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六:55《瑰丽的夏宫──颐和园》教案

合集下载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教学设计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师
臧虎
学校
华东师大二附中乐东黄流中学
课题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时间
2019.5.29
教学设计依据
选修模块学习过《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和《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明清故宫》,知道了如何去分析、欣赏、看待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此本课所学难度不大,更多的是一种鉴赏,感悟中国优秀的古代文化,使学生有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颐和园美图,感慨皇家园林的美。
以颐和园精美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想进一步了解颐和园而学习本课的欲望
二、预习效果检测
PPT提出梳理本节课知识框架问题,明确学生操作的具体要求
根据预习,再次快速阅读教材,自主归纳和创建本节课知识框架,同时让三个学生黑板展示。
通过抓住关键词,梳理本节课主要知识结构,让学生总体感知本节课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每个人的感悟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没有对与错,只要自圆其说,观点合理即可
六、课后探究(作业)
PPT展示
学生记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的能力
板书设计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和认同以及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颐和园的修建历史;颐和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园林风格;认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
教学难点
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启发诱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以欣赏颐和园精美图片的方式导入
学情分析
经过选修模块之前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如何去学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但对于本节课颐和园的接触并不多,对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的功能分区需要有一个深入解读。

第5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第5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
1.湖光山水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思归忽动扁舟兴,顾影深怀短绶惭。 不尽平生淹恋意,绿荫深处更停骖。
──〔明〕文征明《西湖》
“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
2.兴建清漪园
清漪园建于万寿山之麓,在圆明园西二里许,前为昆 明湖。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载,瓮山在玉泉山之旁,西 湖当其前,金山拱其后,明时旧有圆静寺,后废。今上乾 隆十五年,于其地建大报恩延寿寺,命名万寿山。并疏导 玉泉诸派,汇于西湖,易名曰昆明湖。设战船,仿福建、 广东巡洋之制,命闽省千把教演。自后每逢伏日,香山健 锐营弁兵于湖内按期水操。若其经流,则自绣漪桥南入长 河,引流入京城,绕紫禁城而出,归通惠河、通济漕渠, 灌溉田亩,实万世永赖之利也。皇上御题额曰清漪园,有 《御制昆明湖记》、《清漪园记》,恭载卷内。
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 活区中的主要建筑,原建 于乾隆十五年,1860年被 毁,光绪十三年(1887年) 建。在其建成后,慈禧大 部分时间住在这里,乐寿 堂是她的安歇之地。乐寿 堂以它特有的位置和景致, 成为园内最好的居住和游 乐的地方。
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
3.生活居住区
玉澜堂为光绪皇帝的寝宫,其实也是光绪皇帝的囚 禁之所。玉澜堂原建于乾隆十五年,1860年被英法 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堂内陈设 具有宫廷特点,堂内中央地平床上是一套宝座御案, 用紫檀木和沉香木镶嵌、拼贴、雕造而成,高雅端庄, 制作精美,在颐和园家具中首屈一指。
4 .了解颐和园的修建历史。 出示颐和园大事年表——认识颐和园是近代历史的见证
颐和园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 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整座园林集中建筑 精华,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 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5.5颐和园学案

5.5颐和园学案

选修6 第5 单元第2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加试要求:①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②颐和园的园林建筑技艺和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知识梳理:一、修建历史、功能结构、历史地位和特点1、修建历史。

(1)清乾隆工程开始,取名“”;(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联军焚毁。

(3)1888年开始重建,名为“”。

“颐和”一词,即是供慈禧“颐养天年”之意。

(4)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颐和园再遭严重破坏。

(5)新中国迎来新生。

2、主要构成和园林的功能。

(1)主要构成:和,所有建筑依循自然山水,因地制宜。

(2)主要功能:分区、区、。

3、历史地位和特点:(1)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2)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成为中国建筑的博物馆(3)运用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如“借景”法等),依循自然山水,因地制宜地布局园林建筑。

