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1验算特点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8.1 裂缝控制验算第8.1.1条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根据本规范第3.3.4条的规定,按所处环境类别和结构类别确定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并按下列规定进行受拉边缘应力或正截面裂缝宽度验算:1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应符合下列规定:σck-σpc≤0(8.1.1-1)2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应符合下列规定:σck-σpc≤f tk(8.1.1-2) 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下宜符合下列规定:σcq-σpc≤0(8.1.1-3)3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ωmax≤ω1im(8.1.1-4) 式中σck、σcq——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σpc——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在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预压应力,按本规范公式(6.1.5-1)或公式(6.1.5-4)计算;f tk--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本规范表4.1.3采用;ωmax--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按本规范第8.1.2条计算;ω1im--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按本规范第3.3.4条采用。
注:对受弯和大偏心受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预拉区在施工阶段出现裂缝的区段,公式(8.1.1-1)至公式(8.1.1-3)中的σpc应乘以系数0.9。
第8.1.2条在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受弯构件中,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mm)可按下列公式计算:(8.1.2-1)(8.1.2-2)d eq=Σn i d2i/Σn i v i d i(8.1.2-3)(8.1.2-4)式中αcr--构件受力特征系数,按表8.1.2-1采用;ψ--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ψ<0.2时,取ψ=0.2;当ψ>1时,取ψ=1;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取ψ=1;σsk--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按本规范第8.1.3条计算;E s--钢筋弹性模量,按本规范表4.2.4采用;c--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当c<20时,取c=20;当c>65时,取c=65;ρte--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ρte<0.01时,取ρte=0.01;A te--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对轴心受拉构件,取构件截面面积;对受弯、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构件,取A te=0.5bh+(b f-b)h f,此处,b f、h f为受拉翼缘的宽度、高度;A s--受拉区纵向非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A p--受拉区纵向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d eq--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mm);d 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公称直径(mm);n 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根数;v 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按表8.1.2-2采用。
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辅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三、正常使⽤极限状态验算钢筋混凝⼟构件,除了有可能由于承载⼒不⾜超过承载能⼒极限状态外,还有可能由于变形过⼤或裂缝宽度超过允许值,使构件超过正常使⽤极限状态⽽影响正常使⽤。
因此规范规定,根据使⽤要求,构件除进⾏承载⼒计算外,尚须进⾏正常使⽤极限状即变形及裂缝宽度的验算。
(⼀)规范中,对正常使⽤极限状态的验算及耐久性的规定1.对于正常使⽤极限状态,结构构件应分别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影响,采⽤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S≤C (7-111)式中 S--正常使⽤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值;C——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要求所规定的变形、裂缝宽度和应⼒等的限值。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应按《荷载规范》的规定进⾏计算。
2.受弯构件的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影响进⾏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7-24规定的挠度限值。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表7-24构件类型挠度限值吊车梁:⼿动电动 l0/500l0/600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当l0<7m时当7m≤l0≤9m时当l0>9m时l0/200(l0/250)l0/250(l0/300)l0/300(l0/400)注:1.表中l0为构件的计算跨度;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于使⽤上对挠度有较⾼要求的构件;3.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混凝⼟构件.尚可减去预加⼒所产⽣的反拱值;4.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0按实际息臂长度的2倍取⽤。
3.结构构件正截⾯的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
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不应产⽣拉应⼒。
⼆级——⼀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拉应⼒不应⼤于混凝⼟轴⼼抗拉强度标准值;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不宜产⽣拉应⼒,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放松。
西南大学2019年秋季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答案

1、)。
单向板肋梁楼盖上荷载的传递途径是(1.板→主梁→次梁→柱或墙2.板→次梁→柱或墙3.板→次梁→主梁→柱或墙4.板→主梁→柱或墙2、在混合结构房屋中,影响墙体厚度的主要因素是()。
1.承载力及耐久性2.适用性及高厚比3.承载力及高厚比4.适用性及耐久性3、)。
