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合集下载

粉尘噪声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粉尘噪声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粉尘噪声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粉尘和噪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危害因素之一、它们对我们的健康和工作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

噪声是指产生的声音超过我们正常所能接受的范围。

过度的噪音会对我们的听力系统产生明显的损害。

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完全失聪。

此外,噪声还会引起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健康问题。

针对粉尘和噪声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1.粉尘防治措施:a.使用粉尘防护设备:在工作场所应配备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口罩、滤尘器、防护眼镜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过滤掉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保护呼吸道和眼睛。

b.加强通风系统:在室内工作区域,应安装良好的通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并及时排除粉尘。

通风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粉尘浓度,保持空气的质量。

c.定期清洁和维护设备:工作场所中的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以避免积累过多的粉尘。

定期清洁可以有效减少粉尘的产生和蔓延。

2.噪声防治措施:a.佩戴耳塞或耳罩:在噪声环境中工作时,应佩戴适当的耳塞或耳罩,有效减少噪声对听力系统的影响。

b.加强工作场所的隔音设计:在设计和建设工作场所时,应考虑噪声隔音的因素。

采取隔音措施,如安装隔音墙、降噪材料等,减少噪声的传递和扩散。

c.控制噪声源的发声量:对于噪声源,如机器设备等,应采取措施降低其发声量,如更换低噪音设备、修理设备等。

此外,通过提高员工的意识和培训,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更好地理解粉尘和噪声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它们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员工应该了解自身的风险和责任,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防止和减少粉尘和噪声的危害。

总之,粉尘和噪声对我们的健康和工作环境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对粉尘和噪声的防治措施,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粉尘和噪声的危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生活质量。

噪声病防治知识点总结

噪声病防治知识点总结

噪声病防治知识点总结1. 了解噪声病的危害噪声病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噪声刺激所引起的,它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包括听力损伤、睡眠障碍、抑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了解噪声病的危害是预防和治疗的第一步。

2. 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在工作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包括降低噪声源的噪声强度、开发和使用低噪声设备、提高噪声控制设备的有效性、对工作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噪声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3. 规范个人防护对于那些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应当充分重视个人防护,包括佩戴耳塞或耳罩、使用隔音头盔、避免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等。

同时,应当定期检测个人防护设备的有效性,并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的设备。

4. 远离噪声环境尽量远离高噪声环境是预防噪声病的有效方法。

对于那些在工作中需要长时间处于高噪声环境中的人群,可以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加强休息、间隔性离开工作环境等方式来减少噪声的影响。

5.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预防噪声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态愉快、避免过度劳累等。

这些生活习惯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噪声对身体的影响。

6.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已经出现噪声病症状的人群,应当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包括就医、心理辅导、听力康复等。

专业的治疗和康复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7. 加强对噪声病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噪声病的宣传和教育是预防和治疗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人们对噪声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噪声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危害。

总之,噪声病的防治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加强个人防护,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加强宣传和教育等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噪声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噪声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噪声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噪声的危害与防护措施噪声是环境中产生的一种不规则的声音,其可以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接触噪声会导致听力损失、睡眠障碍、心理压力和影响生活质量等问题。

因此,了解噪声的危害以及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对于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健康非常重要。

1.听力损伤: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如工厂、施工现场或机动车辆等,会导致听力损伤。

高强度的噪声会破坏耳膜和听觉神经,引起永久性听力损伤。

这种损伤发生得很慢,但是无法逆转,因此需要尽早采取措施保护耳朵。

2.睡眠障碍:噪声可以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在夜间。

持续的噪声会打断正常的睡眠模式,导致失眠、多梦和浅眠等问题。

睡眠质量下降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3.心理压力: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导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

过度噪音会增加压力水平,导致焦虑、抑郁和易怒等负面情绪。

4.影响交流:高噪声环境下,人们往往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导致沟通困难。

这不仅对于正常的人际交流造成阻碍,也会影响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为了保护个人和社会免受噪声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耳塞和耳罩:在暴露在噪音环境中时,佩戴耳塞或耳罩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方法。

这些装置可以减少噪音进入耳朵的程度,从而保护听力。

2.控制噪音源:对于有噪声源的工作环境,可以采取控制噪声源的措施,如隔音墙、噪声消音器和噪声屏障等。

同时,减少噪音源的使用时间和频率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3.规范噪声标准: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制定严格的噪声标准,并强制执行。

