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方形和圆形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0课《画方形和圆形》教学设计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0课《画方形和圆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0课《画方形和圆形》,主要介绍了使用计算机画图工具绘制方形和圆形的基本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画图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画图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画图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对绘制方形和圆形的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画图工具绘制方形和圆形;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画图工具的使用,能够绘制出方形和圆形;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熟练运用画图工具,创新绘制出不同的方形和圆形。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跟随实践,以便快速掌握画图工具的使用;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个别指导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可用的计算机;2.软件准备:打开画图工具,准备好相关素材;3.教学资源:准备一些有关方形和圆形的图片,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方形和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计算机绘制方形和圆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画图工具绘制方形和圆形,讲解相关操作方法,让学生跟随实践。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独立操作画图工具,尝试绘制方形和圆形。
六年级上第4讲圆中方方中圆

六年级上第4讲圆中方方中圆在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圆中方方中圆”这个知识点可是相当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奇妙的数学世界。
咱们先来说说“圆中方”。
想象一下,有一个大大的圆形,在这个圆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那这个正方形和圆形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为了更好地理解,咱们不妨动手画一画。
画一个圆,然后以圆的直径为正方形的对角线,画出这个正方形。
这时候你会发现,正方形的对角线把它分成了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那怎么来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呢?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能发现,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圆的半径乘以半径再除以 2。
因为正方形由四个这样的三角形组成,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就是2 倍的半径的平方。
再来看圆的面积,咱们都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是π乘以半径的平方。
如果假设圆的半径是r,那么圆的面积就是πr²,正方形的面积就是2r²。
接下来咱们研究一下它们面积的比例关系。
圆的面积除以正方形的面积,就是πr²÷(2r²),经过约分计算,可以得出圆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比是π∶2 。
说完了“圆中方”,咱们再聊聊“方中圆”。
这回是在一个正方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圆。
那这个圆和正方形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同样,咱们还是动手画一下。
画一个正方形,然后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画一个圆。
这时候可以发现,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那圆的面积怎么算呢?还是π乘以半径的平方,这里圆的半径就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
正方形的面积就是边长乘以边长。
假设正方形的边长是 a,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是 a²,圆的面积就是π×(a/2)²,经过计算就是πa²/4 。
那它们面积的比又是多少呢?圆的面积除以正方形的面积,就是(πa²/4)÷a²,约分计算后得出圆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比是π∶4 。
通过对“圆中方”和“方中圆”的研究,咱们发现了它们各自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比例关系。
《画圆形和方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八课画圆形和方形南京市上元小学胡婷婷■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使用“画图”工具箱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不但能掌握使用“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工具,还能够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不长,对于“用计算机画图”这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十分感兴趣,但学生年龄还比较小,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比较薄弱,加上对计算机操作还不太熟练,不敢大胆尝试操作,所以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等工具画出简单的图形。
(2)能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房子等活动,让学生熟练地使用“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三个工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成果,发现美,创造美。
4.行为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工具制作出富有特色的作品。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2)shift上档键的使用。
2.教学难点使用工具制作出多样的组合图形。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运用网络广播系统和多媒体演示的手段,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学生演示、教师引导;教师演示、学生练习;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等,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画圆形和方形是画图单元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组合图形,而这一课是初步向学生展示出画图软件的多功能性。
本课向学生同时介绍了三个工具,备课过程中我一直很顾虑,这节课重点抓模仿应用,还是抓创新拓展呢?最终决定,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如果他们不能给我惊喜,那我更要从画图的第一课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画方形和圆形》教学设计