【思考1】“借景”和“抑景”,是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两种造园手法。

请查找资料,说明颐和园在哪些方面成功的运用了这两种手法?答案:借园外之景为园中之景,变有限空间为无限空间,是颐和园造园艺术的神来之笔,最著名的是西部的湖山远借玉泉山、西山之景;东部景福阁府借圆明园、畅春园;后山构虚轩、花承阁借圆明园到红山口的广阔平畴;前湖的畅观堂、藻鉴堂、冶镜阁借红山口、玉泉山、西山等,不胜枚举。

通过这些借景园外的山水、田畴、村舍、寺观等诸景均被吸收为园中观赏的对象。

设置假山有时能起到“抑景”作用,当你游玩来到仁寿殿后的假山中,前方的景物全被假山挡住了,好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什么好看的了。

但当你从曲折的山道绕过这座假山后,眼前会豁然开朗,一碧千顷的昆明湖展现在你的面前。

二、主要景观1、政治活动区:以为中心,是慈禧和光绪皇帝临朝听政的大殿;次建筑为东宫门和重要大臣的值房。

2、生活居住区:生活居住区以为中心,包括玉澜堂、宜芸馆和园等。

(1):是中心建筑,是园内最好的居住和休闲场所,处处表现出封建礼制的森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瑰丽的夏宫——颐和园_课件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瑰丽的夏宫——颐和园_课件1

苏州街
游览区的迷人景色
,看中了江苏无 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遂在这座皇家园林中仿其意而 建造的。原名惠山园,乾隆分外喜爱此园,曾为其做 诗15次,达151首。1811年嘉庆皇帝取“以物外之静 趣,谐寸田之中和”之意改名为谐趣园。现在的谐趣 园是光绪时重建的。园内的建筑和百间游廊全部环池 临水展开,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灵秀之气。从清漪园的 总体规划来看,这个小园林既是前山前湖景区的向东 北方向延伸,又是后山后湖景区的结束。这种园中之 园的设计布局增加了园林的变化,丰富了园林的内容。
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
2.政治活动区
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的中心建筑是仁寿殿。
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皇帝临朝听政的大殿,该殿最早 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勤政殿”。当时乾 隆规定:所有御园中,凡是当朝听政的大殿都叫“勤政 殿”,意思是游园时不要忘了亲理政务。咸丰十年,仁寿 殿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重建,改名为“仁寿殿”。 这个名字来源于孔子《论语》中“仁者寿”的语句,意思 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1903年再次修复后,慈禧和光 绪经常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游览区的迷人景色
1.万寿山前山景色
万寿山前山是建筑密度最大的区域,其建筑,是整个 万寿山建筑的精华。万寿山前山景色的特征可概括为:建 筑群华丽宏伟,体现了皇家威严和“君权神授”的统治思 想。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的轴线统领,主体建筑布局严格 对称,庞大的建筑气势集合了园林功能、宗教功能和宫廷 功能。除主体建筑外,还在前山东西部点缀其它亭、堂、 轩、阁等建筑小品,扩大了园林空间,增添了古朴、典雅 的色彩。
“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
5.颐和园主体
颐和园的主要构成为万寿山和昆明湖,面 积比较大,约二百九十多公顷,特别是水的面 积约占四分之三,故有“水上园林”之称,具 有江南园林的风格。其中建筑物较多,气势雄 伟,体现了皇家园林的风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5.5《瑰丽的夏宫 颐和园》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5.5《瑰丽的夏宫 颐和园》教案

第2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教学目标识记颐和园的建筑过程,主要景区构成,功能分类理解颐和园的兴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理解“前朝后寝”的景区布局体现了“国重于家”的理念德和园是“京剧的摇篮教学重点1、理解颐和园的修建历史2、理解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颐和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3、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和颐和园的恢宏气势,树立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教学设计导入:展示颐和园游览路线图,可以导游的身份来开始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身临其境一、“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1、颐和园的特点、历史地位、修建历史(1)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第一、第二自然段,然后给颐和园设计一份简历。

