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师爱为魂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师爱为魂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师爱为魂
在师德师风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师爱是教育工作的魂。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怀着深
深的师爱,才能够真正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师爱是对学生的真心关怀和热爱。
在学习中,我发现只有当我以学生为中心,真心关
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时,才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
通过多方位的关怀,我努力了
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学习进步。
当学生们遇到困难或挫
折时,我会鼓励和支持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和鼓励,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师爱是对学生的榜样力量。
作为教师,我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
学习中,我努力做到以身作则,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来影响学生。
我相信,只有我自己能够做到正确的行为模范,才能够带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师爱是对学生的全心教育。
作为教师,我深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
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因此,我会尽自己的努力给每个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我会精心备课,因材施教,注
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我的指导下成长为有才华、有担当的人才。
总之,师爱是教育工作的灵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在今
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用
师爱为魂,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强师德正师风铸师魂心得体会8篇

强师德正师风铸师魂心得体会8篇就跟大家聊聊关于强师德正师风铸师魂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强师德正师风铸师魂心得体会篇1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天天学生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
问题是我对他们关心太少了,作为一个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爱心,的确有些困难,因为我要面对的是几个班级的学生,精力较为分散。
而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并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也就是说,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
强师德正师风铸师魂心得体会篇2一、爱岗敬业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
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二、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
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努力进取。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
强师风、铸师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强师风、铸师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强师风、铸师魂学习心得体会内容三篇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今天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强师风、铸师魂学习心得体会内容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强师风、铸师魂学习心得体会内容1通过师风师德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
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限度的作用。
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
又说:严是爱,宽是害。
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
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
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
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感悟(优秀10篇)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感悟(优秀10篇)师德学习心得体会篇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者。
育人的重大责任就落在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肩上。
这次培训我重点学习了《师德与师爱》这一内容,让我受益匪浅。
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在全国师德论坛上提出:“师德师教师最主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
教师的理想信念、师德、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
”作为当代教师,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以德育人。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知道这道理做教师的都明白,但真正做到就不是那么的简单了。
我深知,只有这样的爱才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学生才会慢慢体会到。
另外,爱要有原则,我对学生始终坚持严格、平等,严慈相济,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都毫不松懈。
并且课下耐心辅导有困难的学生,经常查阅资料,上网搜一搜好的教育成功案例。
因为我想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所以我要学会用无私的爱照亮孩子的心灵。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教师每个人的自我修养。
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须自己先受教育,可见,为人师表必先修养锻炼自己的品德,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
每次学习和培训,都让我收获颇多,也有所感悟:今天的学生应该如何去教育?我们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该如何提升自己?我想,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和师爱;二要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要有刻苦钻研教学艺术的精神,善于反思,敢于探索。
三要不断学习,努力去提高自己全方面的能力,做好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远程培训中《师德与师爱》的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
立师德铸师魂做好老师心得体会

立师德铸师魂做好老师心得体会立师德铸师魂做好老师心得体会7篇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师德学习感悟,来书写一篇心得体会。
那么,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师德铸师魂做好老师心得体会7篇,欢迎阅读。
立师德铸师魂做好老师心得体会精选篇1职业道德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它要求老师的职业理想 -- 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职业情感 --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职业规范,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积极参加职业道德学习,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教师十不准》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
