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服装用织物
第三章第四节各类织物的特性(1)

第四节各类织物特性及其适用性(一)棉织物一、棉织物的主要特征二、棉织物的分类1、按印染整理加工:原色布、什色布、印花布、色织布2、按织物的分类:平纹布、斜纹布、缎纹布三、常用棉织物品种及特点1、平布:纯棉、纯化纤或混纺纱织成的平纹织物(1)结构特点:经纬纱的细度、经密与纬密相同或相近,经纬向强力均衡(2)种类(3)织物风格粗平布:布身厚实、结实、坚牢中平布:厚薄适中,坚牢耐用细平布:布身轻薄、平滑、手感柔韧,光泽好(4)应用2、府绸(1)结构特点经纬纱织较细,经密>纬密(2)种类原料:纱府绸、线府绸、半线府绸纺纱工艺:普通府绸、精梳府绸、半精梳府绸印染加工:漂白、杂色、印花府绸织造花式:普通、条子、提花府绸(3)织物风格:有菱形状颗粒,质地细腻、纹路清晰、富有光泽有丝绸感(4)应用:男女衬衫、床单、被褥等3、泡泡纱(1)结构特点:一上一下平纹组织的薄型棉布(2)种类:a 化学处理法 b 机械方法 c 织造方法(3) 织物风格:舒适透气,立体感强,穿着不贴身(4)应用:衬衫、衣裙、睡衣裤缺点:洗涤后泡泡容易消失、保型形差4、牛仔布(1)特点:经纬纱采用粗支纱,经面采用经面斜纹或乱斜纹(2)种类原料:弹力牛仔布;棉、涤纶混纺(经纱);棉毛、棉麻混纺牛仔布加工工艺:树皮绉牛仔布、彩条牛仔布、闪光牛仔布、印花牛仔布加工方法:石磨蓝牛仔布、水洗牛仔布(3)织物风格:吸湿透气、防皱放缩、防变形(4)应用:牛仔裤、风衣、夹克衫、包、鞋5、绒布(1)结构特点平纹、斜纹(2)种类:单面起绒(斜纹组织)、双面起绒(平纹组织)(3)织物风格:织物薄,蓬松、柔软、保暖性强、穿着舒适(4)应用:冬季内衣、外衣6、平绒(1)结构特点:复杂组织中的双层组织方式织成(2)种类:割经平绒、割纬平绒(3)织物风格:布面平整丰满,弹性厚实,保暖性强,耐磨性好,有脱毛现象(4)应用:冬季内衣、外衣、鞋帽类材料7、灯芯绒(1)结构特点:一组经纱、两组纬纱按不同的组织或固定方法交织割绒而成(2)种类:特细条、细条、中条、粗条、阔条(3)织物风格:布面厚实,手感柔软有弹性。
针织概论简答题与答案1

针织概论简答题与答案1第⼀章.1.针织产品按⽤途可以分为哪⼏类?请列举⼀些具体品种的例⼦。
服⽤类:内⾐、外⾐、袜⼦、⼿套、⽺⽑衫装饰类:窗上⽤品、床上⽤品、家具⽤品产业类:渔⽹、包装⽹、复合材料⾻架等2.简述针织物的主要服⽤性能,针织物与机织物的性能差异及原因。
1.内⾐: 功能、保健、⽆害化2.外⾐:运动、休闲、时装化3.⽺⽑衫:⾼档、多样化4.⼿套:防护5.袜⼦:保健、美体结构上:针织物由孔状线圈形成的,结构⽐较松散,⽽针织物具有透⽓性好、蓬松、柔软、轻便的特点。
线圈的弯曲使得针织物的延伸性⼤、弹性好,这是区别于机织物的最显著特点。
机织物的成布具有质地挺括,结构紧密,布⾯稳定,平整光滑,监牢耐磨的特点。
性能上:针织物抗皱性好,抗撕裂强⼒⾼等特点,且纬编针织物具有良好的悬垂性。
机织物透⽓性,弹性和延伸性差,易撕裂,易褶皱。
3.简述针织⽣产的特点。
⼯艺流程短原料适应性强、产品应⽤范围⼴机器噪⾳⼩、占地⼩、能源消耗少可以进⾏成形产品的⽣产第⼆章.1.简述对针织⽤纱的基本要求。
1.强⼒较⾼、延伸性较好2.捻度均匀且低于梭织⽤纱3.条⼲均匀度⾼、光洁度好4.⼀定的吸湿性和回潮率5.简述针织⽣产⼯艺流程。
原料进⼚络纱(或直接上机加⼯)或整经编织染整成⾐6.简述针织物的主要物理机械指标。
(⼀)线圈长度(⼆)密度(三)未充满系数δ(四)单位⾯积⼲燥重量Q(五)脱散性(六)卷边性(七)延伸性(⼋)弹性(九)缩率(⼗)钩丝与起⽑起球7.针织机的机号时如何规定的?简述机号⾼地与所能加⼯的纱线线密度及织物密度的关系。
1.上限:由针与沉降⽚(或针槽壁、导纱针)之间的间隙决定2.下限:取决于织物的服⽤性能。
机号E越⾼,织针排列越密,织针越细,所⽤纱线越细,织物越薄。
!实际⽣产中,⼀般由经验决定某⼀机号最适合加⼯的纱线线密度,也可查阅相关⼿册和书籍。
8.简述针织机的⼀般结构。
