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生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皮肤生理学ppt课件完整版(2024)

皮肤生理学ppt课件完整版(2024)

05
皮肤微生物群落与免疫学
Chapter
皮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皮肤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真菌、 病毒和螨虫等微生物组成,它们在皮 肤上形成复杂的生态平衡。
功能
皮肤微生物群落具有保护皮肤免受外 界有害微生物侵袭、调节皮肤免疫应 答、促进皮肤细胞更新和维持皮肤健 康等功能。
皮肤免疫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皮肤干细胞
位于皮肤表皮基底层的干细胞, 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
再生医学应用
利用皮肤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 增,可用于皮肤创伤修复、烧伤
治疗等再生医学领域。
干细胞疗法
通过向受损皮肤注射干细胞或其 分泌因子,促进皮肤再生和修复 ,为皮肤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
思路和方法。
04
皮肤附属器官生理学
Chapter
平衡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皮肤微生物群落与免疫系统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共同维护皮肤健 康。当微生物群落失衡或免疫系统异常时,可能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
皮肤免疫调节与治疗应用
免疫调节
针对皮肤免疫系统的调节是治疗皮肤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可以恢 复皮肤免疫稳态,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治疗应用
目前,针对皮肤免疫系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药物治疗(如外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光疗、生物 制剂和细胞治疗等。这些方法在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痤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06
皮肤生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 用
Chapter
常见皮肤病的生理学机制与治疗策略
痤疮
雄激素介导的皮脂腺过度分泌、毛囊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 等。治疗策略包括抑制皮脂腺分泌、改善毛囊角化、抗菌消炎等。

2024版皮肤生理学及皮肤问题ppt课件

2024版皮肤生理学及皮肤问题ppt课件

色素性皮肤问题分类
雀斑
常见于面部,与遗传和日晒有关,表现为黄褐色 或褐色的斑点。
黑变病
因接触焦油及其衍生物等化学物质而引起的皮肤 色素沉着,表现为网状或点状的灰褐色斑。
ABCD
黄褐斑
多发生于面部,与内分泌失调、妊娠、口服避孕 药等因素有关,形成黄褐色的斑片。
炎症后色素沉着
皮肤炎症后出现的色素沉着,如痘痘、湿疹等消 退后留下的印记。
皮脂腺分泌过多
雄性激素水平升高、饮食油腻等 因素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
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
角质细胞增生、皮脂排出障碍导 致毛囊口堵塞。
细菌感染
痤疮丙酸杆菌等细菌感染诱发炎 症反应。
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加重痤 疮症状。
痤疮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外用药物治疗
维A酸类药物、过氧苯 甲酰等,可改善毛囊皮 脂腺导管角化、溶解粉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 间,减轻皮肤压力。
防晒
避免紫外线照射, 减少光老化损伤。
健康饮食
均衡摄取营养,增 加抗氧化物质摄入。
戒烟限酒
减少不良习惯对皮 肤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先天性敏感
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皮肤敏感, 如特应性皮炎、鱼鳞病等。
环境因素
紫外线、污染、气候变化等。
皮肤疾病
湿疹、痤疮、玫瑰痤疮等。
敏感性皮肤形成原因分析
1 2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皮肤表面的角质层是保护皮肤免受外界刺激的重 要屏障,一旦受损,皮肤就容易变得敏感。
神经血管反应性增高 敏感性皮肤患者的神经血管反应性通常比正常人 高,对外界的轻微刺激就可能产生强烈的反应。
敏感性皮肤不仅影响患者 的舒适度,还可能引发皮 肤炎症、感染等严重问题。