剪扭构件计算时(1.混凝土受扭承载力为纯扭时的一半2.混凝土受剪承载力不3.混凝土受剪承载力为纯剪时的一半4.混凝土承载力不变4、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斜截面抗剪设计时,应满足V≤0.25βc fcbh0,目的是()1.防止发生斜拉破坏2.防止发生剪压破坏3.防止发生斜压破坏4.防止发生剪切破坏5、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1.当拉力的作用点在受压钢筋和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之外时为大偏心受拉2.轴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混凝土已被拉裂,全部外力由钢筋来承担3.小偏心受拉时,不考虑混凝土的受拉工作4.偏心受拉构件的截面上还有受压区存在6、提高受弯构件抗弯刚度(减小挠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1.加大截面的有效高度2.加大截面宽度3.增加受拉钢筋截面面积4.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7、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时,必须作为计算截面的是()1.集中力作用点截面2.支座边缘截面3.跨中截面4.弯起钢筋弯终点截面8、)梁的剪跨比减小时,受剪承载力(1. E. 不一定2.增加3.减小4.无影响9、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时,用折算荷载代替计算荷载是考虑()1.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2.支座抵抗转动的有利影响3.支座抵抗转动的不利影响4.塑性内力重分布的不利影响10、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是混凝土()1.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2.轴心抗压强度平均值3.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4.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11、以下使结构进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是()。
1.梁出现裂缝2.钢筋生锈3.结构的一部分丧失稳定4.梁出现过大的挠度12、为减少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当配筋率为一定时,宜选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性能1、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作用是替混凝土受拉或协助混凝土受压.2、混凝土的强度指标有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和混凝土抗拉强度。
3、混凝土的变形可分为两类:受力变形和体积变形。
4、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的钢筋,不仅要强度高,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塑性、可焊性,同时还要求与混凝土有较好的粘结性能。
5、影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强度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为混凝土强度、浇筑位置、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净间距。
6、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其主要原因是: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力、钢筋和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接近和混凝土对钢筋起保护作用.7、混凝土的变形可分为混凝土的受力变形和混凝土的体积变形 .其中混凝土的徐变属于混凝土的受力变形,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属于混凝土的体积变形。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1、结构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使所设计的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在具有足够可靠性性的前提下,完成全部功能的要求。
2、结构能够满足各项功能要求而良好地工作,称为结构可靠,反之则称为失效,结构工作状态是处于可靠还是失效的标志用极限状态来衡量。
3、国际上一般将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三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破坏一安全”极限状态。
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是以弹性理论或塑性理论为基础,主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验算:应力计算、裂缝宽度验算和变形验算.5、公路桥涵设计中所采用的荷载有如下几类: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
6、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通称为结构的可靠性.7、作用是指使结构产生内力、变形、应力和应变的所有原因,它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 直接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如汽车、人群、结构自重等,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等。
8、结构上的作用按其随时间的变异性和出现的可能性分为三类:永久作用(恒载)、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9、我国《公路桥规》根据桥梁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不同情况,规定了结构设计的三种状况:持久状况、短暂状况和偶然状况。
混凝土结构原理第9章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混凝土的徐变、收缩造成梁截面弯曲刚度降低,挠度随时 间增长。计算挠度时必须采用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 载效应的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B。
1.荷载长期作用下刚度降低的原因
(1)混凝土的徐变 裂缝间受拉混凝土的应力松弛以及 混凝土和钢筋的徐变滑移,使受拉钢筋的平均应变和平均应力 随时间而增大;裂缝的发展,受拉混凝土退出工作;受压混凝 土的塑性发展,内力臂减小。
刚度是反映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
s Ee 应力-应变: M EI ×f 弯矩-曲率: EI P 48 × 3 × f 荷载-挠度: (集中荷载) l EI V 12 3 d(两端刚接) 水平力-侧移: h
9.3.1
截面弯曲刚度的概念及定义
对于弹性均质材料截面,EI为常数,M-f 关系为直线。 钢筋混凝土是不均质的非弹性材料,因此受弯过程中EI不 是常数。
9.3.2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Bs
2.物理关系
e sq
s sq
Es
,
s cq e ck Ec
x h0
sc wsc
C
3.平衡关系
M q C h h0 ws cq x h0 b hh0 M q T hh0 s sq As hh0
ssAs
hh0
9.3.2
“扩大系数”主要考虑两种情况:1)裂缝宽度的不均匀性,
采用扩大系数t;2)荷载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收缩以及受力 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滑移徐变导致裂缝间受拉混凝土不断退 出工作,采用扩大系数tl。
9.2.4
最大裂缝宽度及其验算
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
wmax t l ws ,max