纬编机给纱机构,编织机构,选针机构,牵拉卷取机构,传动机构,辅助机构经编机送经机构,编织机构,梳jie横移机构,牵拉卷取机构,传动机构,辅助机构第三章.1.简述络纱的⽬的和要求1.符合卷装形式。
服装材料学_教学课件

• 织物的形态稳定性能 (一)拉伸变形 (二)压缩变形 (三)剪切变形 (四)收缩变形 (五)折皱变形与抗皱性 (六)刚柔性与悬垂性
• 织物的物理化学性能 (一)含气性与透气性 (二)保温性 (三)吸湿性、放湿性和吸水性 (四)防水性、拒水性 (五)静电性 (六)色彩与光泽 (七)染色牢度
• 织物的风格与质量评定
(五)复杂组织 复杂组织是由一组经纱与两组纬 纱或两组经纱和一组纬纱构成, 或由两组及两组以上经纱与两组 以上纬纱构成。
• 针织物的结构特征 简单了解
• 非织造布的结构特征
简单了解
第三节 织物的服用和加工性能
• 织物的强度和耐用性能
(一)拉伸强度 (二)撕裂强度 (三)顶裂强度 (四)耐磨强度 (五)起毛、起球和钩丝 (六)耐用性能
1、纤维的长度 2、纤维的细度 3、纤维断面形态
• 纤维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影响纤维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 能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纱
线
天然纤维
• 棉纤维
分类:长绒棉、细绒棉、粗绒棉。
形态特征:纵向呈扁平转曲带状,横截 面呈不规则腰圆形,带有中腔。
特性:纤维易于抱合,可纺性好。弹性 较差,易皱折。吸湿性好,易染色,穿 着舒适。耐碱不耐酸。
• 腈纶(人造羊毛)
手感柔软,酷似羊毛,保暖性优于 羊毛。耐日光性在常见纺织纤维中 居首位。耐磨性在合成纤维中较差, 尺寸稳定性不好。
• 丙纶
比重是常见的纺织纤维中最小的, 比水还轻。强度、弹性、耐磨性都 较好。吸湿性极小。耐光、耐热性 能都较差,易老化。
• 氨纶(莱卡) 具有高伸长、高弹性和弹性恢复极 强的特点。强度在纺织纤维中最低。 吸湿性较差。
织物风格是指人们通过视觉和触 觉对织物所作出的综合评价。
服装用织物—非织造布(精选)PPT21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服装用织物—非织造布(精选)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第三章 服装用织物

(三)按印染加工和整理方式分类 1、原色布:亦称“坯布”,指未经染整加工而保持原来色泽的织物, 本色布可直接市销,但大多数是用作印染厂的坯布。
2、漂白织物:本色布经煮炼、漂白处理的织物。其主要特点是色洁 白、布面匀净。
3、染色织物:本色织物经过染色加工成的有色织物。 4、色织物:将纱线全部或部分染色,再织成各种不同色的条、格及 小提花织物。这类织物的线条、图案清晰,色彩界面明显,富有一定 立体感。 5、印花织物 (1)印花织物 (2)纱线印花织物 (3)烂花织物 6、其他新型整理的织物
针织物可先织成坯布,再加工成光坯,经裁剪、缝制而成各种针织品; 也可直接织成全成形或部分成形产品。 针织物的优点:生产效率高,质地松软,有较大的延伸性和弹性以及 良好的抗皱性和透气性,适合内衣、童装和运动服,改变结构和尺寸稳 定性也可做外衣 缺点:容易钩丝,尺寸较难控制。 3、非织造织物:以纺织纤维作原料,经过粘合、熔合或其他化学、 机 械方法加工而成的纺织品。 (二)按组成织物的原料分类 1、纯纺织物 2、混纺织物 3、交织物
(二)基本织物 1、纬平针组织 2、纬编罗纹组织 3、双反面组织 4、编链组织 5、经平组织 6、经缎组织
(三)变化组织 变化组织是在一个基本组织的相邻线圈纵行间,配置另一个或 几个基本组织的线圈纵行而成,如常用的双罗纹组织。它是由两个 罗纹组织彼此复合而成,在织物正反面均形成相同外观的正面线圈。 广泛应用于内衣和运动装。 1、双罗纹组织
•
•
纬编针织物
经编针织物
