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作者:朱铁臻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网添加日期:10年03月29日人类从山林走向平原,从江河走向湖海,从农村走向城市,这是人类祖先遗传的群居基因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工业革命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因。

工业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增强集聚性的过程。

世界城市化经历了近三个世纪,是一个逐步扩展的历史进程。

由于一个国家城市化可达到的水平,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又受人口、地理、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制约。

因此,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速度和途径有着差异,城市化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也不相同。

中国的城市化真正的发展阶段应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算起。

它是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和经济改革而发展的。

它与世界城市化有着基本的共同点,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中国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发展又走了一大段曲折的道路,城市化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我国早期阶段的城市化步履蹒跚,1949~1957的正常发展阶段;1958~1965年城市化大起大落、不稳定发展阶段;1966~1977年城市化停滞阶段;1978年以后城市化为复苏和发展阶段。

由1949年的城市化起点7.3%,到1998年的城市化率30.4%,整整用了50年。

前30年城镇人口年均增长为3.4%,其中,自然增长部分接近50%,其余部分为机械增长,即农村人口迁徙入城镇。

1966年至1978年城市化率一直在12%左右徘徊。

从1979年开始,城市人口逐渐上升,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期。

由1978年的全国城镇人口1140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8%,增至1985年全国城镇人口为2119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0.3%。

特别是1986年以后,全国城镇人口发展较快由23317.6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9%,到1994年增长为3430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62%。

1995年全国城镇人口为3517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9.04%。

1979~1997年,城镇人口年均增速度为4.1%,比前30年加快,而且机械增长是城镇人口增加的主要方式。

城市地理学—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地理学—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非农化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关系见表5-8,表5-9。 (P116)
二、城市化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1949年,我国城市136个。中国目前城市人口是7.7亿,只有654 个城市。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60个,而20万以下的小 城市却占比不到18%。 正常的城市化进程要有政治稳定作保证。 我国各时期城市化规模的变动情况如表5-10。(P116)
元、明、清三代的统一局势,造就了我国城市发展史 上最为雄伟、辉煌的都城----北京。
期间,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 涌现是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
但是,从总体上看,随着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这 三个时期的城市发展未能在宋代的基础上取得全面突破, 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倒退。
三、近现代社会时期
第二节 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发展史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二、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
三、近现代社会时期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1、城堡----城市的萌芽,6座古城遗址:登封王城岗; 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安阳后岗、章丘子崖、寿光边 线王;
2、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距今约3600年前的宫殿遗 址,一般认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
1961
9 维也纳
1866
10 布宜诺斯艾 1632 利斯
柏林
4332
莫斯科
4137
布宜诺斯 艾利斯
上海
4089 3595
加尔各答 3436
上海 布宜诺斯艾利斯 芝加哥 莫斯科 加尔各答
5800 5300 4900 4800 4800
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当代世界城市化三个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 3、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

城市化

城市化

三、分散型城市化阶段
• 分散型城市化在空间形态上又可分为两种形式 • (1)外延型(或连续型)城市化。即城市从地域上逐渐延伸,形 模不等的“城市带”或“城市群”。 • (2)飞地型(或跳跃型)城市化。即大城市为了长远发展的需要 距自己一定距离处新建一个城市或使原有居民点发展为城市。 • 城市化最明显的表现 :郊区化、卫星城运动和逆城市化。 • 郊区化
类型 卫星城市按主导职能分为工业、居住、科 研与文教3类 按位置分为里圈及外圈(以到母城市中心 区耗用5小时作为划分里、外圈的标准) 按发生过程分为自然发生(即处于特大城 市影响范围内的村镇自然变质,导致城镇 规模变大,与中心城市联系增多)及人为 规划发生 按其与母市的关系分为完全从属型、半独 立型和独立型
• 其本质是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在地域上的扩 展和郊区城市化的加强。 在郊区化过程中,随着人口和产业从市区移向郊 区,特大城市地域结构由集中趋向分散。但因 郊区各种条件的改善,不免吸引外国或其他地 区迁入人口和工业企业,也会造成整个城市范 围的扩大和人口、产业、资本的更大集中,以 及城、郊区结构失调。如在郊区化快速发展的 西欧和北美一些国家,出现市中心衰落和停滞; 而在郊区化发展相对缓慢的国家(如苏联、东 欧特大城市和中国北京、上海等),则出现市 中心区与郊区平行发展布局。
郊区化亦称郊区城市化。指最近三十年特大城市因人口和各种职能迅 郊区扩散转移,从而使郊区变为具有市区多种职能的城市化地域的 程。
其根本原因是急速膨胀的城市人口超过市区地域的负荷容量,致使城 部土地利用紧张,交通拥挤,居住和环境条件恶化;而郊区空间开 高速公路、地下铁道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和设施,为移居提供了方便 郊区化以人口和住宅为先行,后为商业、办事机构 。工业企业、特 是大型企业或因地价或因环境、交通运输、劳动力供应、专业化和 作配套生产等需求,为扩大再生产,也相继趋向于条件更好的郊区 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多种职能的郊区化。