画方形和圆形一、教材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画图”程序,学会了使用“铅笔”“刷子”“橡皮擦”等工具。
本课学生继续学习“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积累使用“画图”工具创作图画的经验。
本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在绘画造型的基本练习中,提高用“矩形”“圆角矩形”“椭圆”等基本形状表现物体形象的能力。
本课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工具的用法,还要能够用学习过的工具组合出基本图形,积累使用“画图”程序绘画的技巧,比如鼠标器准确定位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
他们普遍对使用“画图”程序来进行绘画感兴趣,但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较薄弱,对计算机操作还不太敢大胆尝试。
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画图”程序的信心。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 学会使用“矩形”“圆角矩形”“椭圆”等工具并学会组合简单图形。
2. 学会使用Shift键画圆和正方形等图形。
3. 提升用基本图形表现物体形象的能力。
4. 通过教材自学、小组互助等学习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大胆操作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掌握“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2)渗透用基本形状观察记忆物体形象的意识。
(3)通过绘画造型的基本练习锻炼用“椭圆”“矩形”“圆角矩形”等基本形状表现物体形象的能力,明白鼠标器准确定位的重要性。
2. 难点:(1)掌握正方形、圆角矩形和圆的画法。
(2)唤起学生的创作欲望,积累绘画技巧和经验。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网络广播系统和多媒体演示的手段,采用“活动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主。
利用教学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可以对比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种画圆的方法

四种画圆的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画圆是绘画中的基本技巧之一,不仅在绘画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在设计、美术、建筑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在绘画中,画圆的正确性和美感决定了整幅作品的质量,因此学会画圆是每个绘画爱好者都需要掌握的技巧。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四种画圆的方法。
第一种画圆的方法是使用圆规。
圆规是一种画圆工具,它由一个可移动的手柄和一个固定的尖头组成,通过调节手柄的长度可以改变画出的圆的大小。
使用圆规画圆非常简单,只要确定圆心的位置和半径,然后将固定的尖头放在圆心位置,调节手柄的长度就可以画出根据所需大小的圆。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画出精确圆形的情况,比如在绘制建筑设计图纸或工程草图时。
第二种画圆的方法是使用圆规等比缩放。
这种方法也是使用圆规来画圆,但是与前一种方法不同的是,通过比例尺的等比缩放来得到所需的圆。
首先确定圆心的位置和半径,然后根据比例尺上的标尺来调整圆规的长度,最后就可以使用圆规画出所需大小的圆。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根据比例来画圆的情况,比如在制作模型或设计平面布局时。
第三种画圆的方法是使用绳子和铅笔。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户外或没有画圆工具的情况下画圆。
首先确定圆心的位置,然后将一根绳子系在圆心上,用另一端系上铅笔,调节绳子的长度就可以画出所需大小的圆。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泛,可以在各种场合下使用。
第四种画圆的方法是使用圆规画弧。
有时候需要画出不完整的圆形,比如在绘画或设计中需要画出一段弧形。
这时可以使用带有弧线标尺的圆规来画弧。
首先确定弧的半径和圆心位置,然后将圆规放在对应的位置,然后沿着弧线标尺划出所需的弧形。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画出规则弧形的情况,比如在绘画中需要画出圆柱或拱门等。
以上介绍的四种画圆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需求,掌握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绘画和设计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作品的质量和美感。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多多尝试和练习,让我们的绘画技能更上一层楼!第二篇示例:画圆是绘画中的基础技巧之一,无论是绘画爱好者还是专业画家,都需要掌握画圆的技巧。
没有插件的情况下,如何画方圆节