教师展示:出示一份有关某人的简历,学生作为参照来做,完成后展示姓名:颐和园曾用名:清漪园别名:夏宫年龄:约250岁住址:北京西郊身体大小:约290多公顷特征: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简历:(1)清乾隆工程开始。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3)慈禧重建(1888)(4)甲午战争再遭洗劫。

(5)新中国迎来新生。

1948年荣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世界文化遗产(1998)(2)提问2乾隆为什么修建清漪园?慈禧太后为什么能两次重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乾隆和慈禧时期整个中国的状况2、引导回顾学习过的近代史有关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来分析,3、使牢记历史教训,落后带来挨打。

二、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教学建议: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加直观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有关图片,并补充一些有趣味性的知识。

讲解要有取舍,不能面面俱到建议选择以下作为重点景区介绍:政治活动区:仁寿殿;居住区:玉澜堂和德和园。

人教版历史选修6《瑰丽的夏宫——颐和园》教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6《瑰丽的夏宫——颐和园》教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6《瑰丽的夏宫——颐和园》教案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教学目标识记颐和园的建筑过程,主要景区构成,功能分类理解颐和园的兴废是近代历史的缩影。

理解“前朝后寝”的景区布局体现了“国重于家”的理念德和园是“京剧的摇篮教学重点1、理解颐和园的修建历史2、理解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颐和园所体现出来的古代高超的园林建筑技术和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3、感受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和颐和园的恢宏气势,树立对传统优秀文化和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教学设计导入:展示颐和园游览路线图,可以导游的身份来开始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身临其境一、“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1、颐和园的特点、历史地位、修建历史(1)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第一、第二自然段,然后给颐和园设计一份简历。

教师展示:出示一份有关某人的简历,学生作为参照来做,完成后展示姓名:颐和园曾用名:清漪园别名:夏宫年龄:约250岁住址:西郊身体大小:约290多公顷特征: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简历:(1)清乾隆工程开始。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3)慈禧重建(1888)(4)甲午战争再遭洗劫。

(5)新迎来新生。

1948年荣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世界文化遗产(1998)(2)提问2乾隆为什么修建清漪园?慈禧太后为什么能两次重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乾隆和慈禧时期整个的状况2、引导回顾学习过的近代史有关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来分析,3、使牢记历史教训,落后带来挨打。

二、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教学建议: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加直观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有关图片,并补充一些有趣味性的知识。

讲解要有取舍,不能面面俱到建议选择以下作为重点景区介绍:政治活动区:仁寿殿;居住区:玉澜堂和德和园。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瑰丽的夏宫──颐和园-省赛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瑰丽的夏宫──颐和园-省赛一等奖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选修六第五单元第5课, 分为四个子目,分别介绍颐和园修建历史和园林艺术、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游览区三大块内容,体量庞大,内容较多。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整合。

学情分析学生多为南方人,对颐和园历史比较陌生,给本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但是学生对清末历史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引导其与颐和园历史进行结合。

且经过一段时间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分析能力等都有所提高,这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时空定位了解颐和园的建筑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颐和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深刻认知颐和园兴衰背后的时代背景,培养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建筑风格难点:颐和园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教学过程导入师:1898年9月,进行了三个多月的戊戌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强力抵制,行将夭折。

值此变法生死存亡之际,康有为等人向光绪皇帝提出了一个建议,历史上称之为“围园杀后”。

这个“围园杀后”是什么意思呢生:“后”指的是保守派的首脑人物慈禧太后,“园”指的是颐和园。

师:讲到这里,不知大家是否觉得有点奇怪,在我们印象中太后应该住哪里呢应该住紫禁城里。

可慈禧太后晚年却长期住在北京郊区的颐和园,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颐和园又有什么来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环节一师:我们先来看颐和园的前世今生。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在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多处被焚毁。