(二)原织物(基本织物) 概念:基本组织是各类组织中最简单、最基本的组织,是构成各种变化、 花式组织的基础。 基本组织的特征:是在一个组织循环中,每根经纱或纬纱上只有一个经 (纬)组织点,其余均为纬(经)组织点,组织循环经纬纱数相等, 飞数为一常数。 基本组织包括平纹、斜纹和缎纹三种组织。
第三章 织物

5. 按织物的结构分 二维织物、三维织物、涂层织物、复合层合织物。
纱 织 物:经、纬均采用纱纺织而成的面料,如纱卡、平布等。
全线织物:经纬均采用双股或多股线纺织而成的面料,如卡其、华达呢、
劳动布等。 半线织物:经、纬纱中一种为线,另一种为纱,如克罗丁、巧克丁等,他 们是采用经为股线,纬为纱纺织而成的面料。
按织物后整理工艺分
3. 按织物印染整 理加工工艺分
仿旧、磨毛、丝 光、折皱、模仿、 功能整理
纱线相互串套类织物
非织造织物
纤维成网固结
编结织物
组织结构 纱线相互垂直交 叉排列的正交结 构
性能特征 结构稳定,布面平整, 织物硬挺;悬垂时一般 不出现驰垂现象;弹性 不如针织物
应用 目前市场上80%的服装用 织物是机织物,主要有西 服、牛仔裤等
机织物
针织物
纱线相互圈套、 缠结的线圈结构
伸缩性、柔软性、多孔 服用:内衣、袜子、紧身 性、防皱性、成形的可 装、羊毛衫、泳装等;装 能性;脱散性、卷边性、 饰用:座椅套、窗纱、枕 勾丝与起毛、尺寸不稳 套、汽车内饰等;产业用: 定 人造血管等。
第 三 章
织 物
织物的分类 织物的结构与基本组织 织物的风格
教 学 内 容
织物的性能特点
织物的保养
第一节 织物的分类
织物的概念
–织物是由纺织纤维和纱线制成的、柔软而具有一定力
学性质和厚度的制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纺织品。
服装材料思考题

思考题第一章思考题:1.根据着装经验,列出不同类型服装所用的纤维成分,并评述使用这些纤维成分的原因及优缺点。
2.参加纺织品博览会和面料的展销会列出新型纤维材料,预测其服用性能如何。
3.列出纤维主要服用性能的优劣顺序,并简述原因。
4.具备哪些性能的纤维才能作为服装原料?为什么?5.纺织纤维如何分类?各有哪些主要的性能特点?6.在零售商店纺织服装部,你可以辨识出多少种不同的纤维类型?7. 目前,聚合成纤维的产量之首的是什么纤维?它的主要性能特点以及最大的不足是什么?8.被称为“合成羊毛”是什么纤维?为什么称为“合成羊毛”?第二章思考题:1.名词解释:线密度,纱线旦数,纱线公制支数,,纱线英制支数,纱线捻度,与捻向?2.收集棉织物,毛织物,丝织物和涤纶织物各5块分析其纱线结构。
5.收集用花式纱线,变形纱。
包芯线及其它花式纱线织成的织物,其外观,手感有何特点?第三章思考题:1.名词解释:机织物、机织物、非织物、非织造物、混纺织物、交织织物、毛型织物、中长型织物、经编针织物、纬编针织物、组织循环、原组织、经纬密度?2.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的特点是什么?各收集一种面料说出它的商品名称。
3.针织物的基本组织是如何分类的?各自的特点如何?第四章思考题:1.名词解释:丝光处理,染色牢度,树脂整理,涂层整理,卫生整理。
2.染色牢度的种类一般有哪些?3.染料与颜料有什么区别?4.试述织物印花的种类?5.棉型织物的常规整理有哪些内容?6.简要说明毛织物,丝织物及化纤织物的整理有哪些基本内容?第五章思考题:1.名词解释:织物风格,织物手感,织物的洗可穿性,织物的悬垂性,织物的抗皱性,织物的热湿性,织物的成衣加工性能?2.从服装性能和舒适性角度,试述应当如何选择贴身穿着的内衣面料?3.从服装性能和舒适性角度,试述应当如何选择冬季穿着外衣服装的面料?4.从服装性能和舒适性角度,试述应当如何选择夏季服装面料?5.试述应当如何选择低龄儿童的夏季和春秋季服装面料?6.试述应当如何选择运动员冬季训练服面料?第六章思考题:1.试述棉织物的主要品种及风格,服用性能特点和服装适用性。
各种面料知识介绍PPT课件

2、苗期
从出苗到幼蕾称为 苗期,需25—30天。
3、蕾期
从现蕾到开花叫蕾 期,需22—28天。
.
