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有感500字

合集下载

读史记有感500字优秀范文5篇

读史记有感500字优秀范文5篇

读史记有感500字优秀范文5篇《史记》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编本,原作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这本书内容很丰富,里面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有许许多多的历史典故、成语和名人故事。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读史记有感500字优秀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读史记有感500字优秀范文一《史记》是我国文化的灿烂瑰宝,它的作者是古代文学家司马迁。

《史记》中有许许多多的经典故事,每看一个都会有不同感受,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了。

周幽王残暴无道,丧尽天良。

可他独独喜爱宫中的一位女子——褒姒。

为了让她开心,周幽王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把军国大事当儿戏,点亮烽火,迫使全部将士匆匆赶来,就为了博褒姒一笑!可长期以往,将士们渐渐对他失去了信任,到战争真正来临的时候,将士们已经完全不相信周幽王了,全都不愿前往,最后被匈奴杀得片甲不留。

看到这儿,我十分气愤,周幽王为一代君主,却只知道吃喝玩乐,残害百姓。

我们可不能学他,做人必须诚实,不能欺骗,玩弄别人,不然终究会自尝恶果。

另一个让我回味的,就是聂政以身报仲子。

聂政与严仲子交上了好朋友,为了讨伐侠累,他只身来到韩国,在众目睽睽之下刺死了侠累,最后自毁容貌而死。

这段故事感人不已,聂政侠肝义胆,是一位了不起的烈士,而言仲子独具慧眼,善于识人用人,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与赞扬!《史记》中还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如:文武双全的伍子胥,聪明机智的晏子,善用兵计的孙武等等。

在他们的身上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哦!总之,这本书给我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明白了许多深刻的道理,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印象,所以,我十分喜欢这本书,书中的人物会带领你走入他们的世界!二读史记有感500字优秀范文《史记》是一部史书经典,记载了我国从黄帝到汉朝三千多年历史的变迁,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其中最让我欣赏的,就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让千古传诵的友谊。

《史记》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五篇

《史记》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五篇

《史记》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五篇《史记》读后感500字一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学宝库中有这样一本书,它记载着伟大祖国的复兴,记载着中华民族艰辛的历程,记载着从征讨蚩尤到舜传晓位,记载着本纪、世家、列传。

这本永不腐朽的经典就是《史记》。

作者司马迁用卓越的手法,独居匠心的技巧,锻造出了这*学史的巨着。

在千百精彩绝伦、扣人心弦的列传、世家与本纪中,涿鹿之战是最令我记忆深刻的。

相传,在一个战火纷飞、各路诸侯相互讨伐、民不聊生的年代,黄帝出生了,他生来奇异,在襁褓中便会说话。

那时神农氏败落,早已力不从心,于是,黄帝操练士兵,平息了各路诸侯。

后来,蚩尤发起战乱,黄帝训练出一批如狼似虎的士兵来到涿鹿和蚩尤展开大战,眼看蚩尤就要战败,他便请来法师,生起大雾,绕乱军心,黄帝并不紧张,凭借着才能与智慧,打造出了指南车,大败蚩尤。

汉代学者称赞《史记》:“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我认为,史记是人人必读的。

《史记》读后感500字二在历史的长河中,《史记》记载了一些丰富的历史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一些历史知识,是我收获不小呀。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

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秦始皇到唐朝这一段期间,是这本书的重点在这里面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

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

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和他人李广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

李广不善言辞,与人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

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

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

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

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

史记读后感500字

史记读后感500字

史记读后感500字史记读后感500字(精选35篇)史记读后感500字篇1在老师的引导下,我读了《史记》这本书。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烽火戏诸侯,里面的内容讲了:在2700多年前西周后期,有一个昏庸无能的周幽王。

他为了讨宠妃褒姒的欢心,竟听从了一个大臣荒唐的建议,让士兵点燃边防线上烽火台的烽火。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后来发现平安无事,才知道上当受骗了。