第五章历史进程(上)

第五章历史进程(上)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节 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发展史 第三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及中国城市 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起源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 目前考古学证明最早的城市起源于美索不 达美亚平原。但是城市产生以后并不是从 一个地方传播的,而是从不同地域产生后


河 流 域
孟菲斯古城
孟菲斯位于埃及尼罗河三 角洲南端,今开罗西南23 公里的米特· 拉辛纳村,从 公元前3100年前起就是埃 及最古老的首都,定都且 长达800年之久。据传公 元前三千年为法老米那所 建,城市以白色城墙围绕, 谷当时名“白城”。曾作 为古王国的都城。为埃及 宗教、文化名城。公元七 世纪被毁,是当时全世界 最壮丽伟大的都市。
公元100年罗马控制地中海和西欧大部分
地区
– 建立公路系统 – 市场、行政中心、军事基地 – 罗马(80-100万人、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高达35 米的建筑)
米利都
以弗所
古罗马
Wheatley认为世界城市文明的发祥地 有七处:
美索布达米亚、 尼罗河流域、 黄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中美洲、 中央安地斯山脉、 尼日利亚西南。
2.城市的主要功能为宗教、政治、军 事等文化要素为基础的社会功能中心 地。
3、城市“市”的色彩日益增强
中世纪城市与早期城市的一个显著差别。 出现自治市(封建制的共和政体) 例: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 德意志的汉堡、科隆 大伦敦 纽约 自治市≠完全地方自治——同盟(汉萨同盟)

城市化历史进程

城市化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既符合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1.近代城市发展期。

这一时期促进中国城市有所发展的原因主要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殖民主义色彩。

这个时期就是因为外国列强的入侵,导致我国国门被迫打开,同时也使我国对外贸易的通道被打开。

各种通商口岸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洋务运动使军事、民用工业,也促进了近代工业城市得到发展。

2.计划经济的波动期。

这一时期城市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 ) 1949—1957 年的城市化短期快速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国家启动了很多重点工业项目,吸引了很多农民进入城市,使得新的一批工业城市得以建立。

(2 ) 1958—1965 年的城市化大起大落阶段。

这个时期由于大跃进的影响,使得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后来又因为前期冒进的发展,使得发展中的弊端开始显露,很多人都被动员回乡,城市人口下降,直接使城市化水平下降。

(3 ) 1966—1978 年的城市化停滞阶段。

这个时期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因为很多青年都下乡去了,所以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3.改革开放的加速期。

(1 )恢复阶段(计划经济的波动期1979—1983 年)。

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知青们和下放的人们陆续返乡,使得城市人口增长加快,出现了城市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2 )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1 年)。