方圆节的画法方圆节是方形和圆形风道的连接段,因为一端为方形,一端为圆形,故得此名。
建三维模型时,很多软件自带模块和插件,可以很方便生成,但本文主要如何在没有插件的情况下用草图大师绘制方圆节。
1.绘制方圆节的两端分别绘制一个圆形一个方形,拉开轴距,完成布置。
2.设置辅助线先设置方形的两根对称轴,再复制平移到圆形,生成圆形的两根对称轴。
最后,复制圆形的两根对称轴并旋转45度。
这样就给圆形建立了四根辅助线。
3.生成规则平面在与方形的对称轴平行的两条圆形的对称轴上,找到其与圆形的四个交点。
分别连接每个交点和最靠近该点的方形边的两个端点,生成四个三角形平面,如下图。
同理,分别连接方形的四个端点和离它最近的45度辅助线与圆的交点。
4.绘制曲面1)绘制辅助面在方圆节的轴向长度范围内,沿轴向将方形多次复制平移,注意确保方形平面与上步中绘制的四个三角形平面相交。
效果如下图所示:2)找交点选中所有图形,右键→intersect faces(面相交)→with selection(选择范围内),生成交点。
3)画曲面轮廓上步完成后,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辅助平面上的交点,如下所示:接下来,用点画弧功能来利用上述交点绘制曲面的轮廓线。
具体方法是:选择点画弧功能后,分别选择下图所示1、2、3,就生成了一条弧线。
重复以上步骤,画出所有曲面轮廓,删掉超出方圆节轮廓的多余线和面,生成如下图形:4)生成曲面首先,如图选中一个轮廓单元(蓝色部分):接着,主菜单draw(绘制)→sandbox(沙盒)→from contours(轮廓线),自动按轮廓线生成曲面,如下图:注意,此时如果发现顶上多了一截如下图一样奇怪的面,处理方法如下:选中曲面体(这是自动生成的),右键 explode(取消组合),再删掉多余的面s和线l就行了。
同理,做剩下三个轮廓块,再删除多余的辅助线,保留所有的面,就完成了。
下图是曲面和平面的拆解效果图。
注:软件版本为草图大师2014Pro。
画方圆作文范文

画方圆作文范文画方圆作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帮大家的画方圆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今天是星期三,心语作文暑期线上第一节课就要开始了。
中午,我一吃完饭就三下五除二地做完了作业,一直在冥思苦想,蔡老师会给我们讲什么内容呢?终于到上课时间了,我欢呼雀跃起来,立刻打开平板电脑,进入了蔡老师的课堂。
我急切地问老师:“老师,我们今天要上什么内容?”老师神神秘秘地笑了,却一言不发,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开始上课了,蔡老师大声宣布:“这次,我们来上一节游戏课!”“哇,做游戏呀!”同学们都兴奋极了。
我疑惑地问蔡老师:“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游戏呢?”蔡老师眉开眼笑地说:“我们玩的游戏叫做画方圆,同学们要听好游戏规则哦!”大家都瞪大眼睛,竖起了耳朵,认真地听规则。
“你们两只手各拿一支笔,同时在一张纸上画出方形和圆形。
你们画好后,请家里的大人也按照这样的方法画一张,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都可以来试一试。
”“好!”大家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我迫不及待地左右手各拿起一支笔,准备开始一展身手。
可是,当我拿起笔以后,却发现双手完全不听使唤。
我想把圆画好,旁边的方形却顾及不上。
我定睛一看,原本光滑的圆被我画成了奇形怪状的大石头,方形也画得歪歪扭扭。
结果可想而知,我的作品不堪入目,我非常失望,觉得自己很差劲儿。
就在这时,蔡老师看出了我的沮丧,便耐心地鼓励我:“天骏,不要灰心,不要放弃,后面你就会画得更好的!”我调整好坐姿和左右手握笔的方法,深吸一口气,又尝试了一次。
第二次,我画得似乎比第一次好一点儿了。
不过,我依然不是特别满意。
于是,我又全神贯注地进行了第三次的尝试。
第三次,我画的正方形方方正正,就像书上打印出来的一样。
圆形也画得圆滚滚的,我满意极了,立刻拍照发给了蔡老师。
接着,我叫来了奶奶,让她尝试画一画。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0课《画方形和圆形》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0课《画方形和圆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画方形和圆形》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0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绘制方形和圆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绘制各种方形和圆形,并能够运用这些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掌握了使用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技能。
但是,对于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创意设计,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绘制方形和圆形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计算机绘制方形和圆形的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这些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方形和圆形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实例。
2.计算机:确保每台计算机都能正常运行,安装必要的软件。
3.素材:准备一些方形和圆形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方形和圆形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计算机绘制这些图形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如何利用计算机绘制方形和圆形。
首先,介绍绘制方形的方法:选中绘图工具,点击鼠标左键,拖动鼠标绘制方形。
然后,介绍绘制圆形的方法:选中绘图工具,点击鼠标左键,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鼠标绘制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