22
第五章:植物纤维
棉花的生长过程:
4、花铃期
从开花棉铃到吐絮 的这段时间叫花铃期, 需50—60天。
5、吐絮期
从开始吐絮到收花结 束为吐絮期约70—80天, 一般在八月中、下旬开始 吐絮,九月吐絮盛期。
.
17
第五章:植物纤维
棉花在世界的主要产区:
中国、美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等。其中中国单产量最 大。
世界产棉量占比图
.
18
第五章:植物纤维
棉花在中国的主要产区:
我国主要棉花产区有:新疆、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等。
中国产棉量占比图
.
19
单位:万吨
第五章:植物纤维
世界棉产量走势图:
.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
16
第五章:植物纤维
棉花的起源与发展: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棉花传入 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
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约在距今约2000年的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 植。
棉花大量传入内地,是在距今约1000的宋末元初。全国棉花的推广则是 在距今约700年的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广开的。
织金
.
毛织马鞍
10
第三章:面料的发展史
明代
明代的织绣工艺,丝织又有了较大发展。 明锦的图案组织有团花、折枝、缠枝等,明 锦花纹丰富多彩,造型敦朴大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针织物的紧密度 : 当原料和纱线特数一 针织物的紧密度: 定时,针织物的稀密程度可用密度来表示。 定时,针织物的稀密程度可用密度来表示。 密度直接反映针织物内单位长度上或单位面 积内的线圈数,常用的有横向密度, 积内的线圈数 , 常用的有横向密度 , 纵向密 度和总密度。 度和总密度。 横向密度 : 是沿线圈横列方向以 5cm 内的线 横向密度:是沿线圈横列方向以5cm内的线 圈纵行数表示。 圈纵行数表示。 纵向密度 : 是沿线圈纵行方向以 5cm 内的线 纵向密度:是沿线圈纵行方向以5cm内的线 圈横列数表示。 圈横列数表示。 总密度: 内的线圈数, 总密度: 5 x 5cm2内的线圈数,它等 于横密与纵密的乘积
一 织物的分类 根据用途可分成服装用织物、 根据用途可分成服装用织物、装饰 用织物和产业用织物三大类 根据结构和加工原理的不同, 根据结构和加工原理的不同,可 分为: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 分为:机织物、针织物、
(一)、机织物 一 、机织物(woven)
定义: 定义: 通常把经纱与纬纱成直角交织而 形成的织物叫机织物或梭织物. 形成的织物叫机织物或梭织物
第二节 机织物的组织结构
一、机织物的组织 (一)定义 织物中经纬纱相互交织的规律, 织物中经纬纱相互交织的规律, 称为织物组织。 称为织物组织。
(二)分类 原组织: 原组织:若一织物系统的每根纱线 经纱或纬纱) (经纱或纬纱)在一个组织循环内 只与另一系统纱线交织一次的, 只与另一系统纱线交织一次的,称 为原组织。 为原组织。 原组织分平纹组织、斜纹组织、 原组织分平纹组织、斜纹组织、 缎纹组织三种。 缎纹组织三种。 1.浮点:经纬纱交织点。 浮点:经纬纱交织点。
织物厚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织物的 绝对厚度, 为单位。 绝对厚度,以mm为单位。 为单位
(四)织物重量
织物重量以每米克重(g/m)或以 织物重量以每米克重( / ) 每平方米克重( / 计量。 每平方米克重(g/m2)计量。
(五)织物的体积重量
