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查对制度与执行流程 (1)

合集下载

执行查对制度中的相关流程

执行查对制度中的相关流程

【执行查对制度中的相关流程】一.口服给药查对流程(一)护士审核遗嘱:审核医嘱无误。

(二)打印或转抄治疗单、执行单:双人核对,用医嘱护士和另一护士将执行单与医嘱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单双人签字。

(三)预备摆药:依据治疗单核对小药卡上患者的床号、姓名。

(四)摆口服药:1.按照治疗单摆药2.三查:分不在取药瓶时、取出所需药量放进要杯时、药瓶放回药柜时分不查对药名、剂量、药物性质等。

3.双人核对:确认药品无误。

(五)发药:1.持执行单核对床号、床头卡,询咨询患者姓名。

2.如患者有疑咨询应核对无误前方可执行。

3.三查:1.服药前查对药名、剂量、药物性质等。

2.服药时查对药名、剂量等。

3.服药后再次确认药品无误。

(六)医嘱处理:执行完毕应该在执行单或临时医嘱单签字。

二.皮下、肌内注射给药查对流程(一)护士审核遗嘱:审核医嘱无误。

(二)打印或转抄治疗单、执行单:双人核对,用医嘱护士和另一护士将执行单与医嘱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单双人签字。

(三)预备药品:查对药品的相关内容:如药名、剂量、浓度、性质、批号、有效期、药物使用方法、用药时刻等。

(四)配制药品:1、三查:分不在抽吸药品前、中、后查对药品的相关内容:如药名、剂量、浓度等。

2、双人核对:确认药品无误。

(五)执行注射治疗:1、持执行单核对患者腕带或床头卡信息〔姓名、年龄〕。

2、如患者有疑咨询应核对无误前方可执行。

3、三查:1注射前查对执行单与患者姓名、药品的名称、剂量、浓度等是否相符。

询咨询患者姓名。

2马上注射时,查对药品与患者是否相符。

3注射后确认注射药品是否与执行单各项内容相符。

(六)医嘱处理:注射完毕应在执行单或临时医嘱单签字。

三、静脉输液给药查对流程〔一〕执行完毕应该在执行单或临时医嘱单签字。

〔二〕打印或转抄治疗单、执行单:双人核对,用医嘱护士和另一护士将执行单与医嘱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单双人签字。

〔三〕预备液体及药品:1、执行单上医嘱内容预备液体及药品,查对液体及药品的相关内容:如药名、剂量、浓度、性质、批号、有效期、药物使用方法、用药时刻等。

护理查对制度最新版本

护理查对制度最新版本

护理查对制度最新版本一、总则为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护理活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护理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查对内容(一)患者信息查对1. 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 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

3. 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 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 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八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二)手术室查对1. 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2. 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 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4. 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送检。

(三)药房查对1. 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2. 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三、查对流程(一)医嘱查对1. 执行医嘱须严格三查”、七对”,做到班班查对。

2. 医嘱处理、打印、执行前后,医嘱班护士和执行护士认真查对,若有疑问必须核实后再执行。

3. 医嘱班护士每天上午上班后,检查前一日医嘱未执行”项,查对是否有未执行的医嘱。

4. 医嘱班护士每天上午查对前一日夜班所出现的新医嘱及费用录入情况。

5. 责任护士和责任组长(或医嘱班、治疗班、辅助护士)每天负责查对分管病人的所有医嘱。

医院护理查对制度

医院护理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一、医嘱核对制度(一)医嘱经双人核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核对医嘱二次,护士长每周组织总核对医嘱一次,并记录。

(二)办公护士负责通过电脑打印医嘱执行单,并交由责任护士核对执行;责任护士执行医嘱后,在医嘱执行单上签署执行时间和姓名。

需要转抄医嘱时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

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需签名。

(三)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然后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

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四)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和转抄。

附:医嘱查对与处理流程二、服药、注射、输液、处置查对制度(一)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查对原则,“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二)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

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三)摆药后需经另一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易致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

需做皮试的药物,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

(五)使用毒、麻、限剧药品前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使用后保留空安瓿,以便核对,并做好记录。

