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法齿条加工
齿轮加工范成法

原理和方法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互相啮合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齿坯,它们仍保持固定的角速比传动,完全和一对真正的齿轮互相啮合传动一样;同时刀具还沿轮坯的轴向作切削运动。
这样所制作的齿轮的齿廓就是刀具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
若用渐开线作为刀具齿廓。
则其包络线亦为渐开线。
由于在实际加工时看不到各个位置形成的包络线的过程,故通过齿轮范成仪来实现轮坯于刀具之间的传动过程,并用笔将刀具刀刃的各个位置记录在绘图纸上,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观察到齿轮范成的过程。
范成仪所用的模型为齿条插刀,仪器构造如图3-1所示:圆盘1绕其固定的轴心0转动,在圆盘的周缘刻有凹槽,凹槽内绕有钢丝。
钢丝2绕在凹槽内以后,其中心线形成的圆应等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
钢丝分别固定在半圆盘及拖板上的a 、b、c、d处。
纵拖板3可在机架上4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同时由于钢丝2使半圆盘亦相应地向左或右转动。
形成齿条和齿轮的啮合运动。
在衡拖板上装有刀具6的衡拖板5,转动螺旋8可使相对衡拖板沿垂直方向移动,从而可调节刀具中线至轮坯中心的距离。
1—半圆盘 2—钢丝 3—纵拖板 4—机架5—衡拖板 6—齿条刀具 7—压环 8—纵杆图3-1齿条插刀的参数为:压力角=20°,当m=25mm时==8最大位移量为+20、-5。
在切制标准齿轮时,将刀具中线调节至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相切的位置(或者使刀具的齿顶与齿轮的齿根相切);当切制变位齿轮时,应重新调整刀具中线的位置,其变位值xm可用尺量出,则齿条即与齿轮的分度圆相切,这样切出的齿轮就是变位齿轮。
下面是实验时所用的公式:基圆直径: d=d`cos齿轮分度圆直径: d=mz齿轮齿顶圆直径: d=d+2(h+ )m 齿轮齿根圆直径: d=d-2((h+c-)m齿轮分度圆上的齿后:s=+2m式中x为变位系数,其值应满足如下关系:x≥h当h=1 =20°时,=17∵≥则齿条的径向移动距离为m。
实验三 齿轮范成加工实验

实验三齿轮范成加工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廓的基本原理,观察齿廓的形成过程;2、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方法;3、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设备和工具1、齿轮范成仪;2、绘图纸两张(自备)尺寸:350*280(mm)、220*220(mm),并按实验步骤1,在实验前预先剪制成图2所示形状;3、三角板、铅笔(自备)。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齿条互相啮合时,其共轭齿廓是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
加工时齿条为刀具,另一齿轮为轮坯,它们按固定的速比传动,完全和一对真实的齿轮齿条互相啮合传动一样,同时刀具还沿轮坯的轴向作切削运动。
这样制成的齿轮齿廓就是刀具刀刃在轮坯上留下的各位置的包络线。
若用斜直线作为刀具齿廓,则其包络线必为渐开线。
由于在实际加工时,看不到刀刃在各个位置形成包络线的过程,故通过齿轮范成仪来实现轮坯与刀具间的传动,并用铅笔将刀刃的各个位置记录在轮坯纸上,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观察到齿轮范成加工的过程。
