低)点; 2)分模后及时测数检查,如料小,而模胚未开 框,则可减少开框深度。 1)原点标注时要抓准原点,如数未标完而模图移 动,需重新定位原点; 2)标完后,小心检查。
5
所订模料不够尺寸。
6
尺寸标注问题: 1)原点标注时,原点不在零位,导致数 1)模件可能报废; 标错; 2)需重新加工。 2)标数未抓准点; 3)搞错尺寸比例。 模胚加工图与模图不符。 1)需重新加工模胚; 2)需重新定料。
7
1)将模胚加工图对应模图检查。
2004.6.15
模具设计重点注意问题
NO 问 题 点 后 果 预防措施 1)3D分模放缩水后,测数检查; 2)分模后输出dwg对应模图检查; 3)在用PRO/E分模时,用By scale ,不用By dimension放缩水。
1
1)模具可能报废; 3D分模部品未放缩水,放错缩水,不完全放 2)影响纳期; 缩水。 3)公司丧失信誉。 模图上产品图未放(或放错)缩水,或者是产 品图未镜像。

模具设计原则和核心以及注意事项

模具设计原则和核心以及注意事项

模具设计原则和核心以及注意事项 一、 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滑块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1、 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 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避免开模方向存在倒扣,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二 、脱模斜度1 、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拉花)。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0.5度,细皮纹(砂面)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 、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如顶白、顶变形、顶破。

3、 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尽量要求大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强度。

三、 产品壁厚1 、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水。

3 、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四、加强筋1、 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 加强筋的厚度必须≤ (0.5~0.7)T产品壁厚,否则引起表面缩水。

3、 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五、圆角1、 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3、 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4 、不同的圆角可能会引起分型线的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圆角或清角。

六、 孔1 、孔的形状应尽量简单,一般取圆形。

2 、孔的轴向和开模方向一致,可以避免抽芯。

3 、当孔的长径比大于2时,应设置脱模斜度。

此时孔的直径应按小径尺寸(最大实体尺寸)计算。

4 、盲孔的长径比一般不超过4。

防孔针冲弯5 、孔与产品边缘的距离一般大于孔径尺寸。

塑料模具设计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

塑料模具设计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

塑料模具设计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塑料模具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1. 精度不够:在塑料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如果精度不够,会导致产品尺寸和形状的不一致,影响产品的质量。

改进方法可以通过使用高精度加工设备和工艺,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来提高精度。

2. 成型件表面质量不良:塑料模具中常常会出现成型件表面出现纹痕、气泡、疤痕等问题,影响产品的外观和质量。

改进方法可以选择适合的模具材料,提高模具表面光洁度,调整模具温度和冷却系统等。

3. 模具寿命短:塑料模具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疲劳断裂等问题,导致模具寿命较短。

改进方法可以选择耐磨性好的材料制作模具,增加模具的强度和硬度,正确使用和维护模具等。

4. 模具结构复杂:一些塑料模具的结构比较复杂,设计和制造难度大,容易出现问题。

改进方法可以使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和CAD/CAM技术,优化模具结构,简化模具制造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生产周期长:一些塑料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周期较长,影响生产进度和交货时间。

改进方法可以使用模具快速制造技术,如快速加工和快速制造等,缩短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周期。

6. 模具排气不畅:在塑料模具制造过程中,如果模具的排气不畅,容易产生气泡等缺陷,影响产品质量。

改进方法可以优化模具的设计和加工过程,设置合适的排气口和排气系统,并通过模具试验和调整来改善排气效果。

7. 模具变形:一些大尺寸或复杂结构的塑料模具在使用中容易发生变形,影响产品的尺寸精度和外观。

改进方法可以通过增加模具的刚性和稳定性,使用优质的模具材料,控制模具温度和冷却系统等来减少模具变形。

塑料模具设计常见问题的改进方法主要包括提高精度、改善表面质量、增加模具寿命、简化结构、缩短生产周期、优化排气系统和控制模具变形等。

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可以提高塑料模具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缓冲装置覆盖件的拉伸是在双动压力机上进行的,液压机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导致模具韧始工作阶段材料变形不均匀,局部起皱,因而模具设计了图5所示的缓冲装置,在压料面以外加4—6块聚氨团橡胶,消除拉伸开始时产生的过大冲击力,以满足工作时的韧始拉伸变形,使拉伸件不出现皱裂。

