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形态学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简称形态学检查)作为临床检验中的重要一环,是通过对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形态学特征的观察与分析,以及相关指标的测定,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学观察与计数、涂片检查、细胞形态学分类等。
它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十分突出,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本文将从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检测方法以及结果的解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评价造血功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对造血功能进行评价。
通过观察血液涂片的方式,可以了解骨髓内各种成熟度的细胞比例,以及有无幼稚细胞的存在,从而判断造血功能的正常与否。
对于骨髓疾病以及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病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辅助疾病诊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作为临床上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段。
对于贫血类型的鉴别和分类,对于白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与某些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判断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指导临床治疗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对血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检测方法1. 血涂片检查血涂片是形态学检验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取适量的血液,经离心后涂布在载玻片上,后用Wright染色或其他染色剂进行染色,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
通过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以及细胞的大小、形态、核的形态、胞质的颜色等来判断检测对象的健康状况。
2. 血象计数血象计数是通过血细胞自动计数仪对血细胞进行数量和形态的测定。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三类血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三、结果解读1.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中,主要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是否正常。
正常的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凹陷,无尖角、破损和出血。
形态学异常的红细胞可能是贫血、缺铁、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等疾病的特征。
血液形态学检验、骨髓活检、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检查联合诊断血液病

自血病亚型诊断标 志 , 以上 4种亚型均伴有不同的再现性遗传
学异常 。 综 上 所 述 , 今 血 液 病 的 诊 断首 先 建 立 在 血 液形 态 学 的基 现
发性骨髓瘤 ( MM) 骨髓转移瘤等 的诊 断均 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 、
用 。虽 然 血 液 形 态学 检 查 在 血 液 病 诊 断 中不 可 或 缺 , 其 仍 存 但 在 一 些 缺 陷 , 抽 吸 骨 髓 液 受 众 多 因 素 的影 响 , 如 容易 对 一 些 疾 病 给 出 假 阳性 和假 阴性 的判 断 。此 外 , 液 形态 学 检 查 不 能 观 血 察 组 织 结构 , 易 觉察 肿 瘤 早 期 浸 润 , 以组 织 错 位 、 维 组 织 不 对 纤 增 生 和 异 常 细胞 簇 为 病 变 特 征 的 血 液肿 瘤 也 不 能 提 供 证 据 , 因 此 必 须 结 合 其他 的相 关 检 查 才 能 全 面 、 学 、 确 的诊 断 血 液 科 正
通过表 1可以看 出, 血液病诊 断单独依据形 态学 占 4 % , 3
依据 形 态 学 、 疫 分 型 、 胞 遗 传 学 检 查 诊 断 占 2 % , 据 形 免 细 6 依
态学 、 骨髓活检诊 断 占 2 % 。联合 应用形 态学 、 1 免疫 分型 骨 髓活检 、 细胞遗传学检查诊 断及 准确率可达 9 %以上。 5
3 讨 论
果, 并确诊一些少见的髓 系白血病如 M 、6等。 7M
34 细胞遗传 医学检查 . 细胞遗传学检查包括常规核型和荧 光原位杂交( IH) 型, FS 分 在恶性 血液 病诊治 中发 挥着越来 越
3 1 血 液形 态学 检 查 .