1884年,由于光绪皇帝几年后即将亲政,为了供太后归政后有一个颐养天年的地方,以及为其六十大寿兴建一座举行庆典的场所,决定重修清漪园,并将其改名为颐和园。

为何选中清漪园旧址生:它是当年乾隆皇帝为他母亲祝寿所建,本身充满祝寿主题,师:不错,除此之外颐和园还是在真山真水基础上建造,自然风光在北京皇家园林中独一无二。

人教版选修6 第5课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课件(18张PPT)

人教版选修6  第5课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课件(18张PPT)

四、颐和园的游览区
1.万寿山前山景区 主要建筑:长廊(千步廊)、佛香阁、智慧海。
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彩绘长廊 (把分布在前山的建筑连接在一起,形成东西轴线)
特点:
四佛、香颐阁是和全园园的的中游心览,区
仿照杭州六和塔建造 1.万寿山前山景区 主要建筑:长廊(千步廊)、佛香阁、智慧海。
四、颐和园的游览区
昆明湖景区
四、颐和园的游览区
主要建筑景观:四大部洲、苏州街、谐趣园等
3. 后山后湖景区:
四大部洲
后山后湖景区
四大部洲:典型的藏式寺庙风格
四、颐和园的游览区
苏州街
主要建筑景观:四大部洲、苏州街、谐趣园等
3. 后山后湖景区:
四大部洲
苏州街:呈现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
四、颐和园的游览区
苏州街
主要建筑景观:四大部洲、苏州街、谐趣园等
处理政务
其他建筑:
东宫门 南北两侧的配殿和南北房群
三、颐和园的生活居住区
中心建筑: 乐寿堂
其他建筑: 玉澜堂、宜芸馆、德和园
玉澜堂:光绪帝的寝宫
德和园:专供慈禧太后看戏建造
宜芸馆:光绪皇后的寝宫 乐寿堂:慈禧太后的寝宫
总结: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和生活区的建筑特点
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建筑都建成封闭的院落 并用游廊连通,呈现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
布局结构:
后山后湖景区
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
主要功能区: 1.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殿为中心) 2.居住区(以乐寿堂为中心)
昆明湖景区
万寿山前山景区 居住区 政治活动区
3.游览区 万寿山前山景区
昆明湖景区
后山后湖景区
二、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
中心建筑: 仁寿殿 原称:勤政殿 遭英法联军焚毁重修, 后改名仁寿殿。 作用: 慈禧太后在此会见大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1、理解颐和园的修建历史2、理解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颐和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3、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和颐和园的恢宏气势,树立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四、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第一部分:“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

主要讲述了颐和园园林的特点、历史地位、修建过程、主要构成和园林的功能。

1、园林的特点和历史地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2、修建历史。

(1)清乾隆工程开始。

(1750)凭借自己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国库大量存银,以“兴修水利和为母祝寿“为名,荟萃了全国能工巧匠,连续施工15年,动用了全国年度收入的七分之一的财力,内务府共算工程用银448多万两。

取名“清漪园”(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

清漪园黑圆明园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

(3)慈禧重建(1888)负责北洋水师的李鸿章答应每年从海军经费中拨出一半作为修清漪园之用。

1888年开始重建,光绪皇帝将重建的清漪园命名为“颐和园”。

“颐和”一词,即是供慈禧“颐养天年”之意。

工程由清代著名的宫廷设计师“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

(4)甲午战争再遭洗劫。

1892年慈禧再次斥巨资进行大规模的修整,形成现在的规模,修整公用银43万两多。

1902年慈禧重新驻园,成为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媚外外交的场所。

(5)新中国迎来新生。

1948年3、主要构成和园林的功能。

(1)主要构成:万寿山和昆明湖,园林整体布局继承了中国传造园“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艺术特色,所有建筑依循自然山水,因地制宜(2)主要功能:“宫苑分置”,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两者为公听取)风景游览区。

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殿为中心,生活区以乐寿堂为中心,游览区以万寿山上的佛香阁为中心。