皮肤生理学精品PPT课件

皮肤生理学精品PPT课件

03
CATALOGUE
皮肤类型划分与特征分析
干性皮肤特征及保养建议
特征
皮肤细腻、干燥、脱屑,容易出现皱纹和色斑,毛孔不明显,皮脂分泌少而均 匀,无油腻感。
保养建议
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清洁用品;注重保湿,使用滋润型 的乳液或面霜;定期做深层保湿护理,如使用保湿面膜;避免长时间处的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使用 抗痘药物(如过氧化苯甲酰、维A酸等)、 口服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等。同时,改善 生活习惯,如避免熬夜、保持饮食均衡等 也有助于缓解痤疮。
色斑产生机理和淡化技巧
产生机理
色斑是由于皮肤黑色素增加而形成的一种常见面部呈褐色或黑色素沉着性、损容性的皮肤疾病。紫外线照 射、内分泌失调、遗传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色斑的产生。
增强体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 免疫力,预防皮肤疾病的发生。
早期发现和治疗重要性
1 2 3
早期发现 皮肤疾病早期症状较轻,容易忽视,因此应定期 自我检查皮肤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及时治疗 皮肤疾病的治疗需要时间和耐心,患者应积极配 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涂药等,避免病 情恶化。
预防复发 皮肤疾病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 洁、避免刺激因素等,预防疾病的复发。
惯也有助于改善敏感性皮肤状况。
05
CATALOGUE
皮肤保健与美容方法探讨
日常清洁和保湿技巧分享
清洁步骤
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过度 清洁导致皮肤干燥。清洁后及时 使用爽肤水或化妆水进行二次清
洁,去除残留污垢。
保湿方法
选择含有透明质酸、甘油等保湿成 分的水乳、面霜等护肤品,定期使 用保湿面膜,保持皮肤水润状态。
抗衰老的方法包括使用抗衰老护肤品(如含 有胜肽、透明质酸等成分的护肤品)、进行 皮肤按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等。同时,定期进行皮肤护理和治疗也有助 于延缓皮肤衰老的进程。

皮肤生理学ppt课件

皮肤生理学ppt课件

ppt课件ppt课件
20
油性皮肤护理要点
保养重点:随时保持皮肤洁净清爽, 少吃糖、咖啡、刺激 性食物, 多吃维生素B2/B6以增加肌肤抵抗力,注意补水 及皮肤的深层清洁,控制油份的过度分泌。
护肤品选择:使用油份较少、清爽性、抑制皮脂分泌、收 敛作用较强的护肤品。白天用温水洗面,选用适合油性皮 肤的洗面奶,保持毛孔的畅通和皮肤清洁。暗疮处不可以 化妆,不可使用油性护肤品,化妆用具应该经常清洗或更 换。更要注意适度的保湿。
ppt课件ppt课件
7
颗粒层
由2~4层扁平梭形细 胞组成,含有大量嗜碱性 透明角质颗粒。颗粒层里 的扁平梭形细胞层数增多 时,称为粒层肥厚,并常 伴有角化过度。颗粒层消
失,常伴有角化不全
ppt课件ppt课件
8
有棘层
由4~8层多角形的棘 细胞组成,由下向上 渐趋扁平,细胞间借 桥粒互相连接,形成 所谓细胞间桥。
ppt课件ppt课件
16
中性皮肤保养重点
保养重点:注意清洁、爽肤、润肤
以及按摩的周护理。注意日补水、调 节水油平衡的护理。
护肤品选择:依皮肤年龄、季节选
择,夏天亲水性,冬天选滋润性,选 择范围较广
ppt课件ppt课件
17
干性皮肤
表现特征:皮肤水份、油份均不正常,干燥、粗 糙,缺乏弹性,皮肤的PH值不正常,毛孔细小, 脸部皮肤较薄,易敏感。面部肌肤暗沉、没有光 泽,易破裂、起皮屑、长斑,不易上妆。但外观 比较干净,皮丘平坦,皮沟呈直线走向,浅、乱
保持营养型的产品,选择非泡沫型、碱性度较低的
清洁产品、带保湿的化妆水。
ppt课件ppt课件
19
油性皮肤
表现特征:油脂分泌旺盛、T部位油光 明显、毛孔粗大、常有黑头、皮质厚硬不 光滑、皮纹较深;外观暗黄,肤色较深、 皮肤偏碱性,弹性较佳,不容易起皱纹、 衰老,对外界刺激不敏感。皮肤易吸收紫 外线容易变黑、易脱妆、易产生粉刺、暗 疮。

皮肤生理学与皮肤学PPT课件

皮肤生理学与皮肤学PPT课件

.
6
2、皮肤经络刺激美容
A、针刺美容:即用中医特制的毫针或其他的 仪器,刺激经络上的特定的穴位,达到疏通经络 ,调理气血等美容的功效。
B、灸治美容:根据中,医特制的艾条,在穴位 上熏烤,借温热刺激穴位,达到行气活血,滋润 皮肤,养颜驻容的功效。
C、按摩美容: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面 部穴位的按摩,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肌肤气血 平衡,达到祛斑、润肤、抗皱等功效
.
1
➢ 皮肤美容的发展史 ➢ 皮肤美容的形成与发展 ➢ 皮肤的组织结构 ➢ 皮肤如何摄取营养 ➢ 皮肤的生理功能 ➢ 皮肤的PH值 ➢ 皮肤的分类 ➢ 各类皮肤的护理要点及防治 ➢ 皮肤的生物钟 ➢ 皮肤美的基本要素 ➢ 影响皮肤美的因素
.
2
皮肤美容的发展史
.
3
皮肤美容的萌芽
马缟《中华古今注》说:“盖起 自纠,以红兰花汁凝作胭脂。为燕
表皮最外层的结构含有角朊(ruan)细胞 (蛋白质)和一些树枝状细胞,其中还包 括黑素细胞、朗格罕细胞和麦克尔细胞。
.
13
角朊细胞
角朊细胞来源于外胚叶,自外向内分为 基底层、棘(ji)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 层
其中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又可合称为 表皮生发层
.
14
基底层:由数层不同形状的细胞所组成,最里边
脂,涂之桃花状” 如:盐和淘米水可以洗面养颜
眉笔用碳代替等
.
4
皮肤美容的形成与发展
.
5
1、皮肤药物美容
皮肤药物美容是在中医临床理论的指导下,运 用中药配制的美容粉、膏、液、糊等外用美容制 剂,用敷、扑、搽、涂的方式外加按摩达到美容 的功效。随着科学的发展已经逐步完善,就是现 在我们所用的化妆品。

