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保护性约束制度教学教材
保护性约束课件

15
注意事项
5.约束时,病人平卧,四肢舒展,保持肢体功能体位. 约束带的打结处和约束带另一端不得让病人的双 手触及,也不能只约束单侧上肢或下肢,以免病人 解开套结发生意外.
6.约束带的使用一定要在护士的监视之下,并保 证被约束病人不受其他病人的伤害,更应防止病 人挣脱约束带而发生危险.
12
13
注意事项
1.
约束病人要非常谨慎,符合约束病人的适应症. 使用时必须遵医嘱方可执行.如情况紧急, 应 在约束后立即报告医生。
2.
正确使用约束带是防止病人发生意外,确保病人 生命安全, 使用前都应该耐心向病人解释清楚.
14
注意事项
3.保护性约束属于制动措施,故使用时间 不宜太长,病情稳定或治疗结束后应及时 解除约束.需较长时间约束者应定时更换 约束肢体或每2小时活动肢体或放松一次.
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病人防止坠床.
对治疗,护理不合作的病人 保证治疗护理得以 顺利实施.
4
适用范围
• 1、患者出现对自己或他人高危险性暴力行为时适 用
• 2、避免患者或他人受到伤害及设备损毁时适用。 • 3、预防突发事件时(自杀或自伤,攻击或破坏,
跌 倒等)。 • 4、影响治疗计划或环境干扰行为。 • 5.其他:如行为治疗或约定,减少环境刺激,体
16
注意事项
7、有以下情况者护士应特别警惕: 生理情况不稳定时 有神经及骨科上的问题 服用过量药物过量时
17
护理要点
1、做好被约束病人的生活护理,保证入量,每2小时 协助病人大小便,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2、15到30分钟观察一次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 以及约束带的松紧程度,并及时调整.
保护性约束制度

保护性约束制度
病人约束保护制度
约束病人是为了保护病人、工作人员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并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
因此,应根据医师的医嘱执行,并做好护理记录。
以下情况下的病人可使用保护性约束:1.极度兴奋躁动,
用药难以控制其行为紊乱者;2.各种原因引起的谵妄状态,一
时不能用药物控制其症状者;3.癫痫伴有意识障碍,一时不能
控制者;4.治疗需要,如ECT治疗、输液或其他治疗不合作者;5.其他特殊情况需要采取措施以保证安全。
在约束病人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与病人持续谈话,缓和口气,告知执行约束的目的和时间,使其消除恐惧。
严禁使用约束惩罚病人。
对于约束病人,应经常巡视,观察其约束肢体血运情况,定时更换约束肢体,防止因保护不当(如用力过猛、松紧不适
当等)而损伤其肢体。
当症状有所改善或病人安静入睡后,应解除约束。
对于约束病人,应按时喂开水,注意大小便护理,关心病人冷暖,冬天防冻伤,夏天防蚊虫和防暑。
约束病人应与其他病人分开,尽量隔离于一室,防止其他病人伤害。
每班应作好重点交班及约束观察登记。
交接班内容包括:约束原因、约束松紧度、约束带数目、床褥、衣裤是否有大小便污染。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1.目的:约束因心理或生理因素而具有自伤或伤人趋势的病人的行为,以确保病人及其他人员的安全,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周到的医疗服务。
同时,充分地尊重病人及家属对病情的知情权及对治疗的选择权,尊重患者人格和尊严。
2.范围:因心理、生理等原因造成不能自主控制行为需要保护性约束的病人。
3.权责:3.1医生要严格掌握保护性约束的指征,对约束病人行为的必要性进行评估及再评估并做好记录。
3.2护士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时要做好病情的观察、记录及健康教育。
4.定义:保护性约束是指用合适的约束工具约束因心理、生理等原因造成不能自主控制行为的病人,防止其发生自伤、伤人、非计划拔管等意外事件。
5.作业内容5.1保护性约束一定要严格掌握指征,尽可能减少使用。
5.2医生或护士发现有需要采取措施约束病人行为的情况吋,医护之间要及时相互沟通,由医生下达医嘱,每天再次评估,若病情仍需约束,则重新开立医嘱,且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5.3医生每次下达约束医嘱时必须对必要性进行评估,要向病人或/和家属说明约束病人的必要性和方法、约束病人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拒绝约束可能造成的后果、家属如何配合等情况,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5.4护士遵医嘱在采取约束病人行为前要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并记录。
5.5对病人采取约束措施后,护士要加强观察,至少每1小时巡视病人一次,检查约束带松紧是否合适、约束病人的器具是否安全、约束措施是否恰当、病情是否允许终止约束等情况。
护士评估可以解除约束时,要通知医生检查病人,由医生决定是否解除约束。
除ICU病区外,其他病区受到约束的病人一般要求家属留有能力看护病人的陪伴人员。
5.6严重精神疾患病人,如果上约束带后或采取其他约束措施后,仍难以保证病人自身及其他人员安全的,要及时向医务部或总值班报告,必要时将病人转到心理卫生病房,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5.7在约束病人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充分尊重病人及家属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注意对病人个人隐私的保密。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是为了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维护秩序而设立的一套规章制度。
