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合集下载

城市地理学—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地理学—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的起源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起因:泛滥平原上良好的农业灌溉条件(尼罗河 流域)、 广泛的贸易(希腊)、王权制度(埃及、 中国等)
特征: 突出防御功能 规模小 发展慢 宗教因素对城市布局影响大
古希腊城市是早期城市的典型。
尼 罗 河 流 域
孟斐斯古城
孟斐斯位于埃及尼 罗河三角洲南端, 今开罗西南23公里 的米特·拉辛纳村, 从公元前3100年前 起就是埃及最古老 的首都,定都且长 达800年之久。
序 1850年
1875年
位 城市
人口 城市 人口
1900年 城市 人口
(千人)
(千人)
(千人)
1 伦敦
2320 伦敦 4241 伦敦 6586
2 北京
1648 巴黎 2250 纽约 5048
3 巴黎
1314 纽约 1900 巴黎 3330
4 广州
800 北京 1310 柏林 2424
5 君士坦丁堡 785 柏林 1045 芝加哥 2092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发展史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非农化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关系见表5-8, 表5-9。(P116)
二、城市化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是城市化的重要表 现形式。 1949年,我国城市136个。中国目前城市人口是7.7 亿,只有654个城市。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 160个,而20万以下的小城市却占比不到18%。 正常的城市化进程要有政治稳定作保证。 我国各时期城市化规模的变动情况如表5-10。 (P116)

城市地理学PPT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地理学PPT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气候变化
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温室 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产生 影响,如城市热岛效应和 雾霾等。
城市化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化过程中需要保护和传承文 化遗产,避免文化资源的流失和
破坏。
社会结构变化
城市化导致人口流动和社会结构的 变化,影响社区的稳定和发展。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化进程中需要注重城市规划和 设计,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和宜居性。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质量不高,存在城市规 划不合理、环境恶化等问题。
04
CHAPTER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与特 点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1949-1978)
01
城市化发展缓慢,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地区。
加速阶段(1978-1992)
02
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开始加速,城市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
稳定阶段(1992-至今)
城市地理学ppt第五章城市化 的历史进程
目录
CONTENTS
• 城市化的定义与特征 •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 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与模式 •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01
CHAPTER
城市化的定义与特征
城市化的定义
01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 移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城市 人口和地域的增长。
市化的质量和效率。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环境 压力逐渐加大,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
城乡差距
城乡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 大差距,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市规划与治理
部分城市存在规划不合理、治理不善 等问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治理水 平。

第5.1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5.1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 5、随着资本的扩张,世界政治经济体系 开始建立起来,世界城市体系也逐步形 成。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第五节
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城市化
• 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 1950 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 29. 2 %, 1980 年上升到 39. 6 %,增加 10.4 个百分 点。预计2010 年达到51.8%,即在世界范围 内,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超过居住在乡村中的 人口 • 发达国家早在1950 年城市化水平已超过 50%, 预计2020 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只相当 于发达国家1950 年时的水平,落后70 年。不 过,从70 年代起,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 开始超过发达国家,2000 年时,两者之比将 为2:1,2020 年时为3.5:1。这表明,发展中 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体。 • 如果分国家和地区分析城市化进程,那么城市 化进程的区域差异将更大
第五节 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城市化
二、郊区化
什么是 郊区化?
¤ 城市的人口,工业,商业先后由中心
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被称为郊区化.
首先在欧洲南部和英国的大城市出现; 20世纪20年代,小汽车,席卷美国; 20世纪70年代,日本; 20世纪80年代,北京,上海等发达特大城市。
二、郊区化
概念要点:发生在特大城市郊区 地域职能变化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2、中世纪城市发展特点
• 中世纪是欧洲的黑暗时期,城市文明几乎消失 殆尽 • 公元9 世纪初,欧洲形成一些新的城市中心。 巴黎、科尔瓦多、伊斯坦布尔、罗马、那不勒 斯。 • 农奴、手工业者成批逃离封建领主的庄园,到 便于销售产品的关隘、渡口、交通要道、寺庙 附近及罗马旧城等地方去,其聚集地就逐渐形 成了城市

第五章历史进程(上)