(六)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七)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八)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并在药袋或药瓶上签名后方可使用。

(九)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

(十)、标本采集时,护士必须携带化验单、标有患者床号、姓名的采血管到患者床边查对无误后,将采血管上的标识贴于化验单上,三者一致后,方可采血。

三、输血查对制度(一)取血时的查对:取血与发血者双方交接“三查八对”内容。

1.“三查”内容:一查交叉配血报告单。

包括: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液种类、有无凝集反应;二查血袋标签。

护理核心制度(查对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查对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查对制度)引言概述:护理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它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患者安全以及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查对制度作为护理核心制度的一部分,旨在确保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准确无误地执行,以避免患者因为错误或疏忽而遭受损害。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护理核心制度中的查对制度。

正文内容:1. 护理计划的查对制度1.1 确保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护理需求有清晰的了解1.2 确保护理计划的制定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1.3 确保护理计划的执行能够得到全面的监督和评估2. 药物管理的查对制度2.1 确保医护人员在给患者用药之前对药物进行准确的核对2.2 确保医护人员在给患者用药时遵循正确的给药途径和剂量2.3 确保医护人员在给患者用药后对患者的反应进行及时观察和记录3. 手术准备和操作的查对制度3.1 确保手术前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的确认3.2 确保手术前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的确认3.3 确保手术操作中医护人员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查对4. 输血操作的查对制度4.1 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输血前对患者身份的确认4.2 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输血前对输血血液的核对4.3 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输血操作时对患者的观察和监测5. 护理交接的查对制度5.1 确保交接时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和护理措施的准确传递5.2 确保交接时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的核对5.3 确保交接时医护人员对患者重要信息的查对总结:护理核心制度中的查对制度在医疗机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护理计划、药物管理、手术准备和操作、输血操作以及护理交接等环节的查对,可以有效地减少错误和疏忽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因此,医疗机构应该重视护理核心制度中的查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理工作的查对制度流程

护理工作的查对制度流程

护理工作的查对制度流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护理工作的查对制度查对制度1、医嘱查对制度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2)、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

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

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然后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

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和转抄。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

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同时,部要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及健全皮试药物操作指引及药物配伍禁忌表。

5)、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7)、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

3、手术病人查对制度1)、手术室接病人时,应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术前用药、输血前八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线片)。

护理查对制度和执行医嘱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和执行医嘱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和执行医嘱制度护理查对制度是指在给予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按照一定的规范、程序和方法,通过查对、核对、对照等方式,实施各项护理操作,以确保护理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一种制度。

执行医嘱制度是指护理人员根据医生的嘱托,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医嘱的执行,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一种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护理工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减少差错的发生。

通过查对的方式,可以避免由于操作不当或遗漏等因素引起的患者的意外伤害。

护理查对制度应包括对患者身份、病人信息、治疗护理措施等多个方面的查对,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和全程性。

执行医嘱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生的医嘱能够有效地传达给护理人员,从而保证医嘱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执行。

执行医嘱制度应明确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并且要求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前应仔细阅读并理解医嘱的内容,如有疑问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沟通和确认。

1.护理查对制度的内容:-身份查对: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等身份信息,确保认错患者的几率。

-信息查对:核对患者的病历、医嘱、检查结果等信息,确保护理操作的正确性。

-护理操作查对:核对护理操作的步骤、时间、频率等,确保护理操作按照规范进行。

-记录查对:核对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记录的真实可靠。

2.执行医嘱制度的内容:-医嘱传达与理解:护理人员应确保医嘱能够准确传达给执行者,并理解医嘱的具体要求和目的。

-医嘱执行前的准备:护理人员应仔细阅读医嘱,熟悉医嘱的执行操作,如有疑问要及时沟通和确认。

-医嘱执行的规范和操作流程:护理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执行医嘱,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医嘱执行后的评估和记录:护理人员应对医嘱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将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护理查对制度和执行医嘱制度对于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查对制度,可以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执行医嘱制度能够确保医生的医嘱得到及时、准确地执行,保证患者得到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护理查对制度pdca