血 液 形 态学 检验 包 括 骨 髓 细 胞 形 态 学
血细胞形态学

(二)染色:是识别细胞形态的重要标记工序: 有核细胞是无色的,经细胞染色后,用光镜见到细胞显色的成分,并
非是细胞原来的面貌。而是细胞经染色后在镜下反映细胞内不同的结构成 分,在一定酸碱溶液中对染料的特殊的亲和性,如胞核的核酸及蛋白质以 及原始细胞的胞浆为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美兰作用后,染成蓝色,而碱 性物质如Hb,则被伊红染成红色。血细胞瑞氏-姬姆萨染色的 光镜形态被 看成是血细胞形态学最广泛的基本方法。
几种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方法:
1.光镜(瑞氏-姬姆萨染色)是血细胞形态学最基本和最常用的 检查方法,被看成是血细胞形态学的基本内容,最广泛应用于 临床实验室。
2.细胞化学染色: 是细胞学和化学两者结合的形态学方法,其目的和特点是
细胞保持完整组织结构。在细胞个体组织的单位上,显示化学 结构成分的定性或半定量。在血液学中应用的意义:
染料即瑞氏染料。 伊红钠盐的有色部分为阴离子,无色部分为阳离子,其有
色部分为酸色,故称伊红为酸性染料。美蓝的中间产物结晶为 三氯化镁复盐,有色部分为阳离子,无色部分为阴离子,恰与 伊红钠盐相反。
2.用甲醇作瑞氏染料溶剂,即成瑞氏染液。甲醇是瑞氏染
料良好溶剂,有两种作用 (1)甲醇使瑞氏染料中美蓝(M)与伊红(E)在溶液中
1.白细胞计数: (1)WBC正常范围:4.0~10.0×109/L; (2) WBC正常限度以下:可分轻度减少(< 4.0~10.0×109/L),中度减少(<
2.低倍镜观察—观察涂片全貌: (1)涂片染色是否合格,了解全片有核细胞及各系细胞分布状况; (2)观察外周血WBC数(校对直接计数)及各类WBC分布及其比例。 (3)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度,粒/红及粒红两系各阶段及巨核系细胞数量,
各阶段比例及形态,血小板形成情况,特别在片尾有无异常细胞(转移瘤 细胞、恶组、高雪氏细胞、N-P细胞及海兰组织细胞等)。选择具有代表性 油镜观察区,寻找骨髓造血细胞成分多、分布比例具有代表性、无核细胞 (RBC)不重叠、均匀分布区域,有核细胞才能分布均匀、推开,细胞形态才 易辨认。
血液细胞形态学培训计划

血液细胞形态学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掌握血液细胞形态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正常和异常血液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分类。
2、学习并掌握血液细胞形态学的技术操作,包括血涂片的制备、染色和观察等。
3、了解血液细胞形态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掌握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
4、培养血液细胞形态学诊断的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够准确判断各种血液细胞的形态特征,并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5、提高细胞学实验室的标本处理和细胞学鉴定技术水平,提高细胞学技术的质量和效率,为临床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二、培训内容1、血液细胞形态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正常血液细胞的形态特征、数量和比例关系,以及各种血液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和分类。
2、血涂片制备和染色技术的培训:包括血涂片的制备方法、不同染色方法的应用和技术操作,以及染色后的观察和分析。
3、血涂片鉴定实践操作:通过大量实践操作,学习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变异,培养血细胞的辨识能力。
4、临床案例分析:通过临床血液细胞形态学实验室的实际病例,进行病例讨论和分析,加深对疾病形态学特征和临床诊断的理解。
5、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操作:学习和掌握血细胞形态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提高工作质量和技术标准。
6、细胞学技术和设备操作:学习和掌握血细胞形态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操作和维护,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和设备使用效率。
三、培训方案1、培训对象:本培训适用于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实验医学、临床检验专业的在校学生或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
2、培训时间:本培训计划为期半年,共26周。
每周安排5天培训,每天8小时。
3、培训方式: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每周安排3天理论课程教学,涵盖血液细胞形态学基础知识、制备和染色技术、实验操作技能和临床案例分析等内容;另外2天安排实践操作,进行血涂片制备、染色和观察,以及临床案例讨论和分析。
4、培训教材:选用《临床血液细胞形态学》、《实用血细胞形态学技术手册》等相关教材作为培训教材。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1. 红细胞:正常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边缘较厚。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使其呈红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的红细胞大小均匀,形态规整。
2. 白细胞:白细胞是一种有核的细胞,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种类型。