第五章历史进程(上)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节 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发展史 第三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及中国城市 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起源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 目前考古学证明最早的城市起源于美索不 达美亚平原。但是城市产生以后并不是从 一个地方传播的,而是从不同地域产生后


河 流 域
孟菲斯古城
孟菲斯位于埃及尼罗河三 角洲南端,今开罗西南23 公里的米特· 拉辛纳村,从 公元前3100年前起就是埃 及最古老的首都,定都且 长达800年之久。据传公 元前三千年为法老米那所 建,城市以白色城墙围绕, 谷当时名“白城”。曾作 为古王国的都城。为埃及 宗教、文化名城。公元七 世纪被毁,是当时全世界 最壮丽伟大的都市。
公元100年罗马控制地中海和西欧大部分
地区
– 建立公路系统 – 市场、行政中心、军事基地 – 罗马(80-100万人、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高达35 米的建筑)
米利都
以弗所
古罗马
Wheatley认为世界城市文明的发祥地 有七处:
美索布达米亚、 尼罗河流域、 黄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中美洲、 中央安地斯山脉、 尼日利亚西南。
2.城市的主要功能为宗教、政治、军 事等文化要素为基础的社会功能中心 地。
3、城市“市”的色彩日益增强
中世纪城市与早期城市的一个显著差别。 出现自治市(封建制的共和政体) 例: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 德意志的汉堡、科隆 大伦敦 纽约 自治市≠完全地方自治——同盟(汉萨同盟)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由于国家在政策上长期忽视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 广州城市化遇到与其他大城市类似的问题。
从1954起到“文革”时期,一直提倡从“消费城市” 变为“工业城市”。
从1958年其,又提出建设为华南的工业基地。基础 工业品的生产优先于消费品的生产。
1979年以前,建设的重点仍然是强调发展重工业。
为了解决数以万计从农村回程的待业青年,1978-1979年 间许多人获准开设个体或集体的小食店、饭店和杂货店。 新的贸易集市遍布全市。
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5世纪
发达的城市文明(希腊文化、 罗马文化、秦汉文化)
区位:利于农业生产、军事防御和商贸
古希腊的城市文明 (雅典、斯巴达…..)
形态:城墙环绕 权力:宗教主导 特色:中心广场、居住分区、形成市
古罗马的城市文明
…….. 罗马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公元五世纪至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被誉为“南国明珠”的西湖路灯光夜市始建于1984年5月,是全国最早 开办的夜市。西湖路灯光夜市上的经营者也属于早期的个体户。他们当 中不乏上山下乡的 回城知青,和因为成分不好等而被当时的国营或集体 “正规”单位遗弃的人。怀着对新生活的希望,他们在这里创业,起初 只有两三百个摊位。
甚至达到互相争抢的地步。 大批农村人口经 过招工的
渠道进入城市,成为城市 职工。1958年一年.全国有 1104万农村劳动力成为城
“洋冒进”;二次调 整;“严格控制大 城市规模,合理发 展中等城市和小城
市”
市职工。“大跃进”的虚
假繁荣景象很快被物资匮 乏的真实局面所代 替。城
市各项生活物资的供应日
“反向城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量(假) 化”与户口
城市化”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电子教案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电子教案
国家。除日本东京继续以2600万人位居第一外,发 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名次将普遍上升。
3、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 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往往一个城市的经济就占据了某国国民经济的主导 地位。如泰国首都曼谷市的经济就占全国经济的38 %。即使在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城市经济也占国 民生产总值的60%。
亚洲、非洲众多沿海城市畸形繁荣。 加速了社会分化和社会变革。
2、亚非广大国家也开始近代城市化进程,一 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 元结构转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
进入20世纪才开始,取得民族独立较早的拉美国家,在 19世纪晚期已开始城市化。亚非较晚,非洲到1950年 前后才开始。
目前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预计到2025年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27
个。
三、发展趋势
1、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经济最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50%。最不发达国 家的城市人口将从19亿增加到2030年的39亿,这对许多最不发达 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
大城市规模和数量增加明显。
城市 纽约(美国) 伦敦(英国) 东京(日本)
人口 1230 870 670
巴黎(法国)
550
上海(中国)
530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 500
芝加哥(美国)
490
莫斯科(前苏联)
480
加尔各答(印度)
440
洛杉矶(美国)
400
城市 东京(日本) 墨西哥城(墨) 圣保罗(巴西) 孟买(印度) 纽约(美国) 上海(中国) 洛杉矶(美国) 拉各斯(尼日利亚) 加尔各答(印度)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PPT课件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PPT课件