在医疗机构中,存在一些特殊病种或行为异常的患者,他们可能因为精神病、躁郁症等原因无法自我控制,并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对于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来说显得极为重要。
一、背景与必要性: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出现1.1 背景描述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导致医疗社会工作的流程更为复杂。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病例,这些患者的精神状态往往不稳定,对自己及他人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1.2 必要性分析针对特殊病种或行为异常的患者,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建立成为医疗机构管理的必要举措,它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保护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医疗质量,并符合伦理和法规要求。
二、约束管理制度的原则2.1 人权尊重原则在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中,尊重患者的人权,尽量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干预,确保患者在得到必要的治疗和监护的同时,享有自由和尊严。
2.2 医疗安全原则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患者的安全,防止自我伤害及对他人造成危害。
在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约束患者的行动和活动范围,以控制风险的发生。
2.3 程度适度原则约束管理的程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医护人员可以在不妨碍患者生活和健康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监护和照料,同时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
三、约束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3.1 科学评估和计划制定在患者入院前,医疗机构应通过专业的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精神状态和风险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
3.2 安全设施的建设医疗机构应设立安全设施,包括锁定病房、观察室、防护器具等,确保患者在封闭空间内不受伤害的同时,提供必要的监护和照料。
3.3 专业培训和指导医疗机构应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特殊病种患者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约束管理技巧和方法,以保证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和人性化。
保护性约束.(1)

(1)应治疗需要者。 (2)各种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一时不能用药物控制其症
状者。 (3)因躯体疾患而不能使用药物控制的兴奋躁动者。 (4)各种癫痫发作伴意识障碍,一时不能控制其症状者。 (5)极度兴奋躁动对其自身不利,将造成自伤,导致衰竭
或对周围构成不安全因素者。 (6)其它特殊情况确实需要暂时需要保护者。
(5)注意患者的尊严,不可将患者的手扭
多在体力控制后,紧随实施或必须卧床 实施特殊治疗的就要实行机械性控制。通 常要借助一些工具如:约束带、约束背心 、保护衣等。机械性控制的方法:控制时 首先同时控制其双上肢,必要时同时还要 控制双下肢,两个护理人员站于病人两则 执行胸部约束,以手结固定于床架上然后 将用约束带分别系于双腕关节和双踝关节 ,再系于床栏上,必要时再控制肩关节, 以防止头部碰伤。
10/27/2020
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之前,精神科执业医师、护
士应当仔细评估患者的情绪、合作程度、行为表现等,
努力劝导患者配合治疗。
实施后要告知患者的监护人。为防止个别医务人
员违法使用保护性医疗措施侵害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
益,本条做了这样的规定。起监督制约作用。
10/27/2020
被约束患者的护理交接班应当在床边进行,内容
约
束
带
约束衣
(1)凡约束保护病人须遵医嘱方可执行,如情况紧急, 应在约束后立即报告医生。
(2)根据病人的接受程度,尽可能当场对病人或家属作 出适当的解释。
(3)保护带必须系得松紧适宜,扣结处以通过二个手指 的松紧度为宜,保护带的结头必须远离病人的手或头部可 及之处。
(4)巡视中要经常观察病人冷暖,大小便情况,被约束 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定时补充水分,切实做好晨晚间护 理及预防压疮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专题培训课件

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
第三十七条 对门诊、急诊和住院治疗的精神 障碍患者暂时采取约束或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 施,应当出于以下目的: (一)保障患者自身的安全。 (二)保护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 (三)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早日康 复。 (四)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 序。
