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秋季学期《小学教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学期末测评考试含答案及解析

小学教育学期末测评考试含答案及解析

小学教育学期末测评考试含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

选对每题得一分,没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演示法【参考答案】B2、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B、课内与课外C、学习与思考D、学习与行动【参考答案】B3、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系统化B、专门化C、复杂化D、多样化【参考答案】D【解析】: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而教师职业却具有多种角色的特点。

他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参考答案】D【解析】: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法。

5、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这种教学方法是()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参考答案】C6、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个有关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发展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是()。

A、愉快教学法B、情景教学法C、尝试教学法D、成功教学法【参考答案】B7、1919年建立的将小学分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业年限为()。

A、4年B、6年C、9年D、9年【参考答案】B【解析】:见学习精要中中华民国的教育。

8、我国最早采用的班级授课制的是()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A、1860B、1861C、1862D、1863【参考答案】C【解析】: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

9、我国正在进行的Alit制实验开始于__________年。

()A、1981B、1989C、1991D、1994【参考答案】A10、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 )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A.儒、墨B.儒、道C.法、墨D.道、法2.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 )编写的。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昆体良A.遗传B.成熟C.环境D.教育6.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 )。

A.后勤职工_B.行政干部C.学生D.教师7.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的指标是( )。

A.效度B.难度C.信度D.区分度8.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更加制度化的是( )。

A.察举制B.举孝廉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9.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是( )者。

A.行为主义B.经院主义C.科学主义D.人文主义10.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在( )。

A.1904年B.1922年C.1949年D.1986年1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

A.环境决定论B.教育万能论C.二因素论D.遗传决定论12.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学科知识素养B.文化知识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13.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裴斯泰洛齐14.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康德D.杜威15.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对儿童而言是通过( )实现的。

A.遗传B.教育C.社会D.实践1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爱岗敬业B.热爱学生C.热爱教育事业D.加强自身修养17.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自愿发展B.自动发展C.自主发展D.自由发展18.年轻时的夸美纽斯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 )。

(完整word版)小学教育学期末测试预测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完整word版)小学教育学期末测试预测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小学教育学期末测试试题预测一、单项选择题1.在 17 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

A. 北欧的尼德兰B. 捷克的夸美纽斯C. 法国的斯图谟D. 德国的福禄培尔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3.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B) 。

A. 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4.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 。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 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 开展网络教育D. 高等学校扩招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C) 。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B) 。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B.D.教师中心论的代表活动中心论的代表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或强盗。

这是(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 儿童决定论的观点8. “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C )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 《孟子》 C. 《学记》 D. 《劝学篇》9.“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B)提出的。

A. 赞科夫B. 巴班斯基C.苏霍姆林斯基D. 凯洛夫1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A )。

A.痒B. 序C. 校D. 学1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A)。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一)2008年07月29日10:32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2003年教育学考试试卷

2003年教育学考试试卷

2003年教育学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1.狭义教育2.广义教育目的3.学校课程4.教学组织形式5.班级的目标管理二、选择题1.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读写算教育D、军事体操教育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教育标志是()A、人类教育的产生B、古代学校的出现C、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D、终身教育的实现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人的自然发展学说C、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A、授受关系B、指导和被指导关系C、相互促进关系D、相互制约关系7.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性课程D、工具性课程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起学习动力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9.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班级教学1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A、掌握知识B、激发情感C、道德内化D、活动和交往三、填空题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教育的过程。

2.古代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乐、射、御、书、数。

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

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6.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_________。

《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古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哲学家是【B】。

A、康德B、苏格拉底C、赫尔巴特D、柏拉图2、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B】。

A、有感染力B、准确C、富有个性D、富有感情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B】。

A、内法论观点B、外铄论观点C、需要论观点D、实质论观点4、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C】。

A、思想政治素质B、教育理论素质C、职业道德素质D、职业技能素质5、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D】。

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导作用6、教学过程的【B】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A、任务B、结构C、作用D、性质7、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A】。

A、认识基础B、关键C、核心D、行动指南8、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A】两种。

A、启发谈话B、讨论C、讲述D、讲演9、【B】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A、习题B、课文C、目录D、附录10、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包括【B】。

A、主动性B、直观性C、引导性D、教师主导性[page]11、教师的【A】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A、学科知识素养B、文化素养C、语言表达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12、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B】。

A、普及教育B、普及义务教育C、普及基础教育D、普及国民教育13、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14、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C】。

A、研究B、示范C、敬业D、管理15、组织学校活动的重要依据是【C】。

A、兴趣B、图表C、课程计划D、书16、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D】。

A、直接经验B、科学实验C、社会经验D、间接经验17、《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与其在思想上一致的教学原则是【C】。

2003年秋季学期《小学教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2003年秋季学期《小学教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2003年秋季学期《小学教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班别: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1.人的素质包括国民基础素质和各种专业或职业素质。

国民基础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素质__、_智能素质_、__身体和心理素质__、__劳动和生活技能素质___等。

专业或职业素质是指在各种专业或职业活动中所需要和表现的素质。

2.师爱内容由低到高表现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是教师对学生以生活上的关怀体贴为起点而产生的爱的情感;其次是较高的层次上是理解感和尊重感;第三是更高层次上是由衷的期待感。

