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科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合集下载

脾胃科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脾胃科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门诊患者。

一、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病(TCD编码:BNP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编码:K58.9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1:38-41)。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肠道气滞证肠道热结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电子肠镜检查;(4)腹部超声;(5)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6)肛门直肠测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CT或MRI、下消化道造影、结肠CT、心电图、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凝血功能、甲状腺激素等。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目录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目录
498
107
脊髓损伤(不完全性)
503
老年病科
108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511
109
尿频病(尿道综合征)
514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目录
科 别
序 号
病 种
页码
脑病科
1
颤病(帕金森病)
3
2
痫病(颞叶癫痫)
8
3
痿病(多发性硬化)
11
4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症)
16
5
目偏视(眼肌麻痹)
21
6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
26
急诊科
7
急性咳嗽病(门诊)
33
8
急性咳嗽病(住院)
36
9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轻症阶段)
29
胫腓骨骨折
141
30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147
31
踝关节扭伤
150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
154
33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159
34
股骨颈骨折
164
35
髌骨软化症
170
36
股骨粗隆间骨折
173
针灸科
37
中风后焦虑状态
181
38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185
39
面痛病(三叉神经痛)
189
内分泌科
40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
87
18
郁病(强迫症)
91
肺病科
19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99
20
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便秘病临床路径--脾胃病科

便秘病临床路径--脾胃病科

便秘病(便秘)中医临床路径一、便秘病(便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病(TCD:BNP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功能性便秘(ICD-10:K59.00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 2017)》及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便秘病协作组临床诊疗方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 2017)》及我科名老中医临床经验。

便秘病(便秘)临床常见证候:(1)肠道湿热证(2)肠道气滞证(3)脾气虚证(4)津亏血少证(5)脾肾两虚证(6)肝脾不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 2017)》、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便秘病协作组临床诊疗方案及我科全国名老中医隗继武临床经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便秘病(便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便秘病,且疾病编码为ICD-10:K59.000的便秘患者。

2.除外消化道肿瘤,或其他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如神经肌肉的病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3.除外最近30天内有急性胃肠疾病或外科手术者;4.除外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呼吸系统、造血系统等疾病和恶性肿瘤者;5.除外妊娠、哺乳期妇女;6.除外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者;7.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8.患者同意中医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入院必查项目:(1)血:血常规、凝血四项+D二聚体、住院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甲状腺功能、感染系列、肿瘤标记物等。

小儿便秘病(功能性便秘)中医临床路径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文档

小儿便秘病(功能性便秘)中医临床路径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文档

小儿便秘病(功能性便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便秘病(功能性便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病(TCD编码-BNPOOO)。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功能性便秘(ICD-10编码:K59.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诊断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西医诊断:参照FC罗马III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便秘病(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便秘病(功能性便秘)临床常见症候:实证:肠道实热征肠道气滞证虚证:脾胃虚弱证阴虚肠燥证脾肾阳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便秘病(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便秘病(功能性便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便秘病(功能性便秘)的患者。

2、年龄6 月-18岁。

3、知情同意、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患者有器质性病变,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呼吸系统等严重疾病者、精神病患者不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政、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症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l)血常规(2)腹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消化道钡餐,腹部彩超、尿常规、便常规、血微量元素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道实热证:清热润肠通便。

(2)肠道气滞征:顺气导滞通便。

(3)脾胃虚弱证:益气润肠通便。

(4)阴虚肠燥征:滋阴润肠通便。

(5)脾肾阳虚证:温阳补肾通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0.11.02•【文号】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0]53号•【施行日期】2010.11.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0〕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工作安排》中的有关要求,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规范中医诊疗行为,我局研究制定了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等肛肠科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中医医疗机构开展肛肠科疾病临床诊疗工作时参照执行。

请各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试点中医医疗机构根据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情况,在我局印发的中医临床路径基础上,制定试点中医医疗机构具体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并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和建议反馈我局医政司。