第一章皮肤生理基础知识 ppt课件

第一章皮肤生理基础知识 ppt课件

.
18
.
19
皮肤新陈代谢过程
正常皮肤新陈代谢周期为28天
最后形成角化死细胞自行脱落


向表层推移形成表皮各层细胞



不断地分裂繁殖产生新细胞



基底细胞直接从真皮吸收营养
.
20
(二)真皮层
乳头层
结缔组织
胶原纤维
网状层 弹性纤维
真皮层
网状纤维
基质
此层含水量占皮肤的60%,促进皮肤的湿润 和弹性。皮肤的坚实和弹性主要由真皮决定的。 储存水分和血液,对皮肤营养起主要作用。
.
23
彈性纖維
膠原纖維
胶原纤维——真皮的主要成分,由胶原蛋白构 成,其胶原均结合成束,故有一定伸缩性, 使皮肤具柔韧性,抵抗界牵拉,防止皮肤松
弛。但缺乏弹性。
弹性纤维——较好的弹性,使牵拉后的胶原纤 维复原,在真皮的网状层较粗大,是构成皮 肤及其附属器的支架。
网状纤维——较幼稚的胶原纤维,仅见于表皮
.
1
第一章 皮肤的生理基础
一、皮肤的组织与细胞构成 二、皮肤附属物及其生长调节 三、皮肤的生理功能 四、常见皮肤的分类 五、皮肤的颜色 六、皮肤的老化 七、色斑、痤疮
.
2
一、皮肤的组织与细胞构成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
表面的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一种组织。 覆盖于人体最外层,对人体起着极其重 要的保护作用。
.
21
结缔组织—乳 头 层
位于真皮最上面、最薄的的一层由胶原纤 维组成;形成许多乳头状隆起,给皮肤较大的 弹性空间;内含丰富的神经末梢、毛细血管及 毛细淋巴管,将养份送至表皮;乳头下层含有 较多的水份,此处缺水,表皮形成细小皱纹。

皮肤生理学理论ppt课件

皮肤生理学理论ppt课件
其厚度因体表部位、年龄、性别、内分 泌、营养和健康状态等有明显差异,女 性胸部、臀部皮下脂肪较多,使身体呈 现特有的优美曲线。
可编辑课件PPT
24
皮下组织主要功能
1、 保护垫: 对外来冲击起衬垫作用,以缓冲冲

对身体的伤害。
2、 保温:是热的不良导体和绝缘带,以防寒和

温。
3、 能量储备:高能物质合成、储存和供应的场 所。
11
颗粒层
由3—5层扁平的活细胞组成。 主要成份:晶样角素-折射光线
胞质内出现多数透明角质颗粒,是强折 光性半固体物质,为人体抵抗光线的主 要物质。
可编辑课件PPT
12
有棘层
(棘细胞层)由8—12层紧密结合在一起 的多边形细胞组成,为表皮层中的最厚 一层,其主要功能:
(1)吸收淋巴液中的营养成分。 (2)供给基底层养分。 (3)协助基底层细胞分裂。
可编辑课件PPT
32
表皮中和能
我们的皮脂膜有时常保持一定酸度的 能力,也就是说,我们的皮肤有碱性 中和能,暂时的酸性改变,会因皮脂 和汗的混合,而回复为原来的PH4.56.5,这种作用,称为表皮中和能。
正常的皮肤来说,大约20-30分钟,就 可以恢复正常的酸碱度,但如果中和 能低落的皮肤,就比较不容易恢复。
其PH值约围4.5—6.5之间。
可编辑课件PPT
29
皮脂膜的功能
供给皮肤滋润与光泽。 防止细菌繁殖,使皮肤表面清洁、健康。 皮脂膜中的油脂,能将多余的角质角解。 综合皮肤酸碱度。 调节体温,排泄废物。 保持皮肤良好的呼吸作用,并能吸收大
气中的天然离子。
可编辑课件PPT
30
皮肤的PH值
4、 特殊的网状内皮组织,参与机体防御反应。