范成仪所用的刀具模型为齿条插刀,仪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齿轮范成仪圆盘5绕固定轴心转动,其中半圆4或圆盘5为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用啮合拉紧手柄控制分度圆4或分度圆5使其与啮合溜板压紧。
当啮合溜板在机架上沿水平方向移动时,靠摩擦力带动圆盘5绕固定轴心转动。
在啮合溜板(也叫纵拖板)上装有另一带刀具2的变位溜板3(即横拖板),转动变位调节旋钮13可使其相对于啮合溜板沿垂直方向移动,从而可调节刀具中线至轮坯中心的距离。
齿条刀具的参数为:压力角:α=20º 模 数:m=18mm齿顶高系数:1*=a h径向间隙系数:25.0*=c 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半径:mm r 1534= (17183062===m r z ) mm r 815= (9181622===m r z ) 四、实验步骤1、 根据给定的刀具参数α、m 、*a h 、*c 和被加工齿轮的齿数(已由代表两个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半径的齿轮范成仪圆盘半径4r 和5r 所规定),计算两个被加工的标准齿轮的基圆、齿根圆及齿顶圆的半径b r 、f r 和a r 的值。
范成法用于切齿的原理

范成法切齿原理齿轮加工方法很多,以切削加工方法最为常用。
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啮合原理切削加工齿廓的。
如图所示,假设将标准齿条作为刀具,另一齿轮为被切齿轮毛坯。
当刀具以v=rω作等速移动,齿轮毛坯以ω作等速转动时,刀具齿廓就能切出被加工齿轮的齿廓。
标准齿条型刀具的齿形它与标准齿条基本相同,只是齿顶增加了c*m的高度,目的是为了切出被切齿轮的径向间隙。
因齿条刀的分度线等分其齿高,故又称为中线。
刀顶线与直线齿廓之间的过渡处不是直线,而是以半径为ρ的圆角刀刃。
它不能切出渐开线齿廓,只能切出齿根部分的过渡曲线。
刀顶线是用来切制被切齿轮齿根圆的。
齿条刀切齿的工作原理图2.标准齿轮的切制如图所示,齿条刀中线与齿轮坯分度圆相切并作纯滚动。
因为刀具中线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所以被切齿轮齿槽宽等于齿厚,即e=s。
此外,由于分度圆与中线相切,则齿根高等于齿条刀顶线至分度圆的距离(ha*+c*)m。
因为齿轮坯的齿顶圆是预先已按标准齿轮的齿顶圆直径加工好了的,故其齿顶高等于ha*m,这样切出的齿轮是标准齿轮。
3.变位齿轮的切制变位齿轮: 当齿条刀中线不与齿轮坯分度圆相切,而是相距(相割或相离)xm 时,如图(a)、(c)所示的位置。
刀具的移动速度v=rω时,此时平行于刀具中线的一条直线(节线)与轮坯的分度圆相切并作纯滚动,这种改变刀具位置,使中线距离轮坯分度圆为xm时,加工出的齿轮称为变位齿轮,x称为变位系数。
距离xm为齿条中线由切制标准齿轮的位置沿轮坯径向离开或靠近齿轮坯中心所移动的距离,称为径向变位量(简称变位量),△=xm正变位齿条刀中线远离齿轮中心,变位系数取正值(x>0),称为正变位,所切出的齿轮称为正变位齿轮,负变位齿条刀中线靠近齿轮中心,变位系数取负值(x<0),称为负变位,所切出的齿轮称为负变位齿轮。
2变位齿轮用同一把齿条刀切出齿数相同的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及负变位齿轮。
它们的模数、压力角、分度圆、齿距及基圆等均相同。
实验三齿轮范成法实验

实验三齿轮范成原理实验在工程中,齿轮齿廓的制造方法很多,但其中以用范成法(亦称展成法)制造最为普遍。
因此,有必要对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齿廓的形成过程加以研究。
一、实验目的:1.了解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观察齿廓渐开线部分及过渡曲线部分的形成过程。