因为国家的政策,使得小城镇得到了发展,城市人口和务工人员开始在小城镇落户。

(3 )城市迅速发展阶段(1992 年以来)。

国家确立了经济建设的目标,真正使得我国的城市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整个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成松散状,广州、深圳 与其它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较高,佛山、东莞次之。 从经济隶属度分析,广州与珠三角各市的经济联系较强, 辐射强度高,深圳虽是核心城市,比较而言,对周边的 城市的影响力有限。后者主要是外向型经济,以大出大 进的加工贸易见长,与香港的联系较为密切。
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农转非”政策
“过低城市 化”的出现
城市建设方针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和“离土不离乡”
957 960 965 970 978 986 993
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二、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各时期不同规模城市的数量
400 350 300(假) 化”与户口
城市化”
管制等政策
益紧张.饥荒开始出现。国 重点建设、
家开始制止农村劳动力进 稳步前进
入城市。1959年2月4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制止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指
示》……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的政策因素
“一五”期间,广州“被撇在一边”。 “内地的一些中等城市作为工业中心发 展得到优先考虑”。“商业是资本主义 的,而工业则是社会主义的……广州的 每个人都希望广州成为新的工业中心”。 时任书记陶铸没有强调广州悠久的商业 中心和广州作为商业中心的重要性。市 长朱光所也指出“因为广州是国防前线 的沿海城市,它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 点”。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公元五世纪至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公元9世纪初,巴黎、伊斯坦布尔、威尼斯、那不勒斯、热那亚(查理曼帝国建立) 公元10世纪末,制度变革(农奴)刺激了欧洲城市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发展,促成“自治市”、“自由城市” 的产生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现,有不同说法,但城市一旦形成、产生,即按其自身发展规律不断发展,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城市产生和早期发展阶段;②中世纪阶段(前工业化社会时期);③工业化时期(近代时期);④当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先后出现在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公元前3000年前后,埃及形成统一的王国,建都提尼斯,后又建新都孟斐斯;公元前3000-2500年,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开始国家的形成过程,出现了乌尔、巴比伦、亚速等以城市为中心的许多城市国家,在此影响下,小亚细亚和东地中海的克利特岛也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城市文明。

在此同时,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哈拉帕城、摩亨卓达罗城)和我国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也相继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

欧洲、美洲、非洲的城市建立较晚,公元前1000年左右,欧洲城市首先在希腊出现,因铁矿开采导致的生产力大发展和地中海沿岸贸易往来的发展,希腊随后出现了许多城邦国家(如雅典、斯巴达等),其中雅典由于良好的地理条件发展成40万人口的当时最大城市;通过移民,希腊的城市文明还扩展到地中海西部和黑海地区。

随着希腊文明的衰落,罗马开始强大,公元100年前后,罗马帝国控制了地中海和西欧的大部分地区,并在各地建立行政中心、军事基地、市场,伦敦、巴黎等欧洲著名城市开始兴起。

美洲最早的城市建立在公元前300年以前,非洲也在公元100年前就有城市的存在。

总之,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要时期。

古代城市形成发展的共同特点:1.城市大多座落在有利于农业、防御和贸易的地方2.城市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聚居区城市间没有严格的劳动地域分工,城市需要从各自的自然环境中生产自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城市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大,城内有不少农田,呈现田园景象。

第五章城市化历史进程(下)

第五章城市化历史进程(下)

3、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不同类型城市兴起
手工业城市大量兴起(纺织中心、陶瓷中心、制茶中
心)。
以商品流通为主的交通贸易型城市兴起发展。黄河、淮
河、长江、大运河沿岸形成一批交通贸易型城市。沿长 江的东西向、沿运河的南北向城市发展轴线形成。
对外贸易促进了沿海贸易港口城市兴起
(广州、温州、福州、泉州、上海、宁波)。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50-80 80-00
年均增 长
年均增 长
中国 11.2
19.7
17.4
19.4
26.4
36.0 9
0.27
0.834
世界 25.4
33.0
37.2
41.5
46.1
46.6
0.54
0.255
由表可见,发展缓慢主要在前30年。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 速度都比较快,说明我国落后世界平均水平近30年!目前处于城 市化发展的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乡,“反城市化”现象出现。1963-1965年由于调整市镇建制 标准等原因,城市化水平下降,到1965年城市化水平为 17.9%。
-小国都邑);另一方面,在各国内按郡县制,形
成王都—郡城—县城三级城市体系。