其中,中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其细胞核呈分叶状,一般为 2-5 叶;淋巴细胞的细胞核相对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单核细胞的体积较大,细胞核呈不规则形状;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核通常分为两叶,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的颗粒。
3. 血小板:血小板是一种无核的细胞碎片,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的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通常聚集成团。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血液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血液疾病的类型和病情,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介绍,具体的血液细胞形态特征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疾病状态而有所不同。
如果你对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有特定需求或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
疑难血液病形态学及病例分析课件

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细 胞38.5%(原始、早幼细胞3%), 幼红细胞63.0%(中晚幼红为主), 粒红比例0.6:1,单核细胞8%, 巨核细胞1056只/片。涂片检查髓 系3系细胞均呈病态造血,但以红、 巨两系尤其显著。
粒系病态细胞占24%,幼红细胞 病态细胞(类巨变、核碎裂、点彩) 占46%,病态巨核细胞(小、微小和 多小核巨核细胞)占巨核细胞的58%, CD41染色在涂片尾部见众多淋巴样巨 核细胞。细胞外铁+++,内铁80%, 其中环形铁粒幼细胞(RS) 23%, NAP阳性21%,积分35。
涂片尾端和边缘多见巨大原始细 胞,该细胞胞体大,20~60µm,圆形 或椭圆形,胞核大,染色质疏松呈网 状,核仁1~2个,大而明显,胞质量少 或丰富,深蓝色或灰蓝色,无颗粒或 偶见嗜天青颗粒,有的巨大细胞似原 红细胞,有的似组织细胞,图1~4。形 态学诊断: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诊断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评析
骨髓有核细胞量一般,特征性 所见为三系病态造血和原始细胞增 加。原始细胞38.0%、早幼粒细胞 3.5%、嗜碱粒细胞0.5%、幼红细 胞11.0%、单核细胞5.0%,全片巨 核细胞176只,一半以上为多小核 巨、小核巨和淋巴样巨核细胞。
CD41染色微小巨核细胞阳性, 分类100只粒细胞61%为少分叶、 类巨变、少颗粒及其他病态细胞, 有核红细胞中29%为类巨变、核碎 裂和双核等异常;细胞化学和免疫 化学染色,POX阳性56%,SBB阳 性78%,NBE阳性36%,CE阳性 31%,抗MPO阳性46%;
临床分析中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常见指标解读

临床分析中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常见指标解读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观察和分析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疾病。
本文将对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中的常见指标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指标。
一、红细胞指标1.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一般在4.0-5.5×10^12/L之间。
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某种疾病的存在,如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等。
2. 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平均的大小。
正常成年人的MCV范围一般在80-100 fL之间。
MCV的增高可能是由于巨大细胞贫血或酒精滥用等原因,MCV的降低可能是由于小细胞贫血或铁缺乏症等原因。
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指单位红细胞体积内血红蛋白的含量。
正常成年人的MCH范围一般在27-32 pg之间。
MCH的增高可能是由于巨大细胞贫血或铁过多等原因,MCH的降低可能是由于小细胞贫血或铁缺乏症等原因。
4.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浓度。
正常成年人的MCHC范围一般在320-350 g/L之间。
MCHC的增高可能是由于红细胞膜脱水或酒精滥用等原因,MCHC的降低可能是由于铁缺乏症或溶血性贫血等原因。
二、白细胞指标1.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白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内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一般在4.0-10.0×10^9/L之间。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通过对患者的外周血液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观察和描述各类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
这种检验通常由临床实验室的医学实验室专业人员进行。
具体步骤包括:
一、采集外周血样本:通过采血针抽取一小量患者外周血。
二、制备血涂片:将采集的外周血涂抹在载玻片上,通过专用的技术制备出薄而均匀的血涂片。