褒姒见到各路诸侯如临大敌,率兵奔来跑去,一阵忙乱,不由得一笑。

褒姒笑了,周幽王高兴万分,给出主意的'大臣以重赏。

不料后来敌军果真进犯京城,虽然周幽王及时派人点燃了烽火,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结果幽王被杀,褒姒被俘。

西周从此灭亡。

看了这个短文后,我明白了人要讲信用,就像短文里的周幽王,三番两次地戏弄诸侯们,最终他们都被杀了。

做人要讲信用,没有信用就没有诚信,别人就不相信你了,也就不放心给你做任何事,你的朋友也不多。

如果你讲信用,别人就什么事都放心去做,这样你的朋友就多了。

列多一个例子,相信大家都看过《狼来了》的故事吧!故事道理也一样,一个放羊的孩子,因为无聊,总是三番两次骗农民们狼来了。

有一次,狼真的来了,孩子呼叫农民们,农民们以为孩子故伎重演,没有去救孩子。

结果,孩子和羊被狼吃掉了,白白地送上了生命!读了《史记》这个故事后,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一个讲信用的人是多么的重要!史记读后感500字篇2我读了《史记》后,认识了许多历史故事。

如:古代的传统、习俗。

这本书主要写了古代的历史,和许多伟人的故事。

使我们学习伟人的处事方法、性格、遇到危险时的临危不惧。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大禹治水。

他谦虚地不坐上王位。

他为了通过大王的任务,陪着人们挖水道把手指甲都磨掉了,再也长不出来了。

每次经过自己的家,都狠下心来,不进家门、不看看自己家人。

他竟然坚持下来了。

对比他,我更显得三心二意。

我“打水只打半桶水”我每次上兴趣班都没有做到认认真真、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去听课。

史记读书心得500字范文10篇

史记读书心得500字范文10篇

史记读书心得500字范文10篇《史记》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圣”司马迁的著作,记载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汉武帝时期中国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历史,为“二十四史”之首。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史记读书心得500字,方便大家学习。

史记读书心得500字1煮酒论剑、大义凛然,《史记》里的人物哪个不是黜陟幽明。

那荡气回肠、终生难忘的故事仍为人们传诵不绝。

《史记》的第一个故事便是五帝的传奇故事:讲了为人们的利益历尽艰辛的炎帝,聪明机敏、明辨事物的黄帝,明察是非、做事一丝不苟的唐尧,谦让有礼又以德服人的虞舜,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禹。

他们都具有难得的品德,他们为人类发展进化作出了无量的贡献。

《史记》中还有一个故事:晋公子重耳流亡时,绝粮断炊,而他的随从介子推为了保住重耳的命,不惜割下打退上的肉让重耳充饥。

当到达晋国成功登基后,其他几位随从都得到了奖赏,唯独介子推什么赏赐都没要,而且还带着老母隐居山中,重耳一气之下下令放火烧山,其实是希望介子推能出山,但是介子推最后还是烧死在了山里。

重耳后悔不已,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和谢意,重耳决定将这座山命名“介山”,并且规定每年这时家家都不可以生火,这便是的“寒食节”。

介子推这种为主人无怨无悔而在所不辞的忠义、一身清风的廉洁令人惊叹和赞赏。

除了坚贞不渝的介子推和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五帝,《史记》还有许多故事:孙膑和庞涓之间的明争暗斗;愚蠢至极的秦二世;识大体的蔺相如、知错就改的廉颇;西楚霸王项羽的传奇;匈奴首领单于杀父自立的残忍无理;管仲和鲍叔牙的生死之谊;稳重谦和的晏子……这些故事离奇生动,摄人心弦。

不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据史料记载《史记》作者司马迁受过宫刑,在古代,宫刑对男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但他在欲轻生之前想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终于,他想通了,也终于使他的死“重于泰山”。

《史记》是一部明写历史的书籍;是一本体现作者感情精神文明的书籍。

史记读后感500字5篇

史记读后感500字5篇

史记读后感500字5篇导语: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多读书,读好书早已成为每一个人的心愿,读书能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思索、回味文章的思想内容。