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董云龙崔咏梅电话:************59957977二○一○年十一月二日附件: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8
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1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6
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1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6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实施中医康复
□防治并发症
□健康宣教
□初步形成康复方案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
□完成出院
□小结通知出院




长期医嘱
□颤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高纤维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内科基础治疗
□针灸
□推拿
□康复训练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
□调整或补充中医诊疗方案
□完成入院检查




长期医嘱
□颤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高纤维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内科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便常规+潜血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
□胸部X线片
□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痫病(颞叶癫痫)的患者。
2.接受正规抗癫痫西药治疗后发作仍不能控制的患者;或初次诊断为颞叶癫痫未服用任何药物的患者。

便秘病中医临床路径

便秘病中医临床路径

便秘病(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医临床路径一、便秘病(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病(TCD:BNP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功能性便秘(ICD-10:K59.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便秘病协作组临床诊疗方案(见附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 Ⅲ标准及2007年《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2.分型诊断(1)结肠慢传输型(2)出口梗阻型:包括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3)混合型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便秘病协作组临床诊疗方案(见附件)。

便秘病(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常见证候:(1)肠胃积热证(2)肝脾不调证(3)肺脾气虚证(4)血热津少证(5)脾肾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便秘病协作组临床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便秘病(慢性功能性便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便秘病,且疾病编码为ICD-10:K59.001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

2.除外消化道肿瘤,或其他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如神经肌肉的病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3.除外最近30天内有急性胃肠疾病或外科手术者;4.除外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呼吸系统、造血系统等疾病和恶性肿瘤者;5.除外妊娠、哺乳期妇女;6.除外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者;7.参考《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属重度便秘,需要住院治疗:指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

8.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9.患者同意中医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肛肠科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肛肠科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便秘》(ZY/T001.1-94)和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制定。

长期缺乏便意,便次减少,干燥如栗,依赖泻药且用量逐渐增大;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

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Ⅲ国际标准》(2006年)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07年)。

(1)包括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至少25%的排便需努挣;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块;至少25%的排便有不完全排空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助排便;每周排便少于3次。

(2)不用泻药软粪便少见。

(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4)诊断前至少6个月中最近3个月有症状发作。

(5)结肠传输试验:标志物口服72 h后排出少于20%,弥漫分布于全结肠或聚集在左侧结肠及乙状结肠直肠区。

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用药;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指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常规治疗无效。

(二)证候诊断1.肠胃积热证:大便干结如栗,便时肛门疼痛,小便短赤,腹部胀满或痛,口干口臭,心烦不寐,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肝脾不调证:大便干结,欲便不下或便而不爽,胸脘痞闷,嗳气频作,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肛门坠胀,舌淡红苔薄腻,脉弦。

3.肺脾气虚证:虽有便意但无力排出,大便或质软,临厕努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神疲,面色白,舌淡苔薄,脉弱。

4.肝肾阴虚证:大便干结如栗,咽干少津,腰膝酸软,面色潮红,舌偏红少苔,上有裂纹,脉细数。

5.脾肾阳虚证:粪蓄肠间,便出艰难,长期依赖泻剂,面色晄白,腹胀喜按,纳呆食少,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腻,脉沉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门诊患者。

一、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病(TCD编码:BNP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编码:K58.90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1:38-41)。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肠道气滞证
肠道热结证
肺脾气虚证
脾肾阳虚证
津亏血少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电子肠镜检查;
(4)腹部超声;
(5)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
(6)肛门直肠测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CT或MRI、下消化道造影、结肠CT、心电图、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凝血功能、甲状腺激素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道气滞证:顺气导滞。

(2)肠道热结证:清热润肠。

(3)肺脾气虚证:益气润肠。

(4)脾肾阳虚证:温润通便。

(5)津亏血少证:养血通便。

2.针灸治疗。

3.推拿治疗。

4.外治法。

5.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便秘、腹部不适等主要症状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病程:
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