扩散路径
各大陆的城市起源地(多元学说)
Eridu
古代城市的发展
古希腊城市的特点
位于有利于农业、防御、贸易的地方 城墙环绕,宗教地位重要 中心有广场 富人在城市中心,商人、工匠住在工作地 农民给城市提供粮食,城市保护农民不受侵犯
公元100 罗马控制地中海和西欧大部分地区
建立公路系统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 第三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水平特征
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农业革命产生后到工业革命以前的5000年之间叫作工业革命以前 时期。
城市的起源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目前考古学证明最早的城市起 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但是城市产生以后并不是从一个地方传播 的,而是从不同地域产生后各自传播的。这叫城市产生的多元学说。 地球上人类第一个城市——埃利都的建立周长达9.5公里以上,人 口估计约为5万。
2、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是城 市化的重要表现形式。1949年至2003年我 国的城市数量从136个增加到660个。
我国城市化的起伏波动还影响着各级城市数量 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大城市的数量才开始逐 步增加。
3、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表1:OECD成员国城市群GDP占所在国GDP的比重(2002年)
表2 长三角城市群现状与世界五大城市群的规模比较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阶段
公元前2000年 黄河中游 夏商 周
二、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春秋-战国) 特征:
三级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城市规划普遍实施 秦—城市衰落