护理查对制度pdca

护理查对制度pdca
护理中的PDCA循环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PDCA代表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

在护理环境中,PDCA循环通常用于改进护理服务的质量、安全性和效率。

1.计划(Plan):
-确定目标:明确需要改进的护理服务方面,例如患者安全、治疗效果、工作流程等。

-收集信息:收集相关数据,了解当前护理实践的状况,可能包括患者反馈、护理记录等。

-设定指标:设定具体的改进目标和衡量指标,以便能够度量改进的效果。

2.执行(Do):
-实施计划:根据制定的改进计划,执行具体的护理实践变更或改进措施。

-培训和沟通:对护理团队进行培训,确保团队成员理解并能够有效执行新的护理标准或流程。

-监测过程:在执行过程中收集数据,以便后续检查和评估使用。

3.检查(Check):
-评估效果:比较实施后的护理实践与预期目标,评估改进的效果。

-收集反馈:向护理团队和患者收集反馈,了解他们对改进的看法和体验。

-调整计划: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计划,如果需要,进一步优化护理实践。

4.行动(Act):
-标准化:如果改进效果良好,将改进后的护理实践标准化为新的工作流程或标准操作程序。

-继续改进:如果存在其他潜在改进点,继续进行PDCA循环,实现不断持续的护理服务质量改进。

PDCA循环是一种迭代循环过程,通过不断地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护理团队可以逐步优化护理实践,提高患者安全和满意度,以及提升工作效率。

这个循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次迭代,以不断适应和改进护理服务。

查对制度的执行流程

查对制度的执行流程

查对制度的执行流程制度流程的查对首先,对于输液瓶,需要进行以下查对流程:清洁瓶身,检查瓶盖是否松动,查瓶身是否有裂缝或破损,查看标签上的药品、浓度、剂量、批号和有效期,对光查看溶液的透明度、变色、杂质和混浊等。

其次,对于小安瓿,需要进行以下查对流程:检查安瓿的完整性,对光或将安瓿紧贴白色的工作服,查看药品名称、浓度、剂量、批号、有效期、混浊、变色、杂质等。

对于大型输液,需要进行多道查对关:小夜班、大夜班和加药者在加药前。

具体流程包括:查对输液溶液瓶身标签名称、浓度、剂量与所贴输液卡上是否一致,查对输液溶液的质量,查看所放药液的药名、浓度、剂量、剂型是否与输液卡一致,查看药物的质量。

对于换接输液溶液者,需要进行以下查对流程:查看加药者的签名,确认加药与否,倒转瓶体对光查看溶液是否澄清、变色、或有杂质等,查看瓶盖是否松动、瓶身是否有裂缝,到病人床头核对床号、姓名,对神志清醒的病人可询问病人叫什么,再对照输液卡复述一遍病人姓名,核对巡视单上药物相符后签名,对昏迷的病人查看腕带和床头卡或与家属确认,查看输液卡药敏试验结果和床头有无过敏阳性标志,有疑问时需查清,核对无误后方可接上补液,在输液卡、巡视单上签名,再次核对并签名。

对于输血,需要进行以下查对流程:第一个接受血的人需查对原始医嘱,确认输血的种类和血量,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血的种号和签名。

在输血前,需要进行“三查”“八对”,并在复核空栏处签名。

接血前,需要到病人床头再次询问病人的床号、姓名、血型,或查对腕带、核对床头卡,确认“三查”“八对”无误后方可接血并观察5-10分钟左右方可离开。

医嘱核对与处理流程医嘱处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医生下达医嘱后,主班按照先临时、后长期,先执行后抄写的原则处理医嘱。

将医嘱治疗部分如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打印执行卡给治疗班,治疗班必须与电脑医嘱查对后备药,护理班再次核对后方可执行。