这样可以限制噪音源的噪声水平,保护公众免受噪声的侵害。

4.音量控制:个人在使用电视、音响和耳机等娱乐设备时,应注意控制音量不超过安全水平。

长时间高音量的娱乐设备使用会对听力产生负面影响。

5.教育宣传:开展噪声污染的教育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噪声危害的认识,提高个人对于噪声防护的重视。

这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和社区活动等方式来实施。

总之,噪声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着负面影响,因此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噪声对人体伤害及防治措施

噪声对人体伤害及防治措施

噪声对人体伤害及防治措施1、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噪声是声源进行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了噪声污染。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条中明确规定了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噪声对人类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研究表明,50分贝左右的噪声会影响休息和睡眠,进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噪声能引发多种疾病,因此人们把噪声称为无形杀手,它的损害以神经系统症状最明显,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易疲劳、爱激动、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并伴有耳鸣、听力减退。

许多证据表明,噪声还是造成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2、噪声相关法规中的术语简单科普一下法规中的术语:噪声排放是指噪声源向周围生活环境辐射噪声;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以机关或者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夜间是指晚二十二点至晨六点之间的期间;每一种噪声均有适用的相关标准,工业生产产生的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建筑施工产生的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是指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等产生的、在厂界处进行测量和控制的干扰生活环境的声音,厂界是指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包括土方施工、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己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活动除外)等,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就是建筑施工噪声,建筑施工场界是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或建筑施工过程中实际使用的施工场地边界。

噪声引起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噪声引起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噪声引起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在较强噪声环境工作的人员,都必须配戴舒适方便的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企业应加强对工人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管,并进行培训教育,让工人养成自觉防护的习惯。

做好防护至关重要噪声性听力损伤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防治噪声关键在于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1.做好前期预防在项目的设计和建设阶段,应该对厂区进行合理布局,保证配套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阶段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卫生审核、竣工验收时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卫生验收,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应如实申报并接受监督,从多方面做好针对噪声危害的前期预防工作。

2.控制和消除噪声源降低和消除声源是最根本、最彻底的降噪措施。

生产噪声主要分为机械噪声和气流噪声2大类。

(1)降低机械噪声①改进机械设计,选用高分子材料或高阻尼合金代替普通钢制造机件。

②改进设备结构,如将化纤厂拉捻机的齿轮改成有弹性轴套的钢齿轮、聚脲铸造齿轮。

旋转机械设备应尽量选用噪声小的传动方式,如将正齿轮传动装置改成斜齿轮或螺旋齿轮传动装置,或改用皮带传动。

③改进工艺与操作方法,如将铆接改成焊接,将锻打改成摩擦挤压或液压加工,建筑施工中用压力打桩机代替柴油打桩机等。

④机器运行中,由于机件撞击、摩擦或由于动平衡不好而产生的噪声,可以通过改进机加工精度和机器装配质量的方法有效降低。

(2)控制、减弱气流噪声气流噪声指各种风机、空压机排气口、高压高速管道、风动工具等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

鼓风机、电动机等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声源可隔离或移出室外;一般风机应改进结构形式,选择最佳叶型、转速,提高装配精度和质量以降低噪声;高压高速管道发生的噪声应采取降低压差流速、减少速度峰值的措施减轻,进气口通道尽量保持最大面积和最短长度,清除管道中的障碍物,减少弯头和面积突变,改变高压高速气流喷嘴的形状等。

职业危害噪声粉尘高温的防护及措施

职业危害噪声粉尘高温的防护及措施

职业危害噪声粉尘高温的防护及措施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中暴露于一些有害物质或环境中,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情况。

其中,噪声、粉尘和高温是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护及措施。

首先,噪声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睡眠障碍、心理压力等问题。

为了防护噪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声学隔离:通过隔离噪声源来减少噪声的传播。

可以在噪声源周围安装声屏障或使用隔音材料包裹。

2.工程控制:改变工艺流程或使用噪声低的设备,降低噪声产生的强度。

3.个体防护:工人在接触噪声环境时,应佩戴耳塞或耳罩。

这些个体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减少耳膜的振动,减轻对听觉系统的损害。

其次,粉尘也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可能引起呼吸道感染、肺炎和职业性肺病等。

下面是一些预防粉尘危害的措施:1.通风换气:通过改进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将室内空气中的粉尘排出。