秦朝统一全国后,中国古代首都—郡城—县城三
级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2. 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出现
早期城市的功能以政治、军事为主,功能比较单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商业的比
重增加,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各产业全面发展。
第二节 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发展史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二、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 三、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发展 四、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发展 五、近现代社会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20世纪上半叶,城市化仅出现在先进的工业国 家,并未在世界范围内铺开。1900年时,城镇人 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只有英、澳、德三国。 1940年增加到十几个,大部分为发达的工业国。 二战后,城市化开始形成世界规模。从50年代到 70年代初期,世界经济发展迅速,殖民地半殖民 地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后,经济上也有一定发展, 这一切都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表5-3 世界分地区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1960—2000)
续表
世界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



2010年3月25日,联合国发布《世界城市化展 望》,表明世界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显著。 其中,北美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欧 洲和大洋洲处于高度城市化,城市化水平 70%—82%之间。这些地区城市化的水平将继 续增加。预计到2050年,除大洋洲以外,这 些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有望超过84%。 相比之下,2010年非洲和亚洲仍以农村为主, 分别只有40%和42%的城市化水平。

早期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城市主要分布在北方。 东汉末期,北方军阀混战,黄淮流域经济破坏。 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唐后期成为中国新的经 济重心。 这一时期城市发展中的主要特点:


三国以后,南方成为中国主要的城市发展地区, 南方的城市发展水平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
北宋时期产生了“城市革命”

北宋时中国“城市革命”表现: 业模式)被打破。破城开店、夜市、商品经济出现
世界特大城市化的发展趋势(1960—2000)
世界40O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发展(1960—2000)
巨型城市(城市集聚区)

巨型城市:城市人口超过800万。
纽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800万,1920年人口达849万,
1930年人口超过1000万。1950年伦敦人口超过1000万。随 后,东京-横滨突破1000万。

70年代,大阪-神户、墨西哥城、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
斯人口超过1000万。巨型城市也增加到17个。 2011年上海市常住人口2300万(市区户籍人口近1000万) 北京常住人口2200万(市区户籍人口近800万)

三、大都市带成为国家核心区域

20世纪50年代后,伴随着城市化加速,发达国家 出现规模巨大的城市地域。
一、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

自春秋开始,我国奴隶制社会逐渐解体,至战国后 期,封建制度确立。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分化明显。 城市经济发展较为活跃时期,城市发展主要特征: 1.都城—郡城—县城三级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2.城市经济繁荣,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出现 3.城市规划有重大突破

中国封建社会早中期的城市发展


自17世纪起,欧洲开始了现代国家的产生过程, 君主制的建立对首都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 响,城市规模迅速扩张。 17世纪初,伦敦、那不勒斯、米兰、巴黎人口 达20万,罗马、巴勒莫、里斯本人口达10万。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化特点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是近代城市发展的一
个重要特点。

中世纪末,即15—17世纪,随着欧洲文艺复兴
欧洲“自由城市”的形成



欧洲新城市发展的核心是“自治市”或称“自 由城市”、“帝国城市”。实际上以城市为中 心、管辖有周围农村的一种政体。与古希腊城 邦不同的是,它是一种封建制度下的共和政体。 12—13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 那亚、德意志的汉堡、不来梅、卢卑克、克隆 等都属于这样的城市国家。 至今,汉堡、不来梅仍拥有庞大的自由港区。
西方国家的近代城市化



工业革命始于英国,英国是近代城市化最早的国 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一大批工业城 市迅速成长起来: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利 物浦等。 从1801—1851年,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 增为265个。城镇人口由26%增为45%,1900年上 升为75%,成为世界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19世纪起,法、德、美、荷兰、比利时等相继开 始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在西方国家大幅度铺开。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发展
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世界上城市产生 的主要时期。从此,在亚欧非大陆上, 从西部到东部,城市文明蓬勃地兴盛起 来。 澳大利亚著名史学家蔡尔德指出: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时期,从罗马帝国消亡至17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持续1000年。中世纪是欧洲 的黑暗时期,城市文明几乎消失殆尽。 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是很多城市遭到严重破坏, 南下的日耳曼人以农耕为主,加上频繁的战争使 商路断绝,手工业、商业萧条,人们生活重心转 入乡村,这些因素使欧洲很多城市衰落,如罗马 城由近百万人减至4万多人。
运动和新航线的开辟。使世界经济中心从意大 转移到北海沿岸的尼德兰、英国,在那里逐步 兴起很多工商业城市。
1、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