三、染色:对血涂片进行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Wright染色或Giemsa染色。
这些染色方法能够突出血细胞的核和胞浆结构,使其在显微镜下更容易观察。
四、显微镜观察:将染好色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室技术人员会仔细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形状、大小、颜色、核形态等方面的特征。
五、形态学描述: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描述。
这可能包括有关红细胞形态(比如贫血、红细胞异常)、白细胞形态(比如感染、白血病)和血小板形态(比如凝血功能异常)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早幼粒细胞
• 胞体:直径12-15μ,比原始粒细胞较大。 胞核:大,圆或稍卵圆形,位于中央或稍 偏位,染色质颗粒较原始粒细胞稍粗糙, 呈均匀大沙粒体,核膜不清楚。 核仁:核仁1-3个,但有时核仁少而小。 胞浆:量较多,分布可不等量。淡兰色, 无核周界,有嗜天青颗粒,过氧化酶染色 阳性。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嗜中性晚幼粒细胞
– 胞体:直径15-25μ 胞核: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 不到核直径的一半。核膜增厚,染色质粗糙, 紧密,核仁消失。 胞浆:量多,浅红色。全胞浆中布满中性特异 颗粒。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杜尔(Dohle)氏体或RNA包涵体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早幼红细胞
• 胞体:直径12-24μ 胞核:圆或椭圆,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 偏位,核膜明显,紫色,染色质可浓集或 粗密的小块,较原红粗糙些,无核仁。 胞浆:量稍多,部分可有伪足,深兰,但较 原红稍浅,血红蛋白开始形成,出在核周 围,无颗粒。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球形红细胞
• 此种红细胞直径缩短,厚度增加,细胞中 心区的血红蛋白比周围多,呈小球形状。 常见于遗传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如Hb-S等) 。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口形红细胞
• 口形红细胞的中心淡染区呈条状,这种细 胞正常小于4%,增高见于口细胞增多症, 急性酒精性中毒时可大于5%。
Auer'体
• 奥尔(Auer)氏体:是含于胞浆内的一种被罗 氏染色染成红色的棍棒状小体。形态类似 抗酸染色的结核杆菌。一般认为它是嗜天 青颗粒融合而成(来自溶酶体?),髓过 氧化物酶,苏丹黑B染色和PAS反应都呈阳 性。正常细胞中见不到,多见于急性白血 病时原始、早幼粒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胞 浆中,但决不会出现于淋巴和红细胞中, 故对白血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
CHONG QING THE THIRD HOSPITAL BRIEF
显微镜形态学读片
血细胞部分(1)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Chongqing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
CHONG QING THE THIRD HOSPITAL BRIEF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原始粒细胞
• 胞体:直径10-20μ,圆或稍椭圆。 胞核:较大、圆或稍椭圆居中或稍偏一侧 ,占细胞2/3以上,染色质细呈细粒状,排 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沙,无浓集。核膜 较不清楚。 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兰或无色。 胞浆:量少,呈明亮天兰色,绕于核周, 无颗粒,过氧化酶染色阴性,但后期有时 也可见阳性颗粒。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H-J小体
• 是核的残留物,表现为在成熟或晚幼红细 胞胞浆内有一至数个染成深紫红色的小圆 点,大小不一。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脾切除后以及缺铁性贫血等 的骨髓及血片。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血红蛋白C 结晶
• HbC溶解度较低,高浓度时则析出棍棒状或 六角形结晶,一般用较厚的血片、缓慢干 燥后作罗氏染色,或在玻片上加3g/LNaCl液 2滴,再加新鲜血1滴,复以盖片,四周涂 凡士林,在 37℃放置一小时后用油镜观察, 即可见到.
显微镜形态学检测的意义
• 显微镜形态学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 学检验学的基础,是临床血液病诊断,快速简捷 有效的方法,为感染、中毒、肿瘤转移、寄生虫 感染、真菌感染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近年来 由于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各类自动 化仪器的应用及新的检测方法的开展,显微镜形 态学技术,有所忽略和退步,而影响检验结果的 质量,甚至造成漏检或误诊,给临床诊断、治疗 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基于此,显微镜形态学培训 ,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棘形红细胞
• 棘形红细胞是一种带刺的红细胞,刺呈针 刺状或尖刺状。这种红细胞见于:棘细胞 增多症(血浆β-脂蛋白缺乏症),可高达7080%,其它也见于肝病及制片不当时,正常 红细胞也会变成棘细胞。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靶形红细胞