2.湿润化操作:在粉尘产生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喷水等方法保持空气湿润。

湿润的空气可以降低粉尘的悬浮浓度,减少粉尘对呼吸道的刺激。

3.个体防护:工人应戴上防尘口罩或面具。

防尘口罩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

最后,高温也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可能导致脱水、中暑和心血管疾病等。

以下是一些应对高温的措施:1.通风降温:通过改善工作场所的通风系统,降低室内的温度。

2.饮水补充: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

3.个体防护:工人应着透气、吸湿的衣物,同时佩戴帽子、墨镜和防晒霜以保护皮肤免受高温的伤害。

综上所述,对于职业危害噪声、粉尘和高温的防护及措施,可以通过声学隔离、工程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来减少危害。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强职业卫生监测与管理,并提供相关的防护设备和培训,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同时,工人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以降低职业危害带来的风险。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对人体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对人体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对人体的危害
噪音是指那些影响到人类健康和活动的声响。

长期暴露在噪音
环境中对人体有以下危害:
1. 听力受损: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受损,甚至
失聪。

这是由于噪音刺激超过正常范围,使内耳的毛细胞受损所致。

2. 心血管疾病: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出现血压升高、心率不齐、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3. 精神压力: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导致人们感到疲惫、
不安、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

4. 干扰沟通:噪音会对人们沟通产生干扰,尤其是在工作场所
和公共场所。

为减少噪音对我们身体造成的损伤,我们应该积极的采取以下
措施:
1. 降噪措施:采取一些机械手段,如隔音窗,隔音门等。

2. 避免噪声污染:尽量避免过度噪声的场景和环境,尤其是在夜间。

3. 保持身体健康:一些健身运动和保健品的保持身体健康,能增强人体自身排解噪声的能力。

总之,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噪声对我们身体造成的伤害。

让我们创造一个更加安静和健康的环境,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

噪声的危害及个人防护措施

噪声的危害及个人防护措施

噪声的危害及个人防护措施噪声是指在环境中产生并引起不良影响的杂音,是一种常见的污染源。

虽然噪声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避免且无害的现象,但高强度长期暴露于噪声中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听力受损、心理障碍以及身体不适等。

噪声对听力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明显的。

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觉损伤,最终可能导致永久性聋或严重听力下降。

此外,噪声还会引起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此外,长期暴露于噪声中还可能引发消化不良、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问题。

为了预防和减少噪声对个人健康的危害,以下是一些个人防护措施的建议:1.佩戴耳塞或耳罩: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或生活时,佩戴耳塞或耳罩可以有效降低外界噪声对耳朵的影响。

耳塞是一种插入耳道的装置,适用于低噪声环境;而耳罩则是罩在耳朵上的设备,适用于高噪声环境。

2.控制噪声源:尽量减少噪声源的发声强度和持续时间。

在家庭中,可以选择低噪声的电器设备;在工作场所,可以采取隔音措施或使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

3.远离噪声源:尽量远离高噪声环境。

当暴露于高噪声环境时,尽量与噪声源保持一定距离,减少对身体的影响。

4.定期听力检查: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听力问题。

如果发现听力下降或其他听觉问题,应及时就医。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循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对噪声的抵抗力。

6.寻找安静的环境:寻找并创造安静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7.保护儿童和老年人:儿童和老年人对噪声的耐受能力较弱,因此需要特别的保护和关注。

限制他们接触高噪声环境,并鼓励他们使用耳塞或耳罩。

总之,噪声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听力和健康,我们应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人们能够在清静、安宁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力保护器按结构不同,可分为耳塞、耳罩和防噪声帽(防骨 传导)三大类。
四、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社会生活噪声的控制:应着重建设噪声达 标生活小区和控制商贸娱乐场所的噪声。 交通噪声的控制:加强城市道路建设改造, 优化行车路线,加强交通管理。 工业噪声的控制:对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 进行搬迁,对工业噪声源进行控制。 建筑施工噪声控制: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管 理,优化施工布局,采用低噪声设备。
五、声环境功能区划
1、声环境功能区划的意义
声环境功能区划可以确定各类功能区执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 和噪声污染源限值标准,其意义为: ①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障 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 ②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治理; ③有利于城乡规划的实施和城乡改造,做到区划科学合理, 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调一致发展。
2、声环境功能区划的程序
①准备噪声控制功能区划基础资料 ;
②确立噪声控制功能区划单元 ; ③合并多个区域类型相同且相邻的单元,充分利用自然地作 为区域边界 ; ④对初步划定的区划方案进行分析、调整; ⑤征求规划、城建、公安、基层政府等部门的意见; ⑥确定噪声控制功能区划方案;绘制噪声控制功能区划图; ⑦系统整理区划工作报告、区划方案、区划图等资料报上级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⑧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区划方案报当地人民政府审 批、公布实施。
3、个人防护


