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
常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
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墨守成规。
作品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作品注释:郑:郑国且:将要,欲:将要,想要。
者:定语后置,(怎么样)的人。
先:首先,事先。
度(duó):衡量。
动词,用尺子度量的意思。
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
置:动词,放,搁在。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代词,他的,指郑人的。
坐:同“座”,座位。
至:等到。
之:动词,到……去,前往。
操:动词,拿、携带。
已:时间副词,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名词,鞋子,革履。
乃:于是(就)。
持:动词,拿,在本文中同“操”。
度(dù):名词,量好的尺码。
之: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操:携带。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结束。
遂:于是。
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市罢:集市结束。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何不试之以足:之,代词,代指他想买的那个鞋子,是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何不以足试之?" 意思是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子呢?作品译文: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中拿尺码。
郑人买履_韩非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郑人买履_韩非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郑人买履_韩非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人买履_韩非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郑人买履先秦韩非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欲:将要,想要。
者:(怎么样)的人。
(定语后置)先:首先,事先。
度(duó):衡量。
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置:放,搁在。
(动词)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指郑人的。
(代词)坐:通“座”,座位。
至:等到。
之:到……去,前往。
(动词)操:拿、携带。
(动词)已:已经。
(时间副词)得:得到;拿到。
履:鞋子,革履。
(名词)乃:于是(就)持:拿,在本文中同“操”。
(动词)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名词)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遂:于是。
曰:说。
宁(nìng):副词。
宁可,宁愿。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吾:我。
市罢:集市散了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郑人买履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郑人买履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郑人买履文言文的翻译如下: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郑人买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要注重客观现实的事实,为人处事要从实际出发。
这个郑国人
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没买到,成为了笑柄。
现实生活中,的确也存在“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人,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没有头脑思考的人,只会看到事物的片面性。
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遵循规范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做个处事灵活而内心中正的人,应当破除偏执,遇事思虑周详,拿捏有度。
该坚守尺度的时候,便要有择善固执的精神;该随机应变的时候,也要有从善如流的态度。
如此方能处事圆融,自在无碍。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导读: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怎么样)的人。
(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
5.度(duó):衡量。
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6.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7.置:放,搁在。
(动词)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指郑人的.。
(代词)10.坐:通“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前往。
(动词)13.操:拿、携带。
(动词)14.已:已经。
(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革履。
(名词)17.乃:于是(就)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
(动词)19.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名词)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22.及:等到。
23.反:通“返”,返回。
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25.遂:于是。
26.曰:说。
27.宁(nìng):副词。
宁可,宁愿。
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9.自信:相信自己。
30.以:用。
31.吾:我。