《史记》思想深邃、气势开阔、笔力雄放,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通史方法为历代“正史”开创先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史记》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并借鉴。

史记读后感【1】《史记》是我国历史名著,文化瑰宝。

史记作者是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

史记中有许多个经典小故事。

如烽火戏诸侯、刘邦的故事等。

看史记故事,看每一篇故事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看商纣王与妲己的故事,我为比干的直谏而感动。

为商纣王的残忍而心酸。

看到商纣王对妲己的痴迷为她做的一切。

我心中充满了气愤。

看到武王伐纣的故事,我感谢他的义举,因为他拯救了一方百姓。

看时,我有时会把自己当做故事中的人物,有时我会想如果我是妲己,我会劝商纣王以国事为重。

如果我是商纣王,我会专心务国,以国事为重。

史记作者司马迁的坎坷人生让我感动万分。

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大约死于公元前90年,字子长。

司马迁出身与史官世家。

汉武帝天汉三年曾因李陵事件被被捕下狱。

司马迁痛苦万分,曾想过一死了之。

可他并没有那样做,因为他想到自己历经千辛万苦创作的史记还没有完工,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看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刘邦的故事。

这篇文章里的人物生动形象,故事活灵活现。

所以我很喜欢。

史记读后感【2】西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它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变迁。

我怀着浓厚的兴趣,利用假期的时间阅读了这本《史记故事》。

里面除了我熟知的《指鹿为马》、《鸿门宴》、《姜太公钓鱼》、《毛遂自荐》、《完璧归赵》、《荆轲刺秦王》等故事以外,还有许多我不了解的历史故事。

其中《赵氏孤儿》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史记读后感500字(通用28篇)

史记读后感500字(通用28篇)

史记读后感500字史记读后感500字(通用28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史记读后感5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记读后感500字篇1《史记》是一部记录着我国伟大历史的著作,他的作者是司马迁,这本书个馆地记录了中国朝代的兴替,恰当地评价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在线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社会画面,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了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一心为国家,为百姓着想,服务的以国之君,和只顾贪图享乐,把国家大事放在一边,欺压百姓的暴君,昏君。

他们的性格,心里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他们统治出来的国家也是有着天壤之别。

正直的国君统治的国家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把国家也治理得井井有条,而昏君的国家人民不能安居,被巨大的税额所击垮,民不聊生,文武百官也不得安宁。

一个好领导可以治理好一个国家,也可以带坏一个国家;一个领导可以创建一个国家,也可以毁灭一个国家;一个领导可以给他的百姓幸福,也可以给他的百姓痛苦。

可见一个好的领导是多麽的重要。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虞舜的人就用自己谦恭有礼和蔼可亲的风范,和对事的公正管理好了一个国家。

也有一个叫太康的昏君,糊涂昏聩,只知道吃喝玩乐,把国家大事放在一边,结果,这个国家没多久就毁灭了。

所以,有一个好领导非常重要。

还是那一句话——好的统领成就好的国家!史记读后感500字篇2作为一个中国人,理所当然要读一些和祖国有关的书,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史记》。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们中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听人们说,《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正史”,自从这次以后,历代“正史”的修撰从未断绝,这便汇成了一条用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

我很佩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他不怕艰辛,由头有尾地写完了我手中的这本“正史”:《史记》。