2.了解渐开线齿轮在制造过程中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现象的方法——变位法,并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异同点。
二、实验的原理和方法:1.基本原理: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或齿条与齿轮啮合原理来加工齿轮的一种方法。
常见有滚齿(刀具为齿轮滚刀)法,插齿法(刀具为齿轮插刀,齿条插刀)。
我们这里只讨论齿条形刀具。
齿轮滚刀在绕其轴线自转时,其轴向剖面相当于一个沿轴线平移的齿条(见图2-1)。
滚刀范成加工齿轮是强制性地保证刀具和轮坯之间按齿条与齿轮啮合运动关系来保证齿形的准确和分度均匀。
同时再辅以切削及走刀等运动。
这样对于同一把刀具就能加工出同一模数m和压力角α的不同齿数z的齿轮。
齿条型刀具与传动用的齿条在齿形上的差别仅在于:刀具在其中线以上的高度为,比齿条高出了c*m,这部分的齿廓曲线是某种圆角部分,(图2-2)此圆角部分所范成出连接渐开线与齿根圆的某种过渡曲线,使被切齿轮在啮合传动时具有径向间隙。
由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的特点可知:用齿条型刀具加工齿轮时,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始终等于节圆,而刀具上与之相切并作纯滚动的直线为节线。
齿轮范成加工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是:a)运动条件:为了保证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始终等于节圆)与刀具的相切作纯滚动,一定要满足下列关系:。
b)刀具与轮坯的相对位置:加工标准齿轮时,必须以刀具的中线作为节线,使轮坯的分度圆与刀具中线相切作纯滚动,加工正(负)变位齿轮时,刀具的中线相对于轮坯中心外移(内移)一个xm使轮坯的分度圆与齿条刀具上另一条与中线平行的直线(节线)相切作纯滚动。
图2-3为一齿条刀具范成齿轮的过程,轮坯以ω回转,而齿条刀具以移动,通过机床运动链使,且轮坯分度圆与刀具节线相切,图中所示的是齿条插刀在对滚过程中在轮坯上切出的刀刃痕迹,这些刀刃痕迹的包络线即为被加工齿轮的渐开线齿廓曲线。
范成法加工齿轮

一、范成法生成齿廓的原理范成法加工齿轮是利用一对齿轮互相啮合时,其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加工齿轮的一种方法。
在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齿条刀作切削运动,同时又和轮坯作范成运动,相当于齿条和齿轮的啮合运动。
整个加工过程,齿轮轮坯的节圆与齿条刀的节线相切,并始终作纯滚动,即齿条刀节线在齿轮节圆上滚过的长度等于齿轮节圆上被滚过的圆弧长度,齿条刀直线齿廓的运动轨迹形成的包络线即为齿轮齿廓。
根据相对运动原理,我们可以假设齿轮固定不动,那么范成运动就可以看成是齿条刀以一定角速度ω绕齿轮圆心O 的转动和以一定速度V沿其节线方向的移动的合成。
由此,我们想到用Pro/E 中的阵列等命令来模拟范成法创建齿轮齿廓。
二、用Pro/E 模拟范成法创建渐开线齿廓的步骤1、 点击Pro/E 界面中的拉伸按钮,在草绘中用命令绘制齿轮的分度圆,其半径为R 。
2、点击基准轴创建按钮,经过第1步建立的圆柱面创建基准轴。
3、点击草绘工具按钮,绘制一个与被加工齿轮相同模数和压力角的标准齿条刀。
要求齿条刀分度圆与齿轮的分度线相切,如图1所示。
图14、点击拉伸按钮 ,再点击去除材料按钮,选用第3步所建立的齿条截面来去除材料。
5、将第3步和第4步建立的特征成组。
6、选择第5步建立的组,点击复制按钮,再点击选择性粘贴按钮,勾选“对副本应用移动/旋转变换(A)”,确定后点击变换,再在移动列表中创建一个旋转和一个移动。
旋转的参考选用第2步建立轴,值为θ(单位为弧度)。
移动的参考选用第3步建立的齿条的最上一段(图2中的粗线部分),其移动的值为R*θ。