皮肤生理学PPT课件-2024鲜版

皮肤生理学PPT课件-2024鲜版
U区干燥
而U区(两颊、颧骨)则相对干燥。
2024/3/28
肤质不均
混合性皮肤肤质不均,需要分区护 理。
护理要点
混合性皮肤护理需要针对不同区域 进行,T区注重清洁和控油,U区
注重保湿和滋润。选择适合不同肤 质的护肤品进行搭配使用。
17
04 皮肤问题及其成因
2024/3/28
18
痤疮
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
中性皮肤皮脂分泌适中,皮肤既 不干燥也不油腻。
肤质光滑细腻
中性皮肤肤质光滑细腻,毛孔较 小。 2024/3/28
对外界刺激不敏感
中性皮肤对外界刺激相对不敏感, 不易出现过敏反应。
护理要点
中性皮肤护理相对简单,保持水 油平衡是关键,选择适合自己肤
质的护肤品即可。 16
混合性皮肤
T区油腻
混合性皮肤T区(额头、鼻子、下 巴)通常比较油腻。
2024/3/28
皮肤健康与心理健康结合
关注皮肤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提供综 合性的美容服务。
32
2024/3/28
谢谢聆听
33
防晒
每天涂抹防晒霜,以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选择SPF值适当的防晒产品,并定 期补涂。
25
抗衰老与抗氧化
2024/3/28
抗衰老
使用具有抗衰老功效的护肤品,如含有胶原蛋白、弹力蛋白、 多肽等成分的产品,有助于改善皮肤松弛、皱纹等老化现象。
抗氧化
摄取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等,或使用 含有抗氧化成分的护肤品,如维生素C、绿茶提取物等,以抵抗 自由基对皮肤的损害。
01
02
03
04
皮脂分泌旺盛
油性皮肤皮脂分泌旺盛,皮肤 油腻、发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生理学
1
1-皮肤
人体最大的器官,占人体体重16%,表面积约2m2
功能:生理保护、水调节、温度调节、
吸收、
感受、交流功能
2
皮肤的结构
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3
表皮的结构
由下面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
层,角质层。
4
基底层
是生长层,表皮细胞的发源地,细胞分泌繁
殖发生于此层。由上皮细胞和黑色素细胞构 成。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保护与决定人 的肤色,任何人种的 黑色素细胞相同,只是 分泌量,速度,大小不同。

22
现代不同皮肤问题的比例
23
E:\图片\table01004.gif
24
几种常见的皮肤问题的深入研究


一、角质层粗厚 二、毛孔粗大 三、敏感脆弱(补水) 四、粉刺面疱 五、干燥缺水 六、皱纹松驰 七、斑点暗沉
25
角质层粗厚
1、形成原因:年龄、睡眠不足、营养不佳 ①、新陈代谢混乱:角质细胞与基底细胞成熟过 程,速度应该是平衡的,但由于以上原因会造成 角质层堆积于表皮。 ②、日晒与刺激:受到长时间的照射等皮肤会增 加防御力,而出现角质增生,变厚。 2、症状: ①、暗沉无透明感:角质增生会造成血液中血 红素不易透出皮肤。 ②、粗厚干硬:角质不平整缺乏滋润时视觉和 触感粗糙。
5
..\图片\2005528166
角化层平均10-15层,表皮中最厚的一层 a:由基底层的角化细胞组成。角化细胞可制造 角质和一种纤维蛋白,有有棘层起支撑作用角化细 胞间有胞小桥体起到直通营养和和传递信息作用。 b:流动于基底和有有棘层,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敏感皮肤缺少油膜)保护低层细胞。 c:上皮淋巴液中有蓝烙早纸细胞,主要免疫功能 (抑制水份流失折射光线作用)。
7
颗粒层

一个水份层次,细胞内含有角化质明颗粒, 这些细胞接近死亡,无细胞核,含板状颗粒 和分解酶
a板状颗粒:可合成糖蛋白、各糖类、脂质。 b分解酶:可分解细胞核及细胞,使细胞 更扁平
8