护听器定义 由个人佩戴的用于防御因声音刺激导致听觉影响危害的装 置。护听器包括用于交流的电子设备或被设计在护听器和 耳鼓膜之间发挥衰减噪声水平作用的设备(ISO4869-1) 保护听觉、使人免受噪声过度刺激的防护用品。包括:耳 塞和耳罩。(GB/T23466-2009)
噪声危害个人防护
3、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
实验研究表明,特强噪声会损伤仪器设备,甚至使仪器设备失效。 噪声对仪器设备的影响与噪声强度、频率以及仪器设备本身的结 构与安装方式等因素有关。当噪声级超过150dB时,会严重损坏 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件。当特强噪声作用于火箭、宇航器等 机械结构时,由于受声频交变负载的反复作用,会使材料产生疲 劳现象而断裂,这种现象叫做声疲劳。 噪声对建筑物的影响,超过140dB时,对轻型建筑开始有破坏作 用。如,当超声速飞机在低空掠过时,在飞机头部和尾部会产生 压力和密度突变,经地面反射后形成N形冲击波,传到地面时听 起来像爆炸声,这种特殊的噪声叫做轰声。在轰声的作用下,建 筑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出现门窗损伤、玻璃破碎、墙壁 开裂、抹灰震落、烟囱倒塌等现象。由于轰声衰减较慢,因此传 播较远,影响范围较广。此外,在建筑物附近使用空气锤、打桩 或爆破,也会导致建筑物的损伤。
噪声的特征

属于感觉性公害,与主观意愿有关 是能量流污染,其影响范围有限 噪声源广泛而分散,难以集中处理 一旦停止即会消失,但危害未必消除
二、噪声的危害
损害听力
使人急躁、 易怒
影响睡眠
1、噪声对 人的影响
精神 不佳
损害人 的视力
引发疾病, 如高血压


1.听阈(threshold of hearing):正常青 年人刚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最低可听到 的声音强度。以1000Hz声音为例,听阈为 10-12W/m2。 2.痛阈(threshold of pain):将声音强度 逐渐加大,至耳朵产生痛感时的声音强度。 以1000Hz声音为例,痛阈为1W/m2。
噪声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资料收集:赵曼曼 陶国军 亓洁 程雷 陈少阳 宋望林 孙小飞 PPT制作:夏鑫 PPT演讲:龚晓倩
目录
一、噪声的定义 二、噪声的危害 三、噪声的防治 四、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五、声环境功能区划
一、噪声的定义
不需要或不愿听的声音即噪声。人类生存空间无时无刻不 各种各样噪声充满,除自然界的噪声外,尚有人为的噪声 噪声已成为世界七大公害(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 噪声污染、振动、地面下沉和恶臭 )之首。噪声对人的危 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它能引起听觉、心血管、神经、消 内分泌、代谢以及视觉系统或器官功能紊乱和疾病。其中 当其冲的是听力损伤,对内耳的损伤为主。这些损伤与噪 的强度、频谱、暴露的时间密切相关。
噪声危害
突然≥150dB,鼓膜 破裂 为保护听力,声音 不能超过90dB; 为保证学习和工作, 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 声音不能超过50dB;
噪声危害
噪声危害
2、对动物的影响
噪声能对动物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内脏器官及中枢 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噪声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 影响,可使动物失去行为控制能力,出现烦躁不安、失 去常态等现象,强噪声会引起动物死亡。鸟类在噪声中 会出现羽毛脱落,影响产卵率等。
三、噪声的防治
1、噪声源的控制 ①合理选择材料和改进机械设计来降低噪声
②改进工艺和操作方法降低噪声
③减少激振力来降低噪声
④提高运动零部件间的接触性能
⑤降低机械设备系统的噪声辐射部件对激振力的响应
⑥低噪声设备
2、传播途径的控制
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是目前噪声控制中采用 最普遍的技术,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吸声、隔 声和消声。 ①吸声降噪设计:多孔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材料 ②隔声降噪设计:隔声罩、隔声间和隔声屏 ③消声器: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 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 说话等。 从心理声学的角度来说,噪音又称噪声,一般是指不恰当 或者不舒服的听觉刺激。它是一种由为数众多的频率组成 的并具有非周期性振动的复合声音。简言之,噪音是非周 期性的声音振动。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 从社会和心理意义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 并使人产生不舒适感觉的声音,都叫噪音。如流水声、敲 打声、沙沙声,机器轰鸣声等,都是噪音。它的测量单位 是分贝。零分贝是可听见音的最低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