图27、选择第6步建立的移动复制特征,点击阵列按钮,再点击尺寸,在方向1栏中创建2个项目,选取第6步建立的旋转和移动的两个尺寸作为参考尺寸。
旋转的参考尺寸的增量为θ,移动的参考尺寸的增量为R*θ,其阵列的个数为2π/θ。
以上就是用Pro/E 模拟范成法创建渐开线齿廓的过程,图3(a)所示的是用该方法创建的模数=5,齿数=12的齿轮的渐开线齿廓。
4.齿轮范成法加工实验

实验四齿轮范成法加工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2.了解齿轮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方法;3.分析比较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实验概述1.实验原理范成法是利用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来切制齿廓的,一对齿轮(或齿轮齿条)互相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
加工时,其中一齿轮(或齿条)为刀具,另一轮为轮坯,两者作相对运动,同时刀具还沿轮坯的轴向作切削运动,最后轮坯上被加工出来的轮廓就是刀具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其过程与无齿侧间隙啮合传动类似。
借助齿轮范成仪,可以清楚地了解齿廓形成的过程。
2.齿轮范成仪结构图4-1齿轮范成仪结构3. 自备工具卡纸(A4)、圆规、三角尺、剪刀、铅笔三、 实验内容及步骤1.齿轮坯的准备用A4大小的卡纸准备两只齿轮坯,基本参数如下模数:m=20 mm ;齿数:z=10;压力角:20α︒=;齿顶高系数*a h =1;顶隙系数*c =0.25。
一只齿轮用来切制标准齿轮,剪出半圆毛坯纸,计算其齿顶圆半径、齿根圆半径、分度圆半径、基圆半径并绘出上述四圆,剪成略大于齿顶圆的大半圆齿轮坯。
另一只齿轮用来切制变位齿轮,变位系数x 按不发生根切的条件x *min min ()/a h Z Z Z ≥-选取,但不宜选过大。
暂设齿顶高变动系数δ=0,计算出上述四圆的半径,并剪成齿轮坯。
2.齿轮坯的安装取下范成仪上的压板,按压板上螺钉孔的位置,在齿轮坯上开三个小孔,将齿轮坯中心对准范成仪的中心,用压板压紧轮坯。
利用元宝螺帽调整齿条刀具(齿板)离齿轮坯中心的距离,使齿条刀具左右移动时,刀具的顶端均能与齿轮坯齿根圆相切。
安装变位齿轮时需要重新调整。
3.范成齿廓先将齿条刀具移到左端,使刀具的齿廓退出轮坯中标准齿轮的齿顶圆(注意为了防止脱线,不要让齿轮坯中心线的倾斜度超过90度),自左端向右移动齿条工具,每隔约2-3mm ,在毛坯纸上画出齿条刀具的轮廓线,注意画线时不要漏线,直到刀具的左端移进中线为止,这时便范成出3个完整的齿形4.换上另一齿坯,重复步骤2和3,完成变位齿轮齿廓的范成(注意齿板向上移是负变位,向下移是正变位)。
范成法加工齿轮

一、范成法生成齿廓的原理范成法加工齿轮是利用一对齿轮互相啮合时,其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加工齿轮的一种方法。
在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齿条刀作切削运动,同时又和轮坯作范成运动,相当于齿条和齿轮的啮合运动。
整个加工过程,齿轮轮坯的节圆与齿条刀的节线相切,并始终作纯滚动,即齿条刀节线在齿轮节圆上滚过的长度等于齿轮节圆上被滚过的圆弧长度,齿条刀直线齿廓的运动轨迹形成的包络线即为齿轮齿廓。
根据相对运动原理,我们可以假设齿轮固定不动,那么范成运动就可以看成是齿条刀以一定角速度ω绕齿轮圆心O 的转动和以一定速度V沿其节线方向的移动的合成。
由此,我们想到用Pro/E 中的阵列等命令来模拟范成法创建齿轮齿廓。
二、用Pro/E 模拟范成法创建渐开线齿廓的步骤1、 点击Pro/E 界面中的拉伸按钮,在草绘中用命令绘制齿轮的分度圆,其半径为R 。
2、点击基准轴创建按钮,经过第1步建立的圆柱面创建基准轴。
3、点击草绘工具按钮,绘制一个与被加工齿轮相同模数和压力角的标准齿条刀。
要求齿条刀分度圆与齿轮的分度线相切,如图1所示。
