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 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①买履②者,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
至之市⑤,而忘操⑥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⑧,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⑨足?”曰:“宁⑩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郑:春秋时代的郑国。
欲:将要,想要。
②履(lǔ):鞋子。
③先:首先,事先。
度(duó):测量,衡量。
④而:表顺承的连词,意为然后。
置:安放,搁。
坐:通假字,通“座”,座位。
⑤至:等到。
之:到……去,往。
⑥操:拿、带。
⑦乃:然后,才。
持:拿、带。
度(dù):量好的尺码。
⑧及:等到。
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罢:本义结束,这里引申为散了。
⑨以:用。
⑩宁(nìng):副词。
宁可,宁愿。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____ (2)置之其坐__________(3)先自度其足__________ (4)吾忘持度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州官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释)经年:一年左右土寇:土匪角:战斗洫:沟渠甫:刚[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自谓可将十万(_____)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______)人几为鱼(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2022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2022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2]解释“之”字在句中的意思。
(1)反归取之。
(________)(2)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3)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冕苦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⑥。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⑧,冕亦笑。
(注释)①蹊:践踏。
②策:通“册”。
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④恬:心神安适。
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同“披”。
⑧讪笑:讥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小学文言文:《郑人买履》译文

【导语】韩⾮为韩国公⼦(即国君之⼦),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家,法家思想的集⼤成者,后世称“韩⼦”或“韩⾮⼦”,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物。
下⾯是⽆忧考分享的⼩学⽂⾔⽂:《郑⼈买履》译⽂。
欢迎阅读! 《郑⼈买履》 先秦:韩⾮ 郑⼈有欲买履者,先⾃度其⾜,⽽置之其坐。
⾄之市,⽽忘操之。
已得履,乃⽈:“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宁信度,⽆⾃信也。
” 【译⽂】 有个想要买鞋⼦的郑国⼈,先测量好⾃⼰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没能买到鞋⼦。
有⼈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的脚去试⼀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的脚。
” 【注释】 选⾃《韩⾮⼦·外储说左上》。
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欲:将要,想要。
者:(怎么样)的⼈。
(定语后置) 先:⾸先,事先。
度(duó):衡量。
⽤尺⼦度量的意思(动词) ⽽:顺承连词意为然后 置:放,搁在。
(动词)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指郑⼈的。
(代词) 坐:通“座”,座位。
⾄:等到。
之:到……去,前往。
(动词) 操:拿、携带。
(动词) 已:已经。
(时间副词) 得:得到;拿到。
履:鞋⼦,⾰履。
(名词) 乃:于是(就) 持:拿,在本⽂中同“操”。
(动词) 度(dù):量好的尺码,这⾥作动词⽤,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名词) 之:⽂⾔代名词,这⾥指量好的尺码。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指集市已经解散。
遂:于是。
⽈:说。
宁(nìng):副词。
宁可,宁愿。
小学文言文阅读与训练-郑人买履.

文言词语“之”的几种常见用法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1)郑人有欲买履者( 想要 )
(2)吾忘持度
( 拿)
阅 读
训 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文中郑人最可笑的表现是: 宁信度,无自信也。
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讽刺了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
做事情要懂得根据客观情况灵活变通。
小古文启蒙
小学文言文
阅读与训练
选文内容 清浅有趣 文言知识 随文详解 配套练习 科学合理
提前做好小升初衔接
原文
《郑人买履》ຫໍສະໝຸດ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
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
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鞋
用尺子量 放置,搁在 等到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带上,拿着的意思
量好的尺码 通“返”,返回
集市散了 于是
说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宁可
相信自己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曰:“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学弈弈秋,通国之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2]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了这篇段文,你明白什么道理?你自己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又有怎样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古文欣赏。
伤仲永北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故事及道理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故事及道理
郑人买履,主要是说有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译文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
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中拿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这则寓言讽刺了固执迂腐,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蠢人,告诉人们做事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对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2018部分区)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节选自《韩非子》)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1)郑人有欲买履者履:(2)而置之其坐坐:1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何不试之以足?译文:15.请简要分析郑人买履的故事讲述的道理。
(2分)答案:13.(1)鞋子(2)同“座”座位(译为“座位”也可)(每空1分,共2分)14.为什么不用你的脚来试鞋子呢?(2分)15.要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结论,即一切从实际出发;或遇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大意对即可)(2分)二.(2019部分区)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
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患记问不若.人若:()(2)乃.终身不忘也乃()14.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用力多者收功远。
15. 请简要阐述你从本文中所感悟的道理。
答案:13.(1)如,比得上(2)于是,就(每空1分,共2分)14.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
(意对即可,共2分)15.示例:要有好学,不甘落后的精神;读书最优是要能成诵;精读和背诵过的书,能终生不忘;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
《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肯定对各类阅读及答案都很熟悉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②。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度:量(长短)②度:尺寸尺码题目1、给划线字解释。
(1)而忘操之()(2)反归取之()2、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拿(2)同“返”,返回。
2、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重点字词要翻译正确)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意思对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 尺码,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到了集市,却忘 了带尺子。已经拿到了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子 了。”就返回家去取尺子。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 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就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 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阅读答案 1、且:将要;罢:结束;之:往某处去;之:代尺码 2、A 3、有人问他:“你怎么不用脚试试呢?”他说:“我宁可 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讽刺那些墨守成规、不尊重事实的人。(意对即可)
【阅读训练5】
1、写出加粗字的意思。 ①郑人有且置履者。 ( )( ) ②吾忘持度。 ( )( ) ③反归取之。 ( )( ) . ④及反,市罢。( )( )
分)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阅读答案
1.duó量尺码 dù 量好的尺码 dù 量好的尺码 2.坐---座 反---返 3.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的大小呢? 4.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5.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迂腐、固执。 6.代词,代尺码 到----去 代词,代尺码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中的哪一句话写郑人行为愚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哪一句话写郑人思想愚蠢?