3.2增加平衡块由于覆盖件在拉伸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压力机精度、模具制造误差等,造成压料面间隙不均匀,各点的压力不均匀,导致拉伸开裂、起皱。

增加平衡块的作用是调整压料面的间隙,稳定进料阻力,使材料流动均匀。

平衡块数量一般为6个,用内六角螺钉分别安装于压料困与凹模上,其间隙调整为最大不产生皱纹,最小不低于制件料厚。

4起皱和开裂现象的解决方法4.1零件起皱拉伸件产生凸缘起皱和简壁起皱主要是由于拉伸时板料受压缩变形而引起的,通常采用提高板内径向拉应力来消除皱纹,其调整方法如下:4.1.1调整压边力的大小当皱纹在制件四周均匀产生时,应判断为压料力不足,逐渐加大压料力即可消除皱纹。

当拉伸锥形件和半球形件时,拉伸开始时大部分材料处于悬空状态.容易产生侧壁起皱,故除增加压边力外,还应采用增加捡伸筋来增大板内径向拉应力,消除皱纹。

4.1.2调整凹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太大,会增大坯料悬空部位,减弱控制起皱的能力,调整时可适当减小凹模圆角半径。

4.1.3调整压料面的间隙调整压料面间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采用里紧外松的原则。

在凹模口直线弯曲变形区和伸长变形区应允许压料面稍有里紧外松现象,如图6所示,即里侧间隙应赂小于料厚t,外侧间隙应略大于料厚t。

因为在此两类区域中,材料变形过程中料厚t或不变或变薄,这样就造成了压料间隙的变化。

图7所示为材料变形过程中不同区域材料受力情况,从图7可知,伸长类变形区在圆周方向径部均受拉应力作用,料厚变薄。

随着材料的流动,料厚变薄,压料面间隙相对增大,减少了压料力。

当板料流过紧区时,压料困就减弱了压料作用,而里紧外松的压料面则可以均衡压料力。

随着材料的矗动,压料困始终保持压料作用,防止起皱等缺陷产生。

(2)采用里松外紧的原则,即内侧间隙大于料厚,外侧间隙小于料厚,如图8所示。

在压缩变形区中材料处于径向受拉,切向受压的应力状态.毛坯在圆周方向上产生压缩变形。

随着材料的温动,料厚有增大的趋势,且这种趋势明显增加,这祥会使压料面间隙相对减小进而增大进料阻力,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易于破裂。

因此在调整模具压料面间隙时,宜在此处采用里松外紧的原则,消除材料厚度增加对材料变形的不利影响。

覆盖件拉伸棋的调整是一项比较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在压料力不易控制的情况下,采取调整拉伸间隙的办法可消除因材料厚度变化而引起的压料力变化对材料变形的不利影响,这种方法在调整拉伸棋时是很有效的。

上述压料面间隙调整原则是实际调整拉伸模的经验总结,它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4.2零件开裂零件开裂的根本原因在于拉伸变形抗力大于简壁开裂处材料的实际有效抗拉强度。