图14、点击拉伸按钮 ,再点击去除材料按钮,选用第3步所建立的齿条截面来去除材料。
5、将第3步和第4步建立的特征成组。
6、选择第5步建立的组,点击复制按钮,再点击选择性粘贴按钮,勾选“对副本应用移动/旋转变换(A)”,确定后点击变换,再在移动列表中创建一个旋转和一个移动。
旋转的参考选用第2步建立轴,值为θ(单位为弧度)。
移动的参考选用第3步建立的齿条的最上一段(图2中的粗线部分),其移动的值为R*θ。
图27、选择第6步建立的移动复制特征,点击阵列按钮,再点击尺寸,在方向1栏中创建2个项目,选取第6步建立的旋转和移动的两个尺寸作为参考尺寸。
旋转的参考尺寸的增量为θ,移动的参考尺寸的增量为R*θ,其阵列的个数为2π/θ。
以上就是用Pro/E 模拟范成法创建渐开线齿廓的过程,图3(a)所示的是用该方法创建的模数=5,齿数=12的齿轮的渐开线齿廓。
齿轮范成法加工原理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齿廓曲线的包络过程
设计设:计潘:存潘云存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渐开线齿轮齿廓范成加工原理一、概述范成加工是利用一对齿轮(或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
在一对渐开线齿轮中,若把其中一个齿轮(或齿条)制成具备切削能力的刀具,另一齿轮为尚未切齿的齿轮毛坯,用刀具加工齿轮时,毛坯与刀具按固定的传动比作对滚切削运动,就可以切出与刀具共轭的具有渐开线齿廓的齿轮。
用范成法原理进行切齿加工的主要方法及刀具:1.插齿 (1)齿轮插刀 插齿加工相当于把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中的一个齿轮磨制出有前、后角、形成切削刃的齿轮插刀,另一齿轮为齿轮毛坯,齿轮插刀的模数和压力角与被加工齿轮相同。
插齿时,插刀与毛坯像一对齿轮传动那样,以一定传动比转动,同时插刀沿轮坯轴线的平行方向做上下往复切削运动。
轮齿的齿廓是由刀刃在切削运动中所占据的一系列位置的包络形成的。
为了切出全齿高,插刀还有沿轮坯径向进给运动,同时,插刀返回时,轮坯还应有让刀运动,以避免刀刃碰伤齿面。
齿轮插刀多用来加工内齿轮、双联或多联型齿轮上的小齿轮(见图2-1)。
(2)齿条插刀当齿轮的基圆直径趋于无穷大时,它的齿形由渐开线变成斜直线,此时齿轮成为具有直线齿廓的齿条。
若将齿条磨出刀刃来做成齿条插刀,并且顶部比传动用的齿条高出c *m (以便切出传动时的径向间隙),让这把齿条插刀与一个齿轮毛坯强按一定的传动比传动,这就是齿条插刀加工齿轮的范成运动情况。
在实际加工中,齿条插刀还要做上、下往复的切削运动,这样,齿条刀具刀刃的一系列直线轮廓即包络出齿轮的渐开线齿形。
2.滚齿齿条插刀虽然能够加工齿轮,但使用起来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工齿轮的直径较大时,刀具的长度有限。
所以,目前广泛采用滚齿法加工直、斜齿轮,滚齿用的齿轮滚图 2-1 齿轮插刀切齿刀形状似螺旋,如图2-2所示。
在螺旋体的圆周上开有若干条垂直于螺旋线的纵向斜槽,从而在与螺旋线相截的切面上形成切削刀。
对于阿基米德滚刀,其轴向截面为标准齿条,其模数和压力角与被加工齿轮相同。
加工时(见图2-2)滚刀绕自身轴线转动,相当于齿条的连续移动,轮坯则按与齿条相啮合时的一定速度关系转动,就像齿轮与齿条啮合一样,按这样的范成运动,在轮坯上切出渐开线齿廓,滚刀除旋转外,还沿轮坯做轴向进给运动,以便切出整个齿宽。
图 2-2 滚刀切齿在工厂实际加工齿轮时,我们无法清楚地看到刀刃包络的过程,通过本次实验,用齿轮范成仪来模拟齿条刀具与轮坯的范成加工过程,将刀具刀刃在切削时曾占有的各个位置的投影用铅笔线记录在绘图纸上。
齿轮的渐开线齿形是参加切削的刀齿的一系列连续位置的刃痕线组合,并不是一条光滑的曲线,而是由许多折线组成的。
我们尽量让折线细密一些,可使齿廓更光滑。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能够清楚地观察到齿轮范成的全过程和最终加工出的完整齿形。
