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约束考核标准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一、保护性约束指使用约束工具对患者身体和/或四肢的约束。
二、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向患者和/或家属讲明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
三、保护性约束指征
(一)谵妄、昏迷、躁动等意识不清的危重症患者;
(二)特殊治疗期间的临时限制;
(三)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四)精神障碍患者;
(五)病情危重、使用有创通气、伴有各类插管、引流管,防止发生坠床、管路滑脱、抓伤、撞伤等患者。
四、医生下达约束医嘱后护士方可执行。
五、根据约束部位选择恰当的约束工具。
宽绷带可约束手腕及踝部,限制患者手、上肢和脚的活动;肩部约束带可固定肩部,限制患者坐起;膝部约束带可固定膝部,限制患者下肢活动。
六、使用保护性约束注意事项
(一)认真对患者进行评估;使用约束具后做好护理记录。
(二)为患者实施约束时尊重患者,并保护患者隐私。
(三)使用约束带时肢体处于功能位,保证患者舒适安全,避免损伤。
(四)至少每小时巡视、评估约束部位血液循环情况、约束带松紧是否适度、约束工具安全措施是否得当,并做好记录。
七、除ICU外,约束的病人一般要求家属留有能力看护病人的陪伴人员。
患者约束法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内容标准分扣分源自准备20分1、着装整齐
2、核对医嘱
3、评估:
(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约束部位皮肤色泽、温度及完整性等
(2)评估需要使用保护具的种类和时间
(3)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约束法的必要性,保护具作用及使用方法,取得配合
4、洗手,酌情戴口罩
5、备物:棉垫、保护带、大单
4、全身约束法: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至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至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于身体后,紧掖靠护士一侧身下
5、整理床单位
6、整理用物
7、洗手,记录,做好交接班
4
14
14
20
4
4
10
4 3 2 1
14 10 6 2
14 10 6 2
2
2
4
2
10
2 1
2 1
4 3 2 1
2 1
每少一件用物扣1分
实施
70分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
2、肢体约束法:松近侧盖被,暴露患者腕部及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及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系于床缘上,同法做对侧
3、肩部约束法:松近侧盖被,暴露患者双肩部,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装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后分别固定于床头
20 15 10 5
4 3 2 1
4 3 2 1
10 8 6 4 2
质量
评价
10分
1、举止端庄,作风严谨
2、关注患者舒适、约束松紧适宜
3、与患者及家属交流用语规范、自然、针对性强
病人身体约束操作及评分标准

6.穿约束衣:约束衣两根带分别系于床沿。
7、正确安全使用约束装置,尽可能保持病人最大的病人治疗的安全的有效性。
2、可能造成病人的自我伤害。
病人身体约束操作及评分标准
年月日科室:姓名:监考人:得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用物
准备
棉垫数块、保护带和约束衣
5
少一件
-1
操
作
步
骤
指征
注意
事项
指导
患者
1.规范洗手
2.携用物至病人床旁,评估使用约束的指征。
3.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
4.约束肢体:棉垫包裹手腕或踝部;用保护带妥善固定;将保护带系于床沿。
3、造成操作困难,须临时制动。
4、为确保治疗的安全须临时制动者。
1、实施约束时,将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二指为宜。
2、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
3、保护性约束属制动措施,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病情稳定或者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解除约束。需较长时间约束者,每2小时松解约束带1次并活动肢体,并协助患者翻身。
4、准确记录并交接班,包括约束的原因、时间、约束带的数目,约束部位,约束部位皮肤状况,解除约束时间等。
1、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约束的目的、方法、持续时间,使患者和家属理解使用保护具的重要性、安全性,征得同意方可使用。
2、告知患者和家属实施约束中,护士将随时观察约束局部皮肤有无损伤、皮肤颜色、温度、约束肢体末梢循环状况,定时松解。
3、指导患者和家属在约束期间保证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适当的活动度。
约束带使用护理操作规范考核评分标准