第二部分,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

1、政治活动区:(1)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大门上方悬挂“颐和园”匾,为光绪帝题(2)仁寿殿(中心),是慈禧和光绪皇帝临朝听政的大殿,最早建于乾隆年间(1750),原名“勤政殿”(意识是游园时不要忘了亲理政务)。

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改名“仁寿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

仁寿殿的门窗柱一律用红色,烘托起皇家威严的气氛,殿中摆放宝座,象征皇权。

2、居住区:(1)玉澜堂。

为光绪皇帝的寝宫,其实也是光绪的囚禁之所,堂名出自“玉泉涌微澜”的诗句。

玉澜堂的珍贵历史价值在于它和戊戌政变有关。

(2)宜芸堂。

施光绪的皇后隆裕居住的地方,在乾隆时期是皇帝的藏书之地。

原有通道与玉澜堂想通,戊戌政变后,被堵死。

(3)乐寿堂(中心):是园内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

中间为起居室,中间摆有紫檀雕造御案宝座,宝座后列一堂十五折玻璃镜屏风,还悬挂有华丽的五彩玻璃吊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电灯。

庭院内四季花木和陈设大多有象征寓意,处处表现出封建礼制的森严,象征喆“天子至尊”“皇家富贵”的意识。

(4)德和园。

是光绪和慈禧看戏的场所,工程自1891至1895,耗用了71万两白银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大戏楼共三层,高21米,宽17米,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戏楼。

这座大戏楼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在我国戏曲史上举足轻重,代表我国近代戏曲艺术水平的京剧,就是在这个舞台上发展成熟和定型的,有“京剧摇篮”之称。

谭鑫培、杨小楼、陈德霖等都曾在此登台献艺。

第三部分,游览区的迷人景色1、万寿山前山。

建筑华丽宏伟,体现了皇家威严和“君权神授”的统治思想,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的轴线统领,主体建筑布局严格对称,庞大的建筑气势集合了园林功能、宗教功能和宫廷功能。

(1)长廊。

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被收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92年被认定史世界上最长的长廊。

在全园中发挥的作用,一是把分散的建筑连在一起,起到东西轴线的作用,二是起到引导游览的作用。

长廊共有大小不同的苏式彩画1.4万幅,画师们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条长长的画廊上。

(2)佛香阁与智慧海。

倚山临湖,慈禧曾香把这里作为她的寝宫,但还未建成大病一场,认为是冲犯神佛的不祥之兆。

是佛教场所,内部供奉各种神像,寄托封建帝后乞求佛陀庇护的愿望。

2、昆明湖。

是颐和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地约220公顷,为全园面积的3/4,距今约3500年的历史,比北京城3041年的历史还要长,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座人工水库。

昆明湖景观的特色是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

湖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道长堤。

(1)西堤上架有6桥,最著名的是玉带桥,是六桥中唯一的一座拱桥,因形似玉带而得名,西堤的西部水域又有一道短堤,把昆明湖分成三个主要水域,每个水域点缀者一座岛屿:南湖岛、团城岛和藻鉴堂岛,用以象征海上三座神仙居住的小岛,这是皇家园囿的惯用的“一池三山”象征手法的造园布局。

(2)颐和园中共有30多座桥,最大的是十七孔桥,连接东堤和南湖岛,无论是从哪一头看过去,总是看到正中的一个孔,这个孔正好是第9个。

因为帝王最喜欢、最吉利的阳极奇数,所以此桥用十七孔。

东堤主要景观有其北端的文昌阁,得名于文运昌盛,“文昌”即文昌帝君,为道教神名。

在昆明湖的西北,又有一著名建筑白色石舫,建于1755年,乾隆除了观赏景色外,还用它来象征清王朝如磐石般坚固。

现在的石舫是1894年重建的,慈禧改名为“清晏舫”,用以观景和饮宴,改成洋式,是园中唯一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特点:辽阔2、后山后湖景区。

主要建筑景观有四大部洲、苏州街、谐趣园等。

(1)四大部洲,象征佛国世界的四大部洲,全部按照佛教宇宙观设计,完整体现了佛国的形象(2)苏州街。

1860年被毁,1990年重建。

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在被帝国主义焚毁的遗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完整景区。