• 红细胞中央色深,外周以苍白圈,在近红 细胞边缘处又较深。形同射击之靶,在正 常情况下靶形细胞极少见。但在黄疸、肝 病、脾切除后,缺铁性贫血,尤其是在地 中海贫血的血涂片上颇为常见。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中有红细胞
• 胞体:直径8-15μ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占细胞2/3-1/2大小, 染色质粗糙排列成堆,其中有空白出现如打碎砚 墨感,呈车轮状排列,深紫色,核染色质间有淡 染区,称付染色质,核膜明显,无核仁。 胞浆:中等量或多量,不透明,浆内血红蛋白形成 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因含不等量血 红蛋白,可呈嗜多色性,可呈兰绿色,兰红色, 淡红色等。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嗜多色性红细胞,直径:8-11μ
• 正常成熟红细胞浆为弱嗜酸性,呈较均匀 的淡红色,如呈灰兰色(整个红细胞或其 一部分)则称为嗜多色性红细胞。这种红 细胞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细胞体 积多较大,其染成灰兰色的嗜碱性物质是 胞浆中的核糖体,它随着细胞的完全成熟 而消失。目前认为嗜多色性红细胞经煌焦 油兰染色后即表现为网织红细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水滴形红细胞
• 红细胞形态如梨形或水滴形,见于各种增 生性贫血及骨髓纤维化,以及地中海贫血 、脾功能亢进或 肾病等。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Bite Cell 红细胞
• 由于细胞内血红蛋白变性或沉淀成块,使 细胞呈半圆形,提示可能有红细胞膜的缺 乏,如G-6-PD缺乏症。
嗜中性粒细胞 (分叶核)
• 胞体:直径10-14μ 胞核:呈分叶形,叶与叶有细丝相连或完 全断开,或虽未断开,但有粗而明显的切 迹。核常分2-5叶,染色质浓集或呈多小块 ,染深紫红色。 胞浆:量多,浅红色。全胞浆中布满中性 特异颗粒。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嗜中性中幼粒细胞
• 胞体:直径16-20μ,圆形。 胞核:圆形,或稍有凹陷,位于中央或稍 偏位,约占整个细胞2/3,染紫红色,核膜 明显,染色质尚均匀,随成熟渐增浓或呈 小块状,核仁厚失。 胞浆:多,淡红色,有多量嗜中性颗粒, 染紫红色,细而圆。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缺铁性红细胞
• 胞体:直径<6.5μ 典型的血象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 蛋白的减少较之红细胞的减少更为明显。 红细胞胞体较小,大小和形状很不一致, 每一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较少,仅周围 一圈红色,中间有大片无色透明的区域( 环状红细胞)。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镰状红细胞
• 这种红细胞两端尖锐,长而狭,形如镰刀 样,见于先天性镰状红细胞贫血和Hb-C病 等。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刺毛红细胞
• 亦称锯凿细胞。包括刺细胞、钻细胞及距 细胞。往往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NH,距细胞多见于肝 脏疾病,钻细胞也见于尿毒症。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嗜中性杆状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5μ 胞核:呈杆形,但其核凹陷超过核假想直径的 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一上,形态弯 曲成带状,粗细均匀,染色质粗糙呈块状。 胞浆:量多,浅红色。全胞浆中布满中性特异 颗粒。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晚幼红
• 胞体:直径7-10μ 胞核:圆形,稍偏或居中,占细胞的1/2以下 ,粗糙虽不规则致密团块。可见车轮状痕 迹,核膜明显,无核仁,随着细胞的成熟 ,核致密坚实,呈结构不清的紫红色的一 团。有时可见核分裂,核溶解。溶血性贫 血时,核有畸形。 胞浆:量较多,不规则,颜色因含多量血红 蛋白,几乎和成熟红细胞相同呈粉红色或 带极淡的兰色。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椭圆形红细胞
• 红细胞呈椭圆形,横径缩短,长径增大, 正常人椭圆形红细胞也可高达15%。这种红 细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这种红细胞至少占25%,一般要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在大红细胞性贫血可达 25%,恶性贫血及严重缺铁性贫血、地中海 贫血及镰刀形贫血也可见此细胞。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半月形红细胞
• 胞体巨大,呈月形,淡红色。为衰老红细 胞在制片时人工造成,或见于某些增生性 贫血、血小管球性肾炎。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固缩红细胞
• 红细胞中有一侧清晰区,而血红蛋白浓缩 偏向另一侧,临床上常见于婴儿固缩红细 胞增多症。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成熟红细胞(胞体直径:7-7.5μ)
• 成熟红细胞是呈粉红色,中央稍浅,大小 近似相等无核的细胞。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原巨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9-27μ)
• 巨红细胞是红细胞的另一系统,也分早、 中、幼、晚。但均较正常红细胞为大。此 种细胞可见于胚胎早期,恶性贫血及营养 不良性巨细胞贫血。系由于生血素(VitB12 、叶酸)缺乏或吸收利用障碍所致。这类 细胞共同特点是:胞体大,胞浆丰富,核 染色质较为细致,排列较为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