解决拉伸件破裂的调整方法如下:(1)调整压料力,使压料力变小。

(2)调整拉伸间隐,使间隙变大,并使间隐变得均匀。

(3)调整凹模圆角半径。

凹模圆角半径太小,零件易拉裂,加大凹模圆角半径可减小拉裂程度。

(4)调整凸模圆角半径。

(5)调整凸模与凹模的相对位置。

(6)毛坯尺寸太大或形状不当,板料质量及润滑不好也会使零件拉裂,故应改变毛坯尺寸或形状,调整冲压工艺。

造成零件开裂的原因很多,在调整时应仔细检查开裂状况、产生的部位,确定产生开裂的拉伸行程位置,根据具体情况推断产生开裂的原因,从而制定出解决开裂的具体方案。

5模具调试中解决起皱开裂的几点体会拉伸模一般在第1次试拉时拉伸件又皱又裂,这时必须仔细观察分斩压料面的情况,分析各种引起皱裂的原因。

如果压料面有压痕,凹模圆角半径处开裂,说明进料困难;如果压料面形成波纹,则开始进料容易,以后由于波纹的产生,材料流动困难,从而产生起皱开裂,也就是说在拉伸过程中,材料流动的难易,都会引起拉伸件的起皱和开裂,那么不同的情况就要用不同方法去解决。

进料困难一般是由于压料面的进料阻力太大引起的。

如果压料面和凹模圆角表面粗糙度值太商,或有反成形,局部拉伸太大,就要调节外滑块,减小压边力,适当加大凹模圆角,降低表面蛆幢度值和加大拉伸筋槽的间隙。

如果局部拉伸变形太大,有反成形,则要采取增加工艺切口或工艺孔的方法解决。

进料容易主要是由于压料面的进料阻力太小,压料面接触不好,或设计的拉伸件工艺性较差所致。

如果是压料面问题则要求研修压料面,保证全面接触,另外还要调节外滑块增加压边力或增加压边面积。

如果是拉伸件工艺性较差,则要重新设计拉伸件,以拉伸出合格产品。

以上仅是从工艺和拉伸模设计以及调整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防止或解决覆盖件的拉伸皱裂问题,引起拉伸件皱裂的原因很多,但只要对发生的现象仔细研究和分斩,不同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就会拉出表面质量好的覆盖件。

精密体积成形模具的设计制造与模具寿命【摘要】论述了精密体积成形(精锻)模具的寿命与模具设计制造的关系。

采用先进设计手段合理设计精密体积成形件(精锻件)、锻压工艺、模具结构,选择模具材料,制定模具钢的锻造规范和热处理工艺以及合理确定机械加工工艺及加工精度,可大幅度提高模具寿命 1、引言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国内建设形势,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支拄产业的汽车工业将加大轻、微、轿车的产量,因而对模锻件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模具寿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

所有锻压工艺,特别是净形和近似净形加工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的精度和品质,取决于模具的技术水平。

模具技术反映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上,而模具寿命除与上述两个环节有关外,还与使用环节有关。

提高模具寿命有极大的经济效益,一般在试生产阶段模具工装费用占生产成本的25%左右,而定型生产时仅为10%。

模具的早期失效形式,多为凸模断裂、模膛边缘堆塌、飞边遭桥部龟裂、模腔底部发生裂纹。

影响模具寿命的因素较多,涉及面广,模具设计是模具寿命的基础。

模具设计环节是指模具的结构设计、成形模腔设计和确定模具钢种、模具硬度等。

模具制造环节是指制模工艺、热处理规范和表面处理技术等。

本文仅从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两个方面探讨提高模具寿命的措施。

2、合理设计精密体积成形件(精锻件)模锻件应尽量避免带小孔、窄槽、夹角,形状要尽量对称,即使不能做到轴对称,也希望达到上、下对称或左、右对称。

要设计拔模斜度,避免应力集中和模锻单位压力增大,克服偏心受载和模具磨损不均等缺陷。

对于锻模模腔边缘和底部圆角半径R,设计时应从保证锻件型腔容易充满的前提下尽可能放大。

若圆角半径过小,模腔边缘很容易在高温高压下堆塌,严重者会形成倒锥,影响模锻件出模。

如底部圆角半径R过小而又不是光滑过渡,则容易产生裂纹且会不断扩大。

设计模具时应充分利用CAD系统功能对产品进行二维和三维设计,保证产品原始信息的统一性和精确性,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提高模具的设计质量。