是一条专供清朝帝后妃嫔逛市的商业街。

将中国西部西藏式样的寺庙和江南水乡的临水街市浓缩在一个风景区里,高原风貌和水乡情趣相融,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3)谐趣园,在造园手法市大园包小园。

谐趣园市乾隆1751下江南,看重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仿其意而建造,原名惠山园,后嘉庆皇帝取“谐趣园”。

光绪时重建。

特点:建筑较少,山路曲折,绿荫幽闭,优雅恬静。

五、课前预习:一、“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

1、园林的特点和历史地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____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___、规模最大的一座____园林;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不同____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______2/修建历史。

(1)清____工程开始。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被_________焚毁。

(3)________重建(1888)每年从______中拨出一半作为修清漪园之用。

(4)_________时期再遭洗劫。

______再次斥巨资进行大规模的修整,形成现在的规模,(5)____迎来新生3、主要构成和园林的功能。

(1)主要构成:_____和______,(2)主要功能:_______区、_______居住区、_____区。

二、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

1政治活动区:(1)以_______为中心,原名_____.(2)_____是颐和园的正门,还包括仁寿殿南北两侧的_____和仁寿门处的________。

(1)以_______为中心,为光绪皇帝的寝宫,玉澜堂的珍贵历史价值在于它和_______有关。

(2)________。

光绪的皇后____居住的地方,(3)_______(中心):是园内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

殿内有____,____屏风,___。

庭院内四季花木和陈设大多有象征寓意,处处表现出封建礼制的森严,象征喆“天子至尊”“皇家富贵”的意识。

(4)_________是光绪和慈禧看戏的场所,代表我国近代戏曲艺术水平的_____,就是在这个舞台上发展成熟和定型的三,游览区的迷人景色游览区是颐和园的精华所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景区。

1、万寿山前山。

以________为特色,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的轴线统领(1)东西轴线是_____,是世界上最长的________(2)南北轴线依次穿过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________,直至山顶______。

佛香阁是仿照_________建造。

智慧海有________之称,两者主要是佛教场所2、昆明湖。

景观的特色是典型的_______风格。

湖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道长堤。

(1)西堤上架有___桥,最著名的是_____(2)东堤主要景观有其北端的____,_____桥,连接东堤和南湖岛,(3)在昆明湖的西北,又有一著名建筑_____,是园中唯一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3、后山后湖景区。

主要建筑景观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四大部洲,象征____世界的四大部洲,是典型的____寺庙建筑风格(2)苏州街。

是一条_______街。

是典型的____风格(3)谐趣园,仿无锡惠山_____而建,呈现__________的风格。

六、教学设计导入:展示颐和园游览路线图,可以导游的身份来开始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身临其境一、“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1、颐和园的特点、历史地位、修建历史(1)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第一、第二自然段,然后给颐和园设计一份简历。

教师展示:出示一份有关某人的简历,学生作为参照来做,完成后展示姓名:颐和园曾用名:清漪园别名:夏宫年龄:约250岁住址:北京西郊身体大小:约290多公顷特征: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简历:(1)清乾隆工程开始。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3)慈禧重建(1888)(4)甲午战争再遭洗劫。

(5)新中国迎来新生。

1948年荣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世界文化遗产(1998)(2)提问2乾隆为什么修建清漪园?慈禧太后为什么能两次重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乾隆和慈禧时期整个中国的状况2、引导回顾学习过的近代史有关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来分析,3、使牢记历史教训,落后带来挨打。

二、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教学建议: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加直观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有关图片,并补充一些有趣味性的知识。

讲解要有取舍,不能面面俱到建议选择以下作为重点景区介绍:政治活动区:仁寿殿;居住区:玉澜堂和德和园。

建议讲述以下两个内容:①1898戊戌变法:光绪在仁寿殿召见康有为,在玉澜堂召见袁世凯,变法失败被囚禁在玉澜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