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
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
第四十一条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期间, 为防止发生意外,可以不经医生医嘱,由病房 护士长决定使用或者解除保护性约束措施。 第四十二条 被约束的患者的护理交班应当在 床边进行,内容包括松紧情况、皮肤情况、保 护带数目以及护理记录是否完整。 第四十三条 实施约束和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 施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过约束技巧等方面的专 门训练。
精神卫生法
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 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 或者撤职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暂停六个 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给予 或者责令给予开除的处分,并吊销有关医务人 员的执业证书: (一)违反本法规定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 医疗措施的;
完全限制活动 86.13% 部分限制活动 52.11%
87.6%
情感性精神障碍
5.4%
我院保护性约束使用率比较
病区 一病区 二病区 三病区 五病区
2012年 2.7% 5.0% 2.1% 3.0%
2013年 2.3% 2.3% 1.9% 1.6%
保护性医疗措施适用条件
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仅应用于医疗机 构内,在医疗机构以外不得适用。适用约束、 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前提是精神障碍患者 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 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没有其他可 替代措施。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1.目的:约束因心理或生理因素而具有自伤或伤人趋势的病人的行为,以确保病人及其他人员的安全,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周到的医疗服务。
同时,充分地尊重病人及家属对病情的知情权及对治疗的选择权,尊重患者人格和尊严.2。
范围:因心理、生理等原因造成不能自主控制行为需要保护性约束的病人。
3。
权责:3.1医生要严格掌握保护性约束的指征,对约束病人行为的必要性进行评估及再评估并做好记录.3。
2护士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时要做好病情的观察、记录及健康教育。
4.定义:保护性约束是指用合适的约束工具约束因心理、生理等原因造成不能自主控制行为的病人,防止其发生自伤、伤人、非计划拔管等意外事件。
5。
作业内容5.1保护性约束一定要严格掌握指征,尽可能减少使用。
5。
2医生或护士发现有需要采取措施约束病人行为的情况吋,医护之间要及时相互沟通,由医生下达医嘱,每天再次评估,若病情仍需约束,则重新开立医嘱,且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5。
3医生每次下达约束医嘱时必须对必要性进行评估,要向病人或/和家属说明约束病人的必要性和方法、约束病人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拒绝约束可能造成的后果、家属如何配合等情况,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5。
4护士遵医嘱在采取约束病人行为前要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并记录。
5。
5对病人采取约束措施后,护士要加强观察,至少每1小时巡视病人一次,检查约束带松紧是否合适、约束病人的器具是否安全、约束措施是否恰当、病情是否允许终止约束等情况。
护士评估可以解除约束时,要通知医生检查病人,由医生决定是否解除约束.除ICU 病区外,其他病区受到约束的病人一般要求家属留有能力看护病人的陪伴人员。
5.6严重精神疾患病人,如果上约束带后或采取其他约束措施后,仍难以保证病人自身及其他人员安全的,要及时向医务部或总值班报告,必要时将病人转到心理卫生病房,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5.7在约束病人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充分尊重病人及家属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注意对病人个人隐私的保密。
保护性约束操作常规

约束操作时应尊重患者的权利,如知情同意权、 隐私权等,并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医疗护理和关 注。
03 遵守法律法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约束操作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确 保操作合法合规。
约束操作的技巧与要点
1 2
评估患者状况
在实施约束操作前,应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全面评 估,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配合程度等。