是指织物单位体积内的重量 是指织物单位体积内的重量. 以克/ 表示。 以克/厘米3(g/cm3)表示。 /
织物的分析鉴别
(一)织物正反面鉴别
一般织物正面光洁平整,疵点较少,花纹、 1.一般织物正面光洁平整,疵点较少,花纹、色泽亦均比反面 清晰美观。 清晰美观。 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具有凸出的条纹或图案, 2.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具有凸出的条纹或图案,立体感 强;而反面较粗糙且有较长的浮长线。 而反面较粗糙且有较长的浮长线。 起毛织物中,单面起毛织物以其起毛一面为正面; 3.起毛织物中,单面起毛织物以其起毛一面为正面;双面起毛 织物则以绒毛光洁、整齐的一面为正面。 织物则以绒毛光洁、整齐的一面为正面。 毛巾织物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为正面。 4.毛巾织物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为正面。 双层、多层及多重织物,当正反面经纬密度不同时, 5.双层、多层及多重织物,当正反面经纬密度不同时,其正面 密度较大,且原料也较好。 密度较大,且原料也较好。 纱罗组织其纹路清晰、绞经突出的一面为正面。 6.纱罗组织其纹路清晰、绞经突出的一面为正面。 织物布边光洁整齐,针眼突出的一面为正面。 7.织物布边光洁整齐,针眼突出的一面为正面。 闪光或特殊外观织物, 8.闪光或特殊外观织物,则以凸出其风格或绚丽多彩的一面为 正面。 正面。 对有些织物正反两面效应虽有差异,但各有特色, 9.对有些织物正反两面效应虽有差异,但各有特色,或正反面 无区别的织物则称之为双面织物。 无区别的织物则称之为双面织物。在衣料选用或缝制加工时可按 消费者需要确定。 消费者需要确定。
(三)非织造布 三 非织造布
<一>、定义: 一 、定义: 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狭义来说, 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狭义来说,是 指由一定取向或随机排列组成的纤维层 通过机械、化学或热粘合而成的织物。 通过机械、化学或热粘合而成的织物。 广义上说, 广义上说,是指由一定取向或随机排列 组成的纤维层, 组成的纤维层,或由该纤维层与纱线交 通过机械钩缠、缝合或化学、 织,通过机械钩缠、缝合或化学、热粘 合等方法连接而成的织物。 合等方法连接而成的织物。
2.三向织物:三根纱线(2根经纱, 三向织物:三根纱线( 根经纱, 三向织物 根纬纱) 60度方向交织而成 1根纬纱)以60度方向交织而成 的织物. 的织物
(二)针织物 二 针织物
<一>、定义:把纱制成线圈,再将线 一 、定义:把纱制成线圈, 圈连接起来而制成的织物称为针织 物
<二>、针织物的分类 二 、 1.按纤维原料分 按纤维原料分 纯纺针织物;混纺针织物; 纯纺针织物;混纺针织物;交织针织物 2.按加工方法分 按加工方法分 针织坯布; 针织坯布;成形产品 3.按生产方法分 纬编针织物;经编针织物 按生产方法分: 按生产方法分 纬编针织物; 纬编针织物 针织物:纱线沿纬向喂入,弯曲成圈并 针织物 互相串套而成的织物。 经编针织物 经编针织物:纱线从经向喂入,弯曲成圈并 互相串套而成的织物。其特点是每一根纱线 在一个横列中只形成一个线圈,因此每一横 列是由许多根纱线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 4.生活用:内衣、外衣、袜类等 生活用: 生活用 内衣、外衣、
(二)、分类 二、 机织物一般按加工方法、 机织物一般按加工方法、织物原 料或织物组织进行分类
<一>棉织物或棉型化纤织物 一 棉织物或棉型化纤织物 1.根据其印染后加工方法不同,可分 根据其印染后加工方法不同, 根据其印染后加工方法不同 本色坯布、漂布、色布、 为:本色坯布、漂布、色布、印花布 2.根据原棉纺纱加工系统不同,可分 根据原棉纺纱加工系统不同, 根据原棉纺纱加工系统不同 精梳织物、普梳织物、 为:精梳织物、普梳织物、环锭纱织物 和转杯纱织物等 3.根据经、纬所用的纱线不同 可分 根据经、 根据经 纬所用的纱线不同,可分 为:纱织物、半线织物与全线织物 纱织物、 4.根据所用纤维原料分有混纺织物、 根据所用纤维原料分有混纺织物、 根据所用纤维原料分有混纺织物 交织物