二、实验目的1.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齿廓的基本原理;2.熟悉渐开线齿廓的基本特征,掌握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及基本尺寸的计算;3.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的现象及利用变位来避免根切的方法;4.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
三、实验工具和用品1.齿轮范成仪 。
2.学生自带以下物品:(1)φ230图纸2张;350×300图纸1张 。
(2)铅笔、圆规、三角板、剪刀 。
四、齿轮范成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齿轮范成仪的构造如图2-3所示。
圆盘2(代表被切削加工的齿轮毛坯)平放在基座3上,其直径大小(当模数m一定时)与被切齿轮齿数有关。
齿条1(代表齿条刀具)的模数m=20mm,压力角α=20º,通过螺钉安装在基座上。
齿条刀具的齿根高为1.25m,齿顶高也为1.25m,齿顶上端0.25m处不是直线,而是圆弧,用来加工齿轮齿根部分的过渡曲线。
为了模拟齿轮加工过程,毛坯2后面的小齿轮4与范成仪上的小齿条6啮合,保证了毛坯的分度圆沿着齿条刀具的分度线作无滑动的纯滚动。
由于本范成仪上齿条刀具已被固定,故毛坯的运动应既有转动又有移动,以维持齿轮毛坯与切削刀具间的原有范成运动关系。
在毛坯与齿条刀具啮合对滚的过程中,刀具刀刃将毛坯齿槽部分的材料切掉,进而得到齿轮的渐开线齿形。
齿条刀具的位置:1.齿条中线对准范成仪右端刻度尺的零位时,齿条刀具中线恰好和齿轮毛坯的分度圆相切,这样切出的齿轮是标准齿轮。
2.若转动手轮8,改变齿条中线相对齿轮毛坯中心的位置,使刀具移远或移近xm 距离(移距数值可以在刻度尺7上读出),则切出的齿轮便是变位齿轮。
五、实验内容1.加工标准齿轮标准齿轮的参数为:m =20mm,α=20º, Z =8(1)首先将φ230图纸用螺丝压板5夹紧在毛坯圆盘2上; (2)根据齿轮的已知参数,利用公式计算出齿轮的以下尺寸:分度圆直径:d =mZ (2-1) 基圆直径 :d b =mZ cos α (2-2)齿顶圆直径:d a =m (Z +2+2x ) (2-3) 齿根圆直径:d f =m (Z -2.5+2x ) (2-4) (3)以圆盘2的中心为圆心,将齿轮的各圆画在图纸上。
(4)为得到标准齿轮的齿形,转动范成仪手轮8,移动齿条刀具,使刀具中线与固定的刻度尺零点对准。
(5)将圆盘2平放在基座上,使圆盘后的小齿轮4与小齿条6啮合,此时可检查齿轮的分度圆是否与齿条的中线相切(如果略有误差,可转动手轮8加以补偿);图 2-3 齿轮范成仪1-齿条(刀具) 2-毛坯 3-基座 4-小齿轮 5-压板 6-小齿条 7-刻度尺 8-手轮(6)开始时,将圆盘2放在范成仪左端位置,用削尖的铅笔,画出该位置时齿条齿廓在图纸上的投影线。
然后,让圆盘2随着小齿轮4在小齿条6上滚动,连转带移一个小的角度和距离,再用铅笔在图纸上画出刀具齿廓的投影线。
如此连续重复上述工作(代表齿轮的连续加工过程),即可绘出齿条刀具在各个位置的投影线,这些稠密齿形投影线的包络线就是被切齿轮的渐开线齿廓曲线。
重复下去,直至画出2~3个完整的齿形(见图2-4)。
(7) 在所画出的齿轮上测量出分度圆齿厚S 、齿槽宽e 、齿距p 、齿顶厚S a 和基圆齿厚S b (上述测量项目,可近似取其弦值),并填写到实验报告上。
(8) 时间允许时,作m =20mm ,α=20º, Z =20的标准齿轮齿形,以便于与前面的齿形进行比较。
其方法和要求同上。
2.加工变位齿轮用齿条刀具加工α=20º,h *a =1的标准齿轮时,若齿数Z <17,齿轮靠近齿根圆处基圆以外的部分渐开线将被切掉,即发生根切现象。
齿轮发生根切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刀具的齿顶圆(齿轮形刀具)或齿顶线(齿条形刀具)与啮合线的交点超过了被加工齿轮的极限啮合点。
齿轮发生根切,齿根弯曲强度降低,重合度减小。
因此,应当尽量避免根切现象。
我们已经看到,前面作出的Z =8的标准齿轮,有明显的根切现象。
要使这个齿轮不发生根切,刀具的中线应当远离齿轮毛坯中心。
此时加工的齿轮称为变位齿轮。
下面我们加工一个m =20mm ,α=20º, Z =8的变位齿轮,使它不发生根切。
(1) 首先计算该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1717min Zx −=(2-5) 式中:Z ⎯⎯ 被加工齿轮的齿数; (2) 计算最小变位量:最小变位量 xm =m x min (2-6) (3) 计算变位齿轮的几何尺寸:分度圆直径:d =mZ基圆直径:d b =mZ cos α齿顶圆直径:d a = m (Z +2+2x )齿顶圆分度圆基圆齿根圆图 2-4 标准齿轮的齿形图齿根圆直径:d f =m (Z -2.5+2x )(4) 将φ230图纸装夹在圆盘2上,以圆盘中心为圆心,画出各圆直径; (5) 转动范成仪上的手轮8,移动齿条刀具。
移距大小:最小变位量m x min 3个完整的齿形,图槽宽e 、齿距p 和基圆齿厚S b 20mm ,α=20º, 条目)异。
① 键入齿数z 现叠套在一起的不同颜色的2种齿形。
齿顶圆分度圆 基圆 齿根圆(2)不同变位系数的齿轮齿形比较:分析比较齿数、模数和压力角相同的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齿形的差异。
① 输入模数、齿数、压力角后,用鼠标点击“绘图”框,在计算机屏幕左下方自动给出最小变位系数。
② 选择合适的变位系数键入到“x 2=”处,在“x 1=”处键入“0”③ 点击“齿轮1”和“齿轮2”左侧的小方框,再用鼠标击“绘图”框,即可出现叠套在一起的不同颜色的两种齿形。
(3)不同齿数的齿轮齿形比较:分析比较模数、压力角相同,但齿数不同的齿轮齿形的差异。
① 键入模数m ,齿数z 1和z 2的数值。
② 点击“齿轮1”和“齿轮2”左侧的小方框。
③ 用鼠标点击“绘图”框,即可出现叠套在一起的不同颜色的2种齿形。
(4)不同压力角的齿轮齿形比较:分析比较模数、齿数相同,但压力角不同的标准齿轮齿形的差异。
① 键入模数m 、齿数z 的数值。
② 将不同的压力角数值分别键入到“alfa1=”和 “alfa2=” 处。
③ 点击“齿轮1”和“齿轮2”左侧的小方框,再用鼠标击“绘图”框,即可出现左右分列的不同颜色的2种齿形。
图2-6 实验内容菜单渐开线齿轮范成切削原理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 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三、预习作业1.渐开线的形状决定于基圆的大小。
基圆越小,渐开线 ;基圆越大,渐开线 ;当基圆半径趋于无穷大时,渐开线 。
2.在齿条刀具上,平分刀具齿高的直线称为 ,当齿轮的分度圆与刀具 相切时,可加工出标准齿轮;刀具远离齿轮毛坯中心的加工,称为 变位;刀具靠近齿轮毛坯中心的加工,称为 变位。
3.写出分度圆、基圆、齿顶圆、齿根圆和最小变位系数的计算公式。
4.齿轮变位后,上述4个圆的尺寸,哪些变了,哪些不变?四、实验结果比较齿条刀具的基本参数:m=20mm,α=20º, h*a=1,C*=0.25被加工齿轮的基本参数:(1) m=20mm,α=20º, h*a=1,C*=0.25,Z=8(2) m=20mm,α=20º, h*a=1,C*=0.25,Z=20将被加工齿轮的尺寸列入表(2-1)中。
表2-1 被加工齿轮的尺寸项 目 标准齿轮 标准齿轮 变位齿轮 齿数(Z) Z=8 Z=20 Z=8分度圆直径(d)基圆直径(d b)齿顶圆直径(d a)齿根圆直径(d f)变位系数(x)齿距(p)分度圆齿厚(S)分度圆齿槽宽(e)基圆齿厚(S b)齿顶圆齿厚(S a)五、讨论1.齿轮产生根切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方法。
2.在模数、压力角、齿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六、齿廓图(标明各部分尺寸,粘贴于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