城市地理学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PPT课件

城市地理学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PPT课件
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二、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 市移民为主
3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二、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 三、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发展 四、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发展 五、近现代社会时期
4
■世界各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无 一例外地经历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 转移的过程,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城市 化同样是绕不开的路。
10
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
焦点二:中国城市化是驶入快车道的列车
从1978年到2000年,小城镇由2176个增加 到20312个,城市数量由190个增加到663 个, 其中大城市、特大城市及超大城市 93个,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2000年城市 化率达到36.09%。
城市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增强 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
13
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
焦点四:“候鸟”在城乡之间迁 徙
1979年~1991年,人口流动管理由控制流动、 允许流动到控制盲目流动;
1992年之后, “鼓励、引导和实行宏观调控 下的有序流动”,改革了小城镇户籍制度。
2000年,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 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积极推进 就业、保障、户籍、教育等多方面的配套改 革,农村劳动力就业进入“公平流动期”。
15
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
焦点五:谁是城里人?
“城乡差别”并没有因为农民大量进城 而消失,对民工的偏见甚至歧视及各种 限制依然存在。 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与市民 不能享受同样待遇;找不到安居乐业的 归属感;收入不稳定和各种不合理收费。 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体系之外,陷入与城 市的分离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金融的中心,也是政治经济决策的重要中心。 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相互竞争和发展不平衡性,使它
们首位城市的发展有所不同,并进一步影响世界最大城市 的规模分布变化(表5-1)。
表5-1 1850—1950年世界头10位城市的变化
1850年殖民主义刚开始之际,世界头10位城 市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仅3个,属于封建国家 的却有7个,其中中国占4个。
3、城市规模较小,但商业比较繁荣。
现代国家的产生也促进城市化发展
自17世纪起,欧洲开始了现代国家的产生过程, 君主制的建立对首都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 响,城市规模迅速扩张。17世纪初,伦敦、那 不勒斯、米兰、巴黎人口达20万,罗马、巴勒 莫、里斯本人口达10万。
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化特点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是近代城市发展的一个 重要特点。
随着亚非国家开始近代城市化进程,这些国家出 现二元城市结构:即封建城市体系与近代城市并 存。
3、世界城市体系开始出现
世界城市体系的出现是近代世界城市化的第三个特点。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它们的
城市也居世界城市体系的中心地位。 1900年,伦敦、巴黎、纽约、柏林、阿姆斯特丹是国际商
确实,罗马帝国的消亡使很多城市遭到严重破坏,而南 下的日耳曼人以农业耕作为主,对城市的依赖程度轻, 加上频繁的战争使商路断绝,手工业、商业萧条,人们 生活重心转入乡村,这些因素使欧洲很多城市衰落,如 罗马城由近百万人减至4万多人。
中世纪欧洲主要城市形成
但是,欧洲的城市并没有完全消亡,中世纪后半 期,约从11世纪以后,城市在欧洲再次出现,因 此,笼统地说中世纪是“黑暗时期”是不确切的。
与西欧城市规模相比,当时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中国的北京人口达70万,日本的大阪、东京、京 都、埃及的开罗的人口达30到40万,显示了更高 的城市发展水平。
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
1、以城市为单元,结成政治性同盟。如汉萨同盟。 最多时参加城市达160多个。
2、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城市国家、自由城市、帝国 城市等政治客体,说明城市在地区政治经济结构中 的地位,也是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优选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 中世纪阶段,即前工业化时期; 工业化时期; 当代或称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要时期
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 要时期。从此,在亚欧非大陆上,从西部到 东部,城市文明蓬勃地兴盛起来。
1920年,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次成为第10大 城市,之后,又有上海、加尔各答进入世界头10 位城市之列,显示了它们已成为区域性的国际城 市,这与北京等封建城市的衰落形成鲜明对照。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19世纪后半期起,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 的推进和广大亚非国家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西方国家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开始遥遥领先。 19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它在世界上的霸主 地位,首都伦敦成为世界最大城市,1875年 达到它的高峰,为第二大城市巴黎人口的2倍。
19世纪末,美国、德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赶了上 来。1900年,纽约人口超过了巴黎,1920年又超 过伦敦,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同一年,柏林、 东京等城市的人口也超过了巴黎。
19世纪起,法、德、美、荷兰、比利时等相继开始 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在西方国家大幅度铺开。
2、亚非国家出现二元城市结构
在进行工业革命的同时,西方国家开始向海外实 行殖民扩张,掠夺亚非拉大陆的各种物产与原材 料。亚非拉国家的沿海地区成为其桥头堡,也逐 步形成城市。如南亚的孟买、卡拉奇、科伦坡, 东南亚的新加坡、曼谷、雅加达,我国的香港、 上海、大连、青岛等。
中世纪末,即15—17世纪初,随着欧洲文艺复兴 运动和新航线的开辟。使资本主义中心从意大利 转移到北海沿岸的尼德兰、英国,在那里逐步兴 起很多工商业城市。
1、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
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使城市发展进入一个 崭新的时代。随着资本、工厂、人口向城市的 迅速集中,一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煤田和 沿海地区)形成城市密集区域。如英国的兰开 夏地区,德国的鲁尔地区,美国大西洋沿岸地 区和五大湖地区都形成城市密集区域。
西方国家的近代城市化
工业革命始于英国,因而英国也是近代城市化最早 的国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一大批工业 城市迅速成长起来: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利 物浦等。
从1801—1851年,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 增为265个。城镇人口由26%增为45%,1900年上 升为75%,成为世界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12—13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 那亚、德意志的汉堡、不来梅、卢卑克、克隆 等都属于这样的城市国家。
至今,汉堡、不来梅仍拥有庞大的自由港区。
中世纪欧洲城市规模较小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小。据估计,1400 年,仅巴黎人口达27.5 万,布鲁日、威尼斯人 口超过10万,伦敦、罗马、那不勒斯、科隆、佛 罗伦萨、根特等人口在4到5万之间。
公元9世纪随着查里曼大帝国的建立,城市生活 方式在欧洲重新复苏,欧洲形成一些新的城市中 心:巴黎、西班牙的科尔瓦多(16万人)、土耳其 的伊斯坦布尔(30万人)、意大利的罗马、威尼 斯、那不勒斯、热那亚等。
欧洲“自由城市”的形成
欧洲新城市发展的核心是“自治市”或称“自 由城市”、“帝国城市”。实际上以城市为中 心、管辖有周围农村的一种政体。与古希腊城 邦不同的是,它是一种封建制下的共和政体。
澳大利亚著名史学家蔡尔德称城市的出现是人 类史上的一次革命,他还强调了在产生古代 文明的泛滥平原上灌溉过程与广泛的贸易活 动兴起在城市革命上的重要性。
一、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
中世纪是欧洲各国的封建社会时期,从罗马帝国消 亡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持续达1000年。传统见 解认为,中世纪是欧洲的黑暗时期,城市文明几乎消失 殆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