<二>毛织物 二 毛织物 1.根据生产工艺与外观特征,主要 根据生产工艺与外观特征, 根据生产工艺与外观特征 分为精梳毛织物和粗梳毛织物两大类 2.按所用原料,可分为纯毛织物、 按所用原料, 按所用原料 可分为纯毛织物、 混纺毛织物和纯化纤毛型织物
<三>二向织物和三向织物 三 二向织物和三向织物 1.二向织物:传统机织物,受力时呈 二向织物: 二向织物 传统机织物, 各向异性, 各向异性,即经向和纬向具有最大的强 而斜向强力较弱, 力,而斜向强力较弱,耐用性较差
(三)织物原料种类鉴别 (四)织物密度分析
1.梭织物的密度与紧度: 梭织物的密度与紧度: 梭织物的密度:包括经向和纬向密度,分别 梭织物的密度:包括经向和纬向密度, 指沿织物纬向(经密)和经向(纬密) 指沿织物纬向(经密)和经向(纬密)的单 位长度中纱线排列的根数,即纱线排列的疏 位长度中纱线排列的根数, 密程度。 密程度。 梭织物密度的单位:根/10cm 梭织物密度的单位: 10cm 丝织物亦可用:根/1cm表示 丝织物亦可用: cm表示 织物的紧度:是指织物中纱线的投影面积与 织物的紧度: 织物的全部面积之比。 织物的全部面积之比。 比值大,表示织物紧密;比值小,表示织物 比值大,表示织物紧密;比值小, 稀疏; 稀疏;
<二>、种类:毛毡、树脂粘着非织造布、 二 、种类:毛毡、树脂粘着非织造布、 缝结非织造布、 缝结非织造布、纺粘法非织造布等
二、织物的量度
–(一)长度 (
l . 梭织物的长度 : 一般用匹长 ( m ) 来量度 梭织物的长度: 一般用匹长( 在国际贸易中有时用码量度) ( 在国际贸易中有时用码量度 ) , 匹长主要根 据织物的种类和用途而定, 据织物的种类和用途而 , 同时还需考虑织物 单位长度的重量、厚度、卷装容量、搬运以及 单位长度的重量、 厚度、 卷装容量、 印染后整理和制衣排料铺布裁剪等因素。 印染后整理和制衣排料铺布裁剪等因素。 一般来说,棉织物匹长30-60m; 一般来说,棉织物匹长30 60m 30- 精纺毛织物匹长50 70m 50- 精纺毛织物匹长50-70m, 粗纺毛织物匹长30 40m 30- 粗纺毛织物匹长30-40m; 长毛绒和驼绒匹长25 35m 25- 长毛绒和驼绒匹长25-35m; 丝织物匹长20 50m 20- 丝织物匹长20-50m; 麻类夏布匹长16-35m等。 麻类夏布匹长16-35m 16
2.针织物的长度:针织物的匹长由工厂的具 针织物的长度: 体条件而定。 体条件而定。 主要考虑原料、 织物品种和针织物染整工序 主要考虑原料 、 要素。 要素。 一种是定重方式 , 制成每匹重量一定的坯布 ; 一种是定重方式, 制成每匹重量一定的坯布; 经编针织物的匹长以定重方式较多。 经编针织物的匹长以定重方式较多。 一种是定长方式 , 每匹长度一定 。 纬编针织 一种是定长方式, 每匹长度一定。 物的匹长多由匹重、幅宽和每米重量而定。 物的匹长多由匹重、幅宽和每米重量而定。 汗布的匹重为12kg+ 0.5kg, 汗布的匹重为12kg+ 12kg kg, 绒布匹重为13- 15kg+ 0.5kg 绒布匹重为13 13- 15kg kg+ 人造毛皮针织布匹长一般为 30-40m左右。 30-40m左右。
表示纱线粗细不同时的针织物稀密程度: 表示纱线粗细不同时的针织物稀密程度 针织物的未充满系数 是线圈长度与纱线直径的比值。 是线圈长度与纱线直径的比值。 δ越大,说明针织物越稀疏。 越大, 越大 说明针织物越稀疏。
δ
=L / d
----线圈长度 L ----线圈长度 ----纱线直径 d ----纱线直径
(二)宽度
1 梭织物的幅宽 : 是根据织物的用 梭织物的幅宽: 生产设备条件、 途 、 生产设备条件 、 产量的提高和 原料的节约等因素而定。 原料的节约等因素而定。 2 针织物的幅宽:经编针织布成品 针织物的幅宽: 幅宽:随产品品种和组织结构而定. 幅宽:随产品品种和组织结构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