约束带的使用法1.醐出防止高热、澹妄、昏迷、躁动及危重患者因意识不清而发生坠床、撞伤及抓伤等意外,确保患出限制患者身体或肢体的活动,确保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2.操作和序出评估(1)患者的生命征及意识状态。
(2)皮肤完整性;有无压疮、皮疹、潮红;有无局部外伤。
(3)躯体移动能力。
(4)患者家属对使用约束带的接受程度。
出准备(1)患者准备: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使用保护具的重要性和方法,愿意配合使用。
(2)护理人员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3)物品准备:尺寸适宜的棉织约束带4条,棉垫4块。
Fb告知(1)使用保护性约束具的目的是防止患者发生坠床、撞伤及抓伤等意外,以确保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2)护士会对不能配合的患者,如拔管、抓伤口,给予手脚约束。
用绷带和棉垫束缚手腕及踝部,绷带以双套结的形式套于腕部,并垫以棉垫,保护皮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会注意松紧度。
(3)对于四肢躁动较剧烈、发生打人、蹬踹、双腿跨越床档者护士会给予四肢约束,用特制约束带束缚肩部、上肢、膝部,同样内衬棉垫,以保持患者皮肤。
(4)在使用约束具期间,护士会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必要时,护士会进行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危。
(5)在使用约束具期间,护士会将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保证患者安全和舒适。
出实施(1)核对解释:备齐用物带至病室,进行三杳七对,向患者亲属或陪伴解释操作原因和过程,取胎作。
(2)体位: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3)如患者躁动不合作用合适力量控制患者。
(4)约束患者①宽绷带约束:先用棉垫包裹手腕或踝部,再用宽绷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不脱出(以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度),然后将带子固定于床缘上。
媚溢诔带:需限制患者坐起时可用筒式约束带固定筒式约束带用布制成,宽8cm长12cm。
操忸寸,将患者两根帽部套进袖筒,腋窝衬棉垫,两袖筒上的细带子在胸前打结固定,将下面两条较宽的长带系于床头。
⑨脑约束带:常用于固定布制成。
保护性约束法

保护性约束法
一、目的:
1.预防患者伤害自己或他人。
2.协助意识障碍且躁动不安的患者,使其能安静休息,预防意外的发生。
3因治疗需要固定身体某一部位。
二、注意事项:
1. .约束患者一定要根据病情,在约束过程中要态度认真,表情和蔼,爱护患者。
2.约束患者时要齐心协力,用力均衡,不能强拉一侧肢体,以防患者扭伤或骨折。
3.被约束的患者要防在单人间,因其行为受限制,避免其他患者受到伤害。
清除房内危险物
品和一切可搬运的物品,以防患者自行解除约束后出现过激行为。
4.约束方法要正确。
约束带要有衬垫,约束在功能位,打结不易过松或过紧,以伸进2指为
宜,约束时间不易过长,一般30分钟到1小时为宜,若需长时间约束,因1-2小时松开一次,进行局部按摩,协助大小便。
5.密切巡视,观察肢体血运,查看约束带是否脱落或松紧,床单被套是否干燥,冬天注意保
暖,夏天注意放中暑。
6.上约束带的患者要进行床旁交接班。
7.患者精神症状好转后应及时解除约束,做好安抚工作,消除对立情绪,认真清点收回约束
带。
石河子绿洲医院患者约束法考核评价标准日期:考核者:。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患者约束法(附考核评分标准)