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如 约束带、约束手套等,确保安全可靠。
3
正确实施约束操作
在实施约束操作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 巧,确保操作顺利完成,同时避免对患者造成不 必要的伤害。
约束操作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患者反抗
在约束操作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不理解或害怕而产生反抗情绪 或行为,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和安抚患者,确保操作顺利进行。
目的
保护患者和其他人免受伤害,控制患者的不安全行为, 防止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 行。
适用范围与对象
01
适用范围
保护性约束通常适用于无法控制自己行为、有攻 击行为、严重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患者。
02
适用对象
保护性约束可以针对任何年龄段的患者,包括儿 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
在紧急情况下,如患者突然出现攻击行为或严重 精神症状,保护性约束可以迅速控制局面,为后 续的医疗救治争取时间。
02
保护性约束操作流程
评估风险与需求
患者状况评估
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以及配合程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
风险因素评估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坠床、拔管等风险因素,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内容
1.保护性约束一定要严格掌握指征,尽可能减少使用。 2.医生或护士发现有需要采取措施约束患者行为的情况时,医 护之间要及时相互沟通,由医生下达医嘱,且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3.医生每次下达约束医嘱时必须对必要性进行评估,要向患者 或/和家属说明约束患者的必要性和方法、约束患者后可能出现的意 外情况、拒绝约束可能造成的后果、家属如何配合等情况,与家属 签署《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并记录。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3.认知障碍:是指因思考、学习或记忆有关的精神活动障碍的 情況而使用身体约束。
4.行为紊乱:有精神症状的患者为避免不适当的行为而导致患 者或他人可能受到伤害的情况而使用身体约束。
5.协助治疗:是指因辅助执行医疗处置而使用身体约束;如皮 肤瘙痒者、使用呼吸器患者、施行了某些手术的患者使用身体约束 的情況。
权责
1. 家属:家属签署《保护性约束告知书》 2. 医务人员:评估确定需约束的患者 3. 医生:开具约束医嘱/医生授权照护的护理人员处理
定义
保护性约束——指用约束工具适当限制患者冲动、自伤、伤人、 紊乱、治疗不合作等行为,以保证患者安全的方法。
保护约束具
约束床 约束带 脚铐 约者,如果上约束带后或采取其他约束措施后, 仍难以保证患者自身及其他人员安全的,要及时向医务部或总值班 报告,必要时将患者转到心理卫生病房,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7.在约束患者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医务人员道德规范, 执行《人性化人文关怀服务制度》,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价值观、 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注意对患者个人隐私的保密。
4.护士遵医嘱在采取约束患者行为前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健康 教育,并记录。
5.对患者采取约束措施后(具体操作方法见附件),护士要加 强观察,至少每1小时巡视患者一次,检查约束带松紧是否合适、约 束患者的器具是否安全、约束措施是否恰当、病情是否允许终止约 束等情况。护士评估可以解除约束时,要通知医生检查患者,由医 生决定是否解除约束。除ICU 病区外,其他病区受到约束的患者一 般要求家属留有能力看护患者的陪伴人员。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应用指征,注意维护患者自尊。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保护具的目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以取得理解和配合,并使之获得保护具应用的有关知识。 3.保护具只能短期使用,并定时松解约束带,协助患者翻身活 动。 4.使用时肢体处于功能位置,松紧适宜(1-2 指为宜),密切 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 5.记录使用保护具的原因、时间、观察结果、护理措施和解除 约束的时间。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目的
保证患者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在护理人员执行患者 约束时,能有所依据
保障治疗顺利进行
范围
凡院內住院患者及门急诊就诊患者,有以下情況,但沒有其他 更有效保护方法的适用:
1.儿科患者:因认知及自我保护能力尚未发展完善,易发生坠 床、撞伤抓伤等意外或不配合治疗的情况而使用身体约束。
2.坠床或跌倒几率高的患者:如麻醉后未清醒者、意识不清、 躁动不安、或年老者为预防跌倒的情况而使用身体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