将护理部分如停吸氧、导尿、心电监护等,写到护理执行本上,护理班与电脑医嘱查对后方可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腕带标识查对制度
为患者实施任何护理操作前,实施者应请 患者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不得直接称呼 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如无法回答 需家属代为回答确认,同时核对床头卡。 在重危患者转运及转科、全麻手术病人转 运时认真识别患者身份;手术患者同时使 用手术交接单,并按要求核对记录。
十、腕带标识查对制度
四、饮食查对制度
(一)、每日查对医嘱后,及时对患者或 家属进行饮食指导。 (二)、对禁食患者,护士应做好交接班, 并告诉患者或家属禁食的原因和时限。 (三)、护士应根据医嘱及病情对患者进 行饮食指导。
五、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接待病人时,应认真查对科别、
病人床号、姓名(腕带)、性别、年 龄,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2、手术前仔细查对病人床号、姓名、 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药物 过敏试验结果、患者禁食、月经、是 否排空膀胱等情况。
如何正确确认病人姓名
• 1、使用腕带 • 2、正确呼叫病人姓名 • 3、让病人或陪人复述病人姓名
案例介绍( 案例1 )
未查对药品有效期:
2010年5月25日,东北某传染病医院为17名麻疹 患儿误输入已过期半年之久的“肌苷葡萄糖注射 液”,引发医疗纠纷,致使患儿家属聚众围堵医 院,要求医院给出解释并救治患儿。事发后,当 地卫生主管部门立即展开调查,并组织专家对患 儿逐一进行会诊。之后,卫生部门对当事的医护 人员分别作出下岗、免职及给予记过处分的行政 处理
静脉输液查对流程
加液查对:加液之前先查对输液卡上是否与所加
液体相符,查对不相符或如有疑问及时查对纠正。 皮试查对:易过敏的药物,用药前需问三史(用 药史、家族史、过敏史)凡做皮试患者,护士需 要在输液卡上注明抗菌药批号(如果该药品同剂 量有多个批号)及皮试结果,如患者首次输液输 液卡上有抗生素类液体但无皮试结果时,护士需 要认真仔细核对,杜绝未做皮试就输注抗生素的 严重违规行为,严格执行皮试谁做谁看结果。
(二)取血查对流程
“八对”内容 “八对”包括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 号、血袋号、血液制品种类和剂量、血型 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核对无误后, 护士与发血者双方在取血登记本上签名。
取血查对制度之“八不接”
• 凡血袋有下列情景之一的,一律不得领回,即“八不接” ①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②血袋有破损、漏血。 ③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④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⑤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⑥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 溶血。 ⑦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⑧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九、标本采集查对制度
3、血标本采集必须由有执照的护士核 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在采血本上签 名,要求每次只能采集一名病人的标 本,严禁同时进行多名病人的标本采 集 4、标本采集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 及时查对医嘱,无误后方可执行。
十、腕带标识查对制度
“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病区、床号、 住院号、姓名、年龄、诊断等)必须经两 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 需两人核对。 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实施检查、治疗、 护理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 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禁止仅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查对制度分类
一、医嘱查对制度 二、服药、注射、输液、处置查对制度 三、输血查对制度 四、饮食查对制度 五、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六、标本采集查对制度 七、腕带标示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一)、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包
括医嘱单、执行卡、各种标识等,建立查对登记 本,护士长每周总查对一次,查对人员签全名。 (二)、办公护士认真核对医嘱,特别注意查对 药品的名称、规格、用药剂量、途径、方法、时 间和频次。执行医嘱做到“五不执行”:口头医 嘱不执行(抢救、手术除外)、医嘱不全不执行、 医嘱不清不执行、用药时间剂量不准确不执行、 对有疑问的医嘱不执行,须向医师询问清楚后方 可执行。
五、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3、洗手护士打开无菌包时,查包内化学
指标卡是否达标,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 手术前和术毕缝合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 都必须严格核对,共同唱对手术包内器械、 大纱垫、纱布、缝针等数目,并由巡回护 士即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并签名。术 前后包内器械及物品数目相符,核对无误 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 防将异物留于体腔内。
(三)输血查对执行流程
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 (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 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床号, 询问病人姓名,查看床头 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 血者。 4、查阅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是否已有患者或其近亲或 委托人的签名以及输血前 五项检查标本是否已抽取 及送检,确认无误后将血 袋上的条码贴于输血单上 备查。
五、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4、手术切除的活检标本应及时登记,
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查对科室、 姓名、部位和标本名称。同时建立标 本登记制度,专人负责病理标本的送 检。
5、术后患者回到病房时,病房护
士要严格查对患者姓名、床号(腕 带)。
手术留取的标本
九、标本采集查对制度
1、标本采集必须严格执行“三查 七对”制度(即操作前、操作中、 操作后查;对床号、姓名、性别、 采集项目、标本管、采集量、医嘱) 2、多管采血时,应注意先后顺序: 红>蓝>紫 > 绿,需抗凝的标本 采集后应轻轻上下摇动6-8次。