《史记》读后感500字五篇

《史记》读后感500字五篇

《史记》读后感500字五篇【篇一】《史记》读后感500字今天我看完史记的刺客列传,里面有一个故事让我难以理解十分迷惑,那就是——荆轲刺秦,图穷匕现。

先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吧:一个名叫荆轲的卫国人,喜欢读书和剑术。

这个期间,秦国正在攻打赵国,把赵国拿下后,秦军将打向燕国。

燕太子丹心急如焚,想找一个技艺高超的刺客去刺杀秦始皇。

后来,他理解了荆轲,荆轲说能够帮他刺杀秦始皇,但他需要一个助手,太子丹帮他找了一个13岁就杀过人的秦舞阳。

荆轲想出了这样的一个办法:他本人手持着一个装有燕国将军樊於的脑袋,因为他是秦王的仇人。

秦舞阳跟在他身后,手持燕国地图,在地图里藏着匕首,借着拜见秦王的机会伺机刺杀。

荆轲按照计划执行了,不过因为秦王的狡诈,最后荆轲刺秦失败了,他也悲惨的被秦王刺死了。

我迷惑的是,荆轲和燕太子丹他们为什么想出的办法这么愚蠢?!真的是愚笨,没有好好地准备,不看天时地利人和,也不管成功的系数大不大,就冒然行动,结果肯定是失败的,还白白送了燕国将军的一条命,真是太不划算了。

而且,刺杀的失败让秦王更加速了对消灭燕国的脚步,我真的想不通,难道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说不定有樊於将军在,再和别的国家联手,还能避免燕国的灭亡呢。

当然,他们的勇气我是很佩服的,但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智谋啊。

所以啊,时机没有成熟的时候千万不要行事,要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能见机行事,要不然下场会很惨的。

而且,决定做一件事之前,要想清楚成功的胜算有没有把握,不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啊!【篇二】《史记》读后感500字寒假,我看了《史记》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感受很深。

这本书的作者是司马迁,它用一个个故事,讲述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刘邦建立很汉王朝的五百年间,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变化。

其中让我感受很深的是田忌*的故事了这个故事讲了田忌和齐王一起*,马按奔跑速度分为上中下三等,因为齐王的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都失败了,但是他的好朋友孙膑说,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史记》读后感500字(优秀12篇)

《史记》读后感500字(优秀12篇)

《史记》读后感500字(优秀12篇)《史记》读后感500字篇1《史记》这本书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叙事简明生动,非常得吸引人。

《史记》是历史的“实录”,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

它的文学价值表现在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并且成功地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真正做到了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这样既写活了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看完了每一篇故事,好像每个人物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他还非常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我觉得,《史记》的语言真不愧后来被奉为“古文”的最高成就。

在《史记》这本书中,使我印象最深的历史故事是:《五张羊皮的故事》。

这则故事主要讲了:春秋战国时候,爱惜人才的秦穆公为了赎回聪明才干的百里奚,用五张羊皮去跟楚人交换他,最后,秦穆公赎回了自己最喜欢的大臣百里奚。

读了这篇故事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像文中的秦穆公一样,他如果用重金去赎回百里奚的话,楚人觉得秦穆公很看重他,一定不会轻易交换。

但是如果用五张羊皮去交换的话,楚人必定会很轻视百里奚而同意交换。

聪明的秦穆公就换了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最终如愿以偿。

我觉得我应该向秦穆公学习。

总而言之,在《史记》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中国伟大的五千年的历史,同时,我还懂得了不少的知识,收获了不少硕果。

我认为,《史记》这本书值得一看。

《史记》读后感500字篇2今日我看完史记的刺客列传,里面有一个故事让我难以理解十分迷惑,那就是——荆轲刺秦,图穷匕现。

先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吧:一个名叫荆轲的卫国人,喜欢读书和剑术。

这一期间,秦国正在攻打赵国,把赵国拿下后,秦军将打向燕国。

燕太子丹心急如焚,想找一个技艺高超的刺客去刺杀秦始皇。

之后,他认识了荆轲,荆轲说能够帮他刺杀秦始皇,但他需要一个助手,太子丹帮他找了一个13岁就杀过人的秦舞阳。

荆轲想出了这样的一个办法:他本人手持着一个装有燕国将军樊於的脑袋,因为他是秦王的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史记有感500字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读史记有感500字(一)
在今年寒假里,我读了《史记故事》。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史记》的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

我觉得司马迁非常了不起,他告诉我们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比如“卧薪尝胆”、“鸿门宴”、“晏子使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商鞅南门立木”……这些故事不仅精彩有趣,而且还为我打开了了解历史的一扇大门。