产品三维立体的造型过程以在锻造前全面反映出产品的外部形状,及时发现原始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产品信息,用电脑设计出加工模具型腔的电极,为后续模具加工做好准备。

采用CAM技术可以将设计的电极精确地按指定方式生产。

采用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加工电极,可保证电极的加工精度,减小试模时间,减少模具的废品率和返修率,减少钳工劳动量。

对于一些外形复杂,精度要求高的锻件,靠模具钳工采用常规模具制造方法保证某些外形尺寸而采用CAD/CAM技术可以对这些复杂的锻件进行精确的尺寸描述,确定合理的分模面,保证合模精度,从模具制造这一环节确保产品精度。

CAD/CAM/CAE技术可以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关键部位的尺寸设计是否合理可以提供修改依据,从而在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锻件的同时,也为客户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加强了与客户的合作。

成形是模锻过程中最重要的工步,模锻件的几何形状是靠锻模来保证的,模锻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对生产中可能发生的或已暴露出的问题,在模具设计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后续工序的加工难度。

按照这一原则在预防为减少模锻件开裂与变形,提高锻件合格率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对策和措施。

如锻件的某些部位在切边和冲孔时易变形而影响产品质量时,可在锻模设计上适当增加相应变形部位的加工余量予以补偿,这一点对于切边时锻件变形大的薄法兰更为重要。

对一些带有杆部且杆部直径相对较小的锻件,在切边和热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规律的几何变形,而用冷校正方式无法或难以校直。

如某厂生产的TS60曲轴,可根据实践经验和统计数据预先将中心线在一定范围内变形方向反向偏移一定的预补反变形量。

3、合理设计锻压工艺目前,一般企业无健全的工艺试验室,缺乏工艺试验条件,客观上要求工艺方案必须正确,一次成功。

尤其步入市场经济以后,企业负责人要求锻造技术人员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这就给工艺设计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要求工艺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水平,但即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艺人员也难免会感到棘手,一旦失误就会造成较大损失。

对于切边时存在容易撕裂部分的锻件可在设计飞边槽时有意减薄薄弱部分飞边桥部的高度,以降低切飞边时此处的切割厚度。

如S195连杆,材料为45钢,锻后冷切边,大头搭子部位由于截面形状小、料薄,在切边时经常出现搭子及附近筋部撕裂,废品率高。

若改为锻后余热切边则可提高切边质量,但由于切边受模锻生产节拍的限制,效率低。

而在设计锻模时减薄此处飞边桥的高度,减少此处飞边冲裁力,可以大大减少切边撕裂。

对于冷挤压工艺,必须最大程度地软化毛坯及减少变形时的磨擦力,严格控制变形程度和各工序变形程度的合理分配。

一般低碳钢、碳钢及低碳合金钢的软化退火工艺为:加热至760℃保温4h,以20℃/h的冷却速度冷到680℃保温3h,再以20℃/h的冷却速度冷却到640℃后随炉冷却到350℃出炉。

硬度一般可达125~155HB。

含碳量小于0.2%的碳钢,钢材经退火后硬度可小于120HB。

钢材经软化退火后再经滚光、酸洗、磷化、皂化后再涂猪油拌MoS 2润滑,可降低变形负载,有效减少凸模、压模圈、接头体的断裂失效。

采用多工序小变形的冷挤压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模具承受的单位挤压力,工序间坯料可不进行软化处理,使模具寿命得以延长。

国内某些厂家在挤压生产时贪图一时之便,减少挤压工序,虽然也能把样品(或产品)做出,但模具负荷太大,容易出现断裂失效。

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我国冷挤压工艺曾经一轰而起未能迅猛发展的主要技术原因之一。

采用锻模CAE软件,可以分析材料的流动情况、磨擦阻力以及材料的充腔溢料情况,帮助设计人员有效合理地进行工艺设计。

4、合理的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结构设计主要考虑导向精度合理、冲裁间隙恰当、刚性好,还要考虑尽量采用组合式模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