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使城市发展进入一个 崭新的时代。 随着资本、工厂、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中,一 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煤田和沿海地区)形 成城市密集区域。 如英国的兰开夏地区,德国的鲁尔地区,美国 大西洋沿岸地区和五大湖地区都形成城市密集 区域。
二、当代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当代,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城市 化趋势明显,其后果不仅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 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出 现了超级城市、巨城市、城市集聚区和大都市 带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特大城市发展迅速


1900年,全世界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仅13个; 1950年增为71个;1960年达114个,其中62个在发 达国家,52个在发展中国家,居住在特大城市中 的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达到29.5%。 1960年以后,世界的特大城市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其中4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称为超级城市。
新兴国家城市化加速
19世纪末,美国、德国等新兴国家赶了上来。1900 年,纽约人口超过巴黎,1920年又超过伦敦,成 为世界最大城市。同一年,柏林、东京等城市人 口超过了巴黎。 1920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次成为第10大城 市,之后,上海、加尔各答进入世界头10位城市 之列,显示了它们已成为区域性的国际城市。
中世纪欧洲城市规模较小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小。据估计,1400 年,仅巴黎人口达27.5 万,布鲁日、威尼斯人口 超过10万,伦敦、罗马、那不勒斯、科隆、佛罗伦 萨、根特等人口在4—5万之间。
与西欧城市相比,当时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中国 北京人口达70万,日本的大阪、东京、京都、埃及 开罗人口达30到40万,显示了更高的城市发展水平。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1949年前中国城市发展史
第三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基本特征
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发展
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二、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三、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
一、当代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表5-2 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1950—2020)
一、当代城市化进程加速
1950年,世界城市化率为 29.2%,1980年上升到 39.6%。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51%(以常住 人口算,如以户籍人口算则只有31%,全国有2.6亿 无户籍城市居住人口)。 2010年3月,联合国发布了《世界城市化展望》:全 球城市化水平已达50.5%,即有35亿居民生活在城市。 呈现城市人口大于农村人口态势。北美洲、拉丁美 洲、加勒比地区,欧洲和大洋洲处于高度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从大洋洲的70%至北美洲的82%之间不等。
3、世界城市体系建立

世界城市体系建立是近代世界城市化的第三 个特点。

工业化国家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其城 市也居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1900年伦敦、巴黎、纽约、柏林、阿姆斯特 丹是国际商业、金融中心,也是政治经济决 策中心。Fra bibliotek表5-1
1850—1950年世界头10位城市的变化
1850年前10大城市封建国家7个
戈特曼1989年提出世界上6大都市带:

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2)日本东海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3)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4)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
5)英格兰大都市带。

6)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英格兰 都市带 西北欧 都市带
五大湖沿 岸都市带 日本太平洋 沿岸都市带 沪宁杭 都市带

1850年,世界头10位城市中,资本主义国家仅3 个,封建国家却有7个,中国占4个。
19世纪后半期起,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推进 和广大亚非国家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西方国 家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加快。


19世纪中期,英国就确立了它在世界上的霸主地 位,伦敦成为世界最大城市,1875年达到它的高 峰,为第二大城市巴黎人口的2倍。


第二节 1949年前中国城市发展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城市发源地之 一。中国城市文明从未中断,研究中国城市的发 展史,不仅有助于完整地理解当代中国城市化的 进程,也有助于中国城市体系、城市内部空间结 构等方面的研究。

1949前,中国城市发展大致可分五个时期:城 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包括前、 中、后三个时期;近现代时期。

著名城市地理学家戈特曼1957年首先提出大都市 带概念,他认为,大都市带是消灭了城市与乡村 明显的景观差别的地区;一个大都市带,至少应 居住2500万的城市人口,过着现代城市方式的生 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