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身份 识别的措施: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 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 楚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与 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交接 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手术患者返 回病房时应常规查对腕带。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佩戴部位 皮肤无擦伤,血运,注意水剂、片
剂有无变质,注射剂安瓿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 号,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凡不符合要求的药品, 不得使用。
(三)、药物备后,要有第二个人核对,准确无
误后方可执行。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四)、易致过敏的药物,
给药前应详细询问三史 (过敏史、用药史、家族 史)。需做皮试的药物, 待皮试阴性后,方可打印 治疗卡,如皮试阳性或缺 药,应及时记录,并尽快 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取消或更改医嘱。
1、
(二)取血查对流程
• 护士与发血者双方交接“三查八对”的内容。 • “三查”内容 一查交叉配血报告单。包括:受血者科室、床 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液种类、有无凝 集反应。 二查血袋标签。包括血型、血袋号、血液种类、 剂量、血液有效期。 三查质量。包括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 液有无变色凝块。
查对制度
查对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护理和 治疗前、中、后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其直接关系到病人安全和护理治疗效 果,查对制度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护 理核心制度之一。
护理查对制度的重要性
俗话说得好:“安全问题重于泰山”,“查对 制度”是护理安全的根本,是保证病人安全,防 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护士在工 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严格 执行查对制度,并要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观察病 情变化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保证病人安全,使医 疗护理工作正常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为病人提供 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为病人创造一个和谐、安 全、舒适的治疗环境,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国内外现状
• 据文献报道,发达国家住院病人发 生医疗事故比例在2.9%~16.6%, 其中导致病死亡占3%~13.6%, 2.6%~16.6%导致病人永久性伤残, 而这些事故中的27%~51%是可能 预防的。
国内外现状
目前我国医疗风险、病人的不安全因素 在不断增加,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调查显示,在医疗不安全问题上,护理不 良事件占40%,护理工作与病人安全息息 相关,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查对制度 是否贯彻执行密切相关。
一、医嘱查对制度
(三)、已执行的长期、临时医嘱由
执行者本人在医嘱单、执行单上签时 间、签全名。 (四)、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的口 头医嘱,执行者必须复述一遍,经医 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抢救 用药的安瓿,经二人核对,补开医嘱 后方可弃去。
一、医嘱查对制度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一)、执行服药、注射、输液等治疗前必须严
静脉输液查对流程
摆药查对:长期液体由白班护士摆药,夜班护
士查对(必须执行输液单外联--电脑--药物三查对 )查对无误后签查对者全名;临时液体由一人摆 药,另一人查对。 查对患者床号、姓名、(腕带),同时注意输液 卡、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与患者本人是否相 符。
输液查对:输液前采取询问患者姓名的方法,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五)、使用毒、麻、限、剧药
品时应反复核对,使用后保留安瓿 备查,同时在毒、麻醉药品使用记 录本上登记并签全名。 (六)、发药或注射时,如病人 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后方 可执行,并向病人解释。
十对是指哪些
对床号 对姓名 对药名 对剂量 对浓度 对时间 对用法 对年龄 对性别 对有效期
(三)输血查对执行流程
1.输血前病人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 报告单上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 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病人的交叉相 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 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 2. 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血袋的采血日期,血 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 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 头是否在有效期内。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 勿加温,勿放冰箱速冻,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 置15~20分钟。在室温下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以 免引起污染。
(三)输血查对执行流程
5、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 输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 输注另外血袋。输血前要检查病人输液的 部位有无外渗。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 有无输血反应。
(三)输血查对执行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