技术三十四患者约束法(一)目的1.对自伤、可能伤及他人的患者限制其身体或者肢体活动,确保患者安全,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2.防止患儿过度活动,以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或者防止损伤肢体。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约束部位皮肤色泽、温度及完整性等。
2.评估需要使用保护具的种类和时间。
3.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约束的必要性,保护具作用及使用方法,取得配合。
(三)操作要点1.肢体约束法:暴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者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将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2.肩部约束法: 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后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被,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3.全身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
具体方法是: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至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至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体后,紧掖于靠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
(四)患者指导1.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约束的目的、方法、持续时间,使患者和家属理解使用保护具的重要性、安全性,征得同意方可使用。
2.告知患者和家属实施约束中,护士将随时观察约束局部皮肤有无损伤、皮肤颜色、温度、约束肢体末梢循环状况,定时松解。
3.指导患者和家属在约束期间保证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适当的活动度。
(五)注意事项1.实施约束时,将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二手指为原则。
2.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
3.保护性约束属制动措施,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病情稳定或者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解除约束。
需较长时间约束者,每2小时松解约束带1次并活动肢体,并协助患者翻身。
4.准确记录并交接班,包括约束的原因、时间,约束带的数目,约束部位,约束部位皮肤状况,解除约束时间等。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1、为规范保护性约束、隔离措施的实施,依据我国《精神卫生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七条和第七十五条之要求,制定本制度。
2、保护性医疗措施是指在对患者的进行医疗护理活动的同时采取的一切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措施。
保护性约束则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3、实施的法定指征为“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
”
4、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是指其他较少限制的帮助性措施(如解释、劝说、安抚、警示等)使用后无效的情形。
5、实施之前,医务人员应做好患方的相关解释工作,对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的危险性、必要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做出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具医嘱。
在事发突然的紧急情况下,可以立即采取保护性约束、隔离措施,事毕及时据实评估患者情况和补开医嘱。
6、病人约束保护期间,加强观察病人的病情、约束带的松紧、肢体的血液循环等,做好生活护理。
7、做好约束病人的床边交接班工作,包括病人的病情、约束带数、松紧、皮肤以及床单位清洁情况等,尤其约束带数及时清点,防止病人以此为自杀工具。
8、被保护的病人与未保护的病人应尽量分开安置,并加强观察,防止
被被保护者被其他病人伤害。
9、执行约束病人后,护理人员必须完整、正确地填写约束保护登记单,并按要求书写护理记录及巡视记录单。
10、约束保护病人情绪稳定后,应与医师联系,医务人员应做好评估,根据病情及时解除约束,并做好记录。
保护性约束制度

保护性约束制度
(一)保护性约束是指为保证患者的安全,对患者身体和四肢的约束。
(二)保护性约束使用指针:
1、谵妄、躁动、昏迷等意识不清及精神障碍患者;
2、特殊治疗期间的临时限制;
3、使用有创通气、伴有各类插管、引流管等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三)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度,根据患者需要选择恰当的约束用具。
(四)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向患者和家属讲解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所需保护具的种类,使用时间、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五)对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患者要定时观察,密切注意有无皮肤破损及血液循环障碍等情况,按要求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肩部约束法
பைடு நூலகம்20
9.踝部月书法
10
10.检查约束效果、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约束肢体末梢循环状况、保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保证适当活动度等
4
11.指导患者家属(现在已经约束好了,我并不是完全将他肢体固定、而是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我会随时巡视病房、观察使用情况和局部使用情况等)
3
12.再次查对床号姓名
保护性约束操作程序考核标准
操作程序
姓名
扣分
基础分
准备
护士着装整齐、规范:用物齐全、适用,摆放合理
3
操作
1.查阅病历、查对医嘱
2
2.核对床号、姓名及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
5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况、约束部位皮肤及色泽等
4
4.再次与家属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
4
5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2
6.查对床号、姓名
2
7.腕部约束法
2
13.用物处置
2
14.洗手,取口罩。约束单记录
2
评价
1.操作规范、熟练,沟通良好
5
2.掌握约束目的、注意事项
5
3.对自己操作能作出客观评价
5
总分
【评分标准】1.用物缺一项或不符合要求扣一分,用物摆放不合理扣两分。 2.仪表一处不符合要求扣一分。 3.操作程序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4.操作15分钟内完成,每超过规定时限的20%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