32.市罢:集市散了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1.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2.《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3.郑人买履文言文及翻译4.关于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5.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寓意6.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及原文赏析7.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8.文言文《郑人买履》原文及翻译上文是关于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郑人买履(韩非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郑人买履先秦:韩非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标签讽刺、故事、寓理、小学文言文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欲:将要,想要。
者:(怎么样)的人。
(定语后置)先:首先,事先。
度:衡量。
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置:放,搁在。
(动词)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指郑人的。
(代词)坐:通“座”,座位。
至:等到。
之:到……去,前往。
(动词)操:拿、携带。
(动词)已:已经。
(时间副词)得:得到;拿到。
履:鞋子,革履。
(名词)乃:于是(就)持:拿,在本文中同“操”。
(动词)度: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名词)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遂:于是。
曰:说。
宁:副词。
宁可,宁愿。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吾:我。
市罢:集市散了。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赏析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
而且并不少。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郑人买履文言文大概翻译

履者引郑人至其家,示以履式,曰:“此吾所制履也,式可也。
”郑人观之,曰:“吾履不合,子可为我改之。
”履者曰:“吾履固不合,然吾有法也。
”郑人曰:“子之法治履,吾愿闻之。
”履者曰:“吾履不合,故以绳系之,使可伸可缩,然后以绳束其足,使之合也。
”郑人曰:“善哉!吾归当试之。
”郑人归,如其法,以绳系履,使可伸可缩,然后以绳束其足。
履初合,郑人喜,以为得其所矣。
然履久则绳渐松,足亦渐宽,履复不合。
郑人懊恼,遂废其履,不复穿之。
时值冬日,郑人因寒,欲易履,又至市,见一人卖履,其履式与郑人所制者同。
郑人欲买,复问之曰:“子买履何为?”卖履者曰:“吾履不合,故欲易之。
”郑人曰:“吾履不合,子能以吾履为式乎?”卖履者笑而应曰:“子欲易履,吾岂不得?”郑人喜,遂从之。
卖履者引郑人至其家,示以履式,曰:“此吾所制履也,式可也。
”郑人观之,曰:“吾履不合,子可为我改之。
”卖履者曰:“吾履不合,固宜改之。
”郑人曰:“子之法治履,吾愿闻之。
”卖履者曰:“吾履不合,故以木为底,使之宽大,然后以皮为面,使之柔韧,然后以绳系之,使可伸缩,如此则履自合矣。
”郑人归,如其法,以木为底,以皮为面,以绳系之。
履成,试穿之,果合如初。
郑人大喜,以为得良法矣。
郑人遂以此法教人制履,皆效其法,履无不合。
郑人名扬四海,人称“履圣”。
自是而后,凡制履者,皆以郑人之法为准则,履市日盛,郑人由此而富。
然郑人虽富,而不以富骄人。
一日,有客至郑,见郑人履,赞叹不已,问曰:“子何以制此履?”郑人答曰:“吾闻履不合,则人之行不便。
是以吾制履,必使合足,使人行走自如。
”客曰:“善哉!子之履,真可称得上‘履圣’也。
”郑人闻言,笑而不语,心中自得。
夫履者,人之足也,履合则足舒,足舒则心旷。
郑人制履,以合足为志,是以名扬四海。
夫为政者,亦宜以合民为志,如此则国家可长治久安也。
故郑人买履之事,虽小,然其理大。
吾辈当以此为鉴,使。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8篇)整理_1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8篇)整理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很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特别熟识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信任许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共享。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1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遗忘带量好的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信任量好的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阅读题目1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20.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2分)阅读答案18.(2分)1、量长短2、到……去3、量好的尺码4、同“返”,返回。
19.(4分)(1)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2)我宁可信任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20.(2分)宁信度,无自信也。
21.(2分)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胜利的。
22、(2分)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依据客观实际,实行敏捷对策的蠢人。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古文

郑人闻言,笑而曰:“尺码吾已备矣,岂不成交?”贾人曰:“尺码虽备,然此履非寻常之履,须先试穿,方能知其合不合脚。
”郑人曰:“吾平生未曾试履,岂可轻信汝言?吾已备尺码,必能合脚,何必试穿?”贾人曰:“尺码虽备,然履之大小、宽窄,非尺码所能尽述,试穿方能得知。
”郑人曰:“试穿固好,然吾恐履之贵重,一时试穿不得,误了吾事。
不若先付银两,待吾归家试穿,若合脚,再来取履,可否?”贾人曰:“此言甚善,然吾岂敢留汝银两,未试履而先取银,非吾之诚也。
”郑人曰:“吾固知汝诚,然吾惧履之不合,徒费银两,故愿先付银两。
若履不合,汝当如数退还,吾心自安。
”贾人曰:“诺,汝若试穿不合,吾当如约退还。
”郑人归家,试履于室内。
履虽合尺码,然穿之不适,脚底疼痛,不得安行。
郑人心中懊悔,自言自语曰:“吾本不信试穿之言,今果然不合,乃自食其言矣。
”明日,郑人携履至贾人处,欲求退款。
贾人曰:“履已试穿,不合乃汝之过,非吾之失,安能退款?”郑人曰:“吾虽试穿,然履之不合,非吾之过,乃履之质次也。
吾愿以履易他履,可否?”贾人曰:“履质虽次,然吾已卖与汝,不能轻易更换。
”郑人曰:“吾愿以银两赎回此履,汝可否?”贾人曰:“银两已入吾手,岂能轻易退还?汝若不欲此履,只得任其弃之。
”郑人无奈,只得将履带回家。
自此,郑人每见履,皆不欲试穿,恐重蹈覆辙。
人皆笑之,曰:“郑人买履,不试而归,徒费银两,岂非愚者也?”然郑人自若,曰:“吾虽愚,然吾知足。
履之合不合,非吾之过,乃履之质也。
吾买履,不过求一足矣,岂必求其美观?”自后,郑人虽不试履,然每履皆合其足。
人皆叹服,曰:“郑人买履,虽不试穿,然能得合足之履,亦非易事也。
”故曰:郑人买履,虽愚而自足,不因物而移志,不因言而改行。
其心虽愚,其志坚定,堪为世人之楷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