透明层
扁平无核的透明死亡细胞构成,光线可穿透,
只有在于手掌和脚掌。
9
角质层


由无核,角化死亡的细胞构成,靠脂质相互 粘接,不断生长脱落为干性皮肤,无保护膜, 肤色白皙。大于14天脱落的是油性皮肤颜 色灰暗,毛孔粗大。 脂质:从皮脂分泌出来的,所以油性皮肤角 质层肥厚,脂质多的细胞紧密,角质不易脱 落,干性皮肤缺少脂质易起皮,脂质是天然 保湿因子。
19
皮肤损害的类别
皮肤损害:由于受伤,疾病引起的皮肤的问
题。 损害程度:一、二、三级
20
一级损害
:1、斑点多(皮肤表面变色小点,不突出也不陷入 皮肤)。 2、五疹(皮肤上的凹凸粉刺,会突出表面, 会发红发炎)。 3、风疹块(蚊虫叮咬后的疙瘩,会发红发痒, 但几小时后消炎) 4、瘤(皮肤表面肿起,大小形状颜色不同) 5、水泡(含水份的小泡,在表皮的上或下方) 6、脓包(皮肤发炎,细菌与病菌的尸体)

21
二级损害
:1、鳞层(不正常头屑等,表皮薄层的堆积造成) 2、痂皮(血管脓混合表皮而堆积而成) 3、破皮(皮肤擦伤或剥落) 4、裂缝(手、口、脸在寒冷时会出现裂开情 况) 5、溃烂(皮肤粘膜或皮肤开口,有脓在其中) 6、疤(透过真皮层皮肤,痊愈后所遗留的痕 迹) 7、变色(斑或疥消失后,不正常的皮肤变色 情况)。
30
..\图片\1173666790_09324800.jpg

保养重点:①、防晒隔离②、定期去角质③、保持皮
肤水份和滋润
26
..\图片\20061113111609_77227.jpg
27
毛孔粗大
形成原因
油脂分泌旺盛:毛孔形态与皮脂肥大,同时会吸附
更多灰尘 成龄增大:肌肤内部机能减弱失去弹力,毛孔变大
症状:①、毛孔大②、皮肤油腻出油量大,伴
13
E:\图片\20070302122348591.jpg
14
真皮的附属器


血管、神经皮肤,附属器(包括粘膜组织、 立毛肌、皮脂腺、小汗腺 皮脂腺:可分泌皮脂和游离脂肪酸,它与小 汗腺排出汗水粘膜在一起的时候,会形成油 膜,起滋润、湿润、抑菌、保护的功能,与 汗毛同开口。
小汗腺:独立开口于体表,排放汗水,汗水 中含乳酸和氨基酸,可润湿皮肤
随粉刺和面疱 保养重点:①、清洁②、毛孔调理与收敛
28
..\图片\qlysdebbylong070523047.jpg
29
敏感脆弱(补水)症状

先天性敏感脆弱的皮肤较薄,真皮脆弱,微 血管明显易见。后天的刺激则多使皮肤角质 代谢失调结构排列紊乱,皮脂膜不健全,表 皮细胞尚未成熟。皮肤天然保湿因子与细胞 间皮脂未制造完全时,角质层会剥落,皮肤 水份易消失,过敏与刺激更易发生,导致发 炎、红肿、脱皮、粗糙、抵抗力弱等。
10
小结
皮肤细胞在基底层繁殖,在棘细胞层增殖,
在颗粒层过渡,在透明层吸收,在角质层形 成(弱酸性)保护膜,然后脱落消失,在健 康的状况下,表皮完成新细胞的生长时间为 28天。 男性的 PH值为4.5-6 女性的PH值为5-6.5
11
真皮的结构
..\图片\20050821105031492.gif
15

皮下脂肪


具保暖作用,以背部,臀部,最丰富利于睡 眠,鼻子、耳朵最少,女性皮下脂肪较丰富。 保温和固定器官的作用,构成女性曲线美, 女性比男性多10%。
16
皮下组织的结构
17
皮肤的附属器官 结构: 表皮 真皮 附属器: 毛 皮脂腺 汗腺 指 (趾 )甲
18
皮肤如何摄取营养
养份由血液和淋巴供给皮肤养份。
12
真皮的结构



乳突层占20%,网状层占80% 网状层(有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三种 纤维使肌肤有良好韧性和弹性。胶原纤维有升 缩性,增加皮肤弹性。缺少三种纤维皮肤易起 皱纹。 基质:填充在纤维组织和细胞间,主要成份粘 多糖、蛋白质、盐份和水份(保湿水份非常高) 乳突层(含血管供给氧气、营养、调节体温,主 要是输送营养给基底层细胞,神经起感觉作用 真皮细胞:由纤维细胞(生成结缔组织和基质)和 组织细胞(吞篾细胞内的残渣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