3..我国学校对教师风度的基本要求是:(1)语言文明;(2)举止端庄,礼貌待人;(3)仪容整洁大方;4.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是:(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5.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教育目的可分为_社会教育目的论和个人教育目的论两类。

6.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以下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1)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7.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这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_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8.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1)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的教育。

其中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是德育的重中之重。

9.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很需要途径。

小学教育专业03级《教育学》期末试卷(A)答案

小学教育专业03级《教育学》期末试卷(A)答案

小学教育(计算机)专业03级《教育学》期末试卷(A)答案一、(每题1分)10%1、夸美纽斯2、论语3、奴隶4、原始教育阶段、古代学校教育阶段、现代学校教育阶段5、目的性、专门性、可控性6、尊师爱生,配合密切、民主平等,联系巩固、、教学相长,关系透明7环境8课程计划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0、教育方针二、选择题(每题1分)20%1.C2.A3.A4.C5.C6.D7.C8.B9.A 10.A11.C 12.D 13.B 14.B 15.B16.C 17.A 18.A 19.C 20.D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10%1、错。

.....途径之一。

2、正确。

3、正确。

4、错。

.....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努力。

5、错。

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既包括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也包括做好中间学生和优秀学生的教育工作。

四、名词解释15%(每题3分)1、泛指一切能影响人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培养人的活动。

2、是指对受教育者总的要求或为受教育者的培养而确定的总质量规格,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4、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5、是整个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五、简答题(每题5分20%)1、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指的是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方向和目的。

具体表现为:第一:政治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1分)第二: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权利。

(1分)第三: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1分)教育适应政治发展,指的是教育对于政治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服务。

主李通过以下的途径:第一:教育通过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1分)第二: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和制造舆论,促进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1分)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秋季学期《小学教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班别: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人的素质包括国民基础素质和各种专业或职业素质。

国民基础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素质__、_智能素质_、__身体和心理素质__、__劳动和生活技能素质___等。

专业或职业素质是指在各种专业或职业活动中所需要和表现的素质。

2.师爱内容由低到高表现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是教师对学生以生活上的关怀体贴为起点而产生的爱的情感;其次是较高的层次上是理解感和尊重感;第三是更高层次上是由衷的期待感。

3..我国学校对教师风度的基本要求是:(1)语言文明;(2)举止端庄,礼貌待人;(3)仪容整洁大方;
4.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是:(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5.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教育目的可分为_社会教育目的论和个人教育目的论两类。

6.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以下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1)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7.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这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_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8.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1)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的教育。

其中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是德育的重中之重。

9.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很需要途径。

10.实践证明,许多操作性的智能如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主要应通过_联习的方式去实现的。

二、名词解释(9分)
1.教育机智: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资格:凡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经过权威机构审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条件或标准,并取得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者,就可认定他具有“教师资格”
7.教育美育要是全部的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一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三、选择题(20分)
1.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老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教育家是(B)。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鲁迅
3.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4.“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B)。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学目标
5.德育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

这里强调的德育功能是德育的(A)。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教育性功能
6.通过____A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7.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

”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C)?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8.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C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9._____A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

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教育美育
10.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

这是体现的是德育的(C)。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四、判断题(10分)
1.教师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执行者,教师传递人类文化要求要原汁原味地继承和保留前人所创造的文化。

(×)
2.小学教师不需要有教育科研能力。

(×)
3.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
4.“尊师爱生”,先有尊师后有爱生。

(×)
5.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 √)
6.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

( √)
7.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等功能,并不意味着德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完全的、直接的参与作用。

(√)
8.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

(√)
9.智育实际上就是文化课教学。

(×)
10.取得教师资格就能成为正式教师。

(×)
五、问答题(20分)
1.谈谈小学教师的文化素质修养要求。

答:1、教师必须具有语文、数学两门主科和其他一两门学科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2、教师必须具备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如何运用好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
答:1、要做到公正合理,切合实际。

2、要得到全体学生的支持。

3、要恰如其分并有教育意义。

六、实例分析题(11分)
【实例】小周同学聪明好学,但是有个毛病就是爱散布流言,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

老师们也感到头疼。

班主任王老师经过深思熟虑,想了个办法。

有一天,王老师把小周叫到办公室,
拿起一只纸盒子,撕得粉碎,然后郑重地交给小周说:“你拿回去,把它糊好了交给我。

”小周莫名其妙,但是还是十分认真地糊好了盒子。

王老师接过盒子后问:“咱俩的行为一样吗?”“不一样。

”“为什么?”小周思考着回答:“你的行为是破坏,我的行为是建设。

”“对!人的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应该用在哪一个方面呢?”小周红着脸小声地说:“老师,我懂得了。

可是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

”王老师诚恳地说:“老师交给你一个任务,就是承担起班里的黑板报的编辑工作,把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报道出来,怎么样?”小周充满信心地接受了任务。

不久,由于小周同学的勤奋努力,黑板报办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同学们亲切地称呼她“周主编”。

请分析实例中的王老师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方法。

答:老师用了情感陶冶和实际锻炼。

用情感陶冶来帮助小周同学认识了散布谣言的害处,让他体会颇深,知道自己的不足,同时,老师看到他爱散布消息这一特点,让他做起了黑板报的差事,进行了有效地锻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