s sk t t l wm 0.77 t t l y lm Es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8.1 裂缝控制验算第8.1.1条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根据本规范第3.3.4条的规定,按所处环境类别和结构类别确定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并按下列规定进行受拉边缘应力或正截面裂缝宽度验算:1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应符合下列规定:σck-σpc≤0(8.1.1-1)2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应符合下列规定:σck-σpc≤f tk(8.1.1-2) 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下宜符合下列规定:σcq-σpc≤0(8.1.1-3)3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ωmax≤ω1im(8.1.1-4) 式中σck、σcq——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σpc——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在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预压应力,按本规范公式(6.1.5-1)或公式(6.1.5-4)计算;f tk--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本规范表4.1.3采用;ωmax--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按本规范第8.1.2条计算;ω1im--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按本规范第3.3.4条采用。
注:对受弯和大偏心受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预拉区在施工阶段出现裂缝的区段,公式(8.1.1-1)至公式(8.1.1-3)中的σpc应乘以系数0.9。
第8.1.2条在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受弯构件中,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mm)可按下列公式计算:(8.1.2-1)(8.1.2-2)d eq=Σn i d2i/Σn i v i d i(8.1.2-3)(8.1.2-4)式中αcr--构件受力特征系数,按表8.1.2-1采用;ψ--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ψ<0.2时,取ψ=0.2;当ψ>1时,取ψ=1;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取ψ=1;σsk--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按本规范第8.1.3条计算;E s--钢筋弹性模量,按本规范表4.2.4采用;c--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当c<20时,取c=20;当c>65时,取c=65;ρte--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ρte<0.01时,取ρte=0.01;A te--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对轴心受拉构件,取构件截面面积;对受弯、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构件,取A te=0.5bh+(b f-b)h f,此处,b f、h f为受拉翼缘的宽度、高度;A s--受拉区纵向非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A p--受拉区纵向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d eq--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mm);d 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公称直径(mm);n 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根数;v 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按表8.1.2-2采用。
煤矿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煤矿建筑结构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在矿井建筑结构设计中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使煤矿建筑结构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计能力0.45Mt/a及以上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煤炭矿井中地面工业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设计。
涉及混凝土、钢、砌体等房屋结构体系,不适用于山区窑洞、土坯房等结构设计。
1.0.3本规范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制定的。
1.0.4按照本规范设计时,还应符合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现行国家专项设计标准的要求。
对地震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3.基本设计规定3.1一般规定3.1.1煤矿建筑结构应分别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3.1.2煤矿建筑结构应根据结构类型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中关于稳定、承载力、变形、疲劳和抗震等方面的要求。
3.2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3.2.1煤矿建筑可根据工艺用途,划分为10个工艺系统。
各个系统包括的建筑见表3.2.1。
表3.2.1矿井工艺系统建筑3.2.2煤矿建筑结构应根据不同工艺系统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的严重性,选择不同的安全等级。
各个系统结构的安全等级见表3.2.2。
表3.2.2各工艺系统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注:用于地面以上通风、供配电、给排水、通讯系统的建筑,其结构安全等级可为二级。
3.2.3同一建筑内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
3.3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3.3.1煤矿建筑结构应根据矿井的规模和不同工艺系统的重要性,选择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
3.3.2煤矿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见表3.3.2。
表3.3.2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类别注:用于地面以上通风、供配电、给排水、通讯系统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为丙类。
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极限状态验算的类型

第八章 钢筋砼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更方便的是在保持Mcr相等的条件下,将受拉区梯形
应力图折换成直线分布应力图。
❖受拉边缘应力为γmft 。γm为截面抵抗矩的塑性系数。 ❖换算后可直接用弹性体的材料力学公式进行计算。
8.2 抗裂验算
第八章 钢筋砼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把钢筋换算为同位置的砼截面面积αEAs:
使用期间的裂缝----荷载裂缝
斜裂缝!!
拉、弯、剪、扭、粘结等引起的裂缝
垂直裂缝!
目前,只有在拉、弯状态下混凝土 横向裂缝宽度的计算理论比较成熟。 这也是下面所要介绍的主要内容
纵向裂缝!!!