它表现在:当学生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助;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学生的提问,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起来。
首先,当我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时间是无界限的。
( 1 )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 2 )要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能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 3 )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所以,教学工作中,我门要保证学生既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又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次,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要妥善处理师生关系:( 1 )要给予学生特殊的关心和爱护。
( 2 )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因为体罚学生往往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伤痕,造成性格残暴,不服从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教师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者侮辱人格的行为。
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学习篇1在20__年师德师风学习中,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老师职业的时代性与创造性,进一步体会到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大好处。
现将学习心得表述如下:一、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从本次学习中,我认真品味了“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这句话。
是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敬业奉献,教师要想干好教书育人这一工作,就务必要有良好的师德与高尚的修养。
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师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身为教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师德修养上不断鞭策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干好、干实。
二、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做好榜样育人。
我们常常引导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同样,教师也就应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来教育学生,从而到达为人师表的教育目的。
作为教师就就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
所以身为教师就就应一切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榜样。
三、教书育人“爱”字当先,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常言说“无德无以为师”,良好的师德就是教师爱学生的体现。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身为教师要对孩子有深深的爱,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如果一个人没有爱心,那他如何能够担当教师的职责?师爱是教师务必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
因此,身为教师,就务必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这样才不愧为师。
总之,本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用一颗赤诚之心去工作,去奉献,以高尚的师德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篇2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学习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学习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学习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篇1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教师行业也不例外,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轻松,教者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的事。
教师每天担负着繁重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近段时间来,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师德行为规范》,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的责任,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
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
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
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
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独立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谐和的亲切感。
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我感到欣慰。
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
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
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二、善待学生,安于教学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倾注爱心。
教师没有深切的爱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用爱心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注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排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公平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
理解“差生”,从不冷嘲热讽,而是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差距,给他们安排适当的角色,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立师德铸师魂心得体会3篇(铸师魂守师德立师表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立师德铸师魂心得体会3篇(铸师魂守师德立师表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下面是我分享的立师德铸师魂心得体会3篇(铸师魂守师德立师表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以供参考。
立师德铸师魂心得体会1经过师德师风的学习,我又一次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一、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
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
仅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二、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是教育教学的前提。
书中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
仅有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才富有实效,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
书中还说: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爱自我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
仅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并努力去实践。