在这些故事中,最让我喜欢的是“卧薪尝胆”,越勾践王不忘亡国之痛。

在吴王夫差面前经受了十五年的磨难,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最终打败了吴国。

我最佩服的是齐国的国君―不计前嫌的公子小白,史称齐桓公。

他不记被射中带钩(古代的一种箭)之仇,亲自出城迎接管仲,任命他为齐相,主持国政。

在管仲的鼎力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使齐国越来越强大。

我最敬佩的是楚国的伍参。

楚庄王每天不务正业,沉迷女色,大臣纷纷劝谏,楚庄王听烦了,下令进谏者死。

大夫伍参冒死进谏说:“大王,据我所知,南方有种鸟,三年不飞也不鸣,后来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楚庄王顿时醒悟,最后终于带领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强国。

通过这本书我还结识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如:除了聪明的晏子、
文武双全的伍子胥、善用兵计的孙武,韩信、还有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

《史记故事》里还有许多这样精彩的故事,这本书真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还没看过的同学,快去看看吧,相信你读过之后,一定会和我一样有许多收获!
读史记有感500字(二)
今天,我又读了史记里的《胯下之辱》。

在反抗秦王朝的时候,组成了刘邦和项羽两路诸侯,如果单论武艺、论打仗,明显项羽都略胜一筹,但最后为什麽最后胜利的是刘邦呢?就是他身边有一位神通广大的“诸葛亮”——韩信。

韩信是淮阴人,他出生在一个普通人家,家境很不好,穷的响叮当,在乡邻们的眼中,韩信不像一个有出息的人,经常去别人家蹭饭,乡邻们都非常烦厌。

又一次,韩信经常在卖肉的市场上站着,一个卖肉的青年把他叫过来,让韩信从他的胯下穿过去,韩信照做,一声也不吭,之后在萧何的推荐下,韩信当上了大将军,统领全军,韩信足智多谋,从未打过败仗,就帮助了刘邦建立了汉朝。

屡战屡胜的他在占领了齐国之后,被封为齐王。

在这之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把那个卖肉的青年叫了过来,并封他为中尉,青年很不明白,韩信说:“你真的以为我打不过你?只是怕杀了你,却招惹来官府的追捕。

”那位青年恍然大悟。

之后,有个叫蒯通的人求见,让他自立为王,如果有人在刘邦面前诋毁你,刘邦就会借此机会杀了你,除掉你这个后患,韩信偏偏不
信。

在平定了天下之后,果真像蒯通说的那样,刘邦把韩信杀了,害怕他的后代找他算账,就诛杀了他的九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向刘邦那样,不但不报答对她的有恩之人,还诛灭她的九族,简直是狼心狗肺之人,我们千万不能学他。

读史记有感500字(三)
《史记》这本书读完了,我有千言万语想对大家说。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本文讲述了从黄帝唐尧虞舜时期到秦汉时期的历史,总结了一些治国经验和教训。

把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的皇帝是怎么做的?把国家治理得好的皇帝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有些皇帝那么不好?为什么有些皇帝那么好?这么多问题一直围绕在我脑际。

现在我终于明白,皇帝不好是因为他好色贪财,皇帝好是他一心为国。

我觉得如果那些贪得无厌的皇帝都不再贪得无厌,那么中国的历史该是多么的完美无缺!请大家吸取那些皇帝的教训,不要贪得无厌。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炎黄之争》这篇文章,它让我知道炎帝和黄帝一心为国,还一心为民,但黄帝一直操练兵马,打败了炎帝。

同时它还让我懂得了一个皇帝只要让人民信任他,他就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如果我是一个领导,我会让大家快乐,让大家都信任我,一心为他们,公平对待每个人。

这篇故事还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

炎帝发展农业,黄帝发展兵力,他们两个人的力量合而为一就什么也不愁了。

如果是我,我也会和一个人合作,让力量扩大,这样什么都不用怕了。

那么,一个班集体的力量合在一起,就把力量扩得更大了,因
此,我们同学之间要团结一心。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