8.1 概述
第八章 钢筋砼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3)变形验算
➢范围:针对使用上需要控制挠度的结构而进行的验算。 ➢在水工建筑物中,构件的截面尺寸设计得都比较大,
8.1 概述
第八章 钢筋砼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4、验算内容:抗裂验算、裂缝宽度验算及变形验算。一 般只对持久状况进行验算。 (1)抗裂验算
➢范围:针对使用上不允许出现裂缝构件的而进行的验算。
规范要求在荷载效应的短期组合和长期组合两种情况下, 对构件进行验算。按《水工规范》的规定,应对承受水压 的轴拉、小偏拉及发生裂缝后引起严重渗漏构件。
Ao——换算截面面积,Ao=Ac + αEAs, 面积。靠增加钢αE筋= E提s 高/Ec抗;裂As能为钢力筋是截不面经面济积,;不A合c为理砼的截。面
8.2 抗裂验算
第八章 钢筋砼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二.受弯构件 ❖受弯构件正截面即将开裂时,应力处于第I阶段末。 ❖受拉区近似假定为梯形,塑化区占受拉区高度的一半。 ❖利用平截面假定,根据力和力矩的平衡,求出Mc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SGk SQ1k
2、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1)标准组合
n
S SGk SQ1k ciSQik i2
(2)准永久组合
1.承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丧失承载能力或不能继续承载 的状态;其主要表现为: (1)整个结构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过
大的滑移);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
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如受弯构件中的少 筋梁); (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如超静定结构由于某些截面的屈服, 使结构成为几何可变体系); (4)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如细长柱达到临界荷载发生压屈)。
用阶段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三级为正常使用阶段允许出 现裂缝,但要控制裂缝宽度。具体要求是: 对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的构件,要求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 合进行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出现拉应力
wmax
具体要求是: 对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的构件,要求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
合进行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出现拉应力 对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的构件,要求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
§3.2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一、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 1.作用效应:包括由荷载产生的各种效应。 (1)荷载的分类 a.永久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大小、方向、作用点及形式 不随时间变化,或者其变化可忽略不计,通常称为恒载; b.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大小、方向、作用点及形式 等任意因素随时间变化,通常称为活载; c.偶然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一般不出现,一旦出现,其 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
组合进行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出现拉应力;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进行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 允许出现拉应力,但拉应力的大小不应超过混凝土轴心抗 拉强度标准值。 对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的构件,要求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 合并考虑和在长期作用影响的裂缝宽度最大值不超过规定 的限值,即:
wmax wmax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预 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
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 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照规范规定增加40%;当 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可适当减少;
wmax --受弯构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和在长
期作用影响的裂缝宽度最大值
wmax ---规范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五、耐久性规定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一类: 室内正常环境。 二类a: 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二类b: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正常使用时的规定限值的状 态;其主要表现为: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如过大的挠度);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局部损坏(如不允许出现裂缝结构
的开裂,对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其裂缝宽度超过了允许限 值);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如相对沉降量过大等。 结构或构件必须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必要时进行正常使 用极限状态验算。
基本代表值。 材料强度标准值的保证率一般取为95%。
(2)结构抗力式的形成
二、分项系数
1、荷载分项系数 G
Q
荷载:设计值=(标准值)*分项系数。
2、材料分项系数
材料强度:设计值=(标准值)/分项系数; 三、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使用设计表达式 oS R
1.结构重要性系数 0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结构构件,可分别取1.1、1.0、 0.9。
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三类: 使用除冰盐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
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 四类: 海水环境。 五类: 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
筑热工设计规程》JGJ24的定:
2.内力组合设计值S
QiK
G ——其他第i个可变荷载的标准值。 Q1 Qi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可采用1.2。 当其效应 CG CQ1 CQ对i 结构有利时取1.0。
一c般i 情况 ——第一个和其他第i个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6
四、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1.验算特点
(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在 理论分析上对应结构上两个不同的工作阶段,同 时两者在设计上的重要性不同,因而须采用不同 的荷载效应代表值和荷载效应组合进行验算与计 算。
n
S SGk qi SQik i 1
ff f
3、变形和裂缝的验算方法
(1)变形验算 f f
F ---受弯构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和在长期作用 影响计算的最大挠度
f --受弯构件的允许挠度值 (2)裂缝验算 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 一级为正常使用阶段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二级为正常使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维护。
(2)荷载的标准值 荷载标准值的定义:具有一定概率的最大荷载值; 确定方法:荷载标准值为其平均值减去 1.645倍标准差, 此时所对应的出现概率为95%。 (3)荷载效应:由荷载产生的结构或构件的内力、变形及 裂缝等。 2.结构抗力:结构构件抵抗各种结构上作用效应的能力。 (1)材料强度标准值:是结构设计时采用的材料强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