具备了这样的师爱,就必须会在教学实践中满腔热忱,真正与学生交流、交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有力地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育的目标。
同时,在这爱的交流互动中,教师的师德修养也会得到提升。
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师爱为魂
在xx支教的成都教师胡忠、谢晓君夫妇当选为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
胡忠、谢晓君夫妇令人感动的就是他们崇高的师德。
他们的当选反映了当今社会对理想教师的期待和高尚师德的呼唤。
在中国,没有那一种职业像教师这样,人们首先注重的是其道德,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有没有合格的师德,是社会判定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
当前教师的师德问题颇为社会所诟病:部分教师无心教书,敷衍塞责,误人子弟;部分教师拜金严重,把纯洁的师生关系变成赤裸裸的交易关系、金钱关系;部分教师品行不端,方法粗暴,给学生的身体、心理带来不良影响或造成伤害;部分教师言行粗俗,志趣低下,社会观感极差……少数教师师德日堕,教风日下,影响了整个教师群体的形象,毁坏了学校的声誉,也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何谓师德?师德就是教师的道德,包括私德(个人品德)和公德(职业道德)。
很多人认为,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这是不准确的。
教师不仅给学生“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师肩负“传道”的责任,教师的个人品德影响学生对其所传之“道”的态度。
《敬畏生命》的阿尔伯特·史怀特不仅在理论上从生命的神圣性出发唤起人们对于所有生
命的敬畏之心,而且从30岁开始就“听从上帝的召唤”,在中部非洲为最贫穷的人们工作或奉献了一生。
阿尔伯特·史怀特的理论广为流传,其理论正是由于其人格的魅力而充满力量,为人们信服。
同时,教师还是学生的人生楷模,其个人品德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的个人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转化为教育内容,或与其他教育内容相结合,构成新的教育内容;教师的个人品德也同样可以促使其教育手段的道德化。
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回忆某一位老师时,往往并不是因为他所传授的知识,更多的是老师言传身教所体现出的品质,或是老师举手投足间彰显的精神与风格。
这就说明教师个人品德对学生的重大影响。
因此,关注师德就不能不关注教师的私德。
教师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涉及到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其范围比较宽泛,有人精炼地概括为: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认为颇为恰当。
师爱为魂。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有爱心的教师心中始终装着学生,他的上下进退皆以学生为据。
胡忠、谢晓君夫妇之所以舍弃优裕的生活环境,来到艰苦的xx,就
是因为那里的孩子更需要他们:“像我这种老师,成都多得很。
不可能因为我走了,哪个学生就读不成书。
但这里不一样,没有几个老师愿意到这里来,也没有几个老师愿意留下来。
他们长大的命运,如果因为我的到来而改变,我想得通。
我一个老师,在哪里不是教书?在哪里不是育人?”胡忠以平素的语言、纯朴的行动向人们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学生至上,大爱无疆。
教师之爱的特点一是“兼爱”:既爱自己孩子,也爱别人孩子,只爱自己孩子,谓之“偏私”;既爱优秀学生,又爱问题学生,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只爱优秀学生,谓之“偏狭”;既爱有钱学生,也爱贫困学生,只爱有钱学生,谓之“势利”……二是宽容:以平和的心境、智慧的胸襟对生命个体给予尊重和唤醒。
胡忠、谢晓君夫妇支教时把三岁的女儿也带到xx,并且与其他学生同样看待,体现了教师的“博爱”胸怀。
用谢晓君的话说:“必须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发自内心地把孩子放在自己心里面。
一个称职的家长,是不会只对孩子中的某一个好的,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关爱。
”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爱是相互的,老师真心爱学生,然后才能赢得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如孟子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
当年孔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深得弟子
的敬佩和景仰。
孔子死后,弟子筑庐而居,守墓三年。
其中,子贡守墓六年,并且竭力维护老师的声誉和学说:“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今天,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还有多少人记得我们、感念我们?我们在责备学生薄情寡义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过我们当初对学生可曾真心相待、真情付出?也许学生记得的是某些教师曾经的横眉冷对、冷嘲热讽,甚或寡廉鲜耻。
有人说:你希望你的学生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自己也要努力成为那样的人。
比如,当我们要求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时候,我们自己就应该首先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学校的工作之中,而不会抱怨,不会索要报酬,不会斤斤计较。
教师的身教比其言传是对学生更有说服力的教育。
在西康福利学校,胡忠以自己的经历感染着这些孩子。
在已毕业考上大学的44个学生中,有10多个孩子已经跟胡忠约好,毕业后回到藏区工作。
总之,教师应该是一
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我们不能奢望教师成为道德完人,但起码应该是道德常人。
问题是如今教师的师德江河日下,这是为什么?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会这么问。
从哲学上讲,事物的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很多教师将教师师德堕落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归结于市场经济,这当然不是没有道理,但问题是内因才是根本。
同是教师,甚至是同一所学校的教师,师德迥然不同,就是因为个人的修养不同。
有些教师“忧道不忧贫”,在不断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教书育人中感受生活的快乐。
胡忠、谢晓君夫妇在xx支教,由于是志愿者的身份,每人每月只有300多元生活补助,但是他们内心充实:“作为教师来说,到今天为止,我觉得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
这种意义超越了内心对所有物质条件的追求。
当自己内心有了一种工作的快乐,对孩子付出,自己感受到了真实的满足。
”相反有些教师“忧贫不忧道”,受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没有将心思放在怎样教书育人、提高教育质量上,而是一门心思投入在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金钱上。
今天我们确实看到一些教师发财了,或是因为办有偿家教班,或是因为做生意,……甚至变相要求家长馈赠。
这些教师其实只有教师之名而无教师之实,他们之所以仍处于教育的岗位,得益于现在仍然没有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不过,有口皆碑,我们难道没有看到家长、学生看他们的眼神?何曾有青眼?
一些教师为自己的失德辩护:我是一个普通教师,从事普通的职业,社会凭什么对我们的道德指三道四?我们为什么不能追求名利?我们为什么必须做出奉献?是的,在今天,
教师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但教育是一个神圣的事业,教育的意义在于它对于人本身的关怀和人的主体塑造,并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由于教育本身的道德性,人们必然对从事教育的教师寄予较高的道德期待和要求,因为教师的道德身份与教学身份是不能分离的,教师的人格、精神在教育中的教化、感动、鼓舞、引导的积极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在今天这择业自主化的时代,我们可以不选择教师职业。
如果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同时选择了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和道德要求,选择了必须在平凡中追求神圣。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之“忧”是我之忧,是我们教育之忧,是我们这个社会之忧。
然而,“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们有何求?我们只求教师加强自我修养,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坚守师德的底线,重塑教师的形象。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