4、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分)
5、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请分别解释(5
及反,市罢( )
至之市而忘操之( )( )
2、指出划线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 A、吾忘持其度——先自度其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人买履
郑人有置履者,先自度 [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 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 以足?”曰:“宁信度,无 自信也。”
作者简介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
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 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 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 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 人物。
代词,代尺码 代词,代鞋
》《
》
5.这二则寓言的内容不同,但讽刺的人物相同,请你写出文中的郑人和楚
人的共同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共同点:
教训:
阅读答案
1.量长短 同返,返回 雕刻 指示代词,这儿 2.D 3.1)宁可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2)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4.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5.1)做事迷信教条,不能根据事物的变化而改变行动。
注释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 县。 欲:将要,想要。 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 先:首先,事先。 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 置: 放,搁在。(动词)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 坐:通“座”,座位。 至:等到。 之:到……去,前往。(动词) 操:拿、携带。(动词) 已:已经。(时间副词) 得:得到;拿到。
【阅读训练1】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 ) (2)何不试之以足( ) (3)至之市而忘操之( )(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 容。
这个寓言说明了书本上的东西和经验并不一定可靠,从客观实际出发,才是解 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阅读训练2】
1.解释下列的词。 ①度________ ②坐________ ③度________ ④反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的 “之”意义和 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 C.而忘操之 D.反归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人?
阅读答案 1、①duó ②dù 2、C 3、A 4、宁信度,无自信也。 5、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顾实际,头脑僵化的人。
【阅读训练7】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
【阅读训练6】
1、给句中的两个“度”注音。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②吾忘持度(
)
2、给加粗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
宁信度,无自信也
A.安宁 B.宁静 C.宁可
3、选出与例句中“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A.反归取之
B.至之市
C.何不试之以足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用文中语句回答,郑人买不到履的根本原因是
这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 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 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 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 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 通,终将一事无成。
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 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 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 而不懂变通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 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 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 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 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 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履:鞋子,革履。(名词) 乃:于是(就) 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 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遂:于是。 曰:说。 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吾:我。 市罢:集市散了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阅读训练3】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
①而置之其坐( )
②反归取之( )
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4)
①反归取之(
)
②何不试之以足( )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 (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①
②
4、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2)
阅读答案
1、 ① 坐 座 ② 反 返 2、 D 3、① 尺码 ② 履 ③到、往 、 尺码 4、 ① (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②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2)略(意对即可)
【阅读训练8】
1、给划线字注音并解释。(6分)
先自度其足( )( )
吾忘持度 ( )( )
宁信度( )(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2分)
(1)而置之其坐(____同____) (2)反归取之(____同____)
3、在横线上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2分)
何不试之以足?
(1)先自度其足( ) (2)反归取之( )
(3)遽契其舟 (
)
(4)是吾剑之所从坠( )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不试之以足?
A.反归取之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C.项为之强
D.至之市
3.翻译文句。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请你为两则寓言分别添上标题。《
5、 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 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 自信也。
(郑人买履《韩非子》)
【阅读训练4】
1、解释划线字。 郑人有且置履者( )
①至之市而忘操之。
② “宁信度,无自信也。”
4.买鞋的郑国人只相信量脚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 的脚。你认为有这样的傻子吗?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 道理?
阅读答案
1. D 2.
(1) 代词,代尺码。 (2) 代词,代鞋。 (3) (动词,到; 代词,代尺码。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郑人)来到集市上,可是忘记了